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单选题题库及答案(共100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08/24/wKhkGWbWNT-AGzSDAAGbuE_aKBE611.jpg)
![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单选题题库及答案(共100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08/24/wKhkGWbWNT-AGzSDAAGbuE_aKBE6112.jpg)
![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单选题题库及答案(共100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08/24/wKhkGWbWNT-AGzSDAAGbuE_aKBE6113.jpg)
![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单选题题库及答案(共100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08/24/wKhkGWbWNT-AGzSDAAGbuE_aKBE6114.jpg)
![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单选题题库及答案(共100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08/24/wKhkGWbWNT-AGzSDAAGbuE_aKBE61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单选题
题库及答案
本专题内容: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
政管理、公文写作、深圳市情
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目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是指
A.18周岁以上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人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C.凡是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人在法律面前平等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克服各种消极****现象
B.繁荣科学文化事业
C.建立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D.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
中国最大的实际是o
A.生产力水平低
B.人口数量多,增长快,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是()。
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C.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问题D.是否承认世界是统一的问题
5.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B.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D.人道主义
6.是领导职能体系中关键的环节。
A.领导决策B.领导用人
C.领导激励D.领导协调
7.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保证是0
A.树立正确的行政观B.建立合理的行政结构
C.深化人事制度改革D.反对官僚主义
8.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o
A.保证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B,使劳动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D,实现共同富裕
9.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0
A.公文的行文应当确有必要,注重效用
B.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C.公文复印件作为正式公文使用时,可不加盖复印机关证明章
D.经批准公开发布的公文,同发文机关正式印发的公文具有同等
效力
20.经济管理的中心任务是。
A.加快经济发展速度B.提高企业实力
C.提高经济效益D.不断地增加投入
1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原则是。
A.政府只管宏观,微观的事一概不管
B.涉及国家大事由政府干预,小事由市场调节
C.凡是市场机制能够解决好的问题,政府则不干预
D.事情无论大小,谁管得好就由谁管
11.历史唯心主义的本质在于它肯定O
A.杰出个人的重大历史作用B.人类的精神力量
C.社会意识是历史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的重大历史作用
12.群众路线的准确表述是o
A.群众是真正的历史发展动力
B.群众的意见必须得到充分尊重
C.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
13.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是0
A.党员的社会出身B.党内工人成份占多少
C.党的理论、纲领和路线D.党的名称
14.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三改一加强〃的指导方
针。〃三改一加强〃是指o
A.改革同改善、改造、加强投资相结合
B.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相结合
C.改革同改进、改造、加强监督相结合
D.改革同改建、改造、加强经营相结合
15.具有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三大职能的银行
是O
A.中国银行B.中国工商银行
C.中国建设银行D.中国人民银行
1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17.肯定精神和物质有同一性,这是()。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
1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B.自然界发展的规律
C.社会发展的规律
D.思维发展的规律
19.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A.机械力学B.地质学和胚胎学
C.天文学和数学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生物进化
2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21.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22.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A.剩余价值论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D.科学的实践观
2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宣言》B.《反杜林论》
C.《资本论》D.《哥达纲领批判》
24.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
A.根本理论特征B.根本理论品质
C.鲜明政治立场D.崇高社会理想
25.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A.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B.社会主义和********学说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英国哲学B.法国哲学
C.希腊古代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
27.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标准
28.唯物辩证法总特征是
A.质变和量变B.联系和发展
C.对立和统一D.肯定和否定
29.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其原因在于
A.斗争性是稳定的,同一性是可变的
B.斗争性是无条件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
C.斗争性是内容,同一性是形式
D.斗争性是无形的,同一性是有形的
3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规律性B.可知性
C.客观实在性D.矛盾性
3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否定之否定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32.在实际工作中既抓住主要矛盾又兼顾次要矛盾就是坚持
A.一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B.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C.一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D.重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
33.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走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体现了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D.肯定和否定的统一
34.联系是
A.不可知的B.主观的C.普遍的D.无条件的
35.认识的本质是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B.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C.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36.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是
A.从实践到认识B.从感性认识到实践
C.从认识到实践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37.真理是
A.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B.标志客观的范畴
C.标志主观和客观相违背的范畴D.标志主观的范畴
38.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取决于它是否
A.与客观实际相符合B.被权威所肯定C.对人有用D.被多数人
所肯定
39.只讲真理的绝对性,不讲真理的相对性会导致的错误是
A.相对主义B.绝对主义C.怀疑主义D.不可知论
4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A.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B.先验论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D.不可知论
41.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历史人物D.生产方式
42.生产方式包括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C.劳动者和生产资料D,劳动者和生产工具
43.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
A.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
C.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D,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44.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领袖意志B.反动历史人物C.人民群众D.杰出历史人物
45.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阶级斗争B.社会革命C.杰出历史人物D.生产力
46.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推动社会发展的的直接动力是
A.社会基本矛盾B.社会革命C.阶级斗争D.改革
47.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能源系统B.仓储系统C.生产工具D.运输系统
48.生产关系反映的是
A.思想关系B.法律关系C.政治关系D.经济关系
49.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分配关系
C.产品交换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50.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A.军队B.国家政权C.法庭D.警察
51•一辆轿车比一台自行车价值大,是因为
A.轿车速度快B.轿车使用价值大
C.生产轿车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远远超过生产自行车所需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轿车安全、舒适
52.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产品供不应求B.生产的绝对过剩
C.固定资本更新D.生产的相对过
53.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
A.获取商品B.获取剩余价值
C.获取价值D.获取使用价值
5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资本的原始积累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D.货币为资本家所有
5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C.剩余劳动时间决定D.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56.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是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57.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
A.利己主义B.自由主义
C.资产阶级人性论D.民主主义
58.垄断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的时间是
A.18世纪中期B.19世纪中期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19世纪末20世纪初
59.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是
A.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社会主义和********学说
60.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是
A.管理国家和社会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成为统治阶级D.****资产阶级统治
61.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是
A.农民B.全体人民群众
C.全体公民D.无产阶级
62.在领袖.政党.阶级.群众的关系中,最关键的关系是
A.领袖和政党B.政党和阶级
C.领袖和群众D.党和人民群众
63.实践是
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B.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
象性活动
C.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D,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
活动
64.人类世界从根本上说是
A.自然界的产物B.脱离自在世界而存在
C.自在之物D.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
65.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66.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方法D,归纳演绎方法
67.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总汇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69.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
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70.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论B.不可知论C.诡辩论D.二元论
71.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
A.客观存在的B.人的意识创造的
C.由神或客观精神创造出来的D.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构成的
72.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
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
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
73.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整体与局部关系B,一般与个别关系
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关系
74.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是
A.阶级性B,科学性
C.革命性D.实践性
75.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对立统一规律B.实事求是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D.为人民服务
7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7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78.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A.手脚分工B.语言的产生C.社会的出现D.劳动
79.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A.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80.意识是()
A.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
B.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D,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
8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A.它的存在性B.它的物质性C.它的可知性D.它的矛盾性
82.坚持世界是多样性统一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论B.辩证唯物论C.折衷主义D.二元论
83.事物的规律是()
A.事物的特殊的联系B.事物的普遍的联系
C.现象之间的联系D.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84.客观规律和人的关系是()
A.人可以改变规律B.人可以创造规律C.人可以消灭规律D.人
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85.辩证联系的含义是()
A.概念之间的相互判断、推理等逻辑关系
B.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
C.事物发展过程中直接的本质的关系
D.事物或现象之间界限的不确定性
86.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物体的位置移动和场所的变
化
87.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形而上学是
()
A.只承认联系,否认发展B.只承认发展,否认联系
C.从否认联系到否认运动、变化和发展D.只承认运动、否认联
系和发展
8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B.辩证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
89.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B.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9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91.唯物辩证法认为,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
A.它们出现时间的先后B.它们在形式上是否新颖
C.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D.人们是否认可它们
92.系统论的最基本原则是()
A.整体性B.区别性C.最优化D.合理化
93.从普遍联系观点来看,事物之间的差别的界限()
A.是不确定的B.是确定不变的
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D.是不可捉摸的
94.矛盾的含义是()
A.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B.事物内部和事物
之间的交叉关系
C.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冲突关系D.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依
赖关系
95.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
系原理要求我们()
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96.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
A.矛盾B.普遍矛盾C.特殊矛盾D.矛盾双方的又统一又斗争
97.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
A.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B.矛盾体系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在事物发展进程中不起决定作用
的矛盾
C.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元宵节古诗词灯谜(后附谜底)
- 教学设计中应用原则及过程研究论文
- 公司员工管理手册
- 公司商品陈列标准手册模板
-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资源保护第1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学案湘教版选修6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8争取人类和平人民版选修3
-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7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
- 武汉警官职业学院《统计专业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年软件系统软件升级与售后服务协议3篇
- 排水管网改造及淹积水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钢筋工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大数据技术基础及应用教程(Linux+Hadoop+Spark) 习题答案
- 中国古代史年代尺
- 数字经济学导论-全套课件
- 医药代表经验分享
- 钉钉培训使用手册培训课件
- 高等数学(新标准教材)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法语专四四级词汇
- 动物检疫技术-动物检疫的对象(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 《字体设计》第四章 字体设计进阶训练
-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