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一地理同步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2.2 城镇化(学案)(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高一地理同步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2.2 城镇化(学案)(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高一地理同步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2.2 城镇化(学案)(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高一地理同步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2.2 城镇化(学案)(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高一地理同步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2.2 城镇化(学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一地理同步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2.2城镇化(学案)(含答案)2.2城镇化本节导航一、学习目标本节导航一、学习目标二、知识网图三、课前准备(预习填空)四、课中学习(案例探究)1.城镇化的意义2.世界城镇化的进程3.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4.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五、强化训练营六、课堂总结0101学习目标【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结合区域资料,理解城镇化的概念和主要表现,了解城镇化的过程及阶段特征。综合思维:指导学生初步体验区域调查的主要方法,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地理实践力:运用有关资料概况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通过调查本地区的情况,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城镇管理中的应用。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了解本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措施,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含义以及重要标志2.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特点教学难点:运用资料概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明白城市化各阶段的特点0202知识网图0303课前准备温馨提示:请先预习通读课本一、城镇化的意义1.城镇化含义一般是指

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2.城镇化标志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3.城镇化的意义(1)促进区域

经济⁠增长。(2)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3)改善

城乡⁠居住环境。(4)增强区域

社会⁠和谐。二、世界城镇化进程1.不同类型国家城镇化进程(1)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

早⁠,水平

高⁠,速度缓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镇化现象。(2)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

晚⁠,水平

低⁠,速度快。2.城镇化进程的阶段初期阶段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中期阶段城镇化推进

很快⁠,城镇化问题严重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较

高⁠,速度缓慢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环境问题: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镇

环境质量⁠下降,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2.社会问题: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出现

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现象。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1.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2.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

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0404课中学习探究活动01城镇化尽管才经过3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新的城市不断涌现,城市数量急剧增多,原有的城市规模持续扩大。城镇化: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城镇化的主要标志:1.2.3.探究活动02城镇化和区域发展的关系探究活动03世界城镇化进程综合世界各国城镇化进程,各国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这条曲线符合一般般城镇化发展的实际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探究活动04中国城镇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点?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镇化进————阶段。原因:06课堂总结06课堂总结0505强化特训营乡村振兴是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着眼于我国当下国情与未来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保障乡村充分发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下图示意广东省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其中Ⅰ、Ⅱ是影响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形成的两个重要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该地区人地关系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②气候变化③农业技术④基础设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Ⅰ阶段农村地区的特征最有可能表现为(

)A.人口流失比较严重B.经济发展迅速C.农民返乡意愿强烈 D.人地矛盾加剧3.促使Ⅱ阶段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形成的关键原因包括(

)①户籍制度调整②农民收入提高③生态环境转好④人口大量迁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如下图是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阶段Ⅱ所代表的城市化阶段是(

)A.城镇化 B.郊区城市化 C.逆城市化 D.再城市化5.下列引起阶段Ⅰ形成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过于密集 B.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的发展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总和生育率是指平均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国际上通常以2.1作为人口世代更替水平,即平均每对夫妇需要生育2.1个孩子才能维持两代人之间人数相等。下图示意某国1965~2015年人口数量、总和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推测该国1980~1990年期间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态环境恶化B.战争难民外迁C.自然灾害频发 D.技术人员流失7.该国(

)A.位于欧洲西部B.城市化水平较高C.工业基础薄弱 D.人口老龄化严重成都市实施“东进、南拓、西控、中优、北改”的空间发展战略。引导市域差异化协调发展。下图为成都市域分区发展规划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成都市实施“西控”,即生态控制、产业控制、建设控制,其发展目标包含(

)A.大力引进第二产业 B.优化生态功能区布局C.新扩建商品住宅区 D.打造国家级产业中心9.成都市“南拓”的规划重点是拓展新兴功能,适合在该区域布局的是(

)①科技创新中心

②行政政务服务中心

③区域性总部基地

④国际化工生产基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地理学家齐林斯基1971年把人口迁移与现代化联系起来,阐述了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即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早期开拓式的人口迁移逐步让位于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最终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将取代开拓式的或城乡间的人口迁移。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区际联系越紧密,城市经济越发达,城市之间的人口移动越频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根据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我国目前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

)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 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 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11.目前发达国家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

)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 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 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半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镇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镇社会。如图表示某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港、澳、台资料暂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注:半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12.与半城镇化率高低关联度最高的因素是(

)A.第二产业比重 B.人口密度 C.户籍政策 D.城乡差异13.甲地是我国半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该地半城镇化率高的主要原因有(

)A.生活成本低 B.基础设施不完善 C.环境优美 D.收入水平高14.缓解我国半城镇化现象的有效措施有(

)A.鼓励城镇人口迁入农村 B.限制人口流动规模C.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D.加大户籍制度管制"睡城"也叫"卧城",伴随着大城市的发展而出现,现在主要指的是在大城市边缘的大规模社区或居民点。"睡城"医疗、教育、商场等城市配套设施较缺乏,但房价或租金较低,交通较便利,便于人们"潮汐式"的与母城之间流动。下图示意某中心城市周围不同类型的居民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图中四地最可能为"睡城"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6."睡城"的特点是(

)A.不仅承担母城过密的人口,还承担了母城的工业B.与母城之间车流量最大的时段是中午和子夜C.距离母城较近,且位于通往母城的主要交通干线上D.房价低,基础设施齐全,经济活动十分活跃17.最可能分布在中心城市的产业部门是(

)A.仓储中心 B.金融服务业 C.食品加工厂 D.批发市场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下图为“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我国城市人口数量超过乡村始于(

)A.1982~1990年间 B.1990~2000年间 C.2000~2010年间 D.2010~2020年间19.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将会(

)A.减少建设用地 B.促进经济发展 C.减少流动人口 D.延缓人口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引发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随着近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和老人随青壮年劳动力举家迁入城市定居。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0.应对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是(

)A.扩大粮食的进口规模 B.实施大规模休耕制度C.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D.鼓励劳动力大量回流21.未成年人和老人迁入城市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①提高城市化水平

②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③降低城市平均工资水平

④增加城市公共服务压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2.图中(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23.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主要变化有(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第II卷(非选择题)24.图为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目前发达国家处于图中的(字母)阶段,其特点是、。(2)目前我国处于图中的(字母)阶段,该阶段城市问题较多,如:、等。试说两条应对措施、。25.下图为某城市用地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城市甲、乙、丙三类功能区分别是、、。(2)在建的四地楼盘中,属于高级住宅区的是地,理由是。(3)图示铁路布局对城市发展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26.下图是“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例应该表示城市中的功能区。(2)M、P、Q中处是高级住宅区。请说明理由。(3)拟在乙处规划建设石油化工城,请说明理由。卫星城是位于大城市周围区域的小城市,通常把中心市区称作母城,外围的卫星城称作子城,具有吸收母城的部分人口,接纳母城的扩散企业,分担母城的某些功能等作用。(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2.2城镇化本节导航一、学习目标本节导航一、学习目标二、知识网图三、课前准备(预习填空)四、课中学习(案例探究)1.城镇化的意义2.世界城镇化的进程3.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4.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五、强化训练营六、课堂总结0101学习目标【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结合区域资料,理解城镇化的概念和主要表现,了解城镇化的过程及阶段特征。综合思维:指导学生初步体验区域调查的主要方法,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地理实践力:运用有关资料概况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通过调查本地区的情况,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城镇管理中的应用。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了解本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措施,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含义以及重要标志2.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特点教学难点:运用资料概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明白城市化各阶段的特点0202知识网图0303课前准备温馨提示:请先预习通读课本一、城镇化的意义1.城镇化含义一般是指

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2.城镇化标志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3.城镇化的意义(1)促进区域

经济⁠增长。(2)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3)改善

城乡⁠居住环境。(4)增强区域

社会⁠和谐。二、世界城镇化进程1.不同类型国家城镇化进程(1)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

早⁠,水平

高⁠,速度缓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镇化现象。(2)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

晚⁠,水平

低⁠,速度快。2.城镇化进程的阶段初期阶段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中期阶段城镇化推进

很快⁠,城镇化问题严重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较

高⁠,速度缓慢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环境问题: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镇

环境质量⁠下降,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2.社会问题: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出现

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现象。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1.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2.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

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0404课中学习探究活动01城镇化尽管才经过3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新的城市不断涌现,城市数量急剧增多,原有的城市规模持续扩大。城镇化: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城镇化的主要标志:1.城镇人口增加2.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3.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探究活动02城镇化和区域发展的关系1.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探究活动03世界城镇化进程综合世界各国城镇化进程,各国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这条曲线符合一般般城镇化发展的实际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例如,英国、美国的城镇化在19世纪迅速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城镇化水平已达70%。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城镇化水平低。二战后,城镇化发展迅速,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如印度、巴基斯坦、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城镇化水平还不足40%。探究活动04中国城镇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点?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镇化进入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促进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06课堂总结06课堂总结0505强化特训营乡村振兴是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着眼于我国当下国情与未来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保障乡村充分发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下图示意广东省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其中Ⅰ、Ⅱ是影响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形成的两个重要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该地区人地关系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②气候变化③农业技术④基础设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Ⅰ阶段农村地区的特征最有可能表现为(

)A.人口流失比较严重B.经济发展迅速C.农民返乡意愿强烈 D.人地矛盾加剧3.促使Ⅱ阶段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形成的关键原因包括(

)①户籍制度调整②农民收入提高③生态环境转好④人口大量迁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1.B2.A3.D【解析】1.由图文材料可知,该地区人地关系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农村人口与农村住宅的关系上。广东经济发展快速,吸引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入,农村地区出现人口城镇化和就业非农化特征,①正确;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农村宅基地建房热情提高,但由于人口迁出,房屋利用效率较低,农村住宅出现空置、闲置等特征,④正确;气候变化对该地区人地关系改变的影响不大,②错误;农业技术主要针对农业生产,与该地区人地关系变化基本无关,③错误。故选B。2.I阶段人口城镇化,就业非农化,使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人口流失比重严重,A正确;由于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农村人口迁入,农村经济发展并不迅速,C错误;此阶段,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要高于农村地区,城市的拉力作用仍然显著,农民返乡意愿并不强烈,C错误。由于大量农村人口迁出,农村的人地矛盾得到缓和,D错误。故选A。3.读图可知,Ⅱ阶段农村住宅出现新增、自用、空置、闲置等特点,据此可推测Ⅱ阶段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形成的前提是农民收入增加,对住宅需求改善意愿提高,农村住宅出现新增、自用。但是由于农村人口大量迁出,住宅出现空置、闲置,②④正确。生态环境转好,户籍制度调整对形成Ⅱ阶段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的影响较小,①③错误。故选D。【点睛】传统村落是中国宝贵的农耕文化遗产,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人地关系协调适应、人地关系矛盾冲突、人地关系调整再适应三个阶段。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人地关系矛盾加剧,呈现出人口流失、生态破坏、产业滞后、文化基因流失、居住环境损毁等问题。要推动传统村落乡村振兴,需要采取吸引乡村人口回流、推动传统村落产业振兴、提升环境生态的吸引力、促进传统文化活化发展、改造传统村落居住空间五大策略。如下图是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阶段Ⅱ所代表的城市化阶段是(

)A.城镇化 B.郊区城市化 C.逆城市化 D.再城市化5.下列引起阶段Ⅰ形成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过于密集 B.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的发展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答案】4.C5.D【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发展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本题难度较低,只要能抓住图示两个阶段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进而结合城市化的基本过程综合分析即可。从图中可知阶段Ⅰ该城市是一种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这也是城市化中期阶段的一个特征;阶段Ⅱ为逆城市化,逆城市化是由于市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而乡村、小镇地区环境优美,地价偏低,并且有便利的城乡交通等原因导致的。4.由图可知,阶段Ⅱ出现市区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这是逆城市化。这主要是由于市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而乡村、小镇地区环境优美,地价偏低,并且有便利的城乡交通等原因导致出现的。ABD错误,C正确,故选:C。5.由图可知,阶段Ⅰ出现城区人口向郊区迁移的郊区城市化现象。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过于密集会导致此现象的出现;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的发展导致市区往来向郊区更加便利;由于市中心区地价上涨,环境恶化,也会导致人口主要从市区向环境更好的郊区流动,ABC不符合题意。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比城市差,发展不会超过城市,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只要能抓住图示两个阶段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进而结合城市化的基本过程综合分析即可。根据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过程大致呈一条拉平的“S”形曲线。当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30%左右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达到70%左右时,进入相对稳定阶段。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过程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①集中趋向的城市化阶段。该阶段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是中心城市人口和经济迅速增长,特别是市中心城区形成高度集聚。②郊区城市化阶段。这个时期城市化的特征是,在工商业继续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心集中的同时,郊区人口增长超过了中心市区。③逆城市化阶段。在郊区城市化继续发展的同进,中心市区显现衰落景象,出现人口净减少。④再城市化阶段。中心市区经济复兴,人口出现重新回升。总和生育率是指平均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国际上通常以2.1作为人口世代更替水平,即平均每对夫妇需要生育2.1个孩子才能维持两代人之间人数相等。下图示意某国1965~2015年人口数量、总和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推测该国1980~1990年期间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态环境恶化B.战争难民外迁C.自然灾害频发 D.技术人员流失7.该国(

)A.位于欧洲西部B.城市化水平较高C.工业基础薄弱 D.人口老龄化严重【答案】6.B7.C【解析】6.由图可知,该国在1980-1990年期间,总和生育率保持不变,死亡率下降,人口数量理论上应该增加,但是图中显示该国的人口数量却在减少,说明人口数量的变化不是自然增长导致的,而是由机械增长引起的。战争会引起难民大量外迁,导致人口数量减少,B符合题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会使死亡率升高,与图示信息不符合,AC错误。根据生育率较高,可推测该国是发展中国家,技术欠发达,技术人员总数少,流失对人口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7.该国是发展中国家,而欧洲西部大多是发达国家,A错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较低,B错误。发展中国家工业基础比较薄弱,C正确。该国总和生育率较高,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老龄化不严重,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婚姻和家庭、宗教信仰等。成都市实施“东进、南拓、西控、中优、北改”的空间发展战略。引导市域差异化协调发展。下图为成都市域分区发展规划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成都市实施“西控”,即生态控制、产业控制、建设控制,其发展目标包含(

)A.大力引进第二产业 B.优化生态功能区布局C.新扩建商品住宅区 D.打造国家级产业中心9.成都市“南拓”的规划重点是拓展新兴功能,适合在该区域布局的是(

)①科技创新中心

②行政政务服务中心

③区域性总部基地

④国际化工生产基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8.B9.A【分析】8.生态控制应该优化生态功能区布局,B正确。大力引进第二产业、打造国家级产业中心不符合产业控制的目标,排除A、D。新扩建商品住宅区不符合建设控制的目标,排除C。故选B。9.拓展新兴功能,应着力于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等。科技创新中心、行政政务服务中心、区域性总部基地是新兴功能,①②③正确。国际化工生产基地属于传统工业,污染大、耗能多,不适合布局,排除④。故选A。【点睛】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避免浪费;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环境治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培育优良品种;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加强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发展绿色旅游观光农业,调整农业结构;推动城市化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完善加工体系;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可再生);提高产品品质竞争力,扩大营销网络,提高品牌效应。地理学家齐林斯基1971年把人口迁移与现代化联系起来,阐述了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即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早期开拓式的人口迁移逐步让位于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最终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将取代开拓式的或城乡间的人口迁移。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区际联系越紧密,城市经济越发达,城市之间的人口移动越频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根据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我国目前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

)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 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 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11.目前发达国家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

)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 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 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答案】10.B11.D【分析】10.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比较高,乡村人口占比少,城市人口数量占比高,其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城市间的人口迁移。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表现为由乡村迁往城市,由欠发达地区迁往发达地区,由内陆迁向沿海;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人口迁移主要发生在城市之间。半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镇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镇社会。如图表示某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港、澳、台资料暂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注:半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12.与半城镇化率高低关联度最高的因素是(

)A.第二产业比重 B.人口密度 C.户籍政策 D.城乡差异13.甲地是我国半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该地半城镇化率高的主要原因有(

)A.生活成本低 B.基础设施不完善 C.环境优美 D.收入水平高14.缓解我国半城镇化现象的有效措施有(

)A.鼓励城镇人口迁入农村 B.限制人口流动规模C.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D.加大户籍制度管制【答案】12.D13.D14.C【分析】12.由材料信息”半城镇化具体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是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务工形成的“可知,与半城镇化率高低关联度最高的因素是城乡差异,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D正确。人口密度、第二产业比重、户籍政策有影响,不是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13.由所学知识可知,甲地是我国半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半城镇化率高的主要原因有劳动力收入水平高,大量人口迁入,D正确。经济水平高,生活成本高,A错误;基础设施完善,B错误;环境质量没有明显优势,C错误。故选D。14.由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缓解“半城镇化”现象,必须改革户籍制度,打破户口束缚,推进农民工市民化,C正确,D错误;鼓励城镇人口迁入农村,限制人口流动规模都不切合实际,AB错误。故选C。【点睛】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有三个,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主要标志)。"睡城"也叫"卧城",伴随着大城市的发展而出现,现在主要指的是在大城市边缘的大规模社区或居民点。"睡城"医疗、教育、商场等城市配套设施较缺乏,但房价或租金较低,交通较便利,便于人们"潮汐式"的与母城之间流动。下图示意某中心城市周围不同类型的居民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图中四地最可能为"睡城"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6."睡城"的特点是(

)A.不仅承担母城过密的人口,还承担了母城的工业B.与母城之间车流量最大的时段是中午和子夜C.距离母城较近,且位于通往母城的主要交通干线上D.房价低,基础设施齐全,经济活动十分活跃17.最可能分布在中心城市的产业部门是(

)A.仓储中心 B.金融服务业 C.食品加工厂 D.批发市场【答案】15.D16.C17.B【分析】15."睡城"医疗、教育、商场等城市配套设施较缺乏,但房价或租金较低,交通较便利,因此“睡城”居民与母城之间"潮汐式"的流动具体表现为居住在“睡城”但是在母城工作。由此可知,“睡城”的居民应该是昼少夜多,因此图中四地最可能为“睡城”的是丁地,D正确。故选D。16."睡城"医疗、教育、商场等基础设施较缺乏,但房价或租金较低,交通较便利,只承担母城过密的人口,无法承担母城的工业,A、D错误。“睡城”居民与母城之间"潮汐式"的流动具体表现为居住在“睡城”但是在母城工作,与母城之间车流量最大的时段是早上和傍晚这种上下班高峰期时段,B错误。"睡城"指的是在大城市边缘的大规模社区或居民点,距离母城较近,位于通往母城的主要交通干线上,交通较便利,C正确,故选C。17."睡城"是指伴随着大城市的发展而出现,并且在大城市边缘的大规模社区或居民点,因此中心城市的产业等级应该比较高,最有可能为金融服务业,B正确。故选B。【点睛】1.郊区城市化:是指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所谓的郊区指中心城市行政边界以外的邻接地域,主要是城市化地区核心以外的城市边缘。2.郊区城市化包括三种外迁:一是人口外迁,主要是因城市中心的巨大人口压力,以及这一压力对生活环境的不利影响而引发的。二是工业外迁,主要原因在于市中心以外有大面积的价格低廉的土地,以及能更好地与铁路、港口、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相互配置。三是零售业外迁,这是由于人口和工业外迁后,市中心商业面对来自郊区商业激烈竞争而被迫采取的措施。3.郊区城市化并不意味着大城市的衰落,只是城市由高密度集中向低密度扩张的转变,这一转变中,建成区在扩张,城市人口在增长。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下图为“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我国城市人口数量超过乡村始于(

)A.1982~1990年间 B.1990~2000年间 C.2000~2010年间 D.2010~2020年间19.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将会(

)A.减少建设用地 B.促进经济发展 C.减少流动人口 D.延缓人口增长【答案】18.D19.B【解析】18.图中2010年之前,城镇人口少于乡村人口,2010年乡村人口略大于城镇人口;2020年乡村人口少于城镇人口;因此我国城市人口数量超过乡村始于2010~2020年间,D正确,ABC错误。故选D。19.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将会增加建设用地,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流动人口,促进人口增长,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城镇化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城镇人口增长仍将是楼市需求侧有力支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引发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随着近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和老人随青壮年劳动力举家迁入城市定居。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0.应对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是(

)A.扩大粮食的进口规模 B.实施大规模休耕制度C.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D.鼓励劳动力大量回流21.未成年人和老人迁入城市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①提高城市化水平

②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③降低城市平均工资水平

④增加城市公共服务压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20.C21.B【分析】20.扩大粮食进口规模,实施大规模休耕制度,没有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困境,A、B错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可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数量,缓解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C正确;农村劳动力外流是我国现阶段区域经济差异的必然结果,鼓励劳动力大量回流则会对城市经济和农民收入产生不利影响,D错误。故本题选C。21.未成年人和老人迁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加,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但也增加了城市公共服务压力,①④正确;未成年人和老年人主要为非劳动力,这些人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不明显,②错误;平均工资是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与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之比,与迁入的未成年人和老人关系不大,③错误。综上,正确的是①④,故本题选B。【点睛】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有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社会不安定,基础设施压力大等。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2.图中(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23.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主要变化有(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答案】22.C23.C【解析】22.读图,根据图中曲线在不同年份的斜率(倾斜程度),可以判断不同年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1890-1950年英国城市化进程斜率明显低于美国,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明显低于美国,所以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并非始终高于美国,A错;读图,美国晚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B错;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斜率高于美国,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C对;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占的比重,D错。故选C。23.2030年与2000年相比,英国城市化水平变化很小,均超过80%,处于城市化后期阶段,且英国是发达国家,所以第三产业比重增加,A错;美国城市化水平也均近80%,处于城市化后期阶段,且是发达国家,所以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升,B错;中国2000年城市化水平约30%,2030年城市化水平超过60%,2030年与2000年相比,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城市经济不断发展,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C对;中国城市化水平超过60﹪,以二、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不可能成为主导产业,D错。故选C。【点睛】城市化的标志包括:①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③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第II卷(非选择题)24.图为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目前发达国家处于图中的(字母)阶段,其特点是、。(2)目前我国处于图中的(字母)阶段,该阶段城市问题较多,如:、等。试说两条应对措施、。【答案】A起步早目前水平高、速度慢b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环境恶化、分散城市职能(任1点)建新城卫星城合理规划

发展交通

改善居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