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知识梳理与专项训练:古代的商业贸易_第1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知识梳理与专项训练:古代的商业贸易_第2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知识梳理与专项训练:古代的商业贸易_第3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知识梳理与专项训练:古代的商业贸易_第4页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知识梳理与专项训练:古代的商业贸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二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第55讲古代的商业贸易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中国古代商业贸易通道的变迁;古代货币、信贷、契约对商业贸易和

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一字11

课程标准命题点考题取样核心素养解读

2022.6浙江T5;1.立足时空观念,梳理古代世界

2022江苏T5;不同区域、古代中国不同时期

古代的商业贸易

2021北京T11;商贸活动的现象,认识商业贸

2021.1浙江T4、T8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

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贸易通道。

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2.从时空观念角度掌握古代世界

通道;知道货币、信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货币、

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信贷、商业契约的发展概况,

货币、信贷、商业2023江苏T3;

生活中的角色。从史料实证角度探究货币、信

契约2021天津T9

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

的角色及地位。

3.对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作用

和影响作出历史解释。

1.分析:本讲知识是高考命题的高频考点,其中古代中外商业贸易的发展、货

币的演变及商业贸易的影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常从商业发展与国家治理、

命题分析预测社会生活及文化交流等方面综合考查。

2.预测:高考可能突出考查古代商业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北宋的商业、明

朝的朝贡贸易、货币形制的变化可能是考查的热点。

知识点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L商业贸易的起源: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逐步发展起

商业贸易。

2.商业贸易的发展

(1)古代中国商业贸易的发展

时期表现

①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

商朝②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

③商业主要掌握在「1]官府和贵族手里。

春秋战国”[2]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

秦汉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

隋唐到两宋城市[3]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

①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

元、明、清②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

③地域性的商人群体一一[4]商帮兴盛。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中的两次突破

春秋战国时期,突破了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宋朝,突破了坊、

市界限和商业经营时间的限制,另外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市里的交易活动。

(2)古代世界各地商业贸易的发展

古埃及愈无国家控制对外贸易。

年希腊各城邦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5]海外贸易活跃。

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周围的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发达。

拜占庭帝国一度垄断了[6]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

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7]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

阿拉伯

域。

(3)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通道与管理

①路线:商人们将中国的丝绸等运往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再把欧洲和中亚等地

陆上丝绸之路的奇珍异宝输往中国。

②地位:古代贯通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

①路线:从东南沿海各港口出发,近达南洋各地,远达[8]波斯湾、阿拉伯海和红

海沿岸地区。

海上贸易兴盛

②商品:除丝绸外,还有瓷器、纸张、茶叶等。

③管理机构:唐宋以后,官府在东南沿海一带设置[9]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

明清时期,朝廷对朝贡贸易有严格的规定。清政府在广州设置[10]公行。1757

朝贡贸易

年,清政府指定"[11]十三行”行商代理对外贸易。

3.商业贸易的影响

(1)总体: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对中国:中国通过陆、海两条对外贸易渠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和

琉璃等。

(3)对世界: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流行于亚、非、欧三洲,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生活。

影响古代商业贸易发展的因素

发展基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国家分裂,战乱不止,严重影响商品交

国家政局

换。

._秦朝修筑驰道、隋朝开通大运河和元朝疏浚大运河等,有利于国内贸易的发展。陆上丝绸

交通条件

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也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货币发展货币的统一,纸币的出现,便利了商品交换的进行,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其他因素统治者的重视、支持及制度保障O

知识点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1.货币

(1)出现:中国商朝的贝币、古埃及的铜块和银块、小亚细亚的金属铸币。

(2)意义: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

2.信贷

(1)古代世界信贷发展

公元前22—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观了经营稽贲的商人,丽、“12T宫屉从事放贷业务。

公元前16—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先备的借贷合约。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了[13]汇票的雏形。

(2)古代中国信贷发展

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比较普遍,并出现货币信贷。

唐朝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14]飞钱

宋代[15]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

明朝中期以后[16]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

清朝资本性借贷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17]庄票。

3.商业契约

①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广泛使用并受到法律保护。

古代世界②两河流域:公元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使用契约。古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

是普遍现象。

①商周时期:契约出现二

古代中国②汉朝以后:凡是涉及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

③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

信贷与契约的区别

(1)信贷是体现一定经济关系的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特殊形式,是

债权人贷出货币,债务人按期偿还并支付一定利息的信用活动(通过转让资金使用权获取收益)。

(2)契约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可以理解为“守信

用”。

情境1“商人”称呼的由来

商族人的祖先契被封到商这个地方。契的第六世后代王亥聪明多谋。他把牛训练得既能驮货物又能拉

车,经常驾着牛车到各部落去做生意,外部落的人把像他这样做生意的人称为“商人”,这就是“商人”

称呼的由来。

根据材料概括“商人”称呼的由来。

答案商族人中出现了从事商品交换的人,“商人”称呼的由来与此相关。

概念

“工商食官”

是商周时期官府对工商业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手工业者和商人由官府供养,为官府服务。该制度

盛行于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营手工业的出现,官营手工业效率低下,以及周王室的衰微,工商

食官制度衰落,至战国后期彻底终结,但其演化出的官营手工业在此后的中国古代一直存在。

情境2唐代的商业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人前七刻,击疑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材料反映出唐代的市具有什么特点?

答案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情境3古代中国的信贷

唐朝飞钱清朝庄票

根据所学知识,比较飞钱与庄票的异同。

答案同:两者都可用于兑现,都属于信贷业务;都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异:唐朝飞钱没有货币功

能,不能流通于市场;庄票可以代替现金流通。

概念

清朝的庄票

旧时钱庄发行的本票,因采用不记名形式,故可在市面流通,视同现金。发行庄票的钱庄是一种金融

信用机构,类似于现在的银行,开始主要承揽汇兑业务,后来也进行存款等业务。庄票出现是清朝商品经

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适应了大宗商品贸易交换的需要,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情境4古巴比伦时期的契约

任何在没有证人或者合同文书的情况下,如果于他人的儿子或者奴隶处购买白银、黄金、男女奴隶、

斧头或者是羊、驴以及其他任何东西的人,或者为此负责的人,都将被视为盗贼且判处死刑。

——《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古巴比伦时期,契约在商品交易中应用,并受法律的保护。

探究1古代东西方商业贸易的发展

寰9同

材料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三个高潮期。战国秦汉时期商人势力成长,很多大中都会成为商业贸易的

中心。唐朝后期开始,粮食、茶叶、瓷器等生活必需品逐渐成为商品交易的大宗。北宋以后,很多史料记

述了日用品的大宗交易情况,所交易的商品种类繁多,有家居用品、鞍辔弓箭、书画古玩、土产香药等。

第三次高潮出现在明清两朝,这两个朝代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农副产品

的商品化程度加深,专业化程度提高,都成为商业发展的新因素。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材料二上、下埃及之间,利用尼罗河航运的便利,频繁地进行各种贸易。新王国时期对外贸易的规模在

中王国时期的基础上日益扩大。交换的产品主要有金银器皿、象牙、香料、纺织品、奴隶等。但新王国时

期的对外贸易主要由国家控制,因此经常伴有军事掠夺。

——摘编自乔明顺《简明世界史》

,.,材料二主要阐述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三个高潮期及其特点「材料三阐述了古代埃及商业

材料主旨

贸易发展的状况。

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三个高潮期的特点。

试答:第一次:私商成为主体,商业都会众多。第二次:生活必需品占据主导;交易数量大;交易品种

多;商品结构变化大。第三次:农产品商业化程度加深;南方出现许多专业化的商业市镇。

(2)根据材料二,分析古埃及商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新王国时期古埃及的商贸活动有何明显特征?

试答:条件:尼罗河航运的便利。特征:对外贸易规模扩大;主要由国家控制,常伴有军事掠夺。

历史解释——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市场类型多样城市中有庙会、夜市和晓市等,乡村中有草市。

历代都兴起了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明清时期更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

商业城市发达

镇。

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朝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朝时期形成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

货币种类丰富

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汉代商人就已成为社会交往活动中最活跃的人群之一;到明清时期,则出现实力雄

商人群体活跃

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一一商帮。

商业地位低下商业始终都是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春秋时期出现货币信贷,唐朝信贷业务发达,清朝资本性借贷显著发展等。商周时

信贷契约发展

期产生了契约,汉代以后契约广泛应用。

历史解释——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由城市向农村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专业性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时空限

活动场所

制。

先是贩运及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主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到后来以人们所需

交易内容

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

从最初物物交换到贝币,再到以固定统二货币为媒介;北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

交易媒介

一交子。

商品最初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期逐渐出现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的现

流通领域

象。

商人组织由最初的亲缘关系组织发展为地缘关系组织和业缘关系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

由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中国古代“士农工

商人地位

商”的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

在国内,南业贸易不断发展,明清时期区域而1途贩运贸易发雇较前国内市场的贸易空

贸易空间间不断扩大;在对外贸易上,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是古

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2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材料一自东晋以来随着北方人口的不断南迁,江南的开发速度日益加快。农业的进步带动了手工业和商

业的兴起,民营手工业在宋代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制茶业和制瓷业最出色……这些行业的繁荣带

动了农业商品化的扩大。当时的海船载重大大增加,在泉州出土的宋船重量约为250吨,属于中等

船。宋代海外贸易直接和间接地扩及欧洲、中东、东非、印度、东南亚,以及日本、朝鲜等地。

——摘编自王树炜《宋代海外贸易法研究》

材料二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纳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

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

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

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摘编自齐涛《朝贡外交与朝贡贸易》

材料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材料二主要说明了明清对外贸易的手段、

主旨本质及特点。

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试答: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农业、手工业的发展;造船与航海技术的进步;陆上丝绸之路交通不畅。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清时代对外贸易的特点。这种状况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

怎样的影响?

试答:特点:政府垄断对外贸易,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依附于各国使节朝贡的贸易活动;对贡使带

来的货物给予高额回报。影响:一方面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及海外诸国的交流;另一方面带来巨大财政负

担,影响了正常对外贸易的发展。

历史解释——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1)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汉代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国对外陆路贸易不断发展;唐朝

时,海陆贸易并重;宋元时期,海路贸易地位日渐上升,并占据主导地位。

(2)以友好交往为主流。不管是陆路还是海路,带去的都是我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工艺品,返航时不

仅带回货物,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

(3)外贸伴随着文化交流。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

(4)外贸促进了民族交融。不少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在我国定居,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形成

了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5)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自守。汉朝至明朝的对外友好政策,促进了我国与亚、非、欧各国经济文化发

展。清朝前中期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我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

(6)朝贡贸易。政府垄断对外贸易,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探究3古代中国金融信用、契约制度的发展

材料一唐朝后期,在流通领域产生了飞钱,接近于现在的汇票。商人把款项交给某地的某一机构或商

家,领取票证,然后持票到所属道府,核对凭据无误后,提取款项。除飞钱外,唐朝还出现了类似于近代

支票性质的信用票据。宋朝出现了另一种形式的货币代用券——交子、关子和会子。明中叶后,在江南许

多市镇大额现金转运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商业贸易的需求和异地资金结算。于是,以票据结算代替现金清算

的会票应运而生,为长途大宗贸易提供了方便。

——摘编自高春平《论中国古代信用票据飞钱、交子、会票、票号的发展演变》

材料二石仓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清乾隆至道光时期,石仓(在今浙江)就形成

了极其活跃的土地市场、乡里社会,产生了数量众多的契约文书。大至数千亩之山场、十几亩的水田,小

至一个棚屋,甚至一棵树,在进行权利转移时,无论是否有血缘关系,当事者都会订立契约。石仓七村村

民阙龙兴家中收藏的明清时期的古契约,是中国体量最大的客家契约文书藏品。石仓契约全面展现了石仓

传统时代土地关系、民间借贷、工业生产、宗族与社会等历史关系。

——摘编自《解读契约文化,回归历史文脉一一浙江石仓契约博物馆》

蜜9—

材料材料一主要描述了唐朝以后货币、金融信用体系的变革。材料二主要叙述了清代石仓地区契约的

主旨发展。

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金融领域发展演变的特征。

试答:从实体货币到信用凭证;从现金清算到票据结算;从政府广泛参与到民间力量增强。

(2)材料反映了古代商业发展的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契约对商业贸易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

影响。

试答:特点:契约应用非常广泛。影响:界定了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使社会形成重诺

守约、讲求信用的伦理氛围;有利于商品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

历史解释——中国古代契约制度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1)特点

①具有团体本位色彩。契约制度的主体不是个体存在,而是与整个社会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②契约制度的内涵广泛,中国古代的契约指当事人之间有关权利与义务的协议,包括借贷契约、买卖、租

佃、合伙、典当等。

③契约订立的原则遵循自由自愿原则,契约的订立与履行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

④社会契约以民间契约为主,但官府法律并非毫无限制,政府通过法律对契约诉讼进行干预。

(2)原因

①古代中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业经济社会模式,由于交通不便、商业流通滞后、户籍管理严格等原

因,中国古代民众一直处于一个相对狭小的社会空间里。

②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占据社会主流思想地位的是倡导德治与礼治的儒家思想,诚信与无讼是儒家所追求

的理想境界。

历史解释——认识古代商业契约出现的历史意义

(1)有利于商业贸易顺利进行。通过契约,人们可以有效地调配资源,使社会经济生活在一种稳定的秩

序中进行。人们对契约的重视,以及对契约的实际履行,又使得资源的交换可以大量、频繁、低风险、低

成本地进行。

(2)有利于形成契约精神。契约有利于社会平等,使具有不同社会背景、拥有不同社会条件的人,都能

利用契约维护自己的权利,通过交换权利和义务获取自己的利益,并在保持基本自由和平等的情况下实现

自我价值。古代契约关系中一个基本的道德观念,就是“信”。后来在儒家不断宣扬下,“信”已成为普

通人对社会交际行为的共识,在具体的契约关系

中更是强调它的价值取向。基于此,人们自觉抵制道德风险,注意维护自己的信用与声望,形成良好的社

会道德风尚,使信用声望成为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担保凭据。

f---------------------------------------------------------------------------------------

命题点1古代的商业贸易

1.[2022.6浙江]白居易有诗云:“水市通阙阑(街市),烟村混岫船。吏征渔户税,人纳火田租。亥日饶

虾蟹,寅年足虎依。……堤喧簇贩夫。夜船论铺赁,春酒断瓶酷。”诗作反映出(A)

A.草市渐成规模,交易商品丰富

B.富商大贾辟建会馆

C.商业活动未曾受到官吏的监管

D.“俞大娘航船”规模宏大

解析白居易是唐朝诗人,从“水市通阈阑”“虾蟹”“酒”等可知,唐代的草市规模较大、商品丰富,

A项正确。“会馆”出现于明清时期,排除B项。C项史实错误,排除。“俞大娘航船”以规模宏大著

称,水手多达数百人,但材料未反映,排除D项。

命题变式

2.[2023广东江门一模]公元前5—前4世纪中叶,雅典进口货物主要有小麦、铁、锡、铜、造船用的木

材、象牙制品、宝石、皮毛以及种类繁多的日用品(包括亚麻布和莎草纸)等,而它最多的出口物品则是

白银。这表明当时雅典(D)

A.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B.重视工商业的发展

C.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D.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解析据材料“雅典进口货物主要有小麦、铁、锡、铜、造船用的木材、象牙制品、宝石、皮毛以及种类

繁多的日用品”可知,雅典当时进口物品主要是粮食、生活用品和奢侈品,反映当时雅典经济对外依赖程

度较高,“它最多的出口物品则是白银”说明当时雅典财富外流比较严重,故选D项;当时雅典出口物品

最多的是白银而不是一般商品,与“外向型经济”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雅典出口物品最多的是白银,

无法直接创造商业利润,与重视工商业发展的结论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将雅典的贸易与其他地区进

行横向对比,C项结论无从得出,排除。

命题点2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3.[2021天津]凯撒执政时期,罗马发行的一些货币上,一面是凯撒的侧面头像,另一面记载着他的功绩,

且内容时有变化,可见罗马货币(A)

A.兼具了经济政治功能B.彰显了皇权至高无上

C.显示了铸造工艺高超D.体现了帝国实力强盛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货而本身具有经济功能,在罗马货币上刻印凯撒的侧面头像和他的功

绩,能起到政治宣传的作用,可见罗马货币兼具了经济政治功能,故选A项。

4.[2023江苏]唐《杂令》规定,公私借贷可自行签订契约,官府不干涉,但利息总量不得超过本金一倍。

唐敬宗发布敕文,对“出利过本两倍”的私债,官府不负责追讨超过法定利率的债务,由此可知,政府

(C)

A.暂时放松重农抑商的政策

B.禁止民间的资本性借贷活动

C.保障借贷主体的适当权益

D.通过法律手段调整人身关系

解析唐代政府不干涉公私借贷自行签订的契约,但对利息作了相关规定,这体现了政府对借贷主体利益

的保护,故选C项。材料中唐代政府对公私借贷的规定,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A项;唐代政府并未

禁止民间资本性借贷活动,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唐代政府有关借贷的相关规定,未

涉及人身关系的调整,排除D项。

命题变式

5」2023东北三省三校二模]宋太祖时规定,典卖人典卖田地时,向官府纳税,在契约上加盖红色官印,形

成“红契”,并办理相关法律手续即可。这表明宋代(B)

A.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B.政府放松对土地买卖的限制

C.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D.赋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买卖土地只要向官府交税并办理相关手续即可,这表明宋代放松了对土地买卖

的限制,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宋代经济秩序的稳定程度,排除A项;C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涉及

的是土地买卖问题,并没有涉及租佃关系,排除C项;“根本性变革”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命题点1古代的商业贸易

1.[2022江苏]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耕渔之外,男妇并工……织布、织席、采石、造器营生”,妇女收

入在家庭经济来源中占有很大比重。社会上追求财富、重视自我的风气颇为兴盛。与这些现象密切相关的

是(A)

A.经济社会多元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朝廷放松社会控制

D.宋明理学强化家庭伦理

解析根据题干中明朝中后期“耕渔之外,男妇并工”“妇女收入在家庭经济来源中占有很大比重”“追

求财富、重视自我的风气颇为兴盛”可知,此时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有了较大程度发展,进而在社会风气上

产生影响,故与之密切相关的是经济社会多元发展,A项正确;明朝中后期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出现明显松

弛,排除B项;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与朝廷放松社会控制关系不大,排除C项;宋明理学强化家庭伦理反而

不利于材料中现象出现,排除D项。

2.[2021.1浙江]有学者认为,以大历史观审视,明至清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与文化无疑具有阶段性的总汇

性质;也必须注意到,这一时期为传统中国迈入近代社会培植了活性因子,准备了运作机制。下列项中,

能体现“活性因子"的有(A)

①市民阶层的壮大②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

③商品经济的繁荣④近代民权意识的勃兴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壮大,故选①③。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

不符合材料中“迈入近代社会”的“活性因子”,故排除②。当时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的反专制思

想,但它们并非近代民权意识,故排除④。故选A项。

3.[2021北京]雅典民主改革后,工商业者获得一定权利。一位雅典公民濒临破产,却不愿让家中女眷制作

面包和衣服出售,认为只有蛮族和奴隶才做这种“低贱营生”。苏格拉底劝导说,为了家庭生计,自由的

女人运用技艺从事商品生产是“最高贵”的行为,通过学习和练习可增进美德。这说明(D)

①苏格拉底认为雅典社会道德沦丧

②古希腊城邦时期开始出现手工工场

③苏格拉底认为人应当求知并付诸实践

④雅典民主改革后仍有公民对工商业抱有偏见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解析据材料中苏格拉底的劝导可知,苏格拉底认为人应当求知并付诸实践,故③正确;据材料“一位雅

典公民濒临破产……认为只有蛮族和奴隶才做这种‘低贱营生'”可知,雅典民主改革后仍有公民对工商

业抱有偏见,故④正确。因此,答案为D项。

4.[2020北京,9分]“十三行”

材料一1685年,清廷始开海禁。次年,仿明末“牙行”(向政府申请外贸特许经营权的贸易组织),开

设''洋货行",与洋商进行贸易。此后洋货行数目不断变化,但在广州俗称“十三行”。十三行的行商须

为洋商提供住所,交易完成后,洋商限期离境。1757年,清廷将广州定为唯一的外贸商埠。“豪商大贾,

各以其土所宜(当地特产)相贸,得利不赞,故日金山珠海、天子南库”。

材料二1759年,清廷颁布《防范外夷规条》,规定洋商到广州后,应在指定寓所居住,由行商管束稽

查。“凡非开洋行之家,概不许寓歇。其买卖货物,必令行商经手方许交易。”清廷还规定,外国商船到

广州后,“进口货物应纳税银,督令受货洋行商人,于夷船回帆时输纳(纳税)。至外洋夷船出口货物应

纳税银,洋行保商为夷商代置货物时,随货扣清,先行完纳。”《南京条约》签订后,十三行逐渐衰落。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十三行的兴衰。

解析本题要求“评析十三行的兴衰”,可从“兴”和“衰”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评析,如下表所示:

材料信息评析

“1685年,清廷始开海禁”清朝前期曾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

十三行既是中西沟通的重要窗口,也是一种新

"仿明末'牙行'……俗称'十三行'"

型的半官方组织

“清廷将广州定为唯一的外贸商埠”“豪商大十三行获得对外贸易的垄断权,依靠这一特权

兴贾……故日金山珠海、天子南库”等赚取了大量财富,走向兴盛

“十三行的行商须为洋商提供住所”“洋商到

广州后,应在指定寓所居住,由行商管束稽十三行兼有对外贸易、监管外国商人、监督缴

查”“进口货物应纳税银……随货扣清,先行纳关税等职能

完纳”等

使西方国家对华贸易难以扩大,引起它们的不

“清廷将广州定为唯一的外贸商埠”

衰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外商可与

“《南京条约》签订后,十三行逐渐衰落”中国商人自由贸易,十三行丧失贸易垄断权,

开始衰落

结合上表内容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洋商的管控,限制其在

华进行自由贸易,可谓逆世界潮流而行,使得中国在世界竞争中逐渐落伍,十三行的兴衰即为其缩影。

答案示例:清朝前期曾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1685年清政府放开海禁,次年广州开始设立

十三行。一口通商后,十三行获得对外贸易的垄断权,依靠这一特权赚取了大量财富,十三行因此走向兴

盛。十三行是中西沟通的重要窗口,也是一种新型的半官方组织,兼有对外贸易、监管外国商人、监督缴

纳关税等职能。然而,此时清政府对西方人仍抱有疑惧心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洋商的管控,限制其

在华进行自由贸易。由于一口通商和十三行的垄断,西方国家对华贸易难以扩大,引起它们的不满。中国

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签订《南京条约》,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中外贸易范围扩大,外商可以与中国商

人自由贸易。十三行由此丧失了贸易垄断权,开始衰落。近代中国面临着如何与世界接轨的难题,十三行

的兴衰就是这一问题的缩影。因为不能适时应变,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9分)

,-----------------------------(练习帮)练透好题精准分层-----------------------------

1.[2024济南摸底]春秋战国时期,以陶朱公范蠡、儒商鼻祖子贡、慧眼识人的吕不韦等为代表的富商巨贾

走到历史前台,带动了中国商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据此可推知,当时中国(B)

A.商人成长为独立的社会阶层

B.商业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C.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形成

D.儒学兴起带动了商业的繁荣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即由官府和贵族掌控手工业和商业;根据材

料“富商巨贾走到历史前台”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商人崛起,“工商食官”的格局被打破,故选B

项;材料没有体现商人成为独立的社会阶层,排除A项;地域性商帮的出现是在明清时期,排除C项;材

料没有体现儒学兴起对商业的影响,排除D项。

2.[2024河南周口月考]下表为汉代中原地区与“西域胡客”贸易往来的相关记载。表格中现象的出现得益

于(D)

记载出处

今(东汉)赍白素三匹,欲以市月氏马、苏合香、^登7毛毯)。欧阳询等飞艺文类聚厂

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

范晔《后汉书》

皆竞为之。

A.早期各民族间迁徙的推动

B.中原王朝政治局面的稳定

C.汉朝与欧洲实现直接贸易

D.“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

解析本题为文字表格型试题,解题思路是分析表格每一栏内容共同反映的历史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栏:东汉和西域的月氏有贸易往来戊七百ME4点咨旦八土好人舲》丁

卜汉代中原地区与西域有贸易彳王来,结合所学可

第二栏:东汉灵帝喜好胡人的物品,京都贵戚纷纷效仿J

知,这主要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D项正确

材料与早期各民族间的迁徙无关,排除A项;汉灵帝时期爆发黄巾起义,”政治局面的稳定”说法错误,

排除B项;材料现象和汉朝与欧洲的贸易无关,且“实现直接贸易”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

3.[2024河南检测]宋代,商人为躲避苛征,便寻求沿不设税务、税场的路线行走,“私路”之记载越来越

多地见于文献,其与“官路”的区别便是不征商税。政府屡屡查禁“私路”,而商人们亦不断地增辟“私

路”。据此可知,宋代(C)

A.政府对地方控制逐渐放松

B.商税成为国家主要的税源

C.商业繁荣促进了交通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走向了破产

解析据材料可知,政府屡屡查禁“私路”,而商人们亦不断地增辟“私路”,这表明商业的繁荣促进了

交通发展,故选C项;材料体现不出政府对地方控制逐渐放松,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将商税与其他税收

进行比较,不能得出商税成为国家主要税源的结论,排除B项;宋代重农抑商政策并未走向破产,排除D

项。

4.[2024甘肃天水阶段检测]1567年,明穆宗开放海禁,允许商民出海。后出海人数不断增加。据记载,在

作为国际贸易中转站的吕宋岛(今属菲律宾),“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者至数万人,往往久居不

返”。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的中国(D)

A.弃农经商现象日益普遍

B.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睦邻友好关系得到发展

D.民间海外贸易规模扩大

解析据材料“出海人数不断增加”“商贩者至数万人”可知,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后,私人海上贸易逐渐

合法化,民间对外贸易规模扩大,D项正确;商民进行海外贸易不等于弃农经商,排除A项;鸦片战争

后,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掠夺地,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

明朝中后期民间海外贸易规模较大,而不是睦邻关系,排除C项。

5.[2023广东联考]唐宋时期有关借贷契约法律对索债方式没有过多限制,甚至默许暴力抢夺方式。而清代

法律规范了追债行为,并对追债过程中采取抢夺手段予以严厉打击,更加注重保护借贷方人身权利和财产

权利。这一变化(C)

A.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B.说明清朝抑商政策松动

C.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D.反映清代法制已经完善

解析材料体现了与唐宋时期相比,清代借贷契约法律出现明显进步,追债行为受到规范,这有利于稳定

社会秩序,C项正确。

6.[2023河南九校联考]近代以来学者对明清时期徽商财富的流向进行研究,将其财富的流向归纳为四个方

面:一是建牌坊、修祠堂,二是买房置地、修造园林,三是艺术情结、纵情声乐,四是结交官府、逢迎权

贵。徽商财富的流向(D)

A.瓦解了传统的四民观念

B.有利于明清社会的转型

C.导致社会消费观念更新

D.致使社会资本投向畸形

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徽商财富的流向,即大量资本投向非生产领域,这是一种畸形的社会资本投

向,不利于社会的转型,故D项正确,排除B项;明清时期传统的“四民观念”即土、农、工、商等级观

念并未瓦解,排除A项;材料中徽商财富的流向体现的是传统的消费观念,不会导致社会消费观念的更

新,排除C项。

7.[2023山东日照校际联考]古巴比伦时期的法典对租赁关系有如下规定:所租耕牛在租用期死亡,租牛者

要负责赔偿;租赁土地的地租一般标准是收成的1/3至1/2,如遇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歉收时,损失由承租

者负责。这说明古巴比伦时期私人租赁关系(C)

A.突出租赁双方的契约精神

B.保护了奴隶主私有财产

C.强调维护出租者切身利益

D.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解析“所租耕牛在租用期死亡,租牛者要负责赔偿”“租赁土地的地租一般标准是收成的1/3至1/2……

损失由承租者负责”等都强调维护出租者的切身利益,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维护出租者的切身利益,

而非强调租赁双方的契约精神,A项排除;奴隶主与出租者并不能等同,B项排除;材料中规定与调动劳

动者的积极性无关,D项排除。

8.[2023湖北重点中学联考]《拉丁铭文集》收录了罗马时代写在公寓墙上的广告:阿里阿纳・波利阿纳住

宅,属于……梅乌斯所有。从7月1日起,店铺及其附带的前廊、楼上的公寓和宽敞的居室将被出租。打

算承租的人可与……梅乌斯的奴隶普里姆斯商约。这突出反映了古罗马的社会特征是(D)

A.城市自治B.阶级压迫

C.法律至上D.契约精神

解析根据材料“从7月1日起,店铺及其附带的前廊、楼上的公寓和宽敞的居室将被出租。打算承租的

人可与……梅乌斯的奴隶普里姆斯商约”可知,罗马时代写在公寓墙上的广告反映出承租人可以与所有人

签订租赁商约,这体现了契约精神,D项正确;材料与城市自治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阶级压迫和

法律至上,排除B、C两项。

IB力域

9.[2024深圳联考]《左传・昭公十六年》中记载,西周时期的郑国立国时曾向商人承诺“尔无我叛,我无

强贾,毋或丐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这项承诺(B)

A.体现商业伦理的软约束作用

B.有效保护商人的私有财产权

C.旨在构建自由开放交易市场

D.提高了商人阶层的政治地位

解析该承诺的大意为只要商人不背叛公家,公家就保证不强买商人的商品,也不会强行索取或抢夺。商

人有怎样的巨额财富,都与公家无关。据此可知,这项承诺有效保护了商人的私有财产权,B项正确;诸

侯国君所作出的承诺具有一定法律意义,该承诺应具有契约性质,而非商业伦理,排除A项;题干与市场

关联并不密切,且此承诺的主要目的是团结商人阶层维护郑国利益,排除C项;政治地位的提升主要体现

在政治权利的赋予,该承诺对此并无涉及,排除D项。

10.[2023豫北名校联考]《北史・苏琼传》记载:“(北齐)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

淮北取汆。后淮北人饥,(苏琼)复请通汆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由

此可见,当时(A)

A.赈济贸易南北互补B.传统经济政策瓦解

C.区域长途贩运兴盛D.政府垄断边境互市

解析据材料可知,北齐时期,淮南与淮北因互相赈济,商贸得到互补性发展,A项正确;南北朝时期,

政府依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区域长途贩运兴盛是在明清时期,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政府

垄断边境互市,排除D项。

11.[2023天津和平区一模]上古时期西亚地区的跨区域贸易,沟通了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印度河流域、

中亚地区、安纳托利亚、东地中海沿岸以及埃及和希腊世界。在丝绸之路开辟之后,西亚地区的贸易逐渐

被纳入沟通东西方的世界贸易体系之中。据此可知,西亚地区的贸易发展推动了(A)

A.物质文明的扩展B.东西文化的碰撞

C.隔绝状态的打破D.贸易体系的完善

解析据材料可知,丝绸之路开辟后,西亚地区的贸易逐渐被纳入沟通东西方的世界贸易体系之中,说明

世界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商贸范围的扩大带来物质文明的扩展,故选A项;材料体现不出东西文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