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7讲辛亥革命课件_第1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7讲辛亥革命课件_第2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7讲辛亥革命课件_第3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7讲辛亥革命课件_第4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7讲辛亥革命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讲辛亥革命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汇报人姓名汇报日期时空演进阶段特征从辛亥革命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1—1928年)从《辛丑条约》签订后到五四运动前这一历史阶段,主要处于晚清后期和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时期(1)政治上: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革命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手中,中国随后陷入北洋军阀割据混战之中。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共和经历了从议会合法斗争到武装斗争的曲折历程(2)经济上:这一时期,特殊的内外环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短暂发展的机会。国际时局的变迁、政府政策的调整、资产阶级的实业救国及爱国民众的救亡运动,使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从辛亥革命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1—1928年)(3)思想上: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同时也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辛亥革命建立起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袁世凯、张勋等妄图恢复封建王朝的倒行逆施,都被历史大潮无情地席卷而去。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开端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有着思想解放的重大意义(4)社会生活上:受社会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的影响,衣食住行、社会习俗等发生重大变化,如剪辫、放足、废除跪拜礼等,但明显呈现出新旧杂陈的特点研考点

主题精准突破练经典

素养强化提升单击此处添加文本01单击此处添加文本02内容索引强基础学考回归教材课程标准凝练要点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2.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01.1强基础学考回归教材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清末“新政”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也为辛亥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准备条件(1)背景:1901年初,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①。(2)内容: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3)认识: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2.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②(舆论宣传是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基本途径,其中以革命报刊与书籍的印行最为重要,如创办的《民报》、邹容的《革命军》和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等)创立民国学考转换•回归教材①链高考——清末新政的目的(2022山东卷,6)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一批近代企业;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些举措表明两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

求富救国②链高考——革命思想宣传的手段(2023全国甲卷,28)清末,陈去病在《论戏剧之有益》一文中说:“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这反映出

成为宣传革命的手段。

③补教材——“预备立宪”不仅仅是一场政治骗局清末的“预备立宪”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是它的意义仍然重大,它是中国两千年封建与专制制度的第一次向“宪制”的过渡,是中国封建与专制社会的第一次“政治改革”,也是中国封建与专制向“宪制”的第一次“和平过渡”。戏剧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武昌起义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2.中华民国的建立(1)建立:1912年1月1日,

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新的共和政体产生①。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目的是防止袁世凯专权①时间:1912年3月11日。②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国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和权利;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

③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全体国民(3)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原因①袁世凯的威胁利诱:武力威胁革命势力;诱使革命党人和议;对清政府施压。②英国等列强的支持。③革命党人妥协退让结果①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②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

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3.历史影响②(辛亥革命是20世纪亚洲民族觉醒的发展顶点,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君主专制制度民族资民主共和民族独立本主义学考转换•回归教材①链高考——辛亥革命的政治体制(2022湖北卷,7)下图是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间的元旦日记,箭头所指的方框内文字反映了帝制到

的时代变化。

共和②链高考——辛亥革命的世界地位(2021北京卷,7)1912年1月,列宁起草了一份决议,提到辛亥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俄国无产阶级怀着极大的热忱和深切的同情注视着中国革命人民获得的成就”。这表明,列宁认为辛亥革命冲击了

在亚洲的统治。

③补教材——保路运动与武昌起义的关系(1)保路运动使全国人民看清了清政府卖国以维护自身统治的本质,促使湖北新军发动武昌起义,是武昌起义的导火线。(2)为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清政府将湖北新军西调,造成湖北防务空虚,给武昌起义创造了条件。殖民主义④探观点——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实际上是一批青年学生,留学生和国内新式学堂的学生,也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出现的新型知识分子。据统计,至1905年,仅当时在校的留日学生就有八九千人之多,而至1910年,国内新式学堂学生已达一百五十余万,成为一支很大的社会力量。02.2研考点主题精准突破主题一从“自救”到“骗局”——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主旨精要: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彻底击垮了清政府的自信心,从1901年起,清政府被迫进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历史上称清末“新政”。“新政”最终失败,但是推行的一些政策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也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条件。尤其是“预备立宪运动”,它是西方“宪政制度”在中国的最初试验,它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催生了新的政治制度。史料探究视角1

晚清时期女性解放运动的高涨材料1901年4月,《中外日报》刊出的一篇题为《拟上海女学会说》文章,作者认为身为女性“有改革之责,发言之权”“中国之积弱,由于女权之放失,女权之放失,由(于)女学之式微”并指出倡兴女学,不只是为了强国,还为了争取女权①。1904年,天津《大公报》上发表女子吕碧城文章,她继续提倡女学和女权,她认为倡办女学的目标,不只是使女子“助国家之公益”,还在于“激发个人之权利”。——摘编自李长莉《晚清知识女性的“新妇女观”②》读史

①反映了妇女解放运动上升到政治权利层面②如女性解放、男女平等、兴女学、废缠足、女性就业等观念【思考】根据材料,概括晚清女性解放运动兴起时期的“新妇女观”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答案内容:兴女学、男女平权以促进社会改革和国家富强。影响:有利于推动思想解放;有利于救亡图存运动发展;有利于社会习俗的文明进步;有利于妇女个性解放。视角2

晚清时期立宪派的改革运动材料1905年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立宪新政”逐渐开展起来。1911年5月,“皇族内阁”出场,十三名国务大臣中满洲贵族占九人①。内阁成立伊始即颁发所谓“铁道国有”政策②,并由邮传部大臣盛宣怀出面与英、美、法、德四国财团订立“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将这两条干线的路权出卖。各省商办铁路面临被劫夺的厄运。此后,立宪派或在革命党人起义之前即与他们达成反清协议,共同发动起义;或在武昌首义引发全国革命高潮的形势下,相继改制易帜,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摘编自林增平《革命派、改良派的离合与清末民初政局》读史

①表明清政府根本无意实行君主立宪,只是借“立宪”之名集权皇族,抵制革命②实质是借“国有”名义把铁路利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国家【思考】根据材料,指出立宪派对清政府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答案变化:从支持到反对。原因:“皇族内阁”的成立使立宪派的宪政希望破灭;“铁道国有”政策的实施损害国家主权及立宪派的经济利益。史观史论1.唯物史观——对清末“新政”的评价(1)从主观目的看,具有反动性。其目的是抵制革命,消除统治危机,维持清王朝的专制统治。(2)从活动本质看,具有落后性,仍未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3)从客观影响看,具有进步性。奖励实业直接促成了创办实业的高潮;教育改革奠定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基础;官制改革,在客观上推动了国家体制的近代化;法律改革,开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先河等。(4)从实际作用看,具有背离性。“新政”期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预备立宪的展开,为革命者准备了同盟军与合作者;新军的编练,科举制废除之后士人群体的分化,新式知识分子的兴起,都为革命准备了基本力量。2.历史解释——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宪政道路(1)君主立宪制的提出与实践①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派主张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②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主张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维新派君主立宪的愿望破产。(2)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发展历程①20世纪初开始,孙中山用武力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成立临时参议院,颁布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但终因袁世凯的上台而失败。②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基本统一全国后,国民党实行“训政”,即国民党一党专政,实际上是蒋介石独裁统治。③1946年,国民党召开“制宪国大”,并制定了《中华民国宪法》,确认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主题二从“臣民”到“国民”——辛亥革命主旨精要:辛亥革命是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拉开了近代中国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史料探究视角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构建国家新体制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典型的民权宪法①,它第一次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国民权利的宪政理念,从而开启了中国近代立宪的新篇章。它以宪法的形式确认了主权在民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②,否定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之久的封建主义的专制制度,从而树立了帝制非法和共和合法的观念,促进了民主主义潮流的大发展和人民思想的大解放。——摘编自袁兵喜《权利与权力的规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之宪政理念》读史

①是一部关于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②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国民权利”方面的主要体现,并指出该“约法”的历史地位。答案体现:按三权分立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自由、言论自由等权利。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视角2

辛亥革命精神的内涵及现实价值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民日报》对辛亥革命纪念报道的数量统计表(部分)。年份篇数《人民日报》社论主要内容1961年32《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总结历史经验,阐述历史意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1981年103《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为实现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完成统一大业,实现振兴中华的宏图,努力奋斗年份篇数《人民日报》社论主要内容1991年29《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不懈奋斗2001年29《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努力营造爱国、统一、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为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祖国统一而努力奋斗【思考】根据材料,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相关报道中所体现的“辛亥革命精神”的内涵,并据此分析纪念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答案内涵:精诚团结;爱国统一;不懈奋斗;追求进步。意义:总结历史经验,提供治国理政启示;团结海内外同胞,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凝聚国人意志,推动民族复兴;激励中华儿女,发扬奋斗精神。史观史论1.唯物史观——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1)必然性①经济基础:清末“新政”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力量发展。②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是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的影响。③组织基础:1894年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和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明确提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④军事基础: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民主革命进入高潮。(2)偶然性①有利时机: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湖北防务空虚。②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党人率先起义;随后,控制了武汉三镇。2.历史解释——辛亥革命构建的新社会秩序

3.历史解释——辛亥革命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1)从帝国到民国: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2)从臣民到国民:辛亥革命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使得国民的面貌为之一新。(3)从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4)从变法图存到实业救国:辛亥革命后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兴办实业的热潮,对中国工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01.3练经典素养强化提升练•高考真题命题点1以长沙抢米风潮为切入点考查士绅阶层的特点1.(2023新课标卷,29)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谘议局致电军机处,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这表明(

)A.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 B.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C.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 D.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一语点拨:科举制的废除使士绅阶层失去传统的进仕途径,他们开始参与地方自治,1910年资政院各省互选议员中士绅占据多数。士绅在清末民初重建自身社会地位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从近代社会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他们的衰微已不可避免。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正值清末“预备立宪”时期,模仿西方地方议会的谘议局在各省逐渐建立,士绅联合谘议局对朝政提出批评建议,引起专制守旧官员的不满,所以材料可以说明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在推行过程中激化了社会矛盾,不利于强化清廷权威,A项错误;根据材料“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可知,谘议局并未架空督抚权力,地方势力并未控制官场,B、C两项错误。命题点2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武汉三镇经济发展的意义2.(2021湖南卷,8)20世纪初,武汉三镇“占长江沿岸最枢要之地,商况之殷盛,亦冠于沿岸之诸港”,汉口更是“舟楫之辐辏,货物之聚散,其盛不亚于上海,其余则尚未能比类也”。武汉的这一状况(

)A.表明其航运发展水平超过上海B.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C.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D.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条件一语点拨:辛亥革命爆发前,作为对外贸易大埠的汉口,交易额激增,远超天津、广州,仅次于上海。1900年开始,张之洞在武汉开设了学堂,科目关涉广博,且大量对外派遣留学生。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在湖北新军中开展革命宣传工作,积蓄新军力量。D解析20世纪初,武汉三镇尤其汉口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工商业繁荣,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了条件,故选D项;“其盛不亚于上海”并没有超过的意思,排除A项;“亦冠于沿岸之诸港”指的是长江沿岸,并不是全国,不能得出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的结论,排除B项;20世纪初,长江沿岸没有重新布局工业,排除C项。命题点3从历史研究角度考查辛亥革命3.(2022天津卷,6)我国很多省份出版过论述20世纪初某一历史事件的著作,其核心内容包括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传活动、武装斗争和各地新政府的建立等。这些著作主要反映了(

)A.义和团运动的社会影响B.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D.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B解析由“各省革命团体”“民族民主革命宣传活动”“武装斗争和各地新政府的建立”等可以得出,这是与辛亥革命相关的信息,能够反映出辛亥革命由宣传到发生再到结果的过程,所以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故选B项。押•经典模拟预测点1从思想解放的角度考查民主政治的诉求1.(2023山东济宁二模)近代中国出现了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一次是19世纪晚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第二次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第三次是新文化运动。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都(

)A.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