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汇编:古诗鉴赏(第2期)_第1页
2022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汇编:古诗鉴赏(第2期)_第2页
2022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汇编:古诗鉴赏(第2期)_第3页
2022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汇编:古诗鉴赏(第2期)_第4页
2022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汇编:古诗鉴赏(第2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6古诗鉴赏

(2022•北京•中考真题)阅读《饮酒(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的开头,诗人虽然“结庐在人境",却感受不到"诗的结尾,诗人已得"",去『’欲

辨已忘言”。

2."心远地自偏"一句中的"心远"意指远离俗世生活。依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认为诗人理想

的生活场景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得抄写原文)

【答案】

1.车马喧真意

2.示例:在南山下的几间草屋中隐居,悠闲地漫步在庭院中的菊花从里,随意地采摘几朵。

偶然间抬起头来,看那夕阳西下,雾气在山峰间缭绕,让人心旷心怡。鸟儿结伴回到巢穴,

使人倍感温馨。

【解析】

1.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的开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意思是: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盘。诗人

虽然身居闹市,却感受不到"车马喧"。"车马喧"形象地表现了世俗交往的喧扰。

诗的结尾,“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意思是:大自然中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表达,

却已忘记了怎样表达。表现了诗人已得“真意”,享受田园之乐,体悟自然的美好,表现了诗

人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

用诗歌中的原词句填空即可。

2.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描述。

这首诗,写出了作者理想中的生活场景,作者沉醉其中,自得其乐。可根据"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进行扩展,结合诗句含义以及作者情感,加入适当

的修饰成分呈现画面即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秋日里,诗人来到庭院东边的篱笆下,弯下腰一朵一

朵地采摘着菊花,菊香飘逸扑鼻,好不惬意。不经意间,诗人抬起头来,远处的南山尽收眼

底,多么悠然自得啊!"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思是: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

美好好,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

(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

登楼望水

(唐)顾况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3.本诗四句起承转合,一句一转换,颇具特色,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4.下列选项中表达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诗写"登楼望水",与许多写登山登楼登塔的唐诗一样,都是借景抒怀。

B.作者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注重教化,故写本诗寄语少年应珍惜青春时光。

C.本诗为作者暮年所作,写登高望远,看到迎接他的归船,思乡心切,无心赏景。

D.全诗文句通俗易懂,景情并有,不着一"愁",实则写"愁”。

【答案】

3.示例:首句"鸟啼花发柳含烟”是起句,诗人便点出了此时其身处的美好风光,可是风光

大好,诗人却在第二句用了"抛却",这说明了诗人此时带愁,无暇眷顾风景,而是回忆起自

己的少年时光。后两句,诗人回忆少年时光,心里很愉悦,于是诗人更上高楼,眺望远处一

江绵绵春水,心潮起伏,想着何时故乡才能迎来他的这一只归船,诗人愁之来源,是身处异

乡而不得归之苦。四句起承转合,一句一转换,巧妙抒发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4.AD

【解析】

3.

考查对诗歌的分析理解。唐代诗人顾况,身在他乡,见春天再次到来,花开似锦,绿柳如烟,

蜂蝶随香,燕飞莺啼,不由得感慨时光之匆匆,而自己倏然已经老去。为着追逐功名,远离

家乡,长年不归,让韶华白白逝去。到得此时,仍空自惆怅,不肯回去。

开篇诗人写“鸟啼花发柳含烟",显然,展现在我们以前面前一副春光明媚的画面。春天是温

暖的季节,小鸟叽叽喳喳在树林中穿越。在树林中鸣叫。再看地上的花朵更是百花争艳,竞

相开放。柳树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湖边的水汽中腾起春烟。这是多么美好的春光啊,让人

沉醉。但是此时诗人的心思却不在这里,“掷却风光忆少年",他没有被眼前这美丽的景色所

打动,而是回忆起自己的少年时光。也正是因为这种回忆让他陷入了春愁之中。那么这种春

愁究竟是什么呢?唐诗的最后两句给出了答案。"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在这

个春光烂漫的季节里,诗人登上了高楼,眺望远方的江水翻腾。心中期待着故乡什么时候能

够带来一条船,把我从这里接回去呢?如此在美丽的春光中登高望远,盼望故乡来船,这种

表达并不多见。由此看得出诗人的这份春愁,如江水般滔滔不绝。而美丽的春光不过是这点

缀而已,更让诗人的愁绪满怀。最后一句七个字写出了诗人春愁之所指,那就是对于故乡的

思念。

4.

考查对诗歌的分析理解。

B."寄语少年应珍惜青春时光〃错误,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绿柳如烟,这是多么美的春光,

可是如此大好风光,诗人却将美景抛在一边,回忆起自己的少年时光。眼前的春光很美,可

是记忆中故乡的春光更美,诗人登高远眺,希望能有一叶扁舟载着他回到故乡。抒发了作者

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没有“寄语少年应珍惜青春时光”之意;

C."看到迎接他的归船"错误,后二句是虚写,诗人开始去眺望故乡,想着何时故乡才能迎来

他的这一只归船,并非真正看到迎接他的归船;

故选AD。

5.(2022•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漫步古诗苑,欣赏一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题稚川山水

【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注:戴叔伦,唐代诗人,此诗作于作者宦游途中。

⑴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箱詈的一项是()

A.本诗的写景,着墨不多,颇似元人简笔写意山水,富有意趣。

B.艺术的灵感往往来自错觉,这首诗便是如此。如果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现“隔水青山似

故乡”之后,才有“无限秋风思",三四句却予以倒置,颇具匠心。

C.诗人憩息于“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在水天背景上,那"汀沙云树”像在清水中洗浴过一

样,给人以舒畅之感,一个"凉"字就传达了这种快感。

D.本诗通过对稚川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稚川山水的思念之情。

(2)请你把"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的画面描述出来。

【答案】

(1)D

(2)在酷热的五月仲夏傍晚时分,憩息茅亭中,只感到清幽的凉意阵阵拂来,又怎不感到痛

快。再纵目远眺,那江中汀洲的白沙,那云烟缭绕的绿树,都映照在苍茫暮色里。

【解析】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D.表达了作者对优美的稚川山水风光的热情赞颂。从"隔水青山似故乡"可看出诗人还巧妙抒

写了他的思乡之情;D选项说法不全面;

故选Da

考查的是对诗歌画面的描绘。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然后发挥自

己的联想和想象,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一二句,描画"行人"傍晚小憩于茅亭的所见,

也是对山水的点染。作为一个赶路的宦游人,在"五月"仲夏的暑热中整日跋涉,直到傍晚才

突然发现一个"松下茅亭",岂不喜出望外;憩息亭中,只感到清幽的凉意阵阵拂来,又怎不

感到痛快。一个"凉"字写出了当时的天气情况是凉爽宜人,写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

人;"汀沙云树晚苍苍”一句写了两种景物,一是“汀沙",即江中汀洲的白沙,一是"云树",

远处云烟缭绕的繁茂树林,这是诗人纵目远眺看到的景色。特点是"晚苍苍",写出了汀沙云

树在暮色映照下显得一片苍茫的情景。据此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即可。

示例: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人,让人感到无比惬意,白沙覆盖的汀洲和远处云烟

缭绕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

(2022・浙江丽水•中考真题)

月山草堂四咏①

[明]汤显祖

(一)

楼转松风韵紫虚,眠云夜冷昼芙蕖。

山中所有应如此,直是江南陶隐居。

(二)

风露涓涓浣竹林,月窗秋影夜来深。

不知丛桂山中客,长听潇湘云水音。

(三)

君子山前放午街,湿烟青竹弄云霞。

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桃溪雨后茶。

(四)

酒是金盘露滴成,花如素女步轻盈。

西风暮雨何辞醉,便向池亭卧亦清。

【注释】①选自《汤显祖诗文集》。月山,在遂昌县城西。

6.下列是四首诗歌的标题,请将诗歌序号分别填到对应的标题后面。

松屋卧云()竹院烹茶()荷亭酌酒()竹窗延月()

7.你从这组诗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答案】

6.(一)(三)(四)(二)

7.诗人在月山草堂听松赏荷、观竹品月,沉浸于清丽雅致的自然景物,追求高洁的君子之

风。诗人在月山草堂取水烹茶、酌酒酣卧,享受着幽居生活,追求闲适的自在人生。

【解析】

6.

本题考查诗歌标题的补充。

标题“松屋卧云”对应了第一首诗的“楼转松风韵紫虚,眠云夜冷昼芙蕖"中的"松""眠云",因

此“松屋卧云”是第一首诗歌的标题。

标题"竹院烹茶”对应了第三首诗的“湿烟青竹弄云霞""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桃溪雨后茶"中

的"青竹""烧""茶",因此"竹院烹茶"是第三首诗歌的标题。

标题"荷亭酌酒"对应了第四首诗歌的“酒是金盘露滴成,花如素女步轻盈"“便向池亭卧亦清"

中的"酒""花""池亭",因此"荷亭酌酒"是第四首诗歌的标题。

标题“竹窗延月”对应了第二首诗歌的"风露涓涓浣竹林,月窗秋影夜来深"中的"竹林""月窗",

因此“竹窗延月"是第二首诗歌的标题。

7.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主题。

第一首诗歌《松屋卧云》"楼转松风韵紫虚,眠云夜冷昼芙蕖。山中所有应如此,直是江南

陶隐居"意思是:山中松枝摆动的声音如同紫虚,在山中居住夜中微冷,白天可以欣赏这亭

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荷花。这山中所有的一切,就如同是江南陶渊明的隐居之所啊。表现了

诗人对月山草堂的喜爱赞美之情。

第二首诗歌《竹窗延月》“风露涓涓浣竹林,月窗秋影夜来深。不知丛桂山中客,长听潇湘

云水音〃意思是:秋夜里秋风起,露水重,就好像在清洗着竹林,在月光投射的窗户边欣赏

月色竹影不知夜已深。不知道丛桂是这山中的客人,在月夜下一直听着《潇湘云水》般美妙

的曲子。表现了诗人沉醉于观竹品月之中,不知夜已深。

第三首诗歌《竹院烹茶》"君子山前放午街,湿烟青竹弄云霞。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桃溪

雨后茶"意思是:正午雨后时分,走在悠悠君子山前,看见山下烧着湿竹,青烟缭绕着整片

的竹林,就像一片片云霞在飞舞。在这样的天气里,就烧一壶玉井的泉水,来试一试桃溪谷

雨后的新茶。

第四首诗歌《荷亭酌酒》"酒是金盘露滴成,花如素女步轻盈。西风暮雨何辞醉,便向池亭

卧亦清〃意思是:荷亭之中酒香四溢,这酒好像是天上的露水凝结而成的,身旁的荷花一朵

朵阿娜多姿,像一位位步态轻盈的少女。傍晚时分,荷风、细雨迎面吹来,一醉何妨!即便

醉了,那就在荷亭中安心睡去,享受无边的清静自然。

在《松屋卧云》中,我们看到一位诗人在听松赏荷,感叹此处如同陶渊明的居所;在《竹窗

延月》中我们看到一位诗人站在窗前赏窗前明月,听竹子摇摆之声。诗人在月山草堂中听松

赏荷、观竹品月,将月山草堂比作江南陶渊明的居所,沉醉于这山中清丽雅致的自然景物,

表达了诗人高洁的人生志趣,追求高洁的君子之风。在《竹院烹茶》中,我们读到一位放松

心情的诗人,趁着午休的时刻,赏景品茶,超然物外,悠雅闲适。在《荷亭酌酒》中,我们

看到诗人在荷亭中小酌,似醉非醉,似醒非醒,西风暮雨来临之时,也不须归,可以亭中静

卧,尽享清静自然。诗人在月山草堂取水烹茶、酌酒酣卧,表现了诗人享受着幽居生活,追

求闲适自得的人生。

(2022•湖北恩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①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②凝寒③?松柏有本性。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注释】①一何:多么。②罹:遭受。③凝寒:严寒。

8.请你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9.诗中松柏的“本性”是什么?诗人写松柏"本性"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8."亭亭”表现了松的傲岸姿态,“瑟瑟”模拟刺骨的风声,两个叠词富有音乐性,突出了松

柏挺立不屈。

9.亭亭(挺拔),劲(刚劲),端正(直立、正直)。诗人写松柏"本性",歌颂了松树的高洁,

同时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

【解析】

8.

此题考查词语的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的意思是: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

狂风瑟瑟呼啸。"亭亭"是指松树挺拔的样子,表现了松的傲岸姿态,"瑟瑟"一词形容寒风的

声音。作者运用两个叠词,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并且运用视觉和听觉的描写勾勒出松柏傲

立崖边的景象,突出了青松的傲骨。

9.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主旨的分析。

"亭亭"的意思是"挺拔的样子”,表现了松的傲然挺立;"一何劲"的意思是"多么地刚劲",突

出了松枝的刚劲;"终岁常端正"的意思是“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表现了松树的正直;

综上所述,可以概括出松柏的本性:挺拔、刚劲、正直。

诗歌写了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特点,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同

时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对从弟寄寓了无限期望,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10.(2022•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赏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按要求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里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睫平野尽,江3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⑴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无误的一项是()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诗人用一个"望"字,即把目标从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移

向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充满深情厚意。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渡荆门送别》都是送别友人的诗,都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

方式。

C.《渡荆门送别》颔联中"随""入"二字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写出了楚地平野开

阔,江水奔腾之景。这首诗流露出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之情。

D.《渡荆门送别》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

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

⑵两首诗中画线的a、b两处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答案】

①D

(2)示例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既表现了作者和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又体现了作

者的宽阔胸襟。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感情,给友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示例二:"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表面写

故乡水不远万里来送"我”,实则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与依恋。

【解析】

(1)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一个“望”字,即把目光从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

巴山蜀水(五津),充满深情厚意。本项说法错误;

B.《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不是送别友人的诗。本项中"都是送别友人的诗"说法错误;

C.《渡荆门送别》颔联中"随""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

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入大荒流”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

表达了诗人的豪情万丈,胸襟开阔。本项中"流露了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理解

错误;

故选Do

(2)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情感的理解。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写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

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

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

哲理,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

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

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运用拟人修辞方法,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

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11.(2022•江苏泰州•中考真题)阅读元好问的《阳兴碧①》,完成小题。

乱石通樵径,重岗拥戍城。

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

雨烂沙仍软,秋偏气自清。

年年避营马②,几向此中行。

【注】①阳兴智(zhai)今山西阳曲县阳兴镇。金末,蒙古军入侵山西,作者曾避兵阳曲山

中。②避营马:避骑兵夺马。

⑴从诗歌前两联看,阳兴智周围环境具有和的特点。

⑵品析诗中"年年”的表达效果。

【答案】

(1)偏僻(或:险峻)宁静(或:安宁、祥和)

(2)"年年"是"每一年"之意,强调为了躲避骑兵夺马,每一年都要来阳兴碧来逃避。既表现鑫

末战乱常年不断,也表现出阳兴碧的偏僻和安静,是个天然的躲避战乱之所。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乱石通樵径,重岗拥戍城"描写了阳兴碧所处位置,和自然环境。要穿过乱石,从樵夫打柴

的小道才能到达,足见其位置的"偏僻";"戍城"点出了阳兴碧的功能一一防守的重镇,"重岗"

表现阳兴智的外围环境,被一层层的山岗围绕,由此可见其"偏"和"险"。

"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描写的阳兴碧的社会环境,民风淳朴,鸡犬相闻,好一派宁静的

场景,这与外面兵凶战乱的状态仿佛就是两个世界,宁静而祥和。

故从诗歌前两联看,阳兴碧周围环境具有偏僻、宁静(祥和)的特点。

本题考查关键字句的赏析。

"年年"是"每一年"之意,强调为了躲避骑兵夺马,每一年都要来阳兴智来逃避。既表现金末

战乱常年不断,也表现出阳兴智的偏僻和安静,是个天然的躲避战乱之所。

所以“年年”也抒写战乱的情景和对家乡沦陷的悲愤无奈的心情,流露出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

战争的仇恨。

12.(2022•广西贺州,中考真题)按要求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借的典故,表达的感情。

⑵请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案】

(1)鸿雁传书思念故乡

(2)答案示例一:这两句诗写“行舟”所见景色,"风正一帆悬"这一诗句有小景传大景之神,把

春潮涨涌,江水浩荡,江面开阔,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出来了。

答案示例二:这两句诗写“行舟”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

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诗句对仗精准,意境开阔,情绪饱满。(能从①整体

画面感,②"平""阔",③"正""悬",④对仗角度等选取两个角度答题,意对即可。)

【解析】

(1)

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

我捎回洛阳那边!诗人目睹北归大雁,自然想起了"雁足传书(鸿雁传书)”的典故,这个典

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苏武被困匈奴多年,单于诡称苏武已死。后来汉使探知实情,声言

汉天子在上林苑射得大雁,雁足系有苏武所写帛书,云在某泽中。单于不得已,交还苏武等

九人。后遂以"雁足传书(鸿雁传书)"指大雁能传递书信。作者借这一典故,委婉含蓄地表

达了一个游子的深切思乡之情。

(2)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

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

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示例: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了对偶的方法,从描写角度

看,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从词语运用上看,选用了"平""阔""正""悬"等词语,生动形象

传神地写出了春潮涨涌,江水浩荡,江面开阔,波平浪静的景色,并将一叶"行舟"置于这一

大背景下,勾勒出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且用"正""悬"写出了顺风,又是和风,写出帆端

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用词准确而传神。据此理解赏析作答。

(2022・海南•中考真题)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3.本诗颔联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

人的人生遭遇。

14.紧扣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说你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

【答案】

13.比喻对偶

14.示例:这一诗句告诉我们,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真正的英雄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

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我认为,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心里,当国

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要勇于担当、乐于奉献、舍生取义。

【解析】

13.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意思是: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

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将危亡的国势比作狂风中的柳絮,将自身的坎

坷经历比作雨中浮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山河破碎"为主谓短语与“身世浮沉(主谓短语)"相对应;"风飘絮"与"雨打萍"都符合"主语

+谓语+宾语”的形式;颔联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使两

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运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

人的人生遭遇。

14.

本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及拓展延伸。

本诗是文天祥在兵败被俘,次年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人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写作此诗以

明志。尾联"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