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三章 第1讲 课时48 农业布局_第1页
第二部分 第三章 第1讲 课时48 农业布局_第2页
第二部分 第三章 第1讲 课时48 农业布局_第3页
第二部分 第三章 第1讲 课时48 农业布局_第4页
第二部分 第三章 第1讲 课时48 农业布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48农业布局1.农业布局(1)含义: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空间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2)原则①尽可能布置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②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2.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2)主要类型:水稻种植业、商业型热带和亚热带栽培业、商业型混合农业、地中海型农业、商业型谷物种植业、畜牧业、商业型乳酪业等。(3)写出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特点。答案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从“小而全”到专业化;从相对分散到适度集中;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从粗放型到集约型;农业生产经营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1.农业区位选择(1)大尺度空间的区位选择①农业类型的区位选择农业类型区位选择种植业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林业山地、丘陵地区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地区渔业湖泊、水库、池塘、沿海浅海滩涂海域②农作物的区位选择农作物区位选择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的平原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柑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苹果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2)小尺度空间的区位选择因素农业区位的选择与合理布局单位面积产值从单位面积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业>乳牛业>塘渔业>蔬菜种植业>果园业>粮棉业地价因地价较高,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种植业等需水量需水量大的花卉业、蔬菜种植业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交通运输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花卉业、乳牛业等应布局在靠近城镇且交通便利的地方2.亚洲水稻种植业(1)区位优势条件分析(2)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特点原因发展措施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集约经营,适当扩大生产规模单产高精耕细作商品率低农村人口多,以自给为主合理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意识机械化水平低经济水平低,田地规模小大力发展工业,加快机械化发展科技水平低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凭经验生产大力发展工业,加大科技宣传与投入水利工程量大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大力投资建设水利工程3.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点农业区位条件商业型热带和亚热带栽培业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很高位于热带,终年气温高,气候湿热,土壤肥沃商业型谷物种植业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学技术畜牧业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进步商业型混合农业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家庭农场,农场规模大,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很高,耕种、放牧、休耕轮作气候温和湿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交通发达;人口稀少商业型乳酪业五大湖周边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4.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答题角度规范答题术语经济持续发展增产: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②扩大生产规模,实行专业化生产;③加强科研投入,培育良种,加大产业化应用研发;④加强农田水利设施、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收:①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②加强宣传,打造品牌,提高优势农产品的知名度;③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④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生态持续发展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社会持续发展推进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化(2021·6月浙江选考)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特征明显,下图为“美国农业带分布局部图”。完成1~2题。1.甲农业带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A.柑橘、水稻 B.苹果、小麦C.甘蔗、玉米 D.葡萄、土豆2.图示农业带内实行地区专门化生产的决定性因素是()A.国家政策 B.粮食危机C.农业科技 D.经济效益[关键信息点拨]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是指根据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实施农业生产,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图中甲纬度较低,地处亚热带地区,适宜种植亚热带作物。[地理原理再现]农业区位选择原理简述农业布局的基本原则。答案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保持区域农业生产结构比例合理。答案1.A2.D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甲农业带为亚热带作物带,适宜种植亚热带作物,柑橘、葡萄和水稻属于亚热带作物,因此甲农业带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柑橘、水稻、葡萄,A正确。苹果、小麦、玉米、土豆是温带作物,甘蔗是热带作物,B、C、D错误。第2题,农业专门化生产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挥地区优势,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管理,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D正确。国家政策和农业科技是辅助性因素,并不是决定性因素,A、C错误。美国经济发展水平高,并没有出现粮食危机,B错误。考向1通过“农业布局”考查“人地协调观”(2024·北京西城区模拟)三江平原曾是一大片沼泽湿地,1997年后三江平原经历了数次大规模开垦,地下水位发生了明显变化(下图)。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黑龙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点。”据此完成1~2题。1.图中最适合进行“稻改豆”的地点是()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2.三江平原推进“稻改豆”有利于()A.缓解粮食结构性短缺B.提高土地利用率C.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D.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答案1.B2.A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乙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热量条件较差,种植水稻容易受寒潮低温灾害影响,产量不稳定;由图可知,该地地下水位下降明显,地下水位最低,已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如果继续大量抽水灌溉水稻,易引发地面塌陷等生态环境问题,所以最适宜进行“稻改豆”的是乙地。选B。第2题,我国大豆进口量居高不下,三江平原推进“稻改豆”可以增加大豆产量,缓解粮食结构性短缺,A正确;“稻改豆”只更改了农作物品种,不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对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以及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较小,B、C、D错误。考向2通过“农业可持续发展”考查“综合思维”(2023·江苏南京师大附中模拟)贵州省大方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第一产业占比较高。该地森林资源丰富,林内产出药食价值极高的稀有野生菇类冬荪,冬荪采摘后保鲜时间极短。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研发出仿林下冬荪人工种植技术,但农户种植积极性低,种植规模一直较小。2017年3月该地建立“公司+农户+市场+分红”的生产模式(下图)发展冬荪种植。据此完成3~4题。3.20世纪90年代初,该地冬荪种植规模一直较小的主要原因是()①种植土地缺乏②市场信息闭塞③劳动力不足④冬荪损耗率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该地建立的冬荪生产模式的作用不包括()A.资金和劳动力的优化配置B.产销一体发展格局的形成C.区域农产品竞争力的提升D.冬荪种植气候条件的改善答案3.C4.D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地森林资源丰富,林内产出药食价值极高的稀有野生菇类冬荪,种植土地不缺乏,①错误;20世纪90年代市场信息闭塞,当地对冬荪经济价值认识不足,种植积极性低,②正确;大方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第一产业为主,农业劳动力充足,③错误;冬荪采摘后保鲜时间极短,损耗率高,④正确。故选C。第4题,大方县建立“公司+农户+市场+分红”的生产模式,整合了大方县农户的土地和劳动力配置,公司收购机制提高了农户种植和扩大规模的积极性,促进了资金流动,公司负责冬荪运输销售,实现产销一体发展,通过公司代加工冬荪产品,提高了农产品竞争力,A、B、C排除;气候是相对稳定的地理要素,农业生产模式无法显著改善气候要素,D正确。地理实践12农业生产技术1.覆盖技术(1)覆膜原理作用减少表层土壤水分蒸发保墒、防止土壤盐渍化减少地面的热量散失春季对农作物起保温作用,防止冻害减少风力与流水对土壤的侵蚀减轻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保持土壤肥力垄上覆盖地膜,可以汇集雨水到沟里注:①黑色地膜覆盖下的地面缺少光照,杂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可抑制杂草生长;高温期间,黑色地膜还可以阻止太阳辐射进入,起到降温的作用。②银色地膜可以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地面上农作物光效,使农产品着色均匀,提高品质。(2)覆草原理作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墒增产增加土壤有机物,减少焚烧柴草带来的大气污染改良土壤,不污染环境秸秆间隙大,下渗作用强增湿有机物质积累量大,耕作层土壤不翻耕病虫害加重(3)覆砂砾原理作用减少表层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表面粗糙,减少地表侵蚀保土保肥减少地面辐射热量散失保温砂石间隙大,渗水作用强增湿,减轻次生盐渍化减小地表比热容增大昼夜温差,利于有机质、糖分积累2.耕作技术(1)作物轮作平衡土壤养分,保持土壤肥力;避免作物连作,防止杂草蔓延,减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发挥农田的生产潜力。(2)间作套种①改变田间小气候,有利于改善作物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②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农作物种类,调整农业结构;③减轻自然灾害,抑制病虫害的发生;④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3)起垄种植①优点②顺坡垄与横坡垄比较横坡垄顺坡垄图示走向垄与坡向垂直垄与坡向平行优点可以拦蓄雨水,增加下渗量;有利于减轻水土流失,保土、保水、保肥通风透光,增大光照面积;利于排水;种植省力便于耕作缺点种植比较费力,不利于排水,不利于通风透气在降水强度大且坡度较大的地区,容易产生水土流失(4)梯田维护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1.(2024·广东湛江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华中师大一附中地理选修课《基于不同时空尺度的农业实践与探究》开设几年来一直深受学生欢迎。同学们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从事农业劳动事项(如图1~图4),让原本的荒地焕然一新,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蔬果。选修课中,同学们不仅能通过农业实践探究其背后的地理原理,还能品尝到自己的劳动实践成果——有机农产品。华中师大一附中卓越联盟中多所学校均已开设或即将开设农业选修课。在本学期即将结束时,老师计划组织一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分享活动。经过多方讨论,最终在新疆博乐、北京朝阳、贵州贵阳三地中选择了与华中师大一附中贵阳分校的同学们开展线上交流活动,分享萝卜、白菜、油菜的种植心得。活动定于1月初进行。(1)请列举该选修课中,同学们需要从事的农业劳动事项。(3分)(2)酷暑难耐,为保证作物的长势,师生们在农田中覆盖了草席,请用水循环原理说明其主要作用。(6分)(3)从地理角度分析,位于武汉的华中师大一附中师生本学期选择与贵阳师生开展农业交流活动的原因。(6分)答案(1)翻土、除草、播种、育苗、移栽、浇水、施(有机)肥、驱鸟驱虫、搭架、地表覆盖、采摘(收获)。(任答3点)(2)减少水分蒸发,减缓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增加土壤含水量;起到蓄水、保墒作用,减少灌溉次数。(3)两地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相似;两地可选择的同种类农作物较多,农事时间安排相似;武汉和贵阳冬季月均温在0℃以上,可种植越冬作物。冬半年新疆、北京气温较低,农业活动较少(对农业技术要求更高),交流内容有限。2.(2023·山东济南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改进耕作方式,是世界各国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免耕是目前世界各地大力推广的耕作方式。免耕是指不翻动表土,全年在土壤表面留下足以保护土壤的作物残茬的耕作方式。下表为美国中部平原某地4~9月在不同耕作方式下测量的土壤蓄水量、径流量、蒸发量相关数据。秸秆覆盖量(t/hm2)耕作方式土壤蓄水量(mm)径流量(mm)蒸发量(mm)4.5常规翻耕29102824.5深松54526217.9免耕13901820水平沟耕作340287(1)根据材料,计算该地4~9月的降水量,简述该地降水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6分)(2)结合材料,分析采用免耕方式使土壤蓄水量大增的原因。(6分)(3)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角度,说明采用免耕方式的积极意义。(8分)答案(1)降水量:321mm。影响:由于降水量略大于蒸发量,属于半湿润地区,水分条件基本可以满足旱作作物的生长要求;因降水量(强度)不大,对土壤侵蚀作用较弱,利于水土保持;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2)保持残茬覆盖土壤,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残茬可以吸附雨水,减慢水的流速,利于水分入渗;作物残茬的根系腐烂后形成的通路(大孔隙)也未受到破坏,利于水分入渗。(3)减少劳动力投入,节省时间;减少机器磨损,节省燃料和维修费用;减少杂草生长,降低除草成本;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化肥施用量;保持土壤水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灌溉成本。课时精练(2023·浙江温州模拟)美国是仅次于中国的生猪养殖大国,玉米种植带和生猪养殖带几乎重叠。下图为“美国部分农业带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1.生猪养殖带位于()A.甲B.乙C.丙D.丁2.有利于乙农业带发展的条件是()①天然草原广布②接近消费市场③机械化程度高④产品商品率低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1.A2.B解析第1题,读材料可知,美国的玉米种植带和生猪养殖带几乎重叠,读图可知,美国农业带自五大湖(90°W)向南依次为乳畜带—玉米带—混合农业带—棉花带,图中顺序为乙、甲、丙、丁,因此生猪养殖带位于甲—玉米带,A正确。第2题,乙农业带为乳畜带,位于五大湖附近,水源充足,人工草场广布,天然草场并不广布,①错误;美国东北部地区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人口稠密,市场广阔,②正确;美国科技发达,机械化程度较高,乳畜带的商品率较高,③正确、④错误。故选B。(2024·河北保定联测)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重要的灌溉农业大国,灌溉用水主要来自阿姆河及锡尔河。1992~2018年该国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有所调整,下图示意该国的主要农作物产量变化。研究表明,相同面积的小麦耗水量仅为棉花的60%~70%。2016年以来,该国开始逐渐将部分粮棉种植转为蔬果。据此完成3~5题。3.1992~2016年乌兹别克斯坦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变化,考虑的主要因素是()A.劳动力 B.交通C.水源 D.土壤4.2016年以来乌兹别克斯坦将部分粮棉种植转为蔬果,主要是为了()A.缓解粮食短缺局面B.优化居民食物结构C.改善农业生态环境D.提高土地经济收益5.乌兹别克斯坦灌溉农业发展过程中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①咸海面积萎缩②高山冰川融水枯竭③土地次生盐碱化④山地植被遭到破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3.C4.D5.A解析第3题,由图文材料可知,1992~2016年,乌兹别克斯坦棉花产量减少,小麦产量增加。中亚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水源,结合材料可知,棉花种植耗水量更大,故该时段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水源,故选C。第4题,缓解粮食短缺局面应增加粮食种植面积,A错误;优化居民食物结构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与粮棉种植相比,蔬果种植耗水量较大,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大量种植蔬果有可能导致生态环境恶化,C错误;一般来说,蔬菜瓜果的单位面积产值较高,所以2016年以来乌兹别克斯坦将部分粮棉种植转为蔬果主要是为了提高土地经济效益,D正确。第5题,由材料可知,乌兹别克斯坦农业灌溉用水主要来自阿姆河及锡尔河,而这两条河流是咸海重要的补给水源,大量引水灌溉会导致汇入咸海的水量减少,咸海面积萎缩,①正确;高山冰雪融水受降雪量和气温影响,与中亚农业灌溉无关,②错误;中亚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发展灌溉农业容易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③正确;山地植被遭到破坏发生在上游山区,与人类活动有关,与阿姆河及锡尔河下游的农业灌溉无关,④错误。故选A。(2024·吉林四平质检)地处巴西南部的埃斯皮尼亚苏山脉南端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2000m,是典型的热带草原气候。当地农业经营类型多样,农户在村落附近养殖牲畜、栽培花卉、种植庄稼与山地游牧、采集花卉(搭建木屋或开凿岩穴作为临时居住地)交替进行,且有明显的季节性。下图示意埃斯皮尼亚苏农业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6~8题。6.农户在山地放牧并采集花卉最可能选择在当地的()A.干季B.湿季C.冬季D.夏季7.该地农户如此安排农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A.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B.合理安排农事时间C.适应当地气候环境D.保护当地生态环境8.山地游牧相对于养殖牲畜,更有利于()A.保护草场资源 B.扩大生产规模C.提高畜产品质量 D.增加牲畜品种答案6.A7.A8.C解析第6题,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主要分干湿两季,湿季水热条件较好,有利于植被生长,在村落附近种植花卉便于就近精细管理;干季山地高海拔处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牧草生长条件较山下的村落好;山地海拔高,气候凉爽,蚊虫少,可以进行放牧,同时可采集山下的花卉;另外可以交替利用不同的草场,利于草场休养生息,A正确。第7题,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