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兰亭集序》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兰亭集序》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兰亭集序》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兰亭集序》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第10-1课兰亭集序王羲之情景导入历尽艰辛创立大唐的李世民,坐拥天下,宝物无数,然而在他临死之时却流着泪对唐高宗说:“而今天下托付给你,我也放心,父王只从你这里要一样东西。”哪位同学知道他想要的什么吗?他说:“我所要的‘兰亭’真本,可与我同去,你的意思如何?”高宗点头答应了,太宗闭上眼睛满意地去了。王羲之遗世的最佳书法珍品,就这样葬入了昭陵。越过物质的栅栏此后传世的“兰亭”是太宗想尽办法得到真迹之后,遴选善书的欧阳询、褚遂良等名家刻意临摹之作。关于“兰亭”真迹的面世与没世,留下了许多的故事(作者第七代孙王法极智永禅师苦珍葳[退笔冢、铁门槛],法门弟子辩才房梁掏龛守真迹,太宗三请辩才哄不得,监察御史萧翼三招智赚兰亭贴[套近乎,巧激将,亮底牌],五代军阀温韬掘陵盗珍宝,兰亭南世终遗传)。东晋时人评论王羲之的书法笔势为“飘如游云,矫若惊龙”,意思是像浮云一样飘逸,像惊龙一样矫捷。《兰亭集序》不仅是书法佳品,同时也是一篇上乘的散文,文词优美,言浅意深。真可谓笔墨光泽与内容文采交相辉映,珠联璧合。学习目标1.了解序文的文体知识,积累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2.品味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理清课文内容和思想观念;3.欣赏文中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4.了解《兰亭帖》的流传故事,体会文化传承的艰难处境。知人论世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官至右军将军,故后世称为“王右军”。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自幼跟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之后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代表作《兰亭序》。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完全突破了当时正统书法隶书的笔意,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后世尊为“书圣”。王羲之楷、行、草等体皆能,如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作者作品知人论世东床快婿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即羲之也,遂以女妻之。当时朝廷上有一个太尉叫郗鉴,他派了一个门生去王导为女儿招一个乘龙女婿。王导邀请门生到东厢房去看王家的众子弟,门生逐个观察以后,就回去禀报说,王家的子弟看上去个个是青年才俊,藏龙卧虎,但是他们一听说我们是去招女婿的就略显矜持而不自然。唯有在东厢房的床上躺着个青年人,自顾自袒腹而食,根本不把这个消息当成一回事。太尉一听,马上说就是这个人可作佳婿了。

第二天,他再派人去打听,原来这人就是王羲之,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了他。晋代有王、谢两个世家大族,就是刘禹锡的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提到的王导和谢安所代表的两大家族。鹅池碑,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兰亭镇兰亭风景区鹅池边,碑上“鹅池”二字相传为王羲之父子合写,称父子碑。王羲之非常爱鹅,王羲之也爱书鹅。传说有一天王羲之想给这些可爱的鹅们玩耍的水池题写个“鹅池”,谁知刚写完“鹅”字,欲书“池”字时,忽闻圣旨到,遂搁笔迎旨。于书学颇为自负的儿子王献之,趁父亲离开之际,提笔补上“池”字。从此,一碑二字,一肥一瘦,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知人论世鹅之趣事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鹅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知人论世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东晋永和九年的这一天,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2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集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的42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流觞曲水尽风流知人论世天下第一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文学常识序文体裁

“序言”简称“序”,也作“叙”或“引”,犹如今之“引言”、“前言”。是说明成书经过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的体裁,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后代有的还很像是抒情散文。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等。这种序的抒情,也都离不开议论和叙事。整体感知内容和情感两晋政治恐怖,司马氏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如“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不满当朝统治,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文学创作内容消沉,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本研读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第一段:介绍兰亭会盛事[译文]永和九年,这年是癸丑年,三月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漂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干支记年春季末月祈福活动都都高的样子映衬引来酒杯排列旁边借代乐曲盛况名作动,喝酒幽雅情怀集会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环境幽雅天干地支记时法2035:?2068:?乙卯年戊子年文化常识各种计时的对应关系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酋戍亥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时间23-11-33-55-77-99-1111-1313-1515-1717-1919-2121-23更次三更四更五更一更二更天色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2024:甲辰年考考你文本研读第二段:叙写天气和气氛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译文]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吹来心情舒畅。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乐趣,实在快乐啊!这暖和舒畅自然万物用来……开畅舒展穷尽确实可以天气舒适,以情大好文本研读1.文章开头作者是如何入题的,体现了怎样的心境?问题探究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交代天气,描写幽雅环境,尽享快乐惬意。2.作者为什么说这次聚会“信可乐也”,为何而乐?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汤显祖《牡丹亭》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仰观宇宙,俯察品类游目骋怀,视听之娱美景贤人乐事赏心良辰乐四美具,人乐和文本研读第三段:俯仰一世,人生之痛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交往[译文]人们互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中晤谈,互相倾吐心里话;有的人把情怀寄托在所爱好的事物上,言行不受拘束,自由放纵。虽然人们(对生活的)取舍千差万别,(性情也有)沉静和躁动的不同,但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欢喜,心里一时感到自得,(就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没想到老年将要到来。等到他们对所得的事物已经厌倦,心情也随情况的变化而起变化,感慨就随之有所不同了。从前感到欢欣的,很快就成为往事,(人)尚且不能不因这些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于消灭!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这怎能不让人痛心啊!时间短暂有的人兼词晤,面对依靠言行不拘,自由放纵同“取”沉静和躁动感到欣喜一时高兴的样子等到动词,得到随之而变先前成为尚且因此兴起寿命长短自然造化到,及形作名,大事文本研读问题探究3.第三段作者的思绪和心境有了怎样的变迁?思绪:(联想)人生的际遇和时光的短暂相聚的欢乐心境:感慨“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提出:“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4.作者由景联想,遂感人生有痛,痛从何来?痛快乐短,命有尽文本研读第四段:俯仰一世,人生之痛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译文](我)每当看到古人(文中)(对死生)发出感慨的原因,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一次不对着这些文章叹息哀伤,(却)不能明了于心。(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后人看待今人,也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当时与会者(的姓名),抄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即使时代不同、世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大概是一致的。后世的读者,也将由这些诗文产生(一样的)感慨吧。原因符契面对悲伤明白数作动,看成一样虚妄荒诞短命虚妄之谈犹如一个个…的原因意态情趣这篇文本研读问题探究悲5.第四段作者直发“悲夫”之感,其悲缘何而发?王羲之时代政治严酷、社会动荡,许多名士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保全性命,成了许多名士的首要选择。同时,那又是名士风流的时代,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像浮萍于海,随波荡漾。他们认为,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来就是死。6.作者由痛而悲,吊古悲今,那么就死生大事而言,王羲之是悲还是不悲?王羲之否定“一死生,齐彭殇”之说。不认为生就是死,死就是生,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归纳总结情因景生,理从事出文中有景,景中有情,情中有趣,趣中有理。良辰美景贤人雅事人老事迁景异寿短昔人今人后人归纳总结死生何能成其大学习本文后,你觉得应怎样度过短暂的人生?又怎样达成永恒?“文风清闲,字字珠玑”,被称为历代序跋样板中的妙品;书法艺术登峰造极,被推为“天下第一行书”;对后世在文学上、书法上以及文化上有深远影响的千古杰作。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渊明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巴金拓展延伸名人生死观史铁生: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司马迁:人固有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