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黄河颂

预习重点

一、1.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诗人、文学评论家。1935

年为抗战歌曲《五月的鲜花》填词,以深怀忧患与悲愤的文字以及浓

郁深沉的抒情气息而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

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

大地。

2.文学常识

《黄河颂》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是光未然,现代作家、评论家,

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

全国。

二、字音词义

巅dian:山顶。

劈pi:用刀斧等砍或由纵面破开。

气魄p6:魄力;气势。

狂澜Ia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浊zhu6流:浑浊的水流。

宛转:文中是"辗转"的意思,指经过了很多地方。也作"婉转"。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b。育:喂养,培养。

榜bang样:作为仿效的人或事例(多指好的)。

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

的人流声势浩大。

烽feng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也用来比喻战火或战争。

气魄:魄力;气势。

澎peng湃pQ: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掀起:揭起,往上涌起。

宛转:文中是"辗转"的意思,指经过了很多地方。也作"婉转”。

狂澜场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调斓)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侈指山岭、岛屿等)。

哺bU育:喂养,培养。

九曲连环:曲折,回环,多弯道。

三、主题概述

1.本文通过赞美源远流长、胸襟博大、气势宏伟的黄河,歌颂了中

华民族同仇敌忤、英勇不屈、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

儿女团结抗战的坚定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2.文章思想内容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

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

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四、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节):朗诵词部分,是序曲。歌颂黄河的"伟大而

又坚强”。

第二部分(第2节):歌词部分,全诗的主体。描写黄河的豪迈气

势,歌颂黄河的英雄气概。

五、品析重点句子

1.这首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朗诵词起

什么作用?

朗诵词提纲概括了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唱词。

2.歌词部分,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

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描绘黄河的句子是"望黄河滚滚"所统领的四句。表现了黄河一

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魄?反复出现的“啊!黄

河!”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啊!黄河!”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三次,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

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分为三个层次,从三个方面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即黄河哺育了

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

前。

4.如何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民族的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形象地说明了黄河是中华民

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

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则表明黄河天险

作为军事屏障对中华民族起着保卫作用,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足

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5.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语言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雄浑豪迈的风格。诗歌节奏感

强,章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自由奔放而错落有致。在

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自然的韵律。

六、鉴赏品读

1.序曲部分的黄河表现出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作用是什么?

伟大而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

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远镜头全景概写、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

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

特点。

3.歌颂黄河的部分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层标志性句子是哪句话?

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分为三层;分层标志性的句子是:"啊!黄河!"

①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黄河是中华

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

世代炎黄子孙。

②歌颂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地理特征)0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

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③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指出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是我

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4."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

作用?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

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全诗首

尾呼应,浑然一体。

5.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

孙。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黄

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

族精神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题

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几

个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第二题

本诗属于直接抒情,这样适合抒发豪迈的情感。示例:苏轼的《念

奴娇•赤壁怀古》也属于这类。

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

略。

6老山界

预习重点

一、作者简介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长征时,

他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

宣传部长;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

记处书记、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他长期负责党的宣传和文

教工作,为党的宣传、文化、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巨

大贡献。他的作品有《金色的鱼钩》《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

记》等。

二、字音词义

1.字音字形

蜷缩(quan)呜咽(ye)

点缀(zhui)澎湃(p自i)

咀嚼(ju自)酣然入梦(han)

苛捐杂税(ke)

2.词语解释

惊惶:惊慌,害怕慌张。惶,恐慌。

呜咽:低声哭泣或形容凄切的水声或琴声。

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入睡。酣然:喝酒畅快的样子。

矗立:高耸地立着。

苛捐杂税:指反动统治下的繁重捐税。

攀pan谈:闲谈。

峭qiao壁:像墙壁一样陡立的山崖。

骨碌lu:滚动。

咀嚼ju自:1.用牙齿磨碎食物。2.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

呜咽ye: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

督du促:监督催促。

灌guan输:1.把流水引导到需要水的地方。2.输送(思想、知识等)。

苛代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

酣han然入梦:畅快地入睡。

不可捉摸: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

三、主题概述

课文真实、生动地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热情歌颂了红

军战士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点题,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山路远,表现出爬

山的困难。

第二部分(2~32):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

第三部分(33):指出老山界是长征途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五、文章重点分析

1.文章主要记叙翻山的艰难,首尾两段表达了这个意思吗?

首段"30里",写出了山之高、翻越之难,为下文的叙述和描写埋下伏笔。

尾段提到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表现了红军长征途中有无数艰难险阻,

其困难程度都远远超过了老山界。

2.在“半夜露宿”这一部分,作者交代说战士们是"横着心躺下去",但又说"一会

儿就酣然入睡了",这两者是否矛盾?

“横着心"说明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又说明红军严明的组织纪

律性。"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既说明战士们太疲劳了,又写出了他们置生死于

度外、从容镇定、坦然的襟怀。

3.半夜露宿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感人,作者是怎样写夜景和感受的?找出关

键词语来讨论体会。

"颤"和"蜷"使我们仿佛看见战士们全身因寒冷而发抖、哆嗦的形象,生动的表

现了寒气刺骨的情景。但是,战士们没有被吓倒,他们冻醒了就围着火堆小声

谈话。写出了他们的乐观和从容镇定。

4.怎样理解"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

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这句话。

作者用"叹息"一词,拟人化地讽刺了围追红军的反动军队,又用了反问的手法

想象出敌军士兵无可奈何、厌恶内战的情绪,进一步衬托出红军北上抗战,不

怕远征难的革命豪情。

5.最后一次描写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见,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心情?

景色明朗、清新。表达了克服困难后的愉快,表现战士们欢畅、轻松的心情,

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

6.课文采取时间顺序的好处是什么?

(1)使文章脉络清楚。

(2)使文中的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

(3)按时间顺序先设置悬念后作解释,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

六、鉴赏品读

1.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试以此为线索,概括作

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前一天的下午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天黑到达山脚;第二天半夜

一点多,到达山腰;黎明时,从山腰出发,经过雷公岩;下午两点多

钟,到达山顶;到达山顶后,一气儿跑到宿营地。

2.文中对于火把的描写,传达给了读者怎样的信息,表现了红军怎

样的精神?

表现山的陡峭、险峻,突出红军登山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3.半夜露宿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感人,作者是怎样写夜景和感受

的?

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以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先写星星,

次写山峰,再写四周的山;反复地运用比喻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

景之美,也表现了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4.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的?这体现了

红军什么样的精神?结合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四个方面的困难:

①行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②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③吃饭难——粮食短缺,肚子很饿;

④处境难——枪声密集,敌人追击。

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打趣逗笑、奋勇登山;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鼓着勇气、继续前进;毫不畏惧、嘲笑敌机。这些都体现了红军不怕

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题

见"鉴赏品读"第1题。

第二题

见"鉴赏品读"第4题。

第三题

1."照着习惯"和"躲”反映了瑶民由于长期遭受军阀部队的欺压,每有部队

经过,就担心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出现了男人们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

现实。

2."奇观"奇在山路曲折迂回使火把排成"之"字形,火把与星光相接,人、夜

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奇特、壮观的景象。其中蕴含着作者自豪、喜悦

的心情,表现了作者对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颂扬。

3.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既表达了对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的嘲讽,

也是为敌人军中部分士兵想抗日而不能的无奈感到惋惜,也有对红军自身战斗

能力的肯定。

4."笨重"一词指红军队伍的装备落后、沉重,队伍庞大,人员饥饿疲劳,甚

至受伤的状况,表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后的欣慰和自豪。

第四题

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给人以

美好的联想。"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写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

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的次数之多「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写半夜山风之

大,又喻寒风刺骨「像山泉在呜咽"比喻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像

波涛在澎湃"形容木林被风刮动的声音。同时,作者还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以"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来衬托午夜雷公岩的寂静。红军战士在极端困难

与危险的情况下夜宿半山腰,能够全身心沉浸、陶醉在夜景的欣赏中,忘记寒

冷和危险,表现了红军战士乐观豁达的情怀和为了中国革命的成功敢于战胜一

切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

【其他示例】

①例句: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

哪!

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天上的星星比作宝石,写出了星星的灿

烂美丽,表现出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②例句: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

清得透底。

赏析: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手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优美的自然环境衬托了

翻越老山界以后红军轻松愉悦的心情,营造了前途一片光明的美好意境。

第五题

略。

7谁是最可爱的人

预习重点

一、1.作者简介

魏巍(1920—2008),河南郑州人,诗人、作家。本名魏鸿杰,

笔名魏巍、红杨树,当代作家、诗人。他的作品都及时反映现实生

活,洋溢着饱满的热情。他凭借长篇小说《东方》,在1982年获得第

一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

部长篇小说典藏"。

主要创作

1950—1958年,魏巍3次奔赴朝鲜。1951年4月11日,他

在《人民日报》刊登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

反响。

1978年,魏巍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东方》。

荣誉:

1982年,魏巍凭借《东方》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2019年9月23日,长篇小说《东方》入选"新中国70年70

部长篇小说典藏"。

2、背景资料: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派遣军队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同时

命令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9月15日,

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美军于朝鲜西海岸的仁川港登陆,并很快将

战火推进至三八线"。美国飞机多次越过边境线,严重威胁中国东

北的安全。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4个军、3个炮兵师跨过鸭绿江,

开始入朝作战。经过艰苦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军民取得了

战争的胜利。1953年7月27日,双方在板门店正式签订军事停

战协定。

二、主题概述

本文真实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伟大胸怀,

歌颂了他们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热情赞颂志

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三、字音词义

放纵zong:放任纵容;对错误的言行不加干涉,不加制止,任其发展。

坚韧ren:坚固有韧性。

淳chun朴:诚实朴素。

谦逊xun:谦虚恭谨。

覆珀灭:全部被消灭。

奋不顾gCi身:奋勇直前,不考虑自己的安危。

四、

1.文体知识

2、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指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歌颂他们崇

高的精神境界,抒发对志愿军战士无比的热爱和崇敬。

第二部分(4~14):以三个典型事例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

品质,具体说明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第三部分(15):号召人们热爱志愿军战士,再次强调他们确实是

我们最可爱的人。

五、文章研读

.作者在回忆这篇文章的创作时说:“写《谁是最可爰的人》,就只选择了

几个例子,在写完后又删掉了两个。事实告诉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

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

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最终选择这三个事例呢?

作者选取的这三个事例三个典型事例中,有集体的,有个人的;有战斗场

面,有战地日常生活,都是具有代表性、最能说明志愿军英雄本质的事例。三

个事例集中体现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形象,从不同侧面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

最本质的思想情感,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和爱国

主义的精神。

2.文中的三个事例排列的次序能否调换?

不能。

志愿军战士出国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击侵略者是他们最大

的任务,"松骨峰战斗”是这神圣任务的具体体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

雄主义精神,所以应放在首位来写。

"火中救小孩"写的是战争的另一侧面,是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具体援

助,战士对朝鲜人民的这种爱,超越了国界,超越了亲情,是纯洁高尚的爱,

是国际主义精神的高度体现,与第一个事例相比,就其意义而言,自然应当放

在第二位。

前面这两个事例主要写英雄的行为美,后一个事例则揭示志愿军战士的心

灵美,它是产生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所

以放在最后来写。

六、鉴赏品读

1.第2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明确提出"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呼应

文章题目,引起读者注意。

2.最可爱的人需要具备哪些特点?

纯洁高尚的品质,坚韧刚强的意志,淳朴谦逊的气质,美丽宽广的

胸怀。

3.第3段介绍“我们的战士"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排比,从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方面,赞扬志愿军战士

崇高的思想境界,四个"那样"饱含赞颂的激情,语气整齐,情感强烈。

4.课文选取了哪三个典型事例?各表现志愿军什么精神?

①松骨峰战斗——革命英雄主义;②马玉祥火中救小孩——国际

主义;③防空洞中的谈话一一爱国主义。

5.课文结尾两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起什么作用?

议论和抒情。总结三个事例,赞扬战士可爱,引起读者共鸣;呼应

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

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题

本文主要写了三个事例:第一个事例是松骨峰战斗,该事例表现了志愿军

战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体现战士意志的坚韧刚强。第二

个事例是战士马玉祥火海中救出朝鲜小孩,该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热爱朝鲜

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体现战士品质的纯洁高尚。第三个事例是作者和一位战

士的谈话,该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战士气质的纯朴谦

逊,胸怀的美丽宽广。

第二题

第一则材料,松骨峰战斗的事例:第5段和第6段中采用的是综合叙述的

方式,第7段则是采用了直接记述的方式。第二则材料,战士马玉祥从火海中

救出朝鲜小孩的事例:第11段前半部分是综合叙述,从"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

候,他说"开始,转入直接记述。第三则材料,战士一席话的事例:第13段都

是采用了直接记述的方式。

综合叙述便于作者充分展开记叙描写,某些描写性的语句如果从人物嘴里

说出来,可能会很不真切。直接记述比用第三人称显得真实自如,能够把人物

的感情表现得十分真切感人。兼用综合叙述和直接记述,使行文富于变化。

第三题

人称方面一一比如第15段:用"亲爱的朋友们""你"称呼读者,与读者交流

感情与认识,语气诚恳亲切,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句式方面一一比如第3段:"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

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

地美丽和宽广"运用排比,句式整齐,纵情倾诉了对志愿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感

情浓烈。

修辞方面一一比如第8段:"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

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

的英雄而自豪吗?"运用设问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以两个反问句回答第一个设

问句,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抒发强烈感受,唤起读者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

第四题

示例:"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

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的脖子把敌人撼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

起。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

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此处有关战后阵地上烈士遗体的场面描

写,有着强烈的画面感。遗体的姿势就是烈士们与敌人浴血搏斗到生命最后一

息的战斗姿势,详写遗体姿势,使读者联想到英雄们与敌人搏斗的壮烈情景,

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第五题

略。

8土地的誓言

预习重点

一、作者简介

端木熊(hong)良(1912—1996),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

作家。20世纪30年代"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小说

《科尔沁旗草原》等。

二、字音词义

碾niWn:1.把东西轧碎、轧平或使粮食去皮所用的工具。2.滚动碾子

等轧。

誓shi言:宣誓时说的话。

呻shen吟:由于痛苦而情不自禁地发出的声音。

嗥hao鸣:(野兽)大声嚎叫。

山涧ji3n:山间的小水流。

高粱liang:一年生草本植物。品种很多,子实除供食用外,还可酿酒

和制淀粉。秆可用来编席、造纸等。

斑ban斓Ian:灿烂多彩。

缠ch台n绕:1•条状物回旋地束缚在别的物体上。2.纠缠;搅扰。

亘gen古:远古。

默契qi: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田垄long:田埃;田地中种植农作物的垄。

埋葬z3ng:1.掩埋尸体。2.比喻消灭;清除。

镐gao头:刨土用的工具。

土壤rang:地球陆地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

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禾稻:稻谷。

丰饶:富饶。

污秽hui:肮脏的东西。

耻辱:声誉上所受的损害;可耻的事情。

挚zhi痛:诚恳而深切。

嗥暗。鸣:(野兽)大声嚎叫。

斑ban斓l^n:灿烂多彩。

斓Ian语: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dan:奇怪,古怪。

亘gen古:远古。

默契qi: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镐g3o头:刨土用的工具。(蒿hao篙gao)

田垄long:田填;田地中种植农作物的垄。

蚱zh泌孟meng:昆虫,像蝗虫,是害虫。

污wU秽hui:肮脏的东西。

三、主题概述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沦陷的故乡昔日的美丽、丰饶以及自

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抒发了作者对沦亡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并发

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誓言。表达了作者热爰故乡、

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因失去故乡的忧伤、愤怒之情,同时也表达

了作者愿意为故乡而牺牲的坚定信念。

四、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我"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时时听见故乡的

呼唤,"我"的内心为故乡而热血沸腾。

第二部分(2):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魂牵梦绕,“我”发誓要为解

放故乡而战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五、重点问题

1.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或技巧来表达对故土的深情?

(1)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她"相称,隐含将故土比做"母亲",直接对着故土

倾诉自己的感情。

(2)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3)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

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

(4)移情于物。如:"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

不得不回去。"明写故乡呼唤"我",实则是"我"思念故乡。

(5)巧用第二人称"你",表达强烈的感情。如:"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

立!"

六、鉴赏品读

1."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这句话在文中

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在结构上总领第一段,在内容上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之情。”挚痛的热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第一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物产?你认为有必要列

举那么多吗,删去一半如何?

第一段中列举了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

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

赤色的足金、幽远的车铃等等;有必要,删去不好,因为这些都是关

东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关东大地的特征,它们可以使读者充分了

解关东大地,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

3.”不得不回去""应该回去""必须回去"三个短语的顺序能否颠倒?

不能调换,"不得不回去"带有强迫的意味,"应该回去”表示理所当

然,"必须回去"则带有命令的口气。这三个短语语气逐渐加强,态度愈

加坚决,情感表露也愈加浓烈。

4.品析"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

不回去

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以及渴望回到故乡

去的迫切心情。

5.品析"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

下,是我的家乡"。

描写家乡的美好天空,表达了作者对解放故乡的坚定信念与决心。

6."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

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

和耻辱。”如何理解这两句话?

这是作者对土地发出的誓言:"我"愿意为了故乡付出一切,甚至生

命。表达了作者坚定的信心和不向任何困难屈服的壮志。"我的坟前"

表明作者愿为了故乡,死而后已的壮志。

7.本文只有两段,请大家想一想,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

结构相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直

接抒情。

内容上的相同点:都有对故乡的回忆和描绘。内容上的不同点:回

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第一段选取东北的景物、物产,并采用景物、

物产的叠加,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激情赞美

和深情怀念,运用排比,加强了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第二段选取了

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也表达了作者

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但怀念中暗含着忧伤与愤怒,由此,情感才能在

后半段强烈地喷发,面对土地发出自己坚强的誓言。

8.本文在艺术上体现了端木鼓良浓郁的抒情风格与独特的抒情方

式,那就是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以富有力度与浓度的情感打动

人心。请你联系文章具体谈一谈。

其一,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对着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眷

恋,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

作"母亲”的意思。比如:"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

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

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等等。这种感情经过多次反复,像音乐的主

旋律一样得到加强,自然会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起强烈的共

鸣。

其二,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

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比如"我想起那参天碧

绿的白桦林……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白桦林、蒙古狗、奔马群、

红高粱、黑土地等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

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

其三,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例如"当我躺

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等处。

09

9木兰诗

预习重点

一、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期,各国间长期混战,民不聊生,征兵现象屡见不鲜,人

们根据所见所闻,创作了一个女子替父从军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后又经加工成乐府民歌《木兰诗》。

二、文体知识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有训练乐工,制

定乐谱,采集歌词等。魏晋南北朝时将乐府收集编录的诗称为“乐府诗”,

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

三、全文展示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辨,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

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

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

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

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

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四、主题概述

这首诗通过叙述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

智慧、勇敢、坚强和不图名利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

神。

五、句子翻译

(1)不闻机杼声。

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壮士(得胜)归来。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记最大的功,被赏赐很多的财物。

(7)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希望驰骋千里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8)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

(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脸上贴装饰物。

(1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

四、重要问题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鞫,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四句排比,写出战事紧急,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里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以及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

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

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概括上文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

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的情形。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

着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多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

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

的将士中的一个。

(6)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声音的目的是什么?

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7)表明军情紧急和木兰奔赴沙场矫健英姿的句子是什么?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8)描写边塞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的画面是什么?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9)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什么?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0)侧面表明木兰功劳之大的句子是什么?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1)表明家人团聚的欢乐气氛的句子是什么?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可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

霍向猪羊。

(12)"开我……坐我……脱我……著我……"这一排比句通过木兰一连串的行

动表现了木兰的什么心情?

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对女儿妆的喜爰,以及情不自禁的喜悦。

(13)巧妙解答木兰从军十二年没有被发现的奥秘的句子是什么?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4)全文最后一段有什么特点?这样结束全诗好不好?

使用隐喻作结。这样结束全诗,不但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对

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了回答,还表明了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

豪的神态表情,丰富了木兰的形象;同时使全诗锦上添花。

(13)为什么全诗将战斗过程写得格外简略,对其余内容却写得特别详尽?

作者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勇担重任的品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

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不惜笔墨。也隐含作者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再者,这样写,女儿情、英雄气汇集

于木兰一身,使其形象有血有肉、真实感人,从而丰富了木兰的性格。这样

安排突出了人物性格和作者的思想倾向。

六、知识积累

(-)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同"贴”,贴上)

(二)古今异义

1.军书十二卷

古义: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数词,十二。

2.从此替爷征

古义:父亲;今义:爷爷。

3.出郭相扶将

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4.双兔傍地走

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5.赏赐百千强

古义:有余;今义:力量大。

(三)一词多义

1.昨夜见军帖(文告)

对镜帖花黄(同"贴”,贴上)

2.愿为市鞍马(买)

东市买骏马(集市)

3.愿为市鞍马(愿意)

愿驰千里足(希望)

4.不闻机杼声(织布机)

万里赴戎机(事务)

5.将军百战死(将领)

出郭相扶将(与“扶洞义,扶持)

(四)词类活用

1.策勋十二转(名词用作动词,记录)

2.愿为市鞍马(名词用作动词,买)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

愿为市鞍马。(省略主语"木兰";"为"后省略宾语"之",指代父从

军这件事。完整句子为:"木兰愿为之市鞍马。")

2.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问女所思何。")

(六)成语积累

1.磨刀霍霍:本义形容磨刀声响亮。现常用来形容准备动手杀人或发

动战争。

2.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七、鉴赏品读

1.诗歌开头有什么作用?

诗歌开头以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特写镜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

阅读兴趣,同时引出下文的问答。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辨,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句话

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这四句运用了排比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将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

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等的情景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出来。不但表现了木兰

准备出征时的紧张急切、井然有序,也渲染出战事的紧急。

3.分析"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

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

骑鸣啾啾”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这两组句子表现出木兰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急,心情的迫切,渲

染了紧张的战争氛围。以两个“不闻"间隔反复,互相呼应,揭示出木兰

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