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项训练:中国古代史材料题40题(原卷版)_第1页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项训练:中国古代史材料题40题(原卷版)_第2页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项训练:中国古代史材料题40题(原卷版)_第3页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项训练:中国古代史材料题40题(原卷版)_第4页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项训练:中国古代史材料题40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集训07中国古代史材料题40题(原卷)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1.(2023・贵州贵阳・中考真题)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的重要依据之一,历慎思同学开展了以下历史探究

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活动一【探寻我国百万年人类史】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1)下图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

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处。(填写图中字母即可)

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活动二【探寻我国一万年文化史】

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和遗物在我国各省各地都有发现,约有一万余处。

0个©0鲁3等

北京门头沟区东湖林遗址

中出土的天化的票和黍

半坡人的房屋

主要是半她穴式图形房屋

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人的房屋

出土的稻谷和胃捐

主要是干栏式建筑

Si图2图3

(2)将活动二中图1、图2、图3的考古发现与推论进行连线。

考古发现推论

图①推论1:出现了制陶业,改变了先民们的生活方式;先民们己经有了朴素的审美观念等

图②推论2:先民们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建筑形式上的差异等

图③推论3: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原始农业出现等

活动三【探寻我国五千年文明史】

良渚古城遗址陶寺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

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襄二里头遗址发现于河南偃师,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

汾、距今4300-4000年,遗址中距今约4100年左右,遗址中发现了

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

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宫殿建筑群。

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一个20

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在遗址中发现了大型墓葬和手

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及同时期

型墓葬中分布。大的墓葬往往随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表和墓葬群,还出土了用于祭祀

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

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城内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

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

还出土小件青铜器和带有刻画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

等制作精美的玉礼器。

符号的陶壶。使用的高贵礼器。

(3)说出活动三中三处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共同点,并概括这些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

(4)综上所述,请你为历慎思同学的历史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

2.(2023・山东济南・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E

1CJ音

下E

,E

是E

为E

——

-,E

,•

-。

也E

惠E

——

轻②RE

——

①下E

用Irl

④非

便

・(

答案第2页,共31页

U)文化类创新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聚焦典籍中的经典名篇,立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一中

的经典名句选自先秦典籍,请将①②③④处的典籍名称补充完整。

材料二春秋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

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

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

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3.(2024•山东济南•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

展。……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

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

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的“文化中国”“大一统”“兼容天下”“爱国主义”等观念,构成了中华民族凝

聚力和向心力的主要内容。正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和发展,增强了中国人的共识,形成了民族文

化认同感,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摘编自《中国估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今社会,面对外来文化的涌入,我

们如何做到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

4.(2024•湖南邵阳•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观点一:核心思想“仁”观点二:“无为而治”观点三:“兼爱”“非攻”观点四:“以法治国”

材料二:(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又于第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蟒为相。

田蟒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

皇家学术机构。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纸的出现是人类文字载体发展史中的划时代革命。两千多年作

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材料,纸在保存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中有着不可

磨灭的历史功勋。——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造纸术外传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观点二、四分别代表的学术流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思想文化上采取的措施。

(3)西汉时人们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谁改进了造纸术?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造纸术

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4)作为一名中学生,请你为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提供合理建议。

5.(2024・湖北十堰•一模)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称“中国”者不仅是那些汉人主导的政权,也包括

众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各个政权都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周各大国……原来就是周王朝的诸侯国,本来就有共同的思想文化基础和共同的价值观

念,这些思想观念、礼仪制度、时尚风俗伴随着这些大国的扩张也深深的渗透到周围非中原文化区的国家

中,“华夏”和“中国”的观念这时已经形成并得到广泛认同。

—摘编自袁行需《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秦汉的中国已经凝为一个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复杂系统。其中特别提及:政治力量的

渗透到达了底层;经济力量将全国纳入一个巨大的网络中;而在文化发展方面,经过共同使用一套文字系统,

以及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建构起具有一定水平的价值观念。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华夏”和“中国”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指出秦汉时期中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使“政治力量的渗透到达底层”的政治

制度。

6.历史学习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其中。学会阅读至关重要按要求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阅读文本结构】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

①②③

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叶稳定政局,

犷大院治花园.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囱

⑤⑥

己的封地内选行再分外,从而鹉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答案第4页,共31页

(1)以上文字言简意赅地介绍了西周的什么制度?请将语句对应的序号分别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西周的制度

周王分封的“目的”在于

受封者的“义务”是

【解读历史信息】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政治

(3)改革户籍制度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经济(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2)表格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从表格中选择任意一项措施,分析其作用。

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

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

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起,至二

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概括指出秦始皇能完成统一大业的条件。

7.(2024湖南益阳.模拟预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具有

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

史常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1、图2所示。

图1铁制农具图2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

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引发了急剧的社会变革,由此导致

当时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2)材料二中的“商君”是谁?根据材料二、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

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3)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8.(2024.甘肃武威.二模)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不同的措施加强对国家管理。

材料一廷尉李斯议目:“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触,诸侯更相诛伐,

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中国历史自有其与其他国家民族不同之特殊性,而最显见者却在政治上……能创建优良的

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

是中国历史上之无上成绩。

-钱穆《如何研究中国政治史》

材料三出于对匈奴不断骚扰与丝绸之路上强盗横行的状况的考虑,同时为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汉宣

帝神爵二年,设立了汉朝直接管辖西域的专门官职和机构。

—《河西走廊》

(1)据材料一指出李斯的言论针对历史上的哪一制度?他认为这一制度的弊端是什么?

(2)材料二中“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有何影响?

(3)古代中国的各朝代均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作为一种管理制度,你认为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意

义?

9.(2024•四川德阳•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汉武帝刘彻在位时(前141-前87),西汉王朝的统治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无为转向有为。

文、景以来,社会在复苏、繁荣的同时也趋于复杂化,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原来以不变应万变的“无为”方针

已渐不适用,同时国家经济实力的积聚也为“有为”提供了可能。汉武帝本人富有政治才略和抱负,好大喜功,

积极推动政策转变,在内务、外事、政治、经济诸方面都建立了显赫的功业。这一时期,汉政权开始以一

个高度文明、富强的国家闻名于世,其主体居民也由此在很久以后确立了“汉人”“汉族”的固定名称。

答案第6页,共31页

—摘自《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期的政策转变,并简析发生政策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汉武帝在“内务、外事、政治、经济”中的一个方面阐述其建立的显赫

功业。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治国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10.(2024.青海海东•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又于第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蚣为

相。田蛉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

皇家学术机构。

材料二他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父亲是史官。他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爱好文史,年轻时去各地寻

访了许多名胜古迹。父亲死后,他继承父业做了史官,利用国家藏书处,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由于仗义执

言触怒了汉武帝而遭受酷刑,获救出狱后,仍旧发奋著书,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终于写成《史记》一

书。

材料三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积淀的巨大创造力不仅表现在她独特的文化上,也体现在她古代伟大

的科学技术成就上。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2)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谁?《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什么体裁的史书?

(3)东汉时期,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的伟大发明家是谁?这一时期的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是

什么?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想。

11.(23-24六年级上•山东东营・期末)“大一统”始见于春秋时期的《公羊传》,其基本含义是:以天下统一为

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图二

(1)材料一中秦朝统一的货币与文字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

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

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

——摘编自袁行需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第三个环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三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

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材料三体现的是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这项措施的实施有何作用?

材料四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

铁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傅乐成《中国通史》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经济政策”指哪些措施?(不得照抄原文)

12.(2021•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国家统一,是全体人民的希望;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是

主权国家的神圣职责。处理好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是促进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织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运出,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

西亚,再转运到大秦,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

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艺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

国。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

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

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引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

随着历史的进展……每一个阶段,中国都要面对别的人群及其缔造的文化,经过不断接触与交换,或

迎或拒,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族群的文化使中国文化不断成长,也占有更大的地理空间。

----许倬云《万古江河》

答案第8页,共31页

(1)根据材料一,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向、传播路线等方面概括这一时期东西方交往的特点。

(2)中国是“一带一路”的倡议国、主导者,如今重铸丝绸之路,有何现实价值?

(3)材料二中“魏主下诏”指的是我国古代哪次改革?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4)根据材料三,结合古代史相关史实说明中国“经过不断接触与交换,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那些

族群文化”的例子。(至少举两例)

(5)通过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学习,你有何启示?

13.(2024•江苏扬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

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

——班固《汉书》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

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秦始皇实行的经济措施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实施了什么政策?执政期间出现了哪一盛世局面?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若想了解同时期北方的农

业生产水平,最好查阅当时哪一农学著作?

(4)综上所述,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4.(2024.甘肃武威.二模)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往往要依赖多方面因素的推动。

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相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

和睦。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著《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

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

——摘自班固《汉书》

材料三:据统计,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渡人口不下百万。当时北方人口700余万,大体上每七、八人中

就有一人南迁。南方人口约540万人,南朝境内的人口中有近六分之一为北方南下流民。

摘编自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政策?这一政策实施后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

的哪一治世局面?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该现象对我国古代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

的影响?

15.(2024.广西柳州•一模)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江苏六合、

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取得大的成功,变法推动了

秦国的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

流J。

——摘编自李德龙《中国古代史稿》

材料三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北方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黄河中下游地

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南方

经济得以发展。

——摘编自刘亚荷《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材料四……全书共卷92篇,不仅记载了黄河流域,而且也记载了南方的农业生产,是我国现存最早

的一部完整农书。其内容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个方面,继承了战国以来的农学遗产,书中引用前人

著作达一百五六十种之多同时,结合了汉代以后数百年间农业生产实践,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农业知识。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情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商鞅变法中“废除了旧的经济制度,建立新的

经济体制”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西晋末年以来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四中的“农书”名称。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

16.(2024•四川德阳・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在急欲认知西域诸国的刺激下,派张骞为中郎将,令携持节副使多人,携牛羊万头与数

答案第10页,共31页

千万全帛,向西域进发……为了保证通往西域诸国的道路畅通无阻,汉武帝于河西设置武威、张掖、酒泉、

敦煌四郡控制河西交通,横贯欧亚非大陆、沟通西汉王朝与西域诸国的丝绸之路由此开辟。

材料二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出一条贯通东西、连接亚欧的丝绸之路。

此后,汉朝和西域的联系日趋密切,最终形成了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政治管辖。汉朝政府在西域沿线修

筑长城,构筑军事防御设施,保证了往来道路的畅通,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丝绸之路形成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17.(23-24七年级上•湖南株洲•期末)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孙鞅日: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

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

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材料二公元前356年,秦国颁布新法规定:……废除井田制;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

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

官吏治理。

材料三商鞅的改革措施,可以使一个国家在短时间内富强,但如果把它作为长期国策,则注定将这

个国家引向灾难……秦始皇时代,秦施行的仍然是商鞅当年的基本国策,它使秦国最终统一了天下,却没

能使秦朝逃过“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兴盛很迅速,灭亡也很迅速)的短命怪圈。

——摘编自聂作平《秦国是怎样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

材料四元朔五年,(汉)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

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直接代表皇帝监察十三州的高官乃至诸侯王。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

处,经营盐、铁事务,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摘编自《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材料五拓跋鲜卑入主中原后,其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其民族优越感与自卑感的并

存上。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北魏孝文帝借助中央集权的强制力,相继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旨在以“中

华正统”自居。

——摘编自赵向群、侯文昌《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与拓跋民族精神的丧失》

(1)材料一中的“公孙鞅”是谁?支持他变法的国君是哪一位?其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指出,变法为什么会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变法中哪一项措施有利于土地私有制的确

立?

(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双重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治理国家的主要措施。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孝文帝“汉化政策”的具体措施。

18.(2024・安徽合肥.一模)某校历史社团开展“打开典籍,点亮人生”主题探究活动。

活动一展示名录,梳理典籍

A.《史记》B.《千金方》C.《论语》

D.《海国图志》E.《齐民要术》F.《徐霞客游记》

(1)社团学生要按照典籍著成先后排序,根据所学,你认为正确的顺序应为:C、A、

Do(写序号)

活动二社长推荐,识读典籍

典籍名

推荐理由

《论语》是先秦时期的语录体典籍,由孔子的弟子编纂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观念、

《论语》教育主张和价值追求,是了解孔子以“仁”和“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重要著作之一、对后世儒学和

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海国

图志》

《齐民

要术》

《史记》

(2)请你参照表格(推荐理由)示例,从社长推荐的其他典籍里任选一部,撰写其被推荐的理由。

活动三交流分享,感悟典籍

(3)综合上述探究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华典籍的认识。

19.(2023・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中,曾经出现过一些“盛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求。

材料一汉代文景时期,统治者特别注重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开创了政

治清明、社会安定的盛世局面。

答案第12页,共31页

材料二唐太宗在政治上有两个方面十分突出:一是用人,二是纳谏。在用人上,唐太宗深知“为政之

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的道理,多次下诏求贤。在纳谏上,唐太宗重视听取不同意见,处处

鼓励大臣进谏。

材料三唐代贞观年间,在各项制度上都有较大建树,开元时期的制度建设更是洋洋大观,达到了唐

代的最高成就。

材料四从封建社会的历史整体来看,治世少而乱世多。每个盛世的后期,都会积聚起日益严重的社

会矛盾,统治集团日益腐化,民生日趋艰难,从而引起新一轮的乱世。而且越到封建社会的后期,这种由

治到乱的转化速度越快。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位唐太宗时有名的贤臣。

(3)据材料一、二、三,归纳封建“盛世”局面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盛世”不能长期保持的原因。

20.(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末期,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局面。秦汉在

广阔的疆域内和众多的民族间第一次实现了国家的大统一,并为巩固统一采取一系列措施,这为两千年中

国古代的历史走向奠定了坚实基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历史趋势是统一。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西汉王朝建立后,关系全局的国策是解决匈奴问题。到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大规模战争持

续了几十年。唐太宗即位之初,派遣十余万兵力征讨突厥以解除其军事威胁,随之又对突厥降众实行开明

的统治政策,使得其他北方各族首领归心朝廷。清代康乾盛世的出现,同样与大规模的边疆经略密不可分。

——摘编自孙家洲《论中国古代的盛衰巨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战国末期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根本原因,列举秦汉时代为巩固统一所

采取的政治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汉武帝能够反击匈奴的主要背景,说明唐太宗时期“其他北方各族首领心

归朝廷”的具体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关于我国古代盛世与边疆治理的观点。

21.(2022•宁夏银川・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个人奔波了一生,去过匈奴,去过西域,他没有率领过千军万马,却用自己的一双脚改变

世界。东方的蚕丝、丝织品、铁器、漆器及铸铁、凿井技术等西传,西方的良马、玻璃、宝石以及石榴、

苜蓿等物品也传入东方;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两个帝国之间有了间接的经贸交流。

—摘编自袁行需《中华文明史•第二卷》等

材料二隋唐时期的中外交流,更为积极的表现是文化的相互影响……从商贸活动到文化交流,形成

了由内向外——隋唐向周边、由外向内——周边向隋唐的互动、辐射,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

——摘编自袁行需《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两个帝国”的名称,说明“用自己的一双脚改变世界”的含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由内向外”方面,列举两件隋唐时期文化交流的史实。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汉唐时期中外交流的特点。

22.(2022•江苏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儒家强调民心向背在治国平天下中的重要。这种思想出发点是为了求得统治地位的稳固,但“得

民心者得天下''确是古今中外屡试不爽的真理。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汉初与民休息之时,为汉文帝所重用的贾谊,提出民为一切之本,为政以此为要为大,应当

厚民、安民,切戒薄民、害民。

——摘编自施丁《贵谊的“民本”思想》

材料三:历史反复证明,凡是在民本问题上处理得比较好的时期,大一统社会发展就比较平稳;凡是

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好以致尖锐对立的时期,社会就会动荡,甚至导致政权的灭亡。

——摘自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儒家学派在“民心”问题上的主要主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汉文帝是如何实践贾谊的主张的。

(3)结合所学,请用隋唐时期的史实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统治者重视“民心”、“民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3.(2020・贵州毕节・中考真题)阅请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注:少数民族),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唐朝时,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留学僧空海来到中国。吉备真备把中国的科学技术新成就介

绍到日本;空海从中国带回大批的御教经典,建立了日本的真言宗;他们还与其他学者共同努力,在汉字

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材料三2020年2月,当中国抗疫进展最紧张的时候,日本捐助中国的医疗物资上贴着的“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八个字曾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注:诗句出自日本长屋王《绣袈裟衣缘》:“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答案第14页,共31页

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实行什么政策?举一例史实说明这个政策实行的效果。

(2)材料二所述史实中,唐朝先进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涉及哪几方面?

(3)据史书记载,材料三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诗句感动了一位唐朝僧人,使

他决心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和中国文化。请写出这位僧人的法号和东渡日本的次数。

(4)综上所述,唐朝呈现出怎样的社会风气值得当今社会借鉴?

24.(2023・陕西・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IW朝前期对外医易港口分布图图B清朝前期对外贸易港口分布图

(1)材料一图A和图B中共同的对外贸易港口是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这是世界

上最早的纸币;14世纪初,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

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中国许多重大发明都

是由他们传入欧洲的。

材料二(南宋)由于北方沦陷,对外交往必须通过海道,四此泉州、广州、明州(宁波)迅速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