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3(共175题)_第1页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3(共175题)_第2页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3(共175题)_第3页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3(共175题)_第4页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3(共175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3(共7套)(共175题)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第1套一、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下列情形,可以成立抢劫致人死亡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抢劫罪。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劫致人重伤、死亡”是指因抢劫行为而导致他人重伤、死亡的行为。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或者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属于抢劫致人死亡的情形。A选项正确。抢劫致人死亡包括在抢劫过程中致救助人死亡的情形。B选项正确。C项属于打击错误,虽然行为人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不一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要件的范围,严某与贺某都属于抢劫致人死亡中“人”的范畴,根据法定符合说,仍然成立抢劫罪,属于抢劫致人死亡的情形。C选项正确。D选项属于转化型抢劫致人死亡的情形。故本题全选。2、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主体是()。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根据刑法,人民法院对下列哪种犯罪分子,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其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刑法》第38条第2款规定,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刑法》第72条第2款规定,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据此,A、B应选。根据刑法规定,C、D项不适用禁止令,予以排除。4、下列情形中,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有()。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该节的其他犯罪是一般法和特殊法的关系,原则上适用特别法,但是还受到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的制约。A项中,甲的行为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且该罪重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故排除A项。C项中,某企业的行为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但是由于没有提及销售金额,所以应当认定其行为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故排除C项。D项中,由于变质药品尚不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所以不可能构成生产、销售劣药罪,但是其销售金额达到15万元,符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构成要件。故选D项。B项中,王某的行为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没有争议的。故选B项。5、下列选项不构成立功的有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九章第三节中的立功。所谓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行为。立功包括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具体包括:(1)带领侦查人员抓获其他犯罪嫌疑人的;(2)按照司法机关的安排,当场指认其他犯罪嫌疑人的;(3)提供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藏匿地点的;(4)按照司法机关的安排,打电话将其他犯罪嫌疑人约至指定地点的。犯罪分子提供同案犯姓名、住址、体貌特征等基本情况,或者提供犯罪前、犯罪中掌握、使用的同案犯联络方式、藏匿地址,司法机关据此抓捕同案犯的,不能认定为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因此A、D选项不能被认定为立功。选项C不构成立功。原因在于,《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第四条第三款规定,犯罪分子亲友为使犯罪分子“立功”,向司法机关提供他人犯罪线索、协助抓捕犯罪嫌疑人的,不能认定为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故本题选ACD。6、下列行为中,不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有()。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第213条的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B、C、D项虽然是侵犯商标权的民事违法行为,但不构成犯罪。故选B、C、D项。7、在缓刑考验期间,犯罪分子应当遵守的规定包括()。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第75条的规定,应当选择A、B项。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对于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判令犯罪分子不得从事特定活动,不得进入特定区域、场所,不得接触特定的人。这是对缓刑制度新的完善,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犯罪分子进行管束,比如,对于幼女有性侵犯倾向的犯罪分子,可以判令其不得接触幼女,从而预防其犯罪。故应当选择C项。至于D项,属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应当承担的义务,故应当排除D项。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在我国刑法中,过失犯罪的成立以特定的危害结果的发生作为成立犯罪的必要条件。B项中,医生违反了禁止杀人的刑法规范,不是不作为犯罪,而是作为犯罪。但是由于该护士没有罪过,只是被医生利用的工具,所以对于医生按照间接正犯处理。C项中,甲的行为引起了乙的死亡,所以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发表言论本身也是行为,是可以成立犯罪的,例如煽动分裂国家罪。9、李某在向朱某索要赌债未果的情况下,纠集亲友把朱某挟持至自己家中,并给朱家打电话称:如果再不还钱,就砍掉朱某一只手。对于李某的行为所构成的犯罪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绑架罪与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根本区别在于前罪是凭空勒索财物,后罪是索要客观存在的债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指出行为人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刑法第238条(非法拘禁罪)的规定定罪处罚。所以李某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本题答案为ACD。10、下列情形中,构成抢劫罪一罪的是()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A选项正确:抢劫致人死亡包含为排除反抗故意杀人的情形。B选项错误:如果行为人在抢劫行为实施完毕以后,为了灭口或者其他目的又杀死被害人的,应当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C选项正确:以毒品、假币、淫秽物品等为对象,实施抢劫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D选项错误:行为人实施伤害、强奸等犯罪行为,在被害人失去知觉或者没有发觉的情形下,以及实施故意杀人犯罪行为后,临时起意拿走他人财物的,应以以前所实施的具体犯罪与盗窃罪数罪并罚。11、甲担任某海关出口审单工作,收受乙给的10万元钱,对乙提供的出口报关的产品不经核查就在海关登记手册上加盖验讫章,予以通过。致使乙利用来料加工名义假出口化工原料3000吨,偷逃应缴税额1200万元,甲的行为构成()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负有特定监管义务的海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利用职权,放任、纵容走私犯罪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放纵走私罪。放纵走私行为,一般是消极的不作为。如果海关工作人员与走私分子通谋,在放纵走私过程中以积极的行为配合走私分子逃避海关监管或者在放纵走私之后分得赃款的,应以共同走私犯罪追究刑事责任。海关工作人员收受贿赂又放纵走私的,应以受贿罪和放纵走私罪数罪并罚。12、下列情形中,追究的是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包括定罪判刑方式、定罪免责方式、消灭处理方式和转移处理方式。A选项属于定罪判刑方式,B、C、D三项属于定罪免责方式。广义上的刑事责任包括了选项中的四种情形:有期徒刑、责令赔礼道歉、免予刑事处罚、责令具结悔过。13、关于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犯罪目的是有些犯罪的必备要件,如以营利为目的是赌博罪的必备要件,以出卖为目的是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必备要件,如不具备法律所规定的特定目的,就不构成该种犯罪。A正确。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目的,但可以有其他目的。B正确。犯罪动机通常是重要的法定或酌定量刑情节,在司法实践中,动机是否恶劣是酌定从重或者从轻处罚的重要理由。C正确。同一犯罪行为可能出于不同的犯罪动机,如杀人可能出于奸情、仇恨、图财、激愤等不同的动机;同一犯罪动机可能实施不同的犯罪,如仇视社会的心理可能推动人实施杀人、放火、爆炸等不同的犯罪。D正确。故A、B、C、D均为正确选项。14、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可以分为()。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可分为必要要件和选择要件。必要要件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社会,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选择要件包括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15、犯罪中止可能发生在()。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整个犯罪过程中,分为预备阶段的中止和实行阶段的中止。选项A中,犯罪行为开始以前尚未进入犯罪过程,不可能成立犯罪中止。1616、下列有关主犯、从犯、胁从犯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关于A项。根据《刑法》第28条的规定,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的人,不包括被诱骗参加共同犯罪的人。因此,A项的表述错误,当选。关于B项。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主犯也不一定是首要分子。因此,B项的表述正确,不当选。关于C项。在共同犯罪中,有可能只有主犯而没有从犯,也可能既有主犯,也有从犯,但不可能只有从犯而没有主犯。因此,C项的表述正确,当选。关于D项。根据《刑法》第27条的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无需比照主犯。因此,D项的表述错误,当选。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D。17、下列犯罪人,不得适用缓刑的是()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第74条的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得适用缓刑。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较深,有再犯之虞,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再犯新罪。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的社会危险性较大,亦不得适用缓刑。即使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对其适用缓刑。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18、下列哪些人,原则上必须适用缓刑()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第72条的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同时满足缓刑的一般条件,可以对其宣告缓刑。对于不满18周岁的人、已满75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在同时满足缓刑的一般条件时,应当对其宣告缓刑。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19、关于缓刑考验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缓刑考验期限,是指对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进行考察的一定期间。根据《刑法》第73条第3款的规定,缓刑考验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所谓判决确定之日,即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判决以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能折抵缓刑考验期。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20、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哪些人员不得适用死刑:()。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下列行为中,构成走私普通物品,货物罪的是()。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B项属于《刑法》第155条第(一)项规定的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其他货物,物品,数额较大的,以走私罪论处。C项汤某未经海关批准并补足税款,用免税进口的轿车以市场价抵债等于变相未经海关批准并补足税款在境内销售进口轿车。22、诬告陷害罪的对象()。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诬告陷害罪的对象可以是罪犯和未成年人。23、下列罪名,不可以由单位构成的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主体是单位。24、下列表述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被动受贿行为”构成犯罪必须以为他人谋取利益为要件,这里非法与否在所不问。斡旋受贿和行贿都必须以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为要件才能构成犯罪。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必须是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行为,如果能够查明巨额财产确系其他的犯罪所得,则按相关犯罪定罪处罚。25、私放在押人员罪的对象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私放在押人员罪的犯罪对象是法定的,只能是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第2套一、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东北某地农村,电影放映员某甲和车夫某乙从县城取来电影胶片后,两人一同将胶片搬进屋内,顺手放在火炉边,把胶片当凳子坐着烤火。不久,两人都离去。后来,胶片被炉火烤燃,发生火灾。下列关于本案的说法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犯罪过失。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二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本质的区别。二者的相似之处是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都没有预见。二者的区别是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否应当预见。在意外事件中,行为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是不可能预见的;在疏忽大意的过失中,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应当预见、并且是能够预见的,只是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在这两种情况下,行为人的主观责任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决定了前者不是犯罪,后者则构成过失罪。在本案中,电影放映员知道胶片具有易燃性,因此应当认识到把胶片放在火炉边可能引起火灾,但是他却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以致胶片被烤燃引起火灾,说明他具有过失。而车夫没有胶片易燃性方面的知识,不可能认识到把胶片放在炉边的危险性,也不应当要求他具有这种知识,认识到把胶片放在炉边的危险性,因此车夫对发生火灾没有过失,对他而言,是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故本题选AB。2、罪、责、刑平行说认为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刑事责任的地位。对刑事责任在刑法理论体系中的具体地位,认识还不一致。概括而言,主要有三种不同观点:基础理论说;罪、责平行说;罪、责、刑平行说。从现行刑法的结构体例看,罪、责、刑平行说要比前两种观点更可取一些。罪、责、刑平行说认为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是各自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三个范畴,其中的刑事责任则是介于犯罪与刑罚之间的纽带。刑事责任以犯罪为其前提,属于犯罪的法律后果,而其本身又是刑罚的前提,刑罚系实现刑事责任的基本方式。因此,应当按照犯罪论一刑事责任论一刑罚论的框架来构建刑法学的体系。故本题全选。3、关于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的犯罪,可以由哪些主体构成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传播淫秽物品罪是指不以牟利为目的,传播淫秽的书刊、影片、音像、图片或者其他淫秽物品,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规定,网站建立者、网站直接管理者、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的,均可以成立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故本题全选。4、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应当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的情形是()。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239条的规定,犯绑架罪中,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杀害被绑架人的,不论是否达到了勒索财物的目的,均判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5、关于没收财产,下列选项错误的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九章第二节中的附加刑。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而作为刑法的没收财产,是指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部分或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A选项中的300万元都属于违法所得,而不属于没收财产的范围,A选项错误。B选项的汽车属于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返还给被害人。B选项错误。赌债不是合法债务,不能从应予没收的财产中偿还。C选项错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条第2款规定,一人犯数罪依法同时并处罚金和没收财产的,应当合并执行。D选项正确。故本题选ABC。6、关于刑事管辖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在A项中,甲和阴某是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是一个整体,既然实行行为发生在我困境内,那么我国对甲的行为就具有管辖权。应当排除A项。在B项中,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都没有发生在我国境内,不适用属地管辖;行为人不是中国人,不适用属人管辖;被害人不是中国人,不适用保护管辖;故意杀人不是国际条约中规定的适用普遍管辖的情形。所以,B项是正确的。在C项中,根据国际条约,劫持航空器的,属于普通管辖的情形,故我国有管辖权。故应当排除C项。在D项中,适用保护管辖的,还需要满足一个条件,即犯罪地法律也认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以,D项是正确的。7、下列关于自首的说法,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九章第三节中的自首。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前者是一般自首,后者属于特别自首。自动投案即在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此外,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信电投案的;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的;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经查实确已准备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故本题全选。8、下列行为中,可构成侵犯著作权罪的有()。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217条的规定,侵犯著作权罪的主观方面必须以营利为目的,客观行为表现为:(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2)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3)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的;(4)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故排除B、D项。9、关于食品安全渎职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根据立法解释,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渎职罪的犯罪主体不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该解释同样适用于食品安全渎职罪,故应当选择A项。食品安全渎职罪的一大特点就是将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一并加以规定,这就导致其主观方面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故应当选择B、C项。对于D项,司法实践基本上废除了牵连犯等处罚原则,我们要掌握一个原则,如果刑法或者司法解释没有对处罚原则作出规定的,通常情况下是按照数罪并罚来处理的。故应当排除D项。10、下列行为中不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有()。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第213条的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B、C、D项虽然是侵犯商标权的民事违法行为,但不构成犯罪。故选B、C、D项。11、武某基于杀害潘某的意思将潘某勒昏,误以为其已死亡,为毁尸灭迹而将潘某扔进大海里。事后查明,潘某不是被勒死而是被淹死的。关于本案,下列选项错误的是()。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本题中,武某对造成潘某死亡的因果关系存在认识错误,但是对对象不存在认识错误。根据刑法理论,因果关系认识错误的,不影响刑事责任,对武某应当按照故意杀人罪既遂定罪处罚。故应当选B、C、D项。12、关于追诉期限的规定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第87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13、刑法的论理解释可以分为()。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刑法解释的分类。(1)以效力为标准,刑法解释划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2)以方法为标准,刑法解释划分为文理解释,论理解释(又分为限制解释,扩张解释)。14、下列情况可以判处死刑的有()。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171条的规定,伪造货币集团的首要分子、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以判处死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第266条诈骗罪中没有关于死刑的规定;第264条盗窃罪中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或者盗窃珍贵文物,情节特别严重的,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第121条暴力劫持航空器罪中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判处死刑。因此,选项A、C、D正确。15、犯罪的基本特征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第13条对犯罪的定义,可以看出,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3)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至于D项的人身危险性,只是犯罪人的特性,不是犯罪的特性,更不是犯罪的基本特性。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16、下列属于间接故意的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主要包括三种情形:(1)为实现某个犯罪意图或目的,而放任另一犯罪结果的发生。(2)为实现某个非犯罪意图或目的,而放任另一犯罪结果的发生。(3)突发性故意,不计后果,放任结果发生。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17、一切犯罪构成在客观方面必备的要件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一切犯罪构成在客观方面的必备要件,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手段则是犯罪构成在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18、犯罪预备阶段可以出现的犯罪形态是()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犯罪预备阶段,指的是从犯罪预备行为开始,至犯罪实行行为之前的阶段。在这一个阶段之中,可以出现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两种犯罪的未完成形态。至于犯罪未遂,其起点就是犯罪的着手,即犯罪的实行行为。而犯罪既遂,则是犯罪的完成形态,是犯罪的标准形态。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19、下列情形中,成立共同犯罪的有()。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对选项B,案中甲,乙的犯罪故意内容不同,不构成共同犯罪。20、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这四种情形都不完全具备正当防卫的条件,不属于正当防卫。21、下列属于酌定量刑情节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酌定量刑情节,是指人民法院从审判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在刑罚裁量过程中灵活掌握、酌情适用的情节。酌定情节虽然不是刑法明文规定的,但却是根据刑事立法精神和有关刑事政策,从刑事审判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因而对于刑罚裁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题中四个选项,都是常见的酌定量刑情节,均应当选。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22、魏某受恐怖活动组织的指派潜入中国大陆进行恐怖活动,先后杀害3人,绑架1人。魏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以及法定数罪并罚问题。“魏某受恐怖活动组织的指派潜入中国大陆进行恐怖活动”,说明其已参加该恐怖组织,因此构成参加恐怖组织罪,所以选择A项。魏某还有故意杀人行为和绑架行为,依照《刑法》第120条应当实行数罪并罚,因此魏某还构成故意杀人罪和绑架罪,选择B、C两项。题目中没有说明魏某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因此魏某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排除D项。23、杨某生产假冒避孕药品,其成份为面粉和白糖的混合物,货值金额达15万多元,尚未销售即被查获。关于杨某的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不正确的()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首先,杨某生产假冒避孕药品的行为,触犯了生产假药罪;其次,该假冒药品的货值金额达15万多元,触犯了生产、销售产品罪,而且应当以未遂犯论处。根据2001年4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伪劣产品尚未销售,但货值金额达到《刑法》第140条规定的3倍以上,即15万元以上的,应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最后,根据《刑法》第149条第2款的规定,生产、销售第141条至第148条所列产品,构成该条规定的犯罪,同时又构成本节第140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此即法条竞合的重法优于轻法原则。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24、下列哪些行为可以构成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甲某因工头乙某欠其工资5000元一直不给,某日将乙某的3岁儿子诱骗到家中,并给乙某写信要其拿5万元来赎,后来发现乙某报警,唯恐事发就将小孩杀害。下列关于甲某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甲某、乙某之间只存在5000元的工资债务,而甲某向乙某勒索5万元已经大大超出了债务数额,应当以绑架罪论处。甲某将乙某之子杀害的行为不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因为《刑法》第239条明确规定,杀害被绑架人的,仍以绑架罪论处,属于绑架罪的结果加重犯,并规定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第3套一、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关于减刑、假释的适用,下列选项错误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减刑、第二节中的假释。减刑,是指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据此,适用减刑的对象是被依法关押的未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而不是所有的未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A选项错误。对于原判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自裁定减刑之日起算。B选项错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第18条的规定:“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的罪犯,一般不适用减刑。前款规定的罪犯在缓刑考验期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参照刑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予以减刑,同时应当依法缩减其缓刑考验期。缩减后,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不得少于两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不得少于一年。”C选项错误。2、下列说法错误的有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寻衅滋事罪、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扰乱法庭秩序罪。寻衅滋事罪是指行为人为寻求刺激、发泄情绪、逞强耍横等,无事生非,进行扰乱破坏,情节恶劣的行为。换句话说,只有“情节恶劣”的才会被定寻衅滋事罪处罚。行为人因日常生活中的偶发矛盾纠纷,借故生非,实施刑法第293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认定为“寻衅滋事”,但矛盾系由被害人故意引发或者被害人对矛盾激化负有主要责任的除外。行为人因婚恋、家庭、邻里、债务等纠纷,实施殴打、辱骂、恐吓他人或者损毁、占用他人财物等行为的,一般不认定为“寻衅滋事”,但经有关部门批评制止或者处理处罚后,继续实施前列行为,破坏社会秩序的除外。要注意区分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因寻衅滋事而致人轻伤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则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所以,A选项表述错误、B选项表述正确。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是指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有法定,隋形的行为。法定行为包括:(1)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的;(2)致使用户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3)致使刑事案件证据灭失,情节严重的;(4)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本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可见,致使用户信息泄露的情形,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才定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C选项表述错误。D选项所述情形构成扰乱法庭秩序罪。所谓扰乱法庭秩序罪是指以法定方式实施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本罪的行为包括如下几种:(1)聚众哄闹、冲击法庭的;(2)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的;(3)侮辱、诽谤、威胁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不听法庭制止,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4)有毁坏法庭设施,抢夺、损毁诉讼文书、证据等扰乱法庭秩序行为,情节严重的。故本题选ACD。3、盗窃罪中可以判处死刑的情况有()。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264条的规定,犯盗窃罪,被判死刑的情况有两种:盗窃金融机构,数额巨大的;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4、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犯罪包括()。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甲与乙因情生仇。一日黄昏,甲持锄头路过乙家院子,见甲妻正在院内与一男子说话,以为是乙举锄就打,对方重伤倒地后遂发现是乙的哥哥。甲心想,打伤乙的哥哥也算解恨。关于甲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三章第五节中的刑法上的认识错误。事实上的认识错误分为:客体错误,即行为人预想侵犯的对象与实际侵犯的对象在法律性质上不同(分属不同的犯罪构成);对象错误,即指行为人预想侵犯的对象与行为人实际侵犯的对象在法律性质上是相同的(属于同一构成要件);手段错误,即指行为人对犯罪手段发生误用;行为偏差,又叫做目标打击错误、打击错误,指行为人预想打击的目标与实际打击的目标不一致;因果关系错误,即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和所造成的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实际情况发生误认。本题中,甲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但由于乙和乙的哥哥都是人,同属于《刑法》故意伤害罪的保护对象,成立故意伤害罪。故本题四个选项的说法都是错误的。本题选ABCD。在此,为考生总结一下对刑法上认识错误的处理:本来不想犯罪,因为认识错误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有过失定过失,无过失定意外事件;本来想犯罪,因为认识错误而未能完成的,如果:(1)没有超越同一犯罪构成的,则仍定原来犯罪的既遂,(2)超越同一犯罪构成的,定犯罪预备或既遂。对此重要考点,考生务必理解和掌握。6、下列选项中,属于正当化事由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正当化事由只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但是在刑法理论上还有以下情形:(1)法令行为:依照法律明文规定从事的行为不认为是犯罪;(2)执行命令的行为,即基于上级的命令实施的行为;(3)正当业务行为,具体指医疗行为和竞技行为;(4)被害人承诺,即经权利人承诺的行为,是指权利人请求、许可、默认行为人损害其合法权益,行为人根据权利人的承诺损害其合法权益的情况;(5)自救行为,即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人,依靠自己力量及时恢复权益。因此ABCD选项均正确。7、沈某为抢劫财物将王某打倒在地,王某失去知觉。沈某的朋友冷某正好经过此地,冷某得知真相后应沈某的要求帮助脱去王某的外衣,使沈某顺利地将王某的钱包拿走。关于本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共同犯罪既有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也有事前没有通谋的共同犯罪。在犯罪的过程中,共同犯罪人也可以形成共同犯罪的故意。本题中,在沈某实施抢劫犯罪的过程中,沈某与冷某形成了共同抢劫的故意,冷某利用了沈某先前的暴力行为,故沈某与冷某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在共同犯罪甲,沈某起主要作用,是主犯;冷某起次要作用,是从犯。故选A、C、D项。8、假释的适用对象是()。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原判是死刑缓期执行后被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的罪犯可以假释,所以应当选择B、C、D项。由于拘役是短期自由刑,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不存在重新适应社会的问题,所以刑事法律没有将其规定为假释的适用对象。9、下列选项中,属于酌定量刑情节的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酌定情节,是指刑法没有明文规定的、由人民法院从审判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审判人员在量刑时灵活掌握、应酌情适用的各种事实情况。常见的酌定情节有:(1)犯罪的动机。例如,同是抢夺犯罪,有的是追求奢侈生活,有的是基于家庭生活困难,前者的主观恶性大于后者。(2)犯罪的手段。如使用一般强制方法实施的强奸犯罪,与采用惨无人道、极端野蛮的手段完成的强奸犯罪相比,前者的情节明显轻于后者。(3)犯罪的时间、地点。如发生于天灾人祸之时的盗窃、抢劫等犯罪,就比平时所发生的同类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4)犯罪侵害的对象。如侵害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怀孕妇女的犯罪,就比侵犯其他对象的相同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5)犯罪造成的损害后果。例如,同是侵犯财产利益的犯罪,犯罪人所造成的实际财产损害程度,就是在量刑时应予以考虑的因素。(6)犯罪分子的一贯表现。如平时遵纪守法者犯罪,与有违法犯罪记录前科的犯罪人相比,后者就应受到相对较重的处罚。(7)犯罪后的态度。如真诚悔过、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危害后果等表现,较之于毁灭罪证、意图逃避罪责等表现,前者应当受到相对较轻的处罚。ABC选项正确。《刑法》第67条第3款规定,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因此,坦白是法定从宽处罚情节,而不是酌定量刑情节。D选项错误。10、关于诈骗罪,下列选项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l根据刑法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财物的,是诈骗罪。A项和C项中,甲和丙分别实施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行为,并基于此而获得财物,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乙虽然也虚构事实,但是乙冒充的是人民警察,符合招摇撞骗罪的构成要件,不构成诈骗罪。丁虽然也虚构事实,但是被害人并没有自愿交付财物,不是诈骗罪,而是盗窃罪。故应当选A、C项。11、下列关于传播性病罪的说法错误的有()。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刑法》第360条规定,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卖淫、嫖娟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故应当排除A项。B项中,某乙的行为构成强奸罪。C项中某丙有明确的伤害张某的故意,又存在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结果,按照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更能体现罪责刑相一致原则。D项某丁自己患病,不会因为容留他人卖淫而产生传播性病的危险,故应当选择D项。12、知悉国家秘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境外组织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知悉国家秘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境外组织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既符合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构成要件,也符合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构成要件,即一个行为触犯两个不同的罪名,成立想象竞合犯。而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为重罪,所以应当以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一罪定罪处罚。故选A、C、D项。13、关于刑法的空间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对地和对人的效力,它解决刑法适用于什么地域和适用于哪些人的问题。确立刑法空间效力范围的学理根据有四个,分别是:属地管辖原则、属人管辖原则、保护管辖原则、普遍管辖原则。本题的四个选项都正确,均当选。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14、按照刑法的规定,不得假释的犯罪分子包括()。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假释的排除对象(限于1997年10月1日后服刑的犯人)是1997年刑法新增的内容,因此,在各类考试中均反复涉及这部分内容。根据《刑法》第81条第2款的规定,下列两类人不得假释:(1)累犯;(2)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15、根据我国《刑法》第6条的规定,下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却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适用刑法规定的,可依其依法制定的变通或者补充规定,因此在民族自治地方犯罪的一般情况下仍然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除非该自治地方有变通或者补充规定,A选项错误。根据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我国刑法不在香港、澳门地区适用,B选项正确。根据《刑法》第11条的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C选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人犯罪的仍然要适用刑法,只是由特别的法院管辖,D选项错误。16、下列情形属于犯罪中止的是()。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A项表述中,行为人盗窃他人财物之后又返还财物的,属于盗窃罪的犯罪既遂。故不选A项。B项表述中,行为人的行为属于对象不能犯未遂,即属于强奸罪未遂。故不选B项。犯罪中止可以发生于预备阶段(预备阶段的中止),也可以发生在实行阶段(实行阶段的中止)。可见,选C项。D项表述中,行为人的杀人行为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开两枪后在可能继续开枪杀死乙的情况下停止射击,属于停止重复侵害行为,应当认定为犯罪中止。故选D项。17、关于危害结果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对具体的犯罪构成来说,危害结果对定罪量刑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危害结果作为某些犯罪的构成要件。例如,对于过失犯而言,危害结果是该过失犯能否成立的基本前提。(2)危害结果作为某些犯罪既遂的条件。例如,对于故意杀人罪而言,死亡结果的出现是该罪既遂与否的标志。(3)出现某种危害结果作为对犯罪加重法定刑的条件。例如,死亡结果的出现,是抢劫致人死亡这一结果加重犯的条件。(4)发生某种实际损害的可能性(危险),即影响某种罪的量刑。例如,放火罪是典型的危险犯,伤亡或财产损失的结果虽然不影响放火罪能否成立,但对该罪的量刑则具有一定的影响。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18、下列选项中,应当以单位犯罪处罚的有()。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专门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单位的,都不认为是单位犯罪(应当以个人犯罪论处),故C、D选项不应当以单位犯罪处罚。单位犯罪必须具备一定条件:第一,单位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是我国法律明文禁止单位实施的那些危害社会的行为。第二,单位犯罪的主体,必须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第三,单位犯罪,目的是为该单位谋取非法利益,并且单位犯罪行为的实施必须与单位的工作或业务相联系。本题中,A选项某国有公司满足了单位犯罪的主体的要求,且刑法分则规定单位可以成为走私罪的主体,该公司明知他人进行走私,为其提供货款,构成走私罪的共犯;B选项某有限责任公司领导层为了单位利益,集体决定走私假币,构成走私假币罪。19、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说法中,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对于共同犯罪的意志因素,各共同犯罪人既可以是共同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也可以是共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还可以是有的共同犯罪人基于希望有的则基于放任,即共同犯罪主观故意的意志因素既可以表现为共同直接故意,也可以表现为共同间接故意,还可以表现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结合,A正确。共同犯罪的客观行为既可以表现为共同的作为,如甲、乙二人共同将丙杀死;也可以表现为共同的不作为,如儿子、儿媳共同遗弃年迈无独立生活能力的父母;还可以表现为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如铁道养护工甲与乙事先合谋破坏铁路设施,在乙实施破坏行为时,甲佯装熟睡,不履行其职责,故B正确。只要共谋实行犯罪,即使没有直接实施犯罪行为,也认定为共同犯罪,只是在量刑上会予以考虑,C正确。单独的事后帮助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但如果事前有通谋的,事后的帮助行为以共犯论处,D正确。20、缓刑的对象是()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第72条的规定,只有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符合缓刑的一般性条件时,才可对其适用缓刑。缓刑的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决定了其对象只能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21、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数罪并罚的限制加重原则应受的限制是()。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限制加重要受总和刑期,数罪并罚法定最高刑的限制。22、甲、乙合谋勒索丙的钱财。甲与丙及丙的儿子丁(17岁)相识。某日下午,甲将丁邀到一家游乐场游玩,然后由乙向丙打电话。乙称丁被绑架,令丙赶快送3万元现金到约定地点,不许报警,否则杀害丁。丙担心儿子的生命而没有报警,下午7点左右准备了3万元后送往约定地点。乙取得钱后通知甲,甲随后与丁分手回家。下列罪名哪些不符合甲、乙的行为性质?()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中甲、乙合谋勒索他人财物,采取了虚构绑架事实的方式,威胁他人交付财物构成敲诈勒索罪,其并没有采取绑架他人做人质的方法,也没有非法拘禁他人,所以不构成绑架罪和非法拘禁罪,同时其取得财物的手段也并非使用了暴力手段所以不构成抢劫罪。故甲、乙二人构成敲诈勒索罪的共犯。23、抗税罪的行为方式有()。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抗税罪只能由暴力,威胁方法构成。24、构成破坏选举罪的行为手段包括()。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刑法》第256条规定,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构成破坏选举罪。25、下列行为属于“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索取贿赂只需要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了索要行为,即可成立受贿罪,不要求为他人谋取利益。但收受贿赂的行为,只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才成立受贿罪。所谓“为他人谋取利益”,既可以是行为,也可以是承诺(明示的或者暗示的均可),更可以是结果。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第4套一、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我国《刑法》的分则部分采取大类制方式,将犯罪划分为十大类。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刑法各论的体系。我国刑法分则采取大类制方式,将犯罪划分为十大类。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十大类的主要依据是犯罪的同类客体,对十大类犯罪进行排列的依据主要是以各类犯罪的危害程度大小为序,由重至轻依次排列:各类犯罪中的具体犯罪的排列依据是以具体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的大小由重至轻排列为主,兼顾罪与罪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注意的是,“对十大类犯罪进行排列的依据主要是以各类犯罪的危害程度大小为序,由重至轻依次排列”是从总体上各种类犯罪的相比较来说的,并不表明排在第八类的贪污贿赂罪就比排在前几类某一具体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小;同样,“各类犯罪中的具体犯罪的排列依据是以具体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的大小由重至轻排列为主”也不表明排在故意伤害罪之后的强奸罪就比前者对个人损害轻。一定要从立法的精神上去理解和把握刑法各论的体系。故C选项错误。本题选ABD。2、犯罪构成对定罪量刑的法律准绳具有重要意义,体现在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三章第一节中的犯罪构成的概念。犯罪构成理论对我国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及刑法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犯罪构成作为法律规定的确立犯罪的要件,它是定罪量刑的法律准绳,具体而言:它是成立犯罪的标准:是成立一罪还是数罪的标准;是区别此种犯罪与彼种犯罪的标准;是通过确定是否犯罪、一罪与数罪、此罪与彼罪、罪轻与罪重,为正确量刑提供根据。故本题全选。3、下列哪些情形实行数罪并罚的吸收原则?()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选项A,死刑吸收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吸收剥夺政治权利2年;选项B、C实行并科原则;选项D,没收全部财产吸收罚金。4、应当认定为主犯的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1)主犯的种类:①集团犯罪首要分子;②其他起主要作用的。(2)从犯种类:①次要的实行犯;②辅助的帮助犯。(3)胁从犯只有一种:受暴力胁迫参加犯罪。(4)主犯、从犯的简易认定方法。①起主要作用的教唆犯、实行犯、集团犯罪的首要分子应认定为主犯。聚众犯罪的首要分子一般可认定为主犯,但未必都是主犯;②次要作用的实行犯、辅助作用的帮助犯、作用明显小的教唆犯,可以是从犯。(5)认定从犯的意义,法定情节:对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5、下列关于减刑的说法,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一章第一节中的减刑。减刑,是指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A选项正确。改判是原判决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时,依照第二审程序或者审判监督程序,撤销原判决,重新判决。它属于刑事诉讼程序问题,是对原判决错误的纠正。减刑则是在肯定原判决的基础上,根据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的表现,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将原判刑罚予以适当减轻。它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B选项正确。人民法院根据犯罪分子所具有的法定或者酌定减轻处罚情节,依法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叫减轻处罚。C选项错误。减刑的对象条件,是指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它表明,减刑的范围仅受刑罚种类的限制,而不受刑期长短和犯罪性质的限制。只要是被判处上述四种刑罚之一的犯罪分子,无论其犯罪行为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是重罪还是轻罪,是危害国家安全罪还是其他刑事犯罪,只要具备了法定的减刑条件,就可以减刑。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犯罪分子不能适用减刑。死刑缓期执行的减刑,随主刑刑种的性质改变而引起的附加刑的相应改变,以及罚金刑的酌情减少或者免除,均不属于《刑法》第78条规定的减刑制度的范围。D选项正确。故本题选ABD。6、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罪主体的表述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犯罪主体多数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体,但是,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也应当负刑事责任。少数犯罪主体则是特殊主体,行为人必须具有法定的特殊身份或者从事特定业务,才能成为犯罪主体。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主体一般是自然人,但少数犯罪的主体可以是单位。如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自然人和单位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个别犯罪的主体则只能是单位,如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犯罪主体必须是依法被指定、确定的枪支制造企业或销售企业。故应全选。7、判断行为人无责任能力的医学标准要求的条件有()。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根据我国的刑法理论,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采用医学与法学的双重标准。对于医学标准而言,要求行为人必须患有精神病,同时在行为时行为人的精神病正处于发病期。而行为人是否具有辨认能力以及是否具有控制能力,则是法学标准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医学标准还是法学标准,都是以行为时作为判断的基点。故选B、D项。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所以,原则上是交给家长或者监护人管教,由政府收容教养是例外情形。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聋哑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其中的聋哑人是指既聋又哑的人,聋人或者哑人不符合条件。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不正常的时候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故选B、C、D项。9、关于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说法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是指违反信用卡管理法律、法规,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行为。所谓窃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是指采取自认为不被他人知悉的手段,非法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行为。A选项正确。收买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是指通过向知悉他人的信用卡信息资料的人员行送财物的手段,非法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行为。B选项正确。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是指知悉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人员向第三人非法提供其所知悉的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行为。C选项正确。本罪是一般主体,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窃取、收买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从重处罚。D选项说法错误。10、甲于一日深夜,戴面罩将邻居乙劫持到郊外,将其强奸。恐乙认出自己,遂将乙杀死。对甲的行为的认定分析错误的是()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甲实施完强奸行为后又以灭口的目的,将乙杀死,与强奸行为是两个性质不同的犯罪,应当数罪并罚。所以本题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的分析正确,答案为BCD。11、下列选项中成立盗窃罪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12、下列属于渎职罪的共同特,止的有()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渎职罪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亵渎职务的犯罪行为,渎职罪的共同特征曾经两次在简答题中出题,应当注意掌握。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妨碍国家管理活动,致使公共财产或者国家与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渎职罪的共同构成要件有: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行为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C选项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同于国家工作人员,说法错误。本题选ABD选项。13、各国刑事立法关于溯及力采取的原则,概括起来有()。标准答案:A,B,D,E知识点解析:参考《指南》中“刑法的溯及力”的内容。14、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表现为()。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刑法》第13条。15、下列哪些情形不属于结果加重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结果加重犯,必须具有法定性。换言之,即使结果再严重,但如果没有被刑法明文规定,也不得认定为结果加重犯。本题中的A项、C项、D项,虽然都发生了死亡的结果,但由于没有被刑法的有关条文规定,故都不属于结果加重犯。B项,系转化犯,转化为故意杀人罪。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16、无期徒刑与有期徒刑的相同点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则不是必须附加剥夺政治权利。17、下列关于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说法错误的是()。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只能由单位构成,可见,A项表述正确。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实行双罚制,既处罚单位,又处罚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员。可见,选B项。虽然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犯罪主体是特定的,不是被指定、确定的枪支制造企业不构成该罪,但其他企业生产枪支的,可以构成非法制造枪支罪,而不是不构成犯罪。可见,选C项。根据《刑法》规定,在境内销售为出口制造的枪支,构成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但是在境外销售为境内生产的枪支,则不可能构成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可见,选D项。18、依据法律规定,下列关于死刑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关于A项。根据《刑法》第48条第1款的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这里的“死刑”,既包括死刑,也包括死缓,毕竟,死缓也是死刑的一种。因此,A项的表述正确。关于B项。根据《刑法》第48条第2款的规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可见,最高人民法院只负责死刑立即执行的核准,而死缓的判决或核准,则由各高级人民法院负责。因此,B项的表述正确。关于C项。根据《刑法》第49条第1款的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这里的“死刑”,既包括死刑,也包括死缓。毕竟,死缓也是死刑的一种。因此,C项的表述不正确。关于D项。根据《刑法》第49条第1款的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涉嫌犯罪的妇女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后,又因同一事实被起诉、交付审判的,不得适用死刑。涉嫌犯罪的妇女在羁押期间人工流产后,被起诉、交付审判的,也不得适用死刑。因此,D项的表述不正确。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D。19、甲欲开枪杀乙,射击的结果却是导致乙重伤,同时导致乙身边的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甲开枪射击乙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但由于没有将乙杀死,属于故意杀人罪未遂,其开枪导致丙死亡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甲的一个开枪行为触犯了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两个罪名,属于想象竞合犯,应择一重罪处断,因此,对甲的行为应定故意杀人罪,而不应当数罪并罚。可见,选A、B、C项。20、甲与乙因发生口角,甲将乙杀害并将尸体隐藏。然后甲写信放置于乙家门口,信中称乙被绑架,令乙母拿13万元赎人。在侦查过程中,公安人员发现甲经常在打探这件事的进展,于是认为甲有重大嫌疑,将其带回派出所。经过教育后,甲交代了杀害乙的犯罪事实,并称写信索要赎金是为了怕别人怀疑到自己头上,并不想要赎金。则甲的行为()。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绑架罪和敲诈勒索罪的关键区别在于是否使用绑架、劫持人质的方式索取财物。绑架罪限定于使用绑架、扣押人质的行为方式非法勒索财物;而敲诈勒索罪则只能使用绑架、扣押人质的方式之外的方式来勒索财物。如果行为人以谎称绑架人质的方式索取财物的,仍然属于敲诈勒索罪。如果行为人为了勒索财物或者其他非法利益而绑架人质,致人死亡或者杀害人质之后,向被害人的亲属谎称人质仍然活着,继续勒索的,应当认定为绑架罪。杀人后,谎称扣押人质,勒索财物的,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和敲诈勒索罪数罪并罚。本题中,甲在犯罪事实被查明前经过教育主动承认了犯罪事实,属于特别自首。可见,选A、D项。21、犯罪分子被判处的刑罚必须是(),才有可能使用缓刑。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刑法》第72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22、魏某受恐怖活动组织的指派,潜入大陆进行恐怖活动,先后杀害3人,绑架1人。魏某的行为构成()。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关于刑讯逼供罪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本罪的犯罪对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但应作扩大解释。只要是被公安、司法机关采取刑事追诉手段的人,如被举报人、被控告人等,都包括在内。至于这些人最终是否真正构成犯罪,在所不问。本罪的主体为司法工作人员。根据《刑法》第247条的规定,犯本罪,致人伤残或死亡的,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且应从重处罚。关于A项。甲是机关保卫处长,并非是司法工作人员,其采取多日不让小偷睡觉的方式迫使其承认偷盗事实,不成立刑讯逼供罪,而应成立非法拘禁罪,而且应当从重处罚。因此,A项错误。关于B项。乙虽是教师,但其受聘为法院的人民陪审员,具有司法工作人员身份。在庭审时乙殴打被告人刘某,并非是刑讯逼供而是故意伤害的行为。因此。B项正确。关于C项。丙系检察官,为逼取口供殴打犯罪嫌疑人郭某,致其重伤。此时,不应再认定为刑讯逼供罪,而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且应从重处罚。因此,C项错误。关于D项。丁是警察,属司法工作人员,但其并未实施任何刑讯逼供的行为,不构成刑讯逼供罪,应作无罪处理。因此,D项错误。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24、甲在商场金店发现柜台内放有一条重11克、价值2300元的纯金项链,与自己所戴的镀金项链样式相同。甲遂以挑选金项链为名,乘售货员乙不注意,用自己的镀金项链调换了上述纯金项链。关于甲的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诈骗罪的成立,要求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物。本案中,售货员乙虽产生了错误认识,但并未作出处分财产的决定。甲的掉包行为,成立盗窃罪。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25、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的,使用人在下列何种情况下,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规定,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的,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定罪处罚。据此可知B、D正确。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第5套一、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1.0分,共25分。)1、解决刑事责任的方式包括()。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刑事责任解决有四种方式:(1)定罪判刑方式。即法院对犯罪人认定有罪作出定罪判决的同时宣告适用相应的刑罚,这种方式是解决刑事责任最常见、最基本的一种方式。(2)定罪免责方式。即法院对犯罪人认定有罪作出定罪判决而免除刑罚,这种方式是解决刑事责任的辅助的次要方式。(3)消灭处理方式。即行为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应负刑事责任,但由于法律规定的阻却刑事责任事由的存在,使刑事责任归于消灭,这是一种补充的解决方式。(4)转移处理方式。即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不是由我国司法机关解决,而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这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解决方式。可见,备选项应全选。2、甲被判处伪证罪,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伪证罪的判断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参见《刑法》第305条的规定。3、下列情形中,属于故意杀人罪预备行为的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预备犯罪,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考生需要记住一些常见的预备行为,例如:准备犯罪工具、商议犯罪计划、引诱共同犯罪人、调查犯罪现场、排除犯罪障碍、前往犯罪现场、诱骗被害人前往犯罪地点、跟踪或守候被害人。A选项属于守候被害人,正确。B选项属于准备犯罪工具,正确。C选项属于诱骗被害人前往犯罪地点,正确。犯罪预备行为不同于犯意表示,犯意表示是指行为人以语言、文字等方式将故意犯罪的意图表露出来,而没有进行具体的客观活动。现代刑法摒弃思想犯罪,因此犯意表示不构成犯罪。而犯罪预备行为超出了思想阶段,而从事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险性。D选项属于犯意表示,错误。4、关于未成年人犯罪,有关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第100条规定: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但是《刑法修上E案(八)》为了体现对未成年人教育挽救的政策,作出特别规定,即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免除报告义务。故应当选择A项。出于同样的考虑,《刑法修正案(八)》对累犯的条件作出了修正,即增加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的规定。换言之,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不构成累犯。故应当选择B项。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必须要附加剥夺政治权利,这是刑法强制性规定。所以应当排除C项。虽然决水罪的刑事责任年龄是16周岁,但是丁的行为同时还构成故意杀人罪,可以按照故意杀人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所以D项应当排除。5、关于诈骗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财物的,是诈骗罪。A项和C项中,甲和丙分别实施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行为,并基于此而获得财物,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B项中,乙虽然也虚构事实,但是乙冒充的是人民警察,符合招摇撞骗罪的构成要件,不构成诈骗罪。D项中,丁虽然也虚构事实,但是被害人并没有自愿交付财物,不是诈骗罪,而是盗窃罪。故应当选A、C项。6、甲潜入他人房间欲盗窃,忽见床上坐起一老妪,哀求其不要拿她的东西。甲不理睬而继续翻找,拿走一条银项链(价值400元)。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八章第二节中的抢劫罪、盗窃罪。抢劫罪是采用暴力、胁迫等方式压制被害人反抗,然后取得被害人的财产,甲并未采取足以压制老妪反抗的方法取得财物,不构成抢劫罪。A选项正确。法学界主流观点认为,盗窃罪与抢夺罪的关键区别在于是秘密取得财物还是公然取得财物,秘密取得财物的是盗窃,公开取得财物的是抢夺。依据这一观点,甲当着被害人的面取得被害人的财产,属于抢夺;如甲作案时携带了凶器,则对甲应以抢劫罪论处(《刑法》第267条)。B选项正确。如果依据上述学者的观点,由于甲作案时未携带凶器,也未秘密窃取财物,又不符合抢夺罪“数额较大”的要件,无法以侵犯财产罪追究甲的刑事责任。C选项正确。近年有学者提出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抢夺罪必须是采用一定的力量夺取他人紧密占有之物;采用和平的方式夺取他人财物或者夺取他人未紧密占有之物,都不构成抢夺,属“公开盗窃”。按照这一观点,甲的行为属于入户盗窃,可按盗窃罪追究甲的刑事责任。D选项正确。故本题全选。本题难度较大,对于考生认真深入理解盗窃罪的特殊情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7、下列属于犯罪集团成立条件的有()。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26条第2款的规定,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构成犯罪集团的条件有:(1)主体上,必须是三个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2)主观方面,必须以共同犯罪为目的;(3)客观方面,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犯罪组织。故选A、B、D项。值得注意的是,应当将犯罪集团和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加以区别。8、扰乱法庭秩序罪的客观行为方式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第309条的规定,扰乱法庭秩序罪的法定行为方式有:(1)聚众哄闹、冲击法庭的;(2)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的;(3)侮辱、诽谤、威胁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不听法庭制止,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4)有毁坏法庭设施,抢夺、损毁诉讼文书、证据等扰乱法庭秩序行为,情节严重的。本罪是结果犯,行为人实施前述行为,还必须“严重”扰乱法庭秩序。9、滥用职权罪的主体是()。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滥用职权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规定,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故选B、C、D项。10、对于(),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是1年以上5年以下。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55条的规定,除了被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情形之外,剥夺政治权利期限是1年以上5年以下。因此,不论是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还是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只要不是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都是1年以上5年以下。11、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说法中,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对于共同犯罪的意志因素,各共同犯罪人既可以是共同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也可以是共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还可以是有的共同犯罪人基于希望有的则基于放任,即共同犯罪主观故意的意志因素既可以表现为共同直接故意,也可以表现为共同间接故意,还可以表现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结合,A正确。共同犯罪的客观行为既可以表现为共同的作为,如甲、乙二人共同将丙杀死;也可以表现为共同的不作为,如儿子、儿媳共同遗弃年迈无独立生活能力的父母;还可以表现为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如铁道养护工甲与乙事先合谋破坏铁路设施,在乙实施破坏行为时,甲佯装熟睡,不履行其职责,故B正确。共谋实行犯罪,在现场没有直接实行犯罪行为,但在一旁呐喊助威的,也应认定为是共同犯罪,C正确。事后的帮助行为不构成共犯,但如果事先有通谋的,则以共犯论处,D正确。12、在我国刑法分则中规定的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中,包括以下实行行为:()。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参见《指南》中的犯罪未遂部分。13、下列属于不作为犯罪义务来源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不作为,要求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的义务。这种义务主要来自于如下几个方面:(1)法律上的明文规定。(2)行为人职务上、业务上的要求。(3)行为人的法律地位或者法律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