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套_第1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套_第2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套_第3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套_第4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套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作用。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使学生掌握一些音乐知识和音乐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萌发了对音乐的感知和情感反应能力,使其中多数人在今后能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音乐欣赏者或爱好者。二、学生情况分析1、基本情况分析:一年级有三个班,每班40人左右,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学生第一次正式的接触音乐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经过前个学期的教育以及生活中的诸多媒体的有意或无意之间的传播,使学生已经开始产生对音乐的认识和喜爱,所以,在本学期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愉悦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歌曲的学唱、乐理知识的学习,都要使学生学的快乐。使他们能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投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及创造音乐的活动中去。2、艺术性: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三、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一年级下册共编6个主题单元和一个选唱单元。基本内容包括:歌曲、欣赏、器乐、歌表演等内容。2、教材分析:作为全新的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了以下基本理念:(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2)以审美为中心;(3)以文化为主线(单元主题);(4)加强实践与创造。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级采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了。教材是经过课改后的新教材,因此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区别,课本共有6个单元,各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各主题之间具有有机联系。以单元的形式进行教学单元内的教学内容是可以灵活组合的,这样就可以用相对长的时间来完成一个教学内容的学习;在教材内容上,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常遇到的内容,如“红灯停绿灯行”“小蚂蚁”“小雨沙沙沙”等;在学习方法上,是把音乐的学习渗透在音乐活动之中,设计了丰富的音乐活动。如“声音的强弱”“我家门前有条小河”等内容的安排。在评价方式上,采用了“五星在闪耀”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而不是仅限于音乐学科本身。四、教学目标(一)感受与鉴赏1、逐步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进一步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会模仿。2、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3、聆听进行曲、舞曲、儿歌不同风格作出相应动作;4、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片段,进一步感受风格。(二)表现1、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并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学习自然的呼吸,做到不耸肩,不出声。2、每学年背唱6-8首歌曲;3、认识或见识几种常见的儿童打击乐器,并会演奏能为歌曲伴奏。4、能作简单的律动、歌表演。5、认识简单的音乐符号。(三)创造1、歌词的创作活动:能根据乐曲风格和歌词结构对歌曲进行再创作。2、音乐活动能力的培养方面:能随音乐的不同情绪、节奏、节拍的变化,有表情地进行律动,模仿动作和即兴动作。3、音乐活动:能根据音乐创编故事和表演简单的情景。(四)音乐与相关文化1、在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合作。2、了解各民族音乐及相关文化。3、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五、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歌曲与欣赏,理解歌曲或乐曲所包含的小知识。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培养学生能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的能力。3、通过音乐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进取的精神和对音乐的兴趣。六、教学难点1、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音乐技能,掌握认识简单的乐谱的能力,自创打击乐,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2、进一步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七、教学措施1.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低年级以听唱法为主,让学生能跟随音乐自己主动化的进行合理的学习,一年级不要求识谱,主要是积累音高的感性经验。在音乐活动中逐渐积累知识与技能而律动及表演是本教材的重点。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1)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再整个教育教学环节之中,立足于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去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和培养。(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八、教学进度安排:周次日期内容课时22.18—2.22开学教育2月25日正式上课232.25—3.1唱歌《红眼睛绿眼睛》1童谣《做个好娃娃》143.4—3.8唱歌《“对不起”“没关系”》1唱歌《小蚂蚁》、表演《小胖胖》153.11—3.15欣赏《春之歌》1唱歌《小雨沙沙沙》163.18—3.22学乐器《沙锤和串铃》1唱歌《柳树姑娘》173.25—3.29欣赏《春天音乐会》1歌表演《小动物唱歌》184.1—4.5欣赏《大象》、唱歌《咏鹅》1欣赏《跳圆舞曲的小猫》194.8—4.12唱歌《谁唱歌》1音乐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1104.15—4.19期中复习1114.22—4.26律动《快乐小舞曲》1124.29—5.3欣赏《玩具兵进行曲》1唱歌《洋娃娃和小熊跳舞》1135.6—5.10唱歌《多快乐呀多幸福》1欣赏《鼓和玩具》1145.13—5.17童谣《玩具进行曲》1唱歌《其多列》1155.20—5.24欣赏《快乐的罗梭》1唱歌《勇敢的鄂伦春》1165.27—5.31歌表演《保护小羊》1欣赏《苗家乐》、唱歌《乃呦乃》1176.3—6.7唱歌《小小的船》、欣赏《小白船》1欣赏《摇篮曲》、欣赏《小星星变奏曲》1186.10—6.14我的音乐网页196.17—6.21总复习206.24—6.28学期总结第一单元红灯停绿灯行《红眼睛绿眼睛》教学设计(唱歌课)一、教材分析《红眼睛绿眼睛》是一首生动、有趣的歌曲。歌曲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概括了“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易为学生所接受。歌曲为五声宫调式,结构方整。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上句为四个小节,下句除第四小节稍作变化外,还增加了两个小节作为扩充,完满地结束全曲。交通安全和学生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课以学生耳熟能详的交通术语“红灯停、绿灯行”作为教学切入点,使音乐与社会常识水乳交融。通过让学生观察红灯停、绿灯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交通信号、标志、标线,掌握相关的社会行为规则。二、教学目标1.准确地演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2.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并根据教师出示的红灯绿灯牌子进行接龙演唱。3.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准确地演唱歌曲。(二)教学难点看见绿灯放声歌唱,看见红灯心里默唱。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红灯表示什么?绿灯表示什么?我们欣赏一首歌曲,同学们听一听歌曲中唱了什么?”教师活动:播放歌曲《红眼睛绿眼睛》音频。学生活动:听后回答(二)歌曲学习过渡语:交通法规很重要,《红眼睛绿眼睛》这首歌就是教我们过马路时如何看交通信号灯的。1.复听歌曲律动过渡语: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看看老师什么时候出示红灯,什么时候出示绿灯。教师活动:一个乐句出示红灯,一个乐句出示绿灯。学生活动:听辨律动2.模仿演唱过渡语:聆听歌曲《红眼睛绿眼睛》音频,请同学们演唱口型但不出声地和老师一起唱。学生活动:进行小声唱。3.学习默唱过渡语:我们再听一遍歌曲,请同学们在心里默唱。学生活动:默唱歌曲。教师活动:教师出示歌曲谱例并播放歌曲《红眼睛绿眼睛》音频,学生听旋律完整演唱歌曲。4.演唱歌曲过渡语:接下来就让我们完整演唱歌曲吧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演唱。(三)音乐活动过渡语:同学们,这首歌曲告诉我们“红眼睛绿眼睛”分别代表了红灯和绿灯。当红灯亮的时候我们要停止通行,绿灯亮的时候才能通行。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吧,当老师出示红灯时,请同学们在心里默唱;当老师出示绿灯时,同学们就放声歌唱。师生进行音乐活动,活动方式如下:活动一:听教师唱歌,教师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时,同学们举红牌;唱到“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进”时,同学举绿牌。活动二:请一名同学举牌,其他同学边唱边看牌子。看见红灯停止演唱在心里默唱,看见绿灯继续演唱。活动三:请同学自己设计图标,推荐给同学们做游戏。教师启发学生,除了书上已有的标志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是违反公共道德,遭到大家反对的;哪些是符合公共道德的,应该提倡的,用文字或图标表达出来(随地吐痰、浪费水资源、践踏草地、占用耕地、乱砍滥伐、排放污水、植草种树、废物利用、不给老人让座等等)。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学生自己设计的图标做游戏。欣赏视频:《红眼睛绿眼睛》表演唱。(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歌曲《红眼睛绿眼睛》,也学到了很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行为准则记在心里,做一个人人喜爱的好孩子!红眼睛绿眼睛【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2、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3、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的歌曲片断。【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和训练学生具有稳定的内心节奏感以及用心歌唱的能力,具体表现在能准确的休止和接唱。能够与同学合作。【教具准备】:电子琴、谱例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图片“红灯牌”“绿灯牌”【教学过程】一、听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学是采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生:走路、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家长开车送等等。2、师: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上行走,应注意行人靠右,大人带着,走人行横道,注意看车,看红绿灯信号等等。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人可以通行。3、听音乐,做游戏。找一名同学手拿一张红纸牌和一张绿纸牌,听教师唱歌,教师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时,生举红牌,唱到“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进”时,同学举起绿牌子。4、跟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跟老师一边唱一边举牌子。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牌,其他同学边唱边扮演行人和车辆,看见红灯停止做动作,看见绿灯继续行走。二、看图表、作判断,选择放声歌唱与心里默唱。1、请一位同学做警察举牌子,举红灯时,教师在心里默唱,举绿灯时,教师大声歌唱。教师做警察举牌子,学生们默唱或放声唱。2、看图表,选择大声唱或心里默唱。足球场上,如果球员违反了比赛的规则,裁判就要对球员亮红牌,禁止他继续参加比赛。在生活中,违反了公共道德规范的行为同样是需要禁止的。教师请同学们做裁判,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作出裁判。

教师将红绿纸牌换成画有吸烟、鸣喇叭、走人行横道、废品扔到垃圾箱等图案的标志,请学生们自己判断,哪些行为是应禁止的,需要亮红灯;哪些行为是值得提倡的,需要亮绿灯。然后请同学们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或行为表现出来。三、小结《做个好娃娃》教学设计(读童谣)一、教材分析《做个好娃娃》是一项综合音乐活动,包括认识四分休止符、念儿歌、用打击乐器伴奏等内容。在第一学期第二单元“我爱家乡我爱祖国”中,学生认识了模仿鸭子叫声的四分音符。本单元认识时值长短相同但表现方式不同的四分休止符。《做个好娃娃》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借用动物的叫声告诫儿童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儿歌节奏中有三个四分休止符。在演唱中要注意休止符的准确运用。二、教学目标1.学习儿歌《做个好娃娃》,使用打击乐为器歌曲伴奏。2.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认识四分休止符,并能够在歌曲中准确地运用。3.培养学生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节奏的表现能力。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能按节奏念儿歌。2.能用打击乐器伴奏。(二)教学难点:1.认识“四分休止符”,并能够准确地读出。2.聆听、模仿、拍击节奏。四、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导语:让我们一起演唱《小蚂蚁》教师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表演唱《小蚂蚁》游戏要求:老师举红牌时,学生在心里默唱;举绿牌时,学生放声歌唱。(二)学习“四分休止符”1.认识休止符过渡语:用0表示休息一拍,虽然不出声音,但是它也是一个音符。当你看到这个四分休止符的时候要更加关注它,你们想一想有什么好的办法帮助你来表现它吗?出示节奏:XXXO学生活动:拍击节奏(根据学生能力,教师可示范拍击)。用自己的办法准确读出四分休止符。(在休止符处用点头表示;在休止符处用攥拳表示……)2.节奏练习过渡语:谁能准确念出这些节奏呢?学生活动:拍击节奏(三)学习儿歌导言:欢迎来到“好娃娃”的聚会,来到这里的每一位小伙伴都要“做个好娃娃”!怎么样才能做个“好娃娃”呢?我先来听听“小黑鸡”是怎么说的吧!1.学习第一段儿歌(1)听辨内容教师活动:老师示范念读第一段儿歌。学生活动:听辨(2)学习第一段学生活动:按节奏读第一段的儿歌。(3)歌曲处理教师活动:指导读得不准的地方。(4)全班再读。(5)多种形式念读师生对读,按书上“领”和“齐”的要求进行。课堂评价:师生评价。2.学习第二段儿歌过渡语:你自己能试着念读第二段吗?(1)学生自学第二段儿歌学生活动:根据曲谱自学第二段儿歌(2)多种形式念读儿歌学生活动:以个别学生领,其他学生齐读的方式再读第二段儿歌。3.自学第三、四段儿歌(1)学生自学学习方式:同桌间相互合作一起把第三、第四段的儿歌自己读一读,可以按“领”和“齐”的方式交替进行。(2)检查学习效果学生活动:请学生展示念三、四段的儿歌。(3)学习评价课堂评价:学生互评,老师奖励。4.完整念读过渡语:一起完整念读一遍吧!学生活动:完整念读儿歌(四)配器节奏:4/4(也可视学生情况,教师设计其他节奏。)1.分四人小组讨论:你会用什么样的打击乐器来伴奏,念儿歌呢?2.请学生尝试用打击乐器演奏。3.小组练习。4.小组展示。(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在学会儿歌的同时认识了四分休止符,并能够在儿歌中准确的读奏。让我们再次用打击乐器伴奏儿歌,结束今天的音乐课吧!《做个好娃娃》教案【教学内容】认识四份休止符,有节奏的念儿歌《做个好娃娃》,用打击乐器领奏、合奏。【教学目标】1、感受和认识四份休止符。2、按节奏念儿歌。3、演奏打击乐器。【教学重点与难点】:1、认识四分休止符,按要求朗读儿歌。2、按节奏朗读儿歌。【教具准备】:电子琴、谱例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图片“红灯牌”“绿灯牌”、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游戏。二、学念儿歌1、教师一拍一拍的有节奏的出示绿牌、红牌,指导学生看见绿牌念“ga”,看见红牌念”m”,模仿鸭子叫出声或不叫出声。2、请学生将鸭子的声音换成其它动物的叫声,如青蛙、小鸡、猪、猫等继续按教师的节奏发声或不发声。3、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有节奏的出示红牌或绿牌。4、学生跟教师学念儿歌。三、认识四分休止符1、音乐中的声音用音符表示,如:一拍x,两拍x

。音乐中的静默用休止符表示,如:一拍休止0。2、再用“x”替代绿牌,用“0”四、打击乐器演奏1、请学生用一件打击乐器替代一种动物的叫声,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判断。如:碰铃与小黑鸡,双向筒与小青蛙,铃鼓与小白猪,三角铁与小花鸡,响板与小黄鸭等,可以有多种方案。2、边念儿歌边用打击乐器伴奏3、将学生分组,一部分学生念儿歌,一部分学生担任齐奏与领奏4、换一种节奏演奏打击乐器。5、请同学自己设计节奏并表演。五、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1、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2、找找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3、演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在四分休止符出准确休止。六、课堂小结《对不起没关系》教学设计(唱歌课)一、教材分析这是一首表现同学之间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歌曲。歌曲为大调式,四二拍,有四个乐句。歌曲中三度、四度的跳进音程以及切分音比较多(四个乐句都有切分音),学生学唱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值得注意的是,歌曲除6小节前奏外,四个乐句下方都有打节拍(拍手、点手心)的小图标。其目的,一是使学生逐步建立“拍”的概念,培养学生“恒拍”的感觉;二是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感受节拍的强弱规律(拍手力度稍强,点手心力度稍弱);三是为帮助学生唱好切分音提供必要的辅助手段。二、教学目标1.喜欢演唱歌曲《“对不起”“没关系”》学唱歌曲,并能体会歌曲的寓意2.练习拍手、点手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节拍感。能基本唱好切分音。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准确表现歌曲情绪,并能体会二拍子的特点。(二)教学难点准确演唱切分节奏及念白四、教学过程(一)初听歌曲、感受歌曲引言:“我要用一首歌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插入音频:范唱)1.听内容过渡语:“歌曲唱了什么呢?”学生活动:听辨范唱、观察曲谱、说说内容。2.听辨情绪过渡语:“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用了怎样的速度?”学生活动:听辨范唱体会情绪和感受速度。(二)感受二拍子1.感受节拍学生活动:边听范唱边随教师一起进行划拍练习。教师活动:带领学生进行拍手、点手心的练习。2.体会二拍子过渡语:“刚刚我们的律动中,是几个动作循环表现的?哪一下儿强?哪下弱呢?”教师活动:边范唱边做动作,引导学生体会感受学生总结:二拍子的强弱规律3.再次感受学生活动:随音乐自主律动(三)学唱歌曲1.学习歌词(1)念读歌词学生活动:自主按节拍念读歌词,并找到学习难点(2)对比体会教师活动:利用示范帮助学生学习、解决学习难点(切分节奏)(3)完整念读学生活动:按节拍念读歌词2.学唱歌曲(1)学习念白过渡语:“在歌曲中,有的地方不是唱出来的,而是念出来的,听听范唱你能找到吗?”学生活动:找到念白——没关系教师总结:这是念白(具体的再找可靠的说法儿)(2)哼唱歌曲学生活动:随歌曲范唱,轻声学唱歌曲。(3)分句学唱教师活动:分句教唱教学提示:注意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演唱歌曲中的切分节奏,以及对歌曲音准的把握。(4)完整演唱学生活动: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四)表现歌曲1.分组演唱学生活动:小组中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准确表现歌曲2.表演唱学生活动:个别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情景再现,其他同学为其演唱歌曲。《“对不起”“没关系”》教案【教学内容】认识四份休止符,有节奏的念儿歌《做个好娃娃》,用打击乐器领奏、合奏。【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谱的形式,初步学会唱歌曲,并能唱准切分音符。2、运用分角色演唱以及看简单的节奏谱说唱“没关系”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歌唱活动的兴趣。3、理解歌词意义,懂得主动说“对不起、没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1、注意切分音的演唱,按要求朗读儿歌。2、分角色演唱。【教具准备】:电子琴、谱例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对不起没关系》的节奏谱、歌词图片、“红灯牌”“绿灯牌”、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初步了解歌词内容并学习歌曲《对不起没关系》(一)学念歌词。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名字叫《对不起,没关系》的故事,请你们仔细听听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1、教师说唱一遍歌词,边说边在节奏谱下出示相应的小图片。逐一提问:(1)故事里面有谁?在干什么?(“我和小刚在一起做游戏。”)(2)他们做游戏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一不小心我把他绊倒在地)(3)我急忙扶起他的时候说了句什么话?(我急忙扶起他说声对不起)(4)我说了“对不起”,他应该怎么说呢?(他笑着对我说没关系)2、师幼一起完整的念一遍歌词。3、解决切分音符:觉得哪里念起来比较难的?4、完整念:老师念轻点,你们念响点,把难的地方都念对。(二)学唱歌曲。1、教师将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听教师完整的唱一遍。2、教师与学生一起学唱歌曲。3、解决难点。4、师生再次齐唱一遍:看你们能不能把这些难唱的地方全部唱准确。二、分角色演唱。1、师生选择要歌唱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演唱。(1)歌曲中有哪两位小朋友?你们想扮演谁?(2)师生尝试着分角色演唱。2、学生分角色演唱。3、学生互换角色进行演唱。三、理解“对不起、没关系”的意义,尝试看节奏谱说唱“没关系”。1、提问:你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别人不小心撞到或弄到你了,他马上说:“对不起”,你会怎么说?为什么要说没关系呢?2、小结:原来“对不起”“没关系”是一句礼貌用语,它们可以让发生不愉快的小朋友重新变成好朋友,所以以后我们主动说“对不起没关系”3、出示相应的节奏谱:这句“没关系没关系”怎么唱?4、学生尝试着演唱。引导:(1)用拍手的形式掌握节奏。(2)说唱“没关系”5、教师扮演“我”,学生扮演小刚,最后演唱一遍四、课堂小结《小蚂蚁》教学设计(唱歌课)一、教材分析在本单元中,歌曲《小蚂蚁》是一首生动、有趣的歌曲,歌曲由昆虫“蚂蚁”的自然习性。引申到人类社会生括中人人应该遵循的文明礼貌,易于被学生所接受。歌曲为bE大调,音域为一个八度,旋律以同音反复和级进音程为主,生动、活泼。歌曲结构工整,上、下两句各为八小节,两句节奏完全相同。歌曲音乐形象生动,容易学唱,适于表演。二、教学目标1.用赞美的语气演唱歌曲《小蚂蚁》,准确表达歌曲情感。2.通过聆听、对比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曲式结构,培养学生辨别乐句、乐段的能力。3.跳集体邀请舞,培养学生表演及协作能力,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快乐地与他人合作。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能够准确感受和表现歌曲。(二)教学难点体会乐句,用集体舞形式表现歌曲。四、教学过程(一)律动导入1.组织教学学生活动:聆听《小蚂蚁》范唱,模仿教师踏步走进教室。2.律动感受过渡语:请你和我一起听着歌曲做动作吧!教师活动:带领学生律动,让学生听着小蚂蚁的音乐跟着教师拍手,每四小节的前两小节分别在胸前左右拍手,每四小节的后两小节分别作邀请动作、招手动作、点头动作和握手动作(听着音乐做两遍)。学生活动:做一个拍手律动。(二)创设情景导语:蚂蚁的群体性很强;善于合作;蚂蚁见面相互用触角问好,用触角传话,很有礼貌;蚂蚁懂得天气,一到下雨天他们就把家搬到树上;蚂蚁注意积蓄,具有吃苦精神;蚂蚁的种类很多;蚂蚁的分工不同,有指挥的、有传信的、有搬运的,组织得很有秩序。我们听着范唱随意表演小蚂蚁,要求和歌曲节拍结合到位。学生活动:表演小蚂蚁。(蚂蚁面对面相互用触角问好;蚂蚁排队搬运粮食……)(三)歌曲学习1.念读歌词过渡语:让我们一起按节奏念歌词吧!教师活动:教师出示歌词节奏谱例学生活动:学生按节奏读歌词。2.观察曲谱过渡语:请观察歌曲的乐谱有什么相同点?教师活动:教师范唱学生活动:感受歌曲两大乐句,特点是都由小蚂蚁开始、节奏相同、音高不同。3.视唱歌曲学生活动:尝试演唱歌曲,教师活动:解决出现的问题。(节奏,音准)4.完整演唱过渡语:让我们完整演唱歌曲吧!学生活动:随歌曲《小蚂蚁》伴奏完整演唱歌曲。5.动画赏析过渡语:让我们再次感受小蚂蚁的勤劳、有秩序吧!学生活动:欣赏《小蚂蚁》动画。(四)集体舞过渡语:小蚂蚁很团结也很有秩序,我们围成圈,两个人相对站好,用碰触角的动作按节拍问好,在第二乐句开始时换个舞伴。学生活动:按老师要求练习。(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生动、有趣的歌曲《小蚂蚁》,通过学习歌曲让同学们知道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人应该遵循的文明礼貌。《小蚂蚁》教案【教学内容】学唱《小蚂蚁》,跳邀请舞。【教学目标】1.学习用赞美的情绪演唱歌曲《小蚂蚁》。通过演唱,学习小蚂蚁守纪律、互相帮助,勤劳,从小要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2.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感受歌曲两大乐句节奏相同、曲调不同的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专心听音乐的习惯。3.通过跳集体舞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与同学的协作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和集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和表现歌曲,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出学生表演的欲望。2、歌曲的两大乐句节奏相同但曲调不同,启发学生能听辨并正确掌握。【教具准备】:电子琴、谱例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学唱歌曲《小蚂蚁》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蚂蚁有哪些习性吗?对,蚂蚁不只会这些,它还很有礼貌,见了同伴相互对对触角打个招呼。有个科学家在野外发现了蚂蚁的家,它的家好大啊,像是个蚂蚁王国,道路四通八达,很有秩序,蚂蚁们分工明确,它们天天都辛苦地忙碌着。你看这就是蚂蚁王国(老师黑板上画出蚂蚁窝的轮廓图),问同学:谁来画蚂蚁?(请学生到黑板上画一队蚂蚁)(出示歌片学习歌曲《小蚂蚁》)。2、学唱歌曲(1)先听一遍《小蚂蚁》这首歌,听听有什么感觉?(2)再听一遍,听听歌词里都唱了什么?(3)播放课件,出示歌片。(老师讲解歌曲)《小蚂蚁》是一首2/4拍歌曲,降E大调,有两段歌词。一共有16小节。好,我们来一起学习歌曲《小蚂蚁》(板书:《小蚂蚁》),先来朗读歌词。(4),仔细听听前八小节和后八小节的节奏一样不一样?我们一起练习这部分的节奏,边拍打节奏边读“哒”,然后拍着节奏听前后八小节旋律有什么不同并熟练演唱掌握。(5)跟琴小声学唱,注意前后八小节旋律要唱正确。(6)拍手拍腿打着节拍学唱歌曲1—3遍。(7)听老师范唱歌曲。3、表现歌曲(1)看谁记词快背唱比赛:老师领唱上句,学生接下句。再互换。同桌二人练习。(2)处理歌曲:《小蚂蚁》用什么速度来演唱?(板书:选择:慢速、中速、快速)通过比较学生选择中速比较合适。用什么力度来演唱呢?(板书:选择:强、中强、弱),然后学生通过唱,自己体会感受,认为中强比较好。不管学生选择哪种速度和力度,教师都予以肯定,(讲出理由)。(3)再唱一遍把以上的内容做到位。(4)提示旋律、节奏、情绪等不到位的地方。(5)再完整地跟伴奏唱一遍。4、表演歌曲《小蚂蚁》(1)分组编排表演动作,要有分工有合作,注意配合。(观看小蚂蚁活动视频引发表演兴趣)。(2)小组讨论演练。(3)戴上头饰分组表演。(学生评价)5、结束。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希望大家都做讲秩序、懂礼貌的好孩子《小胖胖》教学设计(表演唱)一、教材分析《小胖胖》是一首领唱和齐唱相结合的叙事性歌曲。歌曲以旁观者的口吻,叙述了“自己”所见到的小胖胖在对待长辈时,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以及公众相应的反应,鼓励儿童讲文明、懂礼貌、有错就改。歌曲上句为五声徵调式,落音为re、sol,下句转到五声宫调式,落音为sol、do,结束小节为开放式终止,结束在sol音上。歌曲音域虽然只有六度,但曲调真挚、朴实,富于童趣,加上领唱和齐唱两种不同演唱形式的结合,产生一问一答、趣味盎然的效果。二、教学目标1.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小胖胖》。2.根据歌曲叙事性特点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3.学习歌曲过程中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培养讲文明、懂礼貌、有错就改的好习惯。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能够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歌曲。(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歌曲故事进行歌表演。四、教学过程(一)初听歌曲1.听辨歌曲内容过渡语:我们一起听听歌曲在唱什么?学生活动:初次聆听歌曲《小胖胖》,了解歌曲演唱内容,歌曲有几段歌词?2.听辨演唱形式过渡语: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变化?学生活动:试着跟范唱演唱红色齐唱部分。(二)歌曲学习1.听唱歌曲过渡语:听老师唱一遍歌曲,同学们在心里跟着唱一唱,边唱边感觉一下哪个地方唱起来有些困难。学生活动:跟着老师的范唱默唱。2.解决学习难点(1)解决最后一句过渡语:大家一起来看看谱子,旋律有一些起伏,注意音准,尤其最后一小节的“摇”字是一拍,要唱准一拍,但是不要延长,准确的唱出“哎呀呀”,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练一练。学生活动:尝试演唱歌曲第一段。(2)一字多音过渡语:歌曲中一字多音的地方比较不好把握,要注意音准。教师活动:评价学生的演唱,提出问题。生:演唱歌曲第一段,关注一字多音的地方。3.完整演唱过渡语:让我们完整演唱歌曲吧!学生活动:欣赏歌曲《小胖胖》动画,完整演唱歌曲。(三)表演唱过渡语:歌曲讲的是小胖胖从没有礼貌变成了有礼貌讲文明的孩子,我们用齐唱,领唱的演唱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我们分成几个小组,大家一起来分分角色,唱一唱、演一演。学生活动:分组练习并演唱。评价方式:师生共同评价。(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领唱”和“齐唱”的形式,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几位同学合作,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第二单元春天来了《春之歌》教学设计(欣赏课)一、教材分析《春之歌》是一首浪漫主义作曲家门德尔松的标题性抒情钢琴小品,选自门德尔松的钢琴曲集《无词歌》,是该曲集中较著名的一首。除钢琴独奏外,这首乐器还被改编成小提琴等器乐独奏以及管弦合奏,深受人们喜爱。作品为A大调,2/4拍,再现单三部曲式,曲式结构为A+B+A’。优雅的小快板,具有带伴奏的独唱曲特点,乐曲如春天里和煦的阳光、绚丽多彩。全曲始终涌动着分解和弦式的小琶音音型,如涓涓溪水、潺潺而过,有规律的和弦脉动,加强了乐曲的流动性,从而活跃的情绪。其间又隐隐透出一丝淡淡的甜蜜哀愁,被一群群环绕身边的装饰音点缀,更烘托出春天的美好意境和蓬勃生机。乐曲没有引子,一开始就呈现出主题。音乐没有激励的矛盾冲突和戏剧性发展变化,在丰富多彩的伴奏音型衬托下,奏出既优美而有赋予歌唱性的主旋律。A段:A大调,抒情甜美,线条简单,结构清晰,速度平稳,音乐风格温文尔雅、纤细而富有诗意。半音上行的音型和带有推进感的附点节奏使乐曲旋律具有流动的歌唱性,流畅而富于动力,清新、明亮,宛如春风吹拂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充满喜悦。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B段:像是和煦的春风迎面吹来,似灿烂的阳光铺面大地,使人们感到无比欣悦。随后乐曲转到E大调上,使曲调显得更加清新动人,形成调性的对比。随着旋律的发展,音乐推向高潮。在第二段和再现部之间出现了相当于连接部的乐段,没有明确的旋律,而是经过的、过渡的特点,形成离调模进,调性由E大调—#f小调—A大调—b小调—D大调,最后回到主调A大调。门德尔松在调式的运用上,像其他浪漫主义作曲家那样,大小调式交替被大量运用。A’段:在乐曲的结尾再现了主题旋律的明媚和激动兴奋的心情。最后在寂静安详的气氛中,音乐渐渐的弱了下来,使人沉浸在一种意犹未尽,意喻深远的春色之中。再现部中采用了扩充形式,补充再现了第二段的材料,致使结构扩大形成戏剧性的高潮。体现了曲式上的贯穿发展和结构上的平衡美感,从而丰富了这种歌唱性钢琴小品的音乐魅力。尾声由主题和连接段的音调衍化而来,巩固了主题,乐曲在轻快情绪中结束。这首乐曲以其无比优美的旋律、圣洁高雅的格调和深邃隽永的意境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全曲既保持着宁静的气氛,又具有微妙的色调变化,使乐曲自始至终连成一体,强烈的艺术效果,置人于静穆而丰富多彩的春意之中。作品以简练的和声、章法严谨的曲式和流利生动地旋律取胜,音乐语言纯朴优雅,清新自然。整首乐曲旋律起伏不大,以级进和小跳为主,表现了自然松弛的感受,安谧平和。勾勒出一幅美丽辽阔、优美、清新的大自然意境,其形象淳朴而富有诗意,充满着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无限热爱。二、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乐曲《春之歌》,感受乐曲的意境。2.能配乐朗诵《春天在哪里》。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认真聆听音乐,朗诵《春天在哪里》。2.教学难点:感受乐曲的意境。四、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有的同学说春天我们脱下了厚厚的棉衣、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冬眠的小动物也醒来。是呀,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柳树发芽花开了,春天草儿醒来换上了绿的新衣,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春天有金灿灿的麦子绿油油的田野,春天真美呀!2.新课(1)揭示课题:你知道么,赞美春天的音乐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首乐曲《春之歌》。(2)初听:请你听一听想一想,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多好听呀!这首《春之歌》情绪是优美的,相信同学们一定听出演奏乐器了,对,就是我们熟悉的钢琴演奏的。(3)作曲家介绍:你知道么,这首钢琴曲《春之歌》是由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创作的,选自他的钢琴独奏曲集《无词歌》,《春之歌》是其中最著名的,还被改编为其他乐器演奏,可见人们对这首作品的喜爱。(4)聆听第一乐段:①听,音乐开始了,你联想到了什么?有的同学说像云彩随着音乐随风舞动、像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我们再听音乐感受一下。②复听:有的同学有了新的感受,像小花一朵一朵慢慢盛开,像柳叶发芽,大家说的真好。③再听:我们看看这段音乐的旋律线。④哼唱:原来是柳叶柳枝编织了这段优美的旋律呀,咱们一起合着音乐哼唱一下。(5)看动画完整听:这段柳枝舞动的旋律在整首音乐中出现了几次?咱们数一数。柳枝舞动了两次。(6)再完整听:两次出现的柳枝舞动的旋律相同么?其他旋律描绘了春天的什么景色。(7)配乐朗诵:同学们,请你带着对春天的喜爱和老师一起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诵诗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陈伯吹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枝头上:春天的风微微吹动,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草原上:春天的雾轻轻细细,草儿醒过来,换上绿的新衣。春天在哪里?春天在竹林里:春天的雨一阵又一阵,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春天在哪里?春天在田野里:春天的太阳那么暖,那么亮。麦青,菜花黄,蚕豆儿香。3.小结今天这节音乐可我们欣赏了钢琴独奏曲《春之歌》,认识了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希望你能记住优美的旋律、记住美好的春天。同学们再见。《小雨沙沙沙》教学设计(唱歌课)一、教材分析《小雨沙沙沙》是一首天真活泼的儿童歌曲。全曲由四个乐句构成,属于单乐句结构的歌曲。其中第一乐句和第三乐句完全相同,而第二乐句与第四乐句除了句末落音不同外,其他三小节完全相同。每个乐句开始时下行的旋律线,和紧接着同音反复的八分音符旋律进行,映衬着一种轻巧、活泼的情绪。演唱时采用中速的速度,注意始终保持活泼情绪,在歌词“小雨沙沙沙”处应处理得弱一些,以表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意境。二、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激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2.认识乐器沙锤并尝试运用沙锤为歌曲伴奏。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欢快、活泼的情绪。教学难点:1.歌曲旋律的模唱,培养内心听觉。2.认识沙锤,尝试运用沙锤为歌曲伴奏。3.用沙锤为歌曲伴奏时,强弱力度的控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入新课,欣赏视频《春天》从“春天来了”说起,引出春风、花红、柳绿、草青、冰融……带出本课“春雨”。(二)《小雨沙沙沙》歌曲学习1.聆听歌曲《小雨沙沙沙》,对照歌词,熟悉内容。2.朗读歌词,回答问题。(1)歌曲表现了哪些景物?(2)小雨都落到了哪里?(3)接受了小雨的花儿、鱼儿、苗儿,都表现出怎样的心情和动作?3.再听范唱,孩子们模唱。教师针对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节奏,可让学生再听范唱学习。4.内容。(1)找出两句完全相同的乐句。(2)还有两句大体相同,只是最后两小节有别(分辩二、四句不同音符的小节)。5.孩子们完整齐唱。(《小雨沙沙沙》伴奏)(三)为歌曲伴奏1.引出乐器沙锤。师:如何表现小雨沙沙的情景呢?老师介绍一位“朋友”,它能帮助我们──沙锤。出示沙锤,介绍构造、性能,并示范,让孩子们观察,尝试动作,聆听声响。2.参照教材,指导孩子正确使用沙锤。3.对照歌谱,在每小节的强拍处让孩子们做上标记“△”,然后在歌唱中加入伴奏。(1)先分成演唱组和伴奏组,让伴奏组专心致志演奏,熟练后再唱奏同步,然后轮换。(2)基本拍节准确呈现后,再让孩子尝试在“沙沙沙”处连续发出三个声响,表现“小雨”的声音。(3)教师典型示范此处,再让个别学生示范,最后伴奏组整体加入。(4)两组交换角色,参与尝试。4.在歌曲结尾处,教师可以用渐弱形式处理。让孩子唱出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意境。在沙锤运用上,也渐弱渐慢处理,以深化孩子的美感体验。5.欣赏歌曲《小雨沙沙沙》动画。(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歌曲《小雨沙沙沙》,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还认识了打击乐器沙锤,并能够为歌曲进行伴奏,让我们再次为歌曲伴奏,一起感受春天的美好气息。《小雨沙沙沙》教案【教学目标】:1、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小雨沙沙沙》,感受音乐之美。2、感受“小雨”的轻柔,体现演唱上的力度变化。3、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激发音乐兴趣,培养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在学唱歌曲中培养学生对歌曲旋律的感知力。【教学难点】:演唱中强弱力度的控制。【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沙槌【教学过程】:律动听音乐出发了:播放律动音乐,生随老师一起做律动,感受音乐强、弱、快、慢的变化。二、教唱歌曲1、观看《小雨沙沙沙》歌曲FALSH动画2、聆听歌曲旋律,跟随老师用肢体动作表演。(播放电子琴里伴奏两遍)第一遍动作:拍手拍肩、拍手拍腿、拍手拍头、拍手点脸、拍手拈手指、拍手转手腕等(前奏间奏双手叉腰)。第二遍动作:1段右手转手腕、2段右手轻拍左手手臂、3段双手轻拍上身。所有动作都结合歌曲旋律的音高变化。3、教师范唱歌曲,学生用“沙”轻唱伴唱。师:同学们和老师合作真默契呀!老师已经用“沙”字摆出了歌曲旋律的高与低,让我们用小手点着来唱。伸出小手指吧!4、全体学生用“沙”模唱旋律,用小手在空中点。(课件出示:旋律谱)5、熟悉歌词。(课件出示)齐读第一段歌词,第二段师生有节奏地接读;第三段有节奏地齐读(课件出示歌词)6、跟琴试着演唱歌词师:老师发现大部分同学都会演唱这首歌曲了!让我们跟着伴奏完整地演唱一遍吧!7、完整跟伴奏演唱师:同学们唱得真好!为了能够清楚地听到个别同学的演唱,我们一起来做个“传话筒”的游戏吧!游戏的规则是我的话筒放在谁的嘴边,谁就自信、大胆的演唱歌曲,其他同学呢,边听边拍手伴奏,好了,我们开始了!8、传话筒的游戏:检查学生学唱的效果。9、感受小雨,更深体会歌曲欢快的情绪。(播放琴里伴奏)师:同学们高兴吗?(生:高兴)那你们能带着这种高兴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呢?(生:能!)而且我们还要把这种快乐表现在脸上,用最美的声音来演唱,并且在歌词“小雨沙沙沙”的地方我们还要唱得怎么样啊?(生:更轻点儿)10、再次用甜美的声音,生动的表情演唱歌曲。三、为歌曲伴奏请同学用沙锤为歌曲伴奏。四、创编创编动作进行表演。(课件播放歌曲范唱)1、学生自由创编2、请五名同学上台领做动作3、老师领着学生进行表演。五、课堂小结《沙槌和串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学习打击乐器沙槌和串铃2、通过与已学打击乐器进行比较的方式,让学生认识这两种乐器的形状以及音色特点。3、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应强调与歌曲结合进行。在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后,让学生为已学过的歌曲伴奏,在歌曲表现中进一步掌握这两种打击乐器的演奏技能。教学目标1.认识打击乐器沙槌和串铃,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2.能用沙槌和串铃为歌曲《小雨沙沙沙》伴奏。3.指导学生,自制沙槌和串铃。教学过程1、沙槌和串铃(1)教师在学生身后轻轻摇响沙槌,让学生说说声音的特点,试试能否说出乐器的名称。(2)教师讲解沙槌的构造特点,演示正确的演奏方法,并请几位同学上台演奏。(3)播放歌曲《小雨沙沙沙》,请学生尝试用沙槌为歌曲伴奏。(4)教师演奏打击乐器串铃。学生说说串铃的声音特点,学习串铃的两种演奏方法。(5)播放歌曲《小雨沙沙沙》,请学生尝试用串铃为歌曲伴奏。(6)学习正确的演奏方法,用这两种打击乐器参与歌曲表现。2、自制乐器请学生课后利用简易材料,自制一件与沙槌或串铃音色相仿的打击乐器。如:用塑料瓶装上一些沙石,将其封死后,即可做成一个沙槌;用铅条弯成一个半圆形,将酒瓶盖去掉皮垫并在中间打孔,再将瓶盖穿在铅条上并将接口用布条缠好。最后,用布条将手持乐器的部分缠好,即可做成一个自制串铃。《柳树姑娘》教学设计(唱歌课)一、教材分析《柳树姑娘》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3/4拍歌曲,歌词将柳树的枝条垂进水里的样子比喻成姑娘在洗头发,意境优美,易于学生理解,简单明了。二、教学目标1.聆听歌曲《柳树姑娘》,感受歌曲的情绪、内容与风格。2.学习用连贯、优美的歌声演唱抒情的歌曲,唱出三拍子歌曲句首的重音。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初听:歌曲把柳树比喻成了什么.2.揭示课题:柳树姑娘3.导言:你想用什么样的语言或诗句表达对柳树姑娘的赞美?(二)歌曲学习1.再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柳树姑娘》,请同学们边听歌曲边用小手轻轻点拍,思考:歌曲表现了柳树姑娘怎样的美?情绪是怎样的?2.再听:再听一遍,按四三拍“强弱弱”的节拍规律为歌曲点拍。3.学唱第三乐句:(1)请唱一唱歌曲第三乐句,并选择歌曲中这一句的节奏特点:紧凑、舒展。(2)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演唱,才更能体现“柳树姑娘”想要变漂亮的急切心情?请选择歌曲中这一句的演唱方法:连贯、轻巧。4.请同学们边听歌曲边用画旋律线的方法感受歌曲中的“连贯”和“轻巧”。5.跟伴奏音乐:用柔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柳树姑娘》,为最后的衬词选择一个恰当的力度。(三)创编表演1.播放歌曲伴奏,全班各自即兴表演。2.个别上台表演。3.教师简单评价,鼓励全班同学大胆表演,展现柳树姑娘的美丽。(四)课堂小结微风吹过,柳树姑娘甩动着她长长的辫子,跳着优美的舞蹈,为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的美!让我们也一起来用歌声赞美大自然吧!《柳树姑娘》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柳树姑娘》的学习,从诗、歌、画中感受柳树的形象,并由主题向速度、情感及审美的拓展。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3、通过“意境”方式,培养学生进行简单二声部合唱练习。【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柳树姑娘》。2、二声部合唱教学。【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课1、师生问好2、猜谜语: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个谜语请你猜一猜,竖起你的小耳朵听好了。(生答出就在柳树上长出一片叶子)小姑娘,本事大,江南塞北都安家。湖水替她照镜子,风儿帮她梳头发。二、请柳树——附点四分音符渗透教学、重点句教学1、唤柳树师带领学生一起呼唤:柳·树姑︱娘——︱快·出来︱呀——2、迎柳树师:咦!怎么还不出来呢!要不让我们和她的好朋友—春风、春雨一起来迎接她的到来吧!1=D16122︳36122︳风: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53566︳53566‖春雨: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1)按节奏念:春风、春雨是怎么说话的呢?(2)唱旋律:跟着老师的琴声,让我们把她们的声音唱出来吧!A、跟琴模仿风声“呼”唱旋律(表现好的奖励柳叶)师:听到这么优美的声音,柳树姑娘的好朋友秋风、秋雨也忍不住加入我们的队伍,让我们也成为阵阵秋风来唱一唱歌曲!B、跟琴模仿雨声“沙”唱旋律(师带生齐唱)C、跟歌曲原唱轻轻唱,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姿势唱,也可手随音乐划动(如:划圆、划波浪、弧线…)师:让我们用自己最喜欢的姿势(坐着或站着),和着优美的音乐轻轻边哼唱歌曲边划动自己的小手。四、诵柳树——歌词教学1、多媒体出示歌词(1)指名朗诵: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朗诵呢?你能来试一试吗(2)师按节奏念(3)老师按节奏念和生齐念五、唱柳树——歌曲教学(1)初听感受歌曲师边唱边表演歌曲(2)学唱歌曲旋律六、舞柳树1、给喜欢的歌词加动作2、自由组合表演师巡视3、指名展示(奖励柳叶)4、集体表演《春天音乐会》教学设计(欣赏课)一、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童声齐唱歌曲,单二部曲式,每个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旋律轻快、活泼,充满欢快情绪。歌词采用春天拟人化的创作手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每句歌词中衬词的运用新颖活泼,充满童趣。在欣赏该曲时,可要求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并要求学生用人声以及三角铁、碰铃、双响筒、响板、铃鼓、沙锤等打击乐器来展现春雨、春风、春雷、春水来临时的景象。二、教学目标1.学习《春天音乐会》,让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感受春天之美,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2.用人声以及打击乐曲来表现《春天音乐会》培养学生合作协调能力以及音乐表现能力。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初听歌曲《春天音乐会》,感受情绪。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感受它的情绪并跟着音乐轻轻点拍。2.歌曲中都唱到了哪些春天的声音?3.揭示课题。(二)新课学习1.再听:跟着录音轻声哼唱。2.这场音乐会上春风、春雨都是怎样演奏的?你能读出它们的节奏吗?跟着音乐唱一唱这些音响。3.师生合作朗读歌词:(1)感受四四拍基本节奏特点。(2)分小结师生合作朗读。(3)学生自己朗读歌词。4.启发学生结合歌词,关注歌曲所表现的情景与事物。(1)问:歌曲表现了春天哪些景象?(春雨、春风、春雷、春水、春笋。)(2)这些事物是如何表现状态的?(引出对象声词的关注:滴答、滴答、沙沙、轰隆、哗啦。)5.再次完整聆听,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为表现音乐做铺垫。教师提问:(1)为什么题目定为“春天音乐会”?音乐会最鲜明的特征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内容表现春天景象,音乐会立足表现美妙的乐音,歌词中准确生动地展现了春天里多种美妙的声音。(2)结合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我们在演唱时能否很好地表现出春天的这些声音?(3)为什么把春笋比做“乐队指挥”?它像不像一个“指挥”(启发学生如何借助人声、物体声来进行表现。)(三)边读歌词边做声势1.固定拍声势练习2.小组合作:分句练习。3.小组展示。(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童声齐唱歌曲《春天音乐会》,通过学习歌曲,让同学们在音乐中感受到春天的景象,在欣赏作品中获得审美体验。同学们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结束课程。《春天音乐会》教案【教学内容】1、聆听童声齐唱《春天音乐会》。2、用打击乐器表现《春天音乐会》。【教学目标】1.欣赏歌曲《春天音乐会》,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能随录音哼唱歌曲;能用声势动作和打击乐器参与歌曲表现。2、培养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3、用人声以及打击乐器来表现《春天音乐会》,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以及音乐表现能力场景。【教学重难点】:欣赏歌曲,并能感受乐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欣赏歌曲1、初步聆听歌曲。教师设问:歌曲中,有哪些声音参加了春天音乐会的演出,春天音乐会的指挥是谁?(引导学生关注歌词)2、教师应指导学生由易到难设计声势动作,随音乐参与表现。3、引导学生聆听春雨、春风、春雷、春水的声音。要求学生随音乐轻声演唱春雨、春风、春雷、春水的象声词部分。4、拍手或用打击乐器参与表现。“嘀嗒嘀嗒”用双响筒或响板表现,“沙沙沙沙”用沙槌表现,“轰隆隆隆隆”用铃鼓表现,“哗啦啦啦啦”用串铃表现。伴奏节奏与歌曲节奏相同。5、学生随范唱录音轻声演唱歌曲,同时用打击乐器或声势动作参与歌曲表现。二、音乐活动(1)进行“猜猜我表现的是什么”音乐游戏。即由一位同学用乐器或其他发声材料模拟表现春天的声音,如春风、春雷、春水以及动物的叫声等,其他同学猜猜他表现的是什么声音。(2)教师与同学合作,设计并表现春天的场景。如:白: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一群小鸭子来到河里玩耍啦。(几个学生学鸭子的叫声)白:春天的景色真美啊,柳树在春风的吹动下,发出了沙沙沙的声音。(学生用沙槌或自制沙槌表现)白:小鸟也飞来了,小蜜蜂也来了,小青蛙也欢快地唱起了歌。(模仿小鸟、蜜蜂、青蛙的声音)。白:突然一阵大风吹过,天空响起了雷声,接着下起了雨。(用人声、鼓、沙槌或搓塑料纸等分别表现)白:雨过天晴,太阳出来了,小动物们开起了音乐会,快乐地唱起了歌。(随音乐演唱歌曲《春天音乐会》)(3)小组合作设计并表现春天的场景。可以用打击乐器、声音材料或人声来表现。三、课堂小结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小动物唱歌》教学设计(歌表演)一、教材分析歌曲《小动物唱歌》,这是一首描写动物的创作歌曲,C大调,规整的上、下句结构。弱起小结是学习的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按节奏朗读歌词,淡化难点。强调4/4拍的第一拍,如第一句“许多小动物”中的“小”字。二、教学目标1.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听辨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大小,理解音乐中声音的强与弱。认识力度记号“f”与“p”,并能够运用到音乐中去。2.学唱《小动物唱歌》,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感受并理解音乐中所描述的不同动物形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小动物的热爱之情。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言:有许多小动物要来参加咱们的音乐课,听一听他们是谁?2.你听到谁的声音了?它们是怎样叫的?同学们能学学它们的叫声和动作吗?(生独立练习各种动物的叫声,并模仿动作。)(二)认识“强弱”记号1.认识“f”和“p”。师:小朋友们模仿得都不错,热闹的音乐会把森林的虎大王也吸引过来啦,你们听……(老师模仿老虎的叫声。)师:一看到老虎来了,小猫可高兴了,过去跟它打招呼……(同学模仿小猫的叫声。)师:能听出来他们的叫声有什么不同吗?生:老虎声音大,小猫的声音小。生:一个重、一个轻。师:在音乐中声音大的,我们把它叫做声音“强”,用“f”来表示,声音小的,叫做声音“弱”,用“p”来表示。(强——f、弱——p)师:强的声音重,弱的声音轻,请大家跟着老师读一读这两个字母。学生模仿两种声音,进行对比。2.模仿“强弱”。师:老师这有一面鼓,用不同的力度敲击它的时候,就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请大家听一听。(教师敲击鼓发出一强一弱的声音。)师:请大家认真听,每次老师敲击两个声音,听到强音就把你们的手举到头顶,听到弱音就把手放下,看一看谁的耳朵最灵。(教师敲击三到四组不同强弱的声音,学生听辩。)3.制造“强弱”。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得很好,现在,你们能制造出一强一弱的声音吗?除了老师手上的鼓,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发音?生1:拍手。生2:拍凳子。生3:用嘴巴。师:小朋友们太聪明了,想出这么多好的方法。下面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发出有强有弱的声音,自己试试。(三)学唱歌曲、感受歌曲1.听歌曲范唱:师:小朋友们今天的表现太精彩了,瞧,小朋友们的表演吸引了一群小动物,它们唱着歌来了。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生:小猫和小狗。师:小朋友们,让我们再听听他们动听的歌声吧!欣赏,师生一起一边欣赏一边拍节奏,注意引导学生唱好弱起小节。2.学唱:师:刚才,老师发现已经有小朋友小声的唱起来了,好,让我们一起轻轻的学唱吧!3.练习表现强弱记号。师:你们发现歌曲中有什么地方比较特别吗?生:小狗和小猫的两声叫声哪里不一样。师:请你们看一看这个地方有两个什么记号?有两个我们刚刚认识的可爱的小符号。“f”表示什么,“p”表示什么?师:同学们再听一遍,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可别忘记了这两个新朋友。(学生再次跟唱,同时大部分学生注意了强、弱处的演唱。)4.师生互动,演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师:现在,老师想唱小动物叫声的地方,你们来帮老师唱歌词,好吗?(教师富有表情地演唱,同时用声音和肢体语言强调“强、弱”处的演唱。)师:相信你们会比老师更好。你们来唱小动物的叫声,老师为你们唱唱歌词。(师生合作演唱。)5.创编表演。师:小狗和小猫都唱得十分开心,小朋友们想一想,动一动,看哪位小朋友表演的最好,跟着音乐来吧!全体学生跟着《小动物唱歌》的音乐自由发挥想象做动作,并演唱。师:同学们唱得真好,谁愿意上来给大家表演?其它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四)歌曲创编师:刚才,我们只唱了小猫和小狗,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也想加入我们的演唱,欢迎吗?师:小朋友们,想不想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都唱一唱呢?请你们自由发挥做动作演唱。我们的大联欢开始了。随歌曲《小动物唱歌》,全班学生自由演唱。(五)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都很开心,这些小动物们也很开心,因为你们和它们一起唱歌,跳舞,都是它们的好朋友。就让我们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尽情歌唱吧!学生跟着《小动物唱歌》的音乐,边做动作边离开教室。《小动物唱歌》教案【教学目标】:1、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生活中的声音;2、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和p,并能够正确运用到音乐之中;3、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重难点】: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2、歌曲《小动物唱歌》前后两个乐句尾音的音准。【教具】:动物头饰、力度记号卡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言:同学们,大家好!这一节音乐课由我和小朋友们共同度过。首先,请大家欣赏一段好听的歌曲,请注意听清楚:歌曲当中有哪些小动物在唱歌呢?2、按节奏模仿其他小动物唱歌的声音:x–x–和xxxx,之后形成立体节奏练习。3、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还听到过哪些小动物唱歌呢?二、乐理知识教学1、认识力度记号“f”:师:现在我们来到了山羊爷爷的家,山羊爷爷的年纪很大,听力比较差,所以他在自家的门上挂了“f”这样一个标记,你知道这个标记是什么意思吗?山羊爷爷的年纪大听力差,所以希望来访的客人怎样做,山羊爷爷才能听到呀?2、认识力度记号“p”师:现在我们来到了小花猫的家。小花猫家里有一群刚出生的小宝宝,特别害怕听到吵闹的声音,所以小花猫就在自家的门上挂了这样一个标记“p”,希望来访的客人怎样敲门才不会打扰到她的小宝宝呢?3、力度训练:让我们看着力度标记的变换,变化模仿走路力度不同的小动物的形态吧!三、学习歌曲1、师:现在我们来到了山谷中,山谷里有好听的回声。。。。“喂。。。你好吗?”真是太好玩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山谷回声》的游戏吧!老师用强的力度来表现,请小朋友们用弱的声音来表现老师的回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试试吧:2、师生互动:师:“啦啦。。。啦啦啦啦。。。。”“许多小动物。。。。在唱着歌。。。。。喵---喵---。。。真快乐。。。。”“真快乐。。。。真快乐。。。。。”3、告诉小朋友们一个秘密,刚才我们用回声唱的这一段歌曲是森林音乐会的主题歌,现在老师用钢琴为大家伴奏,我们一起把这首歌完整的唱一遍吧!4、纠正:乐句的尾音同学们唱得真好听,但是在歌曲的中间部分和结尾部分出现的旋律是不一样的:间的“真快乐”声音高,结尾的声音低,请小朋友跟老师唱一唱吧。。。5、创造:除了小猫和小狗会唱歌以外还有很多小动物会唱歌,那么现在我们就把歌词改编一下,唱成其他的小动物,谁来试一试呀?生:小鸭子:嘎嘎嘎嘎小青蛙:呱呱呱呱小黄牛:哞—哞—课堂小结《大象》教学设计(欣赏课)一、教材分析《大象》是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五首作品。乐曲降E大调,八三拍,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在钢琴奏出几小节引子后,低音提琴奏出圆舞曲的主题,表现大象愉快地迈着笨重的脚步,费力地旋转舞蹈,塑造了一头憨态可掬的大象形象。二、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乐曲《大象》,感受不同音乐作品描绘的音乐形象。2.感受低音提琴的音色及乐曲诙谐的情绪。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验音乐作品描绘的动物形象。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四、教学过程1.导入(1)聆听音乐,表现了哪种动物形象。播放乐曲《引子与狮王进行曲》:还记得这首乐曲吗?乐曲曲名是什么?曲作者是谁?这段钢琴演奏的旋律急速地上行后又下行,表现了什么?(2)再听一听,下面这段音乐表现了哪一种小动物。通过音乐速度、旋律的特点,有的同学觉得是蚊子、苍蝇、蜜蜂,这段音乐表现的是蜜蜂这一动物形象。2.新课(1)初听:听听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2)再次聆听这段音乐,注意主奏乐器的音色。(3)认识低音提琴:这段音乐的主奏乐器叫做低音提琴。咱们再来听听低音提琴的音色,和老师一起在音乐中模仿演奏动作。(4)再次聆听①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低音提琴演奏的音乐表现了哪种动物,为什么?②揭示课题:大象。(5)认识大象:谁来说一说大象有什么特点?(6)再完整听:大象在做什么?用动作表现。(7)作曲家介绍:圣—桑(1835-1921)法国作曲家。代表作品有《动物狂欢节》《骷髅之舞》、歌剧《参孙与达利拉》等。咱们今天学习的《大象》就选自《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五首作品,《引子与狮王进行曲》也选自《动物狂欢节》。3.小结今天这节音乐可我们欣赏了《大象》,认识了法国作曲家圣—桑。希望同学们能爱护大象和可爱的动物。《咏鹅》教学设计(唱歌课)一、教材分析《咏鹅》是一首根据唐朝诗人骆宾王的著名诗篇创作的歌曲,由黄国群作曲,描述了鹅在湖面上自由游弋的神态。歌曲为五声宫调式,旋律流畅,为规整的四句式结构。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体会音乐中“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让学生体会中国古诗词的韵味,从而热爱中国文化。二、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咏鹅》,背唱歌曲。2.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新歌,请听听歌曲表现的是什么动物。2.背诵《咏鹅》。3.关于咏鹅:《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描写鹅的外形特征以及游水时轻盈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二)歌曲学习1.再听:注意歌词与古诗是完全一样的吗?2.师生共同分析歌曲的演唱顺序3.教师简单地讲解歌曲中出现的四分休止符和反复记号,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4.学生随音乐分段学唱:(1)学唱第一段(2)学唱第二段(3)思考两段旋律、节奏的区别以及情绪的不同。(4)教师纠正唱得不准确的地方。5.聆听伴奏,再次演唱歌曲,体会歌曲悠闲自得的情绪。(三)创编表演1.播放歌曲伴奏,全班各自即兴表演。2.个别上台表演。3.教师简单评价,鼓励全班同学大胆表演,把鹅的悠闲自得的样子表现出来。(四)课堂小结在快乐的音乐声中我们的课程就要结束了,希望大家回去能将今天学习的歌曲《咏鹅》唱给爸爸妈妈听。《咏鹅》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和大家一起整齐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咏鹅》。2、能积极参加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古诗意境。3、拥有自信,健康成长;喜欢并自觉学习音乐;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教学重难点】:会唱歌曲《咏鹅》并能用简单的肢体语言表现鹅在水中悠闲自在的形象;即兴创造。【教学教具】:歌曲《咏鹅》课件、扇子(绸扇)、电子琴、鹅冠(红纸做成)。【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听音乐进行各种小动物的律动二、猜谜激趣、设疑导入出示谜语:头戴一顶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脚蹬一双红靴子,唱着歌儿伸脖子。(谜底:鹅)三、配乐朗诵、理解诗意1、欣赏《咏鹅》彩画,版书课题;2、集体配乐朗诵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咏鹅》四、视听结合、自主学习1、播放范唱,感受歌曲2、复听范唱,学生自编动作3、集体学唱歌曲《咏鹅》4、随教师电子琴伴奏演唱5、分组演唱歌曲6、歌曲的感情处理五、启迪智慧、发散思维师:同学们刚才已经学会了这首优美的歌曲,喜欢美丽的白鹅吗?那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呢?1、生自编动作:指名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自编动作,并让其余的学生模仿编得较好的动作:2、美化学生动作:启发学生选择合适的道具表演(如:将“鹅冠”套在手上,模仿鹅头摆动;围成“池塘”的形状,舞动扇子来表现“水波浪”。)3、讨论:还可用什么方法表达对这首诗或歌曲的喜爱?4、根据学生提议分组展示。演唱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朗诵组:朗诵《咏鹅》的诗歌,并配上音乐加上动作表演。舞蹈组:根据歌曲《咏鹅》创编舞蹈动作表演。绘画组:根据《咏鹅》这首诗歌的意境,随音乐在准备好的画纸上贴上景物(白鹅、荷花、莲叶……)5、师生合作:师扮“鹅司令”,生扮“鹅宝宝”。六、自我反思、拓展延伸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引导学生说出:热爱动物保护大自然。《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设计(欣赏课)一、作品分析《跳圆舞曲的小猫》是一首专为小朋友创作的管弦乐曲,由美国作曲家安德森创作。乐曲诙谐有趣,描绘了一只活泼、调皮的小猫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起了欢快的圆舞曲。乐曲分为三个部分。引子部分,好似一只调皮的小猫一步步走进了“舞场”,准备翩翩起舞。第一部分旋律优美抒情,由弦乐器主奏,形象地模拟了小猫的叫声。乐曲速度快慢交替,充分表现了小猫那顽皮好动的性格。第二部分旋律欢快活泼,主要由主和弦的分解和弦发展而成,形象地描绘了小猫蹦蹦跳跳、活泼可爱的形象。第三部分是和第一部分有相似之处,尤为有趣的是在乐曲的尾声,忽然传来了几声狗叫,把正在专心跳舞的小猫吓了一跳。乐曲在充满戏剧性的尾声中轻松地结束了全曲。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身体动作感受圆舞曲三拍的韵律。2.学生能够感受到乐曲的音乐情绪。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能够把握欣赏音乐中的音乐形象。教学难点:能够感受到圆舞曲三拍的韵律,并用身体动作表现。四、教学过程(一)听辨音乐形象揭示课题1.听辨音乐形象教师播放音乐片段,音乐片段中有小猫的叫声。学生听辨出音乐中出现的小动物是小猫。教师语言:今天的音乐课,老师将为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听,它来了?(播放音乐片段,片段中有小猫的叫声)猜出它是谁了吗,原来是一只可爱的小猫。2.揭示课题教师再次播放音乐,聆听音乐中的小猫在做什么?教师语言:让我们再来听一听音乐,想一想音乐中的小猫在做什么?(再播放音乐片段)当小猫听到音乐时心情非常高兴,这时小猫随着音乐跳起了优美的舞蹈。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乐曲就是由美国的作曲家安德森为孩子们所写的一首管弦乐曲,名叫《跳圆舞曲的小猫》。(点击出示课题)(二)分段欣赏音乐1.欣赏第一部分音乐(1)聆听小猫的叫声在音乐中出现了几次?教师播放第一部分音乐,引导学生聆听出小猫的叫声在音乐片段中出现的次数。教师语言:这只小猫跳得太高兴了,还不时地喵喵的叫了起来。(出示音乐中小猫的叫声音乐片段)下面老师请你们仔细听听音乐,在这段音乐中小猫叫了几次?(课件中显示小猫叫一声时随音乐移动一次)你听出来了吗?小猫在这段音乐中一共叫了六次。其中有两次是小猫真实的叫声,其余四次是由一件乐器来模仿猫的叫声。(2)教师介绍主奏乐器—弦乐教师介绍主奏乐器,出示弦乐的图片。使学生了解到小猫的叫声是由弦乐演奏的。教师语言:是哪种乐器来模仿小猫的声音呢,让我们认识一下。它是由小提琴这件乐器来演奏的。(出示小提琴图片)(3)随音乐中小猫的叫声做动作教师示范动作后,播放第一部分音乐,引导学生一起来模仿小猫的动作。教师语言:请你随乐曲中的小猫叫的声音和老师一起来模仿小猫的动作吧。请你先来看老师做一次。用你的小手来表现舞步,用这样的动作来表现猫叫的声音。让我们一起随音乐做一做吧。(4)教师再次播放第一部分音乐,启发学生给这段音乐中小猫的形象。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想象这段音乐中小猫的形象。教师语言:现在让我们再来完整的听第一部分的音乐,你可以展开想象并选择这是只优雅的小猫还是俏皮的小猫。相信你一定选择好了,原来这是一只优雅的小猫。2.欣赏第二部分音乐(1)教师播放第二部分音乐,启发学生了解这段音乐与第一部音乐的情绪相比更加跳跃、轻快。教师语言:接下来小猫会怎样跳舞呢,让我们一同来听一听。(教师播放第二部分音乐)小猫的舞步变得跳跃了,同学们都知道小猫的脚上是有肉垫得,所以跳起来很轻巧。所以这段音乐要比我们听过的第一部分音乐更富有跳跃感。(2)教师引导学生随音乐模仿小猫轻盈跳跃的舞步,体会乐曲风格。教师语言:下面让我一起来感受一下小猫跳跃的舞步吧。请你和老师一起随音乐做一做。(播放第二部分音乐,随音乐做动作)3.欣赏第三部分音乐(1)教师播放乐曲第三部分,启发学生聆听这段音乐与第一部分相似。教师语言:刚才我们用动作感受到小猫的舞蹈越跳越高兴,随着音乐的发展它会停下来吗,让我们接着往下听。(播放第三部分音乐)你是不是觉得这段音乐有些熟悉呢,我们听到了和第一部分相似的音乐,但是结尾的部分发生了变化。(2)乐曲的结尾出现了什么动物,小猫有什么表现。教师播放结尾的音乐,引导学生了解结尾音乐的特点。教师语言:会是谁出现了,打乱了小猫的舞蹈呢,请同学们再听听看。(教师播放第三部分的音乐)原来是只小狗的到来打扰了小猫的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