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雨巷》教学心得《雨巷》教学心得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在《雨巷》教学上,有怎样的心得体会呢?
《雨巷》教学心得体会(一)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经典,对这首诗的认识,我也经历了一个由朦胧到清晰的过程。以往就是按教参注释的那样,重点解读诗歌中的象征手法,虽然教学过程也完整清楚,但总觉得对作家作品把握不够,没能挖掘出作品的精髓,没能读透。这一轮次的教学,经过反复查阅资料,深思熟虑,自己觉得终于有了一种认识上的飞跃,教学效果自然有显着提高,自己也很满意。可见,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过程,作为教者,只有不停探索,不断学习,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日臻完善。而教者只有在认识上达到一种高度,才能把某种思想传授给学生,这就是学无止境吧。
理解姑娘这一意象,是解读《雨巷》的关键,诗人独自徘徊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希望逢着一位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姑娘,心有所想,境由情生,雨巷中果真飘过那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同诗人一样,寂寥、惆怅,带着人世间的清冷和无常,相遇在雨巷。她与诗人相面无语,相逢无缘。他们在飘着雨的江南小巷里,擦肩而过。
如果说,雨巷是诗人爱情天地的一角,那么,姑娘便是诗人心头的那抹芳草;如果说雨巷是诗人短暂人生的一瞬,那么,姑娘便是他人生的信念和追求。可见,姑娘既是诗人尘世里的眷恋,也是他精神上的执念。从姑娘身上,我们能看到诗人对生活的火热,但凡是一种希望,即便是一种奢念,它也会透视出诗人那怦然的心跳,那鲜活的生命脉搏。不管环境多么阴郁,现实多么黑暗,对姑娘的执着都告诉我们诗人内心的澎湃。在20世纪30年代这样一个动乱的时代,戴望舒这样既敏感又脆弱的诗人,经历自身的情感挫折与时代冲击,身心难免会受到创伤,文人的感伤便成为其人生的主要基调,就像诗歌中所表现的那样,期待中的姑娘,她飘然而来,带着离乱的忧伤,无声的心语,又飘然而去,成为诗人心头那抹挥之不去的痛。
这就是我们在姑娘身上所看到的文化含义――丁香一般的忧伤。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又彷徨。丁香是古典诗文中的常见意象,它承载着清高、孤独、纯洁的文化含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就是鲜明的写照,读懂姑娘身上的含义,是我们理解诗人心境的关键,爱情也好,理想也罢,在丁香一般的姑娘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诗人的人格追求。高洁、孤傲的丁香姑娘无疑是诗人渴望人生完美的体现。这就如同在俗世的生活中,有两个姑娘摆在你面前,一个是温柔敦厚的薛宝钗,一个是清零孤傲的林黛玉,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会选择薛宝钗,因为她身上有着太浓厚的生活气质,她是适合现实生活的。可戴望舒偏不,他喜欢的丁香一般结着愁怨的姑娘无疑是林黛玉一样的人物,正是那清灵脱俗的忧郁,挑动了诗人的心弦,因为诗人自己说了,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可见,诗人与姑娘心灵相惜,这是这种精神上的投合,才让诗人在坎坷的、寂寥的人生道路上看到希望,找寻到一种心灵的慰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正是戴望舒理想主义的苦苦追求,是他人格境界的呈现。
然而,越是对生活抱着十分的热情和希望,在现实面前,越容易遭遇失望,就像诗歌中所写的那样,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眼光,丁香般的惆怅。诗人的渴求似乎是宿命般的无情,在饱经忧愁之后,仍然要饮下一杯苦酒,姑娘就像是倏忽而逝的影子,只是带给诗人短暂的欢愉,而后便是更加长久的惶惑空虚。
应该说,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内在人格呈现,是一个文人对情感、对理想所持的美好的渴望。然而,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不可能不投身社会洪流,政治的风云变幻,革命的风雨如磐,都赋予这种感情更深的社会意义,使诗歌的情感变得更加厚重,所以说,作品中的姑娘是一个悲喜交加的载体,它蕴含着诗人的炽热,积淀着诗人的哀怨,它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它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它真实的记录着诗人的追求、憧憬、失望、无奈。为其真实,才感人至深。
然而,正是因为有失望过后的希望,才显示出追求的可贵,即使是遭受命运的打击,也依然保持生命的尊严。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就像诗歌中的姑娘,她是那样的冷漠和高傲、妩媚和动人,在命运的颓圮面前,保持着哀而不伤的情操,不管是姑娘,还是诗人,我们看到都是一种坚持,一种不离不弃的坚韧。不管在什么样的时代,在人生的各种遭遇面前,人大都会扼腕叹息,甚至潸然泪下。在20世纪30年代,年仅21岁的戴望舒,面对时代的洪荒,会茫然无措,把一个知识分子内心的羸弱与纤细化作文字,倾注于笔端,这既是一种自然又又是一种真实的行为,所以,只有了解戴望舒当时的心境,他的人格追求,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我们对他的文字才能有一种更深的认识,才能真正透过文字走进诗人的内心,才能读懂诗人文字之下的含泪带血的心声。
《雨巷》教学心得体会(二)
戴望舒的《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后背诵篇章。这首写于1927年表面上言情,写思慕追求一位有着丁香般美丽的姑娘而不可得,实则是象征在生活的重压下一部分人的精神状态的诗歌,是一幅写意画,是诗人意识流动中的一个境界。内容完整和明朗,形式不刻意雕琢。意境朦胧,耐人寻味。
在讲《雨巷》时,我搜集了戴望舒以及江南雨巷的有关资料,特意选用了撑着油纸伞,身着紫色旗袍的女郎走在弯弯曲曲的江南小巷作为背景,并配之以《神秘园》的音乐烘托气氛。
果然如我所料,学生虽还未读《雨巷》,就已经被朦胧、宁静、凄美的情境所感染,神情严肃而感伤。
此时,我话锋一转,对学生说,让我们走进《雨巷》,去探究诗人戴望舒的真实心灵。我认为: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师生双向合作的精神,努力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对话机制。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师生互动是借助特定的课堂情境实现的,具有临时的生成性特点,课堂情境是引发师生互动的先决条件,对师生互动产生现实的牵引作用。可是我的这节课并没有达到我预想中的这种效果。
接着让学生自由读,目的是先对文本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尽管这种印象可能是粗糙的、不完整的,但它所唤起的最初的审美体验却是真实的、重要的。
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我展示课件,画面集中了江南各种形式不同的小巷,让学生发挥想象自己描述心中的“雨巷”。
罗生布拉特曾说:“阅读材料、阅读情境与阅读者的心境呈现某种一致性时,那么阅读的效果就好。”创设阅读与鉴赏情境的最大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阅读的积极情感,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就无内化可言,用图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诗意。使此时较为成熟的感受与自己原初的感受构成比较,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水平。12下一页《雨巷》教学心得
紧接着共同探究三个问题:“《雨巷》象征了什么?”“为什么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诗中的"雨巷",狭窄破旧,阴暗潮湿,断篱残墙被迷茫的凄风苦雨笼罩着。从这雨巷我们可以联想到当时令人窒息的时代气氛,"风雨如磐"的社会面影。诗中那个"我",一腔愁绪,满腹哀怨,正是当时被环境憋得透不过气来的人们的精神状态的写照。他们带着心灵上的创痛在思索着,追求着。而那梦幻般出现又幽灵一样地消逝的清丽不俗的丁香姑娘,不就是作者热切追求而实际上不可能得到的希望的象征吗?
自此,学生豁然明白。
我讲《雨巷》时一直在追求一种诗化的语言,总认为没有很好的语言,就难以把这篇朦胧诗讲到极致,但却掉入了另一个误区:语言过于唯美化,使学生无法很好的和课堂融会在一起,好像我是在自言自语,学生只是一个旁观者。
另外我提出的问题也不够贴切,有时学生回答的很吃力,需要我一遍又一遍的启发,如:“你们能否用诗化的语言来描述一下“雨巷”这个环境呢?”
记得我在讲课的过程中提到了两首古诗词,可是我并没有对这两首诗词进行分析,而是一带而过,使这两首古诗词没有真正的发挥好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也是我讲课的一个失误。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力图避免上述这些问题,创造一个师生互动的生动课堂
《雨巷》教学心得体会(三)
近几年在优质课评选中听过不少老师讲过这篇诗歌,但大多数老师把时间用在分析“雨巷”“我”“丁香”“油纸伞”等意象的象征意义及诗歌的主题思想上。虽说这样的设计并无不妥,但总感觉这样的课过于理性,对文本的解析过于清晰,诗的韵味大打折扣。而赵老师深谙诗歌创作鉴赏的规律,所以他的课堂很注重情境氛围的营造。在舒缓忧伤的轻音乐中,老师如诗的导语一下子将学生引入了诗的境界:“暮春时节,烟雨江南,有道是: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漫步江南的小巷,你的耳边安静了下来,只有细丝般的丝雨摩挲青石板的声响,这个时候你的心里会涌起一种什么样的思绪?撑一柄油纸伞,化身瘦身的江南才子,这节课我们走进戴望舒的雨巷,去品一品那番韵味。”接着在展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后(课前学生已充分预习课文),通过大屏幕展示两幅丁香的图片,两首描写丁香的古诗,寥寥数语就厘清了丁香这个意象的象征意义,进而归总出越是美的东西
越容易凋谢的哲理,通过流星、昙花、海市蜃楼、梦等例子加以印证。问题的处理不蔓不枝,较好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然后课堂上师生通过反复诵读,鉴赏探讨本诗的感情基调及营造氛围的手法。课堂书声琅琅,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师生共读,朗诵形式多样,但不是简单的形式的变化,而是随着授课不同环节的需要来设置。授课伊始在理清丁香意象的象征意义后,在舒缓的轻音乐中,在大屏幕展示的“江南小巷”的文字和图片后,老师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以便走进文本。而后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老师找个别学生读,请其他学生评价,对于学生读得不到位的地方,如节奏、重音,老师示范点拨,学生重读,以便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在探讨诗歌营造氛围的手法——反复及音调和谐时,老师采用了改诗这个方法,让学生在去掉“一样”等叠词,把响亮的ang韵改为闭口韵,让学生齐读体会到,如果去掉叠词,诗歌就少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保持ang韵,开口响亮,能使诗歌哀而不伤,恰到好处。在授课即将结束时,老师和一名女生“二重读”,男声低沉,女声轻柔,男女声部汇合的缠绵忧伤,将诗歌的朦胧、淡淡的哀愁演绎到极致,也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一时间课堂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课堂的诗意不仅在于按照诗歌的规律解析诗歌,更在于老师诗歌般的授课语言,让学生一直置身于诗歌的意境中。普通话字正腔圆,富有激情,印象较深有三处。一是导语是在轻柔
的音乐中用诗般的语言带出,让人无比神往地走进课文。二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在出示江南小巷的图片及文字后,老师用极富感情的语言评说:“江南的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细雨如幕就笼罩在这窄窄长长、长长窄窄的小巷上。斑驳的屋檐,注入了多少历史的沧桑,如诗的青石板像蛇一样、像蛇一般地曲曲折折。等待着那个镜头的,是望穿秋水的欣喜,还是冷彻骨灰的幻灭?”在这样的解说下,江南小巷在学生心中俨然灵动起来。三是在课堂即将结束师生共读时,当音乐响起,老师神情诉说:“江南的雨,淅淅沥沥,淅淅沥沥,下了千年,戴望舒的《雨巷》把这首明媚的忧伤种到每个人的心里。”这些灵动的语言极富感染力,同时与课堂教学非常契合。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高万祥说:没有纯文学的阅读只能是假阅读、伪阅读和反阅读,没有纯文学阅读的人,一定会患上精神发育不良的病症,甚至会患上精神软骨病或精神侏儒症。赵老师的课堂就是纯文学阅读的课堂,充溢着诗意,满孕着激情,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化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心灵得到洗涤,精神得以滋养,有了这样的熏陶,学生焉能不喜欢语文?学生的语感又怎能不强?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语文课充斥着枯燥的语言知识,语法内容,答题技巧分析,语文味、诗意正渐行渐远,学生喜欢看小说、文摘,但不喜欢我们的语文课,语文课正在蜕变,处境尴尬。这一方面与大的考试背景有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580-2024热塑性塑料阀门疲劳强度试验方法
- 眼部化妆笔项目营销计划书
- 可回收材料分类机产品供应链分析
- 二手车交易的物流服务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医院餐饮供应服务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织布机机器商业机会挖掘与战略布局策略研究报告
- 建筑智能外墙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办公文具产品供应链分析
- 女用阳伞太阳伞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游标卡尺产品供应链分析
- 天津市和平区益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 辽宁抗日战争的起始地
- 红旗汽车介绍
- (高清版)DZT 0207-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硅质原料类
- 项目管理培训资料(丰富版V2)
- 轨道就业指导
- 售后服务流程管理的关键因素
-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 线和角 测试卷含完整答案(易错题)
- 《弘扬爱国精神 谱写青春赞歌》班会课件
- 心脏查体完整版本
- 2024年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