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5-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国学这个词古已有之,先秦典籍《周礼•春官•乐师》中有这样一段话:“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礼记》中也有“国有学”的词句。在晚清之前,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国学概念,是指国家设立的学府,如太学、国子监之类。在整个古代,国学一词的含义,大致上也就是这样。现在我们所说的国学,事实上是指一种学问,而这种看法其实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就是清末民初的时候。从今,“国学”一词被给予了新义,意思就是指中国固有的学问,也就是传统的学术探讨。其实,在20世纪初的时候,这个词的用法也是有差别的。有时,人们又用“国学”一词来指对国粹、国故的整理与探讨,如章太炎曾写过一篇《某君与人论国粹学书》,这就是国粹学。当时社会上还出版过一本书,叫《国故学探讨集》。在这本书里,“国粹学”和“国故学”是通用的。20世纪初期以来,国学经验了特别曲折的发展道路,然而终不至于消逝,并且发展到今日又重新“热”了起来,这一方面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学术的确有着异样坚韧的生命力,是当代文化、学术建构和发展中不行或缺的重要资源;另一方面,近现代以来人们屡屡提到国学,这也说明,中国文化、学术在现代发展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价值选择方面的难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事实已经证明,在每一个历史时期,假如能广泛吸取外来文化,事实上是激活中国固有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这我们可以从汉代尤其是唐代大开放中得到证明。然而只有立足于民族的优秀文化本位,吸取外来文化,我们的文化才能既不失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又能保持一种强劲的生命力。而在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确定绕不开国学这么一个话题。所以从广义上来讲,国学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主要承载者和传播途径;而从狭义上来讲,国学所从事的正是关于中华文化传统的整理、探讨工作,其甄别、诠释、评价之功,无不有利于我们对传统文化优秀成分的继承与弘扬。当然,我们在这样说的时候,在思想上又必须要与文化复古主义划清界限,因为复古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文化情结在中国古代是始终存在的,即使在近代,它也以各种形式坚韧地存在着。所以我们应当相识到,重视中国传统的文化、国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吸取、利用传统文化的价值资源;我们是在发展、创新这个前提下来谈论和倡扬国学的,国学的弘扬与文化复古主义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价值心态。当前社会上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存在对传统文化、国学庸俗化的炒作和伪劣包装的现象。这个现象应当说不是正值意义上的对传统文化的弘扬,而是主要以谋利为目的一种行为。这也是国学普及过程中须要留意的一个问题。

(选自《文化的传承与担当:重建社会理性与价值》,有删节)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学”有时还可以指对国粹、国故的整理与探讨,在章太炎的《国故学探讨集》里,国粹学和国故学是可以通用的概念。B.无论是从广义还是狭义来讲,国学都有很主动的意义,所以在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确定绕不开国学这么一个话题。C.汉代尤其是唐代大开放证明,激活中国固有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广泛吸取外来文化,这一点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意义。D.国学的弘扬与文化复古主义是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分的文化价值心态,重视国学是为了更好地吸取、利用传统文化的价值资源。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论述“国学”一词含义的演化,引用《周礼·春官·乐师》中的话是引证,列举章太炎的《某君与人论国粹学书》是例证。B.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应当留意广泛吸取外来文化来激活中国固有文化,汉代尤其是唐代的大开放就是典型例证。C.文章第四段论证弘扬国学必需与文化复古主义划清界限的观点,主要在摆事实,运用的是事实论证。D.文章从“国学”的含义谈起,接着指出国学热的现实,进而论述弘扬国学应当留意的三方面的问题,接受的是“总分”式结构。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学”发展曲折,但又重新“热”起来,既能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学术生命力坚韧,又能说明中国文化、学术在现代发展中仍旧有很多难题。

B.我们的文化若要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强劲的生命力,只能立足于民族的优秀文化本位,进而吸取外来文化。

C.复古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文化情结其生命力特别坚韧,我们谈论和倡扬国学须要在发展、创新这个前提来进行。

D.国学普及过程中,炒作国学等谋利行为只是表层问题,我们更应当留意的问题是在思想上与文化复古主义划清界限。(二)好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27日上午,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传来激昂人心的消息:2024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胜利登顶,顺当开展各项峰顶测量工作。作为视察地壳运动和气候变更的“晴雨表”,珠峰始终在运动,精确获得珠峰高度是人类的不懈追求。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一批国产现代测量设备纷纷亮相,5G信号首次覆盖珠峰峰顶,为精确获得珠峰高度供应技术赋能。登山队员和测绘人员克服高寒缺氧、风雪交加等挑战三次冲顶,最终将五星红旗插上地球之巅,同时也抵达了一种精神高度。(摘编自新华社评论员《科学的探究,精神的高度》,2024年5月28日新华每日电讯)材料二:世人对珠峰的相识是一个不断加深的过程。在几十年的历程中,我国测绘工作者对珠峰进行过6次大规模的测绘和科考工作。先后于1975年和2005年两次胜利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得到了国际公认,为全球相关探讨供应了有力支撑。上一次珠峰高程测量已过去15年,珠峰高度是否发生变更,是2024年珠峰高程测量要解答的课题。相比以往,这次测量更加深化、系统,测量结果不仅可应用于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等领域的探讨,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和风速等数据,也将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爱护等方面的探讨供应第一手资料。(摘编自《中国力气!揭秘珠峰登顶背后的越野故事》,2024年5月28日人民网)材料三:尼泊尔曾以“中国没有登顶珠穆朗玛峰,没有留下登顶证据”为由,不承认珠穆朗玛峰是两国国界。面对领土主权问题,中国登山队克服千难万险,于1960年5月25日凌晨4时20分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世界上首次有人从北坡登顶,但由于缺乏影像资料,这次登顶不被西方国家认可。1975年5月27日14时30分中国新一代登山队员重整旗鼓再次登顶,并重新测量珠穆朗玛峰的中国高度为8848.13米。电影《攀登者》以真实历史事务再现的方式,向观众诠释了“为国登顶,寸土必争”的剧烈爱国情怀,引发观众思索什么是爱国、为什么爱国和怎样爱国。(摘编自张君,刘超言《中国登山冒险电影的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表达——以《攀登者》为例》)材料四:在三大运营商的珠峰5G之战中,华为不仅和中国移动携5G上珠峰,还夹带了华为4K高清摄像机HoloSensSDC。这台摄像机完成直播的一个必需条件就是5G覆盖,其恒久在线、一键调优、故障一键定位等特点仿佛就是为高海拔地区直播而设计的。小米在这场珠峰营销战中表现特别活跃。早在珠峰高程测量正式启动时,小米就发布微博称,小米10将全程助力此次珠峰高度复测。据悉,小米10是小米冲击高端手机的首款产品。除了通信设备,从登山设备到吃穿用度,到处都可见赞助商的身影:三元为登山队员供应牛奶;乐虎供应运动饮料;探路者供应登山装备……三大运营商纷纷在快手上绽开珠峰慢直播,全天候呈现珠峰的日出日落、阴晴雨雪。(摘编自《登顶背后:一场不动声色的营销暗战》,2024年5月28日北京商报)4.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科技为珠峰高程测量更加深化、系统供应保障条件,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B.精确测量珠峰高度将有助于我国对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和气候变更的探讨。C.北斗导航、5G通讯技术以及高科技登山装备,使得本次珠峰登顶更为顺当。D.华为高清摄像机、快手直播平台能让民众刚好、便捷地看到此次登顶过程。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冷静详实地陈述了我国登顶珠峰并开展各项测量工作这一历史性事务。B.材料二从测量目的、历程和成果等角度说明今年珠峰高程测量的缘由和意义。C.材料三结合历史背景指出《攀登者》再现的历史所蕴含的家国情怀人文精神。D.材料四描述商家围绕登顶的营销,反应出本次登顶珠峰的科技和商业特色。6.1960年至2024年,40年间中国开展了三次珠峰高程测量。依据材料概括这三次测量工作在意义上的不同之处。(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呼喊田鑫我见过一万棵向日葵呼喊的样子。它们站在秋天的田野里,四周是赶着去枯萎的草木,作物已经颗粒归仓,就剩下向日葵,神情木讷,不知所措。太阳的吸星大法,正在将它们最终的水分和能量吸走。向日葵焦急地呼喊,黑黢黢的冠,像高手打算好的暗器,随时都会放射,朝太阳的中心奔去。这是九月,田里只有向日葵站立,孤独而又桀骜不驯的样子,像极了村里叛逆的少年。无聊的时候,就想着有风吹来,风果真就来了,向日葵望见风从远处赶来,就集体呼喊,它们喊:风来了,风来了。风就吹过来了,向日葵们却集体噤声,被风摩挲之后,顺着风的方向目送它离去。风能感知到向日葵的呼喊,憋着一口气的向日葵,内心困难。田野里,小麦、玉米、大豆、向日葵依次依据节令种到地里,又依据节令从大地上冒出来,夏天还没结束,小麦就被收割了,玉米棒子也收进了院落,大豆归仓。纵横阡陌间,就只剩下向日葵,不合时宜地站立着。向日葵渴望颗粒归仓,可季节忘了它们。不对,是种下它们的人遗忘了它们。向日葵成天呼喊,希望引起留意,可是它们喊哑了嗓子,喊瘦了自己,还是没有呼喊来种植它们的人。有一天,懒散的种植者最终想起了它们,就磨了镰刀上山了。向日葵看着有人提着镰刀来了,又起先呼喊,最终有人想起我们了,最终有人想起我们了。面对死亡,它们竟然如此欢悦。很快,呼喊就变成惶恐,镰刀飞速,一棵向日葵来不及向另一棵向日葵告辞,就剩下光秃秃的半截,镰刀切过的断面,像另一把刀,立在大地上。一地的向日葵,身首异处。它们齐刷刷地站立着,枯槁的秆似乎在朝天空呼喊:还我头来。我还见过整个村庄的男人呼喊的场景。那一年太阳暴晒,大地干枯,地皮出现皴裂,一夜之间几万张嘴同时裂开,跟村里的人抢吃的似的,也似乎冲着上天呼喊。村里能找到的水,都被抢进了水桶,人都不够吃,牲畜们只能干熬着。整个村庄的秩序被水左右着。想得到水,最原始的方法是求雨。无水的一片焦黄山壑沟谷里,一群人出现在半山腰,为首的阴阳先生端着罗盘,跟在身后的人面带土色,表情凝重。阴阳先生停在路边,罗盘摆正,起先念咒语。咒语念完,锣声起,随即,人群中发出一声呼喊:龙王救万民哟,清风细语救万民哟……呼喊声尘土一样扑面而来:龙王哟……救万民哟……这移山倒海般的呼喊,还是没有喊来雨。人们面带土色,回到村庄。求雨半个月以后,最终等到了雨,这雨还没落下来,空气中充满潮湿的气味时,全部人就赶回家,拿出桶、盆、罐、碗。接在屋檐下。这雨没有让人悲观。美美地下了一夜。此前,为了留住这比油都金贵的水,人们向井学习,在院子外挖一口水窖,四壁和底部抹上水泥,这大缸一样的水窖,装着一家子全部屋檐接住的雨水。一年里冬接霜雪夏承雨水,再拽上牛驴,背上背斗,满山坳寻来残冰块雪倒进去,等春天融了夏天满了就喝上整整一年。人们用那黑污黏腻的窖水砌墙、饮牛、洗衣服,有时候,遇到干旱,也吃这水,时间长了,乡下的人带上了水的性格和模样:硬、黑。这么多年了,再没见过秋天的向日葵,也没有跟在人群后面求雨,但是内心的呼喊却始终没停。假如问我,最想听到的呼喊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母亲在傍晚里的那一声:我儿,回来吃饭了……那时候,我们一遍又一遍玩着捉迷藏的嬉戏,生怕别人找到自己,就用劲往玉米地里钻,往麦草垛里躲,往树上爬,总之能藏的地方都藏了,恨不得藏到母亲身体里去。可不管我们藏在哪里,嬉戏结没结束,天一擦黑,烟囱里冒出烟来,我们就得从玉米地里出来,从麦草垛里出来,从树上爬下来,此刻一声“回家吃饭了”的呼喊,是嬉戏的终止符。只要从不同的母亲嘴里喊出来,全部的孩子都会顺着呼喊一一回到母亲身边。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藏到十岁的时候,我的母亲去世,我也就不怎么参加这个嬉戏了,因为天一黑,全部人的母亲站在门口,朝着村庄喊一声,谁谁谁回来吃饭了,别的孩子就潮水般退去,而我却像留在浅滩的水,寻不到回去的路。现在更多的人回不去了,这么多年,从玉米地里出来从麦草垛里出来从树上爬下来的少年,一个个地溜出了村庄,藏在一个谁也找不到的地方。留守在乡下的母亲,集体失语,她们站在门口,朝村庄里呼喊,偌大的村庄里,只有回音,没有回应。我也始终藏在离村庄很远的地方,我想着这样就不怕在听到别的母亲的呼喊时觉得自己可怜了,可是我错了,走得越远,那句在十岁就戛然而止的呼喊声却越来越清楚。每当天一黑下来的时候,我老觉得有人在喊我回家吃饭,环顾四周,却看不见任何熟识的面孔。(选自《散文》2024.06,有删改)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描写“一万棵向日葵呼喊的样子”,一方面形象化地表达了向日葵内心的渴求,另一方面引起下文。B.文章不仅用了比方、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还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C.文章插入了“在院子外挖一口水窖”的情景,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表达了人们对难得雨水的珍惜。D.为了求雨,整个村庄的男人“移山倒海般的呼喊”,渲染了求雨壮丽的场面,烘托了人们对雨的渴求。8.结合文本,分析文章最终一段的作用。(6分)9.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呼喊”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印。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日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胜利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来宾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馀,不能复为官。(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胜利/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B.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胜利/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C.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胜利/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D.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胜利/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帝,指汉文帝刘恒,因为他擅长于政治经济的治理,所以庙号被尊为“文”。B.匈奴,汉朝时活跃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屡次进犯边疆,对西汉政权造成强大威胁。C.尺籍伍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簿籍和军士中各伍相互作保、不容奸诈的守则。D.持节,节即符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访时,必执符节以为凭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冯唐回答文帝疑问,直言冒犯龙颜。文帝向他询问李齐的状况,他认为李齐不如廉颇和李牧,直言文帝即使得到像廉李一样的大将,也不能重用,文帝大怒。B.冯唐谈论将帅,借古制劝谏君王。他告知文帝,古代帝王派遣将帅,礼节隆重;国内大事由帝王决断,因功封爵赏赐之事由将军在外裁定上奏,朝廷不从中干预。C.冯唐性格耿直,论魏尚出于公义。魏尚厚待军吏,威慑东胡,因报功有误被削去爵位;他直言文帝法律严苛,赏轻罚重,文帝接受了他的劝谏,赦免魏尚。D.冯唐被推举为官,却年事已高。汉景帝即位,任命他为楚国丞相,不久被撤职;汉武帝即位时,征诏贤良之士,大家举荐他,但他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良久,召唐让日:“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日:“鄙人不知忌讳。”(5分)(2)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午枕①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注】①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②吹箫:《列仙传》记载,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1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叙事点题,诗人午后就枕而眠,醒来梦境已悠闲远去,“百年”二字写出梦中所历时间之长。B.其次句化用萧史、弄玉之典,感慨自己没有神仙道术可以长留梦境之中,表达了对梦境的留恋。C.颔联写了野草的花开花落,鸣鸠的相乳相酬,句句是景语,句句亦是理语,景理结合,颇具深意。D.“朱户欹斜见画楼”一句,描写朱户画楼兴废迭代的情状,对比之中抨击了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详细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我们常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来表达过去不行挽回,将来则可把握。(2)《归去来兮辞》中,“,”表现了作者乐天安命,顺随自然的变更走到生命终点的思想。(3)王勃《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这两句是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近日,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________由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阔使”;其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更在海外圈粉多数。李子柒的海外走红,()。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李子柒只是一个一般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担当起“文化输出”的重任。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海外传播。如何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________和对话,避开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________,这须要真正深化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在李子柒视频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缘由。在翻看李子柒的视频时,一个不经意的小细微环节让人印象深刻:她将捕获的小龙虾中还没长出大钳子的小龙虾扔回池塘。细微环节之处见专心,短视频内容创业者千军万马,她能从中________,想来也不是没有缘由的。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荣获交融自怨自艾脱颖而出B.荣获交互自命不凡锋芒毕露C.荣膺交融自命不凡脱颖而出D.荣膺交互自怨自艾锋芒毕露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文化输出B.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C.不仅是一种文化输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D.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输出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这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缘由。B.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缘由。C.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缘由。D.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这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缘由。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太阳能与风能①______。通常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加强;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②______。这种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常见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两套发电设备,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③______,在既有风又有太阳的状况下,二者同时发挥作用,比单用风力或太阳能发电更经济。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7月6日,在阿塞拜疆实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胜利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条消息成为这几天中国文博界热议的话题。我国以前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考古发觉,都属于中国历史“信史时代”的考古遗存,也就是大家所说的3500年来有文字记载时期的考古发觉,而良渚遗址距今约5000年,属于中国没有文字的“传闻时代”的考古遗存。经过近百年的努力,中国考古学者用一系列发觉,让商史成为信史,连同对夏以前的很多新发觉,这些成果已足以让学术界对中华文明的探讨走得更远。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60分)挚友圈流传着一个“稻草定律”:路边的一根稻草假如没人理睬,它恒久只是一根稻草。但假如卖白莱的人用它捆绑白菜,它的价值就与白菜一样;卖螃蟹的人拿它去掴绑螃蟹,它就与螃蟹的价值一样了。人的价值有时也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在一起。但也有人觉得“稻草定律”并非人生宝典,稻草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稻草,螃蟹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螃蟹。螃蟹的美味是稻草恒久不会具有的。稻草不应通过攀附他人来提升自己的价值,稻草的价值在于它是稻米成长的母体,而它孕育的稻米的价值也是螃蟹所不具备的。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索?请结合材料内容,表达你的观点与思索。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答案1.C

2.C

3.D

4.C

5.A

6.(1)1975年重新确认珠峰高度,捍卫了领土主权。(2分)(2)1975年、2005年测量珠峰高程,获国际公认,为全球相关探讨供应有力支撑。(2分)(3)2024年测量推动珠峰科研深度开展,凸显国家科技实力和商业运作新模式。(2分)7.B。【解析】无外貌描写8.参考答案:①内容上,交代了曾经生活在村庄的少年离开了村庄以及我离开了村庄的感受。②结构上,一方面照应前文母亲在傍晚时的那一声呼喊。另一方面和前文形成对比。前文“天一黑,母亲站在门口,喊孩子回家吃饭”,此处“留守在乡下的母亲,站在门口,朝村庄里呼喊,只有回音,没有回应。”③主题上,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和家乡的思念之情。(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对3点给6分。)9.参考答案:①“呼喊”,指内心的渴求大声地表达出来,“希望引起留意”,进而引发读者对生存的思索以及对家乡和母亲的思念之情。②文章围绕“呼喊”,描写了向日葵的呼喊、村庄男人求雨的呼喊和母亲的呼喊,体现了“形散神聚”的特点。③最终以“每当天一黑下来的时候,我老觉得有人在喊我回家吃饭,环顾四周,却看不见任何熟识的面孔。”呼应题目,升华主题。(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对3点给6分。)10.B

“军市之租皆自用”主谓宾结构完整,“居边”的主语为“李牧”,二者联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解除AC;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翻译为“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赏赐决于外,介词结构后置,正确语序为“赏赐于外决”,依据语意,需从“飨士”之后断开,解除D。11.A

A项,“文帝,指汉文帝刘恒,因为他擅长于政治经济的治理,所以庙号被尊为‘文’”错误。谥号被尊为‘文’。12.C

C项,“威慑东胡”错误。由原文“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可知,魏尚威慑的是匈奴”。13.(l)过了很久,(文帝)召见冯唐责怪他说:“你为什么当众羞辱我?莫非不能私下告知我吗?”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详解】让,责怪;间,私下里;鄙人,谦辞,只第一人称“我”。(2)赵王迁即位,竟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溃逃,被秦人俘虏歼灭。【详解】立,即位;乃,竟;是以,因此;北,失败;为秦所禽灭,被动句,“为……所……”表被动;禽,通“擒”,虏杀。14.D.“抨击了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错,这句示意世间人事的不断变更和富贵荣利的不足慕。15.①新法被废的苦痛与惋惜之情。首句既是写实,又寄寓了政治上的感慨。新法被废,如梦消散,诗人内心无比苦痛、惋惜。尾句则直抒愁情。②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感悟。中间两联通过对野草、鸣鸠、旧蹊、新径、朱门、画楼的描写,阐释自然有新陈代谢、人事有兴废更迭之理。③知音难觅的孤寂与苦闷。“欲把一杯无伴侣”,写出了诗人想偕侣畅饮共叙却无人陪伴的孤苦。(答出一点给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16.(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17.C

18.B

19.D20.①在时间上和季节上都有很强的互补性

②冬季太阳光照强度弱而风大

③晴天由太阳能发电

21.【示例】良渚古城遗址胜利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分)该遗址是约5000年前中国“传闻时代”的考古遗存,(1分)这些遗址的发觉推动了人们对中华文明的探讨。(2分)【解析】本题重在分清句间关系,本语段共有四句话,前两句的主要意思是“良渚古城遗址胜利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第三句的中心愿思是“良渚遗址是距今约5000年的‘传闻时代’的考古遗存”;第四句话强调“考古成果推动了人们对中华文明的探讨”。作文:材料介绍了“稻草定律”和人们对“稻草定律”的看法。“稻草定律”的内涵是人的价值有时与自身无关,就看与谁在一起;但有人却不认同“稻草定律”,即稻草本身有着自己的价值,稻草没有必要攀附别人。从“稻草定律”的角度分析,立意有:环境确定事物(人)的价值;如何增加人的附加值。从稻草具有自己的价值,无须攀附别人的角度分析,立意有:胜利须要找对平台;依附他人不行取;人的价值取决于自我的品质。【文言文参考译文】冯唐,他的祖父是战国时赵国人。他的父亲移居到了代地。汉朝建立后.又迁到安陵。冯唐以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