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中医临床诊疗实践指南(草案)的制订原则与要点解读(全文)_第1页
高血压中医临床诊疗实践指南(草案)的制订原则与要点解读(全文)_第2页
高血压中医临床诊疗实践指南(草案)的制订原则与要点解读(全文)_第3页
高血压中医临床诊疗实践指南(草案)的制订原则与要点解读(全文)_第4页
高血压中医临床诊疗实践指南(草案)的制订原则与要点解读(全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血压中医临床诊疗实践指南(草案)的制订原则与要点解读(全文)1指导原则

1.1制订目的

主要目的是推荐具有循证医学证据、体现中医特色和疗效优势的诊疗方法或诊疗方案,促进各类临床医护人员规范进行高血压的中医药临床诊疗活动,并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中医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本指南针对的患者群体为易发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和18岁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宜直接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病的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

本指南的应用对象为大中华地区的个体执业中医医师、社区医院医师、中医医院内科医师、综合性医院中医科或中西医结合科医师,不宜直接适用于个体执业医师、综合性医院执业医师、海外个体执业中医医师或海外留学生。

1.2证据编写的基本体例

主要针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提供以中医药为主要内容的诊断、治疗和调摄建议。

在临床指南中所提出的每一项建议必须具有表明其证据强度的明确等级,证据的强度支持了所提出的建议,反映了目前可利用的最好的中医药证据。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参照刘建平制定的“传统医学证据体的构成及证据分级的建议”和GRADE工作组形成的推荐分级。

1.3实践应用的关键建议

对低危、中危的1级和2级高血压(轻、中度)患者,建议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以中医药治疗为主,降压和改善症状兼顾;对于高危的高血压患者,建议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降压药物治疗基础上,适当加用中医药治疗以辅助降压,改善症状。

高血压的辨证建议以阴阳为纲,根据风、痰、虚、瘀的病机特点,参考肝火亢盛、痰浊壅盛、阴虚阳亢、肾气亏虚等基本证候特征,选用相应的方剂或中成药辨证施治。

老年高血压在上述辨证论治疗基础上,根据久病及肾、多虚多瘀的特点,应结合病情选用补肾益气和/或活血通脉方药。

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还可适当选用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

1.4指南推荐的实践操作工作路径

2.诊断标准

中医病名和证候名称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GB/16751.2–1997)》确定。建议中医第一诊断为眩晕病(TCD:BNG070),西医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I1011)。

2.1疾病诊断标准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rtension,EH)定义为:⑴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⑵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2.2证候诊断标准

1.肾气亏虚证

头晕目眩、腰脊痠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或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2.阴虚阳亢证

头晕目眩、头痛、腰酸、膝软、面色潮红、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3.肝火亢盛证

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痰瘀互结证

头昏、头如裹、形体肥胖、面色晦暗、胸闷胸痛、呕吐痰涎、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滑或涩。

3干预、管理和推荐

3.1基本治疗原则

对低危(1级高血压)患者,建议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开始中医药治疗;如治疗3~6个月后血压仍不达标时,建议加用降压西药治疗。(证据级别:Ⅴ)

对中危(2级高血压)患者,建议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可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9]”开始降压西药治疗或(和)中医药治疗;如单用中医药治疗1~2个月血压仍未达标时,建议立即开始降压西药治疗,但可继用中医药治疗以辅助降压和改善症状。(证据级别:Ⅴ)

对伴随头晕、头痛、颈强等相关症状的全部高血压患者,均建议给予中医药治疗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证据级别:Ⅴ)

对单用中医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建议定期随访,规律监测诊所偶测血压(CBP)和家庭自测血压,必要时监测动态血压,如血压明显升高(CBP≥180/110mmHg),应立即给予降压西药治疗。

3.2.辨证汤剂治疗

3.3辨证中成药治疗

3.3辨证中成药治疗

3.4非药物疗法

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共识,推荐如下治疗方法:刺灸法(证据级别:Ⅱb/Ⅲb;推荐强度:推荐使用);耳针/耳穴贴压(证据级别:Ⅴ;推荐强度:有选择性的推荐);推拿(证据级别:Ⅱb/Ⅲb;推荐强度:推荐使用)。

3.5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老年高血压患者与一般高血压的辨证既有相同之处,又具有多虚多瘀的特点,同时要注重配合应用活血化瘀药和补益肾气方药。

3.6高血压中医社会化管理

工作目标:将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关口“前移”——预防新发疾病和延缓疾病进展;将慢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战略“下移”——建立以人群防治为重点的“治未病示范社区”,形成规范而便于推广的社区治未病适宜技术。

工作要求:思想上坚持大专家做小题目,行动上注重先实用后提高,观念上保持可持续而不懈怠,规划框架、细化技术、简化方案。

建议重点规划和实施下列任务:⑴建立中医示范社区的管理目标体系。⑵推动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分层和规范治疗。⑶引进慢病全程管理(HospitaltoHome,HtoH)新模式。⑷建立社区人群药物监测系统。⑸建立中医治疗依从性的评价模式。⑹建立中医健康教育的整体实施方案。⑺建立中医个体量化健康教育的执行计划。⑻推广应用中医健康教育表单。⑼成立血压健康俱乐部,密切医患关系,提高长期治疗依从性。⑽普及大众血压健康教育,倡导公众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⑾规范建立体现中医特色和治未病特征的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EHR)、个人健康记录(PHR),优先为老年人、不良生活方式患者等重点人群建立中医HER和中医PHR,逐步向全人群扩展,逐步推进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探索电子档案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整合和联用。

4证据获取方法

4.1中英文证据检索策略

采用计算机和手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索。

文献纳入标准:①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或系统评价,无论是否采用盲法;②研究对象为高血压患者;③干预措施为中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措施为空白对照或西医基础治疗或其他中药。

文献排除标准:排除个案报道(病例数小于3例)、综述类文献、临床检验指标研究类文献、动物模型研究类文献。

通过阅读文献标题和摘要,依据标准进行初筛,筛选出应纳入和排除的文献,在不能明确不符合排除的文献是否应纳入时,先纳入文献范围;获取应纳入文献的全文文本,通过阅读全文最终决定是否纳入;以上筛选过程由3位研究者独立进行,初筛时进行筛查一致率检验,对初筛和最终意见不同者通过讨论达成一致。

4.2证据综合及指南形成方法

推荐使用: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其疗效,应当使用(基于Ⅰ级证据);

有选择性的推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