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吉林省靖宇县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吉林省靖宇县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吉林省靖宇县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吉林省靖宇县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吉林省靖宇县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吉林省靖宇县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李大钊指出:“西方文明之特质,全为动的,西洋文明是建立在工商经济上的构造,具有一种动的精神,常求以人为克制自然,时时进步,时时创造。”这说明李大钊A.全盘否定了中国文化B.希望中国改革政治制度C.主张加快工业近代化D.肯定了西方文化的长处2.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宋代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下列选项中,能够代表宋代文化成就的有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3.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各地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小王同学想参加辛亥革命首义地举行的庆典活动,他可到如图的A.① B.② C.③ D.④4.战国《荀子.解蔽)记载:“农精于田而不可以为田师,贾精于市而不可以为贾(市)师、工精于器而不可以为器师: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日:‘精于道者也,非精于物者也。’"这一记载折射出战国时期A.工商食官制度不利于经济发展 B.处于农耕时代农业的地位高C.道家思想被用于经济管理之中 D.政府注重对农工商业的管理5.天津开埠以前,西北和蒙古地区的羊毛除了制成毛毡以外,其余的都用来沤粪,而大量的骆驼毛,则全部扔掉,任其随风飘扬。至于山东、河南在打麦后剩下的麦秆,多数由农家用于烧火做饭。可是天津开埠后,各种皮毛和利用麦秆编织的草帽辫都成了大宗的出口商品,天津也成为全国最大的皮毛和草帽辫的出口口岸。材料反映出A.北方内陆地区农产品日益商品化B.天津开埠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C.天津因港而兴发展为商业大都会D.北方内陆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6.下图为某学者关于中国国际现代化的“和平鸽”战略设想概念结构图。这一设想符合或顺应了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不结盟政策③经济全球化潮流④多极化趋势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要研究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奴隶社会的情况,你认为选取的素材是A.金字塔 B.《汉穆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 D.《论语》8.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它与自然和谐一致,它撒播至所有的人(指自由民)。”符合这种精神的法律是A.《十二铜表法》B.《民法大全》C.《权利法案》D.《独立宣言》9.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最早出现在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西汉10.《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井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11.《大博弈:全球政治觉醒对美国的挑战》一书认为,北约关注阿富汗战争打击所谓的“恐怖主义”,但北约不是为阿富汗这样的国家而设计的;并进而认定“我们面对一个新世界,用的却是并非为这个世界而设的体制。”上述观点旨在反思A.两极格局B.国际恐怖主义C.国际政治旧秩序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2.“到1947年,西欧各经济体就已经接近在各自战前的生产水平。然而美国的援助仍然是必需的,因为西欧只有靠美援才能继续购买所需的食品、燃料、原材料以及恢复经济必需的工业设备。”为此,美国A.出台杜鲁门主义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经互会D.建立北约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百年共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摘自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材料二“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系统,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它不代表政治思想,只是政治思想的一幅漫画,一幅粗糙的、幼稚的、小学生的漫画。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问题:(1)依据材料一,在图中找出辛亥革命所代表的字母,并依次写出其他字母所代表的近代中国重大事件。从“外事之刺激”和“中国的反映”两个维度,分析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2)材料二、三的观点是否一致,概括它们各自的核心观点。(3)辛亥革命的硝烟早已消逝,但其是非成败,百年来众说纷纭,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认识?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商君列传》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财计三》(1)概括材料一中两人关注的共同问题,指出二者主张的差异。材料二就中国现代化的特定形式而言,在19世纪后半叶,它只是中国社会大变动中的一个流向;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中国现代化才艰难地逐步上升为诸流向中一个带有主导性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后,现代化才上升为大变革的主流,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大趋势。——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中国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为什么辛亥革命后中国现代化“艰难地逐步上升为诸流向中一个带有主导性的趋势”?材料三数据背后的中国(数据来源:豆丁网)第一组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农林水利

轻工业

重工业

运输业

贸易物储

文教卫生

城市公用

其他

7.6

6.52

51.68

19.2

3

7.2

3.7

1.1

第二组在初期的人民公社,大多是几乡一社,平均规模为4797户,2万户以上得特大公社,全国就有51个。……1959年全国农业总产值比上一年下降13.6%,1960年比1959年又下降16.2%第三组1962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表

农业

工业

总产量

总产量

原计划

比上年增长8.5%

3216亿斤

2200万担

比上年增长5.7%

670万吨

2亿吨

实际完成

比上年增长11%

3400亿斤

2400万担

比上年增长8.5%

720万吨

2.17亿吨

第四组中国国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摘编自《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0》1999年12月采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情况或政策措施中,概括一个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立意明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据材料“西方文明之特质……建立在工商经济上的构造,具有一种动的精神……进步,时时创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李大钊指出了西方文明的创造精神,属于西方文化的积极方面,故D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李大钊全盘否定了中国文化,故A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中国改革政治制度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加快工业近代化的主张,故C项错误。故选D。2、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孩儿枕是宋代定窑著名作品,南宋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盛世滋生图》描绘的是清代盛世境况。由此可知,能够代表宋代文化成就的有①②③,故C正确,ABD错误。3、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③是辛亥革命首义武昌起义所在地,C项符合题意;图中①②④对应的北京、上海和广州均不是武昌首义所在地,ABD三项不符合题意。4、D【解析】

本题以战国典籍《荀子·解蔽》中的记载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表明:农民、商人、工匠虽分别精通农业种植、商业经营、器物制造的技巧,但是并不善于管理而有的人虽不完全精通这三种技艺,但却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这反映出战国时期注重利用精于管理之道的人才对农业、工商业进行有效管理,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工商食官制度,A项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农业地位高,B项错误;“精于道者”中的“道”是管理之道,不是指道家思想,C项错误。5、A【解析】

材料“天津开埠以前”“山东、河南在打麦后剩下的麦秆,多数由农家用于烧火做饭”“天津开埠后,各种皮毛和利用麦秆编织的草帽辫都成了大宗的出口商品”反映了天津开埠前、后“羊毛”“麦秆”的用途不同,由之前的“沤粪”“扔掉”“烧火做饭”变为之后的“出口商品”,反映了内陆地区农产品日益商品化。故答案为A项。B项,农产品出口不能代表经济近代化,排除;C项,题干不能说明天津成为商业大都会,排除;D项,题干不属于自然经济解体特征,而且“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而天津开埠通商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6、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和平鸽的基本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和平鸽的基本思路:遵循宪章,促进和平;立足亚洲,面向全球;东西比翼,南北协作;互利共生,协同发展。由此可见,和平鸽的思路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结盟政策、经济全球化潮流、多极化趋势。故选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当今国际局势与中国外交7、B【解析】

《汉穆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是研究两河流域奴隶社会的重要素材,故B正确;金字塔位于埃及,是研究埃及历史的素材,排除A;种姓制度是印度的制度,排除C;《论语》是研究中国奴隶社会的素材,排除D。故选B。8、B【解析】

材料中说明法律适用于一切自由民,显然是自然法的思想,《民法大全》是罗马法汇编,体现这种思想,故B正确;A仅适用于罗马自由民;C是英国法律文献;D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文献。【详解】9、B【解析】根据题干所给材料“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可知该行政管理制度是郡县制,地方长官全部由中央任命。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故选B。其他选项皆可排除。10、C【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分析出,“武王”可以获取信息为周朝,“封黄帝之后”反映的信息是分封制;结合所学,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对同姓和婚姻关系、功臣、夏商等前代贵族的后裔进行分封,故C项正确;禅让制是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故A项排除;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故B项排除;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排除。11、C【解析】

由材料“我们面对一个新世界,用的却是并非为这个世界而设的体制”可知,作者认为北约是国际政治旧秩序下的产物,已经不能适应世界发展的新形势,故选C。阿富汗战争发生于21世纪,两极格局已经瓦解,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其主体在对北约的论述分析,故B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在以北约为例说明新世界全球政治觉醒对美国的挑战,北约本身不是其反思的焦点,排除D。12、B【解析】

据材料可知,美国对欧洲的援助是临时和不系统的,欧洲需要美国持久和全面的经济援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的恢复,故B项正确;杜鲁门主义是政治方面的对抗,故A项排除;C项是以苏联为首的,排除;D项是军事对抗,排除。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辛亥革命—C;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D—五四运动;“外事之刺激”(国际背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定及民族危机严重等;“中国的反映”(国内背景):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等自救或反抗运动等。(2)不一致。材料二对辛亥革命的地位持肯定的态度,如辛亥革命在政治制度变革、社会思想变革乃至新旧社会转型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材料三对辛亥革命的结果持否定态度,如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只是图有虚名的“共和政体”。(3)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纬度的解释。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观点清晰;观点不清晰。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答案4: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爆发时间是1911年,因此是字母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至1880年正值中国洋务运动时期,因此字母A是洋务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是戊戌变法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因此字母D是五四运动。“外事之刺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外事刺激”指的是国际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正是西方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时期,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等,由此引起中国人民反抗,随后八国联军侵华,逼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等;“中国的反映”:“中国的反映”指的是国内背景,这一时期国内政治改革有戊戌维新运动,农民阶级兴起了义和团运动,而清政府在20世纪初掀起了“新政”等自救或反抗运动等。(2)不一致。根据材料二“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系统,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可知,材料二对辛亥革命的地位持肯定的态度,如辛亥革命在政治制度变革、社会思想变革乃至新旧社会转型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根据材料三“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它不代表政治思想,只是政治思想的一幅漫画”可知,材料三对辛亥革命的结果持否定态度,如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只是图有虚名的“共和政体”。(3)认识:根据三则材料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制度的一次尝试,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这一运动的重大意义在于推翻了帝制,而且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在思想方面,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其颁布的《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民主法治的里程碑。但是从辛亥革命最终结果来看,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沦为形式,并未真正实现民主。14、(1)问题:中国古代农业和工商业的地位;如何处理农业和工商业的关系才更有利于经济发展;施行怎样的经济政策才能更好促进社会发展。差异:前者主张重农抑商,后者主张工商皆本。(2)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和自由;经济上: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的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思想上:促进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3)例如:主题1:国民经济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制定实施了“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但五十年代末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却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国民经济处于不健康发展状态。而十年文革中虽有周恩来和邓小平的局部调整,但整体上中国国民经济走向崩溃边缘。“文革”结束后,党和政府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通过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值不断增长,三大产业也协调发展,中国国民经济从此走上健康发展之路。主题2:生产关系的调整符合生产力状况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史实: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变革,但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形式简单等缺点,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下许多问题;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促进中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等。主题3:产业协调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史实:“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但也一定程度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1960年中央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