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导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素养目标时空坐标1.知道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一、历史上的疫病1.疫病: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2.古代历史上主要的疫病种类史实天花古埃及时期,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18世纪时,欧洲天花肆虐;中国清代的康熙皇帝等得过天花鼠疫6世纪时,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14世纪时,欧洲鼠疫大流行,被称为“黑死病”3.近代以来的疫病(1)20世纪早期,斑疹伤寒在俄国和波兰大流行,造成数百万人死亡。(2)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全球大爆发,全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人以上。4.疫病的影响(1)人类饱受疫病折磨,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2)导致政治、经济的变动。5.应对措施(1)古代措施史实重视公共卫生与疫病的防治①古罗马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重要工程②古代中国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总结防治疫病的方法①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②中国古人发明了人痘接种防治天花建立疫病的救治机构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隋唐时期,寺庙病坊收治病人;古罗马时期的医院收治疫病患者(2)近代医学成就①18世纪晚期,英国人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降低天花发病率。②19世纪,细胞与细菌学说发展迅速。③法国巴斯德创立巴氏消毒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④1928年,英国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精要点拨】1.疫病的特点(1)传播速度快。(2)范围广。(3)时间长。(4)危害性极大。2.历史上主要疫病流行的原因经济灾荒严重,经济衰退政治政治腐败,政局动荡,战争频发,社会秩序混乱医学医疗水平和科技水平落后,公共卫生条件差二、中医药的成就1.古代中医药的成就(1)理论体系与临床经验朝代成就战国时期扁鹊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战国至西汉《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东汉晚期①名医华佗精通外科手术,创制了麻醉药“麻沸散”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戏”②张仲景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唐朝孙思邈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被后人尊称为“药王”(2)针灸学: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上,临床经验丰富,留下了大量的针灸典籍。(3)本草典籍整理①《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②《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著,这部著作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药学发展(1)在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指导下,中医药的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2)全国广泛设立中医院与中医院校,掀起学习研究中医的高潮。(3)中医药工作者不断整理中医典籍,挖掘秘方验方,开发中成药制剂。屠呦呦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对人类防治疟疾发挥了巨大作用。【教材开发】阅读教材“学思之窗”思考:王世贞如何评价《本草纲目》?提示:赞扬《本草纲目》充分借鉴了古代经典与民间文学,是一部包罗万象的草本学巨著。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1.近代西医的发展(1)近代以来,西医以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在解剖学、诊断学、药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2)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手工磨制的显微镜,对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3)19世纪,人们将生理与临床结合起来,探索各种药物的功能和作用,创立了实验药理学。2.西医在中国的传播(1)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2)鸦片战争后迅速传播:①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②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以及其他近代西医成就陆续被引入中国。③西医院校也建立起来。它们把教学、科研与临床结合在一起,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④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借鉴了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推广自来水、改善食品卫生状况、处理垃圾与粪便等,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情境在线】晚清时期的《点石斋画报》图文并茂地反映了百年前中国的社会状况,下面是其中一幅图画《西医治病》(画中字为:都中施医院之西医某君,初次莅华,未谙言语,而治病给药必须详询,方知病之原委。有西女某,教中人,亦好善为怀者,愿代某君喉舌之司……赴院病人日以百计……)思考:这一图片说明近代中国社会什么现象?提示:中国人对西医作用和影响的认可,“西学东渐”已有所发展。主题一古代疫病的传播与防治【情境探究】1.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疫病传播的影响史料一黑死病从君士坦丁堡、热那亚、马赛蔓延开来……在整个14世纪里,黑死病在欧洲共夺去了2400多万欧洲人的生命,约占当时全欧洲人口的1/4……“丰饶世界”结束了,旱灾、洪灾、时疫、饥荒,不断上演……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迫害犹太人的浪潮,理由是犹太人到处流动传播瘟病并四处投毒……一个好端端的人在一夜之间悲惨死去,使阿奎那时代对理性神学的信仰很快崩溃了。史料二许多学者把黑死病看作欧洲社会转型和发展的一个契机……地中海沿岸13世纪形成的繁荣的物价模式和工资形态被颠覆,更多雇工的人身依附被取消了;通晓古拉丁语的牧师和教师大量病亡,用本国语作为严肃写作工具成为潮流。此后几百年里,地中海沿岸通过隔离防治鼠疫便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事情,黑死病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欧洲乃至世界各国从此非常注意对传染病的防治,国际上通常称其为“第一次卫生革命”。——均摘编自[美]威廉·H.麦克尼尔《瘟疫与人》、萧贺雄《鼠疫差点毁了欧洲》思维交互: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黑死病”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点拨】抓住关键信息:“夺去……生命”“迫害犹太人”“对理性神学的信仰很快崩溃了”“雇工的人身依附被取消”“第一次卫生革命”。提示: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给欧洲经济带来巨大灾难;掀起排犹浪潮,给犹太人带来灾难;客观上导致欧洲农奴制解体,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改变欧洲的生活习惯;改变卫生条件,完善城市设施;动摇宗教桎梏,客观上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推动欧洲社会转型。2.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中国古代疫病防治的特点史料中华民族繁衍数千年的历史,也是与疾疫抗争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能辨别出伤寒、疟疾、痒疥疾等传染病,抗击传染病的措施也已出现,进而以“制天命而用之”的昂扬精神,鼓舞民众防治疫病的信心。疫情发生后,本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的思想,历代政府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救灾措施。唐大和六年春,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流传疫疾,文宗责成地方官员亲自下乡送药,向老百姓传播防治疫病的知识。发生疫情后,历代政府均要求地方官吏必须及时如实上报灾情,并且对上报灾情的时间和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摘编自邓铁涛《中国防疫史》等思维交互: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古代防治疫病的主要特点。【点拨】抓住关键信息:“春秋战国时期”“历代政府”“制天命而用之”“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详细的规定”并结合所学概括。提示:历史悠久;政府重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政府防治疫病以民本思想为指导;受儒家思想影响;国家抗疫程序制度化。【史论阐释】古代社会疫病流传的影响因素社会政治局势一般情况下,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人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疫病流行会有所缓解,反之亦然战争战争对疫病流行往往都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疫病的流行可直接发生在人口密集、精神紧张、卫生条件极差的征战军营中,极大影响军队的战斗力甚至战争的结局地理环境一般情况下,干旱而寒冷地区较少发生大规模疫病,湿润而温暖地区,易使多种病原菌、中间宿主、媒介生物滋生,从而进一步流行交通条件古代社会早期,因为交通不便,疫病流行地区往往局限。后期随着交通发展,流行地区也趋于广泛。交通发达地区疫病流传速度更快,感染人群更多自然灾害水、旱、风、蝗、地震、海啸等各种自然灾害均可增加疫病流行的机会,灾荒之后的疫病流行屡见不鲜社会习俗古代中国各种落后的社会习俗,如问疾、送葬及求神逐鬼使疫病流行中缺乏必要的隔离措施。浅埋、弃尸荒野等错误的尸体处理方法造成传染源的扩散,促进疫病的传播【拓展延伸】古代防治疫病值得借鉴的措施(1)古代拥有一定的公共卫生观念,采取了清理污水、隔离患者以及掩埋尸体等措施,在今天还有借鉴意义。(2)依赖中医药探索治疗疫病的方法,对治疗天花、疟疾、伤寒等疫病形成一定的经验。(3)建立专门机构,隔离病人予以救治,符合现代科学。主题二中医学成就与西医的传播【情境探究】1.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中医药学的特点史料中医学在整体系统观和辨证论治主旨的指导下,在对疾病的现状进行周密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一套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治则,包括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摄阴阳、调整脏腑功能、调整气血关系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六个方面,用以指导具体的治法、处方、用药。治则是指导疾病治疗的总则;治法则是治则的具体化,是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如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补法、消法等。——摘编自宋定国《国学探疑》思维交互: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医学的特点。【点拨】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完整和系统”“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并结合所学分析。提示:起源早;形成了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重视经验积累与总结,临床治疗经验丰富;药食同源;对世界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近代西医的传播史料1850年后,合信翻译出版了《全体新论》《西医略论》《内科新说》《妇婴新说》等著作。郑观应在《盛世危言·医道》中较全面地比较中西医,认为西方医学在关于人体脏腑器官的认识、诊断手法、药物炮制、外科器械等方面都胜于中医。李鸿章指出:“倘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于至精极微之境,与医学岂曰小补!”梁启超此时认为发展医学是变革图强、追求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西医者增多,学习西医的民间组织和报刊杂志在许多地方纷纷出现。——摘编自王勇《西方医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思维交互: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运动时期西医传播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其原因。【点拨】抓住关键信息:“追求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研究西医者增多”“较全面地比较中西医”并结合所学时代背景作答。提示:发展:把医病救人上升到救亡高度,医学和政治结合;从社会上层扩展到民间,社会基础扩大;对西医认识更为全面深刻。原因:民族危机严重;西医救治疗效明显;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近代科学发展及影响扩大。【史论阐释】一、我国传统中医药发展的当代价值1.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扩大了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二、西医在中国传播的影响1.弥补了中医药学在实验医学上的不足。2.有利于推动中医药学的近代化。3.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医学教育的发展。4.有利于推动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5.冲击了中医的地位,甚至造成了一些极端认识。【拓展延伸】传统中医药学形成的原因(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具有较好的传承性。(2)受传统天人观念的影响。(3)历代政府的鼓励与支持。(4)读书人观念的转变。(5)历代医者的潜心钻研。(6)受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影响等。1.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染疾身亡,他建立的大帝国随之土崩瓦解。这说明疫病一定程度上影响 ()A.社会制度的更替 B.政治制度的调整C.生产关系的变革 D.历史发展的进程【解析】选D。由材料“亚历山大染疾身亡,他建立的大帝国随之土崩瓦解”可知亚历山大因疫病而亡,直接导致帝国的瓦解,说明疫病一定程度上影响历史发展进程,故选D。2.中医在实践中建立了独立的理论体系,为中国乃至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医学著作中,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的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 D.《本草纲目》【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故选B;《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排除A;《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临床百科全书,排除C;《本草纲目》是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排除D。【拓展延伸】中医学的起源(1)甲骨文中已有一些疾病与治疗方法的记载,8000年以前跨湖桥先民已经掌握原始针灸技术。(2)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3)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3.1817年,邱熺编著的《引痘略》(如图)是中国第一部记述牛痘并介绍接种牛痘疫苗技术的专著。他借用传统医学理论引进西洋医疗技术大获成功,由此开启了中西医学文化交融的源头。邱熺获得成功的有利客观因素是 ()A.邱熺的开拓进取精神B.西学东渐的影响C.政府开明的对外政策D.洋务运动的推动【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牛痘知识及牛痘疫苗的接种技术来自西方,结合所学可知,这与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有关,故B正确。A属于主观因素,材料强调客观因素,A错误。1817年处于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C错误。洋务运动始于19世纪60年代,D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黑死病之后的一百多年里,鼠疫在英国基本销声匿迹。但是到了16—17世纪,鼠疫又开始暴发,并呈现出频发态势。据统计,1499—1500年、1517—1518年、1563年、1577年、1603—1604年、1664—1666年,英国都曾发生过不同规模的鼠疫。鼠疫频发除了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外,还造成了经济崩坏、社会失序、道德沦丧等问题。面对鼠疫,以巫术魔法为主的民间医学与以古希腊罗马医学为主的正统医学,几乎一筹莫展。传统上以教会为主的应对机制,也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王国政府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应对鼠疫的责任,由国家主导应对疫病,即近代意义上的公共卫生逐渐拉开帷幕。——摘编自邹翔《16—17世纪英国鼠疫与近代公共卫生体系的雏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意义上的公共卫生雏形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7世纪英国对鼠疫的应对机制建立的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