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综合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2E/03/wKhkGWbZ31eAY-jUAAHEouWHimw874.jpg)
![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综合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2E/03/wKhkGWbZ31eAY-jUAAHEouWHimw8742.jpg)
![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综合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2E/03/wKhkGWbZ31eAY-jUAAHEouWHimw8743.jpg)
![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综合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2E/03/wKhkGWbZ31eAY-jUAAHEouWHimw8744.jpg)
![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综合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3/2E/03/wKhkGWbZ31eAY-jUAAHEouWHimw87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综合训练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如图所示,水池底部有一个小射灯,当池中无水时,岸上的人观察到池壁上点S被照亮;当池中水面到达a时,人眼观察到池壁上点P被照亮;当池中注满水(即水面升高到b)时,人眼观察到池壁上点Q被照亮。则()A.点S在点Q下方、且在点P上方 B.点S与点Q是同一个点 C.点P在点S上方 D.点S在点P下方,且在点Q上方2.夜晚,小明在明亮房间里,通过一面窗户玻璃看到了自己的像,而在晴朗的白天却看不见。对于此现象,他进行如下分析,正确的是()A.不论夜晚和白天,人都可以通过这面玻璃成像 B.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夜晚发生镜面反射,白天发生漫反射 C.白天,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全部透过玻璃,没有反射成像 D.白天,人通过这面玻璃成的像更小,人的眼睛不宜观察3.如图所示自行车图。夜晚,在城市的道路上,汽车司机看到正前方自行车的尾灯很明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从侧边看自行车尾灯也很明亮 B.自行车尾灯明亮是尾灯发出的光 C.光照射在自行车尾灯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D.自行车尾灯是由一些相互垂直的红色光滑的小塑料块组成4.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照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屏上标出的三个区域,①区域是红光外侧,②区域是可见的有色光带,③区域是紫光外侧。研究此现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现象为光的色散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把荧光物质放在区域③能发光 C.若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红光消失,只留下其他颜色的光 D.把白屏换成蓝屏,则屏上其他颜色的光带消失,留下蓝色光5.如图所示为一只红嘴鸥从水中捕食飞离水面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中的倒影是红嘴鸥的实像 B.红嘴鸥的嘴恰与水接触,红嘴鸥在水中的像的嘴也恰好与水面接触 C.水越深,红嘴鸥的像越小 D.红嘴鸥飞离水面时,水面上的像会变小6.如图所示,十字路口东北角楼房上镶着面对正西南方向的平面大玻璃,一辆小车向东行驶到十字路口并向南转弯,则小车在平面镜中的行驶方向是()A.向东行驶向北转弯 B.向南行驶向西转弯 C.向北行驶向东转弯 D.向南行驶向东转弯7.如图所示,平面镜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cm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cm,现铅笔垂直于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则()A.铅笔的像为虚像;且尖端朝右 B.笔尖的像远离平面镜 C.笔尖的像与笔尾的像始终相距6cm D.将M逆时针转动45°,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上8.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里,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小于超声波的传播速度 B.蚊子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次数为200~600次,所以人耳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的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D.“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9.如图所示,小吴同学在平静的湖边拍摄了一张湖面的照片,关于湖中的倒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倒影是实物通过平静湖面反射所成的倒立的像 B.远处树的倒影大小比近处树的倒影大小小得多 C.光经过湖面只发生反射,所以倒影和真实景物的亮暗相同 D.光经过湖面发生反射和折射,所以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10.一束光射到水和空气的界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CO为入射光线 B.BF为水和空气的界面 C.反射角的大小为60° D.AD的左侧为空气11.夏天的池塘里,荷花含苞欲放。现有一只蜻蜓立于距水面0.5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5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A.3m B.2.5m C.1m D.0.5m1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完全相同 B.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将凸透镜移至45cm刻度处,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等大的像 C.先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再取走光屏,从凸透镜左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 D.在蜡烛和凸透镜间加一个近视眼镜,凸透镜和光屏都不动,将蜡烛向右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能呈现清晰的像13.小明从水平放置平面镜里看到墙上的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这时的实际时刻是()A.15:01 B.10:21 C.10:51 D.12:0114.小明去商场买鞋,站在竖直放置于水平地面上40cm高的试鞋镜前面时,看不到自己穿的鞋的像,如图所示。下列措施中能让他看到镜中鞋的像的是()A.小明离镜子远一些 B.穿着鞋的脚抬高一些 C.将镜子绕底边逆时针旋转一些 D.弯腰或下蹲一些15.如图所示,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点燃了蜡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B在实验中也应该点燃 B.人能看到像,是因为B发出的光进入了人眼 C.若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则蜡烛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D.若蜡烛A所成的像偏高且倾斜,则图乙中的②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二.填空题(共5小题)16.如图甲所示,自行车的尾灯由许多小平面镜组成。夜晚,当后面汽车的车灯照射在小平面镜上时,经过两次反射后,反射光线平行于原入射光线反方向射回去,给后车司机警示作用。图乙中的(填“A”或“B”)是自行车尾灯的原理图,它(填“是”或“不是”)光源。图乙中另一个图是的原理图。17.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矮墙的两边,若要在天花板上固定一平面镜使两人在图示位置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平面镜的位置应为(选填“ae”或“bc”或“ec”或“de”)。18.如图是一只魔术箱,箱的左右两侧同一水平线上各有一个小孔,一束光从左侧的小孔射入,将一块遮光板从顶部的窄缝插入箱中,正好挡住光线,可光仍从右孔射出,这是因为魔术箱里面暗藏平面镜,它的作用是。19.如图所示,MM'为平面镜,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AOM=30°,则入射角大小为;若入射光线AO对应的反射光线沿着OD射出,则反射角应该是(选填“∠BON”、“∠DON”或者“∠DOM”)。若入射光不动,使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过10°,则反射光转过角度为。20.如图所示,底面积为1m2的圆柱形容器装满水,一光束沿AO射向水面,方向保持不变,反射光线在水平光屏EF上形成光点Q,打开水阀K,水流出,水位下降,光点在光屏上向移动,当光点移了10cm时,入射角(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容器中的水已流出kg(ρ水=1×10³kg/m³)。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21.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探究“平面镜成代特点”的实验装置。(1)为了让实验效果更明显,应选择较(填“暗”或“亮”)的环境下进行实验。(2)实验开始时,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放置。然后只点燃蜡地A,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的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关系。(3)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像点燃了,若在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4)如图乙所示,这是小明同学根据实验在方格纸上描绘的蜡烛A和蜡烛A的像位置图,分析图象可得出结论:。采用方格纸代替白纸的优点是。(5)小明看到自己的手表与同桌的相同.于是突发奇想将两块手表替代A、B蜡烛.正立于玻璃板两侧(如图丙所示),此时A手表指针指在9点整,那么B手表的指针应调至点才能与A手表指针的像完全重合。22.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1)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2)图甲中将玻璃板靠近蜡烛A移动1cm,像将在原来的位置移动cm。(3)若将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如图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选填“①”或“②”)处,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3.小超和媛媛利用光具座、两个焦距相同而直径大小不同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等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时,应该选择直径(选填“大”或“小”)的凸透镜做实验,成像会更亮。实验时的环境应该较(选填“亮”或“暗”)比较好。(2)小超和媛媛想利用太阳光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1所示。其中操作最合理的是(填下方序号)(3)小超和媛媛选用正确的方法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他接着将蜡烛、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的中心、光屏的中心、透镜的中心在同一。(4)当他们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此时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将凸透镜移动到cm刻度处时,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5)接着,小超和媛媛用刚才的器材做了进一步探究,如图3所示,他们将蜡烛、透镜、光屏分别放在25cm、40cm、55cm刻度处,现保持光屏位置不变,让蜡烛和凸透镜分别以4cm/s和2cm/s的速度,从图示位置同时匀速向左运动,经过s,光屏上成清晰(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四.综合能力题(共4小题)24.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与水面倾斜放置,一束光从水中垂直射到空气中,经平面镜反射后,光线沿水平方向射出,请将光路补充完整,平面镜与水面的夹角θ=。25.现在,一些大厦都用许多大块的镀膜玻璃做外墙(俗称“玻璃幕墙”),这种外墙既能透射光线也能反射光线(如图所示)。(1)从外面看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光线照射在光滑的玻璃幕墙上时会发生反射,物体经玻璃幕墙反射后所成的像是(填“实”或“虚”)像。(2)如图所示3幅图中,哪幅图能真实反映太阳光线通过玻璃幕墙进入室内的传播途径。答:。(3)大厦右边玻璃幕墙把太阳光反射到小明家,小明看到太阳的像、小明看到太阳的像S′(大致如下图所示),这是一种光污染。请画出太阳光经过玻璃幕墙到达小明家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26.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眼睛与眼镜的度数如图甲是人的眼睛的结构图,它很像一架照相机,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矫正近视、远视所造成的视力模糊可以配戴眼镜。通常把透镜焦距(以米为单位)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Φ=1f。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m,它的焦度就是Φ=1如果远视很严重,眼镜上凸透镜的折光本领应该大一些,透镜焦度就要大一些,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以100的值,例如,1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1m﹣1,它的焦距是1m。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虽然配戴眼镜可以矫正视力,但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养成健康用眼习惯,保护好我们的眼睛。(1)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视网膜相当于光屏。A.平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2)与照相机不同,人眼是真正的变焦系统,人眼看近处物体时,焦距较(填“大”或“小”)。(3)根据短文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透镜的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强B.透镜的焦距越短,焦度越大C.透镜的焦距越长,镜片的度数越高D.透镜的焦度越大,镜片的度数越高(4)小明同学配眼镜时的验光单上医师标注左眼焦度﹣3.00,右眼焦度﹣2.75,矫正视力1.0,则小明矫正视力需选用图乙中的(填字母)透镜,右眼所配镜片的度数是度。(5)小明的爷爷配的眼镜为+400度,它的焦距是cm。他不带眼镜时看铅笔成像情况是图丙中的(填字母)。2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汽车平视显示系统汽车行驶时,驾驶员的视线始终要观察前方区域,当需要观察仪表盘上的信息时,驾驶员的注意力会短暂地转移到仪表盘上,如果此时前方出现异常情况,驾驶员可能无法及时采取措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设计了一种平视显示系统.汽车平视显示系统又叫挡风玻璃仪表显示系统,平视显示系统的显示器放置在中控台上,它能把仪表的主要信息映射在驾驶者前方的挡风玻璃上(如图甲所示),驾驶员通过挡风玻璃就可以同时看到前方路况和行驶信息。(1)挡风玻璃所成的显示器的像,是光的(填“折射”或“反射”)形成的。(2)通过挡风玻璃看到的像和玻璃的夹角显示器和挡风玻璃的夹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如图乙所示,若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位置偏低,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璃。(4)平视显示系统有一个技术难题,即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容易产生重影,影响使用效果.重影产生的原因是挡风玻璃有一定的。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综合训练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如图所示,水池底部有一个小射灯,当池中无水时,岸上的人观察到池壁上点S被照亮;当池中水面到达a时,人眼观察到池壁上点P被照亮;当池中注满水(即水面升高到b)时,人眼观察到池壁上点Q被照亮。则()A.点S在点Q下方、且在点P上方 B.点S与点Q是同一个点 C.点P在点S上方 D.点S在点P下方,且在点Q上方【解答】解:(1)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发生折射,根据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P点如下图所示:(2)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经水池侧壁反射后,光线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如下图所示:通过以上两图可知:点S在点Q下方、且在点P上方。故选:A。2.夜晚,小明在明亮房间里,通过一面窗户玻璃看到了自己的像,而在晴朗的白天却看不见。对于此现象,他进行如下分析,正确的是()A.不论夜晚和白天,人都可以通过这面玻璃成像 B.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夜晚发生镜面反射,白天发生漫反射 C.白天,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全部透过玻璃,没有反射成像 D.白天,人通过这面玻璃成的像更小,人的眼睛不宜观察【解答】解:A、夜晚和白天,人都可以通过这面玻璃成像,白天阳光从屋外照射进来,由于阳光的亮度远超镜子反射的物体的成像的亮度,所以在晴朗的白天却看不见,晚上外面暗室内亮,所以外面几乎没有反射光线进来,室内灯光越亮,反射的光线越强,像也就越清晰,故A正确;B、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夜晚和白天发生的都是镜面反射,故B错误;C、白天,射向这面玻璃的光一部分透过玻璃,发生折射,一部分反射,故C错误;D、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白天,人通过这面玻璃成的像与人是等大的,故D错误。故选:A。3.如图所示自行车图。夜晚,在城市的道路上,汽车司机看到正前方自行车的尾灯很明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从侧边看自行车尾灯也很明亮 B.自行车尾灯明亮是尾灯发出的光 C.光照射在自行车尾灯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D.自行车尾灯是由一些相互垂直的红色光滑的小塑料块组成【解答】解:A、人从侧边看自行车尾灯不会很明亮,因为光照射在自行车尾灯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很少有反射光线进入侧面人的眼睛,故A错误;B、自行车尾灯明亮是反射了别的物体的光,尾灯不是光源,自身不能发光,故B错误;C、自行车尾灯平而光滑,光照射在自行车尾灯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故C错误;D、自行车尾灯是由一些相互垂直的红色光滑的小塑料块组成,当后面车的灯光照到前面车的尾灯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一定是平行的,而且逆着入射光线的方向返回,即光线从哪里来,还反射到哪里去,即产生“反向射回”的效果,光线明亮耀眼,通红透亮,会引起司机注意而避免事故的发生,故D正确。故选:D。4.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照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屏上标出的三个区域,①区域是红光外侧,②区域是可见的有色光带,③区域是紫光外侧。研究此现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现象为光的色散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把荧光物质放在区域③能发光 C.若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红光消失,只留下其他颜色的光 D.把白屏换成蓝屏,则屏上其他颜色的光带消失,留下蓝色光【解答】解:A、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说明太阳光有这七种颜色组成,故A正确;B、B的外侧是紫外线,把荧光物质放在区域③能发光;故B正确;C、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通过的色光决定的,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红色玻璃只能透过红光,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故C错误;D、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如果把白屏换成蓝屏,则屏上其他颜色的光带消失,留下蓝色光,故D正确。故选:C。5.如图所示为一只红嘴鸥从水中捕食飞离水面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中的倒影是红嘴鸥的实像 B.红嘴鸥的嘴恰与水接触,红嘴鸥在水中的像的嘴也恰好与水面接触 C.水越深,红嘴鸥的像越小 D.红嘴鸥飞离水面时,水面上的像会变小【解答】解:A、水面上出现的红嘴鸥的倒影就是海鸥在水面上成的虚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B、红嘴鸥的嘴恰与水接触,根据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可知,红嘴鸥在水中像的嘴也恰好与水面接触,故B正确;C、倒影是水面成像,像的大小与水的深度无关,故C错误;D、随着红嘴鸥向上飞离湖面,它们在湖中的像的大小将始终不改变,与红嘴鸥大小相等,故D错误。故选:B。6.如图所示,十字路口东北角楼房上镶着面对正西南方向的平面大玻璃,一辆小车向东行驶到十字路口并向南转弯,则小车在平面镜中的行驶方向是()A.向东行驶向北转弯 B.向南行驶向西转弯 C.向北行驶向东转弯 D.向南行驶向东转弯【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如下,由图可知,这辆车在平面镜中是向南行驶向东转弯。故选:D。7.如图所示,平面镜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cm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cm,现铅笔垂直于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则()A.铅笔的像为虚像;且尖端朝右 B.笔尖的像远离平面镜 C.笔尖的像与笔尾的像始终相距6cm D.将M逆时针转动45°,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上【解答】解:A、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但由于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铅笔尖端朝左,故A错误;B、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铅笔垂直于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则笔尖的像靠近平面镜,故B错误;C、像和物体大小相同。铅笔长6cm,则笔尖和笔尾相距6cm,故笔尖的像与笔尾的像始终相距6cm,故C正确;D、将M逆时针转动45°,则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即铅笔的尖端朝下,故D错误。故选:C。8.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里,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小于超声波的传播速度 B.蚊子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次数为200~600次,所以人耳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的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D.“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解答】解:A、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等于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故A错误;B、蚊子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为200~600次,即发声频率在200Hz﹣600Hz之间,在人的声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耳能听到,故B正确;C、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C正确;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够传播声音,故D正确。故选:A。9.如图所示,小吴同学在平静的湖边拍摄了一张湖面的照片,关于湖中的倒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倒影是实物通过平静湖面反射所成的倒立的像 B.远处树的倒影大小比近处树的倒影大小小得多 C.光经过湖面只发生反射,所以倒影和真实景物的亮暗相同 D.光经过湖面发生反射和折射,所以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解答】解:A、平静湖面相当于平面镜,湖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实物通过平静湖面反射所成的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错误。B、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可知远处树的倒影大小与近处树的倒影大小相同,故B错误。CD、光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线发生了反射,另一部分发生了折射而进入水中,所以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故C错误,D正确。故选:D。10.一束光射到水和空气的界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CO为入射光线 B.BF为水和空气的界面 C.反射角的大小为60° D.AD的左侧为空气【解答】解:AB、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则由图可知BF是法线,AD是界面;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所以GO是入射光线,OE是反射光线,OC是折射光线;故A、B错误;CD、由∠GOA=60°可知,入射角∠GOF=3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EOF=30°;又知∠COD=30°,所以折射角∠COB=60°;因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是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即AD的右侧是水,左侧是空气;故C错误,D正确。故选:D。11.夏天的池塘里,荷花含苞欲放。现有一只蜻蜓立于距水面0.5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5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A.3m B.2.5m C.1m D.0.5m【解答】解: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若蜻蜓立于距水面0.5m处的荷尖上,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蜻蜓在水中所成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也为0.5m。故选:D。1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完全相同 B.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将凸透镜移至45cm刻度处,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等大的像 C.先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再取走光屏,从凸透镜左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 D.在蜡烛和凸透镜间加一个近视眼镜,凸透镜和光屏都不动,将蜡烛向右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能呈现清晰的像【解答】解: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物距大于像距,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故A选项错误;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将凸透镜移至45cm刻度处,此时物距为35.0cm,不一定等于2倍焦距,所成的像不一定是等大的像,故B错误;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可知,光屏上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此时的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在蜡烛和凸透镜间加一个近视眼镜,凸透镜和光屏都不动,因近视眼镜有发散光线作用,将蜡烛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能呈现清晰的像,故D错误;故选:C。13.小明从水平放置平面镜里看到墙上的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这时的实际时刻是()A.15:01 B.10:21 C.10:51 D.12:01【解答】解:镜面水平放置,则像与物关于镜面上下对称,即实际时刻与12:01成轴对称,所以此时实际时刻为15:01。故选:A。14.小明去商场买鞋,站在竖直放置于水平地面上40cm高的试鞋镜前面时,看不到自己穿的鞋的像,如图所示。下列措施中能让他看到镜中鞋的像的是()A.小明离镜子远一些 B.穿着鞋的脚抬高一些 C.将镜子绕底边逆时针旋转一些 D.弯腰或下蹲一些【解答】解:根据图示,要想看到镜中的新鞋,就要使眼睛看到新鞋成的像;鞋子反射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必须能进入人的眼中,由图可以看出:弯腰或下蹲,可以看到镜中的鞋,使离镜子远一些、将镜子绕底边逆时针旋转一些、穿着鞋的脚抬高一些,如果原来看不到,则依然无法看到。故选:D。15.如图所示,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点燃了蜡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B在实验中也应该点燃 B.人能看到像,是因为B发出的光进入了人眼 C.若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则蜡烛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D.若蜡烛A所成的像偏高且倾斜,则图乙中的②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解答】解:A、为了使像看起来清晰,蜡烛B在实验中不应该点燃,故A错误;B、B为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我们能通过玻璃板看到蜡烛的像B,是因为A发出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虚像B本身不会发光,故B错误;C、由于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只将玻璃板上移,而蜡烛不变,则蜡烛的像的位置也不变,故C错误;D、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图可知,①图平面镜竖直放置,不会出现像偏低的情况,②和③图平面镜没有竖直放置,分别作出蜡烛A的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可知,②图平板玻璃中蜡烛A所成的像偏高且倾斜,如下图,故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共5小题)16.如图甲所示,自行车的尾灯由许多小平面镜组成。夜晚,当后面汽车的车灯照射在小平面镜上时,经过两次反射后,反射光线平行于原入射光线反方向射回去,给后车司机警示作用。图乙中的A(填“A”或“B”)是自行车尾灯的原理图,它不是(填“是”或“不是”)光源。图乙中另一个图是潜望镜的原理图。【解答】解:自行车尾灯采用相互垂直的镜面组合能够把车后任何方向射来的光都朝着相反方向反射回去,从而引起司机的注意,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故A是自行车尾灯的原理图;自行车尾灯明亮是反射了别的物体的光,尾灯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由图可知,通过管子的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个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物体通过两次反射使下面的一方就可以看到上面物体的像,故图乙中另一个图是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图。故答案为:A;不是;潜望镜。17.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矮墙的两边,若要在天花板上固定一平面镜使两人在图示位置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平面镜的位置应为ec(选填“ae”或“bc”或“ec”或“de”)。【解答】解: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平面镜里成的像的位置,分别过乙的像的头顶和脚底分别作两条直线到甲的眼睛,过甲的像的头顶和脚底分别作两条直线到乙的眼睛(这两条直线就可以确定出所需最小平面镜的位置),由这四条直线与墙的交点即可确定出所需最小平面镜的位置应为ec。故答案为:ec。18.如图是一只魔术箱,箱的左右两侧同一水平线上各有一个小孔,一束光从左侧的小孔射入,将一块遮光板从顶部的窄缝插入箱中,正好挡住光线,可光仍从右孔射出,这是因为魔术箱里面暗藏平面镜,它的作用是改变光路。【解答】解:如图所示,由光束从左侧的小孔射入,从右侧小孔射出时光线的方向没有发生改变,其实就是三块平面镜的反射,由此可知,这里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路。故答案为:改变光路。19.如图所示,MM'为平面镜,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AOM=30°,则入射角大小为60°;若入射光线AO对应的反射光线沿着OD射出,则反射角应该是∠DON(选填“∠BON”、“∠DON”或者“∠DOM”)。若入射光不动,使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过10°,则反射光转过角度为20°。【解答】解: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AOM=30°,则入射角∠AON等于90°﹣30°=60°,所以反射角也等于60°;若入射光线AO对应的反射光线沿着OD射出,由于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则反射角是∠DON;若保持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把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过10°,此时的入射角增大了10°,反射角也会增大10°,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大了10°+10°=20°,则反射光线将绕O点沿顺时针方向转过20°。故答案为:60°;∠DON;20°。20.如图所示,底面积为1m2的圆柱形容器装满水,一光束沿AO射向水面,方向保持不变,反射光线在水平光屏EF上形成光点Q,打开水阀K,水流出,水位下降,光点在光屏上向右移动,当光点移了10cm时,入射角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容器中的水已流出50kg(ρ水=1×10³kg/m³)。【解答】解: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出液面下降后,光的反射光路图。入射光线AO射到水面,水面将光线反射到Q点,反射光OQ和入射光AO满足反射定律,入射角为45°,反射角也为45°;当水面下降时,入射光线AO保持不变,入射点将随着水面下降而移到O′,M为法线O'M与原来界面的交点,如下图,由于入射光AO没变,入射角也没变,故反射角也不变,仍为45°,则在O′点反射的光线O′Q′∥OQ右移,O′Q′与原来的水面交于P点,如图:根据几何关系,QQ′∥OP,OQ∥PQ′,四边形OPQ′Q为平行四边形,所以OP=QQ′,因为入射角为45°,所以∠OO'M=45°,O'M为法线垂直于界面,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PO'M=45°,所以△OO′P、△O′MP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O′M=MP=1所以当光斑在EF上向右移动s=QQ'=OP=10cm时,水面将下降h=O′M=12s由ρ=mm水=ρ水V水=ρ水Sh=1.0×103kg/m3×1m2×0.05m=50kg。故答案为:右;不变;50。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21.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探究“平面镜成代特点”的实验装置。(1)为了让实验效果更明显,应选择较暗(填“暗”或“亮”)的环境下进行实验。(2)实验开始时,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然后只点燃蜡地A,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的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像点燃了,若在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不能(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4)如图乙所示,这是小明同学根据实验在方格纸上描绘的蜡烛A和蜡烛A的像位置图,分析图象可得出结论: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采用方格纸代替白纸的优点是能更方便比较像和物到镜面距离。(5)小明看到自己的手表与同桌的相同.于是突发奇想将两块手表替代A、B蜡烛.正立于玻璃板两侧(如图丙所示),此时A手表指针指在9点整,那么B手表的指针应调至3点才能与A手表指针的像完全重合。【解答】解:(1)点燃的蜡烛是成像物体,比较亮,环境越黑暗,蜡烛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蜡烛成像越清晰,为了使像更清晰,应选择较暗的环境中进行;(2)实验开始时,玻璃板应与桌面垂直,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未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蜡像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故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是不能成在光屏上的,故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4)实验在方格纸上描绘的蜡烛和蜡烛的像位置图,分析图象可得出结论: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采用方格纸代替白纸的优点是:能更方便比较像和物到镜面距离。(5)由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故表面上的刻度是左右相反的,因此当此时A手表指针指在9点整,那么B手表的指针应调至3点才能与A手表指针的像完全重合。故答案为:(1)暗;(2)垂直;大小;(3)不能;(4)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能更方便比较像和物到镜面距离;(5)3。22.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1)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2)图甲中将玻璃板靠近蜡烛A移动1cm,像将在原来的位置移动2cm。(3)若将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如图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②(选填“①”或“②”)处,像的大小将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解答】解:(1)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成接到,而虚像则不能,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2)图甲中将玻璃板靠近蜡烛A移动1cm,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减小1cm,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像与玻璃板的距离也减小1cm,像将在原来的位置移动2cm;(3)如下图,作出蜡烛火焰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可知在实验中如果把平板玻璃向左倾斜(如图丙),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②处;;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将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它的像大小将不变。故答案为:(1)虚;(2)2;(3)②;不变。23.小超和媛媛利用光具座、两个焦距相同而直径大小不同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等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时,应该选择直径大(选填“大”或“小”)的凸透镜做实验,成像会更亮。实验时的环境应该较暗(选填“亮”或“暗”)比较好。(2)小超和媛媛想利用太阳光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1所示。其中操作最合理的是C(填下方序号)(3)小超和媛媛选用正确的方法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他接着将蜡烛、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透镜的中心在同一高度。(4)当他们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投影仪(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此时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将凸透镜移动到65.0cm刻度处时,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5)接着,小超和媛媛用刚才的器材做了进一步探究,如图3所示,他们将蜡烛、透镜、光屏分别放在25cm、40cm、55cm刻度处,现保持光屏位置不变,让蜡烛和凸透镜分别以4cm/s和2cm/s的速度,从图示位置同时匀速向左运动,经过2.5s,光屏上成清晰等大(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解答】解:(1)实验时,应该选择直径大的凸透镜做实验,成像会更亮。实验时的环境应该较暗比较好;(2)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白纸置于另一侧,且平行于凸透镜,改变白纸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光斑便为焦点,测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3)点燃蜡烛,调节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透镜的中心在同一高度;(4)如图2所示的位置时,物距小于像距,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投影仪;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当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时,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故将凸透镜移动到光具座65.0cm刻度处;(5)将蜡烛、透镜、光屏分别放在25cm、40cm、55cm刻度处,此时物距和像距相等均为15.0cm,蜡烛和凸透镜分别以4cm/s和2cm/s的速度,从图示位置同时匀速向左运动,物距和像距的增加也相等,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当物距和像距相等且为2倍焦距,即20.0cm,成的像是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增加量为5.0cm,故经过2.5s,光屏上成清晰等大的像;故答案为:(1)大;暗;(2)C;(3)烛焰;高度;(4)投影仪;65.0;(5)2.5;等大。四.综合能力题(共4小题)24.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与水面倾斜放置,一束光从水中垂直射到空气中,经平面镜反射后,光线沿水平方向射出,请将光路补充完整,平面镜与水面的夹角θ=45°。【解答】解:延长入射光线,交平面镜于点O,则O点为入射点,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上侧作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由题图可知,∠AOB=90°,则∠AON=12∠AOB所以∠A0C=∠BOD=12(180°﹣90°)又因为∠CAO=90°,所以平面镜与水面的夹角θ=180°﹣∠CAO﹣∠A0C=180°﹣90°﹣45°=45°。故答案为:光路图见解答;45°。25.现在,一些大厦都用许多大块的镀膜玻璃做外墙(俗称“玻璃幕墙”),这种外墙既能透射光线也能反射光线(如图所示)。(1)从外面看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光线照射在光滑的玻璃幕墙上时会发生镜面反射,物体经玻璃幕墙反射后所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2)如图所示3幅图中,哪幅图能真实反映太阳光线通过玻璃幕墙进入室内的传播途径。答:C。(3)大厦右边玻璃幕墙把太阳光反射到小明家,小明看到太阳的像、小明看到太阳的像S′(大致如下图所示),这是一种光污染。请画出太阳光经过玻璃幕墙到达小明家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解答】解:(1)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光线照射在光滑的玻璃幕墙上时会发生镜面反射,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2)太阳光线通过玻璃幕墙进入室内,经历了两次折射,第一次是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是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连接S′与小明家镜面交大厦右边镀膜的玻璃外墙于一点O,即为入射点,连接OS即为入射光线,连接O到小明家的一点,即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故答案为:(1)镜面;虚;(2)C;(3)见上图。26.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眼睛与眼镜的度数如图甲是人的眼睛的结构图,它很像一架照相机,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矫正近视、远视所造成的视力模糊可以配戴眼镜。通常把透镜焦距(以米为单位)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Φ=1f。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m,它的焦度就是Φ=1如果远视很严重,眼镜上凸透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企业经营风险评估与防范策略讲座
- 生命教育的实践与价值观培养方法
- 1 白鹭 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001
- 2024秋九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1 Travel Unit 3 Language in use说课稿(新版)外研版
- 现代企业办公中大数据的集成与优化
- 构建以科技为中心的产业创新体系研究
- 班会课对中职学生创业教育的贡献
- 生物科技在基因编辑领域的突破与应用
- 生命教育在商业管理中的价值体现
- 未来趋势下的科技行业大学生职业规划
- 《无菌检查培训》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香菇行业销售状况及供需前景预测报告
- 高中英语必背3500单词表(完整版)
- GB/T 44570-2024塑料制品聚碳酸酯板材
- 金蛇纳瑞2025年公司年会通知模板
- 禁止送礼的协议书
- 2024年版《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应用图册》
- 2024年高考数学试卷(北京)(空白卷)
- 2024从洞见到生意:阿里健康特色人群消费趋势报告-阿里健康x一财商学院
- 《2023-2024中国区块链发展年度报告》
-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英语starter unit 1 -unit7重点短语句型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