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题型细化专项训练:炼字(含诗眼) 全国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题型细化专项训练:炼字(含诗眼) 全国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题型细化专项训练:炼字(含诗眼) 全国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题型细化专项训练:炼字(含诗眼) 全国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题型细化专项训练:炼字(含诗眼) 全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炼字(含诗眼)-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题型

细化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考点11炼字(含诗眼)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六)

李白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①云。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甘泉:宫名,故址在今陕西淳化县甘泉山上。本为秦宫。汉武帝增筑扩建,在

此接见诸侯王,夏日避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剑起”,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突出了汉皇心情之急迫、态度之坚决果

断。

B.“天上合”“陇底闻”极具夸张之势,突出匈奴阵容之强大、进攻之猛烈。

C.“横行负勇气”中的“负”是“凭借”之意,写出了将士们凭借勇气纵横驰骋、

所向无敌的气概。

D.本诗仿佛一部简要战史,用语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字里行间透露出雄霸

之气。

2.赏析诗的前两句中“动”“连”二字的妙处并分析这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归整屋旧居却寄耿拾遗□李校书端©

卢纶②

野日初晴麦垄分,竹园相接鹿成群。

几家废井生青草,一树繁花傍古坟。

引水忽惊冰满涧,向田空见石和云。

可怜荒岁青山下,惟有松枝好寄君。

第1页共13页

【注】□墨屋(zhduzhi),今作周至,在陕西省。拾遗,校书,均为官职名;耿

漳、李端,卢纶的朋友。□卢纶(739年〜799年),大历十才子之一。此诗作于

774年,即“安史之乱”后的10年,诗人此前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第。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诗题,写早春初晴诗人回家,映入诗人眼帘的,是故园竹林和成

群的野鹿。

B.诗人写景手法高超,井生青草,墓旁花繁,颔联没有直接言情,但处处蕴

含了情感。

C.颈联仅用“惊”“空”二字就写出诗人“引水”“向田”时心情的复杂,用词精当。

D.尾联以“寄”作结,此时此刻,诗人实无物可赠,于是只好随手折些松枝送

给朋友。

4.诗中“可怜荒岁青山下”一句,有的版本写作“可怜芳岁青山下"。"荒罗’还是“芳

岁”,结合文本,你认为哪一个词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②。

【注】□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口《梁甫吟》:古乐府中的一首

葬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先写花伤客心,用衬托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再写万方多难的局势,

前因后果,顺理成章;“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甑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

感。

B.颔联从空间和时间上延展开来,形成了宏阔悠远的意境,包括了诗人对国

第2页共13页

家山河的热爱和民族历史的回忆,其忧国忧民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

C.颈联主要写国家战事,上句的“终不改”,照应颔联的“变古今”;下句“寇

盗”“相侵”,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

D.尾联借用典故,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怀抱,表明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

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体现了卒章显志的艺术特点。

6.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内容说明理由。

向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①

陆游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②集瓜州。

诸公③谁听刍羌④策,吾辈空怀味亩忧。

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

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

【注】□七兄:指陆游仲兄陆浚,行七。扬州帅:即淮南东路安抚使。幕:幕府。

□胡马:指金兵。□诸公:指当时朝中的掌权者。□刍莞:割草打柴的人,这里

代指普通人。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二句以简洁的笔墨概括了金兵南犯的经过,同时也交待写作背景,表

达了诗人对国家形势危急的忧切。

B.颔联上句诗人以“刍莞”自比,在表达抗敌复国的策略不能得到采纳的悲愤

的同时,也流露了归隐山林之意。

C.颈联借景抒情,借急雪打窗,表达诗人内心的痛苦;“涕俱流”的细节,表

现离别时的不会和对国家的赤诚。

D.尾联点题,诗人将惜别之情赋予乱絮和飞花,营造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8.“空”字在古代诗歌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受到诗人的垂青。请说说“吾辈空怀联

亩忧”中的“空,,的妙处,并另举一个相同类型的例子加以赏析。

第3页共13页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从军行

[唐]李白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注】□金微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阿尔山。于此,唐代置金傲都督府,

□梅花曲:即古乐府曲《梅花落》,□铁关,今新程焉专西库尔勒附近

9.下列对本诗体裁、题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乐府诗B.古体诗C.边塞诗D.咏史诗

10.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军行”为乐府古题,本诗的内容恰与题合。

B.本诗的地名、乐曲名、刀环形状都是重要意象。

C.本诗以兴起首,颈联用比,情感喷涌气势磅。

D.本诗属于浪漫主义作品,俊逸豪放,境界开阔。

11.联系全诗,赏析“拥”“愿”“静”三个动词的运用。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雪晚晴出西村

洱-1A浚

步屐寻春犯雪泥,村南村北鹑鸠啼。

堕梅残白犹明树,着柳暗黄初映堤。

风景快晴云擘絮,江天未暮日悬规。

最怜碧涨侵沙尾,更傍横桥一杖藜。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工于炼字,一个“犯”字从侧面写出道路难行,突出了诗人寻春之不

第4页共13页

易。

B.颔联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样,都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界新旧交

替的感悟。

C.颈联上句写狂风暴雨之后白云如絮,下句写天放晴后落日如规,极富画

面感。

D.尾联着眼于近景,用“最怜”二字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对初春美景的喜

爱之倩。

13.首联“寻春”一词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遣兴

杜甫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忧”字总领全诗,其余各句或叙事或议论,都在抒发诗人内心的

忧伤。

B.“岂无”两句表明诗人虽有家可归,但因“虎狼”当道而回家无望的无奈心情。

C.“何况道路长”是说诗人与家乡因为距离远而不能归乡,思乡之情、难归

之悲溢于言表。

D.本诗尾联以景结情,作者羡慕飞鸟能够自由出行,来反映当时残酷的社

会现实。

15.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围绕诗眼诗人抒发了哪些感受?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第5页共13页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张谷田舍

储光羲

县官①清且俭,深谷有人家。

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

碓②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

自说年来稔③,前村酒可赊。

【注】□县官:陪作者巡视的县令。□碓(dui):用来春米谷的器具。□稔(r&i):

庄稼成熟。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田园诗。诗人在一个春日里,去拜访深山谷中的农家。首句“县

官清且俭”,指出了这个县的长官清廉正直、节俭爱民。

B.中间四句是景物描写。这四句顺着诗人的游踪,描写田舍的美丽风光与

农民们的劳动生活,写得绘声绘色,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C.颈联诗人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展现了农人舂米与采桑的场景,对仗工整,

形象生动,反映出一副忙碌而喜悦的劳动场面。

D.尾联的“自说”是作者说,写今年的收成将会不错,描写了农民丰足的生

活。

17.诗歌颔联哪两个字运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元日

方干

晨鸡两遍报更阑,刁斗无声晓漏干。

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

轩车①欲识人间感,献岁②须来帝里③看。

才酌屠苏论年齿,坐中惟笑鬓毛斑。

[注]□轩车:此处指乘车外出。口献岁:进入新的一年。□帝里:京都。

第6页共13页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元日早晨鸡打鸣两次,夜已经过了,刁斗不再击打,滴漏中的水

已干涸。

B.颈联写乘车出游,感受人世间的美好气象;新年已临,要到京城观赏一

番。

C.尾联写诗人本因饮过屠苏酒而愉悦,却又因座中众人嘲笑其鬓发斑白而

备感惆怅。

D.这首诗写元日感怀,善于抓住初春物候特征进行描写,触景生情,情景

交融,洋溢着生气。

19.诗歌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巧妙,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少年游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①?狎兴②生疏,酒徒萧索③,不似少年时。

【注】□前期:往日的约定或志向。□狎兴:狂放游乐的兴致。□萧索:零散,

稀少。

2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由秋日中的长安古道起笔,低沉伤感,为全词蒙上了一层愁绪。

B.“夕阳”三句写词人眼前的景象,描绘出一幅空阔寥落的茫茫秋野之景。

C.“归云”乃作者自喻,“一去无踪迹”表现其归隐的洒脱和胸襟的豁达。

D.“不似少年时”含有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眼下处境的失意之情。

21."高柳乱蝉嘶”一句中“乱”字用得极妙,请结合全词,分析其妙在何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各题。

哭李商隐(其二)

第7页共13页

崔珏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豌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②隔,又送文星③入夜台。

注:□豌,屈曲,弯曲。□三光:指日月星。□文星:即“文曲星”,常指有文才

的人。

2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虚负”写出了对世情的不平,“未曾开”表现了对世事的鞭辟和才人的叹息。

首联高度概括了李商隐坎坷世途、怀才不遇的一生。

B.颔联“鸟啼花落”唤起人们对李商隐的身世的联想,以虚托实,使哭出来

的“人何在”三字悲悼意味更浓、更实在。“竹死桐枯凤亡”暗喻李商隐的去世,

用字平易精审,可谓一哭三叹。

C.颈联运用比拟和用典手法,前句写良马不遇其主,致使腿脚屈曲,揭示

李商隐悲剧的根本原因;后句借伯牙痛失知音而绝弦罢弹的故事,表达了诗

人对亡友真挚的情谊和沉痛的哀思。

D.“又送文星入夜台”中的“又”字表示多次、重复,表达出才子不遇、壮志未

酬而殁情况的普遍性,表达对普天下才子不幸命运的哀痛以及对埋没人才的

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控诉。

23.“哭”是本诗诗眼,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哭”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送友人入蜀①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

第8页共13页

【注】□这首诗为唐玄宗天宝二年(743)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诗人

当时受到朝廷权贵的排挤。□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

占卜为生。

2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从送别和入蜀两方面落笔。首联从蜀道之难写起,但与《蜀道难》

强烈感叹的写法迥然不同,这里语调平缓自然,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

感情显得诚挚而恳切。

B.颔联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想象奇特,境界奇美,

形象地表现出入蜀道路之险,隐含着对友人的关切担忧。

C.尾联含蓄蕴藉,语短情长,借用典故,既表达了对友人“升沉应已定”的

羡慕,又暗含着对自身浮沉难测的感慨。

D.整首诗风格清新俊逸,以叙述语气开篇,中间展开描写,最后以议论作

结,体现主旨,笔力开阖顿挫,变化万千,富有韵味。

25.颈联中的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侄佐①

杜甫

多病秋风落,君来慰眼前。

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

满谷山云起,侵篱涧水悬。

嗣宗②诸子侄,早觉仲容③贤。

[注]□佐:杜甫的侄子杜佐,襄阳房殿中侍御史杜玮之子,官至大理正。□嗣宗:

阮籍(字嗣宗),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仲容:阮咸(字仲容),

阮籍的侄子。

2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时间和诗人自己的身体状况,表达了对侄子前来探

望的欣慰。

第9页共13页

B.颔联写诗人听闻侄子描述的茅屋之后,一心想去“竹林”中居住,表达向

往之情。

C.尾联巧用二阮的典故,写出了诗人对侄子的期许,希望侄子能像阮咸一

样有才德。

D.这首诗没有选取宏大的社会事件,而是从生活小事入手,展现了亲人间

的真情。

27.简要赏析诗歌颈联中的“起”和“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韩潮州愈①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②,直到天南潮水③头。隔岭篇章④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流流。

峰悬驿路⑤残云断,海浸城根⑥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⑦。

【注】□即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时因谏迎佛骨贬谪为潮州刺史,故称韩潮州。□

木兰舟:船的美称。□潮水:今韩江。□篇章:指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诗。口驿路:驿道;大道。□城根:指城脚。口浪西楼:古时潮州的一处楼阁。

2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此心”两句表现了忠臣遭斥逐,寒士心不平的愤懑之情,也表达了

诗人甘愿陪同贬官受苦的深厚友情。

B.颔联直抒别后景况,表明了诗人虽然不能同行到潮州去,但与韩愈之间

肝胆相照,真情永驻。

C.颈联“残云断”内含人虽隔断,两心相连之意;“老树秋”则有“树犹如此,

人何以堪”之慨。在物景烘托中透露作者深沉的关怀心情。

D.尾联虚实结合,别开生面地设想将来潮州瘴气将一扫而空,楼阁月明,

银辉遍洒,一片澄澈,寄托了诗人对韩愈的祝福之意。

29.请对颈联中的“悬”“浸”二字进行简要赏析。

第10页共13页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夜感怀

韦应物

微雨洒高林,尘埃自萧散。

耿耿心未平,沉沉夜方半。

独惊长蕈冷,遽觉愁鬓换。

谁能当此夕,不有盈襟叹?

3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蒙蒙细雨洒在高大的林木上,尘埃因雨水清洗而消散,渲染出清

冷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中,诗人因为心中有“不平”之事,所以直到夜半还没有入睡,凸显

出诗人心事重重、难以入眠的惆怅。

C.“遽觉愁鬓换”一句写诗人发现两鬓青丝已换的悲伤之情,流露出诗人对

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失意和无奈。

D.全诗紧扣题目,前两联描写雨夜之景,后两联因雨夜而感怀,描写与抒

情紧密关联,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31.“独惊长算冷”的“惊”与“冷”两字意蕴丰富,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放慵

陈与义

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宦拙从人笑,交疏午自藏。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3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了春日里优美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春景的喜爱和赞美,与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