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课件)_第1页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课件)_第2页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课件)_第3页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课件)_第4页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学习内容(一)口腔(二)食管(三)胃(四)肠(五)肝(六)胰腺(七)肠道细菌(八)健康儿童胎粪(一)口腔新生儿及小婴儿唾液少,口腔黏膜干燥易损伤和感染生理性流涎3~4个月始,5~6个月明显3个月以下婴儿唾液淀粉酶少不宜喂淀粉类食物(二)食管婴儿贲门括约肌不成熟9个月以下的婴儿常发生胃食管反流(三)胃易溢奶婴儿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不成熟幽门括约肌发达新生儿胃酸和酶分泌较少消化能力差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而不同水为1.5~2小时母乳为2~3小时牛奶为3~4小时早产儿胃排空慢,易发生胃潴留(四)肠肠管长,黏膜血管丰富,通透性高利于消化吸收也易吸收毒素、过敏源,致全身性感染或变态反应性疾病肠系膜长,肠管固定性差易肠套叠、肠扭转(五)肝脏正常婴幼儿肝脏相对大,可在右肋缘下触及婴儿在感染、缺氧、中毒等情况下易肝脏肿大和变性婴儿肝细胞再生能力强,结缔组织差,不易发生肝硬化胆汁分泌少,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较差(六)胰腺出生时胰液分泌量少,3~4个月时胰腺较快发育小婴儿胰淀粉酶活性较低,1岁后才接近成人,故不宜早喂食淀粉类食物(七)肠道细菌胎儿消化道内无细菌出生后细菌大多集中在结肠和直肠内肠道菌群受食物成分的影响母乳喂养以双歧杆菌占优势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儿各菌群比例几乎相等正常肠道菌群对侵入的致病菌有拮抗作用(七)肠道细菌母乳喂养days%oftotalfaecalmicro-organisms人工喂养days0102030405060708090100%oftotalfaecalmicro-organisms510152001020304050607080901000101520255025双歧杆菌大肠杆菌类杆菌(八)健康儿童粪便人乳喂养儿的粪便黄色或金黄色,糊状,不臭,每日2~4次人工喂养儿的粪便淡黄色或灰黄色,较干厚,有臭味,每日1~2次添加辅食后的粪便外观褐色,接近成人,每日1次口炎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学习内容第二节口炎一、鹅口疮二、疱疹性口炎三、溃疡性口炎四、口炎患儿的护理口炎(stomatitis)指口腔黏膜的炎症多由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和螺旋体)引起多见于婴幼儿一、鹅口疮又称雪口病(一)病因:白色念珠菌感染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致抵抗力下降一、鹅口疮(二)临床表现:口腔黏膜出现白色点状或片状物不红肿、不痛、不流涎一、鹅口疮(三)治疗:清洗口腔:0.2%碳酸氢钠溶液控制感染:局部涂抹10万-20万U/ml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二、疱疹性口炎(一)病因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机体抵抗力下降二、疱疹性口炎(二)临床表现:1-3岁小儿多见传播性强起病时可发热口腔黏膜及口周皮肤出现黄白色小水泡疱疹内破裂后形成溃疡疼痛剧烈,影响进食其他:流涎、烦躁二、疱疹性口炎(三)治疗:可自愈清洁口腔:3%过氧化氢溶液控制感染:局部可涂疱疹净、西瓜霜对症:疼痛严重者可在餐前用2%利多卡因涂抹局部三、溃疡性口炎(一)病因:机体抵抗力低下时链球菌等细菌感染三、溃疡性口炎(二)临床表现:大小不等或散在的溃疡点,或连成大片灰白色或黄色假膜其他:疼痛、流涎、发热、烦躁三、溃疡性口炎(三)治疗清洁口腔:0.1%利凡诺尔溶液或3%过氧化氢溶液控制感染:局部涂抹2.5%~5%的金霉素鱼肝油,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四、口炎患儿的护理(一)常见护理诊断1.口腔黏膜受损与口腔炎症有关2.体温过高与口腔炎症有关3.疼痛与口腔黏膜糜烂、溃疡有关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疼痛引起拒食有关5.知识缺乏:患儿及家长缺乏口炎的预防及护理知识(二)护理措施1.促进口腔黏膜愈合(1)清洁口腔:多饮水,进食后漱口选择不同溶液清洗口腔,每日2~4次对流涎者:及时清除流出物,保持周围皮肤干燥、清洁(2)正确涂药:涂药前先清洗口腔用无菌纱布或干棉球放在颊黏膜腮腺管口处或舌系带两侧隔断唾液用干棉球将病变部黏膜表面吸干净滚动式涂药涂药后嘱患儿闭口10分钟,然后取出棉球不可立即漱口、饮水或进食小婴儿不配合时可直接涂药2.发热的护理3.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疼痛严重者,进食前局部涂2%利多卡因4.健康指导讲解口炎相关知识指导食具消毒、专用指导清洁口腔及局部涂药的方法培养刷牙、漱口习惯宣传均衡饮食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学习内容(一)口腔(二)食管(三)胃(四)肠(五)肝(六)胰腺(七)肠道细菌(八)健康儿童胎粪(一)口腔新生儿及小婴儿唾液少,口腔黏膜干燥易损伤和感染生理性流涎3~4个月始,5~6个月明显3个月以下婴儿唾液淀粉酶少不宜喂淀粉类食物(二)食管婴儿贲门括约肌不成熟9个月以下的婴儿常发生胃食管反流(三)胃易溢奶婴儿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不成熟幽门括约肌发达新生儿胃酸和酶分泌较少消化能力差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而不同水为1.5~2小时母乳为2~3小时牛奶为3~4小时早产儿胃排空慢,易发生胃潴留(四)肠肠管长,黏膜血管丰富,通透性高利于消化吸收也易吸收毒素、过敏源,致全身性感染或变态反应性疾病肠系膜长,肠管固定性差易肠套叠、肠扭转(五)肝脏正常婴幼儿肝脏相对大,可在右肋缘下触及婴儿在感染、缺氧、中毒等情况下易肝脏肿大和变性婴儿肝细胞再生能力强,结缔组织差,不易发生肝硬化胆汁分泌少,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较差(六)胰腺出生时胰液分泌量少,3~4个月时胰腺较快发育小婴儿胰淀粉酶活性较低,1岁后才接近成人,故不宜早喂食淀粉类食物(七)肠道细菌胎儿消化道内无细菌出生后细菌大多集中在结肠和直肠内肠道菌群受食物成分的影响母乳喂养以双歧杆菌占优势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儿各菌群比例几乎相等正常肠道菌群对侵入的致病菌有拮抗作用(七)肠道细菌母乳喂养days%oftotalfaecalmicro-organisms人工喂养days0102030405060708090100%oftotalfaecalmicro-organisms510152001020304050607080901000101520255025双歧杆菌大肠杆菌类杆菌(八)健康儿童粪便人乳喂养儿的粪便黄色或金黄色,糊状,不臭,每日2~4次人工喂养儿的粪便淡黄色或灰黄色,较干厚,有臭味,每日1~2次添加辅食后的粪便外观褐色,接近成人,每日1次第2节口炎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学习内容第二节口炎一、鹅口疮二、疱疹性口炎三、溃疡性口炎四、口炎患儿的护理口炎(stomatitis)指口腔黏膜的炎症多由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和螺旋体)引起多见于婴幼儿一、鹅口疮又称雪口病(一)病因:白色念珠菌感染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致抵抗力下降一、鹅口疮(二)临床表现:口腔黏膜出现白色点状或片状物不红肿、不痛、不流涎一、鹅口疮(三)治疗:清洗口腔:0.2%碳酸氢钠溶液控制感染:局部涂抹10万-20万U/ml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二、疱疹性口炎(一)病因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机体抵抗力下降二、疱疹性口炎(二)临床表现:1-3岁小儿多见传播性强起病时可发热口腔黏膜及口周皮肤出现黄白色小水泡疱疹内破裂后形成溃疡疼痛剧烈,影响进食其他:流涎、烦躁二、疱疹性口炎(三)治疗:可自愈清洁口腔:3%过氧化氢溶液控制感染:局部可涂疱疹净、西瓜霜对症:疼痛严重者可在餐前用2%利多卡因涂抹局部三、溃疡性口炎(一)病因:机体抵抗力低下时链球菌等细菌感染三、溃疡性口炎(二)临床表现:大小不等或散在的溃疡点,或连成大片灰白色或黄色假膜其他:疼痛、流涎、发热、烦躁三、溃疡性口炎(三)治疗清洁口腔:0.1%利凡诺尔溶液或3%过氧化氢溶液控制感染:局部涂抹2.5%~5%的金霉素鱼肝油,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四、口炎患儿的护理(一)常见护理诊断1.口腔黏膜受损与口腔炎症有关2.体温过高与口腔炎症有关3.疼痛与口腔黏膜糜烂、溃疡有关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疼痛引起拒食有关5.知识缺乏:患儿及家长缺乏口炎的预防及护理知识(二)护理措施1.促进口腔黏膜愈合(1)清洁口腔:多饮水,进食后漱口选择不同溶液清洗口腔,每日2~4次对流涎者:及时清除流出物,保持周围皮肤干燥、清洁(2)正确涂药:涂药前先清洗口腔用无菌纱布或干棉球放在颊黏膜腮腺管口处或舌系带两侧隔断唾液用干棉球将病变部黏膜表面吸干净滚动式涂药涂药后嘱患儿闭口10分钟,然后取出棉球不可立即漱口、饮水或进食小婴儿不配合时可直接涂药2.发热的护理3.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疼痛严重者,进食前局部涂2%利多卡因4.健康指导讲解口炎相关知识指导食具消毒、专用指导清洁口腔及局部涂药的方法培养刷牙、漱口习惯宣传均衡饮食第3节儿童液体疗法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学习内容第3节儿童液体疗法一、儿童体液平衡特点二、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三、液体疗法一、儿童体液平衡特点(一)体液总量与分布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间质液:变化较大细胞内液血浆间质液血浆细胞内液表:各年龄期体液的分布(占体重%)年龄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体液总量间质液血浆新生儿3537678~1岁40255702~14岁4020565成人4015560(一)体液总量与分布(二)体液的电解质组成细胞外液:主要阳离子是Na+,阴离子是Cl-及HCO3-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为K+,阴离子以HPO42-及蛋白质(三)水代谢的特点1.水的需要量相对较大、交换率高婴儿每日水交换量为细胞外液量的1/2,成人仅为1/7(比成人快3~4倍)2.体液调节功能不成熟小儿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不成熟浓缩能力低,当入水量不足,易代谢产物的潴留肾小球滤过率低,摄水过多时,易引起水肿和低钠血症肾脏排钠、排酸、产氨能力差,易发生高钠血症和酸中毒二、儿童常见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一)脱水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减少1.脱水程度指患病后累积的体液损失量表现程度失水量神态眼眶前囟皮肤弹性口唇粘膜眼泪尿量休克轻度脱水(50ml/kg)精神稍差,略有烦躁不安稍凹陷稍差略干燥有稍少无中度脱水(50~100ml/kg)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明显凹陷差干燥少明显减少无重度脱水(100~120ml/kg)昏睡,昏迷深陷极差极干燥无极少或无有67皮肤弹性差,捏起后回缩时间延长。2.脱水性质指脱水后体液渗透压的改变反映水和电解质的相对丢失量钠是决定细胞外渗透压的主要成份分类:等渗性脱水:最多见低渗脱水:其次高渗性脱水:少见69

等渗性脱水血Na+:130~150mm01/L

H2O

特点:血容量和间质液减少,细胞内液无变化常见急性腹泻患儿,大量呕吐后H2O70

低渗性脱水血Na+:<130mm01/L

H2O

特点:血容量进一步下降,易致休克,脱水征严重细胞肿胀,脑水肿,出现嗜睡、昏迷、惊厥。多见慢性胃肠液丢失

71

高渗性脱水血Na+下降,>150mm01/L

特点:细胞皱缩,出现烦渴,高热、肌张力增强、惊厥血容量部分得到补充,脱水症不明显H2O

2.脱水性质脱水性质病因血清钠(mmol/L)

病理生理及临床特点等渗脱水多见急性胃肠液丢失130~150细胞外液量减少脱水量与脱水体征平行低渗脱水多见慢性胃肠液丢失<130细胞外液明显减少,易休克脱水征比其他两种脱水严重高渗脱水高热、感染多见>150细胞内液减少明显脱水征比其他两种为轻(二)代谢性酸中毒正常血液的pH值为7.35~7.45体内酸碱调节:体液缓冲系统肺的调节肾的调节酸中毒:代偿性酸中毒:经机体调节,pH在正常范围失代偿性酸中毒:经机体调节,pH值<正常范围1.病因(1)体内丢碱过多:如腹泻、肠瘘等。(2)产酸过多:摄入热量不足时引发的酮症酸中毒组织缺氧时产生的过多乳酸(3)排酸障碍:少尿时,酸性代谢产物滞留体内(4)摄酸过多:如补钙、补镁时摄入过多氯化钙、氯化镁2.临床表现轻度:HCO3-:18~13mmol/L症状不明显中度:HCO3-:13~9mmol/L呼吸深快、唇樱红、恶心呕吐、精神萎糜重度:HCO3-:<9mmol/L以上症状更重,并出现口唇发绀、嗜睡、昏迷、惊厥小婴儿因呼吸代偿功能较差,呼吸改变常不典型出现精神萎靡、拒乳、面色苍白等一般表现(三)低钾血症血清钾<3.5mmol/L1.病因摄钾不足:长期进食少、液体疗法时补钾不足丢钾过多:如呕吐、腹泻、胃肠引流钾分布异常:如家族性周期性麻痹2.临床表现(1)神经肌肉兴奋性减低(最早):四肢无力—呼吸肌—躯干,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软瘫,腹胀、恶心(2)心脏损害: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血压↓、甚至发生心力衰竭心电图显示ST段降低、T波低平、Q-T间期延长、出现U波等(3)肾脏损害:低钾可致肾脏浓缩功能↓,出现多尿重者可出现碱中毒症状(四)低钙和低镁血症血Ca2+<1.75mmol/L低钙血症

血Mg2+<0.6mmol/L低镁血症1.病因进食少,小肠吸收不良腹泻丢失较多佝偻病伴长期腹泻,营养不良患儿2.临床表现震颤、手足搐搦、惊厥三、儿童液体疗法及护理(一)常用液体张力:是指溶液中的电解质所产生的渗透压与正常血浆渗透压相等时为1个张力,即等张低于血浆渗透压为低张,高于血浆渗透压为高张常用液体:非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混合溶液1.非电解质溶液葡萄糖(GS):5%GS、10%GS进入体内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或转变为糖原贮存于肝脏,失去其渗透压的作用视为“无张力”溶液用以补充水分和能量2.电解质溶液作用:补充损失的液体和所需的电解质纠正体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紊乱(1)0.9%氯化钠(NormalSaline,NS)等张液(2)复方氯化钠(Ringer液)等张液含0.86%氯化钠、0.03%氯化钾和0.03%氯化钙作用与NS基本相似但不会因输液而发生低血钾和低血钙2.电解质溶液(3)碱性溶液:纠正酸中毒碳酸氢钠:代酸首选,应稀释为1.4%(等张液);抢救重度酸中毒时可不稀释直接静注,但不宜多用乳酸钠:常用液应稀释为1.87%乳酸钠(等张液)(4)氯化钾:不能静脉推注,应稀释为0.2-0.3%即5%GS100ml中加10%KCl2-3ml3.混合溶液目的:几种溶液混合,以减少或避免各自的缺点以互补不足,以适应不同情况液体疗法的需要常见混合溶液张力计算简称NS10%GS1.4%NaHCO3张力2:1含钠21等张4:3:24322/32:3:12311/22:6:12611/31:2121/31:41:111411/51/2张力计算:2︰3︰1溶液张力=(2+1)/(2+3+1)=3/6=1/24︰3︰2溶液张力=(4+2)/(4+3+2)=6/9=2/34.口服补液盐

(oralrehydrationsalts,ORS)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2006年)用于腹泻时脱水的预防以及轻、中度脱水无明显呕吐者总渗透压为245mmol/L张力约为1/2张2006年推荐配方:

加水到1000ml,总渗透压为245mOsm/L2002年推荐:NaCl2.6g枸橼酸钠2.9gKCl1.5g葡萄糖13.5g小肠的Na+–葡萄糖的偶联转运吸收Na+–葡萄糖载体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Na+葡萄糖Na+-葡萄糖转运细胞内

细胞间隙

血液促进Na+、水吸收

Na+(钠泵)

细胞间隙(Cl-)

渗透压

水分进入血液OSR作用机制:(二)液体疗法实施目的:是纠正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恢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补液方法:口服补液、静脉补液3部分内容的补充:累积损失量生理需要量继续损失量累积损失量:发病后至入院治疗前所丢失的水和电解质的总液量,约为总量的1/2继续损失量:患儿补液开始后因呕吐、腹泻等继续丢失的液量生理需要量:维持机体基础代谢所需液量3部分内容的补充:1.口服补液推荐ORS(1)预防脱水:具体方案:在每次稀便后口服一定量液体<6个月者:50ml6个月~2岁者:100ml2~10岁者:150ml10岁以上的患儿随意直至腹泻停止(2)轻、中度脱水主要补充累计损失量和继续损失量具体方案:用量(m1)=体重(kg)×(50~75)(ml)4小时内服完4小时后评估脱水情况,按照病情需要补充2.静脉补液:适用于中、重度脱水或严重呕吐的患儿(1)原则三定:定量、定性、定速三段:扩容阶段、快速阶段、维持阶段三先:先浓后淡、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高后低)三见:见尿补钾、见惊补钙(镁)、见酸补碱(1)定量:脱水程度轻度脱水ml/(kg.d)中度脱水ml/(kg.d)重度脱水ml/(kg.d)累积损失量<5050~100100~120继续损失量10~4010~4010~40生理需要量60~8060~8060~80补液总量90~120120~150150~180脱水性质等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2/3张1/2张1/3张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1/4~1/5张脱水性质尚未确定前,按等渗性脱水处理(2)定性:(3)定速及补液步骤:第1天补液:重型腹泻、重度脱水合并休克1.扩容阶段(抗休克阶段)目的:抗休克液体:2:1等张含钠液液量:20ml/kg方法:静脉推注时间:30~60分钟注意:如果总液量大于300ml,按300ml计第1天补液:2.快速补液阶段(补充其余累计损失)目的:补充累积损失-扩容量液体:4:3:2液(低渗脱水)2:3:1液(等渗脱水)2:6:1液(高渗脱水)液量:总液量的1/2-扩容量方法:快速静脉滴注时间:8小时第1天补液:3.维持补液阶段目的:补充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时间:16小时液体:2:6:1液液量:总液量的1/2方法:缓慢静脉滴注(比第一阶段慢一半)第一天实施方案补液量(ml/kg.d)补液张力补液时间(小时)轻度中度重度补液步骤扩容阶段0020等张0.5~1快速阶段总量的1/2(重度需减扩容量)1/3~2/37~7.5维持阶段总量的1/21/3~1/516总量90~120120~150150~18024小结第2天补液若仍然呕吐腹泻,脱水纠正不理想,继续静脉补液:目的:补充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液体:2:3:1液或2:6:1液液量:90~120ml/kg/日(4)纠正酸中毒轻、中度代谢性酸中毒补含碱液后常自行纠正,不须另行处理当pH<7.3时可使用碱性溶液纠酸公式:所需5%NaCO3(ml)=-BE×0.5×体重(kg)或(22-CO2CP)×体重(kg)将碳酸氢钠溶液稀释成1.4%输入先给计算量的1/2,此后根据血气调整(5)纠正低钾血症见尿补钾(入院前6小时排尿,膀胱叩诊浊音)补钾量:氯化钾100~300mg/kg(10%氯化钾1~3ml/kg)补钾浓度:0.2~0.3%(≤0.3%)补钾速度:慢滴,忌推每日补钾总量静滴时间不应短于8小时能口服时可改为口服补充静脉补钾原则-补钾浓度浓度<0.3%每500ml液体中加入

10%KCL15ml禁止将KCI溶液静脉推注静脉补钾原则-补钾方法静脉滴注速度不超过20mmol/L

(60~80滴/分)静脉补钾原则-补钾速度(6)纠正低钙或低镁血症低钙症状:10%葡萄糖酸钙5〜10ml加葡萄糖溶液稀释缓慢iv(10分钟以上)或ivd补钙无效者应考虑有低镁血症可给予25%硫酸镁0.lml/kg,深部肌肉注射,每日3〜4次症状缓解后停用(三)液体疗法的护理补液前准备评估患儿的病史、病情熟悉常用溶液的种类、成分及配制方法解释治疗目的,以利配合解释液体疗法需要的时间及可能发生的情况2.做好维持输液的护理按医嘱安排24小时液体总量,遵循“补液原则”分期分批输入严格掌握输液速度,明确每小时的输入量计算出每分钟输液滴数,最好使用输液泵(三)液体疗法的护理3.做好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并监测体重变化观察脱水情况观察酸中毒表现:观察低血钾表现:观察低血钙表现:用钙剂无效,应考虑低镁血症4.准确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第4节小儿腹泻

InfantileDiarrhea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教学内容一、概述二、护理评估三、治疗要点四、常见护理诊断五、护理目标六、护理措施七、护理评价一、概述(一)概念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一组消化道综合征多病原、多因素引起以大便性状改变和大便次数增多为特点是婴幼儿最常见疾病之一6个月~2岁多见,1岁以内约占1/2消化吸收液体营养不良死亡腹泻病的危险脱水感染中毒性休克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Bryceetal.WHOestimatesofthecausesofdeathinchildren.Lancet2005(二)病因1.易感因素(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2)生长发育快,营养物质需求多,胃肠道负担重(3)机体防御功能差婴儿胃内酸度低血清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M、IgA)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正常肠道菌群未建立或肠道菌群失调(4)人工喂养发病率高2.感染因素(1)肠道内感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寒冷季节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轮状病毒最多见)感染细菌感染:以致腹泻大肠埃希菌最多见(2)肠道外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由于发热、病原体毒素等作用消化道而腹泻ETEC和轮状病毒是腹泻婴幼儿中

最常检出的病原菌INFECTIONANDIMMUNITY,2007,75(8):3961–3968实用医学杂志,2006;22(l5):1797-8轮状病毒和ETEC是我国儿童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轮状病毒是<3岁腹泻婴幼儿中最常检出的病原菌ETEC是>3岁腹泻儿童中最常检出的病原菌3.非感染性腹泻(1)饮食因素喂养不当过敏双糖酶缺陷(2)气候因素腹部受凉天气过热(三)发病机制腹泻常有多种机制“渗透性”腹泻:肠腔内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渗透活性的物质“分泌性”腹泻: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渗出性”腹泻: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肠道运动功能异常(三)发病机制

双糖酶活性下降载体减少消化吸收面积减少水样腹泻双糖(乳糖)分解障碍

1分子乳糖6分子乳酸

葡萄糖钠转运吸收障碍

糖、脂肪吸收减少

黏膜受累,绒毛被破坏

绒毛缩短

微绒毛肿胀,紊乱并脱落病毒在小肠黏膜绒毛上皮细胞上复制渗透压增加病毒性肠炎(三)发病机制肠毒素耐热肠毒素ST不耐热肠毒素LT抑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Na+、Cl-和水,并促进Cl-分泌肠液中Na+、Cl-和水总量增多,超过结肠吸收限度大量水样腹泻产毒性大肠杆菌附着到小肠黏膜上进行繁殖

激活

激活

腺苷酸环化酶

鸟苷酸环化酶

ATP

cAMP↑

GTP

cGMP↑

cAMP↑

cAMP↑

肠毒素性肠炎(三)发病机制炎症改变(充血、肿胀、炎性细胞浸润、渗出和溃疡)腹泻便中大量红、白细胞严重中毒症状侵袭性细菌附着在肠粘膜侵袭和繁殖

水和电解质不能完全吸收

附着在肠粘膜侵袭和繁殖

侵袭性肠炎(三)发病机制肠蠕动增强中毒症状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并繁殖内源性感染短链有机酸↑胺类肠腔内渗透压增高

毒素进入血循环

食物发酵腐败食物质和量不当消化功能障碍食物消化吸收障碍积滞于上消化道

胃酸度下降

肝解毒功能不全

饮食不当引起腹泻(四)分类1.按病因感染性非感染性2.按病程急性:<2周(最多见)迁延性:2周~2个月慢性:>2个月3.按病情轻型重型二、护理评估(一)健康史(二)临床表现1.轻型腹泻多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以胃肠道症状为主(二)临床表现2.重型腹泻多由肠道内感染所致胃肠道症状重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见本章3节)3.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1)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病季节:秋冬季节多见发病年龄:6个月~2岁多见症状: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感症状先吐后泻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较轻(1)轮状病毒性肠炎大便性状:“三多”量多、水多、次数多黄色或淡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无腥臭味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约3~8天(2)产毒性细菌引起的肠炎发病季节:夏季多见症状:起病急,呕吐、腹泻;感染中毒症状较轻大便性状:水样或蛋花样,无粘液脓血大便镜检:无白细胞自限性疾病:病程约3~7天(3)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炎发病季节:夏季多见症状:起病急,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全身中毒症状,甚至休克大便性状:粘液脓血便大便镜检:白细胞、脓细胞

红细胞、吞噬细胞(4)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发病:使用大量抗生素后症状: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大便性状:暗绿似海水色,有腥臭味大便镜检:大量脓细胞和G+球菌粪便培养:金黄色葡萄菌(+),凝固酶阳性(5)真菌性肠炎发病:使用大量抗生素后致病菌:多为白色念珠菌症状:腹泻,常伴鹅口疮大便性状:黄色稀便,泡沫较多,有豆腐渣样块大便镜检:可见真菌孢子和假菌丝真菌培养:(+)4.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病因复杂持续腹泻营养不良恶性循环5.生理性腹泻6个月以下的婴儿虚胖、湿疹无其他症状食欲好,生长发育正常添加辅食后腹泻渐停(四)辅助检查1.血常规2.大便常规镜检无或偶见白细胞多为非侵袭菌感染有较多的白细胞,多为侵袭菌感染3.病原学检查4.血生化检查:了解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情况三、治疗要点治疗原则: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三、治疗(一)调整饮食:强调坚持继续喂养(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本章第3节)(三)药物治疗1.控制感染(1)水样便腹泻患儿(70%):多为病毒性肠炎及非侵袭性细菌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2)黏液脓血便患儿(约占30%)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可先根据临床特点选择抗生素依据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三)药物治疗2.微生态疗法:常选用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等制剂恢复肠正常菌群,达到止泻目的3.肠黏膜保护剂:常用蒙脱石散4.避免用止泻剂5.补锌治疗(四)预防并发症5.补锌治疗急性腹泻病患儿能进食后即予以补锌治疗6个月龄以上,每天补充含元素锌20mg6个月龄以下,每天补充元素锌10mg疗程10-14天四、常见护理诊断1.腹泻与感染、喂养不当、肠道功能紊乱等有关2.体液不足与腹泻、呕吐致体液丢失过多和摄入不足有关3.体温过高与肠道感染有关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腹泻、呕吐丢失过多和摄入不足有关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大便次数增多刺激臀部皮肤有关6.知识缺乏:家长缺乏喂养知识及相关的护理知识五、护理措施(一)调整饮食1.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由少到多,有稀到稠.2.母乳喂养的婴儿继续哺乳,暂停辅食3.人工喂养儿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奶或其它代乳品,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4.病毒性肠炎去乳糖配方奶5.腹泻停止后给予营养丰富饮食.每天加餐1次,共2周(二)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见本章第3节)(三)防治感染,维持体温正常1.遵医嘱使用抗感染药物2.床边隔离:不串病室,不坐他人床铺洗手食具尿布衣物专用粪便消毒处理(四)降低体温(五)维持皮肤完整性1.选用吸水性强的、柔软布类或纸质尿布,勤更换2.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拭干3.皮肤发红处涂以5%鞣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滚动涂药适当按摩4.局部皮肤糜烂或溃疡者采用暴露法用鹅颈灯或红外线灯局部照射照射后涂油剂5.女婴预防上行性尿路感染(六)观察病情1.监测生命体征2.观察大便情况:大便次数、颜色、气味、性状及量3.观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症状(七)心理护理(八)健康指导1.护理指导:解释患儿腹泻的病因、潜在并发症以及相关的治疗措施讲解饮食调整的原则与方法;指导洗手,污染尿布及衣物的消毒处理指导臀部皮肤护理指导出入量的监测指导ORS溶液的配制和使用2.预防宣教: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指导合理喂养注意饮食新鲜、清洁,奶瓶和食具消毒儿童饭前、便后要洗手加强体格锻炼气候变化时防止受凉或过热小儿腹泻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教学内容一、概述二、护理评估三、治疗要点四、常见护理诊断五、护理目标六、护理措施七、护理评价一、概述(一)概念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一组消化道综合征多病原、多因素引起以大便性状改变和大便次数增多为特点是婴幼儿最常见疾病之一6个月~2岁多见,1岁以内约占1/2消化吸收液体营养不良死亡腹泻病的危险脱水感染中毒性休克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Bryceetal.WHOestimatesofthecausesofdeathinchildren.Lancet2005(二)病因1.易感因素(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2)生长发育快,营养物质需求多,胃肠道负担重(3)机体防御功能差婴儿胃内酸度低血清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M、IgA)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正常肠道菌群未建立或肠道菌群失调(4)人工喂养发病率高2.感染因素(1)肠道内感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寒冷季节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轮状病毒最多见)感染细菌感染:以致腹泻大肠埃希菌最多见(2)肠道外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由于发热、病原体毒素等作用消化道而腹泻ETEC和轮状病毒是腹泻婴幼儿中

最常检出的病原菌INFECTIONANDIMMUNITY,2007,75(8):3961–3968实用医学杂志,2006;22(l5):1797-8轮状病毒和ETEC是我国儿童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轮状病毒是<3岁腹泻婴幼儿中最常检出的病原菌ETEC是>3岁腹泻儿童中最常检出的病原菌3.非感染性腹泻(1)饮食因素喂养不当过敏双糖酶缺陷(2)气候因素腹部受凉天气过热(三)发病机制腹泻常有多种机制“渗透性”腹泻:肠腔内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渗透活性的物质“分泌性”腹泻: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渗出性”腹泻: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肠道运动功能异常(三)发病机制

双糖酶活性下降载体减少消化吸收面积减少水样腹泻双糖(乳糖)分解障碍

1分子乳糖6分子乳酸

葡萄糖钠转运吸收障碍

糖、脂肪吸收减少

黏膜受累,绒毛被破坏

绒毛缩短

微绒毛肿胀,紊乱并脱落病毒在小肠黏膜绒毛上皮细胞上复制渗透压增加病毒性肠炎(三)发病机制肠毒素耐热肠毒素ST不耐热肠毒素LT抑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Na+、Cl-和水,并促进Cl-分泌肠液中Na+、Cl-和水总量增多,超过结肠吸收限度大量水样腹泻产毒性大肠杆菌附着到小肠黏膜上进行繁殖

激活

激活

腺苷酸环化酶

鸟苷酸环化酶

ATP

cAMP↑

GTP

cGMP↑

cAMP↑

cAMP↑

肠毒素性肠炎(三)发病机制炎症改变(充血、肿胀、炎性细胞浸润、渗出和溃疡)腹泻便中大量红、白细胞严重中毒症状侵袭性细菌附着在肠粘膜侵袭和繁殖

水和电解质不能完全吸收

附着在肠粘膜侵袭和繁殖

侵袭性肠炎(三)发病机制肠蠕动增强中毒症状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并繁殖内源性感染短链有机酸↑胺类肠腔内渗透压增高

毒素进入血循环

食物发酵腐败食物质和量不当消化功能障碍食物消化吸收障碍积滞于上消化道

胃酸度下降

肝解毒功能不全

饮食不当引起腹泻(四)分类1.按病因感染性非感染性2.按病程急性:<2周(最多见)迁延性:2周~2个月慢性:>2个月3.按病情轻型重型二、护理评估(一)健康史(二)临床表现1.轻型腹泻多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以胃肠道症状为主(二)临床表现2.重型腹泻多由肠道内感染所致胃肠道症状重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见本章3节)3.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1)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病季节:秋冬季节多见发病年龄:6个月~2岁多见症状: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感症状先吐后泻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较轻(1)轮状病毒性肠炎大便性状:“三多”量多、水多、次数多黄色或淡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无腥臭味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约3~8天(2)产毒性细菌引起的肠炎发病季节:夏季多见症状:起病急,呕吐、腹泻;感染中毒症状较轻大便性状:水样或蛋花样,无粘液脓血大便镜检:无白细胞自限性疾病:病程约3~7天(3)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炎发病季节:夏季多见症状:起病急,呕吐、腹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