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含答案2_第1页
2024年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含答案2_第2页
2024年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含答案2_第3页
2024年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含答案2_第4页
2024年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含答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師职称考试试題及含答案一,單项选择1.課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C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①以學生发展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為重點④減轻學生學习承担2.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的陈說方式的:(CA.說出,演出,展示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与,养成D.解释,完毕,背诵3.課程变革可以在課程内涵的丰富,課程理念的演進和(D等三個层面上展開.A.教材的更新B.教師的发展C.學生的选择D.課程制度的变迁4.新課程倡导的三维教學目的是指(DA.知识,技能和措施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過程与措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首倡"教師作為研究者"的學者是(AA.斯腾豪斯B.斯腾伯格C.杜威D.赫尔巴特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課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為(AA.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D.加涅7.以培养學生技能為目的,一般程序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學模式為(BA.讲解——接受式B.示范——模仿式C.探究发現式D.情境——陶冶式8.在"對话互動"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关系是(CA.教師是主体,學生是客体B.學生是主体,教師是客体C.都是主体D.都是客体9.探究學习实行的過程是(BA.计划阶段—問題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B.問題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C.問題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D.计划阶段—問題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10.展示學校的办學宗旨和特色的課程是(BA.地方課程B.校本課程C.国家課程D.學科課程11.教學過程的中心环节是(BA.备課B.上課C.批改作业D.考试12.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會提交了一份名為《准备學习:国家的指令》的汇报有七個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A.學校需要家庭的支持B.學校需要社會的支持C.學校需要专家的支持D.學校需要政府的支持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BA.學生B.學校C.教師D.校長1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A.學生B.教材C.教師D.校長15..建立评价學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標体系必须包括(CA.學科學习目的B.一般性发展目的C.學科學习目的和一般性发展目的D.情感目的二,多选1.新課程的详细目的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課程管理体系外,尚有(ABCDA.变化課程功能B.调整課程构造C.精选課程内容D.改善教學方式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ABCA.档案袋评估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估C.体現展示评估D.成就测验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為,學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ABCDA.情境B.协作C.會话D.意义建构4下列有关新型知识观的說法對的的是(BCDA.個人見解在給定的課程知识面前没故意义B.知识客观化和科學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個人知识原由于代价的C.沉默知识對人类的认识有著深刻的影响D.知识為一种探索的行動或发明的過程5本次課程改革所倡导的師生关系应當是(ABCDA.民主的B.平等的C.對话的D.互動的6.新課程給教師角色的定位是(ACA.學习者B.定向者C.增進者D.定论者7.新課程构造的重要特點(ABC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D.平均性8."校本課程開发方案"的内容包括(ABCDA.校本課程開发總体目的B.校本課程的构造与課程门类C.課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D.保障措施9.,全国基础教育工作會议旗帜鲜明地把課程改革作為一项政府行為,明确了基础教育對增進社會主义現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BCDA.前沿性B.全局性C.基础性D.先导性10.地方對課程管理的重要方面是(ABCDA.贯彻国家課程政策B.制定課程实行计划C.组织課程的实行与评价D.加强課程资源的開发和管理11.校外課程资源是指學校范围以外的多种可以用来開发和建设課程的资源,重要有(ABDA.家庭资源B.社會资源C.校园资源D.自然资源12.當今世界,教學研究的发展趋势是(BCDA.向學生回归B.向學校回归C.向教師回归D.向教育实践回归13.教學研究中的行動必须具有如下特性(BCDA..可操作性B.验证性C.教育性D.探索性14.現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為如下几种時期(BCDA.教育测验运動時期B.目的分析研究時期C.多方位研究時期D.教育评价的昌盛時期15.简述质性评估的重要特性有(BCDA.评估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B.评价的目的在于增進主体人的发展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评估是不停探索改善的過程三,判断(×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印发,標志著新一轮基础課程改革的開始.(√2.新課程目的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學生的发展為本.(×3.課程原则它是面向全体學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规定和最高规定.(√4.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個性化教育.(×5.自主學习就是自學,强调突出學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師的介入和指导.(×6.學校的課程构造中學科課程,分科課程,必修課程,国家課程应占绝對主导地位.(√7.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課程管理的基本模式,學校課程管理亦需要建立三级管理网络.(√8.实現課程管理的统与分的有机整合,是世界課程管理的總的趋势.(×9.校本教研即師本研究.(√10.教育测验是一种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观性為目的的活動.四,简答1.新課改的详细目的有哪几项2.課改的重要任务是什么3.新課程改革的关键理念及其基本含义.4.本次課改中,課程体系走向综合化的详细体現是什么5.新課程在教材观上的转向详细表目前哪些方面6.開展综合实践活動課程的意义.7.实行"三级課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8.為何說教師是重要的課程资源9.作為校本研究的主体對教師有什么规定10.世界各国課程评价有哪些特點.五,论述1.新課程原则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現了"以學為本"的设计思想3.談談自主學习的实行要點.四,简答1.新課改的详细目的有哪几项P8答:有六项详细目的,它包括:变化課程功能,调整課程构造,精选教學内容,改善教學方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課程管理体系.2.課改的重要任务是什么P15答:(1构建一种新型課程管理体系.(2建立一支新型教師队伍.(3探索一套新型課堂教學模式.(4完善一种新型教育评价体系.(5建设一种先進的信息化平台.(6培养一批先進經典.3.新課程改革的关键理念及其基本含义.P34-35答案:本轮課程改革的关键理念是:為了每位學生的发展."為了每位學生的发展"包括著三层含义:(1以人(學生的发展為本;(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學生個性化发展.4.本次課改中,課程体系走向综合化的详细体現是什么P43答案:(1從小學三年级至高中设置非學科的"综合实践活動"課程;(2新課程還设置了許多"综合性學科",著意推進課程的综合化,對旧有的課程构造進行改造;(3各分科課程都在尝试综合化的改革,强调科學知识同生活世界的交汇,理性认识同感性經验的融合.5.新課程在教材观上的转向详细表目前哪些方面P60-62答:首先就教材与學生的关系而言,學生不再是教材被動的受体而是對教材進行能動实践的发明性主体;教材不再是只追求對教育經验的完美的预设,而要為學生留有发展的余地,使教材编制過程自身延伸到課堂和學生的學习之中.另一方面,就教材与教師的关系而言,教材的权威消解了.教材设计要故意识地引导教師能動地乃至個性化地解讀教材.6.開展综合实践活動課程的意义.P94—95答:使學生通過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學习科學研究措施,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進學校与社會的亲密联络,培养學生的社會责任感,同步培养學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具有初步技术能力.8.為何說教師是重要的課程资源141①首先,教師素质的高下,對學生发展有著重要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師通過自身修养對學生"言传身教",學生通過"耳濡目染"可以從教師身上學到诸多東西,這种潜移默化有時比課堂上的传授效果要好;②另一方面,教師决定著課程资源的选择,開发和运用,是學生运用課程资源的引导者,再完美的課程也必须通過教師的实行,理想中的課程与教師实行的課程肯定存在一种"落差",教師能否合理选择課程资源,對于缩小這個"落差"非常重要.9.作為校本研究的主体對教師有什么规定P150答:校本教研以教師為研究的主体,强调教師即研究者,要讨教師形成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學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分析和处理教學实践中的問題,鼓励教師從課程改革的問題和需要出发选择課題,强调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10.世界各国課程评价有哪些特點.P170答:一,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現评价功能的转化二,重综合评价,关注個体差异,实現评价指標的多元化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結合实現评价措施的多样化四,强调参与与互動,自评与他评相結合,实現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五,重视過程,终止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結合,实現评价重心的转移五,论述1.新課程原则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現了"以學為本"的设计思想P26答:第一,在課程目的的设计上,新增長的两個维度"過程与措施","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作為學习主体的人——學生和學生发展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关注和强调學生學习的過程与措施,學习的态度与情感,反应了課程原则的设计思想是"目中有人","以學為本"的現代課程理念.第二,在内容原则的设计上,從"學习领域",學习主題","目的要素"的學的角度,来设计和组织課程内容,以學生的學习為主线,充足感受到課程原则中"學生"和"學生发展"是具有拾分重要的地位.第三,在課程实行提议方面,從"教"更好地為"學"服务,從"教"更好地服务于"學生发展",從"教"更好地服务于學生學习方式的转变這样一种角度来提出提议.為學生形成积极参与,独立思索,自主探究,互相合作的學习品质,提供教學环境和教學平台的支撑.2.举例阐明,在教學中怎样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P50答案要點:首先,辩证地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要变化過去那种只有"预设",完全封闭,一切尽在"教師掌控之中"的現象,又要防止不合适地,漫無边际地"生成",影响課堂教學质量,減损国家规定及教育"引导","塑造"的责任.另一方面,教師在备課及進行教學设计時,要"详略得當".所谓"详"一是在教學目的和内容的设计上,尽量地将"三维目的"和有关内容加以整合,而不能仅有"知识點";二是尽量考虑周到,预先设想也許出現的状况及多样化的對策.所谓"略"是指教案不要太详尽,宁可"粗一點",給現实的,活生生的教學留下一定的時空,最终在教學中完毕,在教學後完善,决不能像過去那样把教學的每一环节,教師的每一句话及學生的也許回答都写出来,使得原本富有生命力的教學成了完全预定的,僵死的"走教案","演教案剧".再次,在課堂中,教師要"与時俱進","与境俱進",及時抓住并灵活处理具有"生成价值"的問題,回答,细节,情境等,让教學充斥灵動,智慧与活力;不過,這种"生成"必须与预设的學习目的,學习主題有某种内在联络(這种联络不一定局限于本节課或本單元的目的和内容,或是拓展,或是深化,這样才能既保证課堂教學的"開放"与"灵活",增進學生自主和富于個性化,发明性地學习,又到达国家對青少年一代的基本规定.(举例略3.談談自主學习的实行要點(P67—74答案要點:(1创立积极的課堂环境;(2使學生认同學习目的;(3給學生更多的學习自主权;(4灵活运用多种教學措施;(5學生参与评价學习成果并优化學习措施;(6让學生参与課堂管理.4.试述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是什么.P180答:其基本内涵体現為:(一评价的主线目的在于增進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鼓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内在发展動力,增進其不停進步,实現自身价值.(二与課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体現本次基础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保障基础教育課程改革的顺利实行.(三体現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課程评价发展的趋势.关注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對個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四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规定;评价原则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一样需求,增進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五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措施与质性评价措施相結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措施,如成長记录袋,學习曰志,情景测验,行為观测和開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學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六评价主体多元化,從單向转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動,强调被评价者成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學生,教師,家長,管理者,小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增進被评价者的发展.(七关注发展過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止性评价有机地結合起来,使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发展過程成為评价的构成部分;而终止性的评价成果伴随改善计划确实定亦成為下一次评价的起點,進入被评价者发展的進程之中.2、請简要談談目前的學校教學管理制度应當怎样重建,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规定,才能更好地增進學生的发展?答:反思現行的學校教學管理制度,我們发現其存在的弊端有:第一,以“分”為本,盛行分教管理;第二,以“拿”為本,形式主义泛滥;第三,以“权”為本,权力至上。可見,學校教學管理制度必须重建。重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