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2登泰山记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主备人备课成员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登泰山记》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一年级语文A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1月10日(星期五)上午第二节
4.教学时数:45分钟
本节课将围绕《登泰山记》一文,通过阅读理解、分析讨论和写作练习,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技巧。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核心素养目标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登泰山记》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强化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进行仿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
3.增强文化认同感:让学生了解泰山文化背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4.培养思维品质: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5.提高审美情趣: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登泰山记》中的重要段落,掌握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学习并运用文中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情感的修辞手法。
-体会作者通过登泰山所见所感所思所想,传达出的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感悟。
举例:《登泰山记》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句子,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泰山的雄伟,同时寓意着作者的人生抱负,是理解课文主题和情感表达的关键。
2.教学难点:
-对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如“巉岩”、“嵯峨”等词汇的识别和使用。
-掌握课文中的文学表现手法,如衬托、夸张、拟人等,并能够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和效果。
-深入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哲思,从而体会文中的言外之意。
举例:课文中“雾霭苍苍,南山横其东”一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学生需要理解雾霭、南山在这里不仅是自然现象,还具有象征意义,这是理解课文的难点所在。教师需要通过对比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方法与策略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研究法。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讲述,引导学生理解《登泰山记》的背景、情节和主题。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难懂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案例研究法:选取文中经典片段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写作技巧。
2.教学活动:进行角色扮演、写作练习和分享。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文中角色,模拟登泰山的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写作练习:鼓励学生仿写课文中的精彩句子,提升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大家互相学习、交流。
3.教学媒体:使用多媒体PPT、课文朗读录音等教学资源,丰富课堂表现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魅力。同时,利用实物模型、挂图等展示泰山的自然景观,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登泰山记》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听说过泰山吗?它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有着怎样的地位?”
展示一些泰山的图片和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泰山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
简短介绍《登泰山记》的作者、时代背景和文学价值,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课文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登泰山记》的基本内容、文学特色和主题思想。
过程:
讲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包括作者登山的过程、所见所闻和所感。
详细介绍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如对仗、排比、拟人等,使用图表或示例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具体例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表达技巧和情感传递。
3.课文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登泰山记》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过程:
选择课文中几个经典段落进行分析,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
详解每个案例的背景、修辞手法和深层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课文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段落对现实生活的启示,以及如何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深入思考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课文中的重要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内涵、表达方式以及对个人的启示。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登泰山记》的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个人感悟。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登泰山记》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课文的基本情节、修辞手法、案例分析等。
强调《登泰山记》在传承文化、启迪思想方面的作用,鼓励学生深入阅读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登泰山记》的读后感,结合个人感悟,探讨课文中的某一主题或修辞手法,以巩固学习效果。拓展与延伸1.拓展阅读材料:
-《徐霞客游记》中关于泰山的记载。
-清代文学家姚鼐的《泰山颂》。
-现代作家、诗人关于泰山的游记和诗歌。
-关于泰山历史、文化、地理的相关研究著作。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深入研究泰山的历史文化,了解泰山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神话传说等。
-对比阅读《登泰山记》与其他文人墨客关于泰山的作品,分析不同作者对泰山的不同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探讨《登泰山记》中所体现的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这些观念对当代青少年的启示。
-研究课文中涉及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拟人等,并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寻找类似例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结合地理知识,了解泰山的地理位置、地质结构、气候特点等,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泰山的文化价值和旅游发展。
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阅读、研究、实地考察等方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通过拓展与延伸,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和生活的热爱。作业布置与反馈作业布置:
1.课下阅读《登泰山记》,总结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主题思想,并选取三个你认为最具表现力的句子进行赏析,说明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2.模仿《登泰山记》的写作风格,以“我眼中的泰山”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游记,要求运用至少两种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
3.选择一个与泰山相关的历史文化主题,如泰山封禅、泰山石刻等,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撰写一份1500字左右的小论文,探讨该主题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作业反馈:
1.对于总结和赏析作业,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指出学生在赏析中可能忽略的细节,并提供更深入的文学解读。
2.在批改游记作业时,教师应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以及文章的整体结构和语言表达。对于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如语言不够精炼、结构不够清晰等,给予具体的改进建议。
3.对于小论文作业,教师应评价学生资料的准确性、论证的合理性以及分析的深度。针对论文中的不足,如论点不够明确、逻辑不够严密等,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和完善。
教师应在作业批改后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根据反馈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应通过作业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板书设计2.作者:姚鼐
3.时代背景:清代
4.文学价值:描绘泰山自然风光,表达作者人生感悟
5.修辞手法:对仗、排比、拟人
6.课文重点段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课文主题思想:自然美、人生哲理
8.课后拓展阅读:
-《徐霞客游记》泰山篇
-清代姚鼐《泰山颂》
-现代作家、诗人关于泰山的游记和诗歌
9.课后作业:
-总结课文主要情节和主题思想
-模仿课文写作风格,写一篇游记
-撰写关于泰山历史文化主题的小论文
板书设计以清晰的结构呈现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学重点,同时提供课后拓展阅读和作业布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典型例题讲解1.请分析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表达效果: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对仗、对比。通过对比泰山与其他山峰的高度,突出了泰山的雄伟壮观,同时表达了作者攀登高峰、俯瞰众山的豪情壮志。
2.请简要概括《登泰山记》中作者登山的经过及所见所感。
答案:作者从山脚出发,历经艰辛,最终到达山顶。沿途观赏了泰山的自然风光,感受到了泰山的壮丽与神秘,从而引发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3.请解释以下句子中的“凌”和“览”字的含义,并结合上下文分析其作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凌”意为攀登、超越,表现了作者决心攀登至最高峰的决心和勇气;“览”意为观看、欣赏,表达了作者站在山顶俯瞰四周的壮观景象。这两个词共同展现了作者对泰山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4.请结合《登泰山记》的内容,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答案:通过《登泰山记》,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攀登泰山过程中,对自然的敬畏、赞美和尊重。这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人类应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5.请以《登泰山记》为例,阐述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景观描写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答案:在《登泰山记》中,作者通过对泰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泰山的雄伟、神奇和美丽。这些自然景观的描写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美丽的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8 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12 低碳生活每一天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Module 4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上册
- 聘用人员 合同范本
- 英文合同范本甲方全称
- 门店住宅改造合同范本
- Module 6 Unit 1 You can play football well(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上册
- 12 家乡的喜与忧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
- 2024年九年级数学中考专题-相似系列之一线三等角 教学设计
- 4 选举产生班委会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初三开学第一课家长会优秀课件两篇
- 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PPT-第十四章 国际财政
- 狮子王1中英文台词
- 《大学俄语》教学大纲
- 清淤工程施工记录表
- TCITSA 24-2022 基于ETC的高速公路自由流收费技术规范
- 2022年涉农领域涉嫌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工作总结
- 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8年版)
- 五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2课 新街古韵丨赣美版
- 秦荻辉科技英语写作教程练习答案(共42页)
- GB∕T 41168-2021 食品包装用塑料与铝箔蒸煮复合膜、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