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课件_第1页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课件_第2页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课件_第3页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课件_第4页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的整体阅读读懂一本小说,就是多活一次人生。小说通过虚构的故事,让我们经历一段我们不曾经历的人生。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最杰出的小说是文明赠予我们的礼物。它们让你完全沉浸在床头的台灯能够照射到的小小空间之中,摒除了喧哗的世界。本来你对自己几乎一无所知,它们却让你了解自己的孤独,了解自己的悲哀,了解自己在永恒时光中小小的位置。

1.不曾经历的人生让我们产生隔阂2.专注于故事情节让我们忽略鉴赏3.艰深的主题意蕴让我们难以把握小说阅读有问题想说爱你不容易一、近三年高考小说阅读真题示例与命题规律探究(一)近三年新课标卷文学类选材年份文本选择2021新高考I卷:卞之琳《石门阵》新高考Ⅱ卷:废名《放猖》|废名《莫须有先生教国语》【小说】红色小说【小说】散文化小说2022新高考I卷:冯至《江上》新高考Ⅱ卷:李广田《到橘子林去》【小说】历史、诗化小说【小说】2023新高考I卷:陈村《给儿子》新高考Ⅱ卷:沈从文《社戏》(节选)【小说】书信、知青小说【小说】提示:近三年新课标卷命题素材均以小说为主,侧重国内名家的文本,还未出现外国小说,其中有些作者是统编版教材中的选文作者。(一)近五年全国甲乙卷文学类选材年份文本选择2019全国甲卷:鲁迅《理水(节选)》全国乙卷:[法]莫泊桑《小步舞》【小说】【小说】2020全国甲卷:[美]海明威《越野滑雪》全国乙卷:葛亮《木匠》(节选)【小说】【小说】2021全国甲卷:王小鹰《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全国乙卷:谈歌《秦琼卖马》【散文|人物】【小说】2022全国甲卷:王愿坚《支队政委(节选)》全国乙卷:萧红《“九一八”致弟弟书》【小说】【散文|书信】2023全国甲卷:巴金《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全国乙卷:曹多勇《长出一地的好荞麦》【散文|随笔】【小说】提示:全国甲乙卷,近五年命题体裁7小说,3散文,小说为主,散文为辅;命题素材中外结合,近当代结合,文本主题内容倾向于多元化,作家群基本是近当代名家。(二)新课标卷第8题年份设题方式考点2021新高考I卷: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式有什么效果?新高考Ⅱ卷:文本一中画线部分用了多个“跑”字,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2022新高考I卷: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新高考Ⅱ卷:“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2023新高考I卷:“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4分)新高考Ⅱ卷:本文是如何描写社戏的仪式感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提示:第8题近三年设题方式、考点根据文本不同有变化,充分体现了“随文设题”的趋势,命题人逐渐在避免专业术语在题干内的出现,更强调考察学生真实的阅读水平和素养能力,避免答案术语化,模式化,用反套路减少学生机械刷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叙述方式及其作用的能力。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考查学生从人的情感角度出发间接考查概括情节的能力。考查学生分析作品标题作用的能力。考查学生梳理归纳人物的内心感受的能力。考查学生鉴赏小说的内容和写作手法的能力。(二)新课标卷第9题年份设题方式考点2021新高考I卷: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新高考Ⅱ卷: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一主张的。2022新高考Ⅱ卷: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新高考Ⅱ卷: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2023新高考I卷: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新高考Ⅱ卷:文中记述社戏的筹备及演出过程,多处使用“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照例”等,含有哪些意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提示:三年设题方式、考点根据文本不同有变化。2023年更注重教考结合,出现了统编版教材单元学习任务里的“文学短评”,提示我们要重视教材,关注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等。考查学生鉴赏小说事物形象的能力。考查学生探究作品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能力。考查学生对作品人物形象及作用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考查学生对作品细节的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写作文学短评的能力。考查学生分析词语含义、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全国卷第8题年份设题方式考点2019全国甲卷: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全国乙卷: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2020全国甲卷: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全国乙卷: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2021全国甲卷: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法。全国乙卷:王超杰为什么选择《秦琼卖马》的唱段,且唱得壮气不足?请简要分析。2022全国甲卷: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全国乙卷: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更是一再呈现。请分析这种恍惚感的由来。2023全国甲卷:本文在写“机械的诗”时再写到工人,请简要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全国乙卷: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人、牛、犁浑然一体,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营造出来的?请简要赏析。提示:五年考点指向广泛,2023年考点设计有新变化,从单一考点过渡到零要考生进行多层面解读,避免模板套路答题。考查小说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考查小说塑造人物形象运用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心理情感及变化的能力。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点段落作用的能力考查概括主要内容、理解作品主题的能力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关键内容关系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全国卷第9题年份设题方式考点2019全国甲卷:《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全国乙卷: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2020全国甲卷: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全国乙卷: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考查对小说文本特征的理解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小说环境作用的能力。考查对小说情节安排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2021全国甲卷: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全国乙卷: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2022全国甲卷: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全国乙卷:对于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两段生活,“我”都放在周围年轻人的群体生活中来叙述,且有不同的感受。请对此加以分析。2023全国甲卷:这篇随笔的最后段跳转到作者在上海的生活见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全国乙卷:德贵与牛、犁对话,表现了德贵什么样的心理?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及文本主旨的能力。考查学生鉴赏作品文学形象、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文本文体艺术表现手法的比较鉴赏能力。考查学生分析品味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考查学生分析行文思路和情节作用的能力。考查学生鉴赏作品文学并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2023年老高考新课标适应性测试四省联考调研会议纪要》与小说阅读备考的有关要点2.考试命题落实考教结合的理念:考试有意向引导教学回归教材,加强教材和考试的联系。文言文第二个选择题直接反馈教材内容,未来论述类等阅读材料、作文等,也会加强对教材的考查反馈,反馈教材的形式会很多样。此外,教材中的单元研习任务应该被重视。3.情境化试题的命制是核心:尤其关注对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比

如论述类文本的选择题,尤其是第一个选择题对“北极动物”概念的考查,必须放到阅读情境中去

理解。作文的情境要求也是体现。随文设题,反套路命制试题是重点考虑的方向,所以不建议通过

大量刷题来提升成绩,尤其是要关注避免劣质试题的负影响。6.文学类文本的材料选择:单文本或双文本不确定,也不会是特殊的考虑因素。近几年近代文学

的作品考试是主流,但不代表着就一定是这样。所以,形式上的东西都不会固定,重点在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四省联考会议纪要

提示:①回归课本趋势明显②情境化、反套路,立足考察核心素养二、高考命题与教材进行了更紧密、更深入的结合高考的核心功能之一是“引导教学”。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致力于理顺教考关系,实现教、学、考的统一,文学类文本阅读与高中语文部编教材的关联度也在不断增大。启示:学好用好教材,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呼应和落实“双减”。13(1)显性关联:考点的设置、考查的内容与教材有直接关系。(2023年新课标Ⅰ卷第9题)“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文学鉴赏与审美、语言建构与运用等核心素养进行综合考查+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学写文学短评。(2023新高考Ⅱ卷第7题)C.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同鲁迅《社戏》对归家途中的景物描写一样,都以自然之美衬托了散戏后人们的失落与惆怅。

D.沈从文这里写社戏,同他在《边城》中写端午节一样,都是通过对民俗的铺写描绘了存有世外桃源意味的乡土社会。(2023全国乙卷)D.德贵与《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有相似之处,德贵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与老人的永不言败,都是他们坚韧执着性格的体现。142021——2023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一览表卷别篇目作者体裁关联教材2023新高考I卷《给儿子》陈村书信体小说

2023新高考II卷《社戏(节选)》沈从文散文化小说选必下《边城(节选)》八年级下《社戏》鲁迅2023全国甲卷《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巴金散文

2023全国乙卷《长出一地的好荞麦》曹多勇小说

2022新高考I卷《江上》冯至历史小说故事新编选必下《一个消逝了的山村》2022新高考II卷《到橘子林去》李广田散文

2022全国甲卷《支队政委》《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王愿坚哈里森.索尔数伯里革命文化小说选必中《党费》选必下第一单元2022全国乙卷《“九一八”致弟弟书》萧红散文七年级下《回忆鲁迅先生》2021新高考I卷《石门阵》卞之琳革命文化小说九年级下《断章》2021新高考II卷《放猖》《莫须有先生教国语》废名散文

2021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王小鹰散文

2021全国乙卷《秦琼卖马》谈歌历史小说故事新编(2)隐性关联:阅读材料与试题材料有关联(3)反套路题型多样,形式新颖。反套路是建立在套路基础之上,没有套路,何来反套路?反套路是给考生答题设置难度,但反套路并不是说让题目超越考生答题能力范围。题目形式不管怎么变,答案内容都不会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简单解释:题目没见过,但是背后的知识点“我”学过。这就是“以生考熟”。答题的基本思路:一是审题,问什么,答什么,找到答题方向;二是找知识点,题目考察哪一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体系要牢固掌握(必备知识);三是认真分析文本,对照知识点来做分析解读(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反套路题有本质也就是高考由“考知识”向“考能力”转变。如:【2022·全国甲卷《支队政委》】9.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分析(6分)考察内容:小说和纪实文学的文体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白小说和纪实文学这两种文体的特点。

第一步:审题。反套路题最重要的是要认识题目,问什么,答什么。

题目内容形式也许没有见过,但是背后的知识点绝对是我们所学的,或者答案内容是在我们理解范围内的。

由题干可知,首先要明确两个文本的文体是什么。文本一是小说,文本二是纪实文学。然后结合两种文体的特点分析二者艺术表现的差异。

第二步:找得分点。也就是见招拆招,找到答题的方向,踩准得分点,规范答题步骤。

本题分值为6分,可推断至少有三个得分点,每点2分。三个得分点规范答题模式:①艺术表现不同点(1分)+文本简要分析(1分)②艺术表现不同点(1分)+文本简要分析(1分)③艺术表现不同点(1分)+文本简要分析

小说的最大特点上虚构,小说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纪实文学,是指借助个人体验方式(亲历、采访等)或使用历史文献(日记、书信、档案、新闻报道期),以非虚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或历史中的真实人物与真实事件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报告文学、历史纪实、回忆录、传记等多种文体。纪实文学也称“报告小说”(报告文学化)或“小说化”的报告文学。基于以上两种文体的基本知识体系,考生可以从以下方面突破,踩准得分点:(1)虚构性与真实性的不同;(2)环境描写的不同;(3)人物描写的不同(4)情节叙事上的不同。第三步:由这一类到这一篇,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找不同。这一步最为关键,是考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存在。【答案关键词:故事的虚构与真实】从艺术手法来看,文本一是小说,艺术性强。在对老胡的塑造之中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式,(如为了让“我”和林大富把他绑起来,他说“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我让你干什么你干什么?”“不,有任务!”,这些是语言描写,如”老胡说着抓起一个挎包”,这是动作描写)同时文中借助环境描写进行烘托,借助“我”和“林大富”进行衬托,作者借助这些方式塑造了一位铮铮铁骨的英雄形象;文本二是纪实文学,真实性强。疗伤的过程是真实的记录,没有环境的烘托渲染,真实展现当时的画面。【答案关键词:情节的完整与简约】从叙事内容来看,文本一作为小说,有完事的故事情节内容,有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小说的起因是老胡身体状况变差,发展是老胡让“我”和林大富把他绑到树上,高潮是挤出脓血的过程,结尾是挤出脓血之后老胡说痛,故事情节完整;而文本二作为纪实文学,主要讲述了陈毅必须采用土法疗伤的原因以及疗伤的过程,叙事相对简约。【答案关键词:环境描写的虚构细致与真实】文本一小说有较为细致的环境描写,这是小说本身所决定的,故事情节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文本二是节选部分,内容相对较短,缺少环境的烘托渲染。注意,这并不是说所有的纪实文学没有环境描写,具体到试题内容,文本二为节选,环境描写相对缺少。【答案关键词:人物描写的细节与简略】小说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很讲究的,如文本一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来塑造老胡的形象,主要以语言描写为主,同时有动作神态描写;文本二也有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但是相对简略,没有文本一写得那么生动形象。这里要注意文本二下面的注释,①见陈丕显回忆录《赣南三年游击战争》;②材料来自1984年3月23日对胡华的采访。回忆和采访,是真实性的记录,容不得过多的形象和描述,所以对人物的言行还是以真实为主,如果过多地进行想象发挥,那就不是纪实文学了。【答案关键词:语言风格的生动形象与平实简洁】文本一重描写,语言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文本二叙事平实,语言简洁。参考答案:①文体特点:文本一是小说,具有虚构性/艺术性;文本二是纪实文学,具有真实性。②情节方面:文本一有完整的故事情书,叙事过程较具体;文本二叙事情节简约。③人物塑造方面/手法方面:文本一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来塑造老胡的形象;文本二通过回忆录结合采访的形式真实记录陈毅的经历。④环境方面:文本一有较为细致的环境描写;文本二缺少环境的烘托渲染。⑤语言方面:文本一重描写,语言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文本二叙事平实,语言简洁。三、研究思路,明确路径年份卷别作者、篇名主题字数2023新高考全国I卷陈村《给儿子》知青生活,关注乡土,关注成长(书信体、知青小说)1963全国乙卷曹多勇《长出一地的好养麦》坚持耕种河滩地,既反映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11962022新高考全国I卷冯至《江上》平凡人物的恩惠的博大(历史、散文化、诗化小说)1824全国甲卷王愿坚《支队政委(节选)》战斗生活的艰苦卓绝和革命信仰的巨大力量(红色小说)15062021新高考全国I卷卞之琳《石门阵》抵御外来侵略,实现和平安宁(红色小说)1841新高考全国II卷废名《莫须有先生教国语》(散文化小说)全国乙卷谈歌《秦琼卖马》人世的苍凉与温暖(文化小说)4796特点:①选材上,红色革命和传统文化是近几年考查的重要题材,备考时需注意。②主题上,所选小说有着积极健康的主题,更加注重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③字数上,一般要求3-5分钟内读完文本,文本字数逐渐增多,阅读难度加大。

真正读懂读透一篇小说,除了需要了解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环境特点与主旨意蕴之间的关系外,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小说,作者是怎样写这篇小说的,这篇小说写出之后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在命题人将题干模糊化,答案多元化,术语指向弱化的当下,这些方面近些年常常受到命题人的青睐。考生可以通过下图来明确一篇小说的所有要素及阅读步骤。小说类阅读问题设问角度及回答方向高考真题越来越倾向于综合性出题,“非常规题型”越来越多,通常以“关联图谱”中的某个节点为考查基点,辐射其他节点,形成关联。所以,在阅读每一篇小说时都需要心中有图,明确小说内部要素之间的逻辑关联,整体提升小说阅读素养才能有效应对各类试题。四、小说的整体阅读的基本方法百合花(一)小说的文体特征(一)定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揭露社会矛盾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一般是用文字描述一个事件或故事,有对整个故事的发生、发展、结束的完整记叙,人物一般是虚构的,主要描叙人物的心理活动或行动。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综观高考小说,均是紧紧围绕“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来命题,因此,在解答小说阅读题时,有意识、巧妙地关注这四大命题点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应按“3步”来读文,以提高阅读的效率。第一步:落实“写什么”——明确小说所写内容百合花(二)小说三要素——情节是小说的骨架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三)小说三要素——环境是小说的背景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季节、气候、自然界的景物等的描写,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社会环境是指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生活环境、人文文化的描写。描写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时代、整个社会,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可以是居室陈设布局、人物活动场所及当地风土人情等等。百合花(四)小说三要素——人物是小说的核心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事物来反映该人物,又叫侧面烘托。情节人物主题环境推动情节发展丰富突出人物特点反映时代环境特点衬托人物特点心理交代任务活动的环境,突出环境特点为故事情节展开提供背景,推动情节发展表现揭示表现深化暗示揭示深化总结:三要素一中心百合花总结特点:

①故事情节完整

②人物个性鲜明

③环境描写逼真

④主题思想深刻

⑤构思角度精巧

⑥体裁讲究纯粹

第二步:紧抓“怎样写”——把握小说艺术特色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小说的叙事技巧主要指情节安排的技巧(如铺垫、悬念、倒叙、插叙、详略等)和叙述视角(叙述人称)的选择,叙述方式的变化。2.小说的描写艺术一是指环境描写技巧(如想象、联想、对比、衬托、抑扬、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等);二是指人物描写技巧(如正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等)。3.小说的语言艺术一是从语言修辞手法、词语锤炼、句式特点等方面入手分析其效果;二是从语言风格方面入手赏析其特色。第三步:思考“为什么写”——挖掘小说主题意图即思考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怎样服务于表达的中心(主题)、文字的意蕴(情感倾向、思想内涵)等艺术效果。(二)小说的文体种类按篇幅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等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科幻小说、动物小说、武侠小说、乡土小说、红色小说等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等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等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等按国别分:中国小说、外国小说等小说种类1、微型小说微型小说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应充分认识其特征。(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微型小说篇幅短小,最多干余字。它撷取的多半是具有

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写、

幅剪影、

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

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

的主题,含丰富的意蕴,从而反映大千世界、时代风云。(2)人物典型,情节紧凑。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微型小说凸显作品主题的主要载体。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是其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受篇幅限制

,微型小说大多浓墨重彩地描写人物在某一特定时间的某一侧面,很少铺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过程。微型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整个情节常

突破思维定势,给读者以惊异感。(3)结构严谨,结尾新奇。微型小说尽管篇幅短小,但结构严谨。它通常不是靠情

节的复杂取胜,而是靠精心布局,以求主次分明。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是微

型小说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微型小说的结尾讲究语结而意不结,意在言外,冷读者留下回味和思考的空间。2、科幻小说科幻小说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它赋予了“幻想”依靠科技在未来得以实现的极大

可能,甚至有些“科学幻想”在多年以后,的确在科学上成为了现实。因此,科幻

小说就具有了某种前所未有的“预言性”。科幻小说的特点:(1)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2)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3)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能让读者间接了解到科学原理;

(4)扎根于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5)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描写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3、乡土小说乡土小说是指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带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也可以说“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

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

,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乡土小说的主要特征:首先,是作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讽刺与批判。其次,乡土小说作家往往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绪描绘生活与苦难

中而又麻木、愚昧的故乡人,

同情与批判,讽刺与哀怜相互交织,形成乡土小说喜

剧与悲剧相交融的美学风格。第三,在批判和描绘故乡愚昧习俗、麻木人性、凄凉人生时,乡土小说作家仍

然抑制不住对故乡的眷恋,而这眷恋又往往与某种失落感相交织,因而小总大都具

有抑郁的抒情调子。4、日记体小说日记体小说:小说体裁的一种独特形式,它是以日记形式作为小说基本结构的小说类型。这类小说在叙述方式上多采用第一人称,以日记主人公所见、所闻、所感的方式叙述事件、展开情节、刻画人物

。如,鲁迅的《狂人日记》、

茅盾的《腐蚀》等。日记体小说三大特征:(1)真实与虚构的交织。现代日记体小说发生的动机决定了真实性必然成为它的首要文体特征。但是

,作家表达的私密性并不等于真实性。且不说作家在表达私密性体验时不可能完全地敞开,即使主观上想这样在客观上将最为隐秘的体验表达出时也有一个表达本身的形式问题。加之作家的表达冲动与读者

的窥视欲望并不完全一致。所以,日记体小说的真实性势必和虚构性相发生,在真实与虚构之间有着繁

多的技法。(2)时间形式的建构。中国现代日记体小说在使用虚拟的时间框架的变化之大,随心所欲之自由使我

们对日记体形式的认知里似乎时间框架已经隐去,日记体小说只给人一种第一人称变格的印象。日记体的时间标示似乎可有可无,日记体小说的时间标示对日记体小说整体的意义系统生成似乎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实际上,中国现代日记体小说在外在时间标示的运用上也有着复杂的表现形态,并引起了人们的

关注。(3)私人空间的开掘。日记体小说要表达人的私密性体验的写作要求决定了日记文本应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私人空间。相比之下,“在书信体小说中,这种孤独与封闭感因听者或读者的介入而锐减。而日记体小说的形式要素则使读者的视角被限制在日记体自身。”需要辨析的是,如果书信体小说的听者不是

实存的,并不对书信作者的叙述产生任何影响的话,它实际上可以说是日记体小说。5、

自传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是传记的一种,是从主人公自述生平经历和事迹角度写成的一种传记

体小说。这种小说是在作者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运用小说的艺术写法和表

达技巧经过虚构、想象、加工而成。自传体小说通常有以下特点:(1)表达事情必须是作者的真实经历,具有真实性。(2)运用小说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虚构和加工,使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体现小说的艺术价值。(3)通常以第一人称叙事,使读者更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主人公的原型,具有强烈的

真实感。(4)小说中的主人公通常是作者自己,通过自述生平经历和事迹,展现主人公的性

格、情感和成长经历。(5)自传体小说通常具有情感深度,能够深入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惑体踪。(6)语言风格通常较为平实

,但也不失生动性和感染力。6、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用魔幻的内容表现现实生活的写作手法。虽然情节怪

诞,却能突显真实。是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现代拉丁美洲文坛、富有撼动世界的

轰动效应的现代派文学重要流派。至今在世界文坛上有着广泛的影响。魔幻现实主

义植根于拉美寡头黑暗统治的现实生活中,融汇、吸纳古印第安文学、现实主义文

学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有益经验,将幻象与现实、神话与现实水乳交融,大胆借鉴

象征、意识流等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各种表现技巧、手法,以鲜明独异的拉美地域色彩为特征。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1)“魔幻性”带有浓厚的本土色彩(2)荒诞、夸张的描写展现本地方(如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3)象征手法显示作者对历史的反思7、

散文化小说散文化小说的特点:(1)淡化情节:情节淡化,结构松散,节奏舒缓,冲突较少,悬念不多。情

节层面的非戏剧性,比较趋向于抒情的语言描述,凸显散文化的结构特点;(2)虚化人物:人物形象虚化,优美,扁平,人物性格回归本真原貌,人物

性格层面的淡化;(3)营造意境:有一定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优美、营造意境主要在表现气

氛,特定的环境情韵中。(4)结构松散:本文突破常规的写法,没有严谨的结构布局,(5)语言平实:散文化,或语言质朴、口语化,或整散结合。文中少有冗长

而累赘的文学性描写,多是简简单单的生活化语言,多采用象征、隐喻。(6)情感真挚:真挚感人,反应人与自然,人的生存状态,人性的变化等8、诗化小说诗化小说的特点有整体构思诗意、局部描写诗意、重视意境烘托、淡化人物性

格、语言充满诗意等等。诗化小说往往具有浪漫主义情怀和乐观主义倾向。主要特征:①注重抒情,淡化叙事,情节延缓,结构松散,作者不追求紧张、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②环境意境化,注重景物形象的描写,营造意境,着重展示的是一种纯净的审美世界。③人物虚化,甚至没有主要人物,人物大多是普通人,扁平而单纯,不是个性鲜明的英雄,并且被作者安排化入小说的情境氛围里。④小说的语言极凝练、简省,且富有诗意。讲究语言的音乐美,视觉的画面美,注重象征、隐喻等手法的运用,运用短句、叠词,呈现音韵美。⑤注重细节描写,每一个细节都有意义,小说中的一言一行一物一件,都是有目的有价值的⑥主题上,往往隐去或淡化生活苦难,展现人情美、人性美,表达对美好人性的向往9.报告小说(纪实文学)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本质特征是虚构,小说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丰富而

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而多变的情节铺叙,具体而独特的环境描写。纪实文学,是指借助个人体验方式(亲历、采访等)或使用历史文献(日记、书信、档案、新闻报道期),以非虚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或历史中的真实人物与

真实事件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报告文学、历史纪实、回忆录、传记等多种文体。

纪实文学也称“报告小说”。基于以上两种文体的基本知识体系区别:(1)虚构性与真实性的不同;(2)

环境描写的不同;(3)人物描写的不同;(4)情节叙事上的不同;(5)语言

特点的不同。①小说可以虚构;纪实作品强调真实。②小说运用场景描写、细节描写、言行描写等多种表现手法,塑造了艺术形象;纪实文学以采访、回忆录等为基础,记录了人物真实经历。③小说以描写为主,语言生动形象;纪实文学以叙事为主,语言平实简洁。

◈读文示范◈[2023·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给儿子陈

村你总会长大的,儿子,你总会进入大学,把童年撇得远远的。你会和时髦青年一样,热衷于旅游。等到暑假,你的第一个暑假,儿子,你就去买票。火车430公里,一直坐到芜湖。你背着包爬上江堤,看看长江。再没有比长江更亲切的河了。它宽,它长,它黄得恰如其分,不失尊严地走向东海。(第一段交代任务关系:父子,以第二人称来叙述,阅读感受新颖别致。值得注意的是,小说叙述的时间问题,第一句中“你总会”意味着儿子此时年龄还小,儿子上大学第一个暑假买票旅游的事情是叙述者对未来的畅想,这样就连通了过去和未来,值得玩味。)(430公里的距离,以及后边对长江的描绘,说明叙述者对这个地方很熟悉,可以推测出,这是叙述者曾经来过并印象深刻的地方,进一步联通了过去。开头两段,连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这种时空感觉,同样给人新奇的阅读感受,让人不免想到《百年孤独》的经典开头。)你走下江堤,花一毛钱去打票,坐上渡船。(一毛钱,显然叙述者是乘坐过的,显然也是过去的事情。)船上无疑会有许多人。他们挑着担子,扛着被子,或许还有板车。他们说话的声音很高,看人从来都是正视。也许会有人和你搭话,你就老老实实说话。他们没有坏意。(渡船上的描绘显然也是叙述者熟悉的。)你从跳板走上岸,顺着被鞋底和脚板踩硬踩白的大路,走半个小时。你能看到村子了。狗总是最先跳出来的。(对路线的熟悉告诉我们,叙述者对这个地方有着深厚的感情。)你可以在任何一家的门口坐下,要口水喝。主人总是热情的,而狗却时刻警惕着。也许会引来它的朋友们,纷纷表示出对你的兴趣。你要沉住气。(当地老百姓热情好客,狗虽然警惕,但好像也并不让人反感。)你谢过主人,再别理狗的讹诈,去河边寻找滩船。如果你运气好,船上只有一两个客,你就能躺在舱里,将头枕着船帮,河水拍击船底的声音顿时变得很重。船在桨声中不紧不慢地走。双桨“吱呀吱呀”的,古人说是“欸乃”,也对。怎么说怎么像。(对滩船声音印象深刻,借用古人的“欸乃”,别具一格。)板桥就在太阳落下去的地方。你沿着大埂走,右边是漕河,它连接着巢湖和长江。河滩如没被淹,一定有放牛的。你走过窑场就不远了。可以问问人,谁都愿意回答你,也许还会领你走一段,把咄咄逼人的狗子赶开。走到你的腿有点酸了,那就差不多到了。(进一步表明当地老百姓的热情好客。)走下大埂,沿着水渠边的路走。你走过一座小桥,只有一条石板的桥就是进村了。我曾写过它。(暗示叙述者的身份,作家?)这时,你抬起头,会发觉许多眼睛在看着你。(村里人对外人的好奇。)你对他们说,你叫杨子,你是我的儿子。儿子,你得找和你父亲差不多年纪的人,他们才记得。他们会记得那五个“上海佬”,记得那个戴近视眼镜的下放学生。他们会说他的好话和坏话。不管他们说什么,你都听着,不许还嘴。他们会告诉你一些细节,比如插不齐秧,比如一口气吃了个12斤的西瓜。你跟他们一起笑吧,确实值得笑上一场。(叙述者借对儿子的讲述回忆自己当年插队生活的情形。)你们谈到黑了,会有人请你吃饭。不必客气,谁先请就跟谁去。能喝多少喝多少,能吃多少吃多少,这才像客人。天黑了,他们会留你住宿。他们非常好客。(暗示自己当年和这里的老百姓的交情不错,也再次表明他们的好客。)儿子,你去找找那间草屋。(叙述者曾经住过的地方。)它在村子的东头,通往晒场的路边,三面环水。你比着照片,看它还像不像当年。也许那草屋已经不在了,当年它就晃晃的,想必支撑不到你去。也许,那里又成了一片稻田。晚上,你到田间小路上走走。你边走边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感受会深深的。风吹来暖暖的热气,稻穗在风中作响。一路上,有萤火虫为你照着。(这段描写既有诗意,又包含情感,仿佛置身其中的不是儿子,而是叙述者本人。可见叙述者对这里的深切思念。)假如你有胆量,就到村东头的大坟茔去。多半会碰上“鬼火”,也就是磷火。你别跑,你坐在坟堆上,体会一下死的庄重和沉默。地下的那些人也曾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繁殖。他们也曾埋葬过他们的祖先。①你会捉摸到一点历史感的,这比任何教科书都有效。(这一段描写很特别,似乎有一种发人深省的意味。)住上几天,你就熟悉村子了。男人爱理干干净净的发式,两边的头发一刀推净,这样头便显得长了。顶上则是长长的头毛,能披到眼睛,时而这么一甩,甩得很有点味道。(村里的男人干净独特的发式,甩头发的潇洒动作。外貌、细节描写。)我喜欢见他们光着上身光着脚的样子。皮肤晒成了栗色,黑得发亮发光,连麦芒都刺不透它。他们不是生来这样的。和他们一起下河,你就知道,他们原先比你还白。现在,他们和你的祖先一样黑了。和你父亲当年一样黑。你要是下田,就和你一样黑。(村里的人们淳朴勤劳、生活艰辛。)下田去吧,儿子。(对儿子去到农村历练的期望,叙述者也希望体验农村生活,从而真正理解自己对这里的深厚情感。)让太阳也把你烤透。你弯下腰,从清晨弯到天黑,你恨不得把腰扔了。你的肩膀不是生来只能背背书包的。你挑起担子,肩上的肌肉会在扁担下鼓起。也许会掉层皮,那不算什么。你去拔秧,插秧,锄草,脱粒。你会知道自己并非什么都行。你去握一握大锹,它啥时候都不会被取代。工具越原始就越扔不了,像锤子,像刀,总要的。你得认识麦子,稻子,玉米,高粱,红薯。它们也是扔不了的。你干累了,坐在门边,看着猪在四处漫游,看着鸡上房,鸭下河,鹅窜进秧田美餐一顿。你听着杵声,感觉着太阳渐渐收起它的热力。你心平气和地想想,该说大地是仁慈的。它在无止无息地输出。我们因为这输出,才能存活,才得以延续。(对农村生活的描绘生活形象,具有浓郁的怀旧色彩,又蕴含深刻的哲理。如果从高考立德树人的要求来看,这一段叙述蕴含着劳动之美,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也让读者深切体会到劳动的艰辛。)那一层层茅草铺就的屋顶,那一条条小河分割的田野,那土黄色的土墙,那牛,那狗。那威力无比的太阳。

②你会爱的。(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你就这样住着,看着,干着。你去过了,你就会懂得父亲,懂得父亲笔下的漕河。当然,这实在不算什么,应当珍视的是你懂了自己。③你得不让自己飘了,你得有块东西镇住自己。也许,借父亲的还不行,你得自己去找。(人生应该又快东西能镇住自己,这东西只有自己的经历的能给予自己,意味深长。)当你离开板桥的时候,人们会送你。你是不配的,儿子。你得在晚上告别,半夜就走。夜间的漕河微微发亮,你独自在河滩坐上一会,听听它的流动。(借由儿子来表达对插队地方的思念与不舍。)要是凑巧,你可以带条狗崽子回来。找条有主见的。开始,也许它有点想家。日子长了,你们能处好。你会发觉,为它吃点辛苦是值得的。(甚至是想借由儿子带回的一条狗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也就是这些话了,儿子。你得去,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就去。(照应开头,突出强调。)④我不知道究竟会怎样。要是你的船走进漕河,看见的只是一排烟囱,一排厂房,儿子,你该替我痛哭一场才是。(这毕竟是叙述者生活过的寄寓了深厚情感的地方,如果发生了变化,当然会引起叙述者的怀旧与伤感。)虽然我为乡亲们高兴。(但叙述者依旧期望当地老百姓可以过上好生活。)1984.8.5(有删改)[读文过程]第一步: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情节、人物)(一)宏观入手,划分层次,梳理小说情节。依据情节变化,将文本分为三层:1.开端第一段交代人物关系:父子,以第二人称来叙述,阅读感受新颖别致。2.发展第二段至倒数第二段,想象儿子读大学前的第一个暑假独自去旅游,去到父亲曾经插队的地方,去体验去历练,去感受劳动的艰辛和价值。3.高潮结局最后一段,照应开头,突出强调。对过去生活过的地方寄寓了深厚情感。(二)微观研判,分析人物。

这个短篇小说是陈村的知青小说、也是整个知青文学中独树一帜的作品。作家选择了一个奇妙的角度来表达自己的插队体验---既不是暴露知青心上的伤痕,也不是咀嚼人生的迷惘,而是以一个当过知青的父亲对一个幻想中的儿子的叮嘱,汩汩地倾诉了自己对当年插队生活的无尽思念、无限深情,给人以十分亲切、十分感动的深刻印象。在一个父亲絮絮叨叨又引人入胜的叮咛中,作家展示了长江边上那个小村庄里淳朴、厚道的民风民情;从好奇而胆小的孩童到纯洁而质朴的姑娘,从乡下人重坦诚、很少记恶、讲礼性的品性到他们的发型、穿着、言谈举止无不焕发出古朴、纯真的浓郁气息,甚至连骂人的口头禅也使人感到亲切、连调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