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八年级语文讲义第11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师版)_第1页
2024年八年级语文讲义第11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师版)_第2页
2024年八年级语文讲义第11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师版)_第3页
2024年八年级语文讲义第11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师版)_第4页
2024年八年级语文讲义第11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第11讲【古文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壹1、 识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相关文学知识;2、 积累相关实词,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3、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含义及主题思想。考题链接考题链接贰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__________(3)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__句子翻译(1)舜发于畎亩之中。(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结合课文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知识预热知识预热叁思考:你知道为什么要温水煮青蛙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温水煮青蛙的意思就是看似舒适的环境往往蕴含着危险。这个故事说的是用温水煮青蛙,可以把青蛙给煮死,因为随着水温慢慢的升高,青蛙的体力已经消耗殆尽了,它就不能再爬出去了,反之如果用很烫的水却煮青蛙,青蛙会感受得到危险从水中跳出来。温水煮青蛙,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当我们处在舒适的环境中,切勿丧失斗志,要谨防身边的那些危险和变故也就是要防微杜渐,危险并不是一日形成的,都是通过日积月累慢慢积累起来的,我们不要做那只被温水煮的青蛙,要学会预知风险,解决问题。知识链接知识链接肆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孟子孟子(前372一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继孔子之后儒家最重要的思想家。孟子曾周游列国,推行他的“仁政”思想和“王道”主张,但由于当时诸侯国忙于战争兼并,其观点被认为是“迂阔”,几乎无人采纳。孟子晚年回邹国与弟子著书立说,作《孟子》7篇,共269章。《孟子》语言明白晓畅,又极富感情,具有磅礴的气势和强大的鼓动力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创作背景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其显著特点一是气势充沛,雄辩而色彩鲜明;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内容剖析内容剖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注释舜:姚姓,名重华。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山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天子之位。国名虞,史称虞舜。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发:兴起,这里指被任用。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畎,田间水渠。傅说(fùyuè):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见武丁,武丁曰:“是也。”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遂以傅险为姓,名为傅说。事迹见于《史记·殷本纪》等。举:被选拔。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胶鬲(gé):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史记》称燕在渤碣之间,有鱼盐之饶;齐带山海,多鱼盐。管夷吾:管仲,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家贫困。辅佐齐国公子纠,公子纠未能即位,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知其贤,释其囚,用以为相,尊称之为仲父。《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士:狱官。孙叔敖(áo):蒍姓,名敖,字孙叔,一字艾猎。春秋时为楚国令尹(宰相)。本为“期思之鄙人”,期思在今河南固始,偏僻之地称为鄙。海:海滨。百里奚(xī):又作百里傒。本为虞国大夫。晋国灭虞国,百里奚与虞国国君一起被俘至晋国。晋国嫁女于秦,百里奚被当作媵臣陪嫁到秦国。百里奚逃往楚国,行至宛(今河南南阳),为楚国边界之鄙人所执。秦穆公闻其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于是与之。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至秦,秦穆公亲释其囚,与语国事三日,大悦。授以国政,号称“五羖大夫”。史称秦穆公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政,“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事迹见于《史记·秦本纪》。市:集市。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赏析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的人物的事例,说明成就大业者都曾经过一番艰苦磨炼。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注释故:所以。任:责任,担子。是:代词,这,这些。也:助词,用在前半句的末尾,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必:一定。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心志:意志。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体肤:肌肤。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拂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拂,违背,不顺。乱,错乱。所为:所行。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曾益:增加。曾,通“增”。能:才干。译文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赏析论述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炼。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注释恒:常常,总是。过:过错,过失。然后:这样以后。困于心:心中有困苦。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征于色:面色上有征验,意为面容憔悴。征,征验,征兆。色,颜面,面色。赵岐《孟子注》:“若屈原憔悴,渔父见而怪之。”《史记·屈原贾谊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发于声:言语上有抒发,意为言语愤激。赵岐《孟子注》:“若甯戚商歌,桓公异之。”甯戚,春秋时卫国人。家贫,为人挽车。至齐,喂牛于车下,齐桓公夜出迎客,甯戚见之,疾击其牛角而商歌。歌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齐桓公召与语,悦之,以为大夫。而后喻: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知晓,明白。译文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赏析从正面讲人必须经过挫折、困苦,才能长进和有所作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注释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法家:有法度的世臣。拂(bì)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出: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敌国: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恒:常常。亡:灭亡。生于忧患:忧患使人生存发展。死于安乐: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译文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赏析由个人推论到治理国家,进一步论证艰苦磨炼的必要性。文章结构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第一部分(第1、2段):举例论证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分两层)第二部分(第3、4段):论述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国无忧患则往往遭灭亡的道理。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分三层)知识拓展知识拓展通假字(1)所以动心忍性忍,通“韧”,坚韧(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古今异义词(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2)富贵不能淫古义;使……惑乱、迷惑;今义:淫乱(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古义,捣土用的杵;今义,建筑,修建(4)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军人(5)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征验,表现;今义:走远路(多指军队);讨伐(6)征于色,发于声,面后喻古义:了解,明白;今义:比方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劳其筋骨(劳:使……劳累)饿其体肤(饿:使……饥饿)空乏其身(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动心忍性(忍:使……坚韧)行拂乱其所为(乱:使……受到阻扰)(2)动作状: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国内)出则无股国外患者(出:在国外)(3)名作动:人恒过(过:犯错误)一词多义(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显露)(2)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介词,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介词,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介词,在)(3)拂行拂乱其所为(fú,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bì,同“弼”,辅佐)(4)士管夷吾举于士(名词,狱官)入则无法家拂士(名词,贤士)理解性默写文章讲的是逆境中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地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第二段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增益其所不能。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从反面揭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知识巩固知识巩固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百里奚举于市/愿为市鞍马C.必先苦其心志/其喜洋洋者矣D.征于色/天山共色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用“/”画两处)。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以课文《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起义为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A.从;B.集市/买;C.代词,他/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D.脸色/颜色;故选A。2.这句话的大意是: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故停顿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重难点词语有: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曾益:增加。曾,通“增”。4.“生于忧患”的意思是忧愁祸患足以使人生存发展。根据《陈涉世家》中的“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可知,陈胜、吴广因为“苦秦久矣”,因为身处天降大雨、失期当斩的绝境中,不得不揭竿而起,最后建立了张楚政权。忧愁祸患是促使他们揭竿而起的重要原因。【答案】1.A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4.“生于忧患”的意思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陈胜、吴广出身低微,在戍守渔阳途中遭逢大雨,困于大泽乡,在逃亡也是死、起义也是死的境遇中,选择了为国事而死,最后建立了张楚政权。如果不是“苦秦久矣”,如果不是身处绝境,就没有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各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发于声,而后喻()(3)人恒过,然后能改()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6.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与理解,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B.选文第二段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选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8.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相关链接材料)日前,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出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次错误,而他惟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的遗憾!”人们常说“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这些话不能说不对,但有些错误是致命的,瞬间发生,没有改正的机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5.(1)句意为: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故:所以。(2)句意为: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喻:所以。(3)句意为: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恒:经常。(4)句意为: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敌:匹敌、相当。6.重点词语:(1)苦:使……苦恼;心志:意志;劳:使……劳累。(2)生于忧患:忧患使人生存发展;死于安乐: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7.D.选文通过“困于心,衡于虑”“征于色,发于声”得出结论“而后作”“而后喻”,从人的角度论证“生于安乐”;再通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得出结论“国恒亡”,从国家的角度论证“死于安乐”。所以选项的表述不正确。故选D。8.文章提出了“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观点,意思是说: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而材料中给出的内容则证明“有些错误没有机会改正”。我们可以认同文中的观点,认为材料的事件是极限条件下的个例;也可以不认同文中的观点,结合材料内容,认为文章的观点并不全面,我们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分析自己的观点即可。示例:我认同文中的观点,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虽然有的时候,有些错误没有改正的机会,但并不代表我们或畏惧犯错,或可以抱不改正之心。正是因如此,我们更应该在生活中注意客观的面对错误,从自己或别人的错误中吸取经验,努力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答案】5.

所以

明白

经常

匹敌、相当6.(1)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2)这样,就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中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7.D8.示例:我觉得“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不完全正确,有的错误确实是能提高人的水平素质,给人以历练。但是,像车祸这样的错误却没有改正的机会。因而,我们在以后的行事中要小心谨慎,尽量不犯低级错误,更不能犯无法弥补的错误。要善于从已犯错误中吸取教训,找回新的自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两章)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限制。B.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C.多助之至.

至:到达。D.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

而山不加增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臣以王吏之攻宋C.寡助之至

杜少府之任蜀州D.困于心衡于虑

搜于国中11.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A.一个国家,国内却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土,国外却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B.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C.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D.一个国家,国内却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却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1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章最后把“多助”和“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C.这两则短文都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第一则以战争中的事例作为例证,第二则从个人事例说起。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解析】9.C选项中“至”是极点的意思,所以答案选C。10.A都表转折,却;B,凭借/认为;C都是“到”的意思;D都是“在”的意思。其中B选项两者用法和意义不同,所以答案选B。11.“则”是“如果”的意思,“敌国外患者”是“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的意思。B项翻译最准确,所以答案选择B。12.C选项中“对比论证”手法错误,这两则短文都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第一则以战争中的事例作为例证,强调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第二则从个人事例说起,在得出“困境出人才”这个观点后,转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事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所以C错误,答案选C。参考译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答案】9.C10.B11.B12.C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13.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1)曾益其所不能

曾:______(2)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______(3)困于心,衡于虑

衡:______(4)与百姓同其劳

劳:______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女忘会籍之耻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甲】文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其中心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的故事可以用成语③“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其主要内容。16.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3.①句意: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曾:同“增”,增加。②句意: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过:犯错误。③句意: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衡:通“横”,阻塞,不顺。④句意:(勾践)和百姓们一同劳动。劳:劳动14.①故,所以;任,责任,担子;是,代词,这,这些;必,一定;苦,使动用法,使……痛苦。②女,通“汝”,你;邪,通“耶”,疑问词,相当于“吗”。15.甲文,第①段首先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然后用总结性词语“故”字,说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要说明的道理,这六个人的共同特点是他们在担当“大任”之前,都曾饱经忧患,经历过坎坷艰难的人生历程。因此作用是为了说明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的道理,即磨难造就人才;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本文从人的角度,得出生于忧患的观点,从国家的角度得出死于安乐的观点,最后推理归纳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乙文,勾践忍辱负重最终复仇的故事用成语概括就是我们熟知的“卧薪尝胆”,意思是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16.结合文本和现实两方面来谈。甲文的“生于忧患”,乙文勾践的所作所为,都体现了一种忧患意识,依此结合个人或国家的实际,围绕“如果常处于安乐中,不思进取,没有忧患意识,就会走向失败或灭亡”,“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来谈,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在现实社会中,要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和“卧薪尝胆”的故事,不断增强自己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严以律己,防微杜渐。作为炎黄子孙,更应该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肩负起家富国兴的大任,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世界一流强国而奋斗不息。参考译文: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乙: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看苦胆,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对待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答案】13.

同“增”,增加

犯错误

通“横”,阻塞,阻不顺

劳动14.(1)因此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2)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15.

在艰苦磨炼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卧薪尝胆16.示例:现代生活竞争日益激烈,在实现个人价值、完成民族大业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不能在安逸中消沉,需时时奋进,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意思对即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愚公移山(节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百里奚举于市

举:________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且:________1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曾益/其所不能C.行拂/乱其所为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9.下列句子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C.百里奚举于市 D.人恒过,然后能改。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移山并非易事,请从【乙】文中概括出移山面临的二点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7.(1)“百里奚举于市”的意思是:百里奚从集市中被任用。举:选拔,任用。(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的意思是: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90岁了。且:将近。18.C.“行拂乱其所为”的意思是: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乱,扰乱。应划分为“行/拂乱其所为”或“行拂乱/其所为”;故选C。19.A.“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是:汝之不惠,甚矣。是谓语前置句;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正常语序是:遂率子孙三夫荷担者。是定语后置句;C.“百里奚举于市”正常语序是:百里奚于市举。是状语后置句;D.“人恒过,然后能改”的意思是: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不是倒装句;故选D。20.重点词的解释:(1)劳,使……劳累;饿,使……经受饥饿;空乏,使……财资缺乏。(2)如……何,把……怎么样;焉,哪里;置,放置,安放。21.从【乙】文的“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可知,山高大无比,工程艰巨;从“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可知,移山的人年龄太大或太小,劳动力少;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可知,搬运土块的工具简陋;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可知,路途遥远。参考译文:【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乙】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答案】17.

(1)被选拔(或“被举用”“被任用”)

(2)将近(“将要”)18.C19.D20.(1)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2)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呢?21.示例:①山高大无比:“方七百里,高万仞”;②路途遥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③移山的人年龄太大或太小:“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

往助之”;④工具简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言之有理即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贞观十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①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征曰:“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②,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③,以至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注释】①侍中:官名。自秦时开始设置,隋代改称纳言,唐代复称侍中,并一度改称左相,成为门下省正式长官。因侍中官位特高,故只加赐于身居要职的大臣。②宽怠(dài):松懈,怠惰。③日陵月替:一天天地衰颓下去。(选自《贞观政要》)2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百里奚举于市()(2)人恒过()(3)征于色()(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及至安乐/徐公何能及君也B.太宗谓侍臣曰/予谓菊C.圣人所以居安思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安而能惧/安求其能千里也25.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26.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乙文魏征的话印证了甲文的什么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魏征和唐太宗对于“守天下难易”的看法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