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致收缩液晶弹性体材料性能研究_第1页
热致收缩液晶弹性体材料性能研究_第2页
热致收缩液晶弹性体材料性能研究_第3页
热致收缩液晶弹性体材料性能研究_第4页
热致收缩液晶弹性体材料性能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引言

液晶弹性体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热致液晶弹性体薄膜可以在相变温度处产生收缩形变。实验中采用全息曝光的方法制备了具有栅状结构的热致液晶弹性体薄膜材料。通过偏光显微镜对弹性体薄膜的光栅结构、偏光特性进行检测。对该液晶弹性体薄膜的热致收缩性能进行测试,其热致收缩形变率为12%。2实验本实验配制的样品是由具有双官能度的聚二烯丙基二基氯化铵(polydiallyldimethylammoniumchloride,PDDA)和具有五官能度的二季戊四醇羟基五丙烯酸酯(DipentaerythritolPentaacrylate,DPHPA)的单体材料以一定1:1混合形成平均官能度为3.5的单体基质,质量百分含量为48.5wt%;液晶材料TEB30A(n0=1.522,Δn=0.1703,质量百分含量为36wt%);交联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inylpyrrolidone,10wt%)、少量的玫瑰红(RoseBengal,0.5wt%)和共引发剂N-苯基甘氨酸(N-phenylglycine,2wt%)添加到混合物中;添加少量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AR级,上海试剂公司,3wt%)。将混合后的样品搅拌均匀,注入到厚度为20μm的液晶盒中。实验中采用全息方法制备液晶弹性体薄膜。3结果与讨论制备的薄膜具有周期性栅状结构,其正交偏光显微镜图片如图2所示,旋转载物台时能观测到明显的亮暗变化。图2(a)中亮条纹区域是富液晶区,该区域的明暗随载物台的旋转发生明显变化,如图2(b)所示。这说明膜内的液晶具有较为均一的取向效果。具有栅状结构的液晶弹性体薄膜是由富液晶区和富聚合物区周期性分布而形成。在全息曝光过程中,由于两束光产生干涉,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光场,在亮区单体发生聚合,单体浓度降低,形成的聚合物排挤液晶分子;在暗区单体浓度相对较高,单体向亮区扩散;最终形成富液晶区和富聚合物区周期性分布。由于扩散作用导致单体由暗区向亮区移动,液晶分子由亮区域向暗区域迁移,二者的迁移方向均与栅状结构相垂直。在迁移过程中形成如图3所示的液晶分子长轴垂直于栅状结构的排列。根据图1所示液晶弹性体自发形变示意图,该薄膜样品受热时应在垂直于栅状结构的方向(如图3所示X轴方向)上产生收缩形变。加热形变前弹性体中的液晶处于向列相态,液晶分子沿X轴方向排列,加热至一定温度后液晶处于各向同性态,液晶分子的指向矢发生变化,有序度降低。从而产生收缩。

打开液晶盒,取出液晶弹性体薄膜,对薄膜的热致收缩性能进行检测。将取出液晶弹性体膜放置在热台上,下面垫放一坐标格纸,用于观察并检测薄膜的收缩形变情况,液晶薄膜的收缩情况如图4所示:图4(a)为收缩前的薄膜图片,光栅结构沿X轴方向排列,液晶分子长轴沿X轴方向排列。沿X轴方向薄膜最宽处长度约为1.25cm,沿Y轴方向薄膜长度约为1.45cm。对液晶弹性体薄膜加热到80℃时,薄膜沿X轴方向发生收缩。图4(b)是发生收缩后的薄膜图片,收缩后沿X轴方向薄膜最宽处长度约1.10cm,沿Y轴方向薄膜收缩变化不明显。最终薄膜热致收缩率约为12%。实验中观测到薄膜在从室温加热到65℃的过程中,有薄膜长度缓慢增加的现象,增加幅度不大,分析认为是由于丙烯酸酯聚合物的热膨胀所致。在65℃到80℃的温度范围内薄膜迅速发生收缩,收缩是由于液晶相变导致。有研究表明,对单畴向列弹性体而言,形变的幅度是由向列排布状态和高分子主链的构象二者的耦合所决定的。单畴向列弹性体的形变系数λ

λ=L/L0其中L0为向列相态薄膜长度(形变前长度),L为各向同性态薄膜长度(形变后长度)。λ线性依赖于向列有序参数S,关系式可表示为:(2)式中:μ是弹性模量;σ是应力;U是交叉耦合系数,反映了弹性体在向列态和各向同性态间转变时的分子构象的变化。侧链型单畴向列弹性体的骨架构象在整个形变过程中几乎不受影响,刚性的棒状液晶基元只是与主链构象间接耦合。当液晶基元进入到高分子的主链后,伴随着相转变,大的构象变化就会发生并直接表现出大的形变量。通常形变率能达到30%以上。

实验中所制备的液晶弹性体薄膜中的液晶分子是分散在聚合物网络中的,液晶分子的指向变化对高分子结构的耦合作用相对较弱,因此引起的形变量较小。若实验中能将液晶分子在光聚合的过程中引入到聚合物侧链或主链中,并形成具有一定取向排布的液晶弹性体结构,将会大为改善液晶弹性体的收缩性能。4结论

液晶弹性体材料在人工肌肉、纳米机械、形状记忆、显示技术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目前主要研究单畴液晶弹性体的热致型自发可逆形变。实验采用丙烯酸酯单体和液晶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