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插秧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芣苢》《插秧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芣苢》《插秧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芣苢》《插秧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芣苢》《插秧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芣苢》

《插秧歌》

生命吟唱劳动赞歌芣苢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芣苢,车前,宜怀妊焉。”

“芣苢”即车前子,古人认为车前子可以治妇女不孕或难产之症,这使得文中的主角是妇女顺理成章,同时也由此映射当时社会和谐稳定,才会出现这样洋溢欢乐的景象。走进《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

的诗歌

篇,故又称

。最初称“诗”,西汉时期被奉为儒家经典,乃称“诗经”。《诗经》是我国

创作的源头,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305“诗三百”现实主义诗歌《诗经》“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六义内容《风》《雅》《颂》表现手法赋比兴《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bèi)风•击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硕人》连续用“柔荑(róutí)”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hùxī)”喻美人之齿

走进《诗经》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着眼文中的6个动词采掇有捋袺襭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重章复沓翻译:鲜艳繁盛的芣苢呀,采呀采呀采起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同“彩彩”;繁茂、鲜艳。薄言:含有劝勉的语气。有:采取,获取。诗歌大意翻译:鲜艳繁盛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掇:拾取。捋(luō):顺着枝条把车前子取下。翻译:鲜艳繁盛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袺:提起衣襟兜东西。襭(xié):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兜东西。探究技巧,见微知著3.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①本诗中“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②《芣苢》中叠字用得颇多,“采采芣苢”中的“采采”二字,在重章复沓中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将女子劳作的过程和劳作的心情自然地表达了出来。采有掇捋袺襭诗歌分析【思考】这六个动词可以调换顺序吗?诗歌分析【思考】“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可以调换顺序吗?不可以调换。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妇女们刚开始采摘时是一叶一叶地掐取,接着是大把大把地捋采,最后是扯起衣襟兜装。这由“掐”到“捋”再到“兜”的过程,生动地表明她们愈采愈多、愈采愈快,劳动热情也愈来愈高涨。本诗通过对妇女们弯腰摘取,成把捋采和手扯衣襟兜装的连续动作的真切描写,更突出了她们心灵手巧、操作娴熟的劳动技能与本色。所以,对于这六个字的顺序安排,作者是有意为之,不可以调换其顺序。重章叠句重章叠句(重章复沓)即复沓的章法,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几个字反复吟唱。1、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2、在诗歌表现力上:“采采芣苢”反复叠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主旨概括

《芣苢》表现的是周代一群妇女一边唱着描述自己劳动过程的歌谣,一边采摘车前草的情景,她们的劳作虽然艰辛,但却有一种出自天性、热情开朗的欢乐,表现了劳动人民的乐观情绪和苦乐相随的精神状态。

《插秧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走进作者诵读诗歌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dōu jiǎ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shì chú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任务:描绘画面请描绘诵读后你眼前浮现出的画面。拔秧——抛秧——接秧——插秧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动作——画面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人物插秧繁忙紧张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比喻——氛围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语言——心理冒雨插秧探究技巧,见微知著①动作描写②比喻和细节描写③白描④语言描写4.在诗歌《插秧歌》中,生活化的细节描写体现在哪些方面?主旨概括

《插秧歌》通过对农民插秧情景的细节捕捉和细致描摹,生动地表现了农民艰辛的劳动生活和苦涩的生存状况,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心及对劳苦人民的同情。考考你:请你用一个字来概括这首诗的劳动场景。《芣苢》乐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李大钊朱熹《诗集传》说:“化行俗美,宗室和平,妇人无事,相与采此芣苢,而赋其事以相乐也。”考考你:请你用一个字来概括这首诗的劳动场景。

《插秧歌》忙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插秧,关系到农田的收成,是一项重要的农事活动。插秧时节性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繁重的生产任务,这就需要调动尽可能多的劳力参与其中。《芣苢》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劳动者劳作时的热闹、喜悦之情;《插秧歌》透露出劳动人民的艰辛,同时字里行间所洋溢的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精神,又使整首诗歌附着上明媚的色彩。在诗歌呈现的劳动场景中,我们窥见了先民们不同的劳作、生活方式。试比较两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比较两首诗在表现手法、思想主旨上的差异。

表现手法上:①《芣苢》一诗运用重章叠唱的手法,直接把快乐采摘芣苢的全过程绘声绘色地描写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②《插秧歌》一诗运用白描、比喻等手法,描写的是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图景。思想主旨上:

①《芣苢》这首诗让我们了解了远古太平盛世时期人们生活的一个场景、精神状态,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了古代人的生活理念:没有战争、暴政、苛捐杂税,内心安宁平静,生活上能够丰衣足食。

②《插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