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中国设计史)_第1页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中国设计史)_第2页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中国设计史)_第3页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中国设计史)_第4页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中国设计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设计史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第一节历史发展概况1

第二节陶器设计2中国设计史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四节金属工艺与设计4

第五节玻璃玉石工艺与设计5

第三节瓷器设计“南青北白”格局的形成3第七节纺织品、服饰的设计

第六节质真朴素——家具及漆器的设计

6

第八节中外交融——建筑设计8中国设计史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九节胡风国俗——染织服装设计9

第十节推陈出新——车、船、水车、铜镜设计10

第七节平面设计7

第十一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理论11中国设计史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十二节本章小结12

第十三节思考题13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一节历史发展概况1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历时369年(公元220~589年),这一历史时期,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具有鲜明的过渡时代特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混乱的时期。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一节历史发展概况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一、分裂——短暂统一(西晋20余年)——再分裂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一节历史发展概况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二、老庄玄学与佛教风生水起,与儒、道文化冲突、兼容、并存,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历史地位趋于复杂化社会的动荡也给佛教兴起和传播的机会,统治者也借佛教巩固其统治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一节历史发展概况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三、中外文化和民族交流空前活跃,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碰撞和创新波斯文化的羼(chàn)入、五胡(匈奴、鲜卑、羯(jié)、羌、氐(dī))乱华使中华文化与诸多外来文化因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中国各个门类的艺术开始进入蓬勃发展、新人辈出的状态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一节历史发展概况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四、个人意识觉醒。主体意识渐趋“个性化”由于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缓慢,更多的士大夫关注内心的感受,使很多艺术达到了高峰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一节历史发展概况1在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段动荡时期是一个最富有艺术精神的年代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家和科学家,许多创造发明在当时处于世界前列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设计艺术在科学技术逇推动下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这时期优秀的设计成果突出表现在:瓷器、建筑、服饰、交通工具、生活生产用具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二节陶器设计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器主要是明器,明器是考察古代生活和雕塑艺术的有价值考古实物武士俑伎乐俑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二节陶器设计2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时期,多在墓室中构成笔画,有的则是用在宫室建筑上

“竹林七贤”和荣启期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三节瓷器设计“南青北白”格局的形成3瓷器:含高岭土、长石、石英等成分的瓷土原料,经过淘洗、制坯、成型、干燥,上釉后入窑,经1200~1300℃的高温烧制而成的器皿瓷器特点:①胎(瓷器未烧之前称“坯”,烧成后称“胎”)体烧结、致密、比重大、不吸水,击之有清脆金属声;②胎体表面施釉(瓷器表面有光泽的玻璃薄层),胎釉结合紧密、牢固、均匀,釉色莹润光亮;③有的瓷器加了彩绘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三节瓷器设计“南青北白”格局的形成3青瓷:胎釉中的氧化铁在高温还原焰中还原成亚铁而使釉呈现出青色和因胎釉含铁不纯和还原气氛不够而使胎釉中铁在氧化焰作用下是釉呈现黄色或黄褐色瓷器的总称魏晋南北朝是青瓷发展的成熟期,越窑青瓷代表了这一时期最高水平这一时期青瓷代表性器物:谷仓罐、莲花樽、鸡首壶、拟形器1.千姿百态的青瓷创意、造型和纹饰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三节瓷器设计“南青北白”格局的形成3一、这一时期最有创意的青瓷设计——谷仓罐(堆塑罐、魂瓶、神亭)①用来装五谷随墓主入葬的明器;②设计思想是“事死如事生”;③创意设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④此类青瓷设计寓意丰富,整体和谐统一,设计装饰感很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审美价值,成为当时造型最复杂,装饰设计手法和内容最丰富的明器1.千姿百态的青瓷创意、造型和纹饰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三节瓷器设计“南青北白”格局的形成3一、这一时期最有创意的青瓷设计——谷仓罐(堆塑罐、魂瓶、神亭)谷仓罐在造型与装饰设计上融雕塑、建筑、音乐、舞蹈、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①器物设计上繁下简,对比鲜明;②造型、装饰并重;③佛教、道教、儒家思想、巫术观念并存,文化内涵丰富;④有两种器型:汉代五罐、只保留五联罐,肩部四小罐为堆塑取代1.千姿百态的青瓷创意、造型和纹饰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三节瓷器设计“南青北白”格局的形成3①正面为三层庑(wǔ)殿式楼阁,两旁伴有雄伟的门阙,其他三面有8名伎乐人持不同乐器演奏;②口沿及四小罐周围群鸟环绕,还有人物和动物;③下部为稀疏浮雕;④楼阁正前方肩部有龟趺(fū)驮碑,碑上刻有铭文1.千姿百态的青瓷创意、造型和纹饰设计吴永安三年青瓷谷仓罐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三节瓷器设计“南青北白”格局的形成3二、莲花樽是佛教圣花在瓷器上的绽放①主要见于齐、梁和北魏;②用作寺院中陈设礼器和明器;③胎色呈灰白或灰褐色,釉层透明,玻璃质感强,常有流釉现象1.千姿百态的青瓷创意、造型和纹饰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三节瓷器设计“南青北白”格局的形成3二、莲花樽是佛教圣花在瓷器上的绽放①高59.5厘米,口径12.2厘米,底径20.2厘米;②该樽盖、颈、肩腹、底足四部分作不同的装饰设计;③装饰设计手法多样,佛教装饰纹样丰富1.千姿百态的青瓷创意、造型和纹饰设计北朝青瓷大莲花樽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三节瓷器设计“南青北白”格局的形成3三、鸡首壶是对器物关键部位进行拟形设计的代表作①古代盛酒(茶)器;②盛行于两晋南北朝时期,隋代退出历史舞台;③以青瓷和黑瓷为主,拟形设计1.千姿百态的青瓷创意、造型和纹饰设计东晋至北朝鸡首壶演变(盘口、短颈、溜肩、平底)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三节瓷器设计“南青北白”格局的形成3三、鸡首壶是对器物关键部位进行拟形设计的代表作1.千姿百态的青瓷创意、造型和纹饰设计西晋鸡首壶(造型简单、容量小、矮胖端庄)①肩部一面贴鸡头,另一面贴鸡尾,有些无鸡尾;②鸡头、鸡尾都很小,鸡头为闭口实心,不能倾注,只具有装饰性;③肩部常有两圆股系,便于穿绳提携;④最大腹径在腹中间,约与壶高相等;⑤肩部多有拍印网纹装饰,底部偶有铭文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三节瓷器设计“南青北白”格局的形成3三、鸡首壶是对器物关键部位进行拟形设计的代表作1.千姿百态的青瓷创意、造型和纹饰设计东晋黑釉鸡首壶①壶高明显大于腹径,以显瘦长;②圆股系变为桥形系;③前装立体鸡头,引颈高冠,鸡尾改为把手设计,上端贴于盘口,下端贴于上腹;④鸡头有下颈,鸡口圆张,开口与壶身相同,可以倾注;⑤肩部以弦纹为饰,并出现褐斑点彩;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三节瓷器设计“南青北白”格局的形成3三、鸡首壶是对器物关键部位进行拟形设计的代表作1.千姿百态的青瓷创意、造型和纹饰设计南北朝鸡首壶①器身修长,口颈加高,造型更加趋于实用;②把手高于壶口,设计更加精致生动;③受佛教影响,在壶腹部和鸡颈部出现了莲花瓣纹装饰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三节瓷器设计“南青北白”格局的形成3三、鸡首壶是对器物关键部位进行拟形设计的代表作总结:①壶体由低渐高,把手从无到有,鸡头由小到大,鸡口由不通到通;②功能设计上由只具有装饰功能到装饰、实用并重;③釉色设计由纯青釉、青釉为底、褐斑点彩1.千姿百态的青瓷创意、造型和纹饰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三节瓷器设计“南青北白”格局的形成3四、在造型设计上,该时期青瓷艺术的成就突出表现为拟形器的大发展上1.千姿百态的青瓷创意、造型和纹饰设计西晋青瓷兽形樽①高27.9厘米,口径13.3厘米,底径16厘米,江苏宜兴周墓墩出土;②写实加夸张手法进行设计;③构思巧妙,造型奇特,融实用与艺术设计于一体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三节瓷器设计“南青北白”格局的形成3一、化妆土(陶衣、护胎釉)在胎釉间涂刷一层质地细腻的含低氧化铁的白瓷土;西晋婺州窑首创实用①填平胎体表面的气孔、沙眼、凹点等瑕疵,既预防渗漏又解决了坯体的粗糙和缺陷,使胎体表面更光洁、平整②对较深的胎色起缓和作用,使色泽更加柔和、莹润,并使釉色更纯正、饱满、鲜明2.秀逸莹润的青瓷装饰材料与釉色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三节瓷器设计“南青北白”格局的形成3一、化妆土(陶衣、护胎釉)化妆土使瓷器兼顾了实用和审美的功能,美化了瓷器,提高了瓷器的艺术品质和实用价值,而且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成品率充分利用劣质原料生产瓷器成为可能,扩到了胎料的来源化妆土使陶瓷装饰设计史的伟大发明创造2.秀逸莹润的青瓷装饰材料与釉色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三节瓷器设计“南青北白”格局的形成3二、褐斑点彩(褐彩)和釉下彩绘是釉色设计的新方法褐斑点彩:铁为着色剂呈现褐、酱、黑彩;铜为着色剂呈现红、绿彩;钴为着色剂呈现蓝彩;锰为着色剂呈现紫彩;2.秀逸莹润的青瓷装饰材料与釉色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三节瓷器设计“南青北白”格局的形成3二、褐斑点彩(褐彩)和釉下彩绘是釉色设计的新方法釉下彩绘:上釉前的胎地上用彩料绘制动植物、几何纹、佛教纹饰等,上釉后,彩绘图案便会经久不褪,色泽鲜艳美丽2.秀逸莹润的青瓷装饰材料与釉色设计青瓷釉下褐彩羽人纹双系盘口壶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三节瓷器设计“南青北白”格局的形成3黑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烧制出来的,需要具备两个设计i要素:一是胎料、釉料;二是烧成温度北方黑瓷设计制作比南方晚,北齐时才出现成熟黑瓷3.色黑如漆的黑瓷与冰清玉洁的白瓷设计北齐黑褐釉四系罐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三节瓷器设计“南青北白”格局的形成3白瓷在青瓷基础上降低胎釉的含铁量(低于1%)烧制而成,是彩绘瓷(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基础。3.色黑如漆的黑瓷与冰清玉洁的白瓷设计北齐白釉绿彩长颈瓶北齐白瓷四系罐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四节金属工艺与设计4两晋南北朝时期金属工艺与设计既有外来金属器物的直接输入,也有焊珠、锤蝶法等外来制造工艺的引进和发展两晋南北朝时期是隋唐金属工艺高峰来临前的准备阶段,为唐代金属工艺的发展和兴盛奠定了基础两晋南北朝时期金银细工的兴盛,日用青铜器物的日趋衰落,是这个时期的总趋势1.制铜工艺与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四节金属工艺与设计4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流行,大量铜用于铸造各种佛像,青铜器制作日益衰落西晋八凤佛像镜北朝十二生肖四神镜金铜佛坐像2.金银工艺与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四节金属工艺与设计4金银器是以黄金或白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典章文物或饰件与器皿古代金银器多用于朝廷宝玺、王侯高官的印章及礼制礼仪器物、饰物西晋归义胡王金印2.金银工艺与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四节金属工艺与设计4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金银器和金银装饰品制作精美,金银工艺与设计独具异域风采鹿角马头金冠饰错金银头饰2.金银工艺与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四节金属工艺与设计4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之风大为盛行,空灵飘逸的画风也影响到金银工艺的设计风格北齐鎏金龙2.金银工艺与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四节金属工艺与设计4魏晋南北朝时期金银工艺的装饰题材从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封建礼教等逐渐变为佛教及其祥禽、瑞兽、仙草,缠枝植物纹样和莲花纹样成为时尚,为中国装饰纹样开辟了新天地鎏金嵌玉玻璃银带钩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五节玻璃玉石工艺与设计5魏晋南北朝时期玻璃工艺受民族融合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有了一定的发展中国古代玻璃艺术始终生长在玉器和陶瓷的阴影之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土的文物中有不少玻璃器皿和玻璃装饰品(有国内制造,也有丝绸之路传入的:《魏书》、《抱朴子》均有记载)1.玻璃工艺与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五节玻璃玉石工艺与设计5丝绸之路带来的异域风情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玻璃的艺术风格1.玻璃工艺与设计天青色扁圆形玻璃瓶波斯萨珊风格玻璃碗北燕鸭形玻璃注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五节玻璃玉石工艺与设计5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玉器史的低潮时期,中国玉器发展史告别了“王玉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出土的玉器很少,玉器的风格和形制继承汉制,少数具有创新性:①该时期食玉成风,使用于玉器加工的玉料大量减少;②瓷器和金银器的异军突起,对玉器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一定影响;③佛教和道教与儒教在文化精神领域的分庭抗争,儒教赋予玉器的道德内涵和礼制观念几何瓦解,佛教石刻的兴旺,对玉器制作具有很大的冲击2.玉石工艺与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五节玻璃玉石工艺与设计5三国时期出土玉器不多,曹丕下令停止厚葬之风2.玉石工艺与设计三国魏玉杯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五节玻璃玉石工艺与设计5西晋时期出土的玉器均是汉代风格,只有樽和卮(zhī)是创新风格,分为装饰类(珌(bì)、璲(suì)、玛瑙璧等)、葬玉类(猪、蝉形琀)、日用及陈设类(印、樽、卮(zhī))2.玉石工艺与设计西晋夔龙玛瑙璧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五节玻璃玉石工艺与设计5东晋、十六国时期出土的玉器比较丰富,品质有进步,分为装饰类(玉剑饰、司南佩、璜、珩等)、葬玉类(猪、蝉形琀)、日用及陈设类(印、盏、辟邪等)2.玉石工艺与设计北燕玉盏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五节玻璃玉石工艺与设计5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形成南北对峙局面的历史时期2.玉石工艺与设计白玉龙纹鲜卑玉带头四灵纹胜玉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五节玻璃玉石工艺与设计5一、器形特征①器形特征沿袭汉代风格;②装饰玉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较大,玉辟邪是最常见的玉器;③玉如意普遍使用,成就了具有中国特色吉祥文化的如意器物2.玉石工艺与设计玉辟邪玉如意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五节玻璃玉石工艺与设计5二、制作特征玉石加工工艺分为片雕、镂雕、圆雕三种;雕琢工艺技术基本延续汉代的方法,玉器不如汉代的精美,抛光也不够精细2.玉石工艺与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五节玻璃玉石工艺与设计5三、玉质特征这一时期的玉器材质除了部分新疆和田玉,更多的是地方玉、玛瑙、琥珀、滑石、绿松石

,也有青金石、煤精、大理石等2.玉石工艺与设计滑石猪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五节玻璃玉石工艺与设计5四、用途分类第一:丧葬用玉三国曹魏时期薄葬之风的兴起导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丧葬用玉大为简化2.玉石工艺与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五节玻璃玉石工艺与设计5四、用途分类第二:礼仪用玉魏晋南北朝时期礼玉形制于两汉相同,但数量进一步减少,传统礼玉使用已尽消失2.玉石工艺与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五节玻璃玉石工艺与设计5四、用途分类第三:装饰用玉成套配饰是这一时期玉组佩的常见形式,玉剑饰仅见玉剑首和玉剑璏(zhì)2.玉石工艺与设计龙形玉佩青玉朱雀纹玉珩玉组佩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五节玻璃玉石工艺与设计5四、用途分类第四:生活用具该时期的玉器生活用具既有实用价值,也有装饰意义第五:陈设用品东汉佛教盛行,出现了玉制成的佛像2.玉石工艺与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第五节玻璃玉石工艺与设计5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纹饰风格的三个特点:①对汉代玉器纹饰风格的沿袭;②它是唐代粗阴线纹饰的肇始;③玉器以素面为主2.玉石工艺与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六节质真朴素——家具及漆器的设计

6魏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玄学的兴起,佛教东进,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席地而坐不再是唯一的坐姿传统的床榻、几案有所增高并出现新的设计风格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六节质真朴素——家具及漆器的设计

6家具设计最突出的时代特征是高坐从西域传入并流行开来家具设计风格高达宽敞,稳重大方,简便实用设计材料有木、铜、陶、竹,瓷也用来制作家具随着人们卫生习惯的养成,多子槅(gé)也出现1.垂足而坐——高坐具设计的流行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六节质真朴素——家具及漆器的设计

6一、胡床为东汉后期有西域传入中原的单人高坐具,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①折叠设计②综合材料设计③双人长条状胡床1.垂足而坐——高坐具设计的流行双人胡床(莫高窟第257窟)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六节质真朴素——家具及漆器的设计

6二、束腰筌蹄。魏晋时期新出现的坐具,用藤或草编成。多为维摩、菩萨所坐,到了后期才扩大为普通坐具。高度多与小腿等高,形似束腰长鼓。1.垂足而坐——高坐具设计的流行筌蹄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六节质真朴素——家具及漆器的设计

6三、凳子一方面可以垂足而坐其上,简单灵活,方便四面转身;另外可用作增高垫具,方便高处书写或取拿东西,抑或登高远眺1.垂足而坐——高坐具设计的流行方凳(莫高窟第257窟)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六节质真朴素——家具及漆器的设计

6四、椅子在凳子设计的基础上按人体工程学原理增加了靠背、扶手,使人能倚靠,安放双手,更舒适、安逸、放松,且不易疲劳1.垂足而坐——高坐具设计的流行椅子(莫高窟第285窟)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六节质真朴素——家具及漆器的设计

6五、坐具榻及坐卧两用的床榻设计在样式上,床比榻出现晚,且比榻高大,床的设计更趋私密性装饰设计上受佛教的影响,床、榻足都出现鲜明的时代特色的“壶门托泥式”1.垂足而坐——高坐具设计的流行《女史箴图》中的围屏架子床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六节质真朴素——家具及漆器的设计

6六、几案三足抱腰式屏几,三兽蹄形足体现了仿生学设计思想,弧形曲面的造型设计更符合人机工程学,更人性化1.垂足而坐——高坐具设计的流行维摩说法图三足抱腰式屏几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六节质真朴素——家具及漆器的设计

6魏晋南北朝时期屏风代表了当时家具发展的最高水平折叠屏是以合页或转轴将多扇屏板连接起来,置于屏座、地面或榻面上挂屏是绘于墙上的屏画或挂在门窗上的帘屏,多用来装饰美化房间或遮光蔽日、挡风,节省空间,实用性很强装饰题材以历史故事、烈女贤臣和仙人瑞兽为主2.似隔又断——屏风设计尽风流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六节质真朴素——家具及漆器的设计

6多子槅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具特点的家具品种之一,又称多子盒、多子盘(果)盒,有长方形和圆形设计样式2.似隔又断——屏风设计尽风流十一子带盖陶槅(南京富贵山东晋墓)七子彩绘漆木槅(东吴朱然墓)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六节质真朴素——家具及漆器的设计

6魏晋南北朝时期漆器多沿袭秦汉遗风出现了槅、凭几、双耳漆托盘等新器型布局设计改前代一器多画为一器单画,集中表现前朝不曾有过的宏大壮观故事场景装饰纹样设计出现了前代不曾有的佛教图案、少数民族图案及西方纹样3.一材多用——漆器设计范异彩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七节平面设计7我国早在西汉就出现的纸的雏形,东汉蔡伦发明了世界上真正意义的造纸术,使纸张开始成为书写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平面设计的发展离不开造纸术的进步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七节平面设计7简牍自上古一直使用到魏晋缣(jiān)帛从公元前5世纪使用到魏晋纸书从东汉开始使用,与简牍和缣(jiān)帛共存了五百年纸书取代简牍、缣(jiān)帛大约在南北朝时期1.书籍装帧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七节平面设计71.书籍装帧设计简牍经折装缣帛卷轴装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七节平面设计7中国的印刷术发源于中国人独有的印章文化,有拓实和盖印两种方法发展而合成,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平面设计与印刷术都与墨的制作工艺与改良有关南北朝印章盖印向木印过渡的印制形式纸张普及的时候拓印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是雕版印刷术的先驱2.印刷工艺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七节平面设计7曹操将“市”与“里闾”、“坊巷”结合,使市场与民间结合起来,客观上使商业活动转向民间南北朝时期经过统治者的改造,商业非常繁荣商业活动的繁荣会促进商业广告的萌芽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商业广告,主要宣传自己的产品商家开始利用消费者心理,采用攻心战术销售产品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出现了独特的广告形式——露布(政宣性广告)3.广告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八节中外交融——建筑设计

8魏晋南北朝时期伴随佛教的传入,佛教建筑在中国呈开花之势,包括:佛寺、佛塔、石窟等,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形成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鼎峙的局面,寺观园林的出现是园林功能的延伸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八节中外交融——建筑设计

8建康的设计布局及装饰设计代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宫殿建筑的设计特色,在建筑设计布局上有四个特色①都城、宫殿作平面纵深设计,纵轴大街贯通,左右对称布置重要官署;南北二宫渐趋一宫,且位居正中,突出王权的中心地位1.“皇宫娱园”——都城、宫殿设计东晋南朝建康平面想象图北魏洛阳平面想象图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八节中外交融——建筑设计

8建康的设计布局及装饰设计代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宫殿建筑的设计特色,在建筑设计布局上有四个特色②前朝后寝、寝后置苑的设计布局思想,政、居、娱乐层次分明的功能布局思想,为以后各朝宫殿设计奠定了基础1.“皇宫娱园”——都城、宫殿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八节中外交融——建筑设计

8建康的设计布局及装饰设计代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宫殿建筑的设计特色,在建筑设计布局上有四个特色③三城(宫城、内城、郭城)相套的设计解决了人口居住需要和防盗固城作用1.“皇宫娱园”——都城、宫殿设计洛阳三城相套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八节中外交融——建筑设计

8建康的设计布局及装饰设计代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宫殿建筑的设计特色,在建筑设计布局上有四个特色④集中设置市坊开城市规划设计先河1.“皇宫娱园”——都城、宫殿设计北魏洛阳设置市场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八节中外交融——建筑设计

8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士人阶层兼及皇族与私人的参与,使得皇家园林和私人园林相互影响、借鉴,形成二者鼎立局面文人士大夫追求山水自然美的士人园林大兴2.老庄玄学与山水园林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八节中外交融——建筑设计

8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设计的特点①在园林设计布局上,山、水为此时期园林影响的主要景观。受玄学及老庄“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雅好自然山水成为造园设计的时尚2.老庄玄学与山水园林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八节中外交融——建筑设计

8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设计的特点②人工造山不再是汉代神话传说衍生的象征性的海上三神山,取而代之的是由稚拙的壶形土山发展到模拟自然山水。“挖土成池,反土为山”2.老庄玄学与山水园林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八节中外交融——建筑设计

8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设计的特点③该时期园林景观设计的一大创意是把形态丑陋之石作为独立的观赏对象。如把“大圈大孔”的青龙山石作为太湖主峰,反映了此时雅好自然的园林设计美学情趣2.老庄玄学与山水园林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八节中外交融——建筑设计

8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设计的特点④“理水”的设计手法多样,常与山、石组合出现,主要用“隔”来扩展空间,堤是空间分隔的手段之一2.老庄玄学与山水园林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八节中外交融——建筑设计

8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设计的特点⑤寺观园林的出现是这一时期园林设计的一大特色,并且开始成为文人逸士的精神家园。寺观借助园林的山水景观改善环境,园林在寺观的充实下,丰富了文化内涵2.老庄玄学与山水园林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八节中外交融——建筑设计

8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大量宗教建筑,这些外来建筑形式与中国传统建筑类型结合,经理了中国化的过程,突出表现在佛寺、佛塔和石窟设计上3.异域情调——宗教建筑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八节中外交融——建筑设计

8一、佛寺设计佛寺设计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建白马寺开始,经魏晋南北朝开始蓬勃发展,分为中心塔型和宅院型中心塔型佛寺主要为大型佛寺,布局设计主要受印度佛教绕塔礼拜风俗影响,由院落和塔组成宅院型佛寺多为中国传统住宅样式,面积较小,寺内无塔,前厅为佛殿,后堂为讲堂,注重宣讲和对佛教义理探求3.异域情调——宗教建筑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八节中外交融——建筑设计

8二、佛塔设计佛塔是佛教纪念性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佛塔由印度传入我国,和我国传统建筑交融,呈现中外文化交流特点,在造型样式上分为外来式和本土式3.异域情调——宗教建筑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八节中外交融——建筑设计

8二、佛塔设计佛塔造型样式——外来式:窣(sū)堵坡式和金刚宝座式窣(sū)堵坡式:印度佛塔原型样式,塔实心,分塔座(八角柱形)、塔身(下部圆柱形经柱和上部半球形覆钵)、塔顶(多重相轮、华盖)三部分。3.异域情调——宗教建筑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八节中外交融——建筑设计

8二、佛塔设计佛塔造型样式——外来式:窣(sū)堵坡式和金刚宝座式金刚宝座式:造型设计特点是中间的大塔和四角各一小塔的五塔组成塔群,四小塔和中间大塔形制相似,高度、体量比主塔瘦小,风格一致,又烘托主塔中心地位,主次分明3.异域情调——宗教建筑北京五塔寺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八节中外交融——建筑设计

8二、佛塔设计佛塔造型样式——本土式:楼阁式和密檐式楼阁式:汉式重楼与窣(sū)堵坡式结合产物,去阳数最大值9;以柱承重;雀离浮图3.异域情调——宗教建筑洛阳永宁寺塔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八节中外交融——建筑设计

8二、佛塔设计佛塔造型样式——本土式:楼阁式和密檐式密檐式:中亚塔与中国重楼结合而成,平面多为八角形,底层特别高大,有门窗、柱子、斗拱等装饰,并设有佛龛安置佛像3.异域情调——宗教建筑嵩岳寺塔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八节中外交融——建筑设计

8三、石窟设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开石窟造像先河: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3.异域情调——宗教建筑天水麦积山石窟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八节中外交融——建筑设计

8三、石窟设计特点一:设计布局以中心塔柱式为主,覆斗式次之,还有穹窿顶式、毗诃罗式,有些窟还有窟檐特点二:在风格形式设计上,不断追求中国化、汉化、世俗化3.异域情调——宗教建筑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八节中外交融——建筑设计

8三、石窟设计中心塔柱式:北朝典型石窟,分为前后两室,前室为长方形,后室多为方形3.异域情调——宗教建筑云冈石窟仿楼阁式方塔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八节中外交融——建筑设计

8三、石窟设计覆斗式:中国独创窟型,仿宅院佛寺所建。多为一室,平面为方形,无中心塔柱,在窟的左、右、后三壁或只在后壁凿佛龛像,顶作覆斗形或攒尖式3.异域情调——宗教建筑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八节中外交融——建筑设计

8三、石窟设计穹窿顶式:数量极少,多为早期石窟。椭圆形平面,穹窿顶,大多前方有门,门上有窗,后壁凿大型佛像,其左右有侍立的肋侍菩萨3.异域情调——宗教建筑云冈昙曜五窟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八节中外交融——建筑设计

8三、石窟设计毗诃罗式:源于印度,窟的特点是平面方形,窟室左右后三面开一些小支洞供僧徒们禅定或居住。中国此类窟只有左右壁开小支室,后壁凿佛龛。3.异域情调——宗教建筑毗诃罗式石窟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八节中外交融——建筑设计

8三、石窟设计窟檐:用来保护石窟内笔画塑像免遭风吹雨打,很多早期石窟前建有窟檐3.异域情调——宗教建筑窟檐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八节中外交融——建筑设计

8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更加具有文化底蕴①建筑材料玻璃瓦(玻璃砖)的使用开启了中国传统建筑一大装饰特色②色彩设计仍以“朱柱素壁”为基调,少数建筑装饰涂有不同的颜色指示方位③装饰形式上,伴随绘画取得的成就,出现建筑彩画④佛教的传入,建筑纹样上出现了佛教图案4.美轮美奂——建筑装饰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九节

胡风国俗——染织服装设计9一、裤褶在结构设计上,由裤(及膝左衽广袖衣)和褶(下身宽松及足长裤)组成1.胡服的结构与实用功能设计裤褶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九节

胡风国俗——染织服装设计9二、裲裆无衣袖,只用前后两片衣襟“其一当胸,其一当背”1.胡服的结构与实用功能设计裲裆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九节

胡风国俗——染织服装设计9三、裲裆铠、明光铠裲裆铠:铠甲多为金属或兽皮,金属甲片制作时经多次叠锻而成,与其对应的下身为宽松的缚裤1.胡服的结构与实用功能设计裲裆铠套装样式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九节

胡风国俗——染织服装设计9三、裲裆铠、明光铠明光铠:始于北周,设计特点是在前胸后背各有两片圆形或椭圆形“圆护”1.胡服的结构与实用功能设计明光铠武士俑明光铠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九节

胡风国俗——染织服装设计9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文人隐士”群体,他们服饰的特点是“褒衣博带”——追求超脱空灵的俊逸之美,服敞领大袖宽杉,袒胸露怀,解衣当风2.“褒衣博带”文士服装与“杂裾垂髾(shāo)”女性衣着设计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画像砖(局部)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九节

胡风国俗——染织服装设计9因受玄学及绘画“气韵生动"审美影响,女性深衣"谶髾"设计更趋于潇洒飘逸,摇曳多姿。即在深衣要不加围裳,围裳中伸出很多曳地飘带,称为襳(xiān);同时裙下摆则做成层层相叠的倒三角形,称为髾。南北朝时期,去掉曳地长带,加长倒三角,使衣裙更轻盈灵动,飘飞如燕,称为“杂裾垂髾”。2.“褒衣博带”文士服装与“杂裾垂髾(shāo)”女性衣着设计杂裾垂髾杂裾垂髾(西安草场坡出土)杂裾垂髾(烈女传图)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九节

胡风国俗——染织服装设计9一、利用圆点、方格、菱形及对称波状线组成几何骨骼,在几何骨骼内填充动物纹或花叶纹3.锦上添花——装饰纹样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九节

胡风国俗——染织服装设计9二、圣树纹树叶正面作纹样单体二方连续,树叶中心再用几何图案装饰3.锦上添花——装饰纹样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九节

胡风国俗——染织服装设计9三、天王化生纹纹样有莲花、半身佛系及“天王”字样组成,为佛说教的形式化表现3.锦上添花——装饰纹样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九节

胡风国俗——染织服装设计9四、小几何纹及几何框架中填龙凤动物纹用圆圈、点子、菱形、方格、多边形随意组合几何纹样,或直、曲线构成的骨架中用动物纹作适合纹样设计3.锦上添花——装饰纹样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十节推陈出新——车、船、水车、铜镜设计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船的设计有两大类:一、重实用功能的各式战船二、重装饰、娱乐功能的双体画舫、指南舟翻车的出现是农业灌溉的伟大发明10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十节推陈出新——车、船、水车、铜镜设计一、帝王车辂(lù)魏晋时期的帝王车辂沿袭前代并有改进,以驾马为主,重大典礼也偶用象驾,车后插旌旗101.精妙绝伦的车辆设计洛神赋中的帝王车辂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十节推陈出新——车、船、水车、铜镜设计二、木牛流马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即独轮车,三大特点:进退自如、人不大劳、牛马皆不水食,既经济、实用,又设计巧妙101.精妙绝伦的车辆设计独轮车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十节推陈出新——车、船、水车、铜镜设计三、指南车和记里鼓车指南车和记里鼓车常为皇帝、贵族仪仗车中的先驱车辆,既有定向、记程的实际功能,又是身份等级的标志及娱乐奢侈品101.精妙绝伦的车辆设计中国设计史

|第0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

第十节推陈出新——车、船、水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