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艺学作业习题加参考答案_第1页
生物工艺学作业习题加参考答案_第2页
生物工艺学作业习题加参考答案_第3页
生物工艺学作业习题加参考答案_第4页
生物工艺学作业习题加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生物工艺学作业习题第一部分菌种来源一、名词解释1、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P34)给混合菌群提供一些有利于所需菌株生长或不利于其它菌型生长的条件,从而增加混合菌群中所需菌株的数量,达到分离目的.2、恒化式富集培养即连续富集培养,属于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的一种。是指通过改变限制性基质浓度来控制两种菌的比生长速率,使所需菌株占优势的菌种分离纯化方法。3、随机分离方法随机分离方法:P35有些微生物的产物对产生菌没有任何选择性优势,可以开拓一种新的分离方法。因此常随机地分离所需菌种,并为此发展了一些快速筛选方法和归纳出高产培养基成分的选择性准则如下:⑴制备一系列的培养基,其中有各种类型的养分成为生长限制因素(即C、N、P、O);⑵使用一聚合或复合形式的生长限制养分;⑶避免使用容易同化的碳(葡萄糖)或氮(),因为它们可能引起分解代谢阻遏;⑷确定含有所需的辅因子;⑸加入缓冲液以减少pH变化。二、填空题1、采集标本的预处理方法有物理方法,如加热、膜过滤;化学方法,如加1%几丁质培养;诱饵法,如石蜡棒技术。2、筛选抗生素产生菌的方法包括抑菌圈法、稀释法、扩散法、生物自显法等,在这些方法中,试验菌的选择是成功的关键。3、生长因子如氨基酸和核苷酸产生菌的分离用随机分离方法初筛,其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分离菌能否促进营养缺陷型的生长,来检出生长因子产生菌。三、简答题1、简述一般菌种分离纯化和筛选的步骤?(来源:课件第一章)答:采样、预处理、增值和富集培养、纯种分离(稀释、划线、组织分离)、性能测定(初筛、复筛)以上许多步骤均可引入选择压力,以提高筛选的效率。2、获得所需菌种的几个关键点?获得所需菌种的关键点是:(1)生物产物的来源——微生物的选择。(2)采用什么的筛选方案(检测系统)。P(30)第二部分菌种选育一、名词解释1、自然选育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然突变而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叫做自然选育。2、诱变育种在生产过程中,以基因突变为理论基础,经过人工处理,诱发菌种突变而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叫做诱变育种。3、营养缺陷型是指通过诱变而产生的缺乏合成某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和碱基等的能力,必须在其基本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的变异株。4、渗漏突变型指因突变所产生的不完全遗传障碍,其基因所控制的反应程度不象野生型,但多少还能进行,称这种现象为渗漏(leakage),具有这种性质的突变型就称为渗漏突变型。它是处于野生型和营养缺陷型间的中间型,也叫缓慢生长型(bradytroph)。5、抗结构类似物突变型(网上找的)在结构类似物存在下仍可以合成末端产物的突变型6、组成突变型(网上找的)不管生长条件如何,酶的合成总量总是恒定的突变型7、杂交育种指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经吻合(或结合)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从中分离和筛选具有新性状的菌株。(书上解释)8、准性生殖指真菌中不通过有性生殖的基因重组过程。9、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所谓原生质体融合就是把两个亲本的细胞壁通过酶解作用加以瓦解,使菌体细胞在高渗环境中释放出只有原生质膜包裹着的球状体。两亲本的原生质体在高渗条件下使只混合,由聚乙二醇昨晚助融剂使他们互相聚集,发生细胞融合,接着量亲本基因组由接触到交换,从而实现遗传重组。10、感受态Ca2+与细胞外膜磷脂在低温下形成液晶结构,后者经热脉冲发生收缩作用,使细胞膜出现空隙,细菌细胞此时的状态叫做感受态。二、填空题1、突变主要包括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两大类;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结构中的某一部位发生变化,即点突变。2、常用的物理诱变剂是紫外线、快中子;常用的化学诱变剂是亚硝酸和NTG。3、准性生殖过程包括异核体的形成、二倍体的形成和体细胞重组。4、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一般程序包括原生质体的制备,原生质体的融合,原生质体的再生和融合子的筛选。5、原核表达系统常用的有大肠杆菌、谷草芽孢杆菌和链霉菌;真核表达系统常用的有酵母菌和丝状真菌。;6、目前常用的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有鸟枪法、cDNA法和人工合成。7、质粒在细胞质中具有自主复制的能力,在细胞间具有的能力。7、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有斜面低温保藏法、沙土管保藏法、菌丝速冻法、石蜡油封存法、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和液氮超低温保藏法。三、选择题1、生长圈法可用于筛选氨基酸生产菌株.,使用的工具菌是(A)菌株A营养缺陷型B.野生型C.原养型D.异样型2、细菌中紫外线引起的突变是(C)。A由于染色体断裂;

B由于引起移码突变;C由于相邻胸腺嘧啶碱基结合在一起;

D由于DNA的一个片段颠倒3、保藏细菌效果最好、保藏时间最长的方法是:BA斜面冰箱保藏法;B液氮(冷冻)保藏法;C石蜡油封藏法;D冷冻干燥保藏法四、简答题1、简述自然选育的一般程序?自然选育(自然分离)的一般程序,是把菌种制备成单孢子悬浮液,经过适当的稀释以后,在固体平板上进行分离,挑取部分单菌落进行生产能力的测定,经反复筛选,以确定生产能力更高的菌株代替原来的菌株。2、简述质粒不稳定现象?1.由于某种环境或生理学上的原因,质粒会从某些宿主细胞中丢失,丢失率因环境、宿主、质粒的结构而有不同。2.有时候重组质粒上一部分片段脱落,表现为质粒变小或某些遗传信息发生变化甚至丧失也会导致质粒不稳定。四、论述题1、质粒不稳定常见的是分裂不稳定,试述提高质粒稳定性的方法?答:1、选择适当宿主,如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比较稳定。2、培养基加入选择性压力如抗生素,抑制质粒丢失菌的生长。3、采用两阶段培养法。在培养的第一阶段以增加菌体的生长达到一定密度为目的,外源基因不表达,从而使工程菌与质粒丢失菌的比生长速率的差别减小,增加了质粒的稳定性;第二阶段再诱导外源基因的表达。4、控制培养条件如温度、培养基组分等,使工程菌体现出有优势的比生长速率。间歇供氧和改变稀释速率可以提高质粒的稳定性。5、在质粒构建时插入一段能改良宿主细胞生长速率的特殊DNA片段,能起到稳定质粒的效果。6、剔除质粒上不需要的DNA部分,选取不含可转移因子的质粒。7、固定化重组菌以提高工程菌的稳定性。2、何谓菌种退化,在生产实践中如何防治菌种退化现象?微生物在传代过程中发生变异甚至死亡的现象称为菌种退化。为防止菌种退化需进行菌种保藏,即采用最合适的保存方法,使菌种的变异和死亡减少到最低限度。菌种保藏主要是根据其生理生化特点,人工创造条件,使孢子或菌体的生长代谢活动尽量降低,以减少其变异。一般可通过培养基营养成分在最低水平、缺氧状态、干燥和低温,使菌种处于“休眠”状态,抑制其繁殖能力。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有:沙土管保藏法、菌丝速冻法、石蜡油封存法和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等。(参考课本P58—59)第三部分微生物初级代谢调节一.1酶的活性调节:微生物通过调节酶的活性来控制代谢产物的一种方式,效果即时且迅速。酶活性调节包括两个方面:酶的激活作用和酶的抑制作用。2酶的合成调节:微生物通过调节酶的种类和数量来调节代谢的一种方式.效果较慢。酶的合成调节的方式包括酶的诱导作用和酶的阻遏作用3具有反馈抑制效应的酶叫变构酶4具有二个不同结合部位而又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叫变构蛋白5诱导作用:指培养基中某种基质的存在会增加(诱导)细胞中相应酶的合成速率.6阻遏作用:指培养基中某种基质的存在会减少(阻遏)细胞中其相应酶的合成速率.7葡萄糖效应:当菌体利用葡萄糖时产生的分解代谢产物会阻遏或抑制某些产物合成所需的酶系的形成或酶的活性。8巴斯德效应:在厌氧条件下,向高速发酵的培养基中通入氧气,则葡萄糖消耗减少,抑制发酵产物积累的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9协同反馈抑制:催化物质生成的第一步的酶由于终端产物作用,活性部位和调节部位构象发生改变而导致活性受抑制的现象。10酵母I型发酵:即生产生长相关型。在这种类型的发酵中,微生物的生长、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和产物的形成几乎是平行进行的。酵母发酵生成酒精,以及葡萄糖酸和大部分氨基酸、单细胞蛋白都属于这种类型(菌体生长和代谢产物)。对于这种类型的产物来说,调整发酵工艺参数,使微生物保持高的比生长速率,对于快速获得产物、缩短发酵周期十分有利。11酵母II型发酵:即生产生长部分相关型,产物形成速率既和细胞的比生长速率μ有关,也与细胞的浓度有关。它的生产特点是:发酵第一时期菌体迅速生长,而产物形成很少或全无;第二时期产物高速形成,生长也可能出现第二高峰,碳源利用在这两个时期都很高。其代谢主流产物,两类:一是经过连锁反应如丙酮丁醇;一是不经过中间产物的积累,如柠檬酸等。12酵母Ⅲ型发酵:即生产生长不相关型,其生长特点是:当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殆尽、微生物的生长停止以后,产物才开始通过中间代谢大量合成。即产生该类产物的微生物,其营养期和分化期在时间上是完全分开的。非生产联动型的产物大多数是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大多数的抗生素和生物毒素,以及维生素类。它的产物形成与碳源利用无准量关系产量远低于碳源的消耗量。二、填空题1、末端产物(终产物)阻遏方式普遍存在于氨基酸、核苷酸生物合成途径中。2、按照操纵子模型理论,在DNA分子的不同区段上至少有4种基因,即调节基因R、操纵基因O、启动基因P和结构基因S;其中启动基因P和结构基因S又构成操纵子。3、在酵母Ⅱ发酵液中添加葡萄糖发酵的终产物是甘油。4、谷氨酸合成中,NH4+适量则生成谷氨酰氨,不足生成á-酮戊二酸,过量生成谷氨酸。5、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可以用来积累大量的中间产物和少量的末端产物。6、突变发生在调节基因或操纵基因,都可获得()突变株。三.1答:酶活性调节的两种主要调节机制为:1)共价修饰:蛋白质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与一化学基团共价连接或解开,酶的构象也随之发生变化,使其活性活化或钝化的作用。除去或加入的化学基团可以是磷酸基、甲基、乙基、腺苷酰基,共价结合部位一般为丝氨酸残基的-CH2OH。可分为可逆共价修饰和不可逆共价修饰。2)变(别)构控制:①变构酶有一个以上的结合位点。除了结合底物的活性中心外,在同一分子内还有一些分立的效应物结合位点;如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②主要位点和副位点可同时被占据;③副位点可结合不同的效应物,产生不同的效应;④ 效应物在副位点上的结合可随后引起蛋白质分子构象的变化,从而影响酶活性中心的催化活性;⑤变构效应是反馈抑制的理论基础,是调节代谢的有效方法。(P63-65)2答:操纵子可分为诱导型操纵子(负向控制)和正向控制。负向控制如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调节基因表达产物为阻遏蛋白,乳糖为诱导物。其调控过程:阻遏蛋白与诱导物结合成复合物→使阻遏蛋白结合位点变化→不能与操纵基因结合→操纵基因表达不被阻遏→结构基因Z、Y、A表达→半乳糖苷酶、半乳糖苷通透酶、半乳糖苷转乙酰基酶能合成。正向控制:如ara操纵子,其R基因的产物是一种蛋白质,有诱导物存在下可转化为转录激活剂(激活蛋白),是转录作用所必需的。3答:生物素作为脂肪酸生物合成最初反应的关键酶乙酰CoA羧化酶的辅酶,参与了脂肪酸的合成,进而影响磷脂的合成。当磷脂合成减少到正常量的一半左右时,细胞变形,代谢产物向膜外漏出,积累于发酵液中。油酸的作用是引起脂肪酸的成分或量的改变,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青霉素,其作用是抑制细胞壁肽聚糖合成中肽链的交联,由于细胞膜失去细胞壁的保护,细胞膜受到物理损伤,从而使渗透性增强。四.1从菌种选育的角度如何提高初级代谢产物的发酵单位?答:(1)应用营养缺陷型菌株以解除正常的反馈调节在直线式的合成途径中,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只能累积中间代谢物而不能累积最终代谢物。但在分支代谢途径中,通过解除某种反馈调节,就可以使某一分支途径的末端产物得到累积。(2)应用抗反馈调节的突变株解除反馈调节抗反馈调节突变菌株,就是指一种对反馈抑制不敏感或对阻遏有抗性的组成型菌株,或兼而有之的菌株。在这类菌株中,因其反馈抑制或阻遏已解除,或是反馈抑制和阻遏已同时解除,所以能分泌大量的末端代谢产物。(3)控制细胞膜的渗透性微生物的细胞膜对于细胞内外物质的运输具有高度选择性。采取生理学或遗传学方法,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透性,使细胞内的代谢产物迅速渗漏到细胞外。这种解除末端产物反馈抑制作用的菌株,可以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4)能荷调节细胞通过调节腺苷酸的比例,来协调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代谢速率。在糖分解途径中,NAD、ADP、AMP等可作为变构效应物与变构酶结合,促进或抑制糖分解代谢产生能量。(5)筛选抗分解代谢阻遏突变株解除分解代谢阻遏。

通过诱变使菌株缓慢利用速效碳源,而使得速效碳源和迟效碳源都能同时被利用,从而解除分解代谢产物阻遏作用。第四部分微生物次级代谢调节与代谢工程一、名词解释1、次级代谢次级代谢主要涉及合成过程,其终产物、次级代谢物对菌的生长不是必需的,对其生命活动可能具有某种意义,通常是在生长后期开始形成的。(上册P72)2、前体前体是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的某些化合物,能被微生物直接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而自身的结构无多大变化,且具有促进产物合成的作用。3、代谢工程是指籍某些特定生化反应的修饰来定向改善细胞的特性或运用重组DNA技术来创造新的化合物。4、诱导物在生长期内生产期前促进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化合物。二、填空题1、次级代谢调节类型包括诱导调节、碳分解产物调节、磷酸盐调节、生长速率调节、反馈调节和生长速度调节。2、通过前体单体聚合的次级代谢物有四环类、大环内酯类和安莎霉素类等抗生素。3、肽类抗生素的合成与蛋白质的合成不同,无需核糖体、转移RNA和信使RNA。上册课本86页三、论述题1、试述头孢菌素C和红霉素的生物合成机制。1.养分的摄入;2.通过中枢代谢途径养分转化为中间体;3.小分子建筑单位(次级代谢物合成的前体)的生物合成(前体聚合:四环类、大环内酯类、聚酮类和肽类抗生素);4.如有必要,改变其中的一些中间体;5.这些前体进入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的专有途径;6.在次级代谢的主要骨架形成后做最后的修饰,成为产物。第五部分微生物反应动力学一、名词解释1、发酵动力学生化反应工程的基础内容之一,以研究发酵过程的反应速率和环境因素对速率的影响为主要内容。通过发酵动力学的研究,可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的生理特征,菌体生长和产物形成的合适条件,以及各种发酵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发酵罐的设计放大和用计算机对发酵过程的控制创造条件。2、分批培养在灭菌后的培养基中接种后只维持一定的温度,对PH值不加控制,对于好气培养过程还需通气搅拌,不向培养基中加入或移去任何物质的培养方式。(课本上册200页)3、比生长速率(μ)将菌体浓度的自然对数与时间作图得一直线,其斜率为u,即比生长速率。是反映细胞生长特性的重要参数。维持系数维持代谢所消耗的碳源与细胞浓度和时间成正比,即式中m为维持系数5、稀释率即培养液流量与发酵罐内培养液体积之比,是指单位时间内加入的培养基体积占原培养基体积的分率,其倒数是指培养液在发酵罐中的平均停留时间。6、补料分批培养:是一种介于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之间的操作方式,在进行分批培养的时候,向反应器内加入培养基的一种或多种成分,以达到延长生产期和控制培养过程的目的.二、填空题1、Monod方程的表达式为,它描述的是微生物生长和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2、在分批培养中,典型的细菌生长曲线包括适应期、对数生长期、生长稳定期和死亡期四个不同生长阶段。3、在进行任何连续培养的开始,都要先做分批培养,待进入对数生长期,才开始以恒定的流量流加新鲜培养基。三、选择题1、黑曲霉利用糖质原料发酵生产柠檬酸的过程属于:CA、生长偶联型B、非生长偶联型C、部分偶联型D、以上都不对2、灰色链霉菌生产链霉素的过程属于:AA、生长偶联型B、非生长偶联型C、部分偶联型D、以上都不对3、在连续培养过程中,微生物在近似恒定状态下生长,这种状态可以有效地延长分批培养中的CA、迟滞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四、论述题1、请谈谈和分批培养相比,连续培养的优点?答:1)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单位时间产量,只保持一个期的稳定状态。2)发酵中各参数趋于恒值,便于自动控制。3)易于分期控制,可以在不同的罐中控制不同的条件。2、生长曲线中的稳定期对发酵工业有何意义?如何延长稳定期?答:稳定期是次生代谢产物发酵生产形成的重要时期(抗生素、色素等),生产上应尽量延长此期,提高产量。如初生代谢产物如氨基酸、核苷酸生产或收获菌体时可在稳定期收获。延长稳定期措施:补充营养物质(补料);调pH;增加溶氧;调整温度。第六部分发酵工艺调控和过程参数检测一.1呼吸强度:即比耗氧速度(QO2),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的细胞所消耗的氧气,mmolO2/(g菌•h)。2摄氧率(r):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的发酵液所需要的氧量,mmolO2/(L•h)。3临界氧浓度:不影响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溶氧浓度3拟塑性流体:在速度梯度达到相当值后,其切应力随du/dh的增长率逐渐降低的流体。4胀塑性流体:在剪切流动中流体的黏度随剪切速率增加而增大,表现出剪切变稠的性质的流体。二、填空题1、微生物发酵中供氧是指氧分子从空气泡里通过气液界面、固液界面和液相主体扩散到细胞中。2、供氧阻力包括气膜、气膜界面、液膜和液流;3、耗氧阻力包括菌丝或细胞周围液膜、扩散、细胞膜和细胞内反应。4、溶氧系数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亚硫酸法、排合法和取样法。5、只含有单一液相,且粘度小的典型溶液属于牛顿流体;含有固相、气相和液相而且粘度较大的发酵醪属于非牛顿流体。三、选择题1、氧气由气相扩散到液相的过程中,气液界面的两侧是:AA、气相和液相B、气膜和液膜C、气相和气膜D、液相和液膜2、单细胞的细菌和酵母中,不存在下列哪种耗氧方面的阻力?BA、细胞周围液膜阻力B、菌丝丛或团内的扩散阻力C、细胞膜的阻力D、细胞内反应阻力3、发酵罐中档板的存在有助于:BA、增加径向液流,减弱轴向液流B、增加轴向液流,减弱径向液流C、同时增加径向和轴向液流D、同时减弱径向和轴向液流4、对于粘度小,易分散均匀的牛顿型发酵液,搅拌叶和转速的配置应该是:DA、小叶径、高转速B、小叶径、低转速C、大叶径、高转速D、大叶径、低转速5、发酵罐容积一定时,为了提高氧的利用率,一般发酵罐的径高比H/D为:CA、小于1B、等于1C、2~3D、大于56、应用复膜电极直接测定发酵过程中溶氧系数时,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BA、氧分子能透过复膜B、发酵液性质和通风搅拌对测定没有显著影响C、复膜可耐高温灭菌D、不能直接测定发酵过程的溶氧系数7、在适当搅拌的情况下,供氧方面的阻力中的哪一项不是主要阻力?DA、氧膜阻力B、气液界面阻力C、液膜阻力D、液流阻力8、发酵罐中较好的搅拌器组合是:BA、上组、下组均为半浆B、上组、下组均用涡轮浆C、上组平浆,下组涡轮浆D、上组涡轮浆,下组平浆9、对于粘度大,菌丝易结团的非牛顿型发酵液,搅拌桨叶径和转速的配置应该是:AA、小叶径、高转速B、小叶径、低转速C、大叶径、高转速D、大叶径、低转速10、当保持溶氧系数不变时,发酵罐容积、转速和通风量的关系为:AA、容积大,转速低、通风量大B、容积大、转速低、通风量小C、容积大、转速高、通风量大D、容积大、转速高、通风量小11、关于发酵热的正确表达式为:CA、Q发酵=Q生物+Q搅拌+Q蒸发+Q辐射B、Q发酵=Q生物+Q搅拌+Q蒸发-Q辐射C、Q发酵=Q生物+Q搅拌-Q蒸发-Q辐射D、Q发酵=Q生物-Q搅拌-Q蒸发-Q辐射四、问答题1、作为发酵工业生产用种子需满足哪些基本要求?(P144)菌种细胞的生长活力强,移种至发酵罐后能迅速生长,迟缓期短;生理性状稳定;菌体总量及浓度能满足大容量发酵罐的要求;无杂菌污染;保持稳定的生产能力。2、根据气液传质理论,论述提高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溶氧系数(KLa)的方法?根据气液传质理论,论述提高机械基础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溶氧系数的方法答:提高设备的供氧能力,以氧的体积传质系数,KLa表示,从改善搅拌考虑,更易收效。(1)搅拌转速对溶氧的影响,搅拌加快使氧的传质提高,有利于产物合成,搅拌加快,很少发生因溶氧不足而使发酵“发酸”,单位不长的现象(2)培养基养分的丰富程度的影响,限制养分的供给可减少菌的生长速率,也可达到限制菌对氧的大量消耗,从而提高溶氧水平,(3)温度的影响由于传质的温度系数比生长速率低,降低发酵温度可以得到较高的溶氧值。这是由于C*的增加,使供氧方程的推动力(C*—CL)增强,和影响了菌的呼吸。(4)产中采用控制气体成分的办法既费时又不经济,但是对于产值高度品种,规模较小发酵,在关键时刻,即菌的摄氧达到高峰阶段,采用富氧气体以改善供氧状况是可取的。3、发酵过程中检测的主要参数有几类?=1\*GB3①设定参数=2\*GB3②状态参数(指能反应过程中菌的生理代谢状况的参数,如pH、溶氧、溶解CO2、尾气O2、尾气CO2、黏度、菌浓等)=3\*GB3③间接参数(指那些通过基本参数计算求得的参数,如摄氧率(OUR)、CO2释放速率(CER)、KLa、呼吸商(RQ)等)4、发酵过程污染的原因及其控制途径有哪些?过程污染的原因:种子包括进罐前菌种室阶段出问题;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不彻底;设备上特别是空气除菌不彻底和过程控制操作上的疏漏。(上册P181)控制途径:(这一部分我不是在书上找的,而是在一本叫《生物工艺原理》(贺小贤主编)找到相关资料,对于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想法再进行作答。抱歉了,各位)(1):对于种子带菌问题,控制途径有:a、严格控制无菌室的污染,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和特点,建立相应的无菌室,交替使用各种灭菌手段对无菌室进行处理。B、在制备种子时对沙土管、斜面、三角瓶及摇瓶均严格进行管理。C、对每一级种子的培养物均进行无菌检查,确保任何一级种子均未受杂菌感染后才使用。(2):对菌种培养基或器具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保证在利用灭菌锅进行灭菌前,先完全排除锅内的空气,以免造成假压,使灭菌温度达不到预定值,造成灭菌不彻底而使种子染菌。(3):杜绝无菌空气带菌,就得从空气的净化工艺和设备的设计、过滤介质的选育和装填、过滤介质的灭菌和管理等方面完善空气净化系统。(4):减少操作失误导致染菌。(5):严密规范如接种、过程加糖补料或取样操作等过程控制。5、发酵中泡沫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消除方法?答:发酵过程中因通气搅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及发酵液中糖、蛋白质和代谢物等稳定泡沫的物质的存在,使发酵液含有一定数量的泡沫,这是正常的现象。发酵过程中泡沫的多寡与通气搅拌的剧烈程度和培养基的成分有关,玉米浆、蛋白胨、花生饼粉、黄豆饼粉、酵母粉、糖蜜等是发泡的主要因素。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性质随菌的代谢活动不断变化,是泡沫消长的重要因素。消除方法:①机械消沫:籍机械引力起剧烈振动或压力变化起消沫作用。②消泡剂消沫:天然油脂类、聚醚类、高级醇类和硅树脂类。第七部分微生物培养基一.1生长因子:①指在组织培养中,除了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以及无机盐等正常成分之外,其可以代替培养基血清高分子物质的而促进细胞生长的物质。②生长因子是具有刺激细胞生长活性的细胞因子。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的有机物质,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维生素等。生长因子:从广义上讲,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质均称为生长因子,狭义的生长因子一般指维生素。2培养基的设计及优化:(P108)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等的基本理论,参照前人所使用的较适合某一类菌种的经验配方,再结合所用菌种和产品的特性,采用摇瓶、玻璃罐等小型发酵设备,按照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选择出较为合适的培养基。(P108)3方差分析法:正交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之一,其优点是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排除试验误差的干扰,得出比较科学的实验结论。但该法由于计算复杂,所以多因子实验中主要用于判别因子的主次或判别因子作用的显著性问题。(P114)二、简答题1、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补料培养基的组成特点及其如何衔接?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三种。1)孢子培养基孢子培养基是供菌种繁殖孢子的一种常用固体培养基,对这种培养基的要求是通使菌体迅速生长,产生较多优质的孢子,并要求这种培养基不易引起菌种发生变异。2)种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的营养成分要求比较丰富和完全,氮源和维生素的含量也要高些,但总浓度以略稀薄为好,这样可达到较高的溶解氧,供大量菌体生长繁殖。种子培养基的成分要考虑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能维持稳定的pH,其组成还要根据不同菌种的生理特征而定。一般种子培养基都用营养丰富而完全的天然有机氮源,因为有些氨基酸能刺激孢子发芽,但无机氮源易利用,有利于菌体迅速生长,所以种子培养基中常包括有机及无机氮源。最后一级种子培养基的成分最好能较接近发酵培养基,这样可使种子进入发酵培养基后能迅速适应,快速生长。3)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是供菌种生长、繁殖和合成产物之用。它既要使种子接种后能迅速生长,达到一定的菌丝浓度,又要使长好的菌体能迅速合成所需产物。因此,发酵培养基的组成除有菌体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和化合物外,还要有产物所需的特定元素、前体和促进剂等。但若因生长和生物合成产物需要的总的碳源、氮源、磷源等的浓度太高,或生长和合成两阶段各需的最佳条件要求不同时,则可考虑培养基用分批补料来加以满足。2、如何研制生产用培养基?影响培养基的质量主要因素是什么,如何控制?2答:1)根据前人的经验和确定培养基成份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来初步确定可能的培养基成份;2)通过单因子实验最终确定最为适宜的培养基成分;3)采用一些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法对培养基各成分之间的配比(复配)进行优化,确定最适浓度。影响培养基的质量主要因素:培养基的组分(包括这些组分的来源和加工方法)、配比、缓冲能力、粘度、消毒是否彻底、消毒后营养物质破坏的程度以及原料终杂质的含量等。如何控制:参照前人所使用的较适合于某一些菌种的经验配方,再结合所用菌种和产品的特性,采用摇瓶、玻璃罐等小型发酵设备,对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前体等进行逐个单因子试验,观察这些因子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量的影响。 3、工程菌与宿主菌对培养基要求有何不同,为什么?4、什么叫微量元素?举例说明它们在生理功能上的重要性。4答:微生物在生长繁殖和生产过程中,需要微量元素如铁、磷、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以作为其生理活性物质的组成或生理活性作用的调节物。这些微量元素一般在低浓度时对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合成有促进作用,在高浓度时常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举例:硫存在于细胞的蛋白质中,是含硫氨基酸的组成成分和某些辅酶的活性基,如辅酶A、硫锌酸和谷胱甘肽等。在某些产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分子中硫是其组成部分。所以在这些产物的生产培养基中,需要加入如硫酸钠或硫代硫酸钠等含硫化合物作硫源。三、论述题1、有一培养基如下:甘露醇,MgSO4,K2HPO4,KH2PO4,CuSO4,NaCl,CaCO3,蒸馏水。试述该培养基各组分的作用,该培养基可用于培养哪类微生物?1答:MGSO4K2HPO4KH2PO4CUSO4NACL提供微生物生长过程需要的某些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如P,MGKNACLS等。K2HPO4KH2PO4是一对PH缓冲剂,可用于调节培养基的PH。CaCO3能于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酸起反应,形成中性化合物和CO2后者从培养基中逸出,因此CACO3对培养液的PH有一定的调节作用。H2O除直接参加一些代谢外,又是进行代谢反应的内部介质,水是所有培养基的主要组成成分,也是微生物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甘露醇(C6H14O6)为单糖,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该培养基缺乏氮源,可用于培养硝化细菌。(答案在课本P105)pH对微生物生长有何影响?如何控制微生物培养过程培养基pH变化?答: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除了需要适宜的营养环境外,其他环境因子也应处于是以的状态。其中ph事极为重要的一个环境因子。

控制:配置培养选取营养成分时,除了考虑营养的需求外,也要考虑其代谢后对培养体系ph缓冲体系的贡献。从而保证整个发酵过程中ph能够处于较为适宜的状态。第八部分产品各论一、名词解释1、优先合成途径优先合成途径:(图解见下册书P206)在分枝点后,其中的一个终产物E优先合成。优先合成后的关键酶,即催化C→D反应的酶受E的反馈抑制,催化A→B的反应的共用酶受第二个终产物G的反馈控制。首先E比G优先合成,E过剩时,反馈控制催化C→D反应的酶,转换为合成G。G过剩,催化A→B反应的酶,就会为G所控制。假使人为地让特定氨基酸(G)过剩的话,就会因为E的合成不足,而抑制细菌的生长。2、标准呼吸链标准呼吸链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是由一系列电子载体构成的,从NADH或FADH2向氧传递电子的系统。还原型辅酶通过呼吸链再氧化的过程称为电子传递过程。其中的氢以质子形式脱下,电子沿呼吸链转移到分子氧,形成粒子型氧,再与质子结合生成水。放出的能量则使ADP和磷酸生成ATP。电子传递和ATP形成的偶联机制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整个过程称为氧化呼吸链或呼吸代谢。3、侧呼吸链在柠檬酸发酵过程中,除了有上述的正常呼吸链外,发现不产生ATP的侧呼吸链。此侧链对氰化物,制霉素敏感,Asp.niger柠檬酸产生菌中它对水杨苷氧肟酸敏感。Asp.niger柠檬酸产生菌和谷氨酸棒杆菌为什么在好氧下进入TCA环后,能大量积累柠檬酸和谷氨酸,若代谢中脱下来的氢完全通过正常的呼吸链交给O2,ATP大量产生,糖代谢和生成柠檬酸和谷氨酸的酶系受抑制,就无法大量生成发酵产物。看来在产物形成时,有部分氢是通过旁路交给O2的,不产生ATP。二、填空题1、淀粉的糖化包括酸解法、酸酶结合法、酶解法等三种方法。2、谷氨酸合成中氨的导入方式有谷氨酸合成途径和á-酮戊二酸氨基化。3、氨基酸发酵使用的菌种主要有谷氨酸棒状杆菌、乳糖发酵短杆菌、和短芽孢杆菌。4、在氨基酸生产中,属于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有赖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等生产菌种;属于氨基酸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的有赖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等生产菌种;属于营养缺陷型兼氨基酸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的有酪氨酸、亮氨酸、高丝氨酸等生产菌种;4、根据抗生素的化学结构,抗生素分为—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类和多肽类抗生素;根据抗生素的合成途径,抗生素分为氨基酸、肽类衍生物抗生素和糖类衍生物抗生素。5、目前工业化最为成功的微生物细胞外多糖是几丁质。三、选择题1、在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中,糖化液质量最好的是CA、酸水解法B、双酶法C、酸酶法D、酶酸法2、由葡萄糖(C6H12O6)生成柠檬酸(C6H8O7)的途径中,柠檬酸发酵对糖的理论转化率为:BA.50%B。100%C。106.7%D。都不对3、谷氨酸发酵中糖蜜预处理的主要作用是:DA、调节pH值B、除去灰分C、除去生物素D、除去胶体物质4、产柠檬酸黑曲霉的磷酸果糖激酶(PFK)是一种调节酶,对此酶没有活化作用的是:CA、AMPB、无机磷C、ATPD、5、柠檬酸合成中黑曲霉对Mn2+要求是:BA、过量B、适量C、亚适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