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单元综合检测(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A、B卷)A卷——学业水平达标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明太祖朱元璋在与群臣分享治国体会时,曾因政务过多发出了“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的感慨。为解决这一问题朱元璋()A.废除丞相 B.设立殿阁大学士C.设立南书房 D.设立军机处解析:选B材料中的现象是由于废除丞相制度而造成的,故排除A项;材料中的诗句反映了朱元璋废除丞相后,政务繁忙,为此,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故B项正确;清朝康熙帝设立南书房,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排除C、D两项。2.下图是有关明朝政治制度的一幅图示。据此图可得明朝()A.政治制度中存在制约因素B.宦官专权问题突出C.君主专制体制的弊端凸显D.内阁首辅限制着皇权膨胀解析:选A从示意图可以看出,内阁首辅和司礼监大太监之间形成一定的权力制衡,说明明朝的政治制度中存在制约因素,故A项正确;该示意图反映的是内阁与司礼监之间的政治关系,不是宦官专权问题,排除B项;该示意图反映的这一体制维护明朝统治,不是体现其弊端,排除C项;D项从图示无法得知,排除D项。3.“生我兮父母,长我兮疆土,我生不逢时兮,疆土多遭倭寇侵辱,救我再生兮,就是戚继光。”该诗歌主要颂扬了戚继光()A.平定了准噶尔叛乱 B.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寇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D.打败了沙俄侵略军解析:选B依据题干信息“倭寇”“戚继光”并结合所学可知,明代中期,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寇,B项符合题意;平定了准噶尔叛乱、打败了沙俄侵略军是在清朝,故A、D两项错误;郑成功赶走了荷兰殖民者,故C项错误。4.明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A.金钱至上的社会风尚 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C.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D.弃农经商现象十分严重解析:选C依据材料中“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可知反映的是明朝中期,民营丝织业的兴盛,故答案为C项,B项排除;材料不能体现金钱至上的社会风尚和弃农经商现象,A、D两项排除。5.在《阳明年谱》中记载,徐言问(阳明)道体无恙。阳明曰:“病势危亟,所未死者,元气耳。”这反映出王阳明()A.重视精神的作用 B.偏好道家学说C.无视生命 D.主张天人感应解析:选A“未死者,元气耳”意在强调精神、意念的作用,即材料反映出王阳明重视精神的作用,故选A项;王阳明是儒家代表,不会偏好道家学说,B项排除;材料并没有明确表述王阳明无视生命,C项排除;主张天人感应的是董仲舒,D项排除。6.下表摘编自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农作物相关记述稗“稗多收,能水旱,可救俭岁。”大豆“保岁易为,宜古之所以备凶年也。”芋“可以救饥馑,度凶年。”材料表明在农学研究中,徐光启()A.注重农作物品种的改良B.重视农作物的备荒价值研究C.认为水稻不足以度荒D.认识到发展水利的重要性解析:选B材料是《农政全书》对一些粮食作物的记载,从记载内容上看,强调的是三种作物对灾荒之年的预防效能,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和水利的重要性,故A、D两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水稻与备荒之间的关系,故C项排除。7.明朝末年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闯王受欢迎的原因是()A.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B.军纪严明C.严禁掠夺 D.不许妄杀百姓解析:选A从题干“闯王来时不纳粮”可以看出闯王受欢迎的原因是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故选A项。B、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均排除。8.“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这说明军机处()A.组织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B.为君权附庸无行政决策权C.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D.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解析:选A材料信息说明军机处组织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故A项正确;清代军机处仅仅是皇帝的策问机构,不是决策机关,这种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军机处组织严密,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也是军机处的特点之一,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军机处和六部各有执掌,不能说军机处的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故D项错误。9.《清史稿》评价康熙帝“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下列表述符合该评价的是()A.平三藩,开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驱除荷兰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C.设置军机处,加强中央集权D.通过对蒙藏民族首领的册封、结盟以维护边疆稳定解析:选D开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是秦始皇,排除A项;驱除荷兰收复台湾的是郑成功,排除B项;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排除C项;康熙帝在位期间,通过对蒙藏民族首领的册封、结盟,来维护边疆稳定,巩固了国家统一,故答案为D项。10.清朝时,政府的行政文书以汉文、满文为主,但也涵括蒙文、托忒文、帕尔西文、藏文等诸多民族语言。此举旨在()A.传递政治大一统理念 B.表达民族平等的思想C.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 D.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解析:选A据材料行政文书以汉文、满文为主,但也涵括诸多民族语言,此举旨在传递政治大一统理念,选A项正确;清朝时还没有民族平等的思想,B项排除;C项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排除;材料未涉及民族融合的问题,D项排除。11.下面疆域结构图反映的朝代是()A.汉朝 B.唐朝C.明朝 D.清朝解析:选D清朝鼎盛时期的疆域北至西伯利亚,西北至中亚的巴勒喀什池以西,西跨葱岭,西南至喜马拉雅山脉,南至南海诸岛,东南至台湾及其附属岛屿,东至太平洋,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故D项正确。12.清朝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反映了当时政府推行的政策是()A.重农抑商 B.工商皆本C.重商主义 D.“海禁”政策解析:选D重农抑商与材料无关,A项排除;工商皆本的政策不符合材料内容,B项排除;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采取的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C项排除;材料限制官民出海,体现的是“海禁”政策,D项符合题意。13.下表反映的是两汉到清中叶中国人均耕地(市亩)和亩产量(市斤)的变化情况。表中亩产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两汉唐宋清中叶人均耕地9.677.965.53.3亩产量110125183296A.农业生产工具的持续创新B.农业高产作物的大批引进C.精耕细作生产的不断完善D.土地开垦量的大幅度增长解析:选C粮食亩产量的提高体现了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的提高,这是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的结果,C项正确;自唐朝后,农业生产工具创新较少,排除A项;农业高产作物引进于明中后期,这不能说明以前亩产量的提高,排除B项;土地开垦只能增加土地面积,并不能提高单位亩产量,排除D项。14.某作品以近百年的战争为题材,“在民间起着历史教科书的作用,甚至起着道德、行为规范的作用,对明清以来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影响至深”。这部作品是()A.《三国志通俗演义》 B.《水浒传》C.《西游记》 D.《红楼梦》解析:选A由材料“作品以近百年的战争为题材”可知,只有A项符合题意;《水浒传》未有百年之说,排除B项;《西游记》为神话小说,排除C项;《红楼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15.乾隆时期,北京百姓“所好为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辙骤然哄去”。这说明()A.文字狱造成文化界百花凋零B.昆曲曲高和寡日益脱离群众C.秦声、罗、弋艺术价值更高D.北京百姓艺术欣赏品位较低解析:选B从材料来看,百姓对昆曲是不喜欢的,他们喜欢的是秦声等其他乐曲,说明昆曲逐渐脱离了群众,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5分,共3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时期代表人物命运秦国吕不韦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材料二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时期职位基本职权明代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丞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代雍正年间及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定、传达皇帝旨意,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材料三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明代废除丞相制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2)请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大循环,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9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明代废除丞相以前的丞相的命运可知,历史上丞相位高权重,与皇权的矛盾冲突非常尖锐。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从丞相严重威胁到专制皇权的角度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朝废除丞相后设立内阁辅政,到清朝又增设军机处辅政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从专制皇权逐步加强并进一步发展到顶峰等方面分析。答案:(1)问题:丞相位高权重,皇权与相权矛盾冲突尖锐。根本原因:丞相制度已经成为加强皇权专制的阻碍。(2)明朝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并形成内阁制,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清朝增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专制皇权逐步加强,并发展到顶峰。17.明清时期在经济领域出现新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中叶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对货币金融提出了新要求,票号开始兴起。因票号多为山西人开设,又被称为“山西票号”。1823年山西商人雷履泰为避免货款调拨中镖局运现的风险,在山西平遥创立票号日升昌,首开中国票号业先河,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乡下鼻祖”。——摘编自王夷典《日升昌票号》材料二(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摘自《永禁机匠叫歇碑》材料三《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四(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票号创立的背景。(3分)(2)材料三反映的现象与材料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3)材料四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的因素有哪些?(8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商品经济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对货币金融提出了新要求”可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材料“山西商人雷履泰为避免货款调拨中镖局运现的风险”可以得出现银交易的不便,且晋商等大商帮形成跨地区经营商业系统。第(2)问,由材料二“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可知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由材料三“农暇之时……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可知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所以两者本质不同。第(3)问第一小问,由材料“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可得出规模大,采取雇佣工人劳动;由材料“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可以得出分工细。第二小问,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回答。答案:(1)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晋商等大商帮形成跨地区经营商业系统;现银交易的不便。(2)不同。材料三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材料二体现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生产关系。(3)特点:规模大;分工细;雇佣劳动。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B卷——选考能力提升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洪武皇帝(明太祖)……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A.协理政务 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解析:选A明太祖废除丞相大权独揽后,“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感觉“负担”过重“无法承担”,需要“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去协助他处理“无法承担”的工作,但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奏章,所以“中级官员”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故答案为A项。2.《明史讲义》中记载:“历代宦官与士大夫为对立,士大夫决不与宦官为缘。明代则士大夫之大有作为者,亦往往有宦官为之助而始有以自见。”导致明代这一现象的制度因素是()A.皇权旁落,朝廷吏治腐败 B.废除丞相,君主专制强化C.设置内阁,权力中枢内移 D.权分六部,制约机制形成解析:选B宦官专权的原因是明朝废丞相之后的皇权加强,故皇权旁落不正确,故A项错误;明朝废丞相之后设置了顾问机构内阁也增设了司礼监,为此宦官地位上升,士大夫与之结交,故B项正确;内阁只是顾问机构而非权力中枢,故C项错误;材料所述现象与权分六部无关,故D项错误。3.按照明朝的法律,屠宰耕牛是犯罪行为。“凡故杀他人马牛,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马牛,杖一百;耕牛伤病死亡,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这些法律规定反映出当时()A.小农经济出现衰退现象B.政府严格控制民间经济活动C.农用动力没有实质变化D.民间屠宰耕牛现象普遍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明朝法律对屠宰耕牛的行为实施严惩。从侧面体现了耕牛对当时社会的重要作用,表明明朝时期农业的耕作方式主要是铁犁牛耕技术,说明农用动力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故答案为C项。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无从反映,排除。4.据记载,明万历年间至清嘉庆年间,尽管冀鲁豫三省土地得到了大量的开垦,但三省耕地总面积仅增长了30%,而同期人口数量则增长4倍还多,人均耕地从明代的12亩降至仅3亩。“冀鲁豫三省”的这一状况()A.促使土地所有和经营更加分散B.推动了农业生产商品化发展C.导致了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D.不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解析:选D土地所有和经营更加分散是指土地兼并,与题目无关,故A项错误;农业生产商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B项错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是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C项错误;冀鲁豫三省人地矛盾突出,在传统耕作模式里,只要有充足的人力则不需要技术的革新就能完成土地的耕种,故D项正确。5.据统计,仅在明朝永乐年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平均每年十余次。其中有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在遗嘱中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国。明朝政府尊重他们的选择,按照亲王的礼仪予以厚葬。这反映出()A.明朝政府长期推行对外开放政策B.郑和下西洋为明朝带来持续繁荣C.朝贡贸易促进了明朝的经济发展D.中华文明对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解析:选D明朝政府并不是长期推行对外开放政策,也推行“海禁”政策,故A项错误;郑和下西洋不是以经济目的为主,没有为明朝带来持续繁荣,故B项错误;朝贡贸易的特点是“厚往薄来”,没有促进明朝的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有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国”说明当时中华文明对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故D项正确。6.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说:“(李贽的学说)被认为缺乏前后一致的完整性。他的学说破坏性强,建设性弱,他没有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李贽学说有如此局限的原因主要是()A.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文化钳制B.李贽缺乏创造的决心和能力C.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D.没有出现可供他借鉴的思想解析:选CA项中“文化钳制”只是其学说不完整的文化因素,故A项错误;李贽有决心和勇气去改造,故B项错误;李贽的学说缺乏完整性,“破坏性强,建设性弱”的特点是时代的产物,故C项正确;李贽的学说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心学的思想,故D项错误。7.清初,台湾迎来了两次重要的移民高潮。第一次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数万明朝的遗民移民到那里垦殖,使台湾基本进入农耕社会。第二次是台湾被清朝收复后,“民之渡台如水之趋下,群流奔注”,使台湾有了更大发展。这两次移民高潮()A.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控制B.冲击了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C.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交流D.驱逐了西方殖民者残余势力解析:选C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还在进行反清斗争,不能说两次移民高潮都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控制,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经商、闭关锁国等内容,故B项错误;两次移民高潮,有利于加强大陆与台湾的交流,故C项正确;台湾被清朝收复不涉及西方殖民势力问题,故D项错误。8.1787年,陕西巡抚在奏折中称西藏达赖喇嘛的使者为“夷使”,乾隆帝斥责:“‘夷使’字样,甚属错谬。国家中外一家,况卫藏(今西藏地区)久隶版图,非若俄罗斯之……以外夷目之者可比。”这说明乾隆皇帝()A.对大臣的思想严密控制 B.强调对西藏的主权管辖C.通过外交解决中俄争端 D.“华夷之辨”的观念消失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是乾隆帝对西藏的态度,不是对大臣的思想控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家中外一家,况卫藏(今西藏地区)久隶版图,非若俄罗斯之……以外夷目之者可比”可知当时乾隆帝强调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归中国管辖,不能与外国相比,故B项正确;材料中仅仅是以俄罗斯作为对照,不是处理中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明确不能以“华夷”观念对待西藏,不是说这一观念的消失,故D项错误。9.乾隆帝即位后,历时10年,组织编撰出了我国封建时代一部空前绝后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这对于保存中国的古代文化典籍,传播古代学术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编撰过程中,被销毁的图书约有三千种,几乎与《四库全书》收书量相当。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B.推动了文化中心的转移C.使科举制走向僵化束缚士人思想D.保存国粹弘扬传统文化解析:选A清乾隆年间,整理文化典籍的同时销毁不利于专制统治的“反动”书籍,主要目的是加强思想文化统治,故A项正确;《四库全书》属于文化典籍汇编,不能推动文化中心的转移,故B项错误;《四库全书》编撰与科举制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D项不是编撰的本质意图,排除。10.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古代的隋唐宋时期“外向”“开放”,带“竞争性”,而明清时期则“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这一变化的出现直接源于()A.自然经济的影响 B.政府政策的变化C.君主专制的加强 D.殖民势力的东来解析:选B中国古代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不是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A项错误;隋唐宋时期,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明清时期,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可见政府政策的变化直接导致了这一变化的出现,故B项正确;君主专制的加强主要调整的是君臣关系,不是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C项错误;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与自身因素有关,殖民势力的东来不是这一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D项错误。11.如图是清代康雍时期用于外销的“青花西洋宫苑盆景高奘大盖罐”,整个大罐表面被分割成一个个密密麻麻的六边形,其中一半罐身在六边形内描绘了类似哥特式教堂的西洋宫苑建筑。这说明当时()A.青花瓷开始进入西方世界B.市场需求影响瓷器的生产C.中西贸易仍采取传统形式D.中国瓷器浸染了儒家思想解析:选B仅凭材料信息无法说明青花瓷“开始”进入西方世界的时间,故A项排除;用于外销的青花瓷描绘了类似哥特式教堂的西洋宫苑建筑,这体现了适应西方市场需求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西贸易形式,故C项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中国瓷器浸染了儒家思想,而是说明适应西方市场需求,故D项排除。12.清代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融诗词、戏剧、绘画、园林、建筑、医药、饮食、茶道、服饰、年节、礼俗、佛道、巫术等为一体,被誉为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其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这反映了()A.皇帝好恶决定文学作品的命运B.读者猎奇心成为文学创作动力C.文学家担负起承古萌新的使命D.古典文学呈现世俗化发展趋势解析:选D皇帝好恶不可能决定文学作品的命运,故A项错误;《红楼梦》的创作不是为了满足读者的猎奇心,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文学家的使命,故C项错误;《红楼梦》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这说明《红楼梦》在民间极受欢迎,即《红楼梦》是世俗化的文学,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清,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跪着。材料二在秦及西汉初年,皇帝行使权力,将意志化为诏书,见诏实行,程序比较简单。或与宰相议定,交御史起草、下达;或直接命令御史起草、下达,即可生效。宋代下诏书需经中书、门下之制度更加完备,因而反对内批,反对君主独断专行的理由,也就更加充足。或从制度上、道理上批评滥用内批是违反“礼”“正”“道”;或从历史经验教训上批评滥用内批会导致“祸”“乱”;或从道德上批评滥用内批是出于“私”心。明代表面上废除宰相,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百司政务,实际上多半依靠“票拟”定夺,皇帝的意志和权力受到内阁诸臣极大的限制。由于票拟是下达皇帝诏令的正常途径,所以明代内阁限制皇帝滥用下手诏、中旨的斗争,更加制度化。——摘编自祝总斌《试论我国封建君主专制权力发展的总趋势》(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其实质是什么?并结合唐、明、清有关史实加以说明。(8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古代君主行使权力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变化的原因。(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由“皇帝起立,赐丞相座”到“站着”再到“跪着”,表明皇帝与丞相间礼仪关系的变化,由坐到站再到跪;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相权不断削弱,实质上反映的是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第三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可知,从秦汉到宋明皇帝行使君主权力由很少受限逐步发展到受道德、制度等因素的制约;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经验、主流意识、体制完备等角度分析。答案:(1)现象:丞相上朝的礼仪变化:坐——站——跪。实质: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强化。说明: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皇权进一步加强。清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变化:君主行使权力从很少受制约到受道德和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原因:先代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儒家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现代学院《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传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丰城市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第八次质量监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计算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昆明医科大学《中医经典专题讲座》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4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 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导论(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财务案例研究自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竞速轮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市级名校2025届初三下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
- 浙江国企招聘2025宁波镇海区国资系统招聘3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测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期末大作业:案例分析-国开-参考资料
- 《劳动创造幸福奋斗成就梦想》主题班会
-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一中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
- GA/T 2015-2023芬太尼类药物专用智能柜通用技术规范
- 志愿服务证明(多模板)
- GB/T 12939-2015工业车辆轮辋规格系列
- 曝气管安装【曝气设备】质量检验模板
- 相似三角形培优难题集锦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