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化农田监测与管理系统开发TOC\o"1-2"\h\u30535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487811.1农业监测与管理现状 4180931.2智能化农田监测与管理系统的意义 4306341.3系统需求分析 47947第2章系统设计原理与架构 5316962.1设计原理 599742.1.1遥感技术原理 5293322.1.2传感器技术原理 5133732.1.3数据融合技术原理 578512.1.4智能决策支持原理 5149342.2系统架构设计 5232642.2.1数据采集层 5208132.2.2数据传输层 535472.2.3数据处理层 6166102.2.4应用服务层 6217982.2.5用户层 666612.3技术路线选择 6269632.3.1遥感技术 6309352.3.2传感器技术 631912.3.3无线传输技术 671042.3.4数据融合技术 675102.3.5智能决策支持技术 68309第3章数据采集与传感器选型 6319743.1数据采集需求分析 6322153.1.1数据类型 784843.1.2采集频率 7189603.1.3数据精度 7182473.2传感器选型与布置 757253.2.1传感器选型 722643.2.2传感器布置 7139243.3数据预处理与传输 8292393.3.1数据预处理 8140923.3.2数据传输 828305第4章数据存储与管理 8105374.1数据存储方案设计 8154534.1.1数据存储需求分析 8180464.1.2存储技术选型 8304164.1.3数据存储架构设计 8276234.2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9255834.2.1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9311374.2.2数据库索引设计 9297294.2.3数据库功能优化 9294524.3数据管理策略 919114.3.1数据备份策略 9167414.3.2数据访问控制策略 9281584.3.3数据更新与维护策略 9228444.3.4数据质量保障策略 99834.3.5数据归档策略 916567第5章数据分析与处理 938245.1数据分析方法 994485.1.1描述性统计分析 9295785.1.2相关性分析 10242435.1.3时间序列分析 10158635.1.4机器学习算法 1031065.2模型建立与优化 10131025.2.1数据预处理 10187095.2.2模型选择与训练 10264125.2.3模型评估与优化 10109275.3数据可视化展示 1039035.3.1农田环境监测数据可视化 10314735.3.2作物生长状态监测可视化 10142455.3.3预测结果可视化 10241585.3.4农田分区管理建议 1132550第6章农田环境监测与预警 1170776.1农田环境监测模块设计 11206336.1.1监测内容 11157696.1.2监测方法 1144666.1.3数据处理与分析 11189556.2预警体系构建 11137646.2.1预警指标体系 11236106.2.2预警模型 11280056.2.3预警等级划分 11102276.3预警信息发布与处理 11315016.3.1预警信息发布 11211526.3.2预警信息处理 1235066.3.3预警效果评估 12148006.3.4预警系统优化与更新 1230055第7章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12151057.1控制策略制定 1262777.1.1作物生长需求控制策略 12283377.1.2环境因素控制策略 12294297.1.3农田基础设施运行控制策略 1264017.2控制模块设计与实现 12309167.2.1模块划分 12257157.2.2数据采集模块 13159857.2.3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 13244527.2.4控制指令模块 1373167.2.5执行模块 13154137.3控制效果评价 13291347.3.1评价指标 1322417.3.2评价方法 13320327.3.3评价结果 134877第8章系统集成与测试 13235808.1系统集成方案设计 13298498.1.1系统集成概述 13213988.1.2系统集成架构设计 13294338.1.3系统集成策略 14324298.2系统测试方法与步骤 142948.2.1系统测试概述 1480498.2.2测试方法 14205058.2.3测试步骤 14259748.3测试结果分析 154502第9章系统优化与维护 15250869.1系统功能优化 15261399.1.1代码优化 15242479.1.2数据库优化 15305229.1.3系统架构优化 15130819.2系统安全与稳定性分析 1625509.2.1系统安全分析 16219839.2.2系统稳定性分析 16288909.3系统维护与管理 1649209.3.1系统监控 16173719.3.2系统升级与维护 16219309.3.3用户支持与反馈 1613388第10章应用案例与前景展望 16785210.1应用案例分析 161776810.1.1案例一:作物生长监测 163009210.1.2案例二:灌溉管理 161389210.1.3案例三:病虫害防治 17157110.2农业智能化发展趋势 17412810.2.1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 171390610.2.2无人化农业设备 17932610.2.3网络化协同作业 172878410.3市场前景与推广策略 172460010.3.1市场前景 17461510.3.2推广策略 17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1.1农业监测与管理现状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田监测与管理在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产量与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农业监测与管理主要依赖于人工巡检、传统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监测手段单一,难以全面、实时地获取农田环境信息;(2)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精细化管理需求;(3)劳动力成本高,效率低下,且受天气、季节等因素影响较大;(4)信息化水平低,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与决策支持。1.2智能化农田监测与管理系统的意义针对以上现状,开发智能化农田监测与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提高监测精度和效率,实现农田环境信息的全面、实时获取;(2)提升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为农田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3)降低劳动力成本,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业产值;(4)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升级;(5)为部门、农业企业和农户提供决策支持,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1.3系统需求分析为满足智能化农田监测与管理的要求,系统需具备以下功能:(1)数据采集:通过部署在农田的各种传感器,实时采集土壤、气象、作物生长等数据;(2)数据传输: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3)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农田环境、作物生长状况等报告;(4)预警与决策支持:根据分析结果,对可能出现的病虫害、干旱等风险进行预警,为农田管理提供决策支持;(5)远程控制:通过移动终端或电脑,实现对农田设备的远程监控与控制,提高管理效率;(6)用户界面: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查看数据、设置参数和接收预警信息;(7)系统兼容性与可扩展性:兼容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和设备,支持系统功能的扩展和升级。第2章系统设计原理与架构2.1设计原理智能化农田监测与管理系统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证农产品质量,通过高新技术实现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本系统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2.1.1遥感技术原理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农田地表信息,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分析处理,实时监测农田的植被指数、土壤湿度、病虫害等参数,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2.1.2传感器技术原理采用各类传感器(如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土壤传感器等)实时采集农田环境数据,并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数据传输至系统平台,实现农田环境的远程监测。2.1.3数据融合技术原理将多源异构数据(如遥感数据、地面监测数据、历史统计数据等)进行有效整合,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和分析精度,为农田管理决策提供支持。2.1.4智能决策支持原理结合农田环境数据、历史数据和专家经验,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法,构建智能决策模型,实现对农田生产过程的精准管理。2.2系统架构设计智能化农田监测与管理系统采用分层架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层:2.2.1数据采集层数据采集层负责实时采集农田环境数据,包括遥感数据、地面监测数据和人工录入数据等。2.2.2数据传输层数据传输层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至系统平台,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和可靠性。2.2.3数据处理层数据处理层对多源数据进行清洗、融合和存储,为后续分析和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持。2.2.4应用服务层应用服务层提供农田监测、智能决策、预警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操作界面。2.2.5用户层用户层包括农业企业、部门、科研机构等,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相应的数据和应用服务。2.3技术路线选择为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本系统采用以下技术路线:2.3.1遥感技术选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结合地面控制点,实现农田地表信息的精确提取。2.3.2传感器技术采用具备高精度、低功耗、抗干扰能力的传感器,保证农田环境数据的准确性。2.3.3无线传输技术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农田环境数据的实时传输,提高数据传输效率。2.3.4数据融合技术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有效整合,提高数据分析和利用价值。2.3.5智能决策支持技术结合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构建农田生产智能决策模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第3章数据采集与传感器选型3.1数据采集需求分析智能化农田监测与管理系统旨在实现对农田环境、作物生长状况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与管理。本章首先对数据采集需求进行分析,以明确系统所需采集的数据类型、采集频率及精度等。3.1.1数据类型根据农田监测与管理需求,所需采集的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气象数据: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等;(2)土壤数据:土壤温度、湿度、电导率、pH值等;(3)作物数据: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病虫害状况等;(4)图像数据:作物生长状况的实时图像。3.1.2采集频率根据不同数据类型及作物生长周期,数据采集频率如下:(1)气象数据:每1小时或30分钟采集一次;(2)土壤数据:每1小时或30分钟采集一次;(3)作物数据:每天或每两天采集一次;(4)图像数据:每1小时或30分钟采集一次。3.1.3数据精度为保证系统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各类数据采集设备应满足以下精度要求:(1)气象数据:温度±0.5℃,湿度±5%,降水量±5%,风速±0.5m/s;(2)土壤数据:土壤温度±0.5℃,湿度±5%,电导率±5%,pH值±0.2;(3)作物数据:叶面积指数±5%,生物量±5%,病虫害状况识别准确率≥90%;(4)图像数据:分辨率≥1080P,图像质量良好。3.2传感器选型与布置3.2.1传感器选型根据数据采集需求,本系统选用以下传感器:(1)气象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雨量传感器、风速传感器;(2)土壤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pH值传感器;(3)作物传感器:叶面积指数传感器、生物量传感器、病虫害识别传感器;(4)图像传感器:高清摄像头。3.2.2传感器布置为保证数据采集的全面性与准确性,传感器布置如下:(1)气象传感器:布置在农田中心区域,高度≥2米;(2)土壤传感器:布置在农田代表性区域,深度≥10厘米;(3)作物传感器:布置在农田内不同生长阶段的作物植株上;(4)图像传感器:布置在农田中心区域,高度≥2米。3.3数据预处理与传输3.3.1数据预处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需进行预处理,以提高数据质量。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去除异常值: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剔除明显偏离正常范围的数据;(2)数据平滑:对数据进行滤波处理,消除随机误差;(3)数据插补:对缺失数据进行插补,以保证数据完整性。3.3.2数据传输预处理后的数据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传输:(1)有线传输:采用以太网或光纤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至监测中心;(2)无线传输:采用WiFi、4G/5G等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远程数据传输;(3)数据加密: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数据安全。第4章数据存储与管理4.1数据存储方案设计为了实现智能化农田监测与管理系统的有效运作,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存储。本节针对系统数据存储方案进行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4.1.1数据存储需求分析根据农田监测与管理业务需求,对数据类型、数据量、数据访问频率等进行分析,为数据存储方案提供依据。4.1.2存储技术选型结合当前主流的存储技术,如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分布式存储等,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技术选型。4.1.3数据存储架构设计根据技术选型,设计适用于农田监测与管理系统的数据存储架构,包括数据分层存储、数据备份、数据同步等。4.2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本节主要针对农田监测与管理系统中所涉及的数据库进行设计与实现。4.2.1数据库表结构设计根据业务需求,设计系统所需的数据表结构,包括字段定义、数据类型、约束条件等。4.2.2数据库索引设计为提高数据查询效率,对数据库进行合理的索引设计,包括单列索引、复合索引等。4.2.3数据库功能优化针对数据库功能进行优化,包括查询优化、存储过程优化、索引优化等,保证数据访问的高效性。4.3数据管理策略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本节制定以下数据管理策略:4.3.1数据备份策略制定定期备份和实时备份相结合的数据备份策略,保证数据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4.3.2数据访问控制策略通过身份验证、权限控制等技术手段,保证数据的安全访问。4.3.3数据更新与维护策略制定数据更新、删除、修改等操作规范,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4.3.4数据质量保障策略通过数据清洗、数据验证等手段,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4.3.5数据归档策略针对不再活跃的数据,制定合理的数据归档策略,降低存储成本,提高数据管理效率。第5章数据分析与处理5.1数据分析方法5.1.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收集的农田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基本统计量,以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5.1.2相关性分析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等方法,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为模型建立提供依据。5.1.3时间序列分析对农田监测数据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包括趋势分析、季节性分析等,以揭示农田环境变化和作物生长的周期性规律。5.1.4机器学习算法运用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神经网络(NN)等机器学习算法对农田数据进行分类和回归分析,提高预测精度。5.2模型建立与优化5.2.1数据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去噪、填补缺失值等预处理操作,提高数据质量。5.2.2模型选择与训练根据问题需求,选择合适的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包括参数调优、模型验证等。5.2.3模型评估与优化采用交叉验证、均方误差(MSE)、决定系数(R²)等方法对模型进行评估,针对模型功能不足的方面进行优化。5.3数据可视化展示5.3.1农田环境监测数据可视化将土壤湿度、气温、降水量等环境因素进行可视化展示,便于用户直观了解农田环境变化。5.3.2作物生长状态监测可视化通过图表、热力图等形式展示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如叶面积指数、作物产量等。5.3.3预测结果可视化将模型预测结果以图表形式展示,便于用户分析农田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潜在风险。5.3.4农田分区管理建议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为不同区域的农田提供针对性的管理建议,如施肥、灌溉等,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农田利用率。第6章农田环境监测与预警6.1农田环境监测模块设计6.1.1监测内容本模块针对农田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监测,包括土壤湿度、土壤pH值、土壤养分、气象数据、病虫害发生率等。6.1.2监测方法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对农田环境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布置在农田中的传感器节点,收集各项环境参数,并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至中心处理系统。6.1.3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农田环境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采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方法,挖掘数据中的潜在规律,为预警模块提供数据支持。6.2预警体系构建6.2.1预警指标体系根据农田环境特点及农业生产需求,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预警指标体系,包括土壤湿度、土壤养分、气象灾害、病虫害等预警指标。6.2.2预警模型结合预警指标体系,采用统计模型、机器学习模型等方法,建立适用于农田环境监测的预警模型。6.2.3预警等级划分根据预警指标和模型计算结果,将预警等级划分为不同级别,如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以表示不同预警程度。6.3预警信息发布与处理6.3.1预警信息发布通过手机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向农业生产者发布预警信息,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6.3.2预警信息处理农业生产者接收到预警信息后,根据预警等级和预警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灌溉、施肥、防治病虫害等。6.3.3预警效果评估对预警信息发布后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预警措施的实际效果,为优化预警体系提供依据。6.3.4预警系统优化与更新根据预警效果评估结果,不断优化和更新预警体系,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实时性和实用性。第7章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7.1控制策略制定为了实现农田监测与管理系统的智能化,保证农业生产的高效与精准,本章节将详细阐述智能控制策略的制定。控制策略主要围绕作物生长需求、环境因素变化以及农田基础设施运行状况等方面进行设计。7.1.1作物生长需求控制策略根据不同作物生长周期内的水分、养分、光照等需求,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结合农田土壤水分、养分传感器数据以及天气预报信息,实现自动化灌溉、施肥等操作。7.1.2环境因素控制策略针对气温、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设计相应的控制策略,以保证作物生长环境的稳定与优化。通过智能调节遮阳、通风、加湿等设备,实现对农田环境的有效控制。7.1.3农田基础设施运行控制策略结合农田基础设施(如水泵、灌溉设备、施肥机等)的运行状态,制定控制策略,实现设备的高效运行与维护。7.2控制模块设计与实现7.2.1模块划分根据控制策略,将系统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控制指令模块、执行模块。7.2.2数据采集模块设计并实现农田环境参数(如土壤水分、养分、气温、湿度、光照等)的实时采集功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与实时性。7.2.3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为控制指令提供依据。采用数据处理算法,如滤波、数据融合等,提高数据质量。7.2.4控制指令模块根据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相应的控制指令。控制指令包括灌溉、施肥、遮阳、通风等操作。7.2.5执行模块接收控制指令,实现对农田基础设施的自动化控制。执行模块包括水泵、灌溉设备、施肥机等硬件设备。7.3控制效果评价7.3.1评价指标从作物生长状况、农田环境稳定性、设备运行效率等方面,设立评价指标,评价智能控制系统的效果。7.3.2评价方法采用统计分析、实验对比等方法,对智能控制系统的效果进行评价。7.3.3评价结果通过实际应用与评价,验证智能控制系统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减轻劳动强度等方面的优势。第8章系统集成与测试8.1系统集成方案设计8.1.1系统集成概述在智能化农田监测与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系统集成是保证各组成部分协调工作,实现预期功能的关键环节。系统集成方案设计需综合考虑系统架构、功能模块、数据接口、硬件设备以及软件平台等方面的有效整合。8.1.2系统集成架构设计本系统采用层次化、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将系统划分为以下四个层次:(1)硬件设备层:主要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数据采集卡等设备,负责实时监测农田环境参数及执行控制命令。(2)数据传输层:采用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通信方式,实现各硬件设备间的数据传输。(3)数据处理与分析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决策提供依据。(4)应用展示层:通过可视化界面展示农田监测与管理信息,为用户提供操作接口。8.1.3系统集成策略(1)采用标准化、开放性的接口设计,保证各模块间的兼容性与互操作性。(2)利用中间件技术,实现不同硬件设备、软件平台间的数据交换与通信。(3)通过配置管理,实现对系统资源的统一调度与优化。8.2系统测试方法与步骤8.2.1系统测试概述系统测试是对整个智能化农田监测与管理系统的功能、功能、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全面检验的过程。测试方法与步骤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系统质量。8.2.2测试方法(1)功能测试:验证系统各功能模块是否能按照设计要求正常工作。(2)功能测试:评估系统在处理大量数据、并发请求等情况下的响应速度、吞吐量等指标。(3)稳定性测试:通过长时间运行,检查系统在持续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4)兼容性测试:保证系统在不同硬件、操作系统、浏览器等环境下正常运行。8.2.3测试步骤(1)制定测试计划:明确测试目标、范围、方法、时间等。(2)设计测试用例:根据系统功能、功能等要求,编写具体的测试场景。(3)搭建测试环境:配置硬件、软件等资源,保证测试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一致。(4)执行测试:按照测试用例,逐项进行测试。(5)记录测试结果:将测试过程中发觉的问题进行记录,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6)分析测试结果: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系统存在的问题。(7)修复问题:针对分析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8)回归测试:在问题修复后,重新进行测试,保证问题得到解决。8.3测试结果分析通过对智能化农田监测与管理系统的功能测试、功能测试、稳定性测试和兼容性测试,发觉系统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一定问题:(1)部分功能模块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功能瓶颈,如数据处理速度较慢、响应时间长等。(2)部分硬件设备在长时间运行后,出现数据采集不准确、控制器执行异常等现象。(3)系统在并发请求处理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功能下降。针对上述问题,已进行以下优化和改进:(1)优化数据处理算法,提高数据处理速度。(2)对硬件设备进行调试和更换,保证数据采集与控制命令的准确性。(3)采用负载均衡技术,提高系统在并发请求处理方面的功能。经过多次优化和改进,系统在各项测试中表现良好,基本满足预期目标。后续将继续关注系统运行情况,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持续优化。第9章系统优化与维护9.1系统功能优化9.1.1代码优化为了提高智能化农田监测与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对系统代码进行深入优化。消除冗余代码,简化复杂逻辑,提升程序执行速度。9.1.2数据库优化针对数据库访问效率进行优化,合理设计索引,优化查询语句,减少数据存储冗余,提高数据处理速度。9.1.3系统架构优化采用微服务架构,将系统功能模块化,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9.2系统安全与稳定性分析9.2.1系统安全分析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保证数据传输加密,用户权限控制严格,防止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9.2.2系统稳定性分析分析系统在高并发、大数据量处理时的稳定性,通过负载均衡、缓存策略等技术手段,提高系统稳定性。9.3系统维护与管理9.3.1系统监控建立全面的系统监控机制,实时掌握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岩棉防火隔离带施工工艺
- 2024年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洗地机行业供需现状与发展战略规划
- 2024年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1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基本政治制度
- 2024年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商易通业务基本介绍讲义资料
- 2024年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4¥-four(天津科技大学)
- 主播mcn合同模板
- 2024测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 DB11 637-2015 房屋结构综合安全性鉴定标准
- 制造业生产流程作业指导书
- DB34∕T 4444-2023 企业信息化系统上云评估服务规范
- 福建中闽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学习笔记第5章 本章知识网络
- 脑血管疾病三级预防
- HSK标准教程5上-课件-L1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预习单、学习单、检测单
- JC-T 746-2023 混凝土瓦标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