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实验室+第2部分:能力要求GBT+29479.2-2020》详细解读_第1页
《移动实验室+第2部分:能力要求GBT+29479.2-2020》详细解读_第2页
《移动实验室+第2部分:能力要求GBT+29479.2-2020》详细解读_第3页
《移动实验室+第2部分:能力要求GBT+29479.2-2020》详细解读_第4页
《移动实验室+第2部分:能力要求GBT+29479.2-2020》详细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移动实验室第2部分:能力要求GB/T29479.2-2020》详细解读contents目录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基本要求4.1公正性4.2保密性5组织要求6资源要求contents目录6.1人员6.2设施和环境6.3设备6.4计量溯源性6.5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7过程要求7.1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7.2方法的选择、验证和确认7.3抽样(采样、取样)contents目录7.4移动实验室活动样品的处置7.5技术记录7.6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7.7移动实验室活动数据和结果质量的保证7.8报告结果7.9投诉7.10不符合工作7.11数据控制和信息管理8管理体系要求contents目录8.1管理体系的选择8.2管理体系的文件化(方式A)8.3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方式A)8.4记录的控制(方式A)8.5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方式A)8.6改进(方式A)8.7纠正措施(方式A)8.8内部审核(方式A)8.9管理评审(方式A)contents目录8.10对客户的服务(方式A)参考文献011范围移动实验室因其便捷、快速、可移动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政府监管、市场抽查、应急处理和日常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该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升这些领域中移动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保障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和稳定性。应用领域该标准围绕移动实验室实验数据全过程质量控制,对移动实验室的组织、资源、过程和管理体系等多方面提出了规范性管理要求。具体包括实验室的设施和环境、设备、计量溯源性、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过程控制以及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要求。标准内容概述1范围022规范性引用文件国家标准包括与移动实验室相关的国家标准,如实验室质量管理、实验室安全、实验室设备等方面的标准。行业标准涉及移动实验室所在行业的特定标准,如医疗卫生、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的行业标准。引用文件范围促进实验室认可与互认遵循引用文件中的标准和规范,有助于移动实验室获得相关机构的认可和互认,提高实验室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指导移动实验室建设规范性引用文件为移动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了指导和依据,确保实验室的建设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保障实验室运行质量引用文件中的标准和规范有助于保障移动实验室的运行质量,提高实验室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引用文件的作用033术语和定义移动实验室指具备可移动性,能够在不同地点进行科学实验、检测或分析工作的实验室设施。它通常包括实验舱、检测设备、供电系统、供水排水系统以及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等。3术语和定义能力要求指移动实验室在组织结构、资源配置、检测过程、管理体系等方面应达到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实验室能够持续、稳定地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实验舱移动实验室的主体部分,用于容纳实验设备、样品和实验人员,提供必要的实验环境。实验舱需具备良好的密封性、隔热性、抗震性和电磁屏蔽性能,以满足不同实验的需求。移动实验室中用于进行科学实验、检测或分析的各种仪器和设备。这些设备需经过校准和验证,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需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检测设备移动实验室为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建立的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结构、职责分配、程序文件、记录控制、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多个方面。通过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移动实验室能够不断提高其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管理体系3术语和定义044基本要求4基本要求组织与管理要求移动实验室应建立明确的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分配、人员培训和考核等。实验室应确保所有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并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人员能力要求实验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检测、校准、采样、数据分析等方面。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确保能够胜任各自的工作职责。设施与环境要求移动实验室应提供适宜的设施和环境条件,以满足检测、校准等工作的需要。实验室应确保设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定期对设施进行维护和检查。同时,实验室应控制环境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设备要求移动实验室应配备满足检测、校准等工作需要的设备,并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设备应经过校准或验证,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实验室应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校准记录、维修记录等信息。质量控制要求移动实验室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应涵盖样品采集、处理、分析、报告等各个环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外部质量控制应参与能力验证、比对试验等活动,以评估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水平。4基本要求4基本要求安全与环保要求移动实验室应遵守相关的安全和环保法规,确保实验室活动不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实验室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演练。同时,实验室应关注环保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废弃物产生和排放。记录与报告要求移动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记录和报告制度,确保所有活动都有可追溯的记录。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包括原始记录、校准记录、维修记录、检测报告等。检测报告应清晰、准确、客观地反映检测结果,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054.1公正性定义与重要性公正性是移动实验室在提供检测、校准等服务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实验室在所有活动中保持客观、中立,不受任何利益冲突的影响,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公正性对于维护实验室的声誉、保障客户利益以及促进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措施为确保公正性,移动实验室应建立并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首先,实验室应明确界定其服务范围、客户群体及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点,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其次,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保护客户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同时,实验室还应建立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响应并处理客户的投诉和反馈,确保公正性得到持续维护。4.1公正性4.1公正性监督与审核为确保公正性的有效实施,移动实验室应接受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监督与审核。内部监督主要包括实验室管理层对日常活动的定期检查、员工之间的相互监督以及内部审计等。外部监督则包括政府监管部门的检查、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审核以及客户和社会的监督等。通过内外部监督与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实验室在公正性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实验室始终遵循公正性原则。持续改进公正性的维护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移动实验室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优化管理流程和技术手段,提高公正性保障水平。同时,实验室还应关注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化动态,及时调整和完善自身的公正性管理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064.2保密性4.2保密性人员培训与意识提升所有实验室人员需接受保密培训,了解保密政策、程序及违规后果,增强保密意识。实验室应建立持续的教育机制,确保人员保密知识的更新与强化。文档管理与销毁移动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文档管理制度,对敏感文档进行标识、登记、存储和定期审查。对于不再需要的敏感文档,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安全销毁,防止信息泄露。信息分类与保护移动实验室应明确界定信息的敏感程度,对涉及客户隐私、商业机密及国家安全的信息实施严格的分类管理。采取物理隔离、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措施,确保信息在存储、处理和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030201在与第三方机构或个人合作时,移动实验室应签订保密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确保合作过程中信息的保密性。同时,实验室应加强对第三方合作的监管,防止因合作方疏忽导致的信息泄露。第三方合作与监管移动实验室应制定信息泄露应急预案,明确信息泄露的发现、报告、评估、处置和恢复等流程。一旦发生信息泄露事件,实验室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少损失和影响。应急响应与处置4.2保密性075组织要求5组织要求移动实验室应设立清晰的组织结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组织结构应确保实验室内部沟通顺畅,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和处理。同时,实验室应设立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或指定专人负责质量管理工作,以确保实验室活动的公正性和独立性。组织结构移动实验室应根据其活动范围和工作量,合理配置足够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这些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移动实验室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能够胜任各自的工作职责。实验室应定期对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能力满足实验室工作的需要。人员配置移动实验室应建立文件控制程序,对实验室内部使用的所有文件进行有效管理。文件控制程序应确保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发布、修订、废止等环节得到严格控制,防止使用无效或作废的文件。同时,实验室应定期对文件进行检查和更新,确保其内容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文件控制移动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以评估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内部审核应由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进行,覆盖实验室的所有活动和部门。管理评审应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对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实验室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5组织要求086资源要求设施和环境移动实验室应具备适宜的设施和环境条件,以确保实验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这包括实验室的布局、通风系统、照明设施、温湿度控制等,需满足特定实验活动的需求,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6资源要求设备移动实验室应配备齐全、先进的实验设备,这些设备应经过校准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实验室应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和更新,以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计量溯源性移动实验室应确保其测量结果的溯源性,即测量结果能够追溯到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单位制。这要求实验室使用具有有效校准证书的计量器具,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校准和验证。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当移动实验室需要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时,如试剂、标准物质、校准服务等,应确保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可靠,并符合实验室的要求。实验室应建立外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评价和选择机制,以确保其满足实验活动的需求。人员移动实验室应配备足够数量、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的专业人员。这些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实验室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能够胜任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实验室应建立人员管理制度,对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以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6资源要求信息和技术资源移动实验室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实验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和共享。同时,实验室应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及时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实验活动的效率和准确性。应急资源考虑到移动实验室可能面临的突发情况和紧急任务,实验室应建立应急响应机制,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物资,如应急电源、防护装备、急救药品等。同时,实验室应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6资源要求096.1人员学历要求移动实验室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具有同等学历水平。培训要求人员应接受移动实验室相关的专业培训,包括实验室安全、设备操作、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资质认证人员应通过相关资质认证,如实验室技术人员资格认证等,以证明其具备从事移动实验室工作的能力。6.1.1人员资质最低人员数量移动实验室应至少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实验室主任、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等。人员配置要求根据移动实验室的规模和任务量,合理配置人员数量,确保实验室工作的正常进行。6.1.2人员数量技术负责人职责负责移动实验室的技术工作,包括方法选择、设备校准、数据处理等方面的技术指导。质量负责人职责负责移动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包括制定质量计划、监督质量控制过程、处理质量问题等方面的工作。实验室主任职责负责移动实验室的全面管理,包括人员培训、设备购置、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6.1.3人员职责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时间、方式等方面的安排,确保人员能够全面掌握移动实验室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计划采用多种方式对人员进行考核,如理论考试、实际操作考核等,以评估其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考核方式6.1.4人员培训与考核106.2设施和环境安全设施实验室应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如紧急洗眼器、灭火器等,确保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实验室布局实验室应按照功能区域进行合理布局,包括样品处理区、检测区、数据存储区等,确保各区域互不干扰。设备配置实验室应配备满足检测需求的仪器设备,包括移动检测车、便携式检测设备等,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可靠。6.2.1实验室设施实验室应保持适宜的温度范围,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温度控制实验室应控制适宜的湿度范围,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湿度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湿度控制实验室应保持一定的洁净度,避免灰尘、微生物等污染物质对检测结果造成干扰。洁净度要求6.2.2环境条件010203设施维护实验室应对环境条件进行定期监测和记录,确保环境条件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环境监测应急处理实验室应制定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设施故障、环境污染等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处理,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应定期对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6.2.3设施和环境管理116.3设备设备适用性移动实验室应配备适用于现场检测、采样和分析的仪器设备,满足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设备校准与维护所有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记录相关信息。6.3.1设备要求设备清单移动实验室应建立设备清单,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购置日期等信息。设备使用与维护记录对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保养、故障处理等进行记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6.3.2设备管理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发生。设备安全操作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移动实验室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设备接地、防漏电、防火等,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设备防护措施6.3.3设备安全与防护126.4计量溯源性6.4.1定义与要求计量溯源性要求移动实验室应确保其测量结果的计量溯源性,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计量溯源性定义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标准或国际计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内部质量控制移动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定期校准、期间核查、维护保养等措施,以确保测量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使用校准证书移动实验室应使用经校准的测量设备,并持有有效的校准证书,以确保测量结果的溯源性。参与比对实验移动实验室应积极参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组织的比对实验,以验证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6.4.2实现计量溯源性的方法通过确保测量结果的计量溯源性,可以提高移动实验室测量结果的可信度和权威性。提高测量结果的可信度计量溯源性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确保消费者在购买或使用相关产品时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保障消费者权益在国际贸易和交流中,计量溯源性是确保各国测量结果可比性和一致性的重要基础,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交流的顺利进行。促进国际贸易和交流6.4.3计量溯源性的重要性136.5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确保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符合规定要求实验室应确保从外部供应商处获得的产品和服务符合规定的质量、安全和环境要求。6.5.1一般要求对外部供应商进行评价和选择实验室应对外部供应商进行评价和选择,确保其具备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与外部供应商沟通实验室应与外部供应商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双方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标准、质量等方面有清晰的理解和共识。6.5.2外部提供的产品产品验收实验室应对外部提供的产品进行验收,确保其符合规定的质量、性能和安全要求。产品使用和管理产品追溯实验室应建立产品使用和管理制度,确保产品的正确使用、储存和维护,防止产品损坏、失效或过期使用。实验室应建立产品追溯机制,确保能够追溯到产品的来源、生产日期、批次等信息,以便在出现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服务验收实验室应对外部提供的服务进行验收,确保其符合规定的服务标准和质量要求。服务过程监督服务效果评估6.5.3外部提供的服务实验室应对外部提供的服务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其按照约定的服务内容、方式和时间提供服务。实验室应对外部提供的服务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其满足实验室的需求和期望,为实验室的科研和检测工作提供有力支持。147过程要求7过程要求样品管理移动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样品管理制度,确保样品的采集、运输、接收、存储、处理和处置等各个环节符合规范要求。样品应明确标识,避免混淆,且存储条件应满足样品稳定性的要求。检测方法选择与应用实验室应根据检测目的和样品特性,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法,并确保所选方法经过验证或确认,能够满足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同时,实验室应定期跟踪检测方法的更新和变化,确保检测技术的先进性。检测过程控制在检测过程中,实验室应严格控制各项操作条件,如温度、湿度、时间等,确保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同时,实验室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机制,如使用标准物质、空白试验、平行样测定等,对检测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7过程要求实验室应建立科学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检测报告应包含足够的信息,如样品信息、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结论等,以便用户理解和使用。同时,实验室应建立检测报告审核和签发制度,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数据处理与报告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不符合项时,实验室应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同时,实验室应建立不符合项跟踪和验证机制,确保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不符合项处理实验室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客户反馈等方式,不断发现和改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检测能力。同时,实验室应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及时更新和完善实验室的标准、方法和设备,保持实验室的竞争力和先进性。持续改进010203157.1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010203确保要求、标书和合同内容明确、完整、合理,符合法律法规和实验室能力范围。识别潜在风险和问题,为实验室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实验室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和理解,确保双方对要求、标书和合同内容达成一致。7.1.1评审目的要求、标书和合同中的技术条款、性能指标、测试方法、样品要求等是否符合实验室能力范围。要求、标书和合同中的商务条款、价格、付款方式、交货期等是否合理、可行。要求、标书和合同中的保密条款、知识产权归属等是否符合实验室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7.1.2评审内容0102037.1.3评审流程010203实验室收到要求、标书和合同后,由指定人员负责进行初步审查,确认是否符合实验室评审标准。实验室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审,对要求、标书和合同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实验室根据评审结果,制定评审报告,明确评审结论和建议,并报请实验室负责人审批。实验室定期对评审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评审工作的有效性和合规性。7.1.4评审后续工作实验室根据评审报告,与客户进行沟通,对要求、标书和合同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实验室将评审结果和修改后的要求、标书和合同内容纳入实验室管理体系,确保实验室能够按照要求、标书和合同内容开展工作。010203167.2方法的选择、验证和确认选择的方法应适用于待测样品和待测参数,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适用性选择的方法应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和精密度,以满足检测需求。灵敏度与精密度优先选择国家或行业推荐的标准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通用性和可比性。标准化7.2.1方法的选择010203验证内容包括方法的适用性、准确性、精密度、检出限、定量限等方面的验证。验证过程按照预定的验证方案进行试验,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以验证方法的可靠性。验证报告编写详细的验证报告,记录验证过程、结果和结论,为方法确认提供依据。7.2.2方法的验证确认目的通过实际样品检测、与其他方法比对等方式,对方法进行全面的评价和确认。确认过程确认结果根据确认结果,决定是否采用该方法进行实际检测工作,并编写确认报告。确认方法是否满足预期用途和特定要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7.2.3方法的确认177.3抽样(采样、取样)抽样量确定根据抽样目的、总体数量、抽样误差和置信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抽样量。抽样单元划分根据抽样对象的特征和分布情况,合理划分抽样单元,确保抽样的代表性和均匀性。抽样计划制定根据检测目的、检测对象、检测方法和资源条件等因素,制定详细的抽样计划。7.3.1抽样计划采用随机数表、抽签等方法,确保每个抽样单元被选中的概率相等。随机抽样按照某种顺序或规则,从总体中每隔一定数量或时间抽取一个样本。系统抽样根据抽样对象的特征或分布情况,将其分为若干层,然后从每层中随机抽取样本。分层抽样7.3.2抽样方法抽样记录要求详细记录抽样过程、抽样量、抽样时间和地点等信息,确保抽样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可重复性。抽样人员要求抽样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抽样方法和程序,确保抽样过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抽样设备要求抽样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抽样过程中不会对样本造成污染或损伤。7.3.3抽样过程控制抽样误差分析对抽样误差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大小和影响因素,为结果解释和决策提供依据。抽样偏差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如增加抽样量、优化抽样方法、加强抽样过程控制等,控制和减小抽样偏差对结果的影响。7.3.4抽样误差与偏差控制187.4移动实验室活动样品的处置移动实验室应设立专门的样品接收区域,确保样品在接收过程中的安全、完整和可追溯。样品接收对接收的样品进行详细登记,包括样品名称、数量、来源、采集时间等信息,并生成唯一性标识。样品登记样品接收与登记样品保存与运输样品运输制定严格的样品运输程序,确保样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完整和可追溯,同时避免交叉污染。样品保存根据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保存条件,如温度、湿度等,确保样品在保存过程中不发生变质或损坏。样品处理根据检测需求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如破碎、混合、稀释等,确保样品符合检测要求。样品检测按照相关标准或方法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做好检测记录。样品处理与检测样品处置对检测后的样品进行妥善处理,如保留、销毁或返还等,确保样品处置的合规性和安全性。废弃物处理对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确保废弃物的合规处理和环境保护。样品处置与废弃物处理197.5技术记录记录要求移动实验室应建立并维护完整的技术记录体系,确保所有检测、校准和抽样活动的原始数据、方法和结果均可追溯。技术记录应清晰、准确、完整,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7.5技术记录记录内容技术记录应包括但不限于样品信息、检测方法、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环境条件监控、数据处理与分析过程、结果判定及不确定度评估等关键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记录管理实验室应制定技术记录管理制度,明确记录的编制、审核、批准、存储、检索和保密等要求。记录应采用不易涂改的方式保存,如电子记录应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修改。定期对技术记录进行审核,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同时,审核结果应作为实验室持续改进的依据之一。记录审核对于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其他敏感信息的技术记录,实验室应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确保信息不被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员或机构。这有助于维护实验室的声誉和客户的信任。记录保密7.5技术记录207.6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定义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分类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与分类包括A类评定(用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和B类评定(用不同于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0102统计方法基于大量重复观测数据,利用统计技术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非统计方法(其他方法)根据经验、设备性能、环境条件等因素,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合理估计。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VS在测量报告中应明确给出测量不确定度的值及其评定方法。表示测量不确定度可以用标准偏差、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等形式表示。报告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与表示利用测量不确定度对实验室的测量结果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通过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验证实验室的测量能力是否满足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能力验证基于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结果,对实验室的测量过程进行持续改进,提高测量水平和质量。持续改进测量不确定度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中的应用010203217.7移动实验室活动数据和结果质量的保证数据安全性移动实验室应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实验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篡改或丢失。数据记录准确性移动实验室应确保所有实验数据的记录准确无误,包括实验条件、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数据可追溯性移动实验室应建立数据可追溯性机制,确保实验数据的来源、处理、存储和传输过程可追溯,以便在出现问题时及时查找原因。7.7.1数据质量保证结果准确性移动实验室应确保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即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人员进行的实验结果应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结果可比性结果报告规范性移动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编制实验结果报告,确保报告内容完整、准确、清晰,并包含必要的信息和说明。移动实验室应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包括实验结果的重复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等。7.7.2结果质量保证质量监控计划移动实验室应制定质量监控计划,定期对实验数据和结果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7.7.3质量监控与改进改进措施移动实验室应根据质量监控结果,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实验数据和结果的质量水平,包括改进实验方法、优化实验条件、加强人员培训等。质量管理体系移动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确保实验数据和结果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227.8报告结果包括检测项目、检测依据、检测结果等。检测结果判定依据原始记录根据检测结果和相关标准,对样品进行判定,明确是否符合要求。包括检测过程中的所有原始数据、图谱、照片等,确保结果可追溯。7.8.1报告内容包括实验室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实验室信息包括样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等。样品信息01020304明确报告的主题和目的。标题说明检测所采用的方法和仪器,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检测方法和仪器7.8.2报告格式报告内容必须准确无误,数据真实可靠。准确性7.8.3报告要求报告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交付客户。及时性报告应包含所有必要的信息和数据,不得遗漏。完整性对于涉及客户隐私和商业秘密的信息,应予以保密。保密性237.9投诉7.9投诉投诉渠道公开移动实验室应通过官方网站、服务手册、宣传资料等多种渠道公开投诉方式,包括电话、邮箱、在线平台等,方便客户随时提出投诉。投诉记录与分析对于接收到的每一起投诉,移动实验室都应进行详细记录,并定期进行分析总结,以识别服务或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投诉处理机制移动实验室应建立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确保所有投诉都能得到及时、公正和专业的处理。该机制应明确投诉的接收、记录、调查、处理和反馈等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时间要求。030201在处理投诉过程中,移动实验室应保持与客户的良好沟通,及时反馈处理进展和结果,确保客户对处理过程和结果满意。对于无法立即解决的问题,应向客户说明原因并承诺解决时限。投诉反馈与沟通移动实验室应将投诉处理作为持续改进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检测水平,减少投诉的发生。同时,还应将投诉处理情况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员工积极改进工作。持续改进7.9投诉247.10不符合工作识别方法通过现场检查、记录审查、样品检测等方式,识别出不符合工作的情况。识别内容包括不符合工作的类型、程度、影响范围等,确保全面准确地识别问题。不符合工作的识别不符合工作的处理处理要求对不符合工作的情况进行及时处理,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同时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处理程序建立不符合工作的处理程序,包括报告、调查、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等环节。纠正措施针对不符合工作的情况,采取纠正措施,包括修复、更换、退货等,确保问题得到根本解决。预防措施分析不符合工作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培训、完善程序、改进设备等,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不符合工作的纠正和预防记录要求对不符合工作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问题描述、处理过程、纠正和预防措施等。报告要求不符合工作的记录和报告定期向相关部门和领导报告不符合工作的情况,包括问题数量、类型、处理情况等,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0102257.11数据控制和信息管理数据采集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数据丢失或错误。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清洗和转换,以满足后续分析和应用的需求。数据存储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系统,确保数据的长期保存和随时可用。数据传输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数据泄露或被恶意攻击。7.11.1数据控制7.11.2信息管理信息分类对实验室内的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包括实验数据、报告、标准、方法等。信息检索建立高效的信息检索系统,方便用户快速查找所需信息。信息共享促进实验室内部及与其他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和合作水平。信息安全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268管理体系要求8管理体系要求组织结构与管理职责明确实验室的组织结构,包括管理层、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等关键岗位的职责与权限。确保管理层对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负有最终责任。文件控制建立文件控制程序,对实验室所有文件(包括标准、作业指导书、记录等)进行编制、审核、批准、发放、使用、更改、作废和归档等全过程管理,确保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质量方针与目标移动实验室应制定明确的质量方针,确保所有检测活动均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同时,设定可量化的质量目标,定期评估并持续改进。030201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定期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实验室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同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对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估,并作出必要的改进决策。8管理体系要求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针对不符合项或潜在不符合项,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消除产生问题的原因,防止问题再次发生,并持续改进管理体系。风险管理识别、评估实验室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实验室活动在可控范围内进行,保障人员、设备和环境的安全。鼓励全员参与,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客户反馈等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分析实验室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不断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检测能力。持续改进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所承担的工作。同时,关注人员的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促进个人成长和团队发展。人员培训与考核8管理体系要求278.1管理体系的选择8.1管理体系的选择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移动实验室可选择采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作为其基本管理框架。ISO9001强调以客户为中心,通过过程管理、持续改进和风险管理等方法,确保实验室的服务和产品质量符合客户和相关法规的要求。实验室特定管理体系除了ISO9001外,移动实验室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选择或建立适用于实验室的特定管理体系。这些体系可能更加侧重于实验室的技术能力、数据准确性、人员资质和设备管理等方面。整合管理体系为了提高管理效率,移动实验室还可以考虑将ISO9001与其他相关管理体系(如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综合的管理体系。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工作,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灵活性与适应性管理体系的选择应充分考虑移动实验室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由于移动实验室经常需要在不同地点和环境下工作,因此其管理体系应具备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各种变化和挑战。同时,管理体系还应具备持续改进的能力,以确保实验室能够不断提升其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8.1管理体系的选择288.2管理体系的文件化(方式A)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等。程序文件应规定各项质量活动的具体步骤、方法、要求和责任人等。质量手册应描述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组织结构、职责权限、过程控制等内容。作业指导书应针对具体岗位或操作过程,提供详细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文件化要求01对相关人员进行文件化管理体系的培训,确保其理解和执行相关要求。对文件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有效实施。制定文件化管理体系的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人。建立文件化管理体系的审核机制,定期对文件进行审核和更新。文件化实施020304通过文件化管理体系,可以明确各项工作的具体步骤和要求,减少重复劳动和无效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文件化管理体系可以确保各项工作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从而保证工作质量。文件化管理体系可以记录各项工作的实施情况和结果,便于追溯和查找问题原因。通过对文件化管理体系的审核和更新,可以不断发现和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组织的持续改进和发展。文件化管理体系的优点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增强可追溯性促进持续改进298.3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方式A)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适用性。文件应定期评审和更新,以适应移动实验室的发展和变化。文件应经过审批、发布、修订和废止等过程,确保文件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文件控制要求设立文件控制专员,负责文件的收发、登记、存档和销毁等工作。建立文件档案,确保文件的可追溯性和可查询性。制定文件控制程序,明确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发布、修订和废止等流程。文件控制程序010203对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编号、标识和版本控制,确保文件的唯一性和一致性。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和更新,确保文件的时效性和适用性。对文件的发放、使用和回收进行记录,确保文件的可追溯性和可管理性。文件控制实施308.4记录的控制(方式A)8.4.1总则记录应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并应贮存在安全、干燥、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以防损坏、变质和丢失。应规定记录的保存期限,并按规定期限保存,对于涉及移动P3实验室运行的重要记录应长期保存。8.4.2记录的填写、更改和识别记录填写应完整、准确、及时,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或刮改,如因笔误或计算错误要修改原始数据,应采用杠改,并在修改处加盖或签署更改人的印章或姓名及日期。对移动P3实验室运行过程中的重要记录,如病毒检测、生物污染物排放等,应实行双人复核制度,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间间隔收集记录,并进行编目和归档,以便于检索和利用。对于涉及移动P3实验室运行的重要记录,应建立专门的档案,实行分类管理,确保记录的安全和保密。8.4.3记录的收集、编目和归档应建立记录的贮存、保护和处置程序,以防止记录的损坏、变质和丢失。对于涉及移动P3实验室运行的重要记录,应实行异地备份和加密存储,确保记录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同时,应定期对记录进行清理和处置,以避免过期记录的积累和影响实验室的运行效率。8.4.4记录的贮存、保护和处置318.5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方式A)8.5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方式A)风险应对策略针对识别出的风险,移动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接受和风险分担等措施。策略的制定应基于风险的严重性和发生的可能性,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机遇识别与利用在关注风险的同时,移动实验室还应积极识别外部和内部机遇,如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市场需求的变化等。通过有效利用这些机遇,提升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风险评估移动实验室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可能影响其检测能力、数据准确性和运行安全的风险因素。评估范围应涵盖实验室设施、设备、人员、检测方法、样品管理、数据处理等各个环节。030201移动实验室应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对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措施进行定期评审和更新。通过收集客户反馈、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方式,不断识别新的风险和机遇,优化控制策略,确保实验室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持续改进加强实验室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机遇识别能力培训,确保每位员工都能理解并参与到风险和机遇的管理中来。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应变能力,为实验室的风险控制和机遇利用提供有力支持。培训和意识提升8.5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方式A)328.6改进(方式A)8.6.1持续改进的承诺实验室应承诺持续改进其管理体系和技术能力,以满足客户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实验室应制定并实施改进计划,包括定期评估和改进检测、校准和检查方法,以及提高员工技能和知识水平。8.6.2纠正措施实验室应建立并实施纠正措施程序,对不符合工作、客户投诉或其他不符合项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纠正措施应包括问题识别、原因分析、措施制定、实施和效果验证等步骤,并应记录相关过程和结果。““实验室应建立并实施预防措施程序,识别潜在的不符合项和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应基于风险评估、经验总结、客户反馈和行业最佳实践等信息,并应定期评估其有效性和适用性。8.6.3预防措施8.6.4改进活动的记录实验室应记录改进活动的相关信息,包括改进计划、实施过程、效果评估和持续改进的承诺等。记录应真实、完整、可追溯,并应定期审核和更新,以确保其准确性和有效性。338.7纠正措施(方式A)01定义纠正措施是指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8.7.1纠正措施概述02目的防止不合格再次发生,提高移动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03重要性纠正措施是移动实验室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问题分析对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制定措施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具体的纠正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审批与实施纠正措施需经过相关部门或人员审批后实施,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0302018.7.2纠正措施的制定对纠正措施的实施进度进行跟踪,确保按计划完成。跟踪进度对纠正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进行验证,确认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效果验证对纠正措施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并向相关部门或人员报告。记录与报告8.7.3纠正措施的跟踪与验证010203评估效果对纠正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对纠正措施进行持续改进,提高移动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经验总结对纠正措施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8.7.4纠正措施的持续改进348.8内部审核(方式A)8.8.1内部审核的目的确保移动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GB/T29479.2-2020标准的要求。01及时发现并纠正移动实验室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02提高移动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检测能力。03审核移动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否齐全、合规。8.8.2内部审核的内容01检查移动实验室的检测设备、仪器是否符合标准要求。02评估移动实验室的检测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03审核移动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是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