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化学反应、现象和规律(背诵版)_第1页
2024年中考化学化学反应、现象和规律(背诵版)_第2页
2024年中考化学化学反应、现象和规律(背诵版)_第3页
2024年中考化学化学反应、现象和规律(背诵版)_第4页
2024年中考化学化学反应、现象和规律(背诵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反应、现象和规律

化学反应方程式和主要现象

一、气体的制法

1.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锌混合:2H2。2些2H2。+0/(二氧化锦起催化作用)

2.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镒混合物:2KC1O兰2KC1+302f(加热一段时间才产生。2)

3.加热高锌酸钾:2KMnC)4皇1<加必+MnC)2+O2,(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4.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CaCO3+2HCl=CaCb+H2O+CO2T(HC"稀盐酸)

(现象: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溶解。所制得的C02会混HC1气体,可用饱和NaHCO工溶液除去)

5.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Zn+HzSOLZnSOq+H?T(现象: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溶解)

6.工业高温煨烧大理石制取CO?:_CaCC>3整CaO+COd(《石灰吟》所包含的反应:烈火焚烧若等闲)

二、物质的燃烧|

7.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与2P2。一(现象:发光,生成白烟,不能说白雾或烟雾)

8.硫燃烧:S+O2=^SOL(现象: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火焰,生成剌激性气味的气体)

9.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C)2舞Fe@(现象:火星四射,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10.镁条燃烧:2Mg+O2=2MgO_(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宜色固体)

11.铝在氧气中燃烧:4A1+3O2驾2A四工(铝在常温下也和。2反应,形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12.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紫红色的固体表面变黑色)

13.木炭不充分燃烧:2C+Or±2CO(当碳和氧气质量比为3:4时,只生成CO)

14.木炭氧气中充分燃烧:C+O?聂CO?(现象:发出目光,当碳和氧气质量比为3:8时,只生成CO2)

15.CO的燃烧:2co+。2望2CO」(现象:产生蓝色火焰,CO作为尾气时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烧掉)

16.氢气燃烧(爆炸):2H2+。2里里2H9(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罩在火焰上方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

17.甲烷的燃烧(天然气):CH4+2O7CO2+2H2O(现象:产生蓝色火焰)

18.乙醇的燃烧:C2H9H+3O2谑空2co2+3比0(乙醇俗称酒精,是可再生能源)

三、还原反应(三大还原剂是C、C0、比,它们具有还原性,在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

19.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2Cu+CO2t(现象:黑—色的固体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0.木炭还原氧化铁:3c+2Fe2()3以4Fe+3co2T(现象:红色的固体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1.C0还原氧化铜:20+010鱼C11+CO2(先通一会CO,才加热,防止加热时CO与空气混合,可能爆

炸)

22.CO还原氧化铁:FeQ+BCoUzFe+BCOz(现象:红色的固体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3.CO还原四氧化三铁:Fej04+4C0=3Fe+4CO2(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吗?不属于)

24.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CU+H2O(现象:黑色的固体变成立色,试管内壁有水雾)

25.氢气还原氧化铁:3H2+Fe2O3=2Fe+3H2O(现象:红色的固体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雾)

26.木炭还原CO2:C+CO2=2CO(此反应吸收热量,记住是CO2转化为CO的方法)

|四、金属与溶液的反应(均属于一置换一反应)

27.锌与稀盐酸:Zn+2HCl=ZnC”+H2T(现象:固体逐渐溶解,产生气泡)

28.镁与稀硫酸:Mg+H2SOa=MgSC)4+H2T(现象:固体逐渐溶解,产生气泡,反应放热明显)

29.镁与稀盐酸:Mg+2HCl=MgCb+H2T(现象:固体逐渐溶解,产生气泡,反应放热明显)

30.铁和稀硫酸:Fe+H2SO『FeSOm+H2T(所得溶液呈.浅绿色,因为含有心)

31.铁和稀盐酸:Fe+2HCl=FeCl?+H2T(所得溶液呈浅绿色,因为含有Q)

32.铝和稀硫酸:2A1+3H2s=AMSC>4)吐3Hd(现象:固体逐渐溶解,产生气泡)

33.铝和稀盐酸:2A1+6HC1=2A1C13+3H?T(现象:固体逐渐溶解,产生气泡)

34.铜片投入硝酸银溶液中:Cu+2AgNC>3=2Ag+Cu(NC)3)2(铜表面出现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血色)

35.铁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Fe+CuS04=FeSC)4+Cu(铁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

36.铝片投入硫酸铜溶液中:2Al+3CuSO『3Cu+Ab(SOM(铝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无色)

37.铝片投入硝酸银溶液中:Al+3AgNO3=Al(NC>3)a+3A2

五、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1)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是否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不属于)

38.氢氧化钠溶液变质:2NaOH+CC)2=Na2CC)3+比0(是否属复分解反应?工)

39.检验二氧化碳:CC>2+Ca(OH)2=CaCC)31+H20(生成白色沉淀)

40.石灰浆吸收二氧化硫:SO?+Ca(OH)2=CaSC)3+比0(石灰水浓度太低,用石灰浆吸收效果好)

(2)金属氧化物+酸=盐+水(属于复分解反应)

41.稀硫酸溶解氧化铜:CuO+H2so4=CuSO4+比0(固体逐渐溶解,所得溶液呈蓝色)

42.硫酸除铁锈:Fe2(%+3H2so尸Fe2(SO4h+3H2。(固体逐渐溶解,所得溶液呈黄色)

43.盐酸除铁锈:Fe?O工+6HCl=2FeCb+3H?0(固体逐渐溶解,所得溶液呈黄色)

44.盐酸和铝表面的氧化膜反应:A120a+6HCl=2AlCh+3H2。(氧化膜反应完,内层的铝再反应,放出H?)

(2)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45.盐酸中和氢氧化钠:HCl+NaOH=NaCl+H2。(借助酚酬溶液,溶液由红色变无色,证明中和反应发

生)

46.熟石灰处理硫酸厂废水:H2s+Ca(OH)?=CaSO吐2H(不能用氢氧化钠,碱性强,成本高)

47.氨水中和过多的硫酸:H?SC>4+2NH3HQ=(NHRSCU+2HQ(氨水中含有NH4+和OH」)

48.向纯碱中加入盐酸:Na2c+2HCl=2NaCl+&0+CO2T(反应速率太快,不适宜用于实验室制CO?)

49.向小苏打加入盐酸:NaHCC)3+HCI=NaCl+H?0+CO2T

50.盐酸与硝酸银的反应:HCl+AgNO3=AgCl」,+HNO支(产生的沉淀是否溶于酸?不溶)

51.由纯碱和石灰水制取烧碱:Ca(OHk+Na2cO3=CaCG>n+2NaOH(CaCO3^CaO^Ca(OH)2^NaOH)

52.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3NaOH+FeCb=Fe(OH)n+3NaCl(产生红褐色的沉淀)

53.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CuSO±+2NaOH=Cu(OH)2」,+Na%(产生.蓝色的沉淀)

54.氯化镇与氢氧化钙反应:Ca(OH”+2NHQ=CaC12+2NHJ+2H20(产生有刺激性的氨味)

55.硫酸镂与氢氧化钠反应:2NaOH+(NH£)2SC)4=Na2so4+2NH3T+21^0(产生有刺激性的氨味)

56.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钢溶液混合:NazSOq+BaC匕BaSOL+2NaCl(产生的沉淀是否溶于酸?不溶)

六、其它反应

57.正常雨水呈酸性的原因:CC)2+H2O=H2c0?(将CO,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

58.碳酸不稳定分解:H2c03=<3。2叶比0(将通了CO,的石蕊溶液加热,溶液由红色变回紫色)

59.水通电分解2H8嘤2比什02T(负极放出H2,正极放出巫,体积比为2:1,质量比是1:8)

60.生石灰(CaO)与水反应:CaO+HzCACagH)、(此反应放出热量)

61.加热碳酸氢钠生成碳酸钠和两种氧化物:2NaHCC>3至Na2c0^+比0+CO2T

重要的规律

一、核心物质的性质规律

1.氧气的化学性质

(1)金属单质+氧气—*金属氧化物,如3Fe+2C>2Fe/M

(2)非金属单质+氧气—>非金属氧化物,如4P+502点燃2P2O5。

(3)一氧化碳+氧气一一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2*=2co2。

占燃

(4)有机物+氧气一-►二氧化碳+水,如鹏+2。282+2理0。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C)2+H2O=H2co3。

(2)与碱反应,如CC)2+2NaOH-Na2cO3+H2O,CO2+Ca(OH)2=CaCC>3]+H?O。

3.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2co+。22CC>2(现象:产生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⑵还原性:

3co+Fe2C>30=2Fe+3c。2(现象: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CuOCu+CC)2(现象:黑色固体变红,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毒性: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造成人体缺氧。

4.金属的化学性质

,占燃△

(1)金属单质+氧气—>金属氧化物,如3Fe+2O2.....Fe3O42Cu+O22CuO。

(2)活泼金属+酸一~►盐+氢气,如Fe+H2SO4=FeSO4+H2t,2Al+6HC1=2A1C13+3H2t。

(3)金属+盐一->新金属+新盐,如Fe+CuSO4=Cu+FeSO4,Cu+2AgNO3=2Ag+Cu(NO3)2=

注意:

①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覆盖在铝的表面,从而保护内部的铝不再被腐蚀,因此

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1+3O2=2A12O3O

②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2的亚铁盐,而非+3价的铁盐;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物

中的铁元素也显+2价。

5.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酸具有通性的原因: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H+(或酸溶液中都含有H+)。

(1)酸+紫色石蕊溶液一一变红;酸+无色酚麟溶液一一不变色。

(2)酸+碱一~►盐+旦0,如HC1+NaOH=NaCl+H200

(3)酸+某些金属一-►盐+H?,如2HCl+Fe=FeCl2+H2t»

(4)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H2O,如6HC1+Fe2O3=2FeCl3+3H2Oo

(5)酸+盐一~►新酸+新盐,如2HCl+CaCO3=CaC12+H2O+CC>2t。

6.常见碱的化学性质

碱具有通性的原因:碱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0H-(或碱溶液中都含有OH-)。

(1)碱+紫色石蕊溶液一变蓝;碱+无色酚麟溶液一变红。(简记为“蕊”蓝、“酚”红)

(2)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一->盐+水,如2Na0H+C02=Na2c03+H20。

(3)碱+酸一-►盐+水,如2NaOH+H2sC)4=Na2so4+2H2O。

(4)碱+盐一~►新碱+新盐,如2NaOH+CuC12=Cu(OH)2I+2NaCl。

7.常见盐的化学性质

(1)盐+金属一~►新金属+新盐,如CuS04+Fe=FeSO4+Cuo

(2)盐+酸一~►新酸+新盐,tOAgNO3+HCl=HNO3+AgClI。

(3)盐+碱一~►新碱+新盐,如MgCl2+2NaOH=Mg(OH)2I+2NaCL

(4)盐1+盐2—~►新盐1+新盐2,如Na2SO4+BaCl2=BaSO4I+2NaCl。

二、金属活动规律(按5个一组背诵)

(-)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柏金

(二)排在氢以前的金属能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如:Zn+H2SO4=ZnSO4+H2?

(三)较活泼的金属能与盐溶液中较不活泼金属的阳离子发生置换

如:Fe+CuSO4=Cu+FeSO4

(四)金属与酸反应有关量的规律

1.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2.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3.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五)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有关量的规律:

1.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2.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三、元素周期表规律

IA0

1H

氢S

nA原子序数兀素符号mAIVAVAVIAVDA

1.008r4.003

3LI4BeF6C"7N80'9F10Ne

2锂镀元素名称硼碳氮氧氟然

6.9419.012相对原子10.81!12.0114.0116.0019.00,I20.18

1---1

11Na13AI'14Si15P16S]17CI18Ar

3钠毋!硅磷硫氯氢

mBIVBVBVIBIBHB

22.9924.31VDBI26.98I28.09I30.97I32.0635.4539.95

[31Ga1r

19K20Ca23V,'24CrII25Mn26Fe।27Co'28Ni29Cu'30ZnI32Ge'33As''34Se35Br36Kr

4钾钙铳钛钿珞铳铁钻第铜锌稼错碑硒澳氨

39.1040.08,44.9647.87,50.94.52.00I54.9455.85I58.9358.6963.5565.3869.7272.6374.9278.9679.9083.80

]50Sn152Te)

37Rb38Sr51Sb53।54Xe

5锄锢锢锡睇确碘隘

85.4787.621U.8118.7[121.8'127.6I126.9,131.3

55Cs1

56Ba57-7181Ti82Pb'83Bi84Po85At'86Rn

6艳锹La-Lu笆铅的朴磁

1nq137.3镯系204.4207.2_209.0I209210,222

1

87Fr88Ra89-103

钻镭Ac-Lr

226胸系JL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元素周期表编排规律

1、周期表中有7个横行、18个纵行,7个周期、16个族。

2、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电子层数相同。

3、周期序数=电子层数,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0族除外)。

4、罗马数字I、II、III等表示族序数,A表示主族、B表示副族。

5、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做副族。

(二)元素周期表递变规律

1、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

2、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