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培优提高”秋季班讲义(十七):升华与凝华【含答案】_第1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培优提高”秋季班讲义(十七):升华与凝华【含答案】_第2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培优提高”秋季班讲义(十七):升华与凝华【含答案】_第3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培优提高”秋季班讲义(十七):升华与凝华【含答案】_第4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培优提高”秋季班讲义(十七):升华与凝华【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培优提高”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培优提高”秋季班讲义(十七)升华与凝华升华与凝华一、升华与凝华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到气态的过程(吸热)。2、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到固态的过程(放热)。3、升华和凝华的实质:升华是固体表面分子克服其他分子对它的引力进入空气中的过程,而凝华则是气体分子碰到固体物质的表面,被固体物质分子的引力所束缚的过程。4、常见的升华现象: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吸热的应用:①舞台云气效果:干冰升华,使周围温度骤然下降,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迅速液化而呈雾状。②充当运输中的保鲜剂:升华吸热使食品降温。③人工降雨:干冰升华→周围空气降温→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小冰晶下落→熔化成小水滴自然界中水的物态变化:云、雨、雪、雾、露、霜例1、烧杯中放有固体碘,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烧杯内的碘受热就升华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而碘蒸气遇冷会变成液态碘B.烧杯内的碘受热就凝华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而碘蒸气遇冷会变成液态碘C.烧杯内的碘受热就凝华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而碘蒸气遇冷会升华成固态碘D.烧杯内的碘受热就升华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而碘蒸气遇冷会凝华成固态碘例2、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A. B. C. D.1、四川科技馆科学剧场的老师设计了这样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容器,发现外壁出现一层白霜。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C.气泡产生是因为水汽化产生大量水蒸气D.白雾形成是因为干冰汽化吸热,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形成的2、“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D.“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3、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1)干冰迅速吸热升华;(2)干冰吸热熔化;(3)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4)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5)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6)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有()A.(1)(3)B.(1)(4)(6)C.(2)(3)D.(5)4、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A.固、液、气 B.气、液、固 C.气、固、液 D.液、固、气5、科学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CO2)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泡内主要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白雾是干冰升华后,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C.白雾是空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液滴 D.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器壁发生凝华形成的6、小明同学和爸爸在酒店吃饭时,点了一款新推出的甜品,发现盛甜品碗的周围冒着白气,询问后得知,原来是下面盛水的碗里加了干冰。拿去上面的碗,看到下面碗里的液体在“沸腾”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的现象 B.甜品周围的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使碗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7、受“霸王级”寒潮的影响,杭州出现了极寒天气。23日上午停课在家复习的小周发现窗玻璃上出现了晶莹剔透的冰花,关于冰花说法正确的是()A.在窗内侧,由水蒸气凝华而成 B.在窗内侧,由水凝固而成 C.在窗外侧,由水凝固而成 D.在窗外侧,由水蒸气凝华而成8、下图为东北雪乡露天温泉附近的产生的雾凇,产生雾凇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A.液化 B.凝华 C.凝固 D.结晶9、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10、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下列关于水珠、冰花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它们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B.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外一侧C.它们均是水蒸气液化形成D.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内一侧11、下面是小红的“物理笔记”部分摘录,其中不正确的是()A.北海的春天,常出现墙壁“冒汗”是液化现象B.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C.夏天在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快,是利用了蒸发吸热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属于凝华现象12、当深秋的某天早晨,我们看到了覆盖在树叶、草地上的茫茫白霜(如图所示)时,这预示着冬季即将来临.固态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下列哪一物态变化形成的()A.凝华B.升华C.液化D.汽化13、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放热的情况:(1)冬天早晨跑步,嘴里往外呼“白气”是现象,热;(2)冰雪化成水是现象,热;(3)洗过的衣服晾干了是现象,热;(4)钢水变成钢块是现象,热;(5)霜的形成是现象,热;(6)冻了冰的衣服也变干了是现象,热;(7)夏天,自来水管常“出汗”现象,热;(8)寒冷冬天,室外自来水管易爆破,这是由于水发生现象时,体积增大引起的。1、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BCDA.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0℃ 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 C.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 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夏天吃棒冰时,棒冰在嘴里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3、在严寒的冬季,小满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4、“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装扮着我们的生活.”关于这些现象的形成与对应的物态变化的连线,正确的是()A.雾——汽化B.露——液化C.霜——凝固D.雪——升华5、图中的四个物态变化实例,属于吸热的是()6、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B.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C.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D.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7、下列关于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北方冬天洁白的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收热量B.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小是汽化现象,放出热量C.阳光下的雪人“流汗”是升华现象,吸收热量D.用舌头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棒,冰棒粘舌头是凝固现象,放出热量8、教室里装有许多盏日光灯,原来雪白的日光灯管用久之后,它的两端会慢慢变黑,请解释原因。参考答案例1、D例2、C1、B2、D3、B4、C5、D6、D7、A8、B9、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