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手法的分类_第1页
中医手法的分类_第2页
中医手法的分类_第3页
中医手法的分类_第4页
中医手法的分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手法的分类汇报人:xxx20xx-03-17目录CONTENTS按摩手法针灸手法推拿手法拔罐手法艾灸手法其他中医手法01按摩手法定义适用范围手法特点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手法。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等。推拿手法多样,包括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等作用。捏脊按摩定义捏脊按摩是一种通过捏提等手法作用于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中医手法。适用范围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腹泻、感冒等病症,也可用于成人脊柱相关疾病的辅助治疗。手法特点捏脊手法包括捏、提、推、捻、放等动作,具有调整阴阳、通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等作用。拨筋按摩是一种通过拨动肌肉或肌腱的手法,以缓解肌肉紧张、疼痛等症状的中医手法。定义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zu织损伤,如落枕、扭伤等,也可用于缓解神经性头痛、坐骨神经痛等病症。适用范围拨筋手法以拨动为主,具有舒筋活络、解痉止痛等作用,但操作时需注意力度和方向,避免损伤神经或血管。手法特点拨筋按摩揉捏按摩是一种通过揉和捏的手法作用于人体局部zu织的中医手法。定义适用范围手法特点适用于各种软zu织损伤、肌肉酸痛等病症,也可用于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等。揉捏手法柔和舒适,具有放松肌肉、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是中医手法中常用的一种。030201揉捏按摩02针灸手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特定的穴位。刺入穴位运用捻转、提插等手法,使针在体内产生感应,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手法操作根据病情和体质,调整刺激的强度和时间,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刺激强度与效果毫针刺法灸法操作将艾条点燃后,对准特定的穴位或部位进行熏烤,使艾热刺激皮肤并深入体内。艾条制作将艾叶制成艾条或艾柱,作为施灸的器具。治疗作用通过艾灸可以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扶阳固脱等,对多种疾病有良好疗效。艾灸疗法03治疗效果拔罐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等,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肌肉疼痛等。01拔罐器具使用玻璃罐、竹罐等作为拔罐的器具。02操作方法将罐口对准皮肤,利用燃烧、抽吸等方法使罐内产生负压,吸附在皮肤上。拔罐疗法123使用牛角、玉石等材质的刮痧板作为工具。刮痧工具在皮肤上涂抹刮痧油后,用刮痧板在特定的部位进行刮拭,使皮下出现红色或紫色的痧点。操作技巧刮痧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排毒养颜等,对多种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同时,刮痧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功效作用刮痧疗法03推拿手法01020304手法介绍功效作用适用范围操作要点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位或经络穴位上,通过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屈伸的连续活动来施治。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健脾和胃等功能。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蓄力于掌,处力于指,着力于螺纹面。适用于头痛、失眠、眩晕、高血压、胃脘痛、腹痛以及关节筋骨酸痛等疾患。手法介绍功效作用适用范围操作要点滚法推拿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缓解肌肉痉挛、增强肌肉活力、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局部及全身疲劳等作用。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部分,附着于一定部位上,通过腕关节的屈伸运动和前臂的旋转运动,持续作用于治疗部位上。前臂旋转与腕关节屈伸这二者动作一定要协调配合,即前臂旋前时,腕关节一定要伸展,以小鱼际肌为着力部位。反之在前臂旋后时,腕关节一定要屈曲,以第五、第四掌骨的背侧为着力部位。如此在体表部位上产生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适用于风湿酸痛、麻木不仁、肢体瘫痪、运动功能障碍、伤科筋脉损伤等病证的治疗,尤其对于慢性疾患及肌肉丰厚部位的病变,治疗效果更佳。01020304手法介绍功效作用适用范围操作要点拿法推拿用拇指和其余手指的指面相对用力,捏住施术部位,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解痉止痛、开窍提神等作用。适用于颈项、肩、四肢等部位,常配合其他手法用于颈椎病、肩周炎、四肢麻木等病症的治疗。前臂放松,手掌虚空,以腕关节和掌指关节活动为主,以指峰和指面为着力点。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不要断断续续,用力要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1234手法介绍适用范围功效作用操作要点按法推拿用手指或手掌面着力于体表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下压。具有安心宁神、镇静止痛、开通闭塞、矫正畸形等作用。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常用于治疗头痛、牙痛、腹痛、胃痛、心绞痛等病症。按压方向要垂直,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感觉充分达到机体深部zu织。忌用暴力,以免损伤皮肤或引起不良反应。04拔罐手法定义利用燃烧时产生的热力排去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其吸附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拔罐方法。操作方法用闪火法或投火法使罐内产生负压,迅速吸附于选定的部位上。注意事项避免烫伤皮肤,取罐时不可硬拉。火罐拔罐利用热水使罐内温度升高,形成负压,使其吸附于皮肤上的拔罐方法。定义将竹罐放入沸水中煮2-3分钟,然后用镊子将罐口朝下夹出,迅速用干毛巾捂住罐口,立即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操作方法避免烫伤,取罐时不可硬拉。注意事项水罐拔罐利用抽气设备抽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其吸附于皮肤上的拔罐方法。定义将抽气罐紧扣在应拔部位,用抽气装置将罐内的部分空气抽出,使其形成负压。操作方法抽气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负压导致皮肤损伤。注意事项抽气拔罐操作方法用闪火法将罐拔上后,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上拔下。注意事项动作要迅速而准确,避免罐口划伤皮肤。定义将罐拔上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并卸下的拔罐方法。闪罐拔罐05艾灸手法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病症,如胃痛、腹泻、痹症等。注意事项需掌握适当的距离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操作方法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穴位或病变部位之上,通过艾热和药力作用刺激穴位,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的治疗效果。悬灸在艾炷与皮肤之间放置某种物品,如姜片、蒜片、盐等,然后点燃艾炷进行灸疗。这种方法可以发挥艾灸和所隔物品的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操作方法根据所隔物品的不同,适用于不同的病症。如隔姜灸适用于胃寒呕吐、腹痛泄泻等;隔蒜灸适用于痈疽初起、肺痨等。适用范围需选用适当的物品和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烫伤和感染。注意事项隔物灸操作方法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根据灸后对皮肤刺激程度的不同,分为无瘢痕灸和瘢痕灸。无瘢痕灸刺激较轻,瘢痕灸刺激较重。适用范围适用于慢性虚寒性疾病,如哮喘、眩晕、慢性腹泻、风寒湿痹等。瘢痕灸还可用于治疗瘰疬、肺痨等顽疾。注意事项直接灸对皮肤刺激较大,操作时应谨慎,避免烫伤和感染。对于瘢痕灸,应事先征得患者的同意。直接灸操作方法01将针刺入穴位后,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2cm的艾条,点燃施灸。温针灸结合了针刺和艾灸的作用,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功效。适用范围02适用于既需要针刺留针,又需要艾灸的疾病。如痹症、痿症等。注意事项03需掌握适当的艾条长度和灸疗时间,避免烫伤皮肤和损坏针身。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灸疗强度。温针灸06其他中医手法定义耳穴压豆是一种用硬而光滑的药物种子或药丸,如王不留行、莱菔子、白芥子、喉症丸、小儿奇应丸及磁珠、绿豆等,在耳穴表面贴敷、固定,或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适应症各种疼痛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功能紊乱性疾病、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操作方法选择耳穴部位并找准敏感点,将药豆贴附于上,用胶布固定。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30~60秒,3~7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刺激强度视患者情况而定,儿童、老人、体弱、孕妇等用轻刺激,急性疼痛、实证、体壮者用强刺激。耳穴压豆定义中药熏蒸是以热药蒸汽为治疗因子的化学、物理综合疗法。这种方法最早用于临床的自先秦就有记载,后世不乏其术。适应症风湿类疾病、骨伤类疾病、皮肤类疾病及内科、妇科、五官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操作方法将中药加水煮沸,利用产生的药汽熏蒸患处或全身,达到治疗目的。也可将药物装入纱布袋中,放入蒸锅内,煮沸后熏蒸患处。中药熏蒸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感冒、咳嗽、哮喘、自汗盗汗、胸痹、不寐、胃脘痛、泄泻、便秘、小便频数、遗尿、痛经、痹证、口眼歪斜等。将药物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贴敷于相应穴位上,用胶布固定。一般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连续贴敷5~10次为1疗程。定义适应症操作方法穴位贴敷123适应症定义操作方法足浴疗法足浴疗法是指选择适当的药物、水煎后兑入温水,然后进行足药浴,让药液离踝部以上,每天1次,每次15-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