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知识梳理与专项训练: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_第1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知识梳理与专项训练: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_第2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知识梳理与专项训练: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_第3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知识梳理与专项训练: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_第4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知识梳理与专项训练: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六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64讲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1

课程标准命题点考题取样核心素养解读

1.从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角度认识印欧

人早期迁徙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史

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1、实。

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2.从史料实证角度探究以印欧人、亚欧

2023全国卷甲

模的人口迁徙,认识古古代人类迁徙及其游牧民族为代表的古代人类的迁徙对区

T25;

代人类迁徙对亚欧大陆对区域文化的影响域文化的影响。

2020山东T16

各主要区域文化形成和3.通过比较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的不

发展产生的影响。同影响,体会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在迁

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

同,培养家国情怀。

1.分析:本讲知识在高考中考查较少,其中2020年山东卷第16题涉及中国古

代人口迁徙对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2.预测:可能考查印欧人迁徙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影响;以中

命题分析预测

国古代江南农业经济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为切入点,考查北民南迁的影响。以

选择题形式命题的可能性较大,也可能设置大题,围绕近现代人口迁徙进行

综合考查。

知识点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1.起源:印欧人可能起源于[1]东欧平原,驯养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

2.迁徙

(1)概况: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2]印度的广大地区。

(2)方式:凭借[3]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

(3)影响: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

响。

族群概况结果

①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

②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4]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

希腊人

题,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源头。

个领域取得成就。

①公元前17世纪,建立[5]赫梯帝国,

曾占领巴比伦城。

赫梯人公元前13世纪末因陷入内战逐渐衰落。

②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

期,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

公元前6世知,碉起于画I高原,建立了历

西亚和北非文明区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

波斯人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并数次入侵希腊。

飞)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和铁

[7]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古代印度社会

雅利等带到印度。

的重要符号,并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产

安人②公元前600年左右,印度历史进入[6]_

生重大影响。

列国时代

古赫梯人与炼铁技术

大约公元前18世纪赫梯人开始使用铁,赫梯国王严禁冶铁术外传。铁的产量极少,价格昂贵,铁器

被当作珍贵礼品在一些国家的宫廷里传送,以致铁贵如黄金。公元前13世纪末赫梯帝国走向衰落,铁的

垄断才被打破,人类历史上的铁器时代真正来临。

知识点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1.迁徙

时间区域概况

中国北方,匈奴不断扩张,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势力一

第一次(公元前2世纪一亚洲

度到达印度北部。

公元2世纪)

欧洲日耳曼人在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中不断南迁。

①在中国,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

权;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民

族大交融;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促进了[8]江南地区的开

亚洲

发。

第二次(3—6世纪)

②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

三洲的帝国。

布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

欧洲

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日耳曼人南迁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

(1)日耳曼人的原始民主制深刻影响了中世纪的政治理论和制度。

(2)马尔克制度在中世纪欧洲长期延续,并对地方行政制度和土地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3)中世纪骑士是日耳曼亲兵制的封建化产物。

(4)日耳曼语成为北欧和西欧部分民族的母语。

2.影响

(1)改变了[9]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2)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3)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情境1印欧人的早期迁徙

由于动物必须追逐水草为生,因此以驯化动物来获取主要生活资料的民族就走上了一条根据季节的变

化和牧草的茂盛情况而迁徙不居的游牧生活道路。

——赵林《告别洪荒一一人类文明的演变》

这段话说明印欧人早期迁徙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古印欧人靠捕猎为生,食物的匮乏和来源的不固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在一个地方长久定居。

图解历史

印欧人的迁徙

迁Q'、亚细,—梯尺

情境2铁质车轴战车

下图是赫梯人的铁质车轴战车,能乘三人。一人开车,一人射箭,一人拿长矛捅刺。

由此可知铁质车轴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使用铁质车轴之后,车斗的负重能力上升,赋予战车近战的能力,赫梯人的战斗力得以提高。

情境3贵霜帝国钱币

贵霜帝国钱币(下图)上面的铭文是希腊语,而铸造钱币的传统来自波斯和希腊。

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答案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并在和其他文明交流中,铸造出了带有希腊语铭文的钱币。

情境4西罗马帝国衰亡

有学者认为:西罗马帝国的衰亡,是“野蛮与宗教胜利”的结果。

这里的“野蛮与宗教”分别是指什么?

答案日耳曼人的入侵和基督教的兴起。

探究1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影响

材料一我们说印欧种人迁徙是一种常态,他们“牧牛,并从事少量的耕作。因为主要靠畜牧为生”“他

们一贯贪图更大的畜群,更大的牧场”,迁徙就这样与他们的生存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迁徙最根本的动

因“食物是古印欧人的第一生存目标,食物的匮乏和来源的不固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在一个地方长久定

居,游牧和迁徙成为古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

——摘编自孙振民《印欧种人的迁徙与古罗马文明》

材料二公元前18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是印欧游牧民族的第一次大迁徙。这次大迁徙使得除中国以外

的三大古文明受到了冲击并开始走向衰落,也使得古代文明之间进行了融合……印欧人的第二次大迁徙因

公元3世纪起匈奴人的西进而引发。难民们冲破罗马帝国边境,并最终导致了西罗马帝国全线崩溃。……

占领西罗马帝国崩溃后的广袤领土,各自据地为王。

——摘编自蓝琪《印欧种人的第一次迁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等

材料主旨材料一阐述了舌面欣人迁据的询;材料二介绍TWX两次大迁面勺痴[及其影响]

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欧游牧民族两次大迁徙的不同原因。

试答:第一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食物的匮乏和来源的不固定;自然灾害的发生等。第二

次:匈奴人的西进。

(2)根据材料分析印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世界政治格局和区域文化的影响。

试答:第一次大迁徙:导致除中国以外的三大古文明受到了冲击并走向衰落;使得古代文明之间进行了

融合。第二次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唯物史观——印欧人迁徙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①生存需要:印欧人靠捕猎为生,食物的匮乏和来源的不固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在一个地方长久定居,游

牧和迁徙成为古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

②生活方式:游牧民族骁勇强悍,长期的简朴生活使其顽固地保持着传统的氏族公社制度,迁徙不居的游

牧习性则使其喜好马背上的营生(劫掠)而不耐耕作之苦。

③人口增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印欧人的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原先生存的地区难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迫使一部分人开始迁徙,寻找更加适合生存的地方。

④技术保障:印欧人拥有了轮式车和驯化的马,为大规模迁徙提供了技术保障。

⑤发达文明的吸引:毗邻的文明所具有的富庶,使该地区很容易招致蛮族的劫掠。

(2)影响

①改变了世界广大地区的民族分布,形成了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雅利安人等不同族群,使亚欧大陆

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②开辟新的交通路线,促进海陆交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古代文明地区的闭塞状态,扩展了文明的

域界;游牧民族文化与农耕社会的制度、文化相融合,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形成和转型。

③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经济的停滞乃至倒退;在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引起天花、

鼠疫等疫病的大范围流行。

唯物史观一一影响人口迁徙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地形、淡水、土壤、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等。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城市规模及发展:城市的规模越大,可容纳人口越多;城市越发达,吸引人口数量就越多。

②交通:交通的发展,相对减少了地区之间往来的时间,减少了人口迁徙的困难,促进了人口迁徙。

③教育:文化教育是人类追求更好生活以及更高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从而促进人口迁徙。

④婚姻和家庭:婚姻主要影响青年人口的迁徙,而家庭因素多影响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迁徙。

⑤国际移民: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因素促使国际移民的发生。

(3)政治因素

①政策:国家在不同时期可能会出台有关人口迁徙的政策。

②战争:战争会使人类改变居住地,导致大量难民产生。

③政治变革: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影响人口聚集。

探究2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及其影响

材料从公元7世纪到17世纪,整整十个世纪,欧亚大陆的霸主,并不是农耕民族,而是游牧民族。在冷

兵器时代,谁拥有了优质的骏马和彪悍的骑兵,谁就左右了战场……来自草原的蛮族元气一旦来到黄河流

域,与中原的轴心文明结合,就不是流亡到南方的中原王室与贵族所能对抗的。南方之强,在于精致的文

化与开放的经济,而北方之强,在于来自草原的组织力与行动力。隋朝与唐朝的开国者们,都有鲜卑的血

统,又经历了几代人的汉化,胡汉两族血脉与文化的相融,造就了北方在军事实力、政治组织力都形成了

远远高于南方的强势。

——摘编自许纪霖《农耕、游牧与海洋文明视野中的南北文化》

:mm

材料主旨材料阐述了亚欧大陆的游牧民族对区域政治、文化等的影响。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含所孚知演7为析五欧天陆的游牧民族如面影响了历史进程「

试答:亚欧游牧民族凭借强大的战斗力袭扰农耕民族,甚至改变了中国和欧洲的政治版图;游牧文化和

农耕文化在冲突中融合,促进了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转型。

历史解释一一民族大迁徙与中西文化的发展

(1)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

①对西欧:受游牧的日耳曼人影响,罗马文化、日耳曼文化与正在兴起的基督教文化一起,形成了一种以

基督教文化为载体的、包容西方古典文化与东方各民族文化的、世界性的、适应时代需求的新文化。这种

文化成为日后西方文化的源流。

②对中国:内迁到中原的北方各族,历来仰慕汉族的礼仪文化,基本逐渐融入汉民族中。他们为汉民族的

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贡献,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新发展。

(2)民族大迁徙是中西文化形成差异性的重要因素

中国西方

中原地区的主体民族以其高度的文化认同形罗马帝国境内民族众多,且流动性强,未形

从文化的稳定成了相对稳定的共同体,因而规模相对较小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共同体,当罗马社会发生

性看的游牧民族难以改变其文化认同观念,逐渐动荡时,旧的文化体系容易被打碎,各种文

接受了中原文化。化因子裂变、重组形成新的文化。

罗马人没有固守土地的观念,他们需要流动

当遇到异质文化的冲击时,中国文化由于小

和掠夺财富,在民族众多的罗马帝国境内,

从经济基础看农经济的牢固性,能够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基

很难形成以罗马人为主的凝聚力量,从而造

础上继续向前发展。

成罗马文化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民族大迁徙没有对汉民族的语言、思想学以日耳曼民族为主体的民族大迁徙彻底摧毁

从文化的持续说、宗教信仰及社会秩序等根基雄厚的传统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同时与蛮族文化、

发展看文化造成致命的打击,只是融进了一些新的基督教文化相混合,经过熔炼,铸成了崭新

内容。的西欧文化。

历史解释——亚欧大陆上的两次大规模迁徙引发的政治地图的改变

(1)第一次大迁徙:促进了众多古典文明的出现。其中,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河流域的本土文明,并建

立了以梵语为载体的古印度文明;波斯人崛起于伊朗高原,建立了古波斯文明;印欧人来到希腊半岛,建

立了以古希腊语为载体的古希腊文明等。

(2)第二次大迁徙:这次大迁徙再次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地图,西罗马帝国被西哥特人灭亡,继而他

们在西班牙和高卢南部建立了西哥特王国;随后,汪达尔人在北非建立了汪达尔王国,法兰克人在西欧大

陆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等。

时空观念•古代中国人口迁移的类型及表现

类型表现

最典型的是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唐朝中期的7妄史之乱”、北宋末年

自北向南的生存型移民

的“靖康之变”引发的三次北方人民南迁高潮。

较典型的是明初的大规模移民:一是自山西大规模移民到山东进行屯垦,以

以行政手段或军事手段推配合国家推行的“安养生息”政策;二是从湖广地区迁出大量人口以填补四

行的强制性移民川的空虚;三是将四川、云南两省的明氏的残余势力迁移出去以消除反对势

力。

这类移民往往伴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其中一胡芬迁徙至赣南、闽西粤豕

从平原到山区、从内地到

等山区或其他边疆地区,这些人被称为客家人。另外较著名的还有“闯关

边疆的开发性移民

东”“走西口”等移民现象。

主要表现为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逐渐向内地迁徙

游牧民族的向内和向西迁

并定居。还有以匈奴、突厥、蒙古等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大规模向西征讨

和迁徙。

东南沿海地区向海外的迁唐朝时,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广东、福建两省的居民,向东南亚地区移

移民;明朝郑和下西洋后出现了一个移民高潮。

命题点古代人类迁徙及其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1.[2023全国卷甲]在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国家政策、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

布局产生影响。下图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

素是(D)

公元140年

A.土地兼并程度B.经济发展水平

C.人口自然增长D.移民流入数量

解析通过两幅图上的户数、口数对比可知,两汉之间湘江地区人口增长大大高于江浙地区。土地兼并并

不会导致人口增长出现较大差异,故A项排除;两汉间,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尚未大规模开发,湘江地

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并未高于江浙地区,故B项排除;人口自然增长,并不会出现这样巨大的差异,故C项

排除;运用排除法,可以得出答案D项。

命题变式

2.[2023湖南怀化模拟]下表为某学者在研究古代历史过程中搜集整理的史料,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B)

A.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B.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

C.战乱频繁导致人口流动D.世界人口结构发生改变

印欧人在进入西亚、西欧、北欧和印度的广大地区后,与当地居民融合,发展成为新的居

史料1

民。

史料2古代印欧人在大规模迁徙中,与所到地区农耕民屋交融,一导致了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

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

史料3

祭之”。

解析由关键信息飞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发展成为新的居民'“古代印欧人在大规模迁徙中……

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可知,人口的迁徙和流动,推动了民族交融与文化整合;由关键信息“匈奴人刘渊

建立前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可知,内迁增强

了其对中原文化的认同。由此可知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区域开发的内容,排除

A项;材料体现的是人口迁徙的影响,并未涉及人口流动的原因,排除C项;材料未反映世界人口结构的

改变,排除D项。

r----------------1练习帮)练透好题精准分层-----------------------------

1.[2024重庆月考]自古以来,汉语就存在复杂的方言分歧,形成了7个方言区,分别是北方方言区、吴方

言区、闽方言区、粤方言区、客家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这种汉语方言的地理分布特征

(B)

A.是由古代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所导致

B.与古代中国自然社会环境引发的人口流动有关

C.与古代中国封建统治中心地理分布关系不密切

D.与古代中国幅员辽阔人口民族众多无必然联系

解析古代中国战乱、自然灾害等因素引起的人口流动,推动了不同民族的接触与交流,从而推动了汉语

七大方言区的形成,B项正确。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不是导致七个方言区出现的最主要因素,排除

A项;汉语方言的地理分布特征与古代中国封建统治中心地理分布有密切关系,排除C项;古代中国幅员

辽阔、人口民族众多,这为七个方言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排除D项。

2.[2023四川眉山期末]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人口大量频繁地迁徙和流动,边疆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大

量内聚,而汉族人民则从中原往东北、西北和南方辐射。各族人民在住所、饮食、服饰、语言和宗教信仰

等方面发生变化。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民族迁徙(D)

A.彻底改变人口分布格局

B.完成民族交融历史进程

C.实现经济重心南移目标

D.丰富中华民族文化生活

解析据材料“各族人民在住所、饮食、服饰、语言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发生变化”可知,魏晋南北朝时

期,少数民族南迁,中原民族外迁,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生活,D项正确;“彻

底改变”表述夸大,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并没有完成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排除B项;此时,江南

经济得到开发,但经济重心南移目标并未实现,排除C项。

3.[2023云南期末]阅读下表可知,印欧人的迁徙(A)

分支迁徙过程

来到小亚细亚,后被称为赫梯人,公元前1595年,灭古巴比伦王国,赫梯成为近东

黑海北岸印欧人

大国。

黑海以东印欧人分化为伊朗语质和印度语族,其中伊朗语族的波圻人在公元前6世纪建立大帝国。一

黑海以西印欧人公元前2000年代初期,入侵意大利;前6世纪,其中的拉丁人建立了罗马。

A.产生了古代许多显赫一时的国家

B.引发古代西亚、南亚文明的衰弱

C.有利于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交融

D.推动了最早一批奴隶制国家的兴起

解析根据材料“赫梯成为近东大国”“波斯人在公元前6世纪建立大帝国”“其中的拉丁人建立了罗

马”并结合所学可知,印欧人的迁徙产生了古代许多显赫一时的国家,A项正确。

4.[2023广东湛江调研]公元前13世纪至前7世纪,雅利安人在征服整个北印度的过程中,吸收了达罗毗

荼人的文化,逐渐从游牧转变为定居的农业生活,实现了向奴隶社会的过渡。由此可知,雅利安人的迁徙

(D)

A.造成古印度文明的中断

B.加剧了农牧世界的冲突

C.将印度卷入希腊化潮流

D.塑造了早期的印度文明

解析雅利安人的征服使得自身逐渐从游牧转变为定居的农业生活,实现了向奴隶社会的过渡,而且在文

化上吸收了早期印度文化,这说明雅利安人的迁徙塑造了早期的印度文明,D项正确;雅利安人的迁徙并

未造成古印度文明的中断,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雅利安人的迁徙加剧了农牧世界的冲突,排除B项;

希腊化时代开始于公元前4世纪,排除C项。

5.[2023浙江桐乡期末]有学者认为,游牧世界曾三次对农耕世界发起冲击,分别是公元前2千纪印欧人的

迁徙、3—6世纪亚欧民族大迁徙、13世纪蒙古西征。下列与3—6世纪亚欧民族大迁徙有关的史实是

(A)

①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并建立国家

②中国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

③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

④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征服西亚和北非广大地区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根据材料“3—6世纪亚欧民族大迁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并建立国家开始于

4世纪,①符合题意;中国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②符合题

意;公元1世纪中叶,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③不符合题意;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征服

西亚和北非的广大地区,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项正确。

6.[2023北京东城区二模]公元前2世纪,匈奴势力扩张促使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下图为贵霜帝

国时期的货币,上面的铭文是希腊语,而铸造钱币的传统来源于波斯和希腊。这说明贵霜帝国(C)

A.铸造工艺反映经济水平

B.使东西方文化接触频繁

C.促进了中亚的民族交融

D.使希腊语成为流通语言

解析根据材料“上面的铭文是希腊语,而铸造钱币的传统来源于波斯和希腊”并结合所学可知,大月氏

人西迁建立了新的国家,并在和其他文明的交流中,铸造出带有希腊语铭文的钱币,可见贵霜帝国促进了

中亚民族交融,C项正确。

7.[2023山西大同期末]从公元4世纪开始,日耳曼人掀起了大规模的迁徙,在灭亡西罗马帝国后建立了一

系列国家,在日耳曼因素和罗马因素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形成了中古西欧以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

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这表明日耳曼人的迁徙(A)

A.推动了区域文明的发展与转型

B.摧毁了古罗马帝国的文化

C.阻碍了欧洲农耕文明历史进程

D.确立了欧洲文化优势地位

解析材料表明,日耳曼人在灭亡西罗马帝国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系列国家,这些国家受日耳曼因素和罗马

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中古西欧新的文化,因此可以得出日耳曼人的迁徙推动了区域文明的发展与转型,A项

正确。

I能力缙一-关

8.[2024河南信阳月考]公元前211年,秦始皇迁3万户居民到北河、榆中,使河套地区成为新垦的农业

区。此外,巴蜀地区经过移民不断开垦,到汉代,出现“汉祖自汉中出三秦伐楚,萧何发蜀、汉米万船而

给助军粮”的现象。上述材料说明(B)

A.移民戍边推动政治变动

B.人口流动影响经济发展

C.民族战争改变社会习俗

D.大一统促进民族大交融

解析根据材料''秦始皇迁3万户居民到北河、榆中,使河套地区成为新垦的农业区”“汉祖自汉中出三

秦伐楚,萧何发蜀、汉米万船而给助军粮”可知,移民促进了迁入地的经济发展,B项正确;材料主要涉

及人口流动对经济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族战争对社会习俗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

族交融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

9.[2024河北承德模拟]4世纪中后期,遭到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410年攻占罗马

城,其首领说:“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不过,众多的经验告

诉我……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为安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

强罗马之荣光。”西哥特人首领对罗马帝国态度的变化表明(B)

A.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相互对立

B.人口迁徙促进文化重构与认同

C.民族交融使得民族特性被削弱

D.罗马帝国的文化影响较为深远

解析据材料可知,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后,西哥特人首领对待罗马文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由意图消除罗

马文化转变为重构罗马文化,认为只有借助罗马的法律才能建立稳固的统治,这说明人口迁移促进了文化

重构与认同,B项正确。

10.[2023苏锡常镇一模]清朝初期,政府曾允许关内人民去东北垦荒。但康熙年间,以会破坏“龙脉风

水”为由,禁止关内人民向东北迁移。但华北等地区的民众仍然越过封锁,到东北地区寻找生活的出路。

这一举动(C)

A.引起了社会人口的膨胀

B.加剧了清朝统治的危机

C.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

D.改变了东北的经济结构

解析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早期“闯关东”的人口迁徙浪潮,这为东北地区提供了劳动力,带来了

先进技术,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故选C项;社会人口的膨胀是关内人民向东北迁移的原因,而非结

果,排除A项;这一举动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开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有利于维护统治,排除B

项;当时东北的经济结构仍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并未发生改变,排除D项。

IL[2024重庆调研,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3—6世纪,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大多处于原始部落阶段的匈奴、氐、鲜卑等游牧民

族,纷纷南迁至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内迁各族的上层相继起兵反晋,建立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为“五胡

十六国”。内徙中原的北方诸族历来仰慕汉族礼仪文化,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学习。

——摘编自刘爱兰《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移民总数

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

16—17世纪时,锐减了约90%。英国人、法国人和荷兰人则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

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材料三1990年至2005年,世界迁移者年均总数增加了3600万,从1.55亿增加到1.91亿,增长率从

199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