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高一(下)语文校本作业(七)【试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项阅读调查显示,有相当比例的成年人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阅读,也有不少成年人则倾向于电子阅读。对此,有人认为“读屏”意味着碎片化的浅阅读,有人则不以为然,认为两种阅读方式可以共存融合,相得益彰。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材料理解。第一句指出一项阅读调查显示有两种阅读倾向:传统纸质图书阅读和电子阅读。对此,第二句话提出两种态度:有人认为“读屏”是碎片化的浅阅读,有人认为两种阅读方式可以共存。最后一句话引发考生思索。可见,材料是引导考生思考电子阅读和纸质传统阅读是“相辅相成”还是“有冲突”的问题。纸质阅读符合人们长期以来的阅读习惯,系统、深刻,受到相当比例的成年国民的青睐。但电子阅读具有低碳、环保、储量丰富、便于携带、阅读方便等优点,方便快捷,能使人有效利用零星时间,也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纸质书不会在网络的冲击下消失,而是会与电子书共同构起阅读的天下。那么,读书是人的天性追求,要不要仪式感?如何让读书人随时随地想读就读?“屏”阅读与“平”阅读到底要不要平分秋色?材料给出的讨论空间很开阔。考生只要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围绕“读屏读书”的话题展开讨论,均符合题意。从“请谈谈你的看法”可知,文体是议论文。考生可以倾向于认可其中一种阅读为主流阅读方式,也可以认可二者共生共荣,相得益彰。观点要鲜明,脉络要清晰。【参考立意】(1)以“屏”观世,以“书”修心。(2)闲时读书,忙时读屏。(3)掌上阅读,“屏”分秋色。(4)让“屏”读与“平”读比翼双飞。(5)处处屏读琐碎,时时卷墨留香。【考场佳作】以“屏”观世,以“书”修心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阅读的方式一如初盛之花,绽放新意。“读屏”与“读书”是否一定有优劣之分呢?我认为不然。大数据时代需要有“读屏”的快捷广阔,亦不可缺“读书”的纯净修心。有人说快节奏的生活,哪有时间细品文字,不如手机一搜来的方便。不错,读“屏”的确方便快捷,但读“书”更如醇香美酒、清香甘茗,其氤氲之气,可以陶冶心神,岂可弃如敝履?观古之圣人,不乏潜心阅读之辈:孔子博览群书,韦编三绝,终成一代圣贤;宋濂勤学好问,精益求精,收获一身才学。览近代大师,心浮气躁的鲜矣,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焚膏继晷,徜徉文学之海;钱锺书先生匿于一室,品读群书,养学者之风……由此观之,生活不应只有面包,还应有书籍。读书,犹如于深幽处点亮明灯,于沮丧地注入活力,于洪流中静修己心。以书修心大体若此矣。于内我们当以书修心,于外我们当以“屏”观世。整日埋身题海,何以迅速了解世界形势?奔波于各种补习班,何以快速把握时代脉搏?读“屏”,这时便像一个骄傲的孩子,举起小手高喊:我能!的确,读“屏”,能带给我们从俄罗斯到澳大利亚,从西欧到中亚的穿越体验。于吃饭休息时,一搜,便可以了解世界动态,偷得休闲片刻;一点,便可解心中之疑惑。于我们中学生而言,深读,当读书,沉潜而又系统;观世,可借助“读屏”,快速洞悉世界,更好地规划前行。相比古人抄书千卷、负箧曳屣,确实轻松快捷,其观世之用,好处之多,无需赘述。尤其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用之得当,将大有裨益。读“屏”与读“书”反映的正是现代科技与传统的碰撞,科技与传统有机结合,所带来的盛景比比皆是。第12版《新华字典》的问世,记录传统词汇的同时,输入“点赞”等新生词汇,外附二维码辨真伪,老字典焕发新活力;让学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鸡肋般的课间操,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敦煌舞、蒙古风令人叹为观止。既然如此,亦无需将读“屏”与读“书”一决高下,何不妨以“书”修心,以“屏”观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读“屏”观世莫浮于表面,生浮躁之气;读书修心,非固守传统,不思变通。让我们以“屏”拓展眼界,以“书”修养圣心,瞻望美好明天!执书卷之香,品阅读之美信息时代“读屏”成为了一大潮流。“读屏”方便、快捷、轻巧,自然而然是忙碌工作者最佳选择。但是,生活不只有忙碌,也需要情调和仪式感。“读屏”固然是传递电子信息的一把好手,但传统纸质书籍却更易丰腴一个人的思想和灵魂。以上所说,主要源于纸质阅读带来的实质感、成就感、氛围感。纸质阅读的实质感带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从远古到如今,人类记录信息从壁画到竹简、羊皮卷,再到纸张。把自然界中的物质作为信息的载体已持续了几千年,因此,纸质阅读是更易被接受的。当文章被镌刻在纸张上,当你翻开一张张书页时,那温暖的木香烘烤出诗句的芬芳沁入鼻尖时,心中便涌出一种充实和满足感。品读到好词好句时你用笔勾画下来,笔与纸张碰撞发出的莎莎声,是否让你留下了对清词丽句更深刻的印象。而这些,是无法被电子产品替代的。纸质阅读带来的成就感有助于提升学习动力。当你读完一本书,把它轻轻放在书架上,你所看到的其实不只有书本身,还有一次读书的经历,来自于书中的知识和经验。这便是把虚拟的成功可视化了。当书架上积累的书越来越多时,你看到的是一个学识更加渊博的自己。而臻于至善的完美追求,将会成为支撑你继续读书和学习的动力。苏洵潜心穷究诗书经传诸子百家之书,贯穿古今,苦读达六、七年,成就了名动京师的《衡论》《权书》《几策》等文章。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就了史家鸿篇巨制的《史记》。然而纸质书籍带来的成就感电子书是做不到的,翻开一页,读完一本,你可能只有浅浅的印象,而想回顾书的内容时,要四处搜寻,会很麻烦,无法把成功可视化,或许这是我很难坚持读电子书的原因吧。纸质阅读能带来沉浸式的氛围感。氛围感也是纸质书籍天生自带的独特气场,“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这是李清照所描写的在微雨时节独坐闺中品读诗书的情景。可见,环境对于阅读感先是有极强的渲染作用的。试想一下,当烛火盈盈,在书页上漾起一片红潮时,你读到川端康成的“凌晨一点醒来,看见海棠花未眠”;当你于傍晚时分,在玫瑰丛环绕的长椅上打盹,有斑驳的树影在风的抚动下,于你的书页里变幻;读到周梦蝶的“让软香轻红嫁与春水,让蝴蝶死吻夏日最后新瓣玫瑰;当有微雨夹着樱花略湿书页”时,读到李曾伯的“山樱花落红飘雨,野草烧残青入大烟”时,你是否能与作者感同深受,或走入了书中的场景。而电子产品的亮光只会死死把你的注意力固定在屏幕上,是很难与读书环境相联系的。在繁忙的信息时代,纸质书恰似一阵来自远古的风,吹红了樱桃,吹绿了芭蕉,也将人的精神世界变得色彩斑斓。以“书”修心以“屏”观世从古至今,读书一直是人们获取信息,增长知识的重要方式,但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出现了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读屏”。“读书”与“读屏”是否一定要有优劣之分呢?我认为读书与读屏应当共存融合,相得益彰。既需要读的快捷捷广阔,也需要读的纯净修心。读屏轻松快捷,拥有广阔的阅读范围。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信息覆盖全球。通过读屏,我们可以直接跨地域、跨领域地徜徉信息之海。通过一张小小的屏幕,就能够横贯欧亚,通晓天地。但读屏也同样伴随着许多不利之处碎片化阅读是当代网民难以避免的一大弊端,过于容易获取的信息使人们轻视了记忆的重要性。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有了互联网后,我们不会去记忆信息的具体内容,反而都记住了保存信息的文件夹的位置。虽说逃避记忆是不正确的,但读屏的方式的确简化化了生活,使我们能更便捷地处理信息。读书可以修心养性,戒浮戒躁。书如醇香美酒、清香甘茗,氤氲之气,可以陶治心神,如果说读屏是“快与动”那么读书就是“静与慢”,读书犹如深幽处点亮的明灯,于沮丧中注入活力,于洪流中静修乙心。细品文学,仿佛看到了古时潜心阅读之辈,孔子博览群书,韦遍三绝,终成一代圣贤;宋濂勤学好问,精益求精,收获一身才学。纵观近代,书纸质书藉也是学者们钟爱的对象,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焚膏继晷,徜徉文学之海;线钟书先生匿于一室,品读群书,养学者之风。读书造就一代代学者伟人,在现如今也依然发光发热。纸质书藉并没有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落没通过电子产品阅读也不会因为守旧派的反对而被绡声匿迹,它他们本身的光是芒是无法掩盖的。因此,“读屏”与“读书”不应当成为对立的两方,既然都有优有劣,那何不古今结合相得益彰呢?以“书”修心,以“屏”观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书”来滋润心田,用“屏”来放开双眼。【读书语段】1.阅读关乎人的精神趣味。正如一句名言所说,“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未经筛选的信息同样不值得读。而这,恐怕才是读屏与读书之争的关键点所在。其实,书本身是有分量的。只不过,书的分量从来都不体现在纸张的厚薄、墨色的浓淡,而体现在内容的深浅、品格的高下。当前,数字阅读还没有完全摆脱掉“碎片化”“肤浅化”的标签,这需要我们推动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助力新旧媒体形态融合发展,为数字阅读提供更好的内容和载体。2.宋代大儒朱熹曾如此诠释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事实上,只有自己挑选的书籍和内容本身有分量,“深阅读”才有可能顺理成章地展开。在这个意义上,读屏时代,勿忘阅读品格。坚守这一点,恐怕比争论该不该读屏,意义重要得多。(陈凌《人民日报》评论)3.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传递给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方法和哲理,帮助我们于升平气象中看到隐患风险,于问题荆棘中看到出路希望,从历史幽暗之中看到璀璨未来,从人性冷漠之中看到道德之光。【精选时评】从“读书好”走向“读好书”王石川《人民日报》评论世界读书日前夕,一项阅读调查显示,在半数成年国民更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阅读时,近一成国民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1/3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屏”阅读,已与传统的“平”阅读平分秋色。几年前,就有人惊呼,我们已经进入读屏时代,青少年成为被电子屏夺走的一代;更有人简单将读屏与碎片化的浅阅读视为等同,呼吁多读书、少读屏。事实上,无须将读屏和读书割裂,乃至对立起来,不同的人群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无可非议。“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有人在纸质书中嗅到了书香,感受到了阅读审美;也有人将视野浓缩于方寸之间,在手指翻飞的滑屏中获取信息,同样找到了阅读的乐趣。在互联网时代,却非要固守黄卷青灯不可,未免显得有些迂腐。对于那些“互联网原住民”来说,他们选择读屏,拥抱更简捷的阅读方式,实则属于阅读本能。而一些人爱读纸质书籍报刊,也多与阅读习惯有关。双方不妨少一些“洁癖”、多一些接纳。两种阅读方式并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无论读屏还是读书,要义在读。与其纠结于读屏与读书之间的轩轾,不如反身自问:今天我阅读了吗?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读书也好,读屏也罢,唯有热爱阅读,精神才能挺立,深切理解“再卑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把阅读当成生活方式,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每个人的心怀都是一道河水,多阅读多吸收,方能心灵丰沛,奔流向前。对于热爱阅读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堪称最丰盛的时代。然而,与过去单一的选择相比,如今“过剩”的选择机会,也让人困惑与惶恐。在五花八门的新书中,什么书才是好书?在纷繁芜杂的信息海洋中,哪些消息才是有效的?有作家说,在信息海啸中,读书要会做减法,要学会找“小岛”、找“海床”、找“支点”、找“自己”。诚哉斯言!当前,“读书好”已是社会共识,但得承认,“好读书”和“读好书”仍是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更堪忧的是,为数不多的阅读时间,往往被营养价值不大的无效信息所裹挟,被缺乏深度的平庸书籍填塞了。于是,我们变得无所不知,却无一精通;我们看似很忙,实则很盲;我们没有遇见更好的自己,而是失去了自我。这愈发证明:读屏时代,更须坚守价值。阅读,是一个人的体验;而全民阅读,则与政策导向有关。当下,《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正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