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教材文言知识必修下册_第1页
2025年高考语文教材文言知识必修下册_第2页
2025年高考语文教材文言知识必修下册_第3页
2025年高考语文教材文言知识必修下册_第4页
2025年高考语文教材文言知识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教材文言知识

必修下册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原文呈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日:“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日:'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

哉?”

子路率尔而对目:“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僮;由也为

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

子。”

“赤!尔何如?”

对目:“非日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目:“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日:“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

归。”

夫子喟然叹目:“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日:“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日:“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日:"夫子何哂由也?”

日:“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基础过关

1.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毋吾以也

以同己,止

(2)鼓瑟希

希同稀,稀疏

(3)莫春者

莫同暮,晚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o

'①夫子喟然叹日:“吾与点也!”动词,赞成。

②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介词,和,跟。

③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介词,和,同。

④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动词,亲附、亲近。

k-------------------------

,①子路率尔而对日急遽而不加考虑。

②率疲弊之卒(《过秦论》)带领,率领。

(2)率4

③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全都,一概。

④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与妻书》)遵从。

I--------------------

,①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纵横。

③方欲发使送武等(《苏武传》)正要。

(3)方(④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方形。

⑤方正之不容也(《屈原列传》)端方的人。

⑥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五代史伶官传序》)

当,正当。

、--------------

,①铿尔,舍瑟而作起身、站起来。

②作《师说》以贻之(《师说》)写作、创作。

③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劳作。

(4)作《,

④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奋起。

⑤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并序》)当作。

⑥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促织》)发出。

v-----------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

(5)尔[②铿.,舍瑟而作放在象声词或形容词后面。

③君冬妾亦然(《孔雀东南飞并序》)代词,这样。

'①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谦逊。

②是以太山不让土壤(《谏逐客书》)辞让、拒绝。

(6)让《,

③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责备。

④尧让天下于许由(《庄子•逍遥游》)转让权力、职位。

1---------------------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比。

②摄乎大国之间介词,在。

⑺乎《--------------

③异乎三子者之撰介词,和,跟。

④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表疑问的语气词。

,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

②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

③宗庙之事,如会同连词,或者。

(8)如《----------------

④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往,到……去。

⑤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像,如同。

⑥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邹忌讽齐王纳谏》)及,比得上。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意义。

(1)风乎舞雪名词作动词,吹风。

(2)如会同,瞬草事名词作动词,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

(3)裴瑟希名词作动词,弹奏。

(4)次者五六人名词作动词,戴帽子。

(5)三子者出,曾皙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6)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动词,做小相/做大相。

4.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填写在括号内,并翻译句子。

(1)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句)

译文:不了解我啊。

(2)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宾语前置句)

译文: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3)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句)

译文:我和他们三位为政的才能不一样。

(4)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僮。(状语后置句)

译文:有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又有饥荒。

(5)浴乎沂,风乎舞雪。(状语后置句)

译文:在沂水洗洗澡,在舞雪台上吹吹风。

(6)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定语后置句)

译文: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

5.将下列有关本课文化常识的内容补充完整。

(1)《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作者是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这个语录集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

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与

《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力□上《诗经》《尚

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2)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音为

sheng,意为“辆”,这里指的是兵车,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

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3)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我国古代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

五庙,大夫三庙,土一庙,庶人不准设庙。文中的“宗庙之事”就是指诸侯祭祀祖先的

事。

(4)沐:指洗头。浴:指洗身体,相当于今人所说的洗澡。

(5)师旅:古时军队的编制,五百人为一“旅”,五旅为一“师”。后以“师

旅”为军队的通称。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长者自居,而是用温和自谦的话

语打消学生们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了一个亲切、轻松、活跃的谈话环境,他说:“以吾

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的“如其

礼乐,以俟君子”可以看出来。

(3)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

足,仍需要学习,对于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之类的事,他表示“端章甫,愿

为小相(焉)”o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曾皙弹奏的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的两句是

“鼓瑟希,铿尔”o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农历三月,天气渐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

了的两句是“莫春者,春服既成”o

(6)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

孔子对于子路的回答只是一笑,是因为“为国以礼,其言不让"o

(7)古时,在春天到来之际,人们总会沐浴祈雨,期望一年风调雨顺。这与《子路、曾

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为我们描绘的画面“浴乎沂,风乎舞雪”一样。

(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冉有表示,治理一个小国,他用三年时间做

到“可使足民”;至于礼乐教化,贝U“以俟君子"o

(9)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曾皙的询问中可以明确孔子对其他三位

弟子回答的评价,其中“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两句表明孔子认为公西华可

堪大用。

6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原文呈现

齐宣王问日:“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日:“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末之闻也。无以,则王

乎?”

日:“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日:“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日:“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日:“可。”

日:“何由知吾可也?”

日:“臣闻之胡齿乞日: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日:'牛何之?'

对日:,将以衅钟。,王日:,舍之!吾不忍其毂蛛,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日:,然则

废衅钟与?'日:'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日:“有之。”

日:”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日:“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毂稣,若无罪而就死

地,故以羊易之也。”

日:“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日:“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日:“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

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日:“《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

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日:“有复于王者日:'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

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日:“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

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

也。”

日:“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日:“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日:'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日:

'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

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

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

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

之!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日:“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日:“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日:“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

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日:“否,吾不为是也。”

日:“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

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日:“若是其甚与?”

日:“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

之,后必有灾。”

日:“可得闻与?”

日:“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日:“楚人胜。”

日:“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

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

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

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日:“吾懵,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日:“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土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

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

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

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

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

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

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基础过关

1.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王说,日

说同悦,高兴

(2)为长者折枝

枝同肢,月支体

(3)刑于寡妻

刑同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

(4)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采同彩,绚丽的

(5)盖亦反其本矣

盖同盍,何不

(6)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涂同途,道路

(7)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罔同网,张网捕捉,比喻陷害

(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同斑,“斑白”即头发花白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古义:从而推广到。

今义:连词,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

(2)不推恩无以保妻干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3)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古义:古代指中原地区。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抵挡。

②以御于家邦治理。

⑴御《----------

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赤壁赋》)驾。

④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驾驭、统治。

k,-------------------------

'①其若是,孰能御之连词,如果。

②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如此。

③不者,着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你们。

(2)若,④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如、比得上。

⑤彼与彼年相若也(《师说》)相似、差不多。

⑥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

与“夫”连用,用在开头以引起下文,近似于“像那”的意思。

V-----------------------------------------------------------------------------------------------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意义。

(1)然后从而刑之名词作动词,处罚。

(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作动词,穿。

(3)然而不手者,未之有也名词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4)和•之以桑名词作动词,栽种。

(5)为肥甘不足于口与?缺口蒙不足于体与形容词作名词,美味的食物/轻软暖和的衣

月艮。

(6)是以君子匹庖厨也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7)考吾老,以及人之老;仙吾幼,以及人之幼形容词作动词,敬爱/爱护。

(8)齐恒、晋文之事可得I,平使动用法,使……听到。

(9)抑王兴甲兵,用士臣使动用法,使……兴起/使……处于险境。

(10)朝秦楚使动用法,使……朝见。

5.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填写在括号内,并翻译句子。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句)

译文:慎重办理学校教育,用善事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

(2)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句)

译文:没有谁能够抵挡。

(3)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译文:从来没有这种事。

(4)夫子之谓也。(宾语前置句)

译文:(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啊。

(5)然则一羽之不举。(宾语前置句)

译文:那么举不起一根羽毛。

(6)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装句)

译文: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当然的啊。

(7)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被动句)

译文: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您不肯施恩的缘故。

6.将下列有关本课文化常识的内容补充完整。

(1)《孟子》: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一,为孟子及其弟子所作,成书大约在战国中

期。书中记载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和政治行动。现存《孟子》七篇,理论纯

粹宏博,文章气势磅礴。

(2)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史记・儒林列传》:“闻三代之道,乡

里有教,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汉书・董仲舒传》:“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

化于邑。”

7庖丁解牛《庄子》

原文呈现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畸,害然向然,奏刀酷

然,英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日:“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日:“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

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

批大郤,导大嶷,因其固然,技经肯罄之未尝,而况大辄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

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硼。彼节者有间,而刀

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硼。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镰然已解,如土

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日:“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基础过关

1.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若然向然

向同响,发出响声

(2)技盖至此乎

盖同盍,何、怎么

(3)批大郤

郤同隙,空隙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依乎禾理

古义:这里指牛体的自然结构。

今义:天然的道理。

(2)因其」然

古义:本来的结构。

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3)里缪,每至于族

古义:即使这样。

今义: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

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4)吾见其灌为

古义:难以下刀。

今义:使人为难;多亏(指做了不容易做的事);客套话,用于感谢别人代自己做事。

(5)视为止,行为迟

古义:动作因此。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o

(①庖丁铮刀对日放下,舍弃。

(1)释<②怀王竟听郑袖,复替去张仪(《屈原列传》)释放,赦免。

③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国语・晋语四》)消除,解脱。

I.----------------

'①技善至此乎同“盍”,何、怎么。

②蓬亦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同“盍”,何不。

(2)盖《③屈平之作《离骚》,事自怨生也(《屈原列传》)副词,大概。

④今己亭亭如羊矣(《项脊轩志》)伞盖。

⑤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并序》)掩盖,遮蔽。

k,----------------

'①万中《经首》之会副词,又。

②夫我不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指示代词,这样。

(3)乃,③无伤也,是乃仁术也(《齐桓晋文之事》)_副词,表判断,是。

④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_人称代词,你的。

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副词,竟。

⑥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屈原列传》)连词,于是,就。

'①蕨庖月更刀众。

②每至于康(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4)族《③士大夫之谈(《师说》)类。

④联秦者秦也(《阿房宫赋》)灭族。

⑤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家族。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意义。

(1)肩之所倚,足之所印名词作动词,踩。

(2)良庖岑更刀名词作状语,每年。

(3)而刀刃者无序形容词作名词,厚度。

5.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填写在括号内,并翻译句子。

(1)技经肯繁之未尝,而况大轼乎!(宾语前置句)

译文: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刀去尝试,更何况那些大骨呢!

(2)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碉。(状语后置句)

译文:因此十九年了而我的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3)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

译文:眼睛因为(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而凝视不动,动作也因此慢下来。

6.根据成语意思填写成语(要求:出自本课)。

(1)庖丁解牛:比喻技术高超熟练,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2)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3)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4)踌躇满志:文中指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现在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

常得意。

(5)切中肯小: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6)批郤导嶷:从骨头连接处劈开,无骨处则就势分解。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

利解决问题。

(7)新硼初试:比喻初次施展刚刚掌握的本领。

(8)官止神行:形容技艺十分纯熟,得心应手,或对某一事物有透彻了解。

(9)善刀而藏: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办事有所收敛,适可而止。

7.将下面有关本课文化常识的内容补充完整。

《庄子》:道家学派经典著作,该书由庄周及其门徒、后学共同编著完成,现存33篇,分一

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

术、美学、审美观等内容。《庄子》一书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奇巧的结构,堪称

中国先秦散文的丰碑,鲁迅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

也”。

单元整合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D)

(吾与点也(赞成)

A.1为长者折枝,谓人日(告诉)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对待)

(夫子吧之(嘲笑)

B.]以御于家邦(治理)

(如土等地(散落,卸落)

(风乎舞等,啄而归(唱歌)

C.]彼节者有何(空隙)

(故以羊易之也(改变)

(此惟救死而恐不嫡(足)

D.1乃中《经首》之含(节奏)

(庖丁铮刀对日(放下)

解析A项,“遇”指接触。B项,“哂”指微笑。C项,“易”指替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C)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然已解,如土委地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其若是,熟能御之

,等刀而藏之

。,〔善推其所为而己矣

解析C项,均为“谁”。A项,或者/好像。B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纵横。D项,揩

拭/擅长。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

A.视为止,行为迟

B.不推恩无以保赛于

C.百姓皆以王为霞也

D.他人有心,予忖虐之

解析D项,古今义均为“揣测”。A项,古义: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

来的活动。B项,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C

项,古义:吝惜,舍不得。今义:亲爱,喜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类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

①风乎舞雪②鼓瑟希③三子者出,曾皙后④然后从而刑之⑤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⑥是以君子《庖厨也⑦欲辟土地,朝秦楚⑧良庖岁更刀⑨而刀刃者无序

A.①②③④/⑥/⑤⑨/⑦/⑧

B.①②④/③⑤⑥⑨/⑦/⑧

C.①②⑧/③④⑥/⑤⑨/⑦

D.①③⑥/②④⑤/⑦⑨/⑧

解析①②③④为名词作动词,⑥为形容词作动词,⑤⑨为形容词作名词,⑦为使动用

法,⑧为名词作状语。

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B)

A.不吾知也B.申之以孝悌之义

C.莫之能御也D.技经肯繁之未尝

解析B项是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8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原文呈现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

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

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缱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

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朝济而夕设

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基础过关

1.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

(2)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同悦,高兴

(3)失其所与,不知

知同智,明智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行李之往来

古义:外交使者。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2)微去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指秦穆公。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3)若舍郑以为率道丰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既东封郑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②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六国论》)封赏。

③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封闭。

封《•

④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荆轲刺秦王》)封装。

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登山祭天,以纪功勋。

V--------------------------------------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意义。

(1)与郑人明名词作动词,结盟。

(2)旁缩而出名词作状语,在夜间。

(3)罩济而专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傍晚。

(4)且君尝为晋君蝎矣动词作名词,恩惠。

(5)君亦无所害动词作名词,害处。

(6)越国以鄙迹形容词作名词,远地,指郑国。

(7)共其乏限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资粮。

(8)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削弱。

(9)且西干士也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

(10)越国以邮远意动用法,以...为边邑。

(11)既东封郑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5.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填写在括号内,并翻译句子。

(1)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译文:这是我的过错。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句)

译文: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3)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译文:晋国,哪会有满足的时候呢?

6.将下列有关本课文化常识的内容补充完整。

(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

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春秋公羊传(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子:①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单独使用时相当于“您”。在儒家经典《论

语》中,“子”特指孔子。

②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

爵位是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如课文中所称“晋侯”。

③子,地支的第一位。十二地支可用来纪时、纪月,23点至次日1点被称为子时,农

历十一月被称为子月。地支与天干配合,还可以纪日、纪年。

(3)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对自己的—

谦称。此外,一般人谦称自己时用的词语有鄙人、在下(其他谦辞也可)等,

尊称对方时常用的词语有阁下、足下(其他敬辞也可)等。

(4)大夫:在西周以后的诸侯国中,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

有封地。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

9鸿门宴司马迁

原文呈现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日:“沛公欲王关

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日:“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

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日:“沛公居山东

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

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目:“毋从俱死也。”张良日:“臣为韩王

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日:

“为之奈何?”张良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日:“甄生说我日:'距关,毋内诸

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日:“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日:

“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日:“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日:

“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日:“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

良。”沛公日:“孰与君少长?”良日:“长于臣。”沛公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

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人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日:“吾入关,

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日:“旦

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日:“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

王。因言日:“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

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

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

郤。”项王日:“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

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日:

“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

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日:“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

日:“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日:“今日之事何如?”良日:“甚急!今者项庄拔剑

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日:“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跟日:“客何为者?”张良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

也。”项王日:“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日:

“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日:

“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日:“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

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

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

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日:“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

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日:”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

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

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日:“大王来何操?”日:“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

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日:“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

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

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日:“从此道至吾军,

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日:“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

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日:“沛公安在?”良日: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

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日:“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

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基础过关

1.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距关,毋内诸侯

距同拒,据守

内同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

要同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弃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同早,早些

(5)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戮同黝,并、合

(6)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同隙,隔阂、嫌怨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沛公居山不时

古义:峰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今义:山东省。

(2)约为嫡阳

古义: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第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形容词,异乎寻常的,特殊的;副词,十分,极。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申

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然不自富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一常在沛公也意图。

③目似瞑,意暇甚(《狼》)神情、态度。

(1)意《,

④醉翁之富不在酒(《醉翁亭记》)情趣,意趣。

⑤囊括四海之鼠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野心。

⑥岂意其至此哉(《促织》)意料、猜测。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一项王道歉。

②乃令张良留期谢罪。

(2)谢,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④阿母期媒人(《孔雀东南飞并序》)拒绝。

⑤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并序》)告诉,告知。

k-----------------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意义。

(1)沛公军霸匕名词作动词,驻军。

(2)沛公欲干关中名词作动词,称王。

(3)籍吏民,封府库名词作动词,造册登记。

(4)范增数目项无名词作动词,递眼色。

(5)型人如恐不胜名词作动词,用刑,处罚。

(6)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

(7)吾得一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8)常以身矍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9)此其志不在个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

(10)素看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交好,友善。

(11)秋毫不敢有所近形容词作动词,据为己有。

(12)项伯杀人,臣适之使动用法,使……活命。

(1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使动用法,使……止步/使……进入。

5.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填写在括号内,并翻译句子。

(1)此亡秦之续耳。(判断句)

译文:这不过是已亡的秦朝的后继者罢了。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判断句)

译文:现在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

译文: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4)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

译文: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5)不然,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句)

译文:不然的话,我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

(6)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

译文:大王来时携带了什么东西?

(7)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

译文:沛公在哪里?

(8)孰与君少长?(固定句式)

译文: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

6.将下列有关本课文化常识的内容补充完整。

(1)《史记》: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

汉武帝太初年间共约三千年的历史。《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书》《太史公记》或

《太史记》。全书有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表十篇、书

八篇,共一百三十篇。它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

(2)史书体例,主要有六种:

①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②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③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南宋的袁枢在编撰《通

鉴纪事本末》时创立了此种体例。

⑷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如《战国策》。

⑤通史:连贯叙述各个时代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⑥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六种史书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可能同时属于多个不同史书体

例。如《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三国志》属于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3)古代方位与礼仪:

①室内宴会座次:最尊的座次是坐西向东(东向),次为南向,再次为北

向,西向为侍座。主人一般坐东向西,所以称“东家”;最尊贵的客人坐西向东,

称为“西宾”或“西席”。

②朝堂座次:君主坐北向南,臣子向北。所以,居君主之位也可称“南面”,对君主

称臣则可称“北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