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章末检测试卷(五)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0/3C/wKhkGWbX9ISAMopzAAGDOO6vh1Y692.jpg)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章末检测试卷(五)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0/3C/wKhkGWbX9ISAMopzAAGDOO6vh1Y6922.jpg)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章末检测试卷(五)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0/3C/wKhkGWbX9ISAMopzAAGDOO6vh1Y6923.jpg)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章末检测试卷(五)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0/3C/wKhkGWbX9ISAMopzAAGDOO6vh1Y6924.jpg)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章末检测试卷(五)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20/3C/wKhkGWbX9ISAMopzAAGDOO6vh1Y69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章末检测试卷(五)含答案章末检测试卷(五)(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23·河北石家庄高一校考)下列细胞中最不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的是()A.正在分裂的蛙红细胞B.人神经细胞C.正在分裂的精原细胞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答案B解析人神经细胞属于成熟的细胞,不再分裂,故最不容易发生基因突变,B符合题意。2.果蝇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一个脱氧核苷酸发生了改变,则()A.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一定减少B.表达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不一定改变C.碱基配对方式发生改变D.染色体上所有基因碱基序列都发生改变答案B3.(2023·江苏淮安高一月考)细胞的癌变受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和转移B.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可能引发细胞癌变C.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D.没有患癌症的人体细胞染色体上没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答案D解析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因此易分散和转移,A正确;细胞中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可能引起细胞癌变,靶基因的表达也是阻止细胞异常增殖,因此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B、C正确;人体细胞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与细胞癌变有关的基因,D错误。4.酵母菌细胞中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后,使mRNA中段增加了连续的三个碱基AAG(终止密码子有UGA、UAG、UAA)。据此推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突变后的基因在复制时参与复制的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比例不改变B.突变后的基因编码的多肽链最多只有两个氨基酸与原多肽链不同C.突变后的基因表达时可能会在mRNA增加AAG的位置停止翻译D.突变前后的基因在编码多肽链过程中需要的tRNA种类可能相同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突变后使得mRNA中段增加了连续的三个碱基,若增加的三个碱基插在了一个氨基酸对应的碱基中间,则可能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其后面所有的氨基酸都将不存在了,B错误,C正确;在正常情况下,运输氨基酸的tRNA有几十种,突变前后的基因在编码多肽链过程中需要的tRNA种类可能相同,D正确。5.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是()A.产生更多基因突变B.产生更多新的基因组合C.产生更多新的基因D.更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答案B解析有性生殖过程需要亲本经过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多种类型的生殖细胞,这样导致后代具有较大的变异性,B正确。6.已知某植株中1号染色体发生片段缺失,无正常1号染色体的种子不萌发。该植株体内控制宽叶(B)和窄叶(b)的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现用该植株自交,F1出现了窄叶植株,下列关于窄叶植株出现原因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环境因素影响基因表达B.基因B突变为基因bC.基因B发生了甲基化修饰D.基因B和b发生了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用该植株Bb自交,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2∶1,图中含基因b的染色体部分缺失,为不正常的1号染色体,而无正常1号染色体的种子不萌发,因此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产生窄叶植株bb。如果基因型为Bb个体中基因B发生甲基化,则基因B不能表达,基因b表达,导致窄叶植株出现,C正确;只有非等位基因才能重组,而题干中只涉及1对等位基因,D错误。7.玉米株色的紫色(A)对绿色(a)为显性,该对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上。将经X射线照射的紫株玉米的花粉授给绿株玉米,F1中出现1%的绿株。F1紫株和绿株的第6号染色体的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亲本中紫株的基因型为Aa,绿株的基因型为aaB.X射线照射紫株花粉后,1%的花粉发生了基因突变C.F1紫株的基因型为Aa,F1绿株的基因型为aaD.F1紫株和绿株杂交,F2有4种基因型,2种表型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X射线照射紫株玉米的花粉后,导致1%的雄配子第6号染色体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从而丢失了紫色(A)基因,导致F1中出现1%的绿株。由于F1中含2条正常6号染色体的表型为紫株,有1条6号染色体片段缺失的表型为绿株,且绿株只占F1的1%,故亲本为AA×aa,F1紫株基因型为Aa,绿株基因型为aO。F2有4种基因型(Aa、AO、aa、aO),2种表型。8.(2023·广东汕尾高一统考)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下列描述的情况中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是()A.人类中部分人存在镰状细胞贫血B.将朝天眼和水泡眼的金鱼杂交得到朝天泡眼金鱼C.通过遮光处理培植得到的韭黄D.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小麦植株答案D解析镰状细胞贫血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A错误;朝天眼和水泡眼的金鱼杂交得到朝天泡眼金鱼为基因重组,B错误;通过遮光处理培植得到的韭黄是由缺少阳光无法形成叶绿体导致的,由环境因素引起,C错误;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小麦植株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9.(2023·宁夏吴忠高一期末)如图为某二倍体农作物育种的几种途径。某科研小组通过不同途径获得了品种④⑧⑨⑩,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①②杂交可将二者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B.③→④可以提高突变率,创造生物新品种C.与选育⑧相比,选育⑩所需时间一般更短D.图中⑨⑩植株均为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答案D解析①②杂交,通过对后代进行选择,可将二者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A正确;③→④为物理方法进行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创造生物新品种,B正确;选育⑧为杂交育种,选育⑩为单倍体育种,因此与选育⑧相比,选育⑩所需时间一般更短,C正确;图中⑩植株为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⑨可能为杂合子,D错误。10.某二倍体生物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图甲、乙、丙、丁4种类型的变异,图甲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所示的生物变异都是染色体变异B.如果图乙为精原细胞,则该细胞一定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C.图丙所示的变异类型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图丁所示的变异类型可以产生新的基因D.图中所示的变异类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能发生答案D解析图甲、乙、丙、丁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染色体数目变异、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错误;三体进行减数分裂时可能产生正常的配子,B错误;只有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图丙、丁所示的变异类型均不能产生新的基因,C错误。11.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C.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D.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答案A解析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A正确;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如果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如果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二倍体,B错误;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只是细胞,而单倍体是个体,由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一定都是单倍体,C错误;三倍体生物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但不是单倍体,D错误。12.(2022·四川雅安高一期末)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制片时应先解离、染色,再漂洗、制片B.可能观察到三倍体细胞C.低温主要在细胞分裂后期起作用D.本实验中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有两个作用答案D解析制片时应先解离、漂洗,再染色、制片,A错误;低温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该过程中可能会观察到二倍体细胞或四倍体细胞,但不可能观察到三倍体细胞,B错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纺锤体是在细胞分裂前期形成的,C错误;本实验中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以用于冲洗卡诺氏液,同时也是解离液的组成成分,D正确。13.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中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B.图甲是个别碱基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C.图乙是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的结果D.甲、乙两图所示现象常出现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答案D解析甲、乙两图变异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图甲中部分基因发生了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B错误;图乙中的右上角含有s基因的黑色部分与左下角含有w基因的白色部分发生互换,且它们之间的互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所以该变异为易位,C错误。14.Fabry病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缺陷病,由编码α-半乳糖苷酶A的基因突变所致。如图是该病的某个家系遗传系谱图,已知该家系中表现正常的男性均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Ⅲ2一定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C.可通过测定α-半乳糖苷酶A的含量或活性初步诊断该病D.通过基因检测可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此病答案B解析已知该家系中表现正常的男性均不携带致病基因,而Ⅱ2患病,说明Ⅱ2的致病基因只来自Ⅰ2,故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设正常基因用A表示,致病基因用a表示,则Ⅰ1的基因型为XAY,Ⅰ2的基因型为XAXa,Ⅱ3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Ⅱ4的基因型为XAY,Ⅲ2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可能含有致病基因,B错误。15.由于细胞中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不含重要基因的短片段在细胞分裂中丢失(如图甲),导致某女子的14号和21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异常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意一极。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该女子体细胞中只有45条染色体但表型可能正常B.该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C.不考虑其他染色体和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理论上该女子可产生6种不同的配子D.该女子与正常男子婚配没有生育唐氏综合征患儿的风险答案D解析由图甲可知,一条14号染色体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时,不含重要基因的短片段在细胞分裂中丢失,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减少,故该女子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5条,但表型可能正常,A正确;减数分裂时可产生仅具有异常染色体、同时具有14号和21号染色体、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和14号染色体、仅具有21号染色体、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和21号染色体、仅具有14号染色体,共6种生殖细胞,C正确。16.(2023·江苏盐城高一统考)某小孩因维生素B2代谢紊乱导致造血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异常,被确诊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经检测,该患者的基因SLC52A2发生了突变,导致维生素B2代谢紊乱,患者在坚持服用维生素B2四个月后造血功能和神经系统逐渐恢复正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患者需要终身服用维生素B2以防止该贫血病复发B.该病的治愈说明维生素B2可以修复SLC52A2突变基因C.用基因检测技术可以诊断包括该病在内的各种遗传病D.检测基因SLC52A2利用了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答案A解析服用维生素B2为患者补充了维生素来源,并未修复SLC52A2突变基因,B错误;基因检测技术可以检测出基因异常,但是无法检测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C错误;利用DNA分子的特异性对基因(DNA)进行检测,D错误。17.吖啶类染料是一类诱变剂,若这类物质插在模板链上,新链合成时必须要有一个碱基与之配对,在下一轮复制前该诱变剂丢失,则复制形成的DNA分子中将会增添一个碱基对,该类诱变剂引起移码突变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上述突变可能会使基因的翻译过程提前终止B.上述突变一定会使基因的数目和种类发生改变C.上述突变可能会导致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D.上述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题述突变可能会使基因的翻译过程提前或延迟终止,A正确;基因突变不会使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B错误。18.(2023·江苏连云港高一期末)患有“13三体综合征”的病人,头小且患先天性心脏病,智力远低于常人。患者的13号染色体有3条,而并非1对。某家庭父母亲均正常,生了一个患有“13三体综合征”的患者。分析有关该患者产生的原因,错误的是()A.可能由患者母亲或父亲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时染色体复制异常导致B.可能由患者母亲减数分裂Ⅰ时同源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导致C.可能由患者父亲减数分裂Ⅰ时同源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导致D.可能由患者母亲或父亲减数分裂Ⅱ时染色单体没有正常分离导致答案A解析若患者母亲或父亲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时染色体复制异常,则可能导致染色体增加一对或几对,而不是一条,A错误;若患者母亲或父亲减数分裂Ⅰ时同源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而减数分裂Ⅱ正常,则可能产生13号染色体多了一条的卵细胞或精子,其与正常的精子或卵细胞结合,会导致患病,B、C正确;若患者母亲或父亲减数分裂Ⅱ时染色单体没有正常分离,则可能产生13号染色体多了一条的卵细胞或精子,其与正常的精子或卵细胞结合,会导致患病,D正确。19.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单基因遗传病。将患者的卵子取出体外放置一段时间或受精后一段时间,出现退化凋亡的现象,从而导致女性不孕,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卵子死亡”。研究发现,“卵子死亡”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一种细胞连接蛋白(PANX1)基因发生突变导致,且PANX1基因存在不同的突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卵子死亡”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父方B.“卵子死亡”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男女中发病率相等C.产前诊断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携带“卵子死亡”的致病基因D.PANX1基因存在不同的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含致病基因的卵子会退化凋亡,因此其母亲只能提供不含有致病基因的卵细胞,故“卵子死亡”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父方,A正确;“卵子死亡”在男性中不会发病,B错误;该病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产前诊断是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携带“卵子死亡”的致病基因,C正确;PANX1基因存在不同的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D正确。20.(2023·江苏徐州高一质检)如图是某植物(二倍体)的多种育种方法途径,a~f是育种处理手段(其中e是射线处理),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植株。分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株甲和植株丙是纯系植株,植株乙具有新基因B.d和b过程可发生基因重组,f过程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图中c、f过程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杂交育种过程如需获得显性纯合子需经历较长的纯化过程,单倍体育种由配子直接加倍获得纯合子,育种年限短答案C解析通过杂交育种筛选获得的植株甲,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植株丙,都是纯合子,经过射线处理获得的植株乙已经发生基因突变,具有新基因,A正确;d和b过程都存在减数分裂,都可发生基因重组,f过程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获得多倍体,B正确;单倍体育种中一般没有种子,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C错误;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都能获得显性纯合子,不同的是杂交育种操作简单,但育种年限较长,而单倍体育种技术复杂,但育种年限短,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21.(10分)据图回答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问题:(1)基因突变除了图甲所示的________类型外,还有碱基的________和________。图乙中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含B和b,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丙中的①发生的生物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发生的生物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的变异中,只能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是________(填数字)。答案(1)替换增添缺失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2)基因重组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①22.(10分)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的三对等位基因(用I、i,A、a,B、b表示)控制。基因控制花瓣色素合成的途径如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情况下,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某基因型为IiaaBb的红花植株中有少部分枝条开出了白花,推测可能是由于形成花芽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也可能是因某条染色体发生缺失,出现了基因型为________的花芽细胞。(2)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发现,由于染色体发生了结构变异(重复)或者数目变异,出现了基因型为IIaaBbb的开粉红花的植株,这是因为花芽细胞中b基因数多于B基因数时,B基因的表达减弱而形成粉红花突变体。请设计杂交实验,确定该突变植株属于哪种变异类型。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植株与基因型为IIaabb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①预测结果:若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若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②请将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杂交过程用遗传图解表示。答案(1)4基因突变Iiaab(2)①红花∶粉红花∶白花=1∶2∶3红花∶白花=1∶1②遗传图解如下解析(1)根据基因控制花瓣色素合成的途径可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应为I_aaB_,共有4种基因型;某基因型为IiaaBb的红花植株有少部分枝条开出了白花,推测可能是由于形成花芽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基因B突变为b,也可能是因为基因B所在染色体发生缺失,出现了基因型为Iiaab的花芽细胞。(2)基因型为IIaaBbb的开粉红花的植株,其形成若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则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配子为1/6IaB、1/3IaBb、1/6Iabb、1/3Iab,与基因型为IIaabb的植株杂交,后代将出现红花∶粉红花∶白花=1∶2∶3;其形成若属于染色体片段重复,则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配子为1/2IaB和1/2Iabb,与基因型为IIaabb的植株杂交,后代将出现红花∶白花=1∶1。23.(14分)利用卵细胞培育二倍体是目前鱼类育种的重要技术,其原理是经辐射处理的精子入卵后不能与卵细胞核融合,只激活卵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后代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卵细胞。关键步骤包括:①精子染色体的失活处理;②卵细胞染色体二倍体化等。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经辐射处理可导致精子染色体断裂失活,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变异。(2)卵细胞的二倍体化有两种方法。用方法一获得的子代是纯合二倍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方法二获得的子代通常是杂合二倍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上述方法繁殖鱼类并统计子代性别比例,可判断其性别决定机制。若子代性别________,则其性别决定为XY型(雌性为XX,雄性为XY);若子代性别________,则其性别决定为ZW型(雌性为ZW,雄性为ZZ,WW个体不能成活)。(4)已知金鱼的正常眼(A)对龙眼(a)为显性,基因B能抑制龙眼基因表达,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偶然发现一只有观赏价值的龙眼雌鱼,若用卵细胞二倍体化的方法进行大量繁殖,子代出现龙眼个体的概率为________;若用基因型为AABB的雄鱼与该雌鱼杂交,得到的子一代相互交配得到子二代,则子二代出现龙眼个体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1)染色体结构(2)低温抑制(卵细胞)纺锤体形成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3)全为雌性全为雄性(4)100%1/16(6.25%)解析(1)染色体断裂失活,属于染色体结构的缺失,是染色体结构变异。(2)方法一,低温抑制第一次卵裂,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纯合子。方法二,用低温抑制极体排出,由于减数分裂Ⅰ时常发生互换,此时极体和卵细胞的相同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常存在等位基因,融合后通常是杂合二倍体。(3)若性别决定是XY型,则极体和卵细胞的性染色体都是X,加倍后全部是XX,发育为雌性。若性别决定是ZW型,则极体和卵细胞的性染色体是Z或W,加倍后全部是ZZ或WW,发育为雄性或不能存活。(4)由题意可知,这只有观赏价值的龙眼雌鱼的基因型是aabb,若用卵细胞二倍体化的方法进行繁殖,后代的基因型全是aabb,全部表现为龙眼;若用基因型为AABB的雄鱼与该雌鱼交配,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子二代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是1/16。24.(16分)人类最常见的半乳糖血症是由尿苷酰转移酶功能异常,引起半乳糖代谢异常的一种遗传病,控制该酶合成的基因用A和a表示。图1为半乳糖血症和红绿色盲(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患者的家系图,图中Ⅰ3和Ⅰ4个体不含有半乳糖血症致病基因;图2为细胞中尿苷酰转移酶基因突变前后遗传信息传递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相关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1可知,半乳糖血症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其中Ⅱ3个体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四分体时期染色体互换)。(2)图2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的过程为________(填序号),过程②表示在__________________的催化下形成尿苷酰转移酶翻译的模板。(3)经检验发现Ⅱ1个体尿苷酰转移酶的功能异常,由图2可知,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Ⅱ2为红绿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与基因型为aaXBY的男性结婚,则生出两病同患的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如果Ⅱ1个体父母再生育一个孩子,为了有效预防半乳糖血症的产生,需要进行遗传咨询,同时采取____________的措施进行筛查。倘若新生儿被诊断为半乳糖血症,该新生儿____________(填“建议”或“不建议”)母乳喂养。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Xb和AY(2)①②RNA聚合酶(3)尿苷酰转移酶基因内部发生碱基的替换而导致基因突变(4)1/12基因诊断不建议解析(1)由图1中Ⅰ1与Ⅰ2个体均不患病,但生出患病女儿Ⅱ1可知,半乳糖血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个体基因型为AAXbY,可以产生AXb和AY两种配子。(2)图2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的过程为①复制和②转录;其中过程②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合成mRNA。(3)由图2可以看出翻译出来的酶只有第188位的氨基酸由谷氨酰胺变成了精氨酸,其他氨基酸没有受到影响,推测半乳糖血症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尿苷酰转移酶基因发生碱基的替换而导致基因突变。(4)Ⅱ2为红绿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即基因型为XBXb,其亲本关于A基因的基因型为Aa和Aa,但她不患病,因此其基因型应为2/3AaXBXb或1/3AAXBXb,与基因型为aaXBY的男性结婚,后代患半乳糖血症的概率为2/3×1/2=1/3,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4,则两病兼患的概率为1/3×1/4=1/12;如果Ⅱ1个体父母再生育一个孩子,为了有效预防半乳糖血症的产生,需要进行遗传咨询,同时采取基因诊断的措施进行筛查;半乳糖血症新生儿不建议母乳喂养,半乳糖血症的实质是缺少半乳糖代谢的酶,体内半乳糖浓度明显升高,母乳里面含有乳糖,经婴儿消化后会形成半乳糖,使血液中半乳糖的含量更高。章末检测试卷(六)(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揭示生物从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规律,最可靠的是()A.各类化石在地层中按一定顺序出现B.所有高等生物的胚胎发育都从受精卵开始C.人与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比较D.人对器官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答案A解析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就是化石,因为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地层越古老,化石对应的生物也就越古老。2.(2023·河北唐山高一期末)关于生物的进化,只能靠运用证据和逻辑来推测。下列有关支持生物进化论的证据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的阑尾与兔子的盲肠相似,可推测人类与兔子有亲缘关系B.越古老的地层中发现的生物化石,其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C.不同生物的遗传密码都是相同的,反映出各种生物之间有共同的起源D.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会出现鳃裂和尾,说明二者有共同的祖先答案B解析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B错误。3.关于生物进化方面的证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四种地雀喙的差异是由于不同环境食物的刺激所致的不同变异B.图2中昆虫的两类翅型的形成是对环境的主动适应C.图3是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它们的性状分化证实了物种形成的机制D.图4中两种动物之间的关系对两者都是有益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答案D4.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因)与环境(外因)的相互作用。下列与适应及其形成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B.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都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会过早死亡,不能留下后代C.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D.雷鸟在冬季来临前将羽毛换成白色的,有时是有利的,有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答案B解析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不一定都能成功生存和繁殖,B错误。5.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同。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的百分比、A基因的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的百分比、A基因的频率的变化情况依次为()A.不变、不变;增大、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增大、不变;不变、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答案A解析若该种群随机交配,AA=40%×40%=16%,aa=60%×60%=36%,Aa=2×40%×60%=48%,故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不变,基因频率也不变。若该种群自交,AA、aa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分别是AA和aa,Aa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2∶1,因此自交后代中AA=16%+1/4×48%=28%,aa=36%+1/4×48%=48%,Aa=48%×1/2=24%,自交后代中A=28%+1/2×24%=40%,可见,该种群自交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的频率的变化依次为增大、不变。6.(2023·陕西宝鸡高一期末)科研人员提取到一种新型抗生素,它能对抗常用抗生素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超级细菌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B.使用抗生素诱发细菌发生基因突变,而不是染色体变异C.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使用该抗生素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灭绝答案C解析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不是只要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就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A错误;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不含有染色体,抗生素对细菌突变后产生的新性状进行选择,并不影响突变,B错误;抗生素的使用会对细菌种群进行选择,造成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正确;使用抗生素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中具有耐抗生素的菌体被选择出来,不会使其灭绝,D错误。7.在对某植物种群进行调查时,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30%和50%,假定各种基因型个体的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该植物种群进行调查,发现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16%和36%。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第二年该种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40%和60%B.第二年该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C.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植株由20%变为48%,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答案C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第一年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30%+1/2(1-30%-50%)=40%,第二年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16%+1/2(1-16%-36%)=40%,种群基因频率不变,所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C错误。8.(2023·江苏扬州高一质检)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自然选择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答案D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9.(2022·浙江6月选考,17)由欧洲传入北美的耧斗菜已进化出数十个物种。分布于低海拔潮湿地区的甲物种和高海拔干燥地区的乙物种的花结构和开花期均有显著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种耧斗菜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B.生长环境的不同有利于耧斗菜进化出不同的物种C.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若将甲、乙两种耧斗菜种植在一起,也不易发生基因交流答案A解析同一物种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甲、乙两种耧斗菜是两个物种,A错误;不同生长环境有利于进行不同的自然选择,从而进化出不同的物种,B正确;自然选择导致物种朝不同的方向进化,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发生基因交流,D正确。10.某高山动物的毛色有深灰色、银灰色和白色,依次受B、by和b基因的控制。研究发现,深灰色个体的毛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颜色;对深灰色个体的某一部位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后,部分个体的该部位长出白毛且毛色不再改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深灰色个体毛色的季节性变化是一种适应现象B.毛色的季节性变化表明基因的表达受环境条件影响C.紫外线引起深灰色个体毛色的改变是突变的结果D.紫外线能引起B、by和b基因结构的定向改变答案D解析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所以深灰色个体的毛色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变是一种适应现象,A正确;表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毛色的季节性变化表明基因的表达受环境条件的影响,B正确;对深灰色个体的某一部位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后,部分个体的该部位长出白毛且毛色不再改变,说明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这种紫外线引起深灰色个体毛色的改变是突变的结果,C正确;紫外线引起的B、by和b基因结构的改变是不定向的,D错误。11.(2023·山东东营高一期末)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和协同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捕食枯叶蝶的鸟类与枯叶蝶协同进化B.物种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竞争实现的C.生物圈产生复杂的生物多样性一般需要经历漫长的进化历程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B解析物种间的协同进化可以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和捕食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种间互助来实现,B错误。1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如印度犄龙化石距今大约有2.4亿年历史,该化石与非洲双角犀牛在形态大小上最为接近,而与北美洲狼在牙齿特征上特别相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了解这一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B.北美洲狼的存在不利于增加食草动物的多样性C.非洲双角犀牛与北美洲狼的基因库有差异D.非洲双角犀牛与北美洲狼之间有生殖隔离答案B解析生物的进化是协同进化,捕食者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出现绝对优势种,为其他生物的生存开拓了空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所以北美洲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食草动物的多样性,B错误。13.某植物对除草剂的抗性(R)对敏感(r)为显性,如图表示甲、乙两个地区在T1和T2时间点RR、Rr和rr的基因型频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区基因型频率变化更大,T2时刻产生了新物种B.T2时刻,乙地区该植物种群中R基因频率约为20%C.突变率不同是导致甲、乙地区基因型频率不同的主要原因D.据图可知,甲地区该植物向抗除草剂方向进化,乙地区则相反答案B解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甲地区T2时刻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A错误;乙地区T2时刻,RR约为0.1,rr约为0.7,Rr约为0.2,因此R的基因频率约为(0.1+0.2÷2)×100%=20%,B正确;甲、乙地区基因型频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选择,C错误;据图可知,甲、乙地区该植物都向抗除草剂方向进化,D错误。14.(2021·湖北,15)某地区的小溪和池塘中生活着一种丽鱼,该丽鱼种群包含两种类型的个体:一种具有磨盘状齿形,专食蜗牛和贝壳类软体动物;另一种具有乳突状齿形,专食昆虫和其他软体动物。两种齿形的丽鱼均能稳定遗传并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针对上述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丽鱼种群牙齿的差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两者在齿形上的差异有利于丽鱼对环境的适应C.丽鱼种群产生的性状分化可能与基因突变和重组有关D.两种不同齿形丽鱼的基因库差异明显,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两种齿形的丽鱼均能稳定遗传并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丽鱼种群牙齿的差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正确;两种齿形的丽鱼的食物类型不同,两者在齿形上的差异有利于丽鱼对环境的适应,B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因此丽鱼种群产生的性状分化可能与基因突变和重组有关,C正确;由题干“两种齿形的丽鱼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可知,两种齿形的丽鱼之间没有生殖隔离,故两者为同一个物种,D错误。15.北美洲某种臭虫以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的气球状蔓生果为食,臭虫需要用锋利的喙刺穿果实,其喙长与臭虫数量的关系如图1所示;1920年,有人从亚洲引进平底金苏雨树,其果实的果皮比较薄,据统计,到1980年以它为食的臭虫的数量与其喙长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平底金苏雨树与臭虫间发生了协同进化B.平底金苏雨树与当地植物存在竞争关系C.臭虫体内控制喙长度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早于引进平底金苏雨树D.生活在无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间形成了地理隔离答案D解析地理隔离是同种生物由于地理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但生活在无患子科植物上的臭虫和生活在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没有地理障碍,D错误。16.(2023·江苏泰州中学高一期中)某岛屿生活着田鼠和狐狸,田鼠的皮毛颜色有黑色、灰色、黄色等多种变异,其中黄色田鼠易被狐狸捕食,长此以往,该岛屿上的田鼠几乎全为黑色和灰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控制田鼠皮毛颜色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B.该岛屿上的田鼠种群因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而发生了进化C.田鼠皮毛颜色的变异是定向的且一般可以遗传给后代D.狐狸在田鼠皮毛颜色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选择的作用答案D解析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而控制田鼠皮毛颜色的全部基因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A错误;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狐狸是田鼠的天敌,在田鼠皮毛颜色的进化过程中起选择作用,D正确。17.甲海岛上的某种鸟一部分迁徙到乙、丙两个海岛(三个岛屿相互隔绝),如图为刚迁入时和若干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的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灰色、B1—黄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若干年后,三个岛屿上的这种鸟既存在地理隔离,也存在生殖隔离B.鸟类迁入新岛屿后会与其天敌和无机环境协同进化C.甲、丙两个岛屿上的种群朝着相同方向进化D.乙岛屿的环境促进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产生B1基因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岛的鸟迁到乙、丙两岛若干年后,存在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协同进化可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因此鸟类迁入新岛屿后会与其天敌和无机环境协同进化,B正确;甲岛的种群在进化过程中B的基因频率逐渐升高,b的基因频率逐渐降低,丙岛的种群在进化过程中B的基因频率逐渐降低,b的基因频率逐渐升高,二者进化的方向不同,C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错误。18.(2023·黑龙江大庆高一期末)有性生殖的生物通过基因重组增加了生物性状的多样性,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变异类型加快了生物进化的过程B.该变异类型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该变异类型会使后代产生从未有过的新性状D.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导致配子多样性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答案C解析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使产生的配子种类多样化,进而产生基因组合多样化的子代,从而加快了生物进化的过程,A正确;基因突变会使后代产生从未有过的新性状,而基因重组不会,C错误。19.某小鼠种群中A对a为显性,A的基因频率为0.5。由于栖息环境温度效应,带有a基因的配子中有一定比例被淘汰而无法存活,此淘汰比例称为淘汰系数,以s表示。此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基因A和a都不产生突变,没有迁出和迁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环境温度使小鼠种群A/a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随繁殖代数的增加,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减小C.若淘汰系数s=1/3,则F1中显性个体的比例为0.84D.若大量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迁入此种群,则s会变大答案D解析环境温度效应使小鼠种群带有a基因的配子中有一定比例被淘汰,说明环境温度起到自然选择的作用,使A/a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正确;栖息环境温度效应会使带有a基因的配子中有一定比例被淘汰,则a的基因频率有所下降,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减小,B正确;若淘汰系数s=1/3,则存活的a配子=2/3,种群中A∶a=1∶2/3=3∶2,则a配子所占比例为2/5,群体F1中aa=4/25=0.16,则F1中显性个体的比例为1-0.16=0.84,C正确;s为淘汰系数,表示的是比例,是指含有a基因的配子中被淘汰的比例,大量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迁入此种群,s不一定改变,D错误。20.美国白蛾是外来入侵物种,其对果树等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科学家利用某病毒防治该害虫,防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a→b年间,美国白蛾能适应入侵地的环境B.c年时,美国白蛾种群的基因库与b年时的相同C.该病毒对美国白蛾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D.美国白蛾和该病毒与当地物种相互适应、协同进化答案B解析a→b年间,美国白蛾的种群数量增长较快,说明其能适应入侵地的环境,A正确;由于病毒对美国白蛾的选择作用,c年时,美国白蛾种群的基因库与b年时的不一定相同,B错误;引入病毒后,一段时间内美国白蛾种群数量逐渐下降,只有对病毒有抗性的个体能够生存,说明该病毒对美国白蛾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C正确;c年后,美国白蛾种群数量增长,说明美国白蛾和该病毒与当地物种间发生了协同进化,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21.(12分)某实验小组想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将含有一定浓度的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细菌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围扩散,如果抑制细菌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图中里面的圈),结果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衡量本实验结果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2)图甲中抑菌最有效的是________培养皿中的抗生素。(3)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①向培养基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________点。②细菌种群进化是_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细菌的抗药性产生是发生在使用抗生素________(填“之前”或“之后”)。抗生素对细菌变异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____________。(4)某松鼠种群中某性状的基因型频率:BB、Bb、bb分别为20%、50%、30%,因为感染了细菌,一年后基因型频率变为BB28%、Bb60%,则第二年,该种群b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经过这一年,该松鼠种群进化了吗?________(填“进化了”或“没进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证明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是________。答案(1)抑菌圈的大小(2)B(3)①b②定向之前选择(4)42%进化了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5)化石解析(2)通过抑菌圈的大小来确定杀菌能力,即抑菌圈越大杀菌能力越强。因此图甲中抑菌最有效的是B培养皿中的抗生素。(3)①抗生素会使细菌中不具抗药性的个体大量死亡而数量下降,所以b点是使用抗生素的起点。②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使种群定向进化,细菌的抗药性在环境变化之前就已经产生了,自然选择是性状的选择者,而不是诱导者。(4)BB、Bb、bb分别为20%、50%、30%,该种群b的基因频率为30%+1/2×50%=55%。因为感染了细菌,一年后基因型频率变为BB28%、Bb60%,所以B的基因频率为28%+1/2×60%=58%,b的基因频率为42%,该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因此种群进化了。22.(14分)(2023·江苏苏州高一期末)适应辐射现象表现为由一个祖先物种进化产生各种各样不同的新物种,从而适应不同环境,形成一个同源的辐射状的进化系统,如图1所示。通常适应辐射可以分为3种基本类型:Ⅰ.环境性适应,指物种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并分化出不同物种;Ⅱ.普遍性适应,指物种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特性或能力来适应新环境;Ⅲ.群岛化适应,指生物类群迁入到一系列相互隔离的生态系统中(如岛屿和山地),进而发生快速的适应性进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适应辐射是____________的结果,____________等可遗传的变异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2)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发现的13种地雀就是适应辐射的产物,属于适应辐射中的____________类型,这13种地雀的存在体现了生物的__________多样性。(3)以下属于适应辐射的有________(填序号,多选)。①蝙蝠以回声定位捕食猎物,而灯蛾科昆虫能发射超声波使其失灵②高纬度和海拔较高地区的山地植物,体型普遍矮小,叶片表面密布绒毛③起源于盾皮鱼的各种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分别生活于各自的水环境中④翼手目包括多种蝙蝠,有的吃花蜜和花粉,有的吃昆虫,还有吸血蝠和食鱼蝠等(4)为了探索鼠尾草属部分植物的适应辐射机制,科研小组对传粉者熊蜂的体长与鼠尾草花冠长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熊蜂的体型大小与花冠长度呈________(填“正相关”或“负相关”)。这一结果与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护栏产品安全检测合同
- 2025年度智慧社区综合安装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及审查合同
- 2025年度公建房屋租赁与室内空气净化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新型发光广告牌技术研发与推广合同
- 2025年二手车转让协议合同样本(2篇)
- 2025年度建筑工长及兼职人员质量监管聘用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教育培训课程开发买卖合同补充条款
- 2025年度家政服务人员家务管理与生活照料聘用合同
- 2025年度混凝土工程环保施工劳务分包合同标准文本
- 阅读理解特训卷-英语四年级上册译林版三起含答案
- 国库集中支付培训班资料-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及业务操作教学课件
- 屋面及防水工程施工(第二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诗词写作入门课件
- 2023年上海青浦区区管企业统一招考聘用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3年高一物理期末考试卷(人教版)
- 2023版押品考试题库必考点含答案
- 空气能热泵安装示意图
-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检验批填写全套表格示范填写与说明
- 最新《工会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1000题【完美打印版】
- 办公家具项目实施方案、供货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