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静海区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含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症结(zheng)急躁(ZQO)忖度(cfin)叱吒风云(zhi)
B.弄堂(long)方衲(rui)风摩(mi)振聋发喉(kui)
C.肆业(yi)碑帖(ti。)不都(chi)呀呀学语(ya)
D.跻身(ji)勤捍(piao)驻邻(pi)潸移默化(qian)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识记字音和字形的实力。A项,“症(zh©ng)结”应为“症(zh@ng)
结”,比方事情弄坏或不能解决的关键。“叱吒风云”应为“叱咤风云”,一声呼喊、怒喝,
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C项,“呀呀学语(yd)”应为“牙牙(yd)学语”,
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D项,“剽捍”应为“剽悍”,敏捷而英勇。“潜
移默化(qian)”应为“潜(qian)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
而发生了变更。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良好的口语交际实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口语交际是在确定的语言—
中相互传递信息,共享信息的过程。
(2)苏轼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代
四大家”。
(3)前不久,这里曾山洪,致使马路堵塞,交通陷于瘫痰。
A.素养情境独树一帜暴发
B.素养情形独树一帜爆发
C.素养情形不落窠臼爆发
D.素养情形不落窠臼暴发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素养: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素养:后天形成的一种生活习惯。
情境:指在确定时间内各种状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包括戏剧情境、规定情境、教学情
境、社会情境、学习情境等。情形:指事物的内在状况及其表现出来的样子。(1)句说的是
良好的口语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用“素养”和“情境”更恰当。独树一帜:谓树立旗帜,比
方别出心裁,自成一家。不落窠臼:比方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2)句说苏轼书法自成一
家,应用“独树一帜”。爆发:比方像弹药爆炸一样突然、快速地发生,适用范围比较广,
如巨大的声音、重大的事务等的突然出现。暴发:侧重来得突然猛烈,适用范围较窄,多与
和水有关的事物相连,如山洪、洪水等。(3)句的对象是“山洪”,用“暴发”恰当。故答
案应为A项。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科学家们发觉在过去一百年的时间里撒哈拉沙漠面积已扩大10%,这主要是由于自然气
候循环和气候变暖所导致的。
B.今年的竞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都充分体现公允公正的原则,力求产生最佳的
示范效应。
C.环境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得到人民认可的一个关键,
要坚决打好打胜这场攻坚战。
D.建立监督机制特别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
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加执行力。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结构混乱,”这主要是由于……所导致的"句式杂糅,可改为“这主要是
自然气候循环和气候变暖导致的”。B项,“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语序不当,应把“海
选”提到“决赛”前。D项,“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搭
配不当,将“对”改为“把”。
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实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
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推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
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假如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
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记法,比如,假如句中出现关联
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
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假如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沉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假如出现
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直到汉代以后,儒家把它奉为经
典,才称为《诗经》,它的现实主义精神,成为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
B.《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它是东汉刘向搜集屈原及其弟子宋玉等作家的作品编辑而成的。
C.被刘知几称为“著述罕闻,古今卓绝”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也
是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
D.《战国策》是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
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而著称,标记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
高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楚辞》是由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以及汉代仿效屈原辞赋的作家作品编
辑而成的,共16篇。
二、社科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人是一种社会存在物。人与人之间要交往和相处,必需建立各种规则体系。伦理和道德
就是人类为了和谐共处、各得其所而建立的最一般的规则体系o从人与人交往关系的视角看,
它被称为伦理规则;从主体的视角看,它被称为道德规则。在道德规则体系中,有一种最基
本、最至少的标准,它凝合和体现着社会共同体成员的道德共识,这就是道德基准。
道德基准是检验其他道德规则是否值得设立、设立得是否合理的基本参照。道德基准至
少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生活方式相
适应,能反映所处时代社会道德生活的必定性。二是为社会共同体成员所认同,可以成为全
社会的基本道德共识,并且简洁、易知、易行,可以为每一个社会共同体成员所践行。三是
可以作为基本参照,用来谛视和规定其他道德规则或标准。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相应的道德基准也会有所不同。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具有完全不同
的特点:首先,工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相对封闭、自
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方式成为历史记忆。人们的生产生活资料主要不是从家庭获得,而是从市
场上获得,从而导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长主导制瓦解。人们主要是为了交换或交易而生产
劳动。其次,个人脱离家庭作为独立个体走向社会,并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人
与人的横向关系成为现代社会关系的主导,以父子纵向关系为主导的传统社会关系被取代。
再次,国家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由家或家族组成,而是由公民及其参与的大大小小的各种共
同体组成。个人以独立的身份与其他个人、自己所在的多种社会共同体及国家发生关系。
在我国古代社会,“孝”被确立为传统社会的道德基准。我们的先人把这一道德基准贯
彻到道德规范体系、法律规范体系以及官吏的任免之中,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显明特色。
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更。特殊是新中国成立、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快速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社会的基本结构、生产和生
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更。在这种状况下,社会道德基准也必定相应地发生变更。
确立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对于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具有特别重
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当代中国全体公民的社会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所确立的道德基准,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公民
道德的新发展。当前,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道德基准融入现实社会生活,
让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强大行为规范力。
(摘编自焦国成《确立现代社会道德基准》)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道德基准是道德规则体系中一种凝合和体现着社会共同体成员的伦理共识的最基本、最
至少的标准。
B.与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相适应,并反映所处时代社会道德生活是道德基准必需具备的条
件。
C.古代社会由家或家族组成,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父子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
系,农耕自然经济相对封闭,自给自足。
D.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快速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社会的基本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
深刻变更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从人作为“社会存在”的普遍性认知,引出“道德规则体系”中的“道德基
准”,最终指向“人与人交往和相处的规则体系”这一论题。
B.文章论述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是为了阐明道德基准要随社会的基本
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变更。
C.文章大量运用对比手法,如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资料的来源、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等。
D.文章最终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并号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所蕴含的道德基准融人现实社会生活。
7.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古代社会,官吏的任免与“孝”这一道德基准有关,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显
明特色。
B.封闭、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方式成为历史记忆是因为人们主要不是为了白己运用生产生
活资料而劳动,而是为了交换或交易而生产劳动。
C.人们要想处理好与其他个人、多种社会共同体、国家的社会关系,就应当要确立一个现
代社会的道德基准,并融入现实社会生活。
D.着眼于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我国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
道德准则要求,是现代社会人们应当遵循的道德基准。
【答案】5.C6.A7.B
【解析】
【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
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阅读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终进行辨
析。A项,“伦理共识”错误,第一段说的是“在道德规则体系中,有一种最基本、最至少
的标准,它凝合和体现着社会共同体成员的道德共识,这就是道德基准”,文中说的是“道
德共识”。B项,“与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相适应,并反映所处时代社会道德生活”错误,
其次段说的是“道德基准至少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
基本结构和基本生活方式相适应,能反映所处时代社会道德生活的必定性”,选项忽视了
“必定性”一词。D项,“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不当,文章倒数其次段说的是“特殊是新
中国成立、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快速发展成为现
代社会,社会的基本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更”,由此可见,“改革开放”
只是缘由之一。
【6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此题考核分析论点、
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实力。答题时留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
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
的方法。A项,“引出‘道德规则体系‘中的‘道德基准',最终指向‘人与人交往和相处
的规则体系'这一论题”错误,从第一段的内容来看,应是先引出“人与人交往和相处的规
则体系”,最终指向“道德规则体系‘中的‘道德基准’”这一论题。
【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
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
说明的含意放在被说明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
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说明是否与全文保持一样。B项,
选项因果关系不当,文章第三段说的是“工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使得传统的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方式成为历史记忆。人们的生产生活资料主要不
是从家庭获得,而是从市场上获得,从而导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长主导制瓦解。人们主要
是为了交换或交易而生产劳动”,由此可知,“封闭、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方式成为历史记
忆”是因为“工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解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细致、细致地比较、比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实行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变更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
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
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
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样。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
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都”“全部”“人人”等),看它是否有随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
许”,,或许",,必定",,可能“,,好像”“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定、
已然与未然,说法确定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
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
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
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其次步,比对每
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
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
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缘由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推断句。对完整推断
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缘由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
三看缘由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推断句的表述,一看
文中是否供应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供应)
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沈贞甫墓志铭
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
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崎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
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
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信任,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
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
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
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
也。
贞甫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扬,僵仆无所避。
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
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
壬古而未已也o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基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
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
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孤独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铭曰:天乎命乎不行知,其志之
勤而止于斯!
①吓:显赫。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以予之方于世穷:贫困
B.贞甫I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了:全然
C.而贞甫不予易也易:轻易
D.予甚皆其志畏:畏惧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志之勤而止千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此贞甫之没
不能不为之恸也
C.予甚畏基志,而忧其力之不继
臣从总计,大王亦幸赦臣
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
而未己也/
B.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
未已也/
C.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
也/
D.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
己也/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沈贞甫“志之勤”的一组是
①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
②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
③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
④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
⑤不幸而病;病己数年,而为书益勤。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12.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明代后期散文家,他继承了西汉和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反对当时浮饰雕琢的
文风。本文和《项脊轩志》都显得文笔质朴简洁,情感真挚动人。
B.作者以自己同沈贞甫的交谊为线索,简要记叙两人从初识到交厚的过程,重点介绍贞甫
的身世以及他的为人和为学。最终简介其卒年,并以铭文作结。
C.文章在平实质朴的记叙中,揭示了贞甫为人耿直,交友诚笃,鄙弃趋炎附势,抵制浮躁
学风的性格特点。这正是平凡读书人的不平凡之处。
D.本文记叙和抒情紧密结合:自己狼狈不堪却受敬重,失知音,不能不恸;畏其志,忧其
力,而竟以病死,不能不悲;昔同啜茗论文,今独处孤独,不能不叹;最终赞其勤学不倦,
至死方休的精神。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②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
【答案】8,B9.C10.C11.A12.B
13.(1)即使是一个字的怀疑,也确定要来我这里考核订正,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是对的。
(2)我在安亭的时候,经常到他雅洁的书房,和他一边品茶一边谈论文学,有时谈到一成
天。
【解析】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觉,A项,“以予之穷于世”意思是
“当我在世上境况困难的时候”,“穷”意思为困厄,仕途不通达;C项,”而贞甫不予易
也”意思是“但贞甫并不变更对我的看法”,“易”意思为变更;D项,“予甚畏其志”意
思是“我很钦佩他的志向”,“畏”在文中是敬重的意思。
点睛:该考点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
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
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从这几年的高考试题看,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更为命题者青睐,所以答题时确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
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A项,前一个“于”,介词,“在”;后一个
“于”,介词,“比”。B项,前一个“之”,助词,取消主谓短语独立性;后一个“之”,
代词“他”。C项,两个“其”都是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作“他的”。D项,前一个“以”,
介词,“在”;后一个“以”,介词,“因为”。故答案为C项。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实力。画线句子中,“以……为”是固定结构,意思是
“把……作为”,且“通经学古”是互文结构,因此“以通经学古为迂”中间不应断开。“贞
甫”是人名,在句中一般做主语或宾语,且上文写了贞甫“好书”的事,依据这些信息可推
知画线句子的大意是:现代时兴科举考试速成的学习方法,都把通晓经书学习古人作为迂腐,
贞甫独自对于书像这样了解爱好,这是正进入到古人的学问还没有停止的时候。依据句意可
知正确的选项是C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志之勤”意思是“勤谨忠恳”,所给五个句子中,①的意思是即使是一个字的
怀疑,也确定找“我”考订,可以体现“志之勤”;②的意思是说贞甫完全不因为别人的说
法在心里对“我”的评价有所动摇,以致和那些人一起表示支持或反对,是说贞甫对作者的
看法,与“志之勤”无关;③是说贞甫耿直地保持自己的节操,不是自己心目中观赏的人就
不会给他好话好脸色,与“志之勤”无关;④是说听到有书的人家,多方去把书借来,亲自
抄写,达到几百卷。可以体现“志之勤”;⑤意思是说不幸而病重了,病重已经几年了,但
他对读书更勤奋,可以体现“志之勤”。故此题答案应为A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实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
后依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
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觉问题。B项,”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分析不正确,文中重在介
绍沈贞甫为人和为学的看法,对其“身世”基本没有介绍。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实力,解答时确定要先回到语境中,依据语境读
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索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
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
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题翻译时须要留意的
关键词句有:(1)“虽”,即使;“疑”,怀疑;“过”,探望;“考订”,考核订正;“卒”,
最终;“以”,认为;“然”,正确。(2)“每”,经常;“精庐”,雅洁的书房;“啜”,
喝;“论文”,谈论文学;“或”,有时;“竟日”,一成天。
参考译文
自从我初次相识贞甫,那时他很年轻,在马鞍山寺庙旁读书。到我娶妻子王氏,我的妻
子和贞甫的妻子是姊妹,经常跟着我到妻子的娘家。我曾经进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和我共住,
每天巡游虎山、西崎四周各个山,观看太湖七十二峰的美景。嘉靖二十年,我在安亭选地方
居住。安亭在吴淞江边,地处昆山、嘉定的地界之间,沈家世代在这里居住。贞甫因此更和
我亲近友好,通过文字往来,没有空过一天。当我在世上境况困难的时候,唯独贞甫信任我。
即使是一个字的怀疑,也确定找我考订,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是对的。
我独自居住在江海边,二十年中间,经验亲人死亡、家庭忧患、科举失败、境况狼狈,
被世人讥笑,(这时候,)贞甫完全不因为别人的说法在心里(对我的评价)有所动摇,以致
和那些人一起表示支持或反对。到了我突然富贵,显赫-时,■般人望见感到惊讶,但贞甫
并不变更对我的看法。唉,读书人在不被赏识的时候,听到别人一句好话,也不能在心里遗
忘,我凭什么从贞甫那里得到这种赏识啊。这正是贞甫去世,我不能不为他极度哀痛(的缘
由)啊。
贞甫为人正直严厉,喜爱讲求自己的仪表修养。耿直地保持自己的节操,不是自己心目
中观赏的人就不会给他好话好脸色,遇到事情心情激烈,即使受到挫折也不躲避。尤其喜爱
读古书,确定要去游历名山及佛庙道观。在所到的这些地方扫地焚香,图书摆满了桌子。听
到有书的人家,多方去把书借来,亲自抄写,达到几百卷。现代时兴科举考试速成的学习方
法,都把通晓经书学习古人作为迂腐,贞甫独自对于书像这样了解爱好,这是正进入到古人
的学问还没有停止的时候,不幸而病重了,病重已经几年了,但他对读书更勤奋。我很钦佩
他的志向,却担忧他的力气不能接着,但他最终因此病故了。真叫人难过啊!
当时,我在安亭没有事情的时候,经常去他那精致的房屋,边喝茶边谈论文章,有时达
一成天,到贞甫死我又去,又是经过战乱以后,我独自徘徊无处可去。更使人有江水滔滔荒
芜孤独的感叹。
他在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某日逝世,时年四十二岁,真该哀思啊。铭文是:
天意命运不行预料,勤谨忠恳英年早逝!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鹏鹃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沈郎: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
14.词的上片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5.下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
【答案】14.上片前两句描写了在和风轻拂的春日里,薄云迅飞,池馆内外燕子争相衔泥筑
巢的生气勃勃的景象。以乐景写哀情(或“以乐衬哀”“反衬”兀词人自比沈郎,将眼前春
意盎然的景象与自己的衰弱形成剧烈反差。(意思相同即可。)
15.表达了诗人凄凉孤寂、思乡的感情。“鸿雁”是书信的代称,“不闻鸿雁信”表达思乡
而不得消息的苦恼;“鹏鹃”叫声常有凄切思念之意,它的啼叫也勾起词人的故旧之思;
“落花”含有悲情的意思,借“落花”进■步表达出词人内心的凄凉和孤寂。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抓住主要景物,绽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美丽。然后
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孤寂冷清、安静美丽、雄浑壮阔等。例如本
题,可抓住“鸿雁”“风”“云”“燕”等景物,从以乐景衬哀情的角度答出诗人的情感即
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实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实力。解答此题,可抓住诗歌中的意象
“风”“云”“燕”“落花”诗人凄凉孤寂、思乡的感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看法。实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又前而为歌曰:“—,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2)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0(李白《蜀道难》)
(4)寒衣到处催刀尺,o(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东船西舫悄无言,o(白居易《琵琶行》)
(6),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
【答案】(1).风萧萧兮易水寒(2).寄蜉蟾于天地(3).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4).白帝城高急暮砧(5).唯见江心秋月白(6).料峭春风吹酒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实力。解题时必需留意语意的提示,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
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
干脆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留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
别字形。留意重点字的写法,“萧”“蟾”“唯”“暮”“峭”。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简洁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
二是依次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镇静细致,要擅长借助出处和引
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
起来。答完题确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
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觉并订正。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寒冷也是一种暖和
迟子建年是新的,也是旧的。因为不管多么生气勃勃的日子,你过着的时候,它就在
不经意间成了老日子了。
在北方,一年的起先和结束都是在寒冷时刻,让人觉得新年是打着洪亮的喷嚏登场的,
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但在这喷嚏和咳嗽声之间,还是夹杂着春风温顺的吟
唱,夹杂着夏雨滋润万物的淅沥之音和秋日田野上农人们收获的笑声。沾染了这样气韵的
北方人的日子,定然是有阴霾也有阳光,有辛酸也有快乐。
家乡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日的地方。在那里,生活显得特别有韵致。八月,我回到
那里。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吸着从山野间吹拂
来的清爽空气。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累了的时候,随意靠在哪里
都可以打个盹,养养神。大约是心里松弛的原因吧,我在家乡很少失眠。每日黄昏,我会
准时去妈妈那里吃晚饭。我怕狗,而小城街上游荡着的威猛的狗许多,所以我走在路上的
时候,手中往往要攥块石头。妈妈知道我怕狗,经常在这个时刻来接我回家。家中的菜园
到了这季节就是一个蔬菜超市,生有妩媚花纹的油豆角、水晶一样透亮的鸡心柿子、紫莹
莹的茄子、泛着蜡一样光泽的尖椒,全都到了成熟期,不过这些绿色蔬菜只是晚餐桌上的
配角,主角呢,是农人们自己宰杀的猪,是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野生鱼类。这样的晚餐,
又怎能不让人对生活顿生感念之情呢?吃过晚饭,天快黑了,我或许会在花圃上剪上几枝
花:粉色的地瓜花、金黄色的步步高或是白色的扫帚梅,带回我的居室,把它们插入瓶中,
摆在书桌上。夜深了,我进入了梦乡,可来自家园的鲜花却亮堂地怒放着,仿佛想把黑夜
照亮。
假如不是因为十月份要赴港,我确定要在家乡住到飞雪来临时。我去香港两次,唯有
这次时间最长,整整一个月。浸会高校邀请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八位作家进行文学沟通,主题
是“大自然和写作”。为此浸会高校组织了一些亲近大自然的活动,如去西湾爬山,去大屿
山的小岛看渔民的生活。香港的十月仍旧炙热,阳光把我的皮肤晒得乌黑。运动是惹人上
瘾的,逢到没有活动的日子,我便穿着一身运动装出门了。去海边,去钻石山的禅院。有
一天下午,走出地铁站后,觉得困倦难当,就到对面的公园睡觉去了。别看街上车水马龙的,
公园里游人极少。我躺在回廊的长椅上,枕着旅行包,听着鸟鸣,闻着花香,睡着了。等我
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向西了,我听见有人在喊“迟--迟--",原来是爱尔兰女诗人希
斯金,她正坐在与我相邻的椅子上看书呢。我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在国外,蜷在公园长椅
上睡觉的,基本都是乞丐。
在香港,我每天晚上跟妈妈通个电话。她一跟我说家乡下雪的时候,我就向她炫耀香港
的扶桑、杜鹃开得多么艳丽,树多么绿。但时间久了,尤其进入十一月份之后,我突然对
香港的绿感到疲乏了,那不凋的绿看上去是那么苍凉、陈旧!我惦念雪花,惦念寒冷了。
当参与座谈被问起对香港的印象时,我说我可怜这里的“绿”,我喜爱家乡四季分明的气
候,惦念寒冷。他们确定在想:寒冷有什么好惦念的?而他们又怎能知道,寒冷也是一种
暖和啊!
十一月上旬,我返回哈尔滨。当我最终迎来了对我而言的第一场雪时,兴奋极了。我下
楼,在飞雪中走了一个小时。能够回到冬天,回到寒冷中,真好。
年底,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是艾芜先生的儿子儿媳为我签名寄来的艾芜先生的
两本书《南行记》和《艾芜选集》,他们知道我喜爱先生的书,特意在书的扉页盖了一枚艾
芜先生未出名时的木头印章。这枚小小的印章,像一扇落满晚霞的窗,看上去是那么绚丽。
就近出版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他们都没有要稿费,只是托付新华书店发行,这让我感慨
万千。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些垃圾一样的作品,通过炒作等手段,可以获得极大的发行量,
而艾芜先生这样具有深厚文学品质的大家作品,却遭到冷落。这真是个让人心凉的时代!
不过,只要艾芜先生的作品存在,哪怕它处于“寒冷”一隅,也让人觉得亲切。这样的“寒
冷”,又怎能不是一种暖和呢!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①段中用“老”字修饰“日子”,强调生活中总有具有恒久价值的东西,奠定全文深
厚忆旧的基调。
B.作者自述怕狗的这件小事,表明白作者的胆小和家乡生活的不尽如人意。
C.描写“公园长椅上睡觉”是为了表现在香港的流浪感,犹如乞丐一样。
D.结尾批判某些垃圾作品通过炒作等手段获得极大发行量,揭示了主旨。
E.温温煦寒冷是一对反义词,既指自然界的温度,又指现实社会的某种现象。
18.作者写了赴港一月的生活,请联系全文,谈谈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用意是什么。
19.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①新年是打着洪亮的喷嚏登场的,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
②这枚小小的印章,像一扇落满晚霞的窗,看上去是那么绚丽。
20.联系全文,请简要探究作者说的“寒冷也是•种暖和”,详细缘由有哪些。
【答案】17.AE18.香港生活虽然美妙,却让作者感到单调疲,与上文作者沉醉在有韵
致的家乡生活中形成显明对比,引出下文的争论,点明“寒冷也是一种暖和”。
19.(1)比拟,赐予新年以生命。生动写出了新年热闹与寒冷的特点,寄寓北方人的快乐
与辛酸。
(2)比方,形象地表现了艾芜先生及其作品成就的辉煌,寄寓了作者的赞美、崇敬之情。
20.①在家乡,天气虽然寒冷,但感受到了家乡的热闹与亲情的暖和。②在香港,总不凋
谢的绿会显得那么陈旧,让人感到疲乏,家乡寒冬飞雪万木凋零也是一种让人怀念的美景,
有一种变更的美。③在大师作品倍受冷落而让人心凉的时代,收到挚友寄来的心仪已久的
大师的作品,感受到大师无私奉献精神的激励与暖和。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具有确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语言的
分析;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
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终结合文章主旨做出精确推断。B项,“表明白作
者的胆小和家乡生活的不尽如人意”不正确,文中写到“怕狗的这件小事”是为了表现母亲
的温情。C项,”是为了表现在香港的流浪感,犹如乞丐一样”分析不正确,描写“公园长
椅上睡觉”是为了表现在香港的满意生活。D项,“揭示了主旨”不正确,结尾批判某些垃
圾作品通过炒作等手段获得极大发行量,是为了反衬“艾芜先生这样具有深厚文学品质的大
家作品,却遭到冷落”。故此题答案为AE两项。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实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结合上下文,从内容和
结构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来看,作者写初到香港生活是满意的,“听着鸟鸣,闻着花香”,
然而时间久了就感到了“疲乏”,感到“那不凋的绿看上去是那么苍凉、陈旧”。从结构上
看,作者写香港生活的部分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写了作者在家乡生活的“韵致”“心里
松弛”,与香港生活的感受形成了对比,正因为作者在香港感到单调疲乏,才引出了下文“惦
念寒冷”,对“寒冷也是一种暖和”的争论,也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赏析句子的实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来分析。(1)句,
“打着洪亮的喷嚏”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原来该属于人的“打喷嚏”的特点赐予了“新
年”,使“新年”具有了生命。“喷嚏”■般是因为受寒而产生的,是有声音的,何况还是
“洪亮”的,这就写出了新的热闹与寒冷的特点,再结合下文“北方人的日子,定然是有阴
霾也有阳光,有辛酸也有快乐”,可知此句在内容上还反映出北方人的快乐与辛酸。(2)句,
“印章,像一扇落满晚霞的窗”运用了比方的修辞手法,从内容上来看,“印章”是艾芜先
生未出名时的木头印章,代表的是艾芜先生及其作品,“落满晚霞”“绚丽”意思是艾芜先
生及其作品影响世人,取得了辉煌成就,表达出作者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作品标题的鉴赏实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标题的含义和文章内
容等角度来分析。从标题的含义来看,“寒冷也是一种暖和”,在本文中“寒冷”是家乡天
气的寒冷,“暖和”是指家乡在心理上给作者以暖和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亲情和乡情。从
文章的内容来看,作者用几段内容写了香港的生活,写香港常年不凋的绿色让自己感到单调
疲乏,在对比中,突出了家乡四季分明的特点,表达对家乡“寒冷”季节草木凋零之景的怀
念之情。文章结尾处写到自己接到艾芜先生作品的感受,此处的“寒冷”指的是当今时代大
师作品“遭到冷落”“让人心凉”,“暖和”指的是大师作品给人的“亲切”之感,让人受
到激励。
【点睛】第3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对内涵比较丰富的语句要留意联系
上下文,抓关键词进行分析,答题步骤:抓关键词一一上下勾连;对运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语
句,就要抓住它运用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答题步骤:还原手法+作用+情感(把握修辞一一
由表及里);对结构困难的句子,对句子每一部分都要给以说明,答题步骤:困难句子简洁
化+写关键解析+作用+情感。此题考察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该句属于文中含义丰富类
句子,理解时要从全文的主旨动身,再结合上下语境作答。
六、语言运用
21.一位刚考上高校的学生,给曾经赐予他无私帮助的老师写了封感谢信。其中有四处表达
上不精确,请改正。
老师:您好!
在中学阶段,您能帮助我学习,深感荣幸。我能有今日,是您的鼎力相助。您的教学水
平很高,让同学们另眼相看。我恒久将牢记您的教育,细致读书,好好学习,不辜负您的
期望。
学生:刘勇
2018年7月20日
【答案】(1)“您能帮助我学习,深感荣幸”改为“我能在您的帮助下学习,深感荣幸”(2)
“是您的鼎力相助”改为“是您鼎力相助的结果”(3)“另眼相看”改为“特别佩服”(4)
“我恒久将牢记”改为“我将恒久牢记”。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精确得体的实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
对象,留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查找语病,细致推断。(1)“荣幸”指荣耀而幸运,一般
是表现自己虚心的意思。文段中说“您能帮助我学习,深感荣幸”不得体,应改为“我能在
您的帮助下学习,深感荣幸”。(2)“我能有今日,是您的鼎力相助”搭配不当,应改为“我
能有今日,是您鼎力相助的结果”。(3)“另眼相看”意思是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
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文段中说对老师的教学水平“另
眼相看”不得体,应改为“特别佩服”之类的短语。(4)“我恒久将牢记”语序不当,应改
为“我将恒久牢记”。
22.依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答话。字数不超过30字。(4分)
师父训练徒弟爬树,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喊道:“当心,当心!”其次次,徒弟爬到高处
时,师父一言不发,等徒弟下到低处时,他才说:“当心,当心!”
徒弟问:“师父,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示我,这次下到低处才提示我?”
【答案】没阅历时,易在难处出错;有阅历了,往往在易处出错。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的命题者应将此题视为一个区分度较高的题,考生初一看题,可能完全没有
思路。解答这类题首先要看懂原文,比如本材料带有一点寓言的性质,寓言确定就会有其寓
意,然后再去思索详细的事物的寓意。本材料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哲理小短文,那么它蕴含了
什么样的哲理呢?这也是一个思索的方法。平常广泛的阅读是解答这类题的最好方法。此题
有要弄懂“第一次”“其次次”“高处”“低处”的象征义。留意抓住文中的关键句,联系
上下文语境。首先要理解,师父的回答是针对徒弟的提问“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示我,这
次下到低处才提示我”。其次是分析,问题暗含着两方面的内容,即第一次没阅历时高处当
心和其次次有阅历时低处当心。最终是概括,概括时要结合上述两层内容,精确揭示表象背
后的意义。考生可以同时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得出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精确、显明、生动。实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23.在“世界读书日”里,某中学学生会为了提倡阅读国学经典,举办了国学经典《论语》
读书报告会,请你为报告会确定一个主题,然后为主持人写则报告会开场白。(要求紧扣主
题,表达得体,有文采,不必写称呼语、问候语。报告会主题10个字以内,报告会开场白
40-60字)
①主题:________
②开场白:
【答案】(1)主题:品尝经典,完善自我(或“品读《论语》,修身育德”)
(2)开场白:诵读经典,“学而时习之”,让我们生命不再单薄,让我们的内心充溢才智
和力气。让我们在和《论语》对话中相识自我,完善自我,传承文化。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的主题是经典或《论语》,依据此主题写出开场白即可,留意字数要求。
六、写作
24.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贫困交加的梵高,在每天努力振作起来的信念的支配下画着他那色调绚丽的画。他曾满
怀感慨地说:生活的色调和他画中的色调太不一样了。不仅梵高,许多人都曾为此感叹过,
思索过……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灵魂突围,心花怒放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才是艺术,这句话说出了一个真相,那就是艺术注定与生活不同。痛是
生活感,痛并快乐是艺术感,艺术是关照生活的滤光镜,过滤了生活的灰色,让灵魂的绚丽
底色重现在眼前的画布。这样的画里有艺术家持续注入的自信,不懈支撑这种自信的便是作
为艺术家的自尊一一绝不在阴暗的角落中苟活,但愿在绚丽的画布中永生。正是这份艺术家
的自信和自尊,让愁闷的梵高们画出了金灿灿的向日葵。
其实,每个人的眼前都有一幅人生的画卷,而每个人也都有两只眼睛。一只是色调的仆人一
肉眼,作为生活的镜子,它只是将生活的黯淡忠实地反射到了画布上,这只是一种本能的反
应;另一只是色调的主子一一心眼,作为心灵的窗户,它将灵魂的绚丽自信地直射到了画布
上,这才是本心的觉悟。
诚然,人必需兼顾本能和本心,可是当两只眼都睁开时,现实和心灵的巨大的色差还是会让
人错乱,这就产生了艺术家的愁闷气质,可艺术家的不凡不是因为能装出愁闷的眼神,而是
因为他们的灵魂之声终究会通过呼喊的瞳孔冲破视网膜上的这一层愁闷。梵高的名画《星夜》
便是他精神错乱时的产物,画布中的星辰被扭曲成一个个漩涡,可星辰终究还是坚守着绚丽
的金色,向日葵与之相比,竟也有点土黄。
既然有了反射的色调和直射的色调,人生的画布上也就有表层的生活色和底下的灵魂色一
只是大多数人只肯看看表层反射的颜色。优裕人生的表面自然是一层华彩,闲人们看着这就
已经满意了;可表面早已是一层一层阴霾油污的愁闷人生呢?这些生活的烟尘色可是活埋了
底下灵魂的绚丽笑容啊。这些烟尘油污,苦人们为什么不拿起铿刀狠狠地去刮?
刮骨的痛终归是钻心的,忍着剧痛,还敢瞻仰灵魂笑容的苦人终归没有几个。当然,旁观者
没有资格指责这些当局者,这也是情有可原的。生活早已让他们饱受苦痛,以至于苦痛到麻
木,以至于他们视麻木为一种自我爱护,而不敢贸然醒悟。假如黯淡是生活的色调,我至少
过得起;假如绚丽是艺术的色调,我可真爱不起一一这就是他们的信条。除了自我爱护,他
们还会自我劝慰一番一一万一刮究竟,没有灵魂的绚丽笑容怎么办?禁锢他们的只是活着这
件事吗?不,他们就算死得只剩下灵魂,就算已经来到地狱厚厚的叹息之墙前,估计还会顺
着生前的惯性去想象肉身撞击高墙的苦痛,甚至还会拿墙后面未必有极乐净土来自欺。
可终归还有几个敢,在闲人和其他苦人的眼中,他们只是一群自虐狂和自恋狂,他们敢于剥
开皮肉上结痂的旧伤,只为一窥心灵的笑容。他们觉得,心魂要醒,钻心的痛是必需的,这
个过程刻骨铭心一一他们要的不是一场没心没肺的麻醉,而是一台惊心动魄的手术。
手术都是有风险的,可是对于苦人来说,吝啬的生活很难为他们网开一面,鱼死网破的觉悟
才是他们唯一的战友。纵然注定是个悲剧,也要做悲剧的英雄,就像海明威笔下的老人。那
具大马林鱼的骨架,呈现着现实的苍白,而那具力倦神疲的肉体,却照旧有力气去梦见狮子。
为什么?因为灵魂形态的自我,纵然无法在生活的苦难中一帆风顺地实现,也确定要在生命
的梦境中酣畅淋漓地表现出来。
是的,只有让灵魂从愁闷中突围,从麻木中觉醒,从苦难中振作,一个苦人,才能画出一幅
心花怒放的画。
【解析】
试题分析:本则材料属叙述类,但更似名言型材料。语段的语义逻辑重心在第一段的后一句,
其含义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假如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
肤浅的相识。想要参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擅长类比,巧抓“事”与“意”的相像点,深
化挖掘内在涵义。首先要把握关键词:生活、画中、(色调)不一样。换一句话直白、一般
的表达就是:现实与志向(的图景)有落差。那么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答案就多元了。
故此,下面的立意可以举荐:其一,现实与志向(的差距)。如,志向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尊崇现实其二,(色调不一)用画笔追梦。其三,超越现实的色调。其四,勿陷志向主义(现
实主义)的泥淖。其五,志向究竟有多远?如,用现实的汗水靠近志向的蓝图总的来说,既
可以谈现实与志向(的距离)关系,也可讲怎样削减、消弭二者的落差。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好用类和文学类文章。实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较之零模的辛迪的那首诗,本则作文材料显得特别的厚道,体现了高考作文命
题原则之一:让考生有话说。总而言之,本次作文没有在审题上设置障碍,真正让学生的写
作实力发挥出来。学生作文有以下问题:L审题方面:部分学生照旧出现偏题现象:比如
写自由、志气等,当然,还有部分脱离语境,纯粹写信念,写直面苦难,大而无当。还有部
分学生特地写生活的色调,比如《生活的色调很丰富》。2.记叙文方面:最主要问题是构思,
编故事的实力有待提高,文章贴标签现象特别严峻,好多考生只是在一味地强调“面对逆境
须要幻想、须要美妙东西”,并未通过细致地刻画、生动的情节和奇妙的构思表现出来。文
章的主旨是表现出来的,而并未一味地呈现出来。点题当然重要,但是假如一味地点题就会
让人反感。其二,在选材方面,部分考生视野狭窄,写作中选择了面对自我,通过自我的事
例来表现主题,主要围绕高考与学习的话题,让人觉得事例简洁老套。部分考生选择通过想
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高端汽车租赁服务详细协议
- 2024导演合作拍摄协议细则
- 董事长的具体职责职能模板范文5篇
- 2024年度环保垃圾清运服务协议模板
- 2024年个人合伙权益股份转让协议
- 安检服务人员2024劳动协议样本
- 2024年建筑项目安全保证协议
- 文书模板-《合伙销售白酒合同》
- 2024年教育培训业务合作协议
- 2024年度车辆租赁化三方协议
- 饲料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 妇产科学课件:胎心监测
-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习题与讲解
- 基础护理质量标准及考核评分表
- 商务条款响应表
-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7. 去远航 -冀教版
-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0《日月潭》|人教(部编版) (共19张PPT)
- 《诗情画意》教学设计
- 中华文化与传播教材课件
- Unit3 Sports and Fitness Reading for writing健康生活讲义-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 Unit 4 Viewing Workshop 课件-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