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 第6章 重点突破练(五)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C/1E/wKhkGWbYFfuACGwfAAFcwoMVu2c404.jpg)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 第6章 重点突破练(五)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C/1E/wKhkGWbYFfuACGwfAAFcwoMVu2c4042.jpg)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 第6章 重点突破练(五)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C/1E/wKhkGWbYFfuACGwfAAFcwoMVu2c4043.jpg)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 第6章 重点突破练(五)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C/1E/wKhkGWbYFfuACGwfAAFcwoMVu2c4044.jpg)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 第6章 重点突破练(五)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C/1E/wKhkGWbYFfuACGwfAAFcwoMVu2c40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第6章重点突破练(五)含答案重点突破练(五)题组一有丝分裂的过程1.如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关过程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时期的细胞中有蛋白质的合成和DNA的复制B.②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发生变化C.④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最稳定D.图示过程中,亲子代细胞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答案C解析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④时期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图示为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每个子细胞所含的染色体数均与亲代细胞相同,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D正确。2.如图①~⑦为某高等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与染色体规律性变化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A.①→②过程是分裂间期,同时细胞内叶绿体数量增多B.②→③过程中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C.④→⑤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核DNA的含量加倍D.⑥→⑦过程中细胞中部向内凹陷形成细胞板将细胞一分为二答案B解析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没有叶绿体,A错误;②→③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前期在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正确;④→⑤过程是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核DNA含量不加倍,核DNA含量加倍发生在分裂间期,C错误;⑥→⑦过程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植物细胞不会在细胞中间向内凹陷,D错误。3.如图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M为赤道板、N为核仁、P为星射线B.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⑤②③C.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分子的复制与染色体的复制是同步进行的D.细胞④内有蛋白质的合成,且合成场所为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图示为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①为有丝分裂前期,②为有丝分裂后期,③为有丝分裂末期,④为分裂间期,⑤为有丝分裂中期。图中M为细胞板、N为核仁、P为纺锤丝,A错误;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核DNA分子的复制与染色体的复制同步进行,C正确;细胞④对应的时期为间期,该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细胞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而核糖体没有膜结构,D正确。4.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下列有关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A.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B.甲、乙、丙三细胞内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与核DNA分子数比例都为1∶2∶2C.甲细胞进行中心粒复制,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D.甲、乙、丙三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答案D解析题图中细胞没有细胞壁、含有中心体,应是动物细胞,A错误;图乙中的细胞没有染色单体,B错误;中心粒在间期倍增,图甲中的细胞处于前期,中心粒已经完成了复制,C错误;图甲中的细胞染色体散乱排布,是有丝分裂前期,图乙中的细胞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是有丝分裂后期,图丙中的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是有丝分裂中期,D正确。5.如图是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核DNA分子数(c)的统计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后期B.②时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可能达到最高C.②时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佳的时期D.③可表示分裂完成的子细胞中的对应数值答案D解析①图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期,A错误;②无染色单体,且核DNA分子数加倍,因此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佳的时期是中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B、C错误;③中核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可表示分裂完成形成的细胞中对应的各数值,D正确。6.如图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①②③④⑤表示不同时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过程依次可表示为①②④⑤③B.②时期的细胞中会出现核仁解体、核膜逐渐消失的现象C.核DNA数目加倍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分别发生在①⑤时期的细胞中D.与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和中心体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可知,有丝分裂的过程依次可表示为①②④⑤③,A正确;②为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B正确;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分子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①),其结果是核DNA分子数目加倍,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⑤),其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洋葱根尖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D错误。7.某科学家用含有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碱基T和U的培养基培养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其有丝分裂,已知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0h,根据这两种碱基被细胞利用的速率绘制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对此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b点对应时刻,细胞正大量合成RNAB.d点对应时刻,细胞中DNA分子含量达到最大值C.ce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会改变D.在显微镜下,处于ae段的细胞数目最多答案B解析在b点时刻,细胞大量利用尿嘧啶核糖核苷酸,说明细胞正大量合成RNA,A正确;在d点时刻,细胞大量利用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说明DNA分子合成的速率最大,不能说明细胞中DNA分子含量达到最大值,B错误;在分裂间期DNA分子数量加倍,但染色体数量不变,C正确;在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长,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D正确。8.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细胞核的裂解和重建过程。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④中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在③过程中内质网的作用十分突出D.经过该过程,两个子细胞中的DNA分子含量一定相同答案B解析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先形成细胞板再形成细胞壁,③过程中高尔基体的作用突出,C错误;经过该过程,两个子细胞中的核DNA分子含量相同,但细胞质DNA分子含量不一定相同,因此两个子细胞中的DNA分子含量可能不同,D错误。题组二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9.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发现了一种蛋白质——缺氧诱导因子(HIF)在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中的作用。当体内氧含量正常时,细胞中几乎不含HIF;当氧含量减少时,HIF的含量增多。HIF能促进肾脏细胞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促进贫血病人缺氧诱导因子基因的表达,可能会缓解贫血症状B.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能促进肾脏中的细胞增殖、分化生成红细胞C.体内氧含量的变化是影响缺氧诱导因子基因表达的关键因素D.肾脏细胞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答案B解析促进贫血病人缺氧诱导因子基因的表达,可以促进细胞中HIF生成,从而可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可能会缓解贫血症状,A正确;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表达,促进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生成红细胞,B错误;由题意“体内氧含量正常时,细胞中几乎不含HIF,而氧含量减少时,HIF含量增多”可知体内氧含量的变化是影响缺氧诱导因子基因表达的关键因素,C正确;由题意“HIF能促进肾脏细胞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表达”可知,肾脏细胞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正确。10.近年来,很多消费者通过多种方法来去除身体多余的角质,让自己的肌肤焕然一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人体表层的角质层细胞是因衰老而死亡的细胞,人体细胞的衰老受基因的调控B.人体细胞的衰老对于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C.衰老细胞内酶的活性增强D.个体衰老的过程即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答案C11.细胞死亡包括凋亡和坏死等方式。最新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细胞中合成的一种名为RIP3的蛋白激酶可调节能量代谢,使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转换为细胞坏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人体造血干细胞中不存在控制RIP3合成的基因B.通过调控RIP3的合成可以调控细胞死亡的方式C.若抑制RIP3的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的坏死D.该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坏死与部分酶的作用有关答案A解析人体造血干细胞中含有个体整套的遗传物质,故人体造血干细胞中一般都存在控制RIP3合成的基因,A错误;RIP3可以调节能量代谢,将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转换为细胞坏死,故通过调控RIP3的合成可以调控细胞死亡的方式,B正确;结合题意可以推出,抑制RIP3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坏死,C正确;题干所述研究表明,细胞坏死与RIP3这一蛋白激酶有关,D正确。12.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eq\x(\a\vs4\al\co1(凋亡诱,导因子))eq\o(→,\s\up7(①),\s\do5(结合))eq\x(膜受体)→eq\x(\a\vs4\al\co1(凋亡,信号))eq\o(→,\s\up7(),\s\do5(激活))eq\x(\a\vs4\al\co1(凋亡相,关基因))eq\o(→,\s\up7(),\s\do5(执行))eq\x(细胞凋亡)eq\o(→,\s\up7(②),\s\do5(吞噬细胞))eq\x(\a\vs4\al\co1(清除凋,亡细胞))A.①过程表明细胞识别的特异性,是通过生物膜之间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B.机体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属于细胞凋亡C.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的被动死亡过程D.凋亡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能力下降、酶的活性也都减弱答案B解析①过程中凋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并非通过生物膜之间直接接触的方式,A错误;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是一种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C错误;凋亡细胞内与凋亡有关的酶的活性升高,D错误。13.洋葱根尖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如图为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需要经过________、漂洗、________和制片等步骤。(2)图中的D细胞处于分裂的________期,伴随着丝粒的分裂,________________分开,形成的两条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最终细胞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每套包含________条染色体。(3)如果将图中细胞按一个细胞周期的顺序排列,最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4)该同学在观察了洋葱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的装片后做了如下统计: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细胞数/个90131232处在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洋葱完成一个细胞周期需要14小时,那么由表中数据可计算出有丝分裂的平均持续时间是______小时。答案(1)解离染色(2)后姐妹染色单体16(3)C→A→B→D→E(4)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3.5解析(1)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2)D细胞中染色体移向两极,说明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时期的特点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开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最终在细胞两极各有一套染色体,根据题干信息知,每套包含16条染色体。(3)如果将图中细胞按一个细胞周期的顺序进行排列,应该是C(间期)→A(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B(中期)→D(后期)→E(末期:在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4)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所以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最多;表中共有120个细胞,而处于有丝分裂时期的细胞有30个,占总数的1/4,因此,有丝分裂的平均持续时间=14×1/4=3.5(小时)。14.如图是某细胞相关生命历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①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含有______个核DNA分子。细胞②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填时期)。(2)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在A过程中的行为变化的显著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细胞③到细胞⑤的生理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细胞④经过D过程形成细胞⑥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变化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48后期(2)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并移向细胞两极(3)细胞生长(4)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15.(2023·山东济南高一月考)脊髓损伤会造成部分运动神经元的死亡,可通过神经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移植入宿主体内的神经干细胞能够向脊髓受损部位聚集,并能够增殖、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从而促进伤者缺失功能的部分恢复。动物实验和临床病例证明移植的最佳时机一般是损伤后1周~2个月,此时段自由基及兴奋性氨基酸等物质大量减少。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脊髓损伤造成的部分运动神经元的死亡属于____________(填“细胞凋亡”或“细胞坏死”)。(2)自由基会攻击和破坏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若攻击DNA,则会导致____________,如果攻击人体内的蛋白质,则会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细胞衰老。(3)图1是神经干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图2表示其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的变化,其中O→F时间段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图1时期对应图2的____________段;与上个时期相比,图1时期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在数目上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研究发现,受损神经元细胞内线粒体数目急剧减少,而某种药物M能促进线粒体生成,使受损神经元细胞内线粒体数目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该药物对正常神经元线粒体数目无影响。为验证这一发现,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做出预期(已知线粒体经特定染液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见)。实验用品:生理盐水,药物M溶液(生理盐水配制),含受损神经元的培养液,含正常神经元的培养液,锥形瓶若干,显微镜。实验步骤:①取四个洁净的锥形瓶,编号A、B、C、D。②A、B装入适量的含受损神经元的培养液,C、D装入等量的含正常神经元的培养液。③A组和C组各加____________,B组和D组各加2mL药物M溶液,一段时间后,染色处理并在显微镜下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细胞坏死(2)基因突变蛋白质活性下降(3)DE核DNA数目不变,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数变为0(4)③2mL生理盐水各组细胞内线粒体数目C、D两组线粒体数基本相等,且多于B组线粒体数,A组线粒体数最少第1章走近细胞1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8第1课时观察细胞/8第2课时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14本章知识网络/20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21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21第2节细胞中的无机物/28第3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35第4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42微专题一与蛋白质的合成和水解过程相关的计算/48第5节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52本章知识网络/59重点突破练(一)/59章末检测试卷(第1、2章)/63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70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70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78第1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分工/78第2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85第3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91本章知识网络/98重点突破练(二)/99章末检测试卷(第3章)/103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109第1节被动运输/109第1课时水进出细胞的原理/109第2课时被动运输/118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124本章知识网络/132重点突破练(三)/132章末检测试卷(第4章)/137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144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144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144第2课时酶的特性/150微专题二与酶促反应速率有关的曲线分析/157第2节细胞的能量“货币”ATP/160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167第1课时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167第2课时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75第4节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184第1课时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184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191第3课时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199微专题三C3、C4、CAM植物及光呼吸/207微专题四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曲线模型及相关实验设计/211本章知识网络/218重点突破练(四)/218章末检测试卷(第5章)/223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231第1节细胞的增殖/231第1课时细胞增殖、有丝分裂/231第2课时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239微专题五与有丝分裂过程相关的图像和曲线分析/246第2节细胞的分化/250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死亡/257本章知识网络/263重点突破练(五)/264章末检测试卷(第6章)/269模块检测试卷/276模块检测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淡水水域中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会导致富营养化,从而引起蓝细菌、绿藻等浮游生物爆发性增殖,该现象称为水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氮、磷元素在细胞中含量较多,环境中缺乏也不影响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B.绿藻可利用叶绿素和藻蓝素进行光合作用C.与绿藻相比,蓝细菌的主要特征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水华发生后,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旺盛,有利于水体中其他生物的生存答案C解析氮、磷元素是细胞中的大量元素,在细胞中含量较多,环境中缺乏会导致细胞中氮和磷减少,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A错误;叶绿素和藻蓝素存于蓝细菌中,绿藻没有藻蓝素,B错误;与绿藻这一真核生物相比,蓝细菌是原核生物,主要特征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正确;水华发生后,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旺盛,大量增殖,覆盖水面,遮挡阳光,导致水体缺氧,不利于水体中其他生物的生存,D错误。2.(2023·江苏盐城高一月考)人和肉食类动物很难消化纤维素,草食类动物借助某些微生物才能分解利用纤维素,如牛的瘤胃中栖息着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其中,细菌和真菌能分泌降解纤维素的纤维素酶,真菌是分解纤维素的先锋微生物,细菌是分解纤维素的优势微生物,原生动物的作用则是调节真菌和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从生命系统层次的角度分析,牛瘤胃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B.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真菌、草履虫等原生动物都属于真核生物C.所有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都属于异养型生物D.细菌、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再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答案A解析从生命系统层次的角度分析,牛瘤胃属于器官,器官由组织构成,组织由细胞构成,所以牛瘤胃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A正确;真菌不是原生动物,B错误;细菌中如硝化细菌属于自养型生物,C错误;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错误。3.下列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元素种类最少的一组是()A.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B.纤维素和脱氧核糖C.胆固醇和叶绿素D.核酸和核糖答案B解析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其组成元素有C、H、O、N等;纤维素和脱氧核糖的化学本质都是糖类,其组成元素只有C、H、O;胆固醇的组成元素为C、H、O,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中还含有Mg;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核糖的组成元素为C、H、O。4.(2023·河北承德高一期末)抑郁症患者大脑中X细胞合成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GF9,一种分泌蛋白)含量远高于正常人。下列有关FGF9的叙述错误的是()A.合成过程中需消耗能量B.合成过程中伴随着水的生成C.合成过程中有NH3产生D.合成过程中伴随着肽键的形成答案C解析蛋白质的合成属于大分子的形成,其合成过程中不会有NH3产生,C错误。5.流感病毒结构自外而内可分为包膜、基质蛋白以及核心三部分。其中包膜来源于宿主的细胞膜,成熟的流感病毒从宿主细胞出芽,将宿主的细胞包裹在自己身上后脱离细胞。血凝素是包膜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糖蛋白,可以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协助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相融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流感病毒包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流感病毒血凝素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血凝素的合成、加工和运输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宿主细胞的线粒体D.成熟的流感病毒从宿主细胞出芽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答案B解析流感病毒血凝素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实现了病毒和宿主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但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错误。6.绿色植物蓖麻分泌的蓖麻毒素是一种分泌蛋白,它能使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失去活性。细胞通过高尔基体以囊泡的形式运输蓖麻毒素至液泡,在液泡中加工成成熟的蓖麻毒素,再分泌至细胞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蓖麻毒素的合成过程不需要游离的核糖体B.蓖麻毒素经内质网加工后运输到高尔基体C.蓖麻毒素在液泡中成熟可以防止其毒害自身核糖体D.蓖麻毒素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在功能上紧密联系答案A7.如图表示相关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同一物质进出同一细胞的运输方式可能不同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与水分子跨膜运输的主要方式一致C.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所需能量直接来自ATP的水解D.小肠上皮细胞内外Na+浓度差的维持依赖主动运输答案C解析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水分子跨膜运输的主要方式是协助扩散,B正确;小肠上皮细胞维持内外Na+浓度差是依靠主动运输实现的,D正确。8.(2023·福建泉州高一质检)对如图所示的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图1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B.若图2是显微镜下洋葱根尖某视野的图像,则向右移动装片能观察清楚c细胞的特点C.若图3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则实际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D.若图3是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实验,则始终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答案D解析若图1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b物镜放大倍数更大,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细胞变大,A错误;若图2是显微镜下洋葱根尖某视野中的细胞图像,c细胞位于视野的左方,若要放大观察,需要先将c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则需要向左移动装片,B错误;若图3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则实际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也是逆时针,因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与实物的关系是上下、左右均颠倒,C错误;若图3是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实验,则该实验需要始终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D正确。9.在细胞中dATP(d表示脱氧)是DNA生物合成的原料之一,可用α、β和γ表示dATP或ATP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ATP和ATP中“γ”位的磷酸基团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B.一分子dATP由三分子磷酸基团、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C.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中储存有大量的ATPD.“α”位上含有32P的dATP可用于对DNA分子进行32P标记答案C10.在甲发酵罐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了5mol的葡萄糖,在乙发酵罐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消耗了20mol的葡萄糖,在它们体内所形成的ATP以及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比例分别是()A.4∶1和3∶1 B.4∶1和3∶4C.3∶1和4∶3 D.3∶1和3∶1答案B解析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了5mol的葡萄糖,能产生30mol二氧化碳,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可以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可使977.28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1mol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高达30.54kJ,则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可以产生32molATP,共产生ATP=32×5=160(mol);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消耗了20mol的葡萄糖,能产生40mol二氧化碳,1mol葡萄糖在进行无氧呼吸后,只释放出196.65kJ的能量,其中只有61.08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说明无氧呼吸消耗1mol葡萄糖能产生2molATP,所以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ATP=20×2=40(mol),所以在它们体内所形成的ATP的比例为160∶40=4∶1,二氧化碳的比例为30∶40=3∶4,故选B。11.(2023·河北唐山高一检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米切尔(P.Mitchell)的化学渗透假说提出:光反应中ATP的合成是由叶绿体类囊体内外H+浓度差引起的(如图甲所示)。1963年,贾格道夫通过巧妙实验为ATP合成的化学渗透机制提供了早期证据(如图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类囊体内侧的H+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运至类囊体外侧B.图乙中第三步的缓冲液pH=8是为了类囊体膜内外形成H+浓度差C.图乙中第四步加入锥形瓶中的物质X应该是ADP和PiD.图乙中第四步在黑暗中进行操作的目的是避免光照产生O2答案D解析类囊体中的H+通过H+通道运至类囊体外侧,借助离子通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A正确;经过第一步和第二步,类囊体内外的pH为4,第三步将类囊体置于pH为8的缓冲介质中,就会出现类囊体膜内pH为4,类囊体膜外pH为8,从而在类囊体膜内外形成H+浓度差,B正确;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由H+提供的电势能可以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故第四步加入锥形瓶中的物质X应该是ADP和Pi,C正确;第四步在黑暗中进行的目的是避免光照对ATP的合成产生影响,排除光照的作用,用以证明实验中产生的ATP是由叶绿体类囊体内外H+浓度差引起的,并非为了避免光照产生O2,D错误。12.如图表示植物某个叶肉细胞代谢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④⑤⑥⑦⑧⑨表示的反应过程中,每个阶段都释放能量,且都有一部分能量转移并储存于ATP中B.卡尔文用同位素示踪法证明了过程②释放的氧气来自水C.若将植物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过程③的中间产物C3含量增加D.过程③所需还原剂可由过程⑧供给答案C解析过程⑤⑥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此过程没有能量的释放,A错误;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示踪法标记了氧元素证明了过程②释放的氧气来自水,B错误;过程③所需还原剂来自光反应,过程⑧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还原剂不能用于光合作用,D错误。13.细胞分裂过程中,当某一阶段出现异常时,细胞会通过调控排除故障,或中断细胞周期处于静息状态。如缺少某种氨基酸时,细胞会终止分裂间期蛋白质的合成,变成静息状态,补充营养后,则重新启动合成。下列有关细胞有丝分裂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进入静息状态可以避免物质和能量的浪费B.进入分裂期,中心粒倍增,并在移向细胞两极过程中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蛋白质合成中断后,重新启动的过程受基因调控D.观察细胞分裂时,应选择分裂期相对较长的细胞答案B解析中心粒倍增发生在分裂间期,而不是分裂期,B错误。14.真核细胞的细胞自噬过程:自噬起始一部分内质网膜“出芽”形成双层膜结构的隔离膜→隔离膜包裹胞内物质(如损伤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自噬溶酶体→自噬溶酶体的裂解→营养物质和残余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的过程,反映了不同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B.营养缺乏时,细胞可以通过自噬获得生存所需要的物质C.细胞可以通过自噬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D.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也可通过上述过程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答案D解析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的过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也说明生物膜组成成分和结构基本相同,A正确;细胞自噬是指在应对生存压力(如营养缺乏)时,真核细胞通过降解自身非必需成分,获得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B正确;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故细胞可以通过自噬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C正确;细胞自噬发生在真核细胞中,而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能发生细胞自噬,D错误。15.有研究表明,低卡路里饮食会缓解灵长类动物和小鼠衰老的进程,因为低卡路里饮食能使得小鼠衰老的干细胞恢复到和年轻干细胞功能相似的状态,从而延缓衰老。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A.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减小,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B.衰老个体内的干细胞分裂的速率可能会变缓C.细胞的衰老和个体衰老不同步,但衰老个体中的细胞普遍衰老D.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答案A解析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A错误。16.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核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哺乳动物的遗传物质由四种核苷酸组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B.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储存着大量的遗传信息C.支原体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会得到5种小分子物质D.细胞中的DNA和RNA都以碳链为骨架答案C解析哺乳动物都是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糖核苷酸(简称脱氧核苷酸),根据其中所含碱基不同分为4种核苷酸,DNA除存在于细胞核中,线粒体中也有少量DNA,A正确;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只有4种,但成千上万个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极其多样,可储存大量遗传信息,B正确;支原体为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为DNA,DNA彻底水解后得到磷酸、脱氧核糖、四种含氮碱基,一共6种小分子物质,C错误;DNA和RNA等有机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D正确。17.高血压治疗药物硝苯地平属于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可以抑制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的跨膜Ca2+内流,能引起冠状动脉、肾小动脉等全身血管的扩张,产生降压作用。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硝苯地平抑制了Ca2+主动运输进入平滑肌和心肌细胞B.“钙通道”是选择性通过Ca2+的通道,其他分子或离子不能通过C.Ca2+与“钙通道”结合后被转运进细胞内D.膜内外Ca2+浓度梯度的大小不会影响Ca2+运输的速率答案B解析由于Ca2+内流进入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借助钙通道蛋白,故硝苯地平抑制的是Ca2+协助扩散进入平滑肌和心肌细胞,A错误;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都具有专一性,“钙通道”是选择性通过Ca2+的通道,其他分子或离子不能通过,B正确;Ca2+不需要与“钙通道”结合,就被转运进细胞内,C错误;由于Ca2+内流是被动运输,故膜内外Ca2+浓度梯度的大小会影响Ca2+运输的速率,D错误。18.将某绿色植物放在密闭容器中,在黑暗和不同光照条件下,容器中氧气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5min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B.A点给予光照,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消耗量将减少C.0~15min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总量为6×10-7molD.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答案C解析在0~5min之间,容器处于黑暗条件下,此时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错误;A点给予光照,植物开始进行光反应,光照后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用于还原C3,因此C3在短时间内消耗量增加,B错误;据图可知,0~5min之间,小麦叶片在黑暗中只进行细胞呼吸,所以细胞呼吸每分钟消耗氧气量=(5-4)×10-7÷5=0.2×10-7(mol/min);5~15min之间,小麦的净光合速率=(8-4)×10-7÷10=0.4×10-7(mol/min),小麦只在5~15min时进行光合作用,故0~15min小麦光合作用氧气产生总量=(0.4×10-7+0.2×10-7)×10=6×10-7(mol),C正确;B点时,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同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正好被细胞呼吸消耗掉,即细胞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不是光饱和点,D错误。19.研究人员以大豆、甘薯、花生、水稻、棉花作为实验材料,分别进行了三种不同的实验,丙组先在CO2浓度倍增的环境中培养60d,测定前一周恢复为大气CO2浓度。整个过程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选择晴天上午测定各组的光合速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CO2浓度和作物种类,其中作物种类对实验结果影响更大B.CO2浓度倍增,光合速率并未倍增,其限制因素可能为光照强度、温度、水分、矿质元素等C.化石燃料的使用升高了大气CO2浓度,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因此没有必要签署碳减排协议D.丙组的光合速率比甲组低,可能是作物长期处于高浓度CO2环境而降低了固定CO2酶的活性或数量答案D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CO2浓度和作物种类,对于不同植物而言,都表现为乙组处理光合速率最大,丙组处理光合速率最小,说明CO2浓度对实验结果影响更大,A错误;当环境中CO2浓度倍增时,光合速率并未倍增,很可能是因为暗反应所需的ATP和NADPH有限,与光照强度等因素有关,整个过程水分供应充足,水分不可能是限制因素,B错误;化石燃料的使用升高了大气CO2浓度,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但也打破了生态系统中的碳平衡,导致温室效应,因此签署碳减排协议是很有必要的,C错误;丙组的光合速率比甲组低,可能是时,固定CO2的酶活性或数量未能恢复,因此导致丙组作物的光合速率低于甲组,D正确。20.人的成熟红细胞经过几个阶段发育而来,各阶段细胞特征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阶段阶段1阶段2阶段3阶段4细胞特征无血红蛋白,有较强的分裂能力核糖体丰富,开始合成血红蛋白,有分裂能力核糖体等细胞器逐渐减少,分裂能力逐渐减弱无细胞核、核糖体等细胞器,血红蛋白含量高,无分裂能力A.不同基因在细胞发育不同时期选择性地表达B.分裂能力减弱、消失与其执行特定功能无关C.核糖体增多是大量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D.失去细胞核有利于细胞更好地进行物质运输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21.(10分)小窝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如图1),与细胞的信息传递等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________,其中主要的蛋白质是小窝蛋白。合成小窝蛋白的原料是________,其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___,合成的场所是____________,合成后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加工,通过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上,成为膜蛋白。(2)据图分析,小窝蛋白分为三段,中间区段主要由________(填“亲水性”或“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余两段均位于细胞的______________中。(3)小窝蛋白中的某些氨基酸在一定的激发光下能够发出荧光,当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为研究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分别向小窝蛋白的肽段1(82~101位氨基酸)和肽段2(101~126位氨基酸)加入胆固醇,检测不同肽段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如图2。据此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当小窝中结合的胆固醇过少时,小窝蛋白的__________结构改变,小窝会变扁平,影响细胞的信息传递功能。答案(1)脂质(磷脂)氨基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2)疏水性细胞质基质(3)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1中(4)空间22.(10分)酶的抑制剂能降低酶的活性,不同的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同。某科研小组通过实验研究了两种抑制剂对某消化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绘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对无关变量应进行控制,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项即可),如何控制无关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图分析,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抑制剂______(填“Ⅰ”或“Ⅱ”)的作用逐渐减小甚至消失。从活化能的角度分析,推测抑制剂能降低酶促反应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同学认为该实验小组的实验过程应如下:a.将某消化酶溶液等分为①②③三组,将每组等分为若干份;b.在一定条件下将三组消化酶溶液均与等量的不同浓度的底物混合;c.在①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②中加入等量的抑制剂Ⅰ,③中加入等量的抑制剂Ⅱ;d.定时取样检测各反应中底物的量或产物的量,记录实验结果并绘图。你认为该实验操作是否正确?________。如果不正确,请进行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抑制剂的种类和底物浓度温度、pH、酶浓度、抑制剂的使用量等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2)Ⅰ在抑制剂的作用下,酶的活性降低,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能力下降(3)不正确步骤c应与步骤b互换,即先对酶溶液进行处理再加入底物23.(8分)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植株最后长出的、位于最上部的叶片称为旗叶(如图所示),旗叶对籽粒产量有重要贡献。请回答问题:(1)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相互依存,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指导田间管理和育种,科研人员对多个品种的小麦旗叶在不同时期的光合特性指标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所示。表中数值代表相关性,数值越大,表明该指标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越大。不同时期旗叶光合特性指标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光合特性指标相关性抽穗期开花期灌浆前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灌浆末期气孔导度*0.300.370.700.630.350.11胞间CO2浓度0.330.330.600.570.300.22叶绿素含量0.220.270.330.340.480.45注: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①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________期旗叶气孔导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最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预算员岗位培训》课件
- 4《古代诗歌三首》【知识精研】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堂(统编版五四制2024)
- 《证券分析摸拟试题》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放气闷盖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彩色茶杯垫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婴儿防滑袜子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卡片式编织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静态场的边值问题》课件
- 《能环导论英》课件
- 《CFT生产流程图》课件
- 跨领域联合诊疗(MDT)管理法规
- 保安员考核评分标准与细则
- 四年级竖式计算大全100道
- 防止分心驾驶的方法
- 中药熏洗的并发症及预防
- 履行法定义务纠正违法行为的模板
- 小学高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与
- 岗位绩效奖励制度
- 医院培训课件:《过敏性休克的抢救》
- JGT161-2016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
- DB32-T 4319-2022 中药药渣处理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