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讲练测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练习(原卷版+解析)_第1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讲练测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练习(原卷版+解析)_第2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讲练测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练习(原卷版+解析)_第3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讲练测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练习(原卷版+解析)_第4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讲练测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练习(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练习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光合作用 B.冰雪融化 C.海水蒸发 D.溪水流淌2.人体口腔内唾液的pH通常约为7,在进食过程的最初10分钟,酸性逐渐增强,之后酸性逐渐减弱,至40分钟趋于正常。与上述事实最接近的图象是()A. B. C. D.3.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一种叫胆汁酸(是难溶于水的酸),使鱼肉变苦.要消除这种苦味,下列溶液最适宜用于冲洗的是()A.食盐水 B.醋酸 C.纯碱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4.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证明该溶液是碱溶液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是盐酸 C.某白色固体与熟石灰混合后加热,产生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证明该固体是铵盐 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熄灭,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5.在做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有时需借助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完成.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此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A.由红色变为蓝色 B.由蓝色变为红色 C.由红色变为无色 D.由无色变成红色6.下列图象与所述实验相符的是()ABCD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向一定量氯化铵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水t℃时,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A.A B.B C.C D.D7.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的量、产生气体的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A.肯定只存在Na2CO3 B.可能存在Na2SO4 C.肯定不存在BaCl2 D.可能存在NaOH8.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C.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不变色 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9.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 D.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10.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甲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B.乙表示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分别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C.丙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 D.丁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11.向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加的氢氧化钡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向a点溶液滴加酚酞试剂,溶液变红 B.b点有两种沉淀 C.c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uSO4 D.d点时烧杯中只有四种物质12.向一定质量的Na2CO3溶液中滴加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Ca(OH)2溶液,当恰好不再产生沉淀时,再滴加稀盐酸至沉淀消失。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a点溶液中溶质只有NaOH B.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C.整个过程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多含有3种 D.d﹣e段有气泡产生13.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甲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乙表示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丙表示t1℃时,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丁表示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两份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氧化锌、碳酸锌固体14.甲、乙、丙、丁是四种可溶性盐,其阳离子分别是Na+、Ba2+、Cu2+、Ag+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是Cl﹣、SO42−、CO32−A.甲是硫酸钠 B.乙是硝酸铜 C.丙是碳酸银 D.丁是氯化钡15.图像是一种表示方法,也是了解化学反应的“窗口”,我们可通过建立图像法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间的量的相互关系。现一烧杯中含有HCl和CuCl2的混合液,现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过量(CuCl2溶液看成中性),则反应中各个量的关系图正确的是()A.甲、乙、丁 B.乙、丙、丁 C.甲、丙 D.甲16.小宁在完成了图所示的两个实验后,将两次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发现混合废液浑浊并显红色。为确定混合废液中碱性物质的成分,小宁取了一定量的混合废液过滤,并向滤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根据反应现象得到如图Ⅱ所示的图像,则混合废液中的碱性物质是()A.碳酸钙 B.碳酸钠 C.氢氧化钠、碳酸钠 D.氢氧化钙、碳酸钠17.取碳酸钙样品在一定温度下加热分解,10分钟时取10g固体于A烧杯中,20分钟时再取10g固体于B烧杯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分别逐滴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C1段烧杯内物质总质量增加,是因为滴加稀盐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当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n2g时,A烧杯中比B烧杯中产生的气体多 C.C1C2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2HCl═CaCl2+H2O D.曲线MC1D1代表B烧杯中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关系18.下列实验事实与得出的结论不相符的是()选项实验事实结论A铁粉与硫磺按比例混合加热后产生的黑色固体不能被磁铁吸引铁(Fe)与硫(S)发生了化学反应B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表面逐渐潮湿;兔毛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逐渐溶解NaOH固体具有吸水性,溶液有腐蚀性C在蒸发皿中放入少量生石灰,加水搅拌,液体温度升高,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aO是可溶性碱,且溶解时放热D鸡蛋壳放入稀盐酸中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鸡蛋壳中含有碳酸盐(CO3A.A B.B C.C D.D19.一次化学课外活动中,小亮和小丽分别做了如图①②所示实验:反应结束后,两同学把废液倒入同一烧杯③中,观察到废液中的白色沉淀有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①结束后Na2CO3一定有剩余 B.实验②结束后稀盐酸可能有剩余 C.实验③最终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和CaCl2 D.实验③最终所得溶质可能有3种结果20.小明向盛有盐酸和MgCl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为判断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a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试剂进行实验,相应结果错误的是()选项试剂现象和结论AZn粉有气泡产生,则溶液a一定有MgCl2BCuO粉末无明显现象,则溶液a一定有两种溶质C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溶液a可能有NaOHD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则溶液a一定有两种溶质二.填空题(共6小题)21.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科学知识。(1)吃松花蛋时,为消除蛋中因含碱性物质而引起的涩味,可加入少量(选填“苏打”、“食盐”或“食醋”);(2)俗话说“梨树砍三刀,果枝压弯腰”,在初夏梨树的“坐果”期,有经验的果农会给梨树的茎做半环状剥皮,这样做可以促使更多的输送给果实。22.研究发现,橙子或柠檬的果皮汁液富含一种对橡胶溶解能力很强的烃类有机物,当它滴在吹足气的气球表面,气球会爆炸,所以玩气球时要注意安全。(1)在上述过程中,气球爆炸属于变化;(选填“化学”或“物理”)(2)挤压橙子皮可以得到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23.某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试剂稀盐酸食醋蔗糖水蒸馏水肥皂水烧碱溶液石灰水颜色红红黄黄绿绿绿请分析上表,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花汁(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2)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简易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24.某兴趣小组用NaCl溶液、NaOH溶液和稀H2SO4三种试剂,将含有Cu2+、Ba2+、Ag+和NO3﹣混合液中的三种阳离子逐一除去。步骤如下(所加试剂均过量):步骤一:混合液中加入试剂A,过滤得到沉淀1和滤液1;步骤:滤液1中加入试剂B,过滤得到沉淀2和滤液2;步骤三:滤液2中加入试剂C,过滤得到沉淀3和滤液3。(1)同学们确认试剂A是NaCl溶液,写出步骤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三种沉淀中,能溶于稀盐酸的是(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3)滤液3中,除NaNO3外还含有的盐是。25.在配制硝酸钾(KNO3)营养液时,小敏操作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20304050溶解度/克31.645.863.985.5(1)硝酸钾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养料,属于(选填“钾”、“氮”或“复合”)肥。(2)上述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3)现要配制20%的硝酸钾营养液,需向烧杯③溶液中加水克。26.某探究小组在探究某物质与混合溶液反应的优先顺序课题时,小敏将NaOH溶液逐滴滴入到HCl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敏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2)小敏根据(1)的实验现象得出酸碱中和反应优先于产生沉淀反应的结论。但是同组的小红却不同意,她将足量的Ba(OH)2滴入到HNO3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竟然发现不同现象,以下关于滴入氢氧化钡溶液质量和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A.B.C.D.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27.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稀盐酸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吗?某同学通过如下步骤进行探究。①取两个烧杯,各倒入40毫升3%的稀盐酸,分别标为甲和乙。②甲密封,液体体积不变。乙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至液体体积变为20毫升。(溶液密度变化忽略不计)③向甲、乙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再分别缓慢滴加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分别为30毫升、26毫升。(1)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溶液颜色。(2)乙烧杯中的稀盐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大,依据是。(3)为了确定稀盐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会变大,请简要阐述应补充的实验。28.酸和碱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实验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测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请回答下列问题:(1)胶头滴管中A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2)要配制50克15%的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浓盐酸克。(3)该兴趣小组同学推断出图3中V的值为12,他的理由是:。(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29.小滨利用图示装置和药品验证可溶性碱的性质。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资料:碳酸肘遇水会出现蓝色沉淀物)。(1)验证可溶性碱能与酸反应。打开活塞a,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入稀盐酸。Ba(OH)2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2)验证可溶性碱能与CO2反应。完成(1)后,打开活塞b,向锥形瓶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立即关闭活塞b。然后(填实验操作)观察到现象可证明NaOH与CO2发生反应。(3)验证可溶性碱能与盐溶液反应。完成(2)后,装置乙中锥形瓶内的溶液呈红色,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CuSO4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据上述实验现象能否验证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判断并说明理由。30.已知碳酸亚铁(FeCO3)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小金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炼铁过程(装置气密性良好,B中氢氧化钠溶液足量)。实验过程中,先打开K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装置A中固体质量不再减少时停止加热,待装置A冷却到室温后关闭K。实验测得装置A中固体减少了mg,装置B中液体质量增加了ng。回答下列问题:(1)能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依据是:装置B中质量增加且C中的现象为。(2)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不考虑水的蒸发且该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则mn(填“>”“=”或“<”)。(3)D处为收集尾气的装置,应选择装置(填“甲”“乙”或“丙”)。四.计算题(共3小题)31.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钡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度变化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1)根据此变化曲线,你认为实验操作是将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是a克时,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色,此时溶液中溶质是(写化学式)(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需写出计算过程)32.现有一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欲知其组成成分,取样品9.3克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克。(2)所用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3)求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33.(1)小科为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溶液红色逐渐褪去,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某一时刻小科测得溶液的pH值为3.0,此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指示剂不用写)(2)实验后,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加Na2CO3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图2中m∼n段反应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2)上述过程中,随着碳酸钠溶液的加入,图3中正确的有。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练习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光合作用 B.冰雪融化 C.海水蒸发 D.溪水流淌【解答】解: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冰雪融化、海水蒸发、溪水流淌,都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2.人体口腔内唾液的pH通常约为7,在进食过程的最初10分钟,酸性逐渐增强,之后酸性逐渐减弱,至40分钟趋于正常。与上述事实最接近的图象是()A. B. C. D.【解答】解:在进食过程的最初10分钟,酸性逐渐增强,溶液的pH应该减小;之后酸性逐渐减弱,溶液的PH应该增大。B图中的曲线变化符合这一情况。故选:B。3.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一种叫胆汁酸(是难溶于水的酸),使鱼肉变苦.要消除这种苦味,下列溶液最适宜用于冲洗的是()A.食盐水 B.醋酸 C.纯碱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解答】解:需要找一种显碱性的物质中和胆质酸来消除苦味。纯碱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但氢氧化钠腐蚀性太强,不宜用来洗食物。而食盐水显中性,食醋显酸性。故选:C。4.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证明该溶液是碱溶液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是盐酸 C.某白色固体与熟石灰混合后加热,产生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证明该固体是铵盐 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熄灭,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解答】解:A、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根据酚酞的变色范围可知,该溶液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属于盐溶液也可使酚酞变红,故A说法不合理;B、无色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沉淀可能为氯化银,也可能是碳酸银等,则溶液可能为盐酸或碳酸钠溶液等,故B说法不合理;C、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氨气,则白色固体与熟石灰共热生成氨气,即白色固体为铵盐,故C说法合理;D、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氮气也可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即让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D说法不合理。故选:C。5.在做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有时需借助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完成.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此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A.由红色变为蓝色 B.由蓝色变为红色 C.由红色变为无色 D.由无色变成红色【解答】解: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显红色;不断滴入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此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显酸性,溶液仍为无色;故此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由红色变为无色。故选:C。6.下列图象与所述实验相符的是()ABCD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向一定量氯化铵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水t℃时,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解答】解:A、因为锌的质量一定,所以随着硫酸的加入,锌反应完全,锌反应完全,硫酸锌溶液的质量分数将慢慢减小,因为溶液的质量随着稀硫酸的不断加入而不断增加,而硫酸锌的质量不再增加,所以硫酸锌溶液的质量分数应该会慢慢减小(但不会到零).所以A错误;B、向饱和氯化铵溶液不断加水,氯化铵溶液的质量分数将不断减小,但不会降为0,所以B错误。C、温度一定,溶解度一定,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t℃时,硝酸钾变为饱和溶液时,硝酸钾就不能再溶解了,所以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增大了,所以C正确。D、钡离子一旦遇到硫酸就应该产生沉淀的,所以不能为一段时间无沉淀,所以D很明显错误。故选:C。7.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的量、产生气体的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A.肯定只存在Na2CO3 B.可能存在Na2SO4 C.肯定不存在BaCl2 D.可能存在NaOH【解答】解: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足量的水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在Na2SO4、Na2CO3、BaCl2、NaOH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2SO4、BaCl2,或Na2CO3、BaCl2;过滤后向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的量不断减少,最后消失,说明沉淀是碳酸钡,不是硫酸钡;因此该固体中一定有Na2CO3、BaCl2;一定没有硫酸钠;NaOH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因此:A、该固体中一定有Na2CO3、BaCl2,不能是只含有碳酸钠,故说法错误;B、一定没有硫酸钠,故说法错误;C、一定存在氯化钡,故说法错误;D、可能存在氢氧化钠,故说法正确;故选:D。8.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C.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不变色 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解答】解:A、如果盐酸过量,加入氯化铁溶液,溶液也会变黄,也不会有沉淀的生成,故A错误;B、酚酞试液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均不显色,故B错误;C、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溶液呈中性,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故C正确;D、只要滴入稀盐酸,Cl﹣都会和Ag+生成沉淀,不管是过量还是恰好完全反应,故D错误。故选:C。9.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 D.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挥发性,瓶口没有白雾,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瓶口有白雾,故A错误;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因此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故B正确;C、浓盐酸不具有吸水性,不能做干燥剂;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故C错误;D、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只有硫酸中生成硫酸钡沉淀,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没有沉淀生成。故D错误。故选:B。10.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甲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B.乙表示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分别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C.丙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 D.丁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解答】解:A、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的过程中,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大,当碳酸钠与盐酸和氯化钙完全反应时,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大。图象正确。B、当金属镁和锌过量时,加入等量的稀盐酸,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的质量大于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的质量;等质量的镁和锌与稀盐酸反应,最后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镁质量大于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的质量,镁和稀盐酸反应消耗的稀盐酸质量大于锌和稀盐酸反应消耗的稀盐酸质量,图象正确。C、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的过程中,氢氧化钡不断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质的质量减小,质量分数也减小,当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完全反应时,溶质质量分数为零,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时,质量分数应该由小变大,图象不正确。D、加热高锰酸钾时,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高锰酸钾开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少,当高锰酸钾完全反应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再变化。图象正确。故选:ABD。11.向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加的氢氧化钡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向a点溶液滴加酚酞试剂,溶液变红 B.b点有两种沉淀 C.c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uSO4 D.d点时烧杯中只有四种物质【解答】解:A、向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稀硫酸反应完,硫酸铜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至b点,硫酸恰好完全反应,a点溶液中稀硫酸有剩余,若向a点溶液滴加酚酞试剂,溶液不变色,故选项说法错误。B、至b点,b点有硫酸钡一种沉淀,故选项说法错误。C、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至d点,铜离子恰好完全反应,则c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uSO4,故选项说法正确。D、d点时,硫酸铜和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烧杯中只有硫酸钡、氢氧化铜、水三种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2.向一定质量的Na2CO3溶液中滴加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Ca(OH)2溶液,当恰好不再产生沉淀时,再滴加稀盐酸至沉淀消失。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a点溶液中溶质只有NaOH B.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C.整个过程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多含有3种 D.d﹣e段有气泡产生【解答】解:A、碳酸钠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a点溶液中碳酸钠有剩余,溶质有Na2CO3、NaOH、故选项说法错误。B、c﹣d段,沉淀的质量不变,发生反应是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故选项说法正确。C、d﹣e段,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多含有氯化钠、氯化钡、氯化钙3种,故选项说法正确。D、d﹣e段,稀盐酸和碳酸钡、碳酸钙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13.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甲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乙表示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丙表示t1℃时,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丁表示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两份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氧化锌、碳酸锌固体【解答】解:A、向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了水,再加上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剂,所以开始溶剂水的质量增加的较快,而当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也会使溶液中的溶剂的质量不断增加,故A正确;B、在盐酸存在的情况下氯化铁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只有把盐酸全部消耗掉才能生成沉淀,故B正确;C、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会减小,故C错误;D、足量的ZnO和ZnCO3固体与等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都是硫酸锌溶液,而溶质硫酸锌中的硫酸根全部来自于稀硫酸且硫酸的质量相等,因此反应所得硫酸锌的质量相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完全反应消耗碳酸锌的质量虽然大于氧化锌的质量,但是由于碳酸锌与硫酸反应后产生气体二氧化碳,因此,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综上所述,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锌溶液中溶质硫酸锌的质量相等、所得溶液质量也相等,即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而所消耗碳酸锌的质量大于氧化锌;故D正确。故选:ABD。14.甲、乙、丙、丁是四种可溶性盐,其阳离子分别是Na+、Ba2+、Cu2+、Ag+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是Cl﹣、SO42−、CO32−A.甲是硫酸钠 B.乙是硝酸铜 C.丙是碳酸银 D.丁是氯化钡【解答】解:甲、乙、丙、丁是四种可溶性盐,甲中加入稀盐酸后,产生白色沉淀,则甲中含有银离子,甲可以是硝酸银,乙中加入稀盐酸后,溶液变为蓝色,则含有铜离子,则乙可以是氯化铜或硫酸铜,丙中产生气泡,则含有碳酸根离子,丙只能是碳酸钠,由题可得,每一种离子只能出现一次,丁中含有钡离子和氯离子,故答案为:D。15.图像是一种表示方法,也是了解化学反应的“窗口”,我们可通过建立图像法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间的量的相互关系。现一烧杯中含有HCl和CuCl2的混合液,现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过量(CuCl2溶液看成中性),则反应中各个量的关系图正确的是()A.甲、乙、丁 B.乙、丙、丁 C.甲、丙 D.甲【解答】解:甲、现一烧杯中含有HCl和CuCl2的混合液,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过量(CuCl2溶液看成中性),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反应完,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图像正确。乙、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反应完,此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此过程中溶液的pH=7;至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大于7,故图像错误。丙、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反应完,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第一个过程溶剂增加的质量包括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和生成的水,增加的幅度要大;第二个过程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溶剂增加的质量只是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增加的幅度要小;第三个过程增加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第二个过程和第三个过程增加的幅度相同,故图像错误。丁、氯化铜的质量先不变,后逐渐减少至0,故图像错误。故甲图正确。故选:D。16.小宁在完成了图所示的两个实验后,将两次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发现混合废液浑浊并显红色。为确定混合废液中碱性物质的成分,小宁取了一定量的混合废液过滤,并向滤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根据反应现象得到如图Ⅱ所示的图像,则混合废液中的碱性物质是()A.碳酸钙 B.碳酸钠 C.氢氧化钠、碳酸钠 D.氢氧化钙、碳酸钠【解答】解: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将两次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发现混合废液浑浊并显红色,说明混合液显碱性,则混合液中可能含有显碱性的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或氢氧化钙中的一种(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或者是它们的混合物,一定不含稀盐酸;小宁取了一定量的混合废液过滤,并向滤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产生气体,说明混合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则一定不含氢氧化钙;一开始就产生气体,说明混合液中不含氢氧化钠,否则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一开始不会产生气体。故混合废液中的碱性物质是碳酸钠。故选:B。17.取碳酸钙样品在一定温度下加热分解,10分钟时取10g固体于A烧杯中,20分钟时再取10g固体于B烧杯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分别逐滴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C1段烧杯内物质总质量增加,是因为滴加稀盐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当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n2g时,A烧杯中比B烧杯中产生的气体多 C.C1C2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2HCl═CaCl2+H2O D.曲线MC1D1代表B烧杯中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关系【解答】解:A、MC1段烧杯内物质总质量增加,是因为滴加稀盐酸后,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没有生成气体,故A错误;B、A烧杯中的固体比B烧杯中的固体提前取出,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较多,当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n2g时,则A烧杯中比B烧杯中产生的气体多,故B正确;C、烧杯B中的固体取出的较晚,其中氧化钙的含量较多,与水混合后生成的氢氧化钙较多,则C1C2段的反应是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故C错误;D、烧杯A中的固体取出的较早,其中氧化钙的含量较少,与水混合后生成的氢氧化钙少,剩余的碳酸钙较多,则曲线MC1D1代表A烧杯中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关系,故D错误。故选:B。18.下列实验事实与得出的结论不相符的是()选项实验事实结论A铁粉与硫磺按比例混合加热后产生的黑色固体不能被磁铁吸引铁(Fe)与硫(S)发生了化学反应B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表面逐渐潮湿;兔毛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逐渐溶解NaOH固体具有吸水性,溶液有腐蚀性C在蒸发皿中放入少量生石灰,加水搅拌,液体温度升高,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aO是可溶性碱,且溶解时放热D鸡蛋壳放入稀盐酸中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鸡蛋壳中含有碳酸盐(CO3【解答】解:A、铁能被磁铁吸热,铁粉与硫磺按比例混合加热后产生的黑色固体不能被磁铁吸引,说明铁(Fe)与硫(S)发生了化学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表面逐渐潮湿,是因为NaOH固体具有吸水性;兔毛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逐渐溶解,溶液有腐蚀性,故选项说法正确。C、在蒸发皿中放入少量生石灰,加水搅拌,液体温度升高,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因为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D、鸡蛋壳放入稀盐酸中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是因为鸡蛋壳中含有碳酸盐(CO3故选:C。19.一次化学课外活动中,小亮和小丽分别做了如图①②所示实验:反应结束后,两同学把废液倒入同一烧杯③中,观察到废液中的白色沉淀有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①结束后Na2CO3一定有剩余 B.实验②结束后稀盐酸可能有剩余 C.实验③最终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和CaCl2 D.实验③最终所得溶质可能有3种结果【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实验①结束后CaCl2一定有剩余,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分析可知,实验②结束后Na2CO3一定有剩余,故选项说法错误。C、①②两个试管都会生成氯化钠,①中氯化钙有剩余,②中碳酸钠有剩余,废液倒一起后,氯化钙和碳酸钠谁过量不清楚,则实验③最终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可能含有CaCl2,故选项说法错误。D、实验③中,若氯化钙和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只有氯化钠;若氯化钙过量,则溶质有氯化钠和氯化钙;若碳酸钠过量,则溶质有氯化钠和碳酸钠;所以最终所得溶质可能有3种结果,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20.小明向盛有盐酸和MgCl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为判断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a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试剂进行实验,相应结果错误的是()选项试剂现象和结论AZn粉有气泡产生,则溶液a一定有MgCl2BCuO粉末无明显现象,则溶液a一定有两种溶质C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溶液a可能有NaOHD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则溶液a一定有两种溶质【解答】解: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则盐酸和氢氧化钠先反应;A、加入锌粉有气泡产生,说明含有盐酸,则氯化镁没有参加反应,故一定含有氯化镁,正确;B、加入氧化铜粉末没有现象,说明不含有盐酸,则一定有生成的氯化钠,若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镁恰好反应,则不含有氯化镁,只含有氯化钠,错误;C、加入氢氧化钠无现象,则氯化镁完全反应,氢氧化钠若是剩余则含有氢氧化钠,正确;D、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则含有氢氧化钠,还有生成的氯化钠,故一定是两种溶质,正确;故选:B。二.填空题(共6小题)21.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科学知识。(1)吃松花蛋时,为消除蛋中因含碱性物质而引起的涩味,可加入少量食醋(选填“苏打”、“食盐”或“食醋”);(2)俗话说“梨树砍三刀,果枝压弯腰”,在初夏梨树的“坐果”期,有经验的果农会给梨树的茎做半环状剥皮,这样做可以促使更多的有机物输送给果实。【解答】解:(1)吃松花蛋时,为消除蛋中因含碱性物质而引起的涩味,可加入少量显酸性的食醋,食盐溶液呈中性,纯碱溶液呈碱性;故答案为:食醋;(2)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有机物向下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减少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能使有机物集中运输到果实,增加坐果量,提高产量;故答案为:有机物。22.研究发现,橙子或柠檬的果皮汁液富含一种对橡胶溶解能力很强的烃类有机物,当它滴在吹足气的气球表面,气球会爆炸,所以玩气球时要注意安全。(1)在上述过程中,气球爆炸属于物理变化;(选填“化学”或“物理”)(2)挤压橙子皮可以得到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液泡。【解答】解:(1)气球爆炸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挤压橙子皮可以得到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液泡。故答案为:(1)物理;(2)液泡。23.某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试剂稀盐酸食醋蔗糖水蒸馏水肥皂水烧碱溶液石灰水颜色红红黄黄绿绿绿请分析上表,并回答下列问题:(1)该花汁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2)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简易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肥皂水。【解答】解:(1)酸碱指示剂是指能够与酸性或碱性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该花汁遇酸性溶液红色,遇中性溶液显黄色、遇碱性溶液变绿色,可以作酸碱指示剂;故答案为:可以;(2)蚊子分泌的蚁酸具有酸性,是由于蚊子分泌出的酸性物质有刺激作用,依据中和反应的原理,可涂抹显碱性的物质,肥皂水显碱性,符合要求,石灰水和烧碱溶液具有腐蚀性,不能选用;故答案为:肥皂水。24.某兴趣小组用NaCl溶液、NaOH溶液和稀H2SO4三种试剂,将含有Cu2+、Ba2+、Ag+和NO3﹣混合液中的三种阳离子逐一除去。步骤如下(所加试剂均过量):步骤一:混合液中加入试剂A,过滤得到沉淀1和滤液1;步骤:滤液1中加入试剂B,过滤得到沉淀2和滤液2;步骤三:滤液2中加入试剂C,过滤得到沉淀3和滤液3。(1)同学们确认试剂A是NaCl溶液,写出步骤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AgNO3=NaNO3+AgCl↓。(2)三种沉淀中,能溶于稀盐酸的是氢氧化铜或Cu(OH)2(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3)滤液3中,除NaNO3外还含有的盐是NaCl、Na2SO4。【解答】解:用NaCl溶液、NaOH溶液和稀H2SO4三种试剂,将含有Cu2+、Ba2+、Ag+和NO3﹣混合液中的三种阳离子逐一除去,氯化钠只能与溶液中Ag+形成氯化银沉淀,然后加入的氢氧化钠只与溶液中Cu2+形成氢氧化铜沉淀,最后加入的硫酸沉淀溶液中的Ba2+形成硫酸钡沉淀,满足将三种离子逐一沉淀。(1)同学们确认试剂A是NaCl溶液,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NaNO3+AgCl↓。(2)步骤一、二、三得到的沉淀分别是氯化银、氢氧化铜、硫酸钡,能溶于稀盐酸的是氢氧化铜。(3)步骤三:滤液2中加入试剂C,Cu2+、Ba2+、Ag+已分别生成了沉淀,此时滤液中含有的离子有H+、Na+、Cl﹣、NO3﹣、SO42﹣,则滤液3中,除NaNO3外还含有的盐是NaCl、Na2SO4。故答案为:(1)NaCl+AgNO3=NaNO3+AgCl↓;(2)氢氧化铜或Cu(OH)2;(3)NaCl、Na2SO4。25.在配制硝酸钾(KNO3)营养液时,小敏操作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20304050溶解度/克31.645.863.985.5(1)硝酸钾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养料,属于复合(选填“钾”、“氮”或“复合”)肥。(2)上述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②(填序号)。(3)现要配制20%的硝酸钾营养液,需向烧杯③溶液中加水60克。【解答】解:(1)硝酸钾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氮元素与钾元素两种养料,属于复合肥;故答案为:复合;(2)由表格中的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因此在20℃时40g硝酸钾中加入100g水得到的是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50℃时,溶液变成了不饱和状态;故答案为:②;(3)设现要配制20%的硝酸钾营养液,需向烧杯③溶液中加水的质量为x,则:140g×40gx=60g故答案为:60。26.某探究小组在探究某物质与混合溶液反应的优先顺序课题时,小敏将NaOH溶液逐滴滴入到HCl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敏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先无明显现象,后产生蓝色沉淀。(2)小敏根据(1)的实验现象得出酸碱中和反应优先于产生沉淀反应的结论。但是同组的小红却不同意,她将足量的Ba(OH)2滴入到HNO3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竟然发现不同现象,以下关于滴入氢氧化钡溶液质量和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BC。A.B.C.D.【解答】解:(1)将NaOH溶液逐滴滴入到HCl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反应完,再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小敏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先无明显现象,后产生蓝色沉淀。(2)将足量的Ba(OH)2滴入到HNO3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产生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加;氢氧化钡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和水,但硝酸反应完,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若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前,硝酸有剩余,观察图像,C符合变化过程。若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前,硝酸没有剩余,生成沉淀分为三个过程,即只生成硫酸钡沉淀,同时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只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观察图像,B符合变化过程。故答案为:(1)先无明显现象,后产生蓝色沉淀;(2)B或C。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27.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稀盐酸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吗?某同学通过如下步骤进行探究。①取两个烧杯,各倒入40毫升3%的稀盐酸,分别标为甲和乙。②甲密封,液体体积不变。乙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至液体体积变为20毫升。(溶液密度变化忽略不计)③向甲、乙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再分别缓慢滴加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分别为30毫升、26毫升。(1)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溶液颜色恰好由红色变成紫色。(2)乙烧杯中的稀盐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大,依据是稀盐酸的体积变成一半,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大于一半(合理即可)。(3)为了确定稀盐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会变大,请简要阐述应补充的实验。【解答】解:(1)向甲、乙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再分别缓慢滴加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故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溶液颜色恰好由红色变成紫色。(2)甲密封,液体体积不变。乙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至液体体积变为20毫升,向甲、乙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再分别缓慢滴加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分别为30毫升、26毫升,稀盐酸的体积变成一半,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大于一半(合理即可),故乙烧杯中的稀盐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大。(3)为了确定稀盐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会变大,可换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多次重复实验。故答案为:(1)恰好由红色变成紫色;(2)稀盐酸的体积变成一半,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大于一半(合理即可);(3)换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多次重复实验。28.酸和碱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实验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测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请回答下列问题:(1)胶头滴管中A溶液的溶质是:NaOH(填化学式)。(2)要配制50克15%的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浓盐酸25克。(3)该兴趣小组同学推断出图3中V的值为12,他的理由是:由图2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是12mL,说明此时放热最多,温度最高。(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溶液pH由小于7逐渐升高,是把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稀盐酸中,胶头滴管中A溶液的溶质是NaOH。故填:NaOH。(2)要配制50克15%的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浓盐酸质量:50g×15%÷30%=25克。故填:25。(3)该兴趣小组同学推断出图3中V的值为12,他的理由是:由图2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是12mL,说明此时放热最多,温度最高。故填:由图2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是12mL,说明此时放热最多,温度最高。(4)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NaCl和过量的HCl,该选项说法正确;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加热蒸干所得固体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是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再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故填:AD。29.小滨利用图示装置和药品验证可溶性碱的性质。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资料:碳酸肘遇水会出现蓝色沉淀物)。(1)验证可溶性碱能与酸反应。打开活塞a,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入稀盐酸。Ba(OH)2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2)验证可溶性碱能与CO2反应。完成(1)后,打开活塞b,向锥形瓶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立即关闭活塞b。然后打开弹簧夹(填实验操作)观察到装置甲中的液体进入装置乙,且乙装置内产生白色沉淀现象可证明NaOH与CO2发生反应。(3)验证可溶性碱能与盐溶液反应。完成(2)后,装置乙中锥形瓶内的溶液呈红色,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CuSO4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据上述实验现象能否验证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判断并说明理由不能,因为碳酸钠也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碳酸铜沉淀。【解答】解:(1)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氢氧化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2)乙装置内的二氧化碳与加入的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造成装置内的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装置甲的液体进入装置乙,甲装置溶液中的氯化钡与装置乙溶液中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3)完成(2)后,装置乙中锥形瓶内的溶液呈红色,水溶液显碱性,因为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乙装置内中的碳酸钠也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碳酸铜沉淀和硫酸钠,所以上述实验现象不能验证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故答案为:(1)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2)打开弹簧夹;装置甲中的液体进入装置乙,且乙装置内产生白色沉淀;(3)不能,因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