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部编版初中·《期末卷》河北·8上真题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2F/15/wKhkGWbWuHCAQBWsAAIrp-yvWpE150.jpg)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初中·《期末卷》河北·8上真题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2F/15/wKhkGWbWuHCAQBWsAAIrp-yvWpE1502.jpg)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初中·《期末卷》河北·8上真题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2F/15/wKhkGWbWuHCAQBWsAAIrp-yvWpE1503.jpg)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初中·《期末卷》河北·8上真题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2F/15/wKhkGWbWuHCAQBWsAAIrp-yvWpE1504.jpg)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初中·《期末卷》河北·8上真题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2F/15/wKhkGWbWuHCAQBWsAAIrp-yvWpE15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卷1(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1—3题14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承德避暑山庄,是一座在康乾盛世时期建造的古典园林。山庄的园林建筑集我国造园艺术之大成,建筑风格突出朴素、淡雅、田园、野趣。在造园艺术上,山庄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中国帝王宫殿与皇家苑囿相结合的典范。避暑山庄集我国北方园林雄奇浑厚、古朴幽深和南方园林典雅和谐、(línɡlónɡ)剔透艺术于一身,达到了至美天成的艺术境界,是中华民族建园艺术的结晶,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shèngyù)。(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①(línɡlónɡ)________②(shèngyù)________(2)给文段中加点的词语注音。(2分)①剔透________②缩影________(3)班里有同学不认识“皇家苑囿”中的“囿”字。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____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____画,可知这个字读“yòu”。(2分)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①经典________总能让人重复不忘、总是提起,________它对后人有启示和指导价值。②经典超出了当时实践的范围而有了理性的意义、哲理的内涵,唯有理性才可以指导以后的实践。③只有理性的东西才经得起一遍一遍地挖掘、印证,而它又总能在新的条件下释放出新的能量。④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永远的经典,早就超出了当时的具体所指而有了哲理的永恒。(1)请在第①句的横线上填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2分)(2)第④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释”有以下几个义项,文段中“释放”的“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填序号)(2分)①解释②消除③放开,放下④释放3.阅读下面关于民众非遗认知的调查图表,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eq\o(\s\up11(),\s\do4(图一民众对非遗的关注度))eq\f(,图二民众对不同级别非遗的认知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4—19题56分)一、古诗文阅读(一)古诗文默写(6分)4.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6分)一切景语皆是情语。白居易欣赏“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春景,赞叹西湖的秀美;李白的“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洋溢着远游的浪漫与喜悦;王维慰问边塞守军,用“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抒发漂泊无定、抑郁激愤之情;王绩站在东皋野望,“_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流露出内心的无限孤独;崔颢登上黄鹤楼,远眺明丽悠远的自然美景,催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伤感和思乡情怀。(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6分)野步周密麦陇①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eq\a\vs4\al()野步赵翼峭寒②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注释】①麦陇:麦田。②峭寒:料峭。(1)这两首诗都写野步所见景色,但其特点不同:第一首诗是________的春景,第二首诗是________的秋景。(2分)(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拟人手法来写景抒情,请说说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甲】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①。竹工破之,刳②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③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选自《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改)【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奔走,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④,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⑤以出,筑东南长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⑥以守,卒全其城。(选自《宋史·苏轼传》)————————①椽(chuán):放在檩上架着屋面板和瓦的木条。②刳(kū):剖,削。③吞:眺望。④涂潦:泥沼雨水。⑤畚锸(chā):箕畚铁锹。⑥堵: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1)比屋皆然然:____________(2)茶烟歇歇:____________(3)轼诣武卫营诣:____________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甲】文作于王禹偁贬官黄州期间,《记承天寺夜游》作于苏轼贬官黄州期间。请比较这两篇文章的异同。(可以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进行比较)(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从【乙】文中可以看出苏轼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0—12题。(9分)汉代铜弩:中国古代远程“大杀器”赵桂玲①在我国古代,有一种武器的作用堪比现代武器步枪,那就是弩。它是古代兵车战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弩是在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比弓的射程远、杀伤力强、命中率高,并克服了人拉弓时因体力受限而无法持久的弱点,起到了“延时装置”的作用。《说文解字》中就讲道:“弩,弓有臂者。”《古史考》记载着“黄帝作弩”,但缺乏实质证据。《礼记·缁衣》则引《太甲》曰:“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厥度,则释。”这是商代初年关于弩的记述。有的学者认为商代以前就已经有了弩,不过那时出现的是木弩。有的历史学家认为青铜弩可能是春秋时期才出现的,且应最先出现在楚国。③东汉至魏晋时期,是弩发展的最高峰,“诸葛连弩”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很强,但体积、质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垒要塞。到了宋代前后出现了神臂弩和豆寸子弩,其中神臂弩的最大射程可达400米,成为宋军弩手的制式兵器之一。宋代以后,随着火药逐渐应用于兵器,出现了火器,弩才渐渐退出战争舞台。④作为弩的“核心成员”,弩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弩机是由望山、牙、悬刀(扳机)、钩心和销(键)等零件构成的。它是一个连轴转动装置,各个零件通过销连接在一起,依靠部件之间的彼此配合实现了力和运动的传递。⑤西汉时期,为了对付匈奴等强敌,国家大力发展先进武器,使弩也有了更好的改进。一是在牙和悬刀之外加装了铜郭,用铜枢将牙和悬刀等联装在郭内。铜郭是为了适应蹶张之类拉力更大的弩的需要而出现的,以避免因拉力大而导致前端木臂断裂。二是增加望山的高度,并将其从弧面改成直面,有的还加有刻度,更便于瞄准,具有现代步枪标尺的作用。改进后的弩威力更为强大,在汉代的对外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⑥使用弩时,望山用于瞄准,牙用于卡弦,钩心连接牙和悬刀,键即轴销,将各部分合成一个整体并固定于弩臂后端的空槽内。装箭时,手拉望山,牙上升,钩心被带起,它的下齿卡住悬刀刻口,就可以用牙扣住弓弦。将箭置于弩臂上的矢道内,使箭尾抵于两牙之间的弦上,然后通过望山瞄准目标,向后扳动悬刀,钩心脱离悬刀刻口,牙下缩,箭即随弦的回弹而射出。⑦这是一种相当复杂而精巧的机械。弩弓的强度再大,只要轻轻扣动扳机,即刻便能将箭发射。这就是所谓的“四两拨千斤”。(选自《科学24小时》2022年第11期,有删改)10.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点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第②段引用《礼记·缁衣》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弩是古代兵车战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古代远程“大杀器”。B.弩的“核心成员”弩机是由望山、牙、悬刀(扳机)、钩心和销(键)等零件构成的。C.东汉至魏晋时期,是弩发展的最高峰。宋代以后随着火药应用于兵器,弩退出战争舞台。D.西汉时期,国家大力发展先进武器,弩有了更好的改进,改进后的弩威力更为强大。(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17题。(15分)夏日芒花廖辉军①夏日炎炎,骄阳似火。万物耷拉着脑袋、匍匐着身子,唯有芒花日夜兼程、次第开放,像极了不辞辛劳的乡间农人。②在我的家乡鄂南大地,漫山遍野自然生长着一种随处可见的植物——它俗名芒草,又叫芭茅,被称为“大山上的芦苇”。③盛夏来临,从芒草丛中伸出一支支笔直向上的青穗,绿叶粉花,显露出粉嫩的娇态与朴素的可爱俏皮,让人联想到脸颊透红、不施粉黛的农家姑娘。④山风拂过,片片花絮摇摇欲坠,一如娇艳欲滴的乡野女子,衣袂飘飘间不经意招摇出别样风情。晚霞里,点点花絮映射出耀眼的光芒,温柔的夕阳反衬出芒花火一样的热烈,瞬间生发出一种即将燃烧的壮美。如果一定要评选出夏日最美的花,我想一定是芒花吧。⑤有诗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芒花绚烂,芒草顽强。你瞧!路旁溪边、田头地尾、山林荒野,它的身影无处不在,无畏严寒酷暑,任凭风吹雨打,依然根深蒂固、随遇而安、自然生长,与泥土合二为一,⑥在乡间农人眼中,芒草的全身都是宝,日常生活离不开它。春分,它是牛儿喜欢的食料,吃一把绿油油的芒叶,总能多犁出一亩地来。夏至,将支支芒穗集成一把,便是再合适不过的芒帚——剩下的芒穗,母亲就编织成小马和手枪供我们玩耍。霜降,结实的芒秆是造纸的上乘原料,无形中成了乡亲们农闲时节增收的“聚宝盆”;大小寒,芒根不仅甘甜可口还能入药,干枯的芒草也被当作过冬取暖的柴火,即便进了灶膛烧成草灰,也是来年不可或缺的好肥料。⑦一年四季,各有千秋,但最难忘的还是夏日芒花。天刚蒙蒙亮,母亲便催我们起床,提起水壶,拿着镰刀,头戴草帽,穿上长衫,全家老小割芒去。当太阳徐徐升起时,一捆捆芒穗已被扛回家,褪去芒衣后,很快在母亲灵巧的双手里变魔术般变成一把把崭新的芒帚,浑身上下散发着金黄色的耀眼光芒。母亲总是告诫我们:“做事莫要偷懒,宁可多花些气力。记住,这芒帚虽不值钱,但也来之不易!”⑧记得有一次,我因为皮肤过敏长满风疙瘩,奇痒难耐。母亲从阁楼找来一把烟熏晾干的陈年芒帚,在我身上不停地扫来扫去……神奇的是,没过多久,全身恼人的风疙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那一刻,我蓦地对平时熟视无睹的芒花产生了一丝莫名的情愫。⑨“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从青绿到粉红再到雪白,芒花用鲜明的四季诠释了生命轮回,这何尝不是我祖辈农人的缩影呢?⑩眼下,家乡的芒草正繁茂,据说还成为新时代生态修复最优良的“护土精灵”。而那如粉如雪、摇曳纷飞的夏日芒花,则继续点燃我心中的最美乡愁。(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7月30日)1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年四季,各有千秋,但最难忘的还是夏日芒花”这句话照应文题。B.“像极了不辞辛劳的乡间农人”“这何尝不是我祖辈农人的缩影呢”,这些句子都在暗示本文的写作意图。C.作者说“那一刻,我蓦地对平时熟视无睹的芒花产生了一丝莫名的情愫”,这情愫应该是惭愧、懊悔。D.对于远离故土的“我”,芒花在“我”心中就是故乡最深的印记。14.阅读选文,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芒草个性(特点)随处可见普通芒花日夜兼程、次第开放①无畏严寒酷暑,任凭风吹雨打②全身都是宝③15.试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文字。(3分)片片花絮摇摇欲坠,一如娇艳欲滴的乡野女子,衣袂飘飘间不经意招摇出别样风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说说本文寄寓了作者哪些方面的情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整本书阅读结合整本书的阅读,回答18—19题。(共7分)18.在《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活动中,你参与完成其中一份“红军将领参加革命的原因”专题探究卡,请仿照示例,从下列所给选项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书中的相关内容完成表格。(3分)A.贺龙B.彭德怀C.朱德红军将领成长过程中的相关事件参加革命的原因毛泽东①看到因饥荒“造反”的百姓被害②阅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小册子①经受过苦难;同情百姓疾苦,不满社会黑暗;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②接受进步教育,受到进步书籍、人物的影响19.阅读《昆虫记》选段,结合原著,回答问题。(4分)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1)“它”指的是哪种昆虫?“可怕的敌人”是如何毁灭“它”的家族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说“这种敬畏生命的情怀,给《昆虫记》这部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和生气”,请以上面语段为例,说说这段文字是如何体现作者“敬畏生命”的情怀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20题50分)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也许你只是一滴雨露,但你怎能忘却自己滋润的一棵小草快慰的欢笑?也许你只是一抹阳光,但你怎能忘却你拨开阴霾天空时人们眼中希冀的眼神?生活是一首乐曲,如果没有你敲击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音符,又如何能奏出甜美的旋律?请以《我也是生活的主角》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内容积极向上;②联系生活,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河北省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卷2(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1—2题12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甲】秋天的美多少带点________(萧瑟萧条)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时人的心情会有些愁苦。【乙】它的叶子本属红叶类,但从不大红大紫,只是奉献些微红的颜色,更多的是黄绿相间的(bānbó)。【丙】晚风徐来,轻轻地滑过树梢、草尖,树们、草们就腰背闪晃,(yáoyè)着缥缈的梦。【丁】当人们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下时,便会________(油然犹然)而生出一种惬意。(1)根据上面【乙】【丙】两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①(bānbó)________②(yáoyè)________(2)给上面【丙】【丁】两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2分)①缥缈()②惬意()(3)从【甲】【丁】两段文字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丁】两段文字的空缺处。(2分)2.对联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可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小语同学搜集到一副悼念中国某位近代文化名人的挽联,上联是“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下联是“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请你帮他解决下列问题。(6分)(1)小语想准确了解上联中“陨”字的读音,你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查到这个字读“yǔn”。(2分)(2)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查到了“陨”字有以下义项,你认为该字在这副对联中的意思是()(2分)A.坠落B.丧失C.毁坏(3)结合对联内容,你认为这副挽联悼念的文化名人是________。(2分)第二部分(3—18题58分)一、古诗文阅读(一)古诗文默写(6分)3.小希同学和小胡同学打算以“妙笔生‘花’”为专题合作整理一份古诗材料。请根据两位同学的对话,在画线处补写相应的古诗名句。(6分)小希:花是诗人比较喜爱的描写对象,在诗人的笔下“花”也总能展现得格外出彩。比如在《钱塘湖春行》里,诗人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露出自己初春慢行的惬意。小胡:花开当然是好心情,花落就很不同了,你看晏殊《浣溪沙》里的那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光流转,无可挽回啊。小希:我倒觉得人的心情未必由着花开花落决定,每个人自己的境遇才是关键。杜甫《春望》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看花开、听鸟鸣,却因国家破败而内心更加悲怆。(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第4题。【甲】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乙】燕昭王陈子昂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1)【甲】诗中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妙在何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乙】两诗都引用了“黄金台”的典故,其用意一样吗?请结合内容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甲】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刘向《说苑》)【乙】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选自《韩非子》)————————①公孙仪:战国时鲁穆公的丞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曾子衣敝衣以耕衣:______________(2)臣闻之闻:______________(3)公孙仪不受受:______________(4)故不受也故:______________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甲】文中的曾子为什么不接受鲁君致邑?【乙】文中的公孙仪为什么不接受国人献鱼?(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两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什么共同的启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9—11题。(9分)材料一有同学常为这样的事而苦恼,觉得老师教的知识都记住了,但考试时却不能正确作答。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是这些知识在他的头脑中是散乱的、碎片化的,因此答题时不能准确提取相关知识,或提取出错。如果你头脑中的知识是有规律、成体系的结构化知识,在运用时就能准确提取了。因为我们的大脑处理不了太多零散复杂的信息,大脑更喜欢结构化的信息。如何让碎片化的信息结构化呢?这就必须对散乱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纳、整合。(选自《给思考留点时间》,有删改)材料二用结构化思维来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是寻找结构。寻找结构的关键又在于找到拆分或归类的维度。寻找结构的方法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1.自上而下找结构自上而下找结构主要适用于对一个主题或问题进行拆分。先对主题或问题进行结构化拆分(即按照一定维度进行拆分),建立起一个框架,再将已有的信息或解决方案放入框架中。如同学们这样分析《苏州园林》的结构:课文先总说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课文主体部分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主要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又从细节补充说明了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这些都与前面的总括句密切相关,对总特征进行了具体分说。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关于《苏州园林》课文结构的树状结构图,如下图。《苏州园林》树状结构图2.自下而上找结构自下而上找结构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处理庞杂的信息。这些信息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我们需要根据这种关系(即分类的维度)来建立框架。如,对以下词语进行分类:白菜、香蕉、大象、牛、李子、豆角。通过分析找到分类的维度——水果、蔬菜、动物,再将香蕉、李子归入水果类,将白菜、豆角归入蔬菜类,将大象、牛归入动物类。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方法无优劣之分,在实际运用时,彼此互为补充。(选自周国元《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有删改)材料三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地图,以其独特的可视化、结构化、发散性而被广泛应用到认知功能领域。绘制思维导图需要找到各级主题关系,分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建立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的记忆链接。思维导图能打通左右脑的机能,联通人们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因此,思维导图被描述为“大脑的瑞士军刀①”。(选自东尼·博赞《思维导图系列丛书》,有删改)【注释】①瑞士军刀:万用刀,是含有瑞士军刀许多工具在一个刀身上的折叠小刀,由于瑞士军方为士兵配备这类工具刀而得名。在瑞士军刀中的基本工具常为:圆珠笔、牙签、剪刀、平口刀、开罐器、螺丝刀、木塞钻、镊子等。要使用这些工具时,只要将它从刀身的折叠处拉出来,就可以使用。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A.在介绍“自下而上找结构”时,材料所举事物都贴近生活,易于理解。B.“自上而下找结构”和“自下而上找结构”这两种方法适用的对象不同,二者不能兼用。C.思维导图把各级主题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实现了思维的结构化。D.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使有“学术脑”之称的左脑和有“艺术脑”之称的右脑互相协作。10.请根据材料一,简述如何才能形成结构化的知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材料三中画线部分是对思维导图的说明,请用树状图对其进行结构化的梳理。(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16题。(16分)野树张猛①连日来,我长久注视着窗外的树。②向更远处望去,在无数钢筋水泥日益逼近的荒野之上,在蜿蜒而去的河边,在一块块星罗棋布的鱼塘旁,会有那么一棵、几棵或者一片恣意生长的树,都是极常见的种类,杨树、柳树、榆树。在生命的起点,它们乘风而来,是漫天飘散不计成本的万千飞絮中的一枚,横过那些人类忙着生忙着死忙着挥霍和占有的岁月,落在未知的泥土上,从一粒轻盈渺小的种子开始,向着黑暗奋不顾身地扎根,朝着天空努力伸展,成为大地的风景,这就是野树。③野树有野性,它们大多生长在人迹罕至的荒凉之地,少有亭亭玉立的身姿,相貌丑陋,须发丛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存在,根在哪里,一辈子就在哪里。它们天生拒绝被安排,被娇惯,被豢养。没有人为它们浇灌和修剪,也没人给它们刷上千篇一律的白灰,或者插上“针头”,挂起“吊瓶”。它们是自由的,无须搀扶,不必捆绑,自由自在地生,自由自在地死,一切都是生命本来的样子。④我想起小区里那些“移民”来的柳树。每年春天,冰消雪解之日,就是它们惨遭屠戮之时。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苦心孤诣,那些从无到有,由一根根柔条发荣滋长,长到几公分粗细的枝干,统统被锯掉。只剩下白骨般刺目的一截截,经年累积,树冠变成一个个畸形的肿瘤,越长越大,丑不忍睹。⑤与这些供人观赏又被戕害的树相比,野树何其幸运!在大自然的风日雨露中,它们缓慢生长,无拘无束,成为大地的一部分。⑥野树也不都长在野外,即使在坚硬荒凉的城市也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在那些寂寥的屋顶,或者无人问津的角落,俯仰之间,你随时都可能与一棵野树相逢。但是,你不知道它们来自何方。⑦校园西南角有个不知名的小房子,在并不宽阔的水泥屋顶曾经长着一棵小树,单薄得叫人担心。四面高楼林立,中间只有一方狭窄阴暗的天空,树枝上常常挂着来自文明社会的塑料袋。它牢牢地立在那里,在极少的泥土上,拓展自己的雄心和梦想。它的根伸向一切可能到达的缝隙和深处,用尽最大力气向下,向上,完成一棵树的使命。我曾经领学生仰望过它,在作文课上写过它,我们用文字向一棵不可思议的树鞠躬。可惜这棵树后来消失了,大概它长在不应该有树的地方,或者干掉一棵树根本就不需要理由,何况你是一棵没花一分钱的野树。⑧然而,野树是不会消失的。在旷野,在绝壁,在滩涂,在幽谷,在楼顶……在那些我们看不见甚至想不到的缝隙和角落,只要一点点泥土就够了,它们不需要照顾和扶持,心无旁骛,随性生长,长成自己心中的样子,元气淋漓,率真质朴。⑨在荒芜的世界里,总有野树的身影,它们傲然挺立,狂放不羁,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有着行道树没有的孤独和倔强。每一棵野树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有属于自己的天空和大地,自己的话语和色彩,自己站立的方式……野树是纯粹的,有一棵真正的树该有的一切。(选自《山西晚报》2023年3月12日,有删改)12.野树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根据要求,结合上下文回答问题。(4分)(1)只剩下白骨般刺目的一截截,经年累积,树冠变成一个个畸形的肿瘤,越长越大,丑不忍睹。(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曾经领学生仰望过它,在作文课上写过它,我们用文字向一棵不可思议的树鞠躬。(从加点词的角度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章题为《野树》,为什么写小区里那些“移民”来的柳树?谈谈你的理解。(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读完本文后,你特别想把这篇文章推荐给校报编辑部,但编辑部的编辑认为这个题目不合适,请你替作者阐述理由,并说服编辑予以采纳。(3分)编辑:小秦,这篇文章的标题太过简明,没有什么新意和深意,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防系统检测合同
-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管理软件系统购买合同范文格式7篇
-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双手胸前传接球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小学三年级数学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水平练习习题
- 简易家用活动平台施工方案
- Unit 1 Lesson 3 The Sun Is Rising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冀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绿化给水工程施工方案
- 中医院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 2025年中国私域电商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评卷(含答案)
- 社区意识形态工作2025年度工作计划
- DG-TJ 08-2048-2024 民用建筑电气防火设计标准
- 2025年中智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财务核算管理制度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残疾人就业培训
- 2025年浙江省重点高中提前自主招生数学模拟试卷(含答案)
- Photoshop+2024学习手册:第1课认识与操作基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