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二中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株洲二中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株洲二中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株洲二中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株洲二中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株洲二中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每个农村都必须造成一个短时期的恐怖现象……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农民)葬入坟墓。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A.联合国民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B.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明确了农民阶级应掌握革命领导权2.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家,下表是其代表作《教育论》的课程设置方案。该课程设置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成熟B.社会分裂对立的现实C.日益工业化的社会需要D.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3.(09年四川卷)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之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A.海外市场的形成 B.垄断组织的出现C.圈地运动的推进 D.民主制度的确立4.“时效取得制度”是罗马法中的一项古老制度。它规定:占有使用他人财产达一定期限后便可成为财产的合法所有人,但其占有必须是以非暴力的、非欺瞒的和非临时受让的方式实现。这一规定A.淡化了对财产所有权的保护 B.体现了罗马法对传统的重视C.具有道德与法律相统一的色彩 D.有利于维护贵族的经济利益5.《共产党宣言》提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1895年恩格斯在《〈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中却指出:“旧式的起义……现在大都陈旧了。如果说在国家之间进行战争的条件已经起了变化,那么阶级斗争的条件也同样起了变化。”这一变化表明A.恩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B.马克思主义适应了社会进步的趋势C.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D.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正常赞同6.1920年,新青年社创办《劳动者》,创刊号指出:“中国的工人比外国工人还要苦。这是什么道理呢?就因为外国工人略微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我们印这个报,就是要教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深入传播西方启蒙思想B.先进知识分子在工人中传播马克思主义C.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密切结合D.领导工人运动是中共成立初的中心任务7.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文言文、汉字等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应予以废除。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是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B.新文化思潮中的偏激倾向C.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D.“诗界革命”的负面影响8.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C.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D.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9.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是指()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10.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并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这种做法A.阻碍了商品的正常交换 B.贯彻了重农抑商政策C.改变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11.严复《文钞•原强》:“中国知西法之当师,不自甲午败衂之后始也。海禁大开以还,所兴发者亦不少矣。译署一也,同文馆二也,船政三也……拉杂数之,盖不止一二十事。此中大半皆西洋以富以强之基,而自吾人行之,则淮橘为枳,若存若亡,不能收其效。”据此,严复的主旨是A.肯定了师夷长技的成就 B.阐释了富国强兵的内容C.否定了学习器物的价值 D.强调了政治变革的必然12.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恩格斯则称其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这次“革命”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欧洲力量的均衡B.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C.改变德意志落后状态D.调整德国与法国关系13.读如图,对发生在图示①处的战役认识正确的是A.太平洋战争由此开始出现转折 B.美军切断了日本本土与外界的联系C.美军从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D.日本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14.1911年出笼的“皇族内阁”,激怒了所有被动员起来的政治力量。用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的话叫做“参与爆炸”。士绅们痛恨满人王朝,但绝对排斥革命。忽然间,只要有人放火,他们是乐于扇风。可见,立宪骗局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是A.立宪派与革命派合流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B.辛亥革命的发生纯系立宪失败后的历史偶然C.社会各界的失望与觉悟使革命时机日趋成熟D.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没有防止辛亥革命的发生15.戊戌变法时光绪帝曾宣布科举一律废八股,改试策论;1901年清廷又下诏,乡试、会试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上述决策A.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B.直接推动了新式学堂的普及C.冲击了读书人固化的思维D.标志着中国科举制成为历史16.严复在维新变法时期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孙中山认为“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新文化运动主将们认为世界进化的前途就是“真正的民主政治”。上述“进化”观A.传播了工场手工业时期英国科技成果B.勾勒了近代西学东渐完整历程C.反映了资产阶级救亡图存探索的深入D.代表了当时世界最进步的潮流17.《剑桥欧洲经济史》指出美国经济政策在新政时期的变化比人们通常所认为的要小得多。许多改革都是以往不断尝试但几近失败的计划的延续,它们之所以能在新政时期得以完成是因为大萧条所带来的恐慌情绪超过了谨慎和保守的心理。材料主要强调A.新政遵循了美国传统的经济理念 B.新政的实施缘于社会的恐慌情绪C.危机催生了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 D.危机的严重性加速了历史的进程18.下图是苏联和东欧国家对不同地区出口数额比例示意图。这种变化突出反映了1938年1953年A.“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B.二战中苏联、东欧国家损失更为惨重C.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D.斯大林体制阻碍苏联、东欧经济发展19.1871年10月,俾斯麦通过帝国立法确立的“文化斗争”,禁止神职人员参政,认定结婚、离婚等民事行为不再受教会的控制,废除了与政府政策相悖的教会制度。这些措施A.清除了基督教在德国的影响B.体现了强烈的军国主义色彩C.客观上维护了德意志的统一D.否定了德国教会的积极作用20.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主张摒弃六朝以来流行的骈文而发起古文运动,强调在先秦两汉古文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提出“词必己出”“文以载道”。这场运动持续到宋代,历时二百多年。这场古文运动A.巩固了儒学思想的政治地位 B.强调了抒发个性和表达情感C.顺应了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 D.反映了文学复古潮流的兴起21.公元1314年,元朝决定实行科举考试,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重要考试内容,还确立了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分卷考试,各取二十五人的制度。这一措施A.促进了元朝文化学术繁荣 B.终结了蒙古贵族特权政治C.体现了人才选拔地域公平 D.加速了元政权封建化进程22.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该现象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B.“秋七月,初税田”C.“除井田,民得卖买”D.“昼出耘田夜绩麻”23.图1、图2分别为人民艺术家古元创作于1947年的版画作品《焚毁旧地契》和《发新土地证》。这两幅作品反映了A.抗日根据地土改的蓬勃开展B.边区农村社会矛盾得到缓和C.三大改造服务于工业化建设D.解放区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24.1992年,邓小平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时代》周刊介绍到:“‘航空母舰’在13年里转了第二圈。”这主要是因为中国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D.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25.武昌起义爆发后,立宪派张謇力促朝廷大员派政府军援助湖北前线。但随着局势的发展,他转而致电袁世凯,说:“环顾世界,默察人心,舍共和无可为和平之结果,趋势然也。”“纳民族于共和主义之中”。据此可知A.辛亥革命使民权观念深入人心 B.民主共和思潮影响扩大C.辛亥革命引发了社会动荡不安 D.立宪派放弃了政治理想26.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中提到:“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这段材料说明A.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B.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C.罗马法影响了公司组织的诞生D.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27.陈晓律先生指出:古典哲学家费希特和黑格尔,就极力宣扬强权主义和国家至上的思想。……这些思想对德国人养成守纪律、重责任和服从权威的性格起到了重要作用,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君主政体的联邦。材料中“强权主义和国家至上”表现为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B.各级官吏均由帝国皇帝任命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D.帝国议会拥有最高的立法权28.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李大钊等人认为,三纲五伦是孔学的核心思想,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的反孔主要表现在A.从现代社会发展角度评判孔教价值B.揭示孔学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联系C.强调尊卑贵贱阻碍了民主权利实现D.个性解放为核心的近代人文主义精神29.国际格局变化的基础是经济实力变化。引发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国际格局变化的主要新兴力量是A.德日美 B.英法美C.英苏美 D.中美苏30.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份中共中央工作文件指出:由于美国低估会议的可能成果,以及美、英、法之间存在着多种矛盾,中国应该采取积极方针,打破美国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与这份文件相关的外交活动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B.使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D.确立的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华盛顿会议期间,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评价美国的对华政策时说:“美国对中国的野心体现在经济方面,划定势力范围没有门户开放政策有优势。因此,我们不应该认为,美国对华政策是一种自由开明政策。实际上,只要触犯美国利益,开明自由原则和人道主义精神,都会失去分量。举个例子:(1921年)11日,中国政府欠美国某大银行550万美元到期,但无力偿还。美国国务院威胁北京政府说,久借不还会对中华民国的财务政治评级产生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美国银行家提出要向中国政府预付一笔款子,供其偿还上述贷款。这一提议得到美国国务院的支持。美国金融家和政客先是联手制造出危险的局面,又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挽救中国,就为中国成为美国金融保护国铺平了道路。”——摘编自(英)伯特兰·罗素《中国问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特点,并说明其政策推行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一战后美国的对华政策。32.材料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对云南的管理,并且在与云南地区各族群众长久的交流、交往、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云南模式”。先秦时期,楚将庄蹻入滇,带去内地文化,并按照从俗从宜原则变换服饰融入当地。汉朝在云南设官置郡后,耗费巨资修建了通往西南夷的道路,加强了对云南的控制。唐前期在云南建立羁縻州县,延续了以当地酋长为国家之官的管理模式。后来,南诏崛起,威胁到唐朝在云南的统治。元朝灭大理国后,设云南行省,在部分地区改由流官治政,与土官统治区域犬牙交错,再统一由强有力的行省管理。忽必烈命赛典赤为平章政事,行省云南。赛典赤在云南“创建孔子庙、明伦堂,购经史,授学田”,后“阅中庆版籍,得隐户万余,以四千户即其地屯田”,编定赋役,发展农业经济。元初在云南实施的这些创新性政策,使得云南与内地的一体化加剧,至明清,已渐同内地了。——摘编自吕文利等《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中的“云南模式”》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边疆治理中“云南模式”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治理云南新措施的作用。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三省制魏晋南北朝是其酝酿时期,中经隋代,至唐正式建立。唐初三省长官集体议政于政事堂,三省首长制成熟;三省借设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平衡地位,内轻外重各有优势,三省并重制成熟;三省分掌出令、封驳、执行之职,三省分权制成熟。但从唐睿宗起,三省长官相权旁落,表现为低级官员入相,难以驾驭朝政,三省长官不专机务,动摇了三省机构的互相制约关系;三省六部职能废弛,各种使职大量产生,干扰和削弱了尚书六部的行政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节度使出将入相打破了三省分权的政治平衡;专使的设置削弱了六部的行政职能;翰林学士草拟诏敕代行了中书省部分决策权;宦官专权瓦解了三省制的组织原则。——摘编白王素《三省制略论》材料二杰斐逊是美国民主政体的创立者,他认为,政府应该是民主的政府,政府应尽量减少对社会生活的干预。当一个市民社会刚出现的时候,它便形成了民主传统;当市民社会巩固时,民主传统也得到加强;市民社会占有支配地位,因此美国宪政避免了激进革命。从殖民地、邦联到联邦制,美国是先有社会后有政治国家,这不同于其他国家宪政之路,美国是从限制国家权力开始进行的。从邦联到联邦制,加强了中央的权利,这也是现实需要。因为松散的邦联体制和中产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全国性政府,既保障安全又能保障对外贸易的进行,还有利于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但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也要防止英王式的新暴君,防止专制集权,所以采用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分权制不仅是横向的,杰斐逊又提出纵向分权,从而既保持了中央的权威,也使地方具有更大的自治性。——摘编自信力建《美国宪政精神的源头是什么》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三权分立制相较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考查土地革命。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认识到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在此基础上,中共领导并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C项正确;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制定于1922年,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于1924年,中国革命领导权掌握在工人阶级手中,故A、B、D错误。2、C【解析】

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时期,随着英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设置了生理学、解剖学,促进了人类进一步了解自己;逻辑学、理学、数学和光学的设置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涉及到抚养子女的问题方面设置了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维持人际关系方面的课程是历史、政治、社会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工业化社会的发展需求,故C选项正确;英国19世纪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成熟体现在1832年的议会改革,材料内容集中体现了教育课程的设置方面内容,无法体现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成熟,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19世纪英国的课程设置方案,没有体现社会分裂对立的现实,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是19世纪英国教育课程设置,无法得出近代自然科学独立,并且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到自然科学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3、B【解析】

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排除ACD。4、C【解析】

材料“占有使用他人财产达一定期限后便可成为财产的合法所有人,但其占有必须是以非暴力的、非欺瞒的和非临时受让的方式实现”体现的是罗马法具有道德与法律相统一的色彩,故C正确;罗马法的核心是保护私有财产,A错误;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贵族的信息,排除D。5、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强调的是暴力革命。而材料“如果说在国家之间进行战争的条件已经起了变化,那么阶级斗争的条件也同样起了变化”体现的是马克思这时认为阶级斗争并不是进行社会变革的唯一手段,说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特点,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并非是唯一手段,但是不能说明马克思放弃暴力革命手段,A选项排除;材料无法得出19世纪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的结论,C选项排除;D选项说法过于绝对,当时俄国的部分革命党人还是主张暴力革命的,排除。6、B【解析】

据题意可知《劳动者》创刊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国工人的意识以维护自身权利,反映了先进知识分子在工人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故选B;《劳动者》传播的不是西方启蒙思想,排除A;当时尚未发动起工人运动,排除C;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B。7、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片面的认识,主张全盘否定,而对西方文化则全盘肯定,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偏激倾向的体现,B正确;主张废除汉字与白话文运动的兴起、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和诗界革命无关,排除ACD。8、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少数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材料“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是对雅典民主实质的描述,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属于雅典民主的方式,与材料无关,排除;BD选项体现的是雅典民主范围的狭小,与材料无关,排除。9、C【解析】

根据所学,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在邓小平领导下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农村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将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释放给农民,从而提高了劳动效率,C符合题意;ABD项内容不是在邓小平时期的改革内容,排除。10、D【解析】

汉武帝收缴郡国铸币权,且销毁地方私铸的钱币,这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项正确;汉武帝的这些举措有利于商品正常交换,A项错误;货币官铸是加强中央集权,并非是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贯彻,排除B;汉武帝时期并未出现诸侯割据局面,排除C。11、D【解析】

严复强调的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都只是涉及到如技术、船政之类的东西,可是照搬这些西方的东西都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因此作为维新派的他主张要进行政治变革,故D正确;AB两项与材料所述的内容不符合,排除;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12、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三次王朝战争的目的。德意志统一之前,四分五裂的状态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可以结合长期分裂的政治状态,进而可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统一的国内市场。B项正确。13、C【解析】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或简称瓜岛战役,行动代号为瞭望台行动,是同盟国部队(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中,于1942年8月7日和1943年2月9日期间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和周围的岛屿进行的战役,这次战役后,美军从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据材料关键信息“1942年、1943年”、“所罗门群岛”可以判断出是瓜岛战役,C正确;太平洋战争由此开始出现转折和日军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是在中途岛战役之后,AD排除;美军从南面切断日本本土与外界联系是在1945年初攻占硫磺岛和冲绳岛之后,B排除;14、C【解析】

根据材料“士绅们痛恨满人王朝,但绝对排斥革命。忽然间,只要有人放火,他们是乐于扇风”可知,社会各界的失望与觉悟使革命时机日趋成熟,选项C正确;材料中提到的是立宪骗局对士绅的冲击导致其转向革命,士绅不等于立宪派,排除A;根据材料“激怒了所有被动员起来的政治力量”可知,革命不是偶然,排除B;选项D并未阐明立宪骗局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排除。15、C【解析】

由材料“改试策论”“不准用八股文程式”可知,上述决策有利于打破读书人固有的程式化思维,故选C;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在洋务运动时期就已开启,排除A;“乡试、会试”仍要举行说明科举制并未被废除,旧式学堂仍有市场,“直接推动”的说法错误,排除BD。16、C【解析】

据材料可知,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到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激进派都以进化论为武器宣传自身主张,挽救民族危亡,反映了资产阶级救亡图存探索的深入,C正确;据所学可知,达尔文的进化论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而不是工场手工业时期,A错误;西学东渐始于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想的萌发,B错误;“进化”观是观点,而当时世界最进步的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D错误。17、D【解析】

材料“它们之所以能在新政时期得以完成是因为大萧条所带来的恐慌情绪超过了谨慎和保守的心理”表明危机的严重性加速了历史的进程,故D正确;新政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不是遵循传统自由主义经济模式,A错误;新政实施是源于自由放任的失败,B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经济危机催生了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C错误。故选:D。18、A【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38-1953年间,正是冷战期间。苏联与东欧国家之间的出口数额比例明显增加,对西欧国家和美国的出口明显减少,这种变化应该是在冷战之后出现的状况,因此A“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A项正确;考点: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详解】19、C【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禁止神职人员参政,认定结婚、离婚等民事行为不再受教会的控制,废除了与政府政策相悖的教会制度”可知,德国完成统一之后采取措施削弱天主教会对德国政治的影响,实行世俗化的政策,这些措施在当时有利于强化联邦政府,从而在客观上维护了德国的统一,故选C;A项中的“清除了”表述太绝对,故排除;实行政教分离,实行世俗化的政策在当时有利于德国的统一,不能说其体现了军国主义色彩,排除B;材料中俾斯麦要求政教分离,教会不得干预政治事务,并未否定德国教会的积极作用,故排除D。20、A【解析】

根据“韩愈”“文以载道”“宋代”等信息可知,材料主旨是知识分子推动的儒学复兴,从而巩固了儒学思想的政治地位,故选A;抒发个性和表达情感以及市民阶层壮大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BC;这场古文运动并不仅仅是为了文学复古,D项没有体现本质内容,排除。故选A。21、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元朝恢复科举制,以《四书章句集注》作为重要考试内容,并按民族分化政策进行考试并分别录取的制度,有利于元政权封建化进程,D正确;A、B与材料无关;C不是材料主旨。【点睛】材料的关键词是“公元1314年,元朝决定实行科举考试,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重要考试内容”,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元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最终实现了封建化。22、A【解析】

题目要求答出不是铁农具产生的影响。A项是奴隶社会的现象,指奴隶主控制奴隶劳动和官府垄断工商业,因此A项不是铁农具使用带来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A。B项指初税亩,C项指废井田,私田出现,D项指牛耕出现,此三顼都是由铁农具的使用带来的影响。排除BCD。【点睛】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形成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模式,畜力代替人力,引发了中国古代第一次重大的农业动力革命,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封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23、D【解析】

材料“1947年的版画作品《焚毁旧地契》和《发新土地证》”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土地改革,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故D正确;1947年处于解放战争时期,不是抗日战争,故A错误;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如陕甘宁边区,故B错误;三大改造在20世纪50年代,故C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时间:1947年。抓住材料信息“《焚毁旧地契》和《发新土地证》”,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史实入手,即可得出答案。24、B【解析】

据所学可知,邓小平领导的党中央于1979年决定在广东、福建设立经济特区;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对推进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B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与材料不符,A错误;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与材料不符,故C错误;1997年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与材料不符,D错误。25、B【解析】

根据材料“舍共和无可为和平之结果,趋势然也”“纳民族于共和主义之中”等信息可知,张謇认识到共和是当时世界的发展趋势,努力争取实现共和,说明民主共和思潮影响扩大,B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实现共和,没有强调民权观念,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张謇努力争取实现共和的主张,没有强调辛亥革命引起社会动荡方面的影响,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立宪派张謇努力争取实现共和的政治理想,说明没有放弃政治理想,D项错误。26、B【解析】

依据材料中“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等信息可知,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这表明了罗马法的进步性,依据材料中“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没有真正的解放人,其本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这体现了罗马法的时代局限性。所以这段材料说明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罗马法中的“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等内容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但不能据此得出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C选项错误,该项对材料的理解局限于罗马法的积极意义,没有看到局限性;D选项错误,材料中表达了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两层含义,而该表述只反映了前一层意思,对罗马法的局限性没有体现。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7、B【解析】

根据所学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可知,宪法赋予德意志帝国皇帝最高权力,拥有最高的行政权、立法权、军权等,帝国首相及各级官吏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故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28、D【解析】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材料反映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批判孔教提倡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乃束缚人性的“奴隶道德",从而反对孔教,提倡主张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的西方资本主义道德,故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批判孔教提倡的封建伦理道德,而非批判孔教价值,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揭示孔教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联系,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孔教提倡的封建伦理道德束缚人性,而非强调孔教提倡尊卑贵贱阻碍民主权利的实现,故C项错误。29、A【解析】

德国和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德国和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广泛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迅速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故A符合题意;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有广阔的的殖民地,对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积极性不高,法国小农经济和小企业大量存在,国内市场狭小,限制了工业新装备和新技术的采用,加之普法战争战败后的割地赔款,在资金和资源上妨碍了法国经济的发展,故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故BC不符合题意;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有限,而苏俄或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0、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日内瓦会议【详解】根据材料内容“新中国成立之初”“美、英、法”“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可知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国一起召开的国际性会议,结合所学知识为中国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主要讨论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故A正确;B项内容为亚非会议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内容为新国成立初期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点睛】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日内瓦举行的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1954年2月18日,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柏林会议达成协议,建议在日内瓦召开由中、苏、美、英、法以及有关国家参加的会议,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特点:以经济扩张为主,体现金元外交特点。背景:一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欧洲列强实力衰弱;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危机严重;五四运动促进中国反帝爱国运动发展。(2)美国打着自由开明、人道主义等旗号,以援助中国为名,实质上是借经济手段加强对中国的控制;利益至上是其对华政策的出发点,正是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20世纪20年代后,美国商品和资本不断向中国渗透,逐步取得对华经济侵略的优势地位。【解析】

(1)特点:依据材料“只要触犯美国利益,开明自由原则和人道主义精神,都会失去分量”来看,一战后美国对华政策以经济扩张为主,体现金元外交特点;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同时欧洲国家实力衰弱。而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危机严重,又有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导致美国对中国有了此政策。(2)依据材料“美国金融家和政客先是联手制造出危险的局面,又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挽救中国,就为中国成为美国金融保护国铺平了道路”来看,美国打着人道主义旗号援助中国,实质上是借助经济手段控制中国,达到维护其利益的目的,最终导致20世纪20年代后,美国商品和资本不断向中国渗透,逐步取得对华经济侵略的优势地位。32、(1)内容:尊重少数民族习惯,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