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解析:选C。据题干可知,刘邦主张给同姓封王、非功臣不封侯,说明其推行分封制的目的是稳固皇位传承,故选C项。2.西汉时,主父偃提出的“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的办法非常高明,被武帝立即采用。这主要在于该办法()A.缓解了皇族内部矛盾 B.便于削弱宰相权力C.瓦解了地方势力勾结 D.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解析:选D。根据题干中“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得出,该办法是“推恩令”,其最主要的意义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项。“推恩令”牵涉的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A、B两项错误;“推恩令”不能瓦解地方势力勾结,C项排除。3.右图是西汉政府授予边疆民族首领的铜质官印的印文,该印出土于新疆沙雅什格提遗址。这印证了当时这一地区()A.与西汉王朝结盟B.为西汉王朝的附属国C.正式归属西汉王朝D.是西汉王朝的联姻国解析:选C。据图文信息“汉归义羌长”可知,西汉实现了对这一地区的管辖,这体现了当时这一地区正式归属西汉王朝,故选C项。4.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面能论证这一观点是()A.焚书坑儒独尊儒术B.焚书坑儒推恩令C.统一文字推恩令D.统一文字独尊儒术解析:选A。秦始皇为了钳制思想,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摧残了文化;汉武帝为了加强思想统一,采取董仲舒的独尊儒术的建议,故选A项。5.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解析:选A。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社会经济凋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到汉武帝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因此马匹大量增加,A项正确。6.在汉武帝的主持下,察举制度进一步规范,一是规定以儒术作为取士标准,二是规定察举的内容包括德行、学问、法令和谋略四个方面。这表明察举制()A.促进了汉代教育制度的发展B.有助于贵族政治的迅速瓦解C.导致了门阀士族政治的兴起D.有利于扩大汉朝的统治基础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一是规定以儒术作为取士标准,二是规定察举的内容包括德行、学问、法令和谋略四个方面”可知,察举制有利于扩大官员选拔范围,扩大统治基础,故选D项。材料不能反映察举制与教育制度的关系,A项错误;西汉实行的是官僚政治,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按门第选拔官员,C项错误。7.西汉初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B.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敬仰C.黄老之学已经过时D.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解析:选A。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一改西汉初年实行的与民休息政策,其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应对社会问题,故选A项。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黄老之学的过时,主要原因还是社会经济的发展,C项错误;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但不是主要原因,D项错误。8.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个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A.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B.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宏的时代C.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D.特别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解析:选B。图片中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被称为汉赋四大家。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汉朝大一统时代的恢弘气势,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李斯上奏)“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2)根据材料,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做了哪些努力?(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推行的思想文化政策?解析:第(1)问需先明确三则材料的核心内容,再分析其趋势和原因。第(2)问结合材料提炼即可。第(3)问要注意客观、辩证地评价。答案:(1)发展趋势: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原因:从国家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2)战国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