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风带与气候(思维导图+4大知识点+5个能力拓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1页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思维导图+4大知识点+5个能力拓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2页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思维导图+4大知识点+5个能力拓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3页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思维导图+4大知识点+5个能力拓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4页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思维导图+4大知识点+5个能力拓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5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内容速览

A高考考情・速览(三年考情分析)

A知识体系•构建(思维导图建构)

A基础知识•清单(4大知识点)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A关键能力•拓展(5个能力点)

能力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判读能力点二气温的判读

能力点三降水的判读能力点四气候的判读

能力点五气候特征描述(答题模板)

A素养提升•训练(模拟+真题)

高考考情•速览

知识点三年考情具体考点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2022广东、2022年重庆、2023气压带风带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江苏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2022上海大气活动中心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024广东、2024吉林、2023降水的影响因素、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山东、2023福建、

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2024甘肃、2023辽宁气候特征描述、特点

知识体系•构建

三圈环流的形成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成因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北半球陆地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大气活动中心/一

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压海陆分布与大气环流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形成季风

季风环流J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带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气气压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

风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X--------

卜普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世界气候分布规律与大气环流、洋流的关系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世界气候分布规律与大气环流、洋流的关系

-------------------------------

;特殊地区气候逑

必备知识•清单

A核心概念

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气活动中心、季风环流、气温、降水、气候

知巩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L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①低纬环流

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n三圈环流1②中纬环流

地转偏向力

、③高纬环流

如何区别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和大气环流?

答案①注意三圈环流与热力环流的区别,热力环流是指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三圈环流形

成的基础。②我们平时所指的大气环流主要是指三圈环流中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以及季风环流等。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成因(以北半球为例)

(1)气压带

名称成因

A赤道低气压带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热力因素)

C副热带高气压带上空空气堆积下沉(动力因素)

E副极地低气压带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之上(动力因素)

G极地高气压带空气冷却收缩下沉(热力因素)

(2)风带

名称成因

B东北信风带气流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

D盛行西风带气流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南风

F极地东风带气流由极地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春分日

夏至

冬至日秋分日一

//带

66。34'^^北

23。26'^^研

//

0。.

图例

23。26'通

南8*太阳直射

丑''点的位置

高压带

66。34'南

寒■低压带

南纬90。1—―带

BC——►风向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纬度数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数,移动幅度为5~10个纬度。判断季节可参照副

热带高压带与3(TN的位置,如副热带高压带在3(TN以北,为北半球夏季;在3(TN以南为北半球冬季;正

好穿过中间为春、秋季。

11何小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K

L大气活动中心

⑴成因: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引起海陆气压中心的变化。

①冬季大陆降温较快,气温比海洋低,气流下沉,形②夏季大陆增温较快,气温比海洋高,气流上升,形

成高压中心;海洋气温相对较高,气流上升,形成低成低压中心;海洋气温相对较低,气流下沉,形成高

压中心。压中心

(2)分布:

A北半球: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7月份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

低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

在海洋上

A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2.季风环流

概念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形成季风

①海陆热力差异

成因

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改变。例如: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是东南信风向北

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

北季风,是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左偏转而形成的

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比较内容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节移动

冬源地西伯利亚、蒙古西伯利亚、蒙古

季风向西北风东北风

风性质寒冷干燥低温干燥

夏源地太平洋副热带海区赤道附近印度洋

季风向东南风西南风

风性质温暖湿润温暖湿润

气候3遵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的

分布地区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

一些地区

1.气压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

名称气候类型或特征景观特征

森林高大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的热带

赤道低气压带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雨林景观

副热带高气压带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多出现热带荒漠景观

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温暖而短促的亚

副极地低气压带亚寒带针叶林景观

寒带针叶林气候

极地高气压带酷寒干燥的冰原或者苔原气候寒带冰原或者苔原景观

2.风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

风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

①一般:气流由副热带地区向赤道方向流动,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气候干燥,

信风带多荒漠景观

②特殊:如果信风经过广阔的海洋和暖流,会带来温暖湿润的气流,形成湿润的气候

西风控制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近海区域受海洋影响大,终年温暖湿润,

盛行西风带

气温年较差小,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

极地东风带偏东风起源于极地高压区,性质干冷,主要形成苔原气候与景观

3.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纬度位置气压带、风带季节差异形成气候类型与景观

受赤道低气压影响时,气流上升,降水丰全年高温、干湿分明的热带草原气

南北纬10。〜25。地区

沛;受信风影响时,干燥少雨候与稀树草原景观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炎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与常绿硬

热少雨;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温

地区叶林自然景观

和多雨

4.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全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终年温

U.J

性气候用和湿润

热带沙南北纬20。〜30。的大陆内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终年炎

漠气候部、大陆西岸信风带控制热干燥

热带雨终年高

南北纬10。之间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林气候温多雨

终年严

极地气候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寒干燥

5.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

地中海南北纬30。〜40。的大陆夏季炎热干燥,冬季

带控制,冬季受盛行

气候西岸温和多雨

西风带控制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

热带草全年高温,一年可分

南北纬10。〜20。之间制,湿季时受赤道低

原气候干、湿两季

气压带控制

冬季受冬季风影响,

热带季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全年高温,一年可分

夏季受气压带、风带

风气候中南半岛等地旱、雨两季

季节移动影响

L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对气候影响的表现

太阳辐射

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纬度位置)

低压带控制多雨,高压带控制干燥;西风带控制多雨,信风带和极地东

气压带、

大气风带控制干燥;海风(向岸风)控制多雨,陆风(离岸风)控制少雨;风从低

风带

环流纬吹向高纬增温,反之降温

季风夏季风控制高温多雨,冬季风控制低温少雨

沿海地区一般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多;内陆地区一般气温年较差大,

海陆分布

降水少

下垫

山地较同纬度平原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山地迎风坡比背

面地形

风坡降水多

洋流暖流使沿岸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寒流使沿岸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2.世界气候分布规律与大气环流、洋流的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大洋东侧大陆西岸大陆中部大陆东岸大洋西侧大气环流

极地高压带90°冰原气候90。极地高压带

I极地J苔原气候!寒/极地j

/东风带/东风

270°;流

66°34'一^搴带针叶林气候

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

递海洋性55°

减温带温带

广西风带,与礁

方40°大陆性季风气候\\

向地中海

气候35°

气候亚热带季风

和季风性湿季风环流

副热带高压带寒;30°

热带沙漠气候润气候25°\\

23°26'流;

/信风20°热带季//

热带草原气候风气候

10°10°

赤道低压带0°热带雨林气候0°赤道低压带

3.世界气候分布规律与大气环流、洋流的关系

气候类型分布气候成因气候特点

赤道低压带控制,盛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全年高温多雨

行上升气流

南北纬10。〜20。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全年高温,分干、

热带草原气候

之间交替控制湿两季

热带

大致在10°N~25°N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全年高温,分旱、

热带季风气候

大陆东岸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雨两季

南北纬20。〜30。的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大陆内部和西岸带控制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南北纬25。〜35。的冬季低温少雨,

亚海陆热力差异

性湿润气候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

南北纬30。〜40。的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冬季温和多雨,

带地中海气候

大陆西岸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

北纬35。〜55。的大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差异

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

南北纬30。〜40。至

冬寒夏热,干旱

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60。〜65。的大陆内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少雨

部与大陆东岸

南北纬40。〜60。的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

大陆西岸

亚寒北纬50。至北极圈冬长严寒,夏短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带的大陆温暖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

苔原气候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全年严寒

沿海

寒带团控制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纬度最高,太阳辐射

冰原气候全年酷寒

内陆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高原、高大的山地、高原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气温和降水随高

高原山地气候

高山地区低度而变化

4.特殊地区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分布特殊表现形成原因

纬度上,这些地区均位于热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

地区,属于热带气候。这些地

部、澳大利亚东北不在赤道附近,并

区均位于来自海洋的信风带的

热带雨林气候部沿岸、巴西高原非受赤道低压带

迎风坡,加上沿岸受暖流的影

东南部沿岸、中美控制而形成

响,降水十分丰富,故形成热

地区东侧

带雨林气候

东非高原、南美安

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

第斯山区的高原位于赤道地区,形

热带草原气候动减弱,降水减少,缺乏形成

内陆地区(赤道地成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区附近)

该地位于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

位于西风带内,且

脉东侧,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地

温带大陆性气南美巴塔哥尼亚东靠海洋,沿岸有

带,盛行西风越过安第斯山脉

候高原暖流经过,却形成

后,气流下沉,降水稀少而形

温带大陆性气候

①南美太平洋沿岸一受秘鲁

寒流的影响,具有降温减湿的

作用。加上东南信风越过安第

南美太平洋沿岸

不在副热带高压斯山脉后,气流下沉,降水十

5°S~20°S之间,

热带沙漠气候带控制之下,形成分稀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非洲索马里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②索马里半岛沿岸—冬季受

沿岸

东北信风带的控制,风由陆地

吹来,降水少;夏季受离岸寒

流(西南季风使表层海水远离

海岸,底层冷海水上泛成为寒

流)的影响,降温减湿

纬度非常高,没有

斯堪的纳维亚半

温带海洋性气形成极地气候,而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

岛西侧,纬度

候形成温带海洋性温增湿

60°N〜66°34fN

气候

关键她;拓展

能力点一也s.风带的判读

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

侧视图北半球俯视图南半球俯视图

AO。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

A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A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A南北纬90。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

A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

A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盛行西风带。

A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

甲乙丙丁

A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

A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

3.读风向,辨气压带

A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气压带。如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A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气压带。如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4.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

北太阳直射

七点的位置

低压带

■高压带

A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A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

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日。

A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

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日。

5.读气压带、风带,辨天气状况

A高气压带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A低气压带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A西风带控制下一般多阴雨天气(背风坡除外)。

A信风带控制下一般多晴朗天气(来自海洋上的信风除外)o

A极地东风带控制下一般多晴朗天气。

财忙Haawe

1.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

到达地面纬度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气温越高

的太阳辐地势地势越高,空气越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气温越高

射天气晴天,云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阴天,云量多,对太阳辐射削

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日照时数日照时间越长,太阳辐射越多,气温越高

地面状况海拔海拔越高,空气得到的地面辐射少,气温越低

地形高大山脉可以阻挡冷空气,气温偏高;也可以阻挡热空气,气温偏低

迎风坡冷空气堆积,气温低;背风坡受焚风效应影响,气温较高

封闭地形空气与外界交换较难,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

下垫面反射率如冰雪反射率高,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

比热容如沙漠比热容小,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也快,气温昼夜差别大;

海洋夏季或白天升温慢,气温较低,冬季或晚上降温慢,气温较高

大气本身密度大气密度越大,白天消弱作用强,气温低;晚上,保温作用越强,气温高

成分

大气中CO2和水汽等越多,吸收地面辐射越多,气温较高

离冬季风源地近远近

人类活动

城市的热岛效应;温室气体的排放

洋流

暧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2.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的影响因素

(1)日较差

纬度纬度越低,太阳高度变化大,日较差大

海拔海拔越高日较差小(高原除外)

季节夏季日较差大;冬季日较差小

天气晴天日较差大;阴天日较差小

下垫面比热容越大,日较差越小

(2)年较差

纬度纬度越低,年较差越小

海拔海拔越高年较差小

海陆分布湿润地区年较差小,干燥地区年较差大

下垫面比热容越大,年较差越小

3.气温对其布1地理要素影响

对大气状况产生影响气温降低,盛行下沉气流,气温升高,盛行上升气流

A.对河流、湖泊的影响:最冷月气温高于0℃,则不结冰,最冷月气

对自然

温低于0℃,则有结冰现象;

地理事影响水文

B.对表层海水的影响:影响表层海水的温度,表层海水温度越低,密

物的影

度越大,容易造成海水扰动,底层海水上泛,带来营养盐类

适宜的温度,会导致生物大量繁衍和生存;气温越低,生物生长越慢,

影响生物的多样性

但有机质积累多,品质高

影响自然带的地域分异气温高的地区一般雪线较高、林线较高

A.温带沿海地区:气温适宜,人口密度大

对人类聚落选择的影响B.高寒地区:气温较低,人口分布较小

C.热带地区:人口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高山地区

A.热量一积温一熟制、生长期、播种期、采收期、单产

B.昼夜温差一糖分积累一品质;气温高低一生长日期长短一品质

对农业活动的影响深刻

对社会C.气温灾害(高温旱灾、低温冻害)一播种、生长和产量

经济的D.气温高低一品种差异—喜温作物和喜凉作物

影响A.交通运输建设:高温造成人中暑;低温造成人冻伤;影响施工进度

对交通影响和时间;材料或建设需要增加技术保障措施

B.交通通行:古代人口迁移跨河、跨海峡选择冬季

A.对工人影响:高温中暑、低温冻伤、需增加预防衣物,增加投资成

对各种工程建设的影响B.对建设工期:施工较慢,延长建设工期,工作效率低

C.建设物质:对建设材料需要达到耐高温或耐低温要求,增加建设难

度和成本

4.等温线图的判读

A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走向影响因素

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

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海陆分布或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地势

等温线闭合山峰(低温)、盆地(高温)、城市热岛效应(高温)

A等温线的弯曲及其影响因素

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季,

海陆与季节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也可以概括为:一(月)

陆(向)南(弯曲),七(月)陆(向)北(弯曲)

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等温线穿过河

地形

谷或低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

洋流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相同,等温线由高值向低值方向(向高纬)

洋流

凸出的为暖流,等温线由低值向高值方向(向低纬)凸出的为寒流

A等温线的疏密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温差的大小,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

季节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温带地区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

温度带

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海陆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

位置表面性质单一且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洋

洋流及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锋面天气系统中锋线附近等温线密集,

锋面因为冷暖差别大

平原、高原面上等温线稀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地区的等温线比较密

地形

1.形成条件

A充足的水汽供应;

A气流上升达到过饱和状态;

A有足够的凝结核;

A水滴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2.降水的类型

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

厂下沉增温

造雨飞学干燥

图示

素L噂叫翎

向坡上吹的-海平整台风眼/

空气空然影胀上升潮湿的风

迎风坡:暖湿空气被

大气受热膨胀上迫抬升,气温降低,冷、暖气团相遇,

暖湿空气围绕台风

成因升,水汽在高空冷饱和空气成云致雨。暖气团上升,水汽

中心旋转上升

却凝结背风坡:空气下沉,冷凝

气温升高,降雨减少

特征强度大、历时短、在迎风坡产生降水,持续的时间长,范强度大,多为暴雨,

范围小,常伴有暴背风坡降水少围广,强度小且常伴有狂风、雷

风、雷电电,历时短

主要在赤道地区,

我国东部地区夏我国夏秋季节的东

分布我国夏季的午后也山地的迎风坡

秋季节南沿海

会出现

3.影响降水的因素分析

因素具体表现

①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如赤道低压带;

②风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易形成降水,如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

大气环流

③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少;

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易形成降水,如夏季风

海陆位置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位于沿海,海洋性强,降水丰富

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地平原利于水汽深入;盆地、谷地地形封闭,水汽难以进入;赤道附近地

类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