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必
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人称及其作用
(1)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口吻展开叙述。
作用:①使文章更具有真实性;
②叙述亲切自然;
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第二人称:以“你”“你们”的口吻展开叙述。
作用:①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②利于交流思想感情,便于抒情。
(3)第三人称:作者站在第三方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
的口吻,以“他”“她”“它”“他们”把人物的经历、事式件
的经过讲清楚。
作用:①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
②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写作形比较自由、灵活。
四:记叙文顺序及其作用
1、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叙。
作用:①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②使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
2、插叙:由于表达方式、情节上的需要暂时中断对主线
的叙述,而插入有关的事情或片段,插叙后再接主线继续叙
述中心事件。
作用:①交代了……的内容;
②解释了……的原因;
③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
④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
⑤突出人物性格(形象);
⑥突出文章主题;
⑦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
⑧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3、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
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照原来的发展顺序进
行叙述。
作用:①开篇点题;
②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对故
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留下深刻印象;
③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④使结构更加紧凑。
4、补叙:叙述结束时,补充交代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
作用:①补充交代了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
②丰富人物形象或叙述内容;
③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人物或事件;
④突出文章主题。
五:表达方式
1、记叙:作者对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环境做出的
叙说和交代。
2、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时间、环境的形态
特征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
3、说明:主要是解说性状。直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
成因、功用等。
4、议论:在记叙、描写、说明的过程中,作者直接表达
对人物、事件的态度、看法、感受,或借以抒发胸议论。
5、抒情:作者在文中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有直接抒情和
间接抒情两种。
六: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格式)(常见的)
1、比喻:①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概括性的东西形象化;
②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易于理解接受。
答题格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
的情景(特点),抒发(或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为下文情
节做铺垫)。
2、排比:①句式整齐,增强气势;
②便于抒情,更有气魄。
答题格式: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的情
感。
3、夸张:①烘托气氛,加强渲染;
②引起联想效果,给读者强烈的印象。
答题格式: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大(或缩小)了(事物)
的大小(长度、速度)等,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4、拟人:①将物人格化,描写形象;
②表意丰富,表达生动而有趣。
答题格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拟人化,形象生动
地描写了……的情景(或特点),抒发了……的情感。
5、反问:①态度鲜明;
②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答题格式: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
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情感)。
6、设问:①自问自答,引人注意;
②启发思考。
答题格式: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问题,引起读者对问
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
七:描写手法
(一)人物描写(二)环境描写
(三)正面描写(四)侧面描写
(一)人物描写:(顺口溜:外语动心神)
①神态描写: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
②语言描写:对人物的独白、对话或几个人物谈话的具体
描写。
③动作描写:对人物个性化行为、动作的描写。
④心理描写:对人物心理的活动(内心感受、意向、愿望、
思索、思想斗争等)的描写。
⑤肖像(外貌)描写:对人物的身材、容貌、姿态、服饰
以及表情、仪态等的描写。
作用(答题格式):
①反映人物心理;
②刻画人物性格;
③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
④推动情节发展;
⑤揭示文章主题。
(二)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
对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气候、时间等
的描写。
作用(答题格式):
①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环境气氛;
③烘托人物形象、心情(感情);
④为……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⑤揭示主题。
(2)社会环境
对社会背景、时代氛围、地域风光的描写。
作用(答题格式):
①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
②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
③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④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做铺垫;
⑤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
⑥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三)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或事物本身呈现出的特征。
作用(答题格式):写出(或表现)人物特点(如:性格、心
理、情感等)。
(四)侧面描写:对描写的对象不作正面的描绘,而从其
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烘托中表现描写的对象。
作用(答题格式):
①使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
②使主题更加深刻含蓄。
八:线索及其作用
①实物线:以某一件具体的(或有某种象征意义的)事物为
线索。
②事件线: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
③人物线:以人物为线索。
④地点线:以地点变换为线索。
⑤时间线:以时间为线索。
⑥感情线:以情感变化为线索。
作用: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
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或贯穿全文,使文章
浑然一体,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内容浑然一体,形象突出鲜明。)
九:表现手法(常考)******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1)伏笔
①定义(特点):文学作品中前文对后文将要出现的内容
的暗示预先作提示或暗示,后文再照应。
②作用: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③答题格式:文章先写……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使内
容前后照应,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2)铺垫
①定义(特点):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作的渲染、
陪衬、衬托(基础性描写)
②作用:制造悬念,引人入胜,突出重点,使情节衔接自
然紧密。
③答题格式:先写……为下文……作铺垫,制造悬念,突
出重点,使情节衔接自然紧密。
(3)象征
①定义(特点):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②作用:把抽象的事理和情感表现得具体可感,含蓄而耐
人寻味。
③答题格式:运用象征,抓住……与……相似点,通过
对……形象描述,更好地表现了……含蓄而耐人寻味。
(4)衬托
①定义(特点):以本体外的物体陪衬本体,有正衬和反
衬。
②作用:突出本体特征、作者情感,增加表现力。
③答题格式:用……衬托……,使……特点更突出、鲜明,
增强表现力。
(5)对比
①定义(特点):把两个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者同一个
事物的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
②作用:突出事物(人物)特征和情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
象。
③答题格式:把……和……对比,突出事物……特点或人
物精神品质,鲜明地表现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6)抑扬
①定义(特点):先否定或贬低形象,而后深入挖掘其特
点及内在意义,再予以肯定、褒扬,叫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
②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使情节曲折生动。
③答题格式:作者本意是……而先……用抑扬之法,令读
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情节曲折生动。
(7)悬念
①定义(特点):俗称“卖关子”,先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
问题,留待后文解答。
②作用:使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③答题格式:先把……抛给读者,设下悬念,后面再解释,
使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8)照应
①定义(特点):为使文章前后贯通,脉络清楚,在行
文过程中做前后照顾或呼应性的叙写,也叫前后呼应、首尾
照应。
②作用:使文章前后贯通,脉络清楚,主题突出,结构
严谨。
③答题格式:本文先写……与下文的……遥相呼应,或
结尾呼应开头,使文章前后贯通,脉络清楚、主题突出、结
构严谨。
小说中的知识要点
一、小说的定义: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
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题材。
二、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①人物即塑造人物形象,它的核心是体现人物的思想、性
格;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
描写又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
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而侧面描写则以他人的言行来反映人
物形象。
②情节即故事情节,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
和结局四部分,通过波澜起伏的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
作品的主题。
③环境即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
候以及花草鸟虫等的描写;
b、社会环境描写则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时代背景、人物
居住的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3种:
①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②塑造人物形象;
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三、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概括类题型)
1.概括一件事: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因为什么+干了
什么+结果怎么样
(抓住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经过、结果)
2.概括几件事:注意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等,把事件
理清楚。
3.分阶段梳理型:
①找出已有文字对应的段落;
②理清其他文字的基本思路,并概括内容;
③分析已有文字的结构;
④仿造结构概括内容。
四:段落的作用
(一)开头段的作用
结构上:
1.总结全文;
2.引起下文;
3.首尾呼应,使结构更完整。
内容上:
1.开篇点题;
2.提示文章中心;
3.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原因等,交代人
物;
4.交代时间发生的环境;
5.为下文来下伏笔或者铺垫;
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二)结尾段的作用
结构上:
1.总结上文;
2.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3.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
内容上:
1.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
2.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
3.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
(三)中间段落的作用
结构上:
1.承上启下;
2.总结下文;
3.总结上文;
4.呼应前文;
内容上:
1.交代了……内容(原因、背景、环境……)
2.与上文或下文的..情节形成对比,突出主题。(表达
了....情感,点明了……中心。)
五:标题的作用
1.交代写作对象……表现人物...性格、事物……特点。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点明、暗示、揭示文章..情感。
4.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5.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6.暗示、双关语
六:词句的含义
模板记忆口诀:表、深、情
1.表层含义:题目的表层含义是……/xx词的字面意思
是……/X句的字面意思是……
2.语境含义:写出了xx(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结合文章
内容、语境大致阐述)
3.情感含义:表达了/表现了(人物的形象品质/作者的情
感/作者的写作意图)
七:词语的作用
问: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
(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
的状态/形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
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
心情。
八、句子赏析
1.修辞手法角度
答题思路:
①首先确定运用何种修辞方法。
②(分析运用)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烘托了一种……氛围)
(一般包括:两问两比、反对夸拟人)
2.描写手法角度
答题思路:
①首先确定运用何种描写方法;
②通过运用…(如果答案是动作描写,找出相应的动词)
等一系列的动词或者(如果答案是外貌描写,找出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终止合作经营合同
- 2025胡萝卜种植收购合同
- 2025年科技服务合同
- 2025签订汽车租赁合同应注意事项
- 2025【电缆采购合同】地下室电缆采购合同协议书
- 2025年纺织合作协议书
- 2025网络设备安装合同范本
- 2025幼儿教育机构劳动合同
- 2025艺术品赠送合同模板
- 2025年合同违约情形下的劳动合同解除
- 反三角函数正课
- 高考标准化考场建设的方案
- 乳腺癌NCCN指南中文版2022.v2
- GB/T 38942-2020压力管道规范公用管道
- 家居建材全屋定制店面运营管理细则规定
- GB/T 27924-2011工业货架规格尺寸与额定荷载
- 大班语言《他们看见了一只猫》课件
- 毕业论文-电力变压器设计
- 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 单叉固定式液压升降台设计
- 《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的普通合格证书、纺织品服装类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