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题型细化专项训练:赏析手法-结构技巧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3A/28/wKhkGWbWPEKAQUQrAAImyIY3FrY913.jpg)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题型细化专项训练:赏析手法-结构技巧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3A/28/wKhkGWbWPEKAQUQrAAImyIY3FrY9132.jpg)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题型细化专项训练:赏析手法-结构技巧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3A/28/wKhkGWbWPEKAQUQrAAImyIY3FrY9133.jpg)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题型细化专项训练:赏析手法-结构技巧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3A/28/wKhkGWbWPEKAQUQrAAImyIY3FrY9134.jpg)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题型细化专项训练:赏析手法-结构技巧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3A/28/wKhkGWbWPEKAQUQrAAImyIY3FrY91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题型细化专项训练
考点18赏析手法——结构技巧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赴邠宁[注]留别
李益
身承汉飞将,束发即言兵。
侠少何相问,从来事不平。
黄云断朔吹,白雪拥沙城。
幸应边书募,横戈会取名。
[注]邠宁:唐代方镇名,治所在邠州(今陕西彬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自言为飞将军李广之后,年少就习兵法,流露出对军事才华的高度自信。
B.侠少的问询,激起了作者对世道不公的愤慨,暗示了前往邠宁从军的缘由。
C.作者庆幸能响应招募、前往边镇征战,并坚信自己将横戈沙场、赢得功名。
D.作者前往边镇之际作诗留别,却不为离别而感伤,慷慨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2.本诗颈联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答案】LB2,内容上:①展开想象(通过虚写),描绘了烈烈北风吹散黄云、皑皑白
雪掩映沙城的奇伟壮阔/雄浑的边镇风光,①营造了苍凉壮阔的意境/渲染了苍凉壮阔的氛
围,财于发了对戍边征战的向往。
结构上:为尾联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作铺垫。
【分析】L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B.檄起了作者对世道不公的愤慨'理解有误。事不平”本意为打抱不平,从来事不平”一句指
诗人一直以来都有抗击邪恶、铲除不平的正义感,也指前往边镇、抗击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的
正义行为。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句作用的能力。
颈联的意思是:朔风吹散了层层黄云,白雪簇拥着边塞沙城。
这两句是写景,写出了塞外边关黄云蔽日,朔风劲吹,白雪皑皑,沙城矗立的雄浑景象,展现
出一派边塞城镇独特的风光,黄云“朔风“白雪“沙城”等富有边塞特色的意象,作者刻意选
择了黄“白”等单调色彩,构成一幅苍凉而壮阔的画面。
这两句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边关风光、戍守征战的向往之情,为尾联宰应边书募,横戈会取名”
中表达自己有幸响应招募,一定会在边塞征战中取得功名,建功立业的豪情做铺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房明府①罢长宁令湖州客舍
李嘉祐
君为万里宰,恩及五湖人。
未满先求退,归闲不厌贫。
远峰晴更近,残柳雨还新。
要②自趋丹陛,明年鸡树③亲。
[注]屈府:唐时对县令的通称。理:应该。。鸟树:古代中书省的别称。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对仗,意境阔大,句中万里”言距离之遥远,五湖'官恩泽之广大。
B.朱满”句写房明府任期未满而求退,归闲”句写他要归家过闲居生活。
C.颈联写远峰因晴显得更近、柳树因雨显得清新,借清新之景衬托凄恻别情。
D.本诗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表现出作者与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元人范德凯说: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本诗颈联为转”,
体现怎样的变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3.C4.变化:
达上,由上文记叙、议论结合转为写景;
①情感上,由上文对朋友的赞美,转为表达对朋友的深情与不舍,以及对朋友的美好祝福。
效果:
①使全诗更富波澜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霸虫情于景,含蓄动人,使诗意鲜活生动。
【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衬托凄恻别情”错误,本诗虽是送别诗,但并没有过多地写别情,而是重在表达对房明府
的赞美和期望。全诗的情调较为欢快,别情并不凄恻。第三联的写景,景色优美,是对送别之
地周围环境的描写,它衬托的应该是较为欢快的情绪,含有对房明府的祝福。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起:开头;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转折;
合:结束。
转”是接承*J来,在内容上推进一层,转出他意。颈联远峰晴更近,残柳雨还新”写远峰因
晴显得更近、柳树因雨显得清新。这句内容上是写景,而前两联君为万里宰,恩及五湖人。
未满先求退,归闲不厌贫”的内容却是写景记叙和议论,所以这是一转。君为万里宰,恩及五
湖人。未满先求退,归闲不厌贫”表达的是对朋友的赞美,而远峰晴更近,残柳雨还新”通过
对送别之地周围环境的描写,来表达对房明府的不舍和祝福,这是又一转。
效果:转”就是为了避免平铺直叙,制造一些波澜,为表达主题准备。可从这几个角度分析。
如由上文的记叙、议论结合转为写景,使全诗更富波澜变化,避免平铺直叙;通过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的手法,来含蓄的表达情感,使表达情感含蓄而鲜活生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晓起即事因成回文寄袭美①
陆龟蒙
平波落月吟闲景,暗幌浮烟思起人。
清露晓垂花谢半,远风微动蕙抽新。
城荒上处樵童小,石辞分来宿鹭驯。
晴寺野寻同去好,古碑苔字细书匀。
[注]鹿美:皮日休,字袭美,与陆龟蒙为诗友。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闲景”二字统领全诗,引出下文写景的内容,思起人”三字照应题目寄袭美”,表
达了对皮日休的思念之情。
B.颔联写景动静结合。天快亮时诗人早起赏景,看到露珠清透,花谢剩半,蕙兰新抽嫩芽,
在风的吹动下摇曳多姿。
C.诗人出门所见皆萧条之景,荒城登高看到打柴童子小小的身影,低处细察,温驯的鹭鸟
夜宿醒来在苔野上踩出痕迹。
D.回文诗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中一种独特的样式,本诗正读倒读都是一首完整的诗歌,意
趣盎然,体现了诗人的巧思。
6.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对回文”的释义是: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此
诗回文后首联为匀书细字苔碑古,好去同寻野寺晴”。请从意境特点”结构作用"表达情感”
的角度简析回文后的首联。
【答案】5.C6.①意境特点:开篇描绘了静谧安闲的意境。①结构作用:靖”字统领全篇,
引出下文写景的内容,通篇写的是放晴之后的景色;同寻"二字照应题目寄袭美"。①情感表
达:表达了想要和友人一同赏景的期望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的鉴赏评价能力。
C.所见皆萧条之景"错误。石辞分来宿鹭驯”写的是闲适、趣味盎然之景,并非萧条。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相关诗句意境特点、理解结构作用评价思想情感的能力。
此诗回文后首联为匀书细字苔碑古,好去同寻野寺晴”。
首先理解句意:生有苔辞的石碑上的字迹精细匀称,因为喜欢便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一同去找
寻远在荒郊野岭的寺庙。生有苔辞荒郊野外可见远离闹市少有人来的僻静之处,所以意境特点
是静谧、悠闲、自在的。
开篇创设宁静悠远的氛围,自得一份闲情雅趣,奠定了情感基调为悠游自在闲适淡然。其中的
晴”字总领下文,结构上答碑古“同寻"照应题目晓起即事因成回文寄袭美”,点明同游的人
为袭美”,并引出下文写景的内容,驯鹭宿来分碎石,小童樵处上荒城。新抽蕙动微风远,
半谢花垂晓露清。人起思烟浮幌暗,景闲吟月落波平”。通篇写的是天气放晴之后的景色,
情感上表达了诗人在晴朗的日子里产生了闲心雅趣想要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袭美一同外出寻觅
野寺,以便欣赏美景感悟自在闲适的美好时光,字里行间更寄寓一份美好的心愿,难忘友情,
于是心生期盼,希望有朝一日能达成所愿和朋友喜相逢,并一起到山水田园间追寻快乐生活,
不负好山好水好时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郊行
刘克庄
一雨饯残热,忻然思杖藜。
野田沙鹳立,古木庙鸦啼。
失仆行迷路,逢樵负过溪。
独游吾有趣,何必问栖栖。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饯”字用得好,活泼传神,写出了雨后暑气消散的情景。
B.中间两联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派静谧旷远的郊野景象,透露出诗人闲适恬淡的心情。
C.末联诗人倚杖独游,颇有自得之趣,认为没有必要栖栖遑遑,奔走道途。
D.全诗清新淡雅,既展现了郊野清幽的境界,又透露出诗人潇散的情怀。
8.这首诗句句扣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7.B8.①首联写郊行兴起的原因。夏天的阵雨驱走了炎热,雨后清新凉爽的空
气唤起了诗人郊游的雅兴;@页联写郊行所见所闻。看见野田里栖息着点点沙鹳,听到参天古
木中传来乌鸦的啼叫;。独联承上继写诗人郊外的行踪。途中迷路,幸得樵夫相助;。尾联抒
发诗人的郊行之趣。结构完整,针线细密。
【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中间两联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派静谧旷远的郊野景象”错误,不是浓墨重彩”,应该是不
事藻饰,不着颜色,寥寥几笔勾勒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诗歌的题目是郊行”,首联睢雨饯残热,忻然思杖藜”是说夏天的阵雨驱走了炎热,内心感动
愉快,就想到拄着手杖到郊外游玩。这是写郊行兴起的原因。颔联野田沙鹳立,古木庙鸦啼”
描写到郊外出行看到的和听到的景象,静谧旷远。作者看见野田里栖息着点点沙鹳,听到参天
古木中传来乌鸦的啼叫。颈联失仆行迷路,逢樵负过溪”是写在郊外出行遇到的情况,写诗人
的行踪。在郊外迷失了道路,遇到了一位樵夫,背着他过了小溪。尾联独游吾有趣,何必问
栖栖”是抒情,是说自己独自游玩十分有趣,何必问孤独与否?在诗人心中,到郊外游玩,一
点都不孤独,十分有趣。抒发诗人的郊行之趣。可见诗歌的每一联都和郊行'有关,郊行的原
因、过程和结果都写到了,结构完整,针线细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江景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
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①。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
数峰青。
注:①相灵:湘水女神,相传原为舜妃。《楚辞九歌》有《湘夫人》。
9.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写雨后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作为人物背景画面,与弹筝女相映成趣。
B.续朵芙蕖'两句,既实写水面荷花,又以荷花比喻弹筝的美人,起到一语双关的效果。
C.烟敛云收”写烟雾敛容,云彩收色,与《滕王阁序》中纤歌凝而白云遏”异曲同工。
D.全词富有情趣地紧扣闻弹筝”这一词题,将写景、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耐人寻味。
10.结合全词,从艺术结构和手法角度赏析久不见,数峰青”的精妙之处。
【答案】9.D10.(1)结构上数峰青”照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雨过山青的
景象,自然、贴切又不露痕迹。
(2)侧面烘托乐曲的魅力。曲终人散后,只见青翠的山峰仍静静在山水之间,用环境烘托乐
曲的魅力,赞美演奏者技艺的高超,言有尽而意无穷。
【分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议论”错。词中将弹筝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
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在对人物的描写上,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词中没有仪论”。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注意要从结构"和竽法"IW个角度赏析。
人不见,数峰青”一句承侬约”一句正待写人,却又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不仅没有正面去描
写人物,反而写弹筝人已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
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人不见,数峰青句,用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曲终人
不见,江上数峰青”,用环境烘托乐曲的魅力,赞美演奏者技艺的高超,言有尽而意无穷。
它不仅意象动人,而且在结构上还暗承侬约是湘灵”一句,把上下用典结合起来。数峰青”又
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是那样的自然、贴切而又不露痕迹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养蚕词
高启
东家西家罢来往,晴日深窗风雨响。
三眠蚕起食叶多,陌头桑树空枝柯。
新妇守箔女执筐,头发不梳一月忙。
三姑祭后今年好,满簇如云茧成早。
檐前堞车急作丝,又是夏税相催时。
[注]⑪姑:古代江南民间尊崇的蚕神。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蚕农纷纷罢来往”,没有时间交往,这是农忙季节的客观要求。
B.深窗”指淑女的幽静居处,明代理学盛行,妇女只能深居简出。
C.为了饲养春蚕,很多女性得繁忙一个多月,甚至顾不上打理头发。
D.除了尽力于人事之外,蚕农还会顺从天意,祭祀蚕神,祈祷丰收。
12.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ILB12.作用:①点明主旨(卒章显志;点睛之笔)。诗歌从描写蚕事活动,
转入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蚕丝还没来得及生产出来,就到了衙门胥吏催缴赋税的时候了);
①逆转诗意,与前面诗歌内容构成突转。
情感:藻达了诗人对蚕农的热情赞美与深切同情;①体现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的含蓄批判。
【分析】H.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B.'深窗'指淑女的幽静居处,明代理学盛行,妇女只能深居简出‘理解错误。深窗”表现了环
境幽静。晴日深窗风雨响”的意思:晴天,蚕食桑叶的声音如同风雨敲打窗户,运用了比喻,
摹写蚕食桑叶的密集声音,也写出了养蚕人辛苦把蚕养的很好。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主旨情感的能力。
作用:檐前堞车急作丝”写出了蚕民的辛勤劳作,但这种忙碌艰辛苦楚就是因为是农忙季节
吗?诗人回答是又是夏税相催时”。回答巧妙,画龙点睛,点明主旨。
檐前缭车急作丝”和前八句是都是描述蚕农的辛勤劳动,又是夏税相催时”写了官府催税的急
迫,与前面诗歌内容构成突转。
情感:诗歌最后一句,写了蚕民的辛勤劳作和官府催税的急迫。表达了诗人对蚕农的热情赞美
与深切同情;体现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的含蓄批判。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胡逸老致虚庵①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篇②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③?
[注](瑚逸老:作者友人,生平不详,致虚庵是胡逸老的书房。(ylng):竹箱。。灵台:
此指心。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议结合,褒贬分明,在对比中凸显了胡逸老不同凡俗的淳厚家风和高雅品格。
B.正如蚌胎滋养出明月珠一样,有诗书家教和扶贫济困的德行,友人家必定俊才辈出。
C.于友人处盘桓,闲看山卧听水,山水之妙不仅悦人耳目,更能荡涤心灵,澡雪精神。
D.名为题致虚庵”,诗句却无一处写庵,通篇着墨于表现和赞美庵主人的精神生活。
14.诗歌的颈联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3.D14.①情感表达:颈联描述了致虚庵山环水绕的清幽环境和观山听水的生
活情状,景中含情,即事抒情,间接表现了人物心境的闲雅从容,胸襟的澄明洒脱。①结构安
排:颈联从前面的直写其人转入写庵(衬人),点扣题目,并为尾联直接抒情议论做铺垫。(每
点。意思对即可)
【分析】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恃句却无一处写庵叼1解有误,颈联写的就是致虚庵的环境和庵居的见闻感受,且开头臧
书万卷”也点出了致虚庵作为书房的功用;通篇着墨于表现和赞美庵主人的精神生活”说法不
恰当,因为本诗赞美庵主人的同时也有抒写自己情志的意味。
故选D。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句的作用的能力。
这道题重点考的是分析颈联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的作用。
(1)分析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
颈联,加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的诗意是:山景随着宴坐如画图呈现,水声透过夜
窗像风雨传来。化静为动,将致虚庵山环水绕的清幽环境作了动态描写,也描写了和观山听水
的生活情状。从诗中可知,景中含情,即事抒情,胡逸老为人不慕荣利,有山水之雅趣,心境
的闲雅从容,胸襟的澄明洒脱,黄庭坚在敬慕他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高雅情怀。
(2)分析结构安排方面的作用
首联先用韦贤的典故发议论,赞美了胡逸老的诗礼传家,显示其品格的清高。颔联承上,进一
步赞美庵主的仁爱之心。
颈联从前面的直写其人,转到正面写致虚庵,描写白天闲坐庵中,眼前的山景如一幅幅图画映
出;入夜倚于窗前,只觉水声像风雨一样飒飒传进庵内。颈联点扣诗的标题题胡逸老致虚庵”。
尾联,作者说以闲逸之心观山观水,山水的妙境能常现于心目之前。而山水的清淑之气又能涤
荡肠胃,使此心澄清无滓,一尘不染。这里一方面说胡逸老,另一方面也披露了诗人自己的胸
襟。所以,在结构上,颈联写致虚庵的环境和庵居的见闻感受还为尾联的直接抒情议论做铺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纪旧游
赵孟II
二月江南莺乱飞,百花满树柳依依。
落红无数迷歌扇,嫩绿多情妒舞衣。
金鸭焚香川上暝,画船挝鼓月中归。
如今寂寞东风里,把酒无言对夕晖。
【注】。赵孟兆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元后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晚年逐渐隐退,
后借病乞归。。金鸭:状如鸭子的铜香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忆旧游来抒发故国怀乡之思和今昔盛衰之感,含有南宋灭亡后的感慨。
B.诗人选取典型的春色,运用细致温婉的笔触勾勒了一幅江南早春的秀丽画卷。
C.百花满树柳依依”一句将落红与柳叶拟人化,生动展现了新柳的娇嫩与曼妙。
D.颈联写月下泛舟夜游的乐趣。圆月高悬,鼓乐激荡,渲染出一种激昂与活力。
16.诗的尾联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15.D16.①情感表达: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在无限东风的吹拂下,在苍凉落
日的映照中,诗人的寂寞情绪得以含蓄地体现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了诗歌的韵味。
①结构安排:今昔对比,虚实结合。诗人由欢乐的回忆回到寂寞的现实,昔日的繁盛与欢乐已
经不在,取之而来的是无尽的寂寞与怀念。结尾笔锋陡转,情绪陡然下沉,与上文形成鲜明的
对比,使人感慨不自胜。
【分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圆月高悬……渲染出一种激昂与活力”,错误。在这首诗颈联中诗人写了月下泛舟夜游的乐
趣,金鸭焚香川上暝,画船挝鼓月中归”,写的是状如鸭子的铜香炉中清香袅袅,装点豪华的
船舫中鼓乐声声,诗人就伴着这阵阵幽香与声声鼓乐泛舟江上,随性而游。可以表述为圆月
高悬,散发出一种温柔与静谧;鼓乐激荡,渲染出一种激昂与活力”。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情感、结构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诗人人生经历,从情
感表达、结构安排两个角度考虑诗句的特点。本题中需注意寂寞东风"无言“夕晖”三个关键
词对应的诗人的不同心情。首先,在情感表达方面,如今寂寞东风里”把酒无言对夕晖”以景
结情,寓情于景。在无限东风的吹拂下,在苍凉落日的映照中,诗人的寂寞情绪得以含蓄地体
现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了诗歌的韵味。其次,在结构安排方面,如今寂寞东风里”,
一个如今”,暗含与过去”进行今昔对比,而且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由欢乐的回忆回
到如今寂寞”的现实,昔日的繁盛与欢乐已经不在,取之而来的是无尽的寂寞与怀念。结尾把
酒无言对夕晖”笔锋陡转,情绪陡然下沉,在苍凉落日的映照中,诗人的寂寞情绪与上文形成
鲜明的对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①
黄庭坚
县楼②三十六峰③寒,王粲④登临独倚栏。
清坐一番春雨歇,相思千里夕阳残。
诗来嗟我不同醉,别后喜君能自宽。
举目尽妨人作乐,几时归得钓鳏桓⑤。
【注】①本诗是黄庭坚在叶县任县尉时所作。王晦之,黄庭坚的朋友。硬楼:登封县的城楼。
d十六峰:登封县近嵩山,山有三十六峰。。庄粲:建安七子之一,曾作《登楼赋》抒写杯
念故土之情。王晦之与王粲同姓,而且先前寄给黄庭坚的诗中有怀土之念,诗中用其代指王晦
之。①鲸桓:语出《庄子•应帝王》鲸桓之审为渊”,一说是两种大鱼的名字,一说鲸为鲸,桓
为盘桓。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题目点明了王晦之登楼远眺后,赋诗一首寄给诗人,本诗是诗人回赠给他的诗。
B.颔联两句融相思于春雨“残阳”中,人番“和千里”分别体现了时间感和空间感。
C.颈联一嗟“一喜”,表达友人不能与诗人同醉的遗憾和对友人能自我宽解的欣慰。
D.尾联以钓鲸桓”的形象表达了要有所作为的想法和待友人归来干一番事业的期望。
18.请从诗歌结构安排的角度赏析颔联的作用。
【答案】17.D18.@页联写诗人想象友人王晦之独坐高楼,一番春雨过后面对夕阳,思
念千里外的自己的情景;函联承接上文,写友人独自登上城楼的内容,其中的相思”之情与
首联中化用王粲的典故,写友人来诗中的思乡念亲之情相照应;⑭页联引出下文友人来诗以及
诗人的和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分析】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表达了要有所作为的想法和待友人归来干一番事业的期望”说法错误。尾联化用庄子的典故
表达的是希望摆脱烦琐的公务,归去过垂钓的隐士生活。
故选D。
1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鉴赏作品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颔联在内容上是诗人的想象,诗人从对方起笔生情,想象友人王晦之独坐高楼,写出了楼上人
的徘徊之情。春雨歇”与夕阳残”相对,在写楼上之人远望到的景象的同时抒发思念之情。
颔联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诗歌首联上句写登封县楼在嵩山脚下,登上城楼即可望
见三十六峰,可见县楼之高;下句诗人化用典故,以王粲登楼指代王晦之登楼,暗合王晦之来
诗中所表达的思乡念亲之情,颔联中写友人独自登上城楼所抒发的相思”之情与首联中的情感
相互照应,所以颔联承接了上文。同时颔联又引出下文,颈联上句写友人在寄来的诗中感叹诗
人不能和自己同醉,对此感到十分遗憾,体现了诗人和王晦之之间的深厚感情;下句言诗人从
来诗中看出分别后友人能够自我宽慰,并因此而欣喜。这些内容都是由颔联中所抒发的作者与
友人之间的相思”之情所引发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硕鼠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②女③,莫我肯顾。
逝④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机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选自《诗经国风魏风》。①贯:宦”的假借字,侍奉、养活。①女:通汝",你。①
逝:通誓”,发誓。皿:乃,就。①德:感激。①直:通慎",报酬。①劳:慰劳。
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的黍、麦、苗分别指黍子、麦子和未成熟的苗,无食我黍“无食我麦“无食我苗”
等句表现出剥削者无所不贪的特点。
B.莫我肯顾"莫我肯德"莫我肯劳”都是倒装句,9岁贯女,莫我肯德”表明劳动者对领
鼠”的为富不仁已忍无可忍。
C.乐土“乐国“用郊”是劳动者所向往的,东郊乐郊,谁之永号”表现出劳动者在理想实
现后悲痛全消的狂喜之情。
D.这是首四言诗,在反复咏唱中深刻反映了奴隶社会的阶级对立现象,表现出劳动者的
觉醒和反抗精神。
20.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在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请结合全诗,分析其表达效
果。
【答案】19.C20.⑴主要运用了忱”的手法。表达效果:本诗把剥削阶级比作偷吃劳动
果实的大老鼠,刻画出他们可憎可鄙的贪婪嘴脸,揭示了他们的凶残本性。
(2厘章叠句。表达效果:①t曾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①开拓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
的内容;顶好地抒情,强烈地表达了劳动者对统治者残酷剥削行为的揭露和斥责。
【分析】1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C.郊乐郊,谁之永号’表现出劳动者在理想实现后悲痛全消的狂喜之情”,表述错误。结尾
几句应是标志着奴隶们新的觉醒,绝望摆脱奴隶主,正是这一美好的生活理想,启发和鼓舞着
后世劳动人民为挣脱压迫和剥削不断斗争。
故选C。
2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首先,主要运用了比”的手法。比即喻,是《诗经》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一般说,
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
想和想象。本诗把剥削阶级比作偷吃劳动果实的大老鼠,刻画出他们可憎可鄙的贪婪嘴脸,揭
示了他们的凶残本性。
其次在结构方面,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方式。重章叠句是诗经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
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如颈鼠硕鼠,……,逝将去女,……”
等。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领鼠硕鼠,无食我黍”硕
鼠硕鼠,无食我麦”硕鼠硕鼠,无食我苗”回环反复,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开拓了
诗歌的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强烈地表达了劳动者对统治者残酷剥
削行为的揭露和斥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注】马戴,晚唐诗人,早年屡试落第,困于场屋将近30年。直至武宗会昌四年登第,后仕
途多波折不顺。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写出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之速。
B.颔联中的内容对应题目怅望”,首联中的归鸟”和颈联中微阳”对应落日”。
C.颈联下“人”二字写出夕照的逐渐暗淡,诗人内心的惆怅也随之平息、淡然。
D.诗中久未还“不敢照”,既有作者情感的直接抒发又有含蓄复杂的表达。
22.清代沈德潜评此诗:意格俱好。”请从情感与谋篇(情景相间)两个方面来赏析本诗。
【答案】21,C22.情感:①怎念家乡的惆怅:借孤云、归鸟片刻即可抵达千里之遥,反
衬自己离家已久、归去之难。⑪寸时光流逝、容颜渐衰的惆怅:借临水不敢照”,引发对容颜
衰老的感慨。①仕途坎坷,抱负未展的忧伤:留滞“久未还"写出仕途不顺的怅惘。
谋篇特征:诗歌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先是孤云、归鸟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
阳下山、余晖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使得诗歌情感的表达富有层次感。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
C.诗人内心的惆怅也随之平息、淡然”表述不当,下“式"二字写出夕照的逐渐暗淡,也表明
了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不仅如此,这种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不但加重了诗人的乡愁,
而且更深地触发了诗人感时伤逝的情绪。
故选C。
2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思想情感与谋篇布局理解把握的能力。
先看情感。
开头二句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满怀惆怅地遥望乡关,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仰视所见的景物,
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投宿于林间,凭着它们有形和无形的羽翼,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
诗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写出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之速;这种景物又是触发诗人
情思的契机和媒介: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原来,诗人久客异地,他的乡关之思早已深
深地郁积在胸中了。留滞"久未还出仕途不顺的怅惘与仕途坎坷的忧伤。不仅如此,这种
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不但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而且更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
逝的情绪。客中久滞,渐老岁华;日暮登临,益添愁思,徘徊水边,不敢临流照影,恐怕照见
自己颜貌非复平昔而心惊。其实诗人何尝不知自己容颜渐老,其所以临水不敢照”者,怕一见
一生悲,又增怅闷耳。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再看谋篇。情景分写确是此诗谋篇布局上的一个特点。全篇是写落日怅望”之情,二句景二句
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
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若不管格律,诗句稍颠倒次序
可作:弧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
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如此前半景后半情,也是通常写法,但显得稍平,没有上述那种层
层递进、曲达其意的好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登宣城谢腓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两水”指句溪和宛溪。①双桥'指横跨溪水的凤凰桥和济川桥。
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晴朗秋天的傍晚,诗人登楼远眺,满目是如画的风景,放眼皆是万里的晴空。
B.诗人以望”字领起了中间四句,选取典型意象,绘形绘色,勾勒出深秋的轮廓。
C.颔联将溪水比作明镜,双桥比作彩虹,写出了双桥倒映水中的画面,想象丰富奇妙。
D.诗人追忆着在北楼度过的时光,遥想着先贤诗人谢映,可惜无人领会他登临的慨叹。
24.律诗讲究起、承、转、合,请赏析本诗的转”之妙。
【答案】23.D24.①意境的转变:诗歌颈联描写秋天的傍晚,丛林中缕缕的炊烟笼上橘
柚,秋光渐老,梧桐微黄,呈现出一片苍寒景色,意境上与上联景物的明丽相比有明显变化。
①情感的转变:开篇诗人登楼远眺,宣虹)城美景如画,开阔明丽的景致中可见诗人心旷神怡,
而颈联描摹的寒凉秋意折射出他心境的微妙转变,含蓄地表达出失意落寞的慨叹,为下文抒情
蓄势。
【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
D.待人追忆着在北楼度过的时光”错误,尾联是说诗人站在谢眺北楼上,深藏在心底的孤独之
感被引发出来。有谁能理解我此时在北楼上,迎着拂拂的秋风,怀念谢眺的心情呢!
故选D。
2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思路的理解赏析。
转”即转折,律诗之转折在第三联,又称颈联。诗歌前两联描写江城如画“晚山"晴空”明
镜“彩虹”等意象,色彩明丽,而大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形象地描绘出人家炊烟在秋空
里袅袅升起,炊烟笼罩下的橘树柚树,已带有几分寒意,梧桐也已染上枯黄的秋色,显出了衰
老的姿态。意境发生了转变。
前两联借景抒情,江城如画”,双桥流水景色美丽,诗人心旷神怡。而颈联寒"、老”二字点
出了秋凉的景色,使人感到已是秋光渐老之时。不仅写出了秋景,而且也透露出诗人带有微微
凉意的心境,表达出失意落寞的慨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先帝天马玉花骗②,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第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花骋:唐玄宗御马名。①赤墀:
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①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斯须:一会儿。
2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是说曹将军当年为学画画先拜师卫夫人,只恨技
法没有超过王右军。
B.丹青不知老将至”是指曹将军毕生专攻绘画不知老之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化用《论
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指荣华富贵对于曹将军如空中浮云。
C.睢洗万古凡马空出曹霸画的马神奇雄峻,好像从宫门腾跃而出的飞龙,一切凡马
在此马前都显得相形失色。睢'委婉表现了曹将军落笔挥洒,须臾之间,一气呵成的功力。
D.从诗中生长风”惨淡经营”。九重真龙”等用句可以看出作者对曹将军高超画技的热烈
赞美之情,笔墨酣畅,精彩之极。
26.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答案】25,A26.诗人先说众画工对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骋都都描摹过,但各各不同,无
一肖似逼真;又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作为画马的铺垫;再用来烘托画师的真龙”,
着意描摹曹霸画马的神妙,可谓层层铺垫。
【解析】2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曹将军当年为学画画先拜师卫夫人”错误,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是说曹将军
当年为学书法先拜师卫夫人,只恨没有超过王羲之。
故选A。
2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这是考查表达技巧,但题中已经
指出是铺垫”,所以难度就降低很多,学生只要能够读懂诗歌,正确理解诗歌内容就能够写出
答案。
先帝”以下八句,诗人细腻地描写了画玉花骋的过程。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骋,众多画师都描摹
过,各各不同,无肖似逼真。有一天,玉花照牵至阊阖宫的赤色台阶前,扬首卓立,神气轩昂。
玄宗即命曹霸展开白绢当场写生。作画前曹霸先巧妙运思,然后淋漓尽致地落笔挥洒,须臾之
间,一气呵成。那画马神奇雄峻,好像从宫门腾跃而出的飞龙,一切凡马在此马前都显得相形
失色。诗人先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作为画马的有力陪衬,再用众画工的凡马来烘
托画师的真龙”,着意描摹曹霸画马的神妙,这一段文字倾注了热烈赞美之情,笔墨酣畅,精
彩之极。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莎衣①
杨朴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兼葭影里和烟卧,菌茗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②紫绶金章③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释】衣:蓑衣。①直饶:纵使,即使。①紫绶金章:紫色的绶带和黄金印章,代指高
官显爵。
27.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破题,草缀绳编的蓑衣,在诗人眼里是柔软舒适的,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B.颔联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图景,是诗人对渔人生活的赞颂,也是他对世外桃源
的向往。
C.颈联写春醉后”和晚晴时”脱蓑衣,与颔联写的披”相对照,颇有意趣,耐人寻味。
D.此首诗歌俊逸洒脱,语言质朴,多用典故,手法灵活多变,意境优美,引人入胜。
28.诗的尾联构思精巧,历来被评论家称道。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27,D28.①卒章显志。尾联在前三联写蓑衣的基础上,笔锋一转,由物及人,
足有千钧之力。①诗人将紫绶金章”和蓑衣女寸比,紫绶金章再高贵,也不肯轻易将蓑衣与之
交换;以紫绶金章”象征高官显爵,以莎衣”象征平淡自由的生活。M现了诗人遗世独立、
飘然物外,视官爵如敝履的情怀。
【解析】2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多用典故”错。首句用软绿柔蓝”点题,著胜衣"正相宜”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颔联写
渔人披蓑衣的场景,紫葭“菌茗”等让所写的景物充满诗情画意。披上蓑衣能超然尘外,可以
归返自然;再结合尾联中朱肯轻轻博换伊”,可推知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生活。由披'可知,
颔联写穿蓑衣,由狂脱"乱堆'可知颈联写脱蓑衣;一穿一脱对照鲜明。而这首诗除了尾联抒
情言志之外,其余六句均是咏蓑衣,全诗没有运用典故。
故选D。
2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题干要求待的尾联构思精巧,历来被评论家称道。请谈谈你的理解”,就是要求考生对诗歌尾
联进行赏析。赏析诗句一般在炼字、用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体风格、语言风格、诗歌
结构、情感表达等方面入手。
结构上:本诗尾联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彳E诗歌结构上是卒章显志,前三联一直
在咏蓑衣,尾联道出诗人自己对蓑衣的情感。
表现手法上:该句诗中诗人提到紫绶金章贵”,其实是在拿紫绶金章”与蓑衣”作对比,能过
对比表明诗人对生活方式的取舍;选择了蓑衣”就是选择了一种平淡自由的生活方式,所以这
里紫绶金章”和蓑衣”就具有了一种象征意义,分别象征了一种生活方式,紫绶金章”象征高
官显爵,以蓑衣”象征平淡自由的生活。
情感表达上:本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诗歌前三联通过对蓑衣的吟咏,已经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诗歌首联说蓑衣绿蓝相间,柔软胜过锦衣,穿着它靠在船边吟诗、钓鱼是最合适的,表明作者
对蓑衣的喜爱。颔联写在烟雨朦胧时候,披着蓑衣,穿过芦苇荡,看莲叶滴翠,闻菌茗飘香,
想躺就躺,想坐就坐,有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感觉。颈联写醉后和晴时脱蓑衣,
我们仿佛看到浩歌惊世俗,狂语任天真”楚狂接舆就站在面前,无拘无束,超然尘外。中间两
联一披“一脱”,显得多么自由自在又多么潇洒超脱。所以诗人通过吟咏蓑衣来表现自己遗世
独立、飘然物外、不愿做官的情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红玫瑰
杨万里
非关月季姓名同,不与蔷薇谱课通。
接叶连枝千万绿,一花两色浅深红。
风流各自燕支格,雨露何私造化功。
别有国香收不得,诗人熏入水沉中。
2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颔联从玫瑰的叶、枝、花写出它与月季、蔷薇的不同,突出人花两色”。
B.诗歌从微观着笔,从玫瑰的姿态、神韵上加以赞美,一气呵成,令人回味。
C.诗歌尾联写玫瑰花香气浓烈,诗人沉浸在浓郁的芬芳之中,流连忘返。
D.全诗不写静”态而取劲”景,重在点染玫瑰的色美香醇,且淡语见深盈。
30.诗的首联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29.D30.(W红玫瑰进行整体介绍。①总起全诗,引出对红玫瑰的具体描写,
照应尾联。
【解析】29.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D项,全诗不写静'态而取动'景”说法错误。诗歌开篇开宗明义,一开始就写出了玫瑰与月
季、蔷薇是不同的,不能错误地归为一类。颔联写玫瑰枝繁叶茂,青翠欲滴,一茎上开出两朵
深浅不同的红花。颈联写玫瑰的花朵就像美人脸上的胭脂颜色一样,各有风流,说这是大自然
的阳光雨露精心培育的结果。尾联写玫瑰香气四溢,如同被水沉香的香气熏着一样。可见,全
诗写了玫瑰的科类、颜色、香气,没有取动景来进行写作。
故选D。
30.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构思安排的能力。
从内容上看,首联开宗明义,指出玫瑰、月季、蔷薇同属蔷薇科,然而都是不同的种类;写出
了玫瑰既跟月季不同姓不同名,也跟蔷薇在族谱中没有瓜葛的特点,这是对玫瑰的误区进行概
况介绍,从而体现出玫瑰的与众不同。
从结构上看,首联暗合题目红玫瑰”,总起全诗,对玫瑰的种类进行了整体介绍,由此引出了
诗歌后三联对玫瑰的枝叶千万绿”、花色浅深红”、香气熏入水沉中”和受之自然恩惠造化功”
的具体描写。同时,首联中写红玫瑰与月季、蔷薇既不同姓名”,也不同谱课”,体现红玫瑰
的独特;与尾联中的利有”形成照应,使诗歌结构严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野色
范仲淹
非烟亦非雾,募募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夕阳还照开。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
谁谓山公①意,登高醉始回。
【注释】①山公,即晋山简,曾镇守襄阳,喜酒,常常出外登山游览,尽醉而归。
3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承诗题,表现野色如烟似雾却又不是烟与雾,含蓄表现诗人的品味与喜爱。
B.楼台是诗人观察野色重要的参照物,因为它,周围的野色显得更有梦幻之美感。
C.白鸟的出现点破了美景,表现出诗人对美好难以常在的思考,寄寓深刻的哲理。
D.颈联是诗人大胆的想象,想象眼前野色的动态之美,表现出自然的和谐与多情。
32.请从表现手法和诗歌结构上对该诗尾联进行赏析。
【答案】31.C32.表现手法:用典加反问,表现出自己钟爱野色,凝神聚首,沉浸其中
而不觉时光流逝。诗歌结构:尾联是对前六句诗歌的概括,是点睛之笔,卒章显志。
【解析】3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项,表现出诗人对美好难以常在的思考,寄寓深刻的哲理”错,颔联诗意为白鸟在野地里
飞,点破了野色的沉寂;一道斜阳低低地照着,又仿佛一把剑,把它剖开”,诗人采用动静结
合的手法,以白鸟的动衬托野色的沉寂,以白鸟的动作增加野色的存在感。
故选C。
3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结构的能力。
表现手法:诗歌尾联谁谓山公意,登高醉始回”大意为宥谁能知道山公的情趣,他天天登高
远眺,沉湎野色之中,大醉方归”。根据【注释】①可知,包公”即晋山简,曾镇守襄阳,喜酒,
常常出外登山游览,尽醉而归。这里诗人以典故入诗,以山简自况,说他登山喝酒,归时醉眼
模糊,实际上是突出野色的迷离恍惚,表现诗人对野色的喜爱,流连忘返。
结构:诗歌前六句通过描写楼台、白鸟、残阳、芳草、远帆”这些景物与野色相映照,虚虚实
实,藏头露尾,如同云中龙,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图画。末尾句采用典故,卒章显志,以情结
景,体现出作者豪爽的性格和旷达的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小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三城:指松州、维州、保州,因吐蕃时相侵犯,
故驻军戍守。①青江:指锦江。万里桥:在成都城南。©昌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3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景,诗人笔下的景象开阔辽远。
B.颔联海内风尘诸弟隔”一句中以风尘”借指战乱。
C.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皇帝昏庸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
悲叹之情。
D.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赋役负担沉重,尾联包含了作者对民不堪命、世事日转
萧条的隐忧。
34.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加以概括。
35.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扣住望”来写的。
【答案】33,C34.忧国之情,对诸弟的思念,漂泊之悲。35.①首联描写所望之景;
①中间两联因景生情,抒写望之感慨;。尾联点明望之方式和地点,以及由望引发的忧虑。
【解析】33.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C项,含蓄地批判皇帝昏庸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理解有误,颈联无批判和
报国无门之意,作者在这一联主要表达了迟暮多病之悲以及自己未有丝毫贡献、未能报答圣朝
的惭愧。
故选C。
34.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这一联的意思是因海内战争不息,几个兄弟音讯阻隔,
我流落天涯潸然泪下。这两句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海内外处处烽火,诸弟
流散,此时蹴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真情实感尽皆吐
露不由人不感动。由此可以从三个角度概括出本联表现的情感,对诸弟的思念、对国家的担忧、
对自身漂泊的悲叹。
3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根据题干,全诗是如何扣住望’来写的”,可知要分析整首诗的结构思路。
诗的首联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的景色。颔联是抒情,由野望想到兄弟的飘散和自我孤身浪
迹天涯,海内外处处烽火,诸弟流散,此时睢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颈联继续抒写迟
暮多病不能报效国家之感,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朱有丝毫”贡献,
报答里朝”,是很感惭愧的。末联以铝郊极目”,点出野望的方式,点明主题野望”,以人事
萧条总结中间两联,表达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归'转箫条”的隐忧。全诗感情真挚,
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充电保护装置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机器人滚柱丝杠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高温模拟蒸馏仪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网络变压器类线圈绕线设备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企业新年时光年会(致谢时光 幸而有您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 2025文旅景区蛇年赢新春嘉年华庙会主题活动策划案
- 2025深圳市基建工程项目施工版合同
- 探索创业技能的培训课程
- 二手房购房合同定金协议书
- 经销商代理合作合同
- 电力沟施工组织设计-电缆沟
- 《法律援助》课件
- 《高处作业安全》课件
- 春节后收心安全培训
- 小学教师法制培训课件
- 电梯操作证及电梯维修人员资格(特种作业)考试题及答案
- 市政绿化养护及市政设施养护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2024年山东铁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GA/T 718-2007枪支致伤力的法庭科学鉴定判据
- 核医学内分泌系统课件
- 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时练(课后作业设计)(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