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分析与分离台湾地区犬瘟热病毒_第1页
系统的分析与分离台湾地区犬瘟热病毒_第2页
系统的分析与分离台湾地区犬瘟热病毒_第3页
系统的分析与分离台湾地区犬瘟热病毒_第4页
系统的分析与分离台湾地区犬瘟热病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系统的分析与分离台湾地区犬瘟热病毒摘要于2003-2005年间自17支未经疫苗注射之发病幼犬,应用患犬血液单核球与B95a细胞株共同培养之技术,分离出两株可以诱发融合细胞病变的病毒,经免疫荧光染色及抗原测试确认为犬瘟热病毒。将此两株病毒之血球凝集素基因(H),与同期间自台湾大学动物医院临床送检病例之另外4株犬瘟热病毒之H基因进行核酸定序。经比对序列与树状图分析发现,本土病毒株皆有9个N连接配醣位,其中第7个配醣位为日本或中国大陆流行之亚洲1型犬瘟热病毒所特有。本研究显示台湾地区所流行之犬瘟热病毒,经其H基因分析属亚洲1型。关键词:犬瘟热病毒,H基因,台湾简介犬瘟热(CD)最早发现于1791年的西班牙,1905年卡尔(Carre)首次将犬瘟热病毒(CDV)分离出来。这种传染病的病原机理及临床特征已经被广泛报道。自最初被认证之后的200多年来,虽然犬瘟热病毒也感染野生食肉动物及大型猫科动物,但是最多发现的病例还是在狗类之中。犬瘟热病毒是属于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负链线性RNA病毒,基因组全长15690个核苷酸。一个基因组含六种主要编码蛋白,其中一个基质膜蛋白(M),两个糖蛋白(附着或血凝素蛋白H和融合蛋白F),两个转录酶活性蛋白(磷蛋白P和大蛋白L)和一个核衣壳蛋白(N),由核衣壳蛋白N包裹前五种蛋白共同编码成一条RNA病毒链。通过注射弱毒疫苗可以防止犬瘟热病毒的感染。然而,由于母体对病毒疫苗的干扰作用,虽然已经注射过疫苗,但处于郊区的幼犬和市区宠物商店里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这种情况在日本尤为显著。据推测这种抗原变化就是现在CDV流行的原因,而非疫苗已经无法很好地起到保护作用。尽管已经在台湾报道过相似的问题,但是由于分离野生型CDV和区域型CDV的困难导致无法分析研究区域流行性CDV的特征。而由于抗原变化大多发生在H蛋白上,因此有人指出对CDV病毒的基因突变的研究应集中于这个蛋白质上。许多细胞株已经经过测试培养野生型CDV和保持其同种性和毒性的能力。其中,用绒猴B淋巴细胞系(B95a)培养的细胞群是极易被感染的宿主。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已经运用患犬血液单核球与B95a细胞株共同培养之技术成功分离出两个台湾区域的CDV,从患病犬身上提取出四个犬瘟热病毒基因H以及六株通过与其他分离出的标本对比核酸顺序之H基因后的细胞株。材料和方法动物17只动物收容所的不足三四月大的未感染的幼犬,以及440只由台湾国立大学提供的已临床诊断疑似感染CDV病毒的狗。在440个临床病例里,被P基因RT-PCR标注出的阳性诊断病例有166例,占37.7%。在2003年10月到2005年12月期间,从这些阳性病例中,挑选出四分之一的样本做进一步的H基因分析。这166只狗全部显示出感染CDV的迹象,且表现出至少一种症状,例如中央神经系统方面的迹象有抓咬,运动失调,原地打转和肌阵挛;消化系统方面的迹象有腹泻,呕吐,无精打采和厌食;呼吸系统方面的迹象有鼻腔及眼黏分泌物,咳嗽,呼吸困难和打喷嚏。细胞培养及病毒分离B95a细胞株在中号RPMI1640中增殖(Gibco,GrandIsland,NY,USA),培养基中还添加有2%或10%经过高温杀菌的牛胎儿血清(FBS)(Gibco,GrandIsland,NY,USA)和2mM谷氨酸盐,1.5g/L碳酸氢钠,4.5g/L葡萄糖,10mMHepes和1mM丙酮酸钠,放置于含5%CO2浓度的空气中培养。将从外周血白细胞分离出的病毒株(PBML)隔离在淋巴细胞分离液里,用与Blixenkrone-Moller提过的相似方法处理。简而言之,用三到五毫升肝素加固的从17只疑似感染CDV的幼犬血液在加了2%高温杀菌的FBS的RPML1640培养基中稀释为1:1的比例。用1.077g/mL,400g的聚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手法在室温下处理45分钟分离出PBML。将表层细胞株取下,并在含2%FBS的RPMO1640培养基中用400g,3分钟的离心法洗两次。之后覆盖在25cm2烧瓶中培养的50%到60%的B95a细胞株上,观察2到3天其细胞病变效应。当B95a细胞中100%融合后且检测不到CPE时,就开始第二阶段的盲传。即用细胞刮刀(细胞刮刀353085,FalconBectonDickinsonLabware,FranklinLakes,NJ,USA)移除融合的B95a细胞株。将1mL刮出的融合细胞中悬浮于25cm2纯50%融合B95a细胞株培养烧瓶共下一阶段的盲传和测试。CDV抗原检测当感染的B95a细胞株显示出40%到50%的CPE时,将细胞刮出并滴四滴悬浮液分布于BIT极速上色的CDV样本周期带上。BIT极速上色CDV工具(Donghwa-Ri,Bongdam-Eup,Hwaseong,KyungGi-Do,Korea)用于测试CDV抗原的存在。简而言之,从感染体身上提取出的全部血液(血清或血浆),眼膜或鼻膜分泌物溶液都分布于样本周期带中。等待5到10分钟后用肉眼看结果。主控线上(C)显示出一个红色或紫色色带,测试线(T)上无明显色带的则表明为CDV感染的阴性结果。主控线上(C)显示一个红色或紫色色带,测试线上(T)显示色带的则表明阳性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测定当感染的B95a细胞株在25cm2烧瓶中显示出40-50%的CPE时,将细胞株取出并铺开在10周期的免疫荧光测定(IFA)片上(Assistant-Prazisions,Glaswarendabrik,KarlHechtKG,Sondheim,Germany)。测定片是经空气干燥,并在4°C下经丙酮甲醇1:1处理15分钟。在处理的细胞中用IFA(OlympusBX51,Shinjku-Ku,Tokyo,Japan)显微检测病毒抗原。原始抗体,即一个老鼠抗CDV血型稀释于1:150的抗原稀释液中(VentanaMedicalSystem,Tucson,AZ,HSA),然后敷在细胞株上在37°C温度下60分钟。之后将细胞株注入磷酸盐缓冲盐水(PBS;DakoCytomation,Carpinteria,CA,USA)中停10分钟,再用FITC标记的第二抗原山羊抗鼠免疫球蛋白(Chemicon5008,SingleOakDriveTemecula,扁桃体和脾脏中分离出的CDV有一点低。现在对于CDV的H基因的分子数据的广泛认知已经允许关于地理起源,6种明显的动植物种类史的分化的认定。在一个给予考虑的地理范围,两到三种CDV的基因型可以表现出来。基于H基因的进化分析,六个台湾菌株在这次研究中被讨论,包括NTU1-2004,NTU4-2003,NTU3-2004,NTU2004,NTU2005-1,和NTU2005-2。这些菌株属于Asia-1群组,与过去的CDV和Asia-2群组有明显区别。本研究中经鉴定的六种CDV菌株间联系紧密。这也许是由于所有的样本在一个限定的时期(2003-2005)都来自台湾北部。然而,在动植物种类树同一分支的菌株显示着在H基因上大于95%的氨基酸相似性,因此会被认为属于同一基因型。第8137个在病毒基因组的核苷酸,疫苗的一个胸腺嘧啶,在野生型菌株中被取代为胞嘧啶。这个点突变也在这次研究的六个台湾菌株中发生。使用EcoRV和SsoⅠ进行H基因的RFLP分析也许对检测台湾菌株有用处。这次研究中的地区CDV菌株拥有9个天冬酰胺,这九个天冬酰胺是N连接糖基化在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