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绥化市一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绥化市一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绥化市一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绥化市一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绥化市一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绥化市一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载,北宋时期“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为俗,重禁莫能止焉”,到了南宋时期,“豪强兼并之患,至今而极……权势之家日盛,兼并之习日滋,百姓日贫,经制日坏,上下煎迫,若不可为势。”这反映了两宋时期A.政府已经有效控制士地兼并 B.土地高度集中导致社会矛盾激化C.土地兼并的情形并非是普遍现象 D.疯狂的土地兼并导致所有农民破产2.“与跨国公司相比,全球公司在运作时没有国家的概念,只是把世界看成一个市场。许多跨国公司,如通用汽车公司、西门子公司和雀巢公司,已经将自己转变成全球公司。”这一现象A.催生了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B.促使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C.不受任何国家法律法规约束 D.推动了世界政治一体化进程3.明代李贽坦言“人皆有私”,他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知,李贽A.具有小农的私有观念B.反对“存天理、灭人欲”C.认为天理就是“本心”D.对社会现实进行大胆批评4.国学大师季羡林在书序中写道:“我们今天的十二亿炎黄子孙,也同样怀有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强烈愿望。可惜我们中华民族驱体上还保留有西方殖民主义留下的毒瘤,面积虽小,痛苦却大。前年,香港回归了……从此以后,我们真正是金瓯无缺,神州大地焉能不载歌载舞、普天同庆呢?”据此推断,该书序应作于A.“一国两制”提出之初 B.澳门回归祖国之前C.“九二共识”达成之时 D.两岸实现停火之际5.《辛丑条约》签订后,士大夫们对严复《天演论》的解读,逐渐指向革命。这说明A.严复主张资产阶级革命B.达尔文进化论直接影响广大国人C.时局变化影响思想变迁D.适者生存思想必然推动革命发展6.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A.“中体西用”思潮B.维新思潮C.马克思主义D.新文化运动7.下图是20世纪著名革命漫画家何剑士的漫画《小磨香油》。关于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A.该漫画应该创作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后B.该漫画在辛亥革命前具有醒世作用和教育意义C.该漫画意在讽刺清政府固守石头磨子,不采用近代机器D.该漫画揭露了清政府榨取人民血汗,满足列强贪欲行径8.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能。”你若同意上述的观点,主要依据是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人文主义;存天理,去人欲C.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D.信仰得救;致良知,有孝道9.在抵制或选择性过滤西方影响的艺术家当中,以泰戈尔为代表的印度艺术家最为突出,他们坚持从民族传统寻找灵感。20世纪末,世界各地的许多艺术家转而从民间艺术寻找新的风格。不过,即使拒绝西方态度最为坚决的画家,他们也难以完全逃避西方的技术材料和模特的影响。这表明A.民族传统是世界艺术发展的根源B.民族性和世界性影响现代艺术C.西方文化侵略已渗透到世界各地D.反殖民主义文化成为世界主流10.1895年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在给丁汝昌的劝降中写道:“当此之时。我国实以急去旧治,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今贵国亦不可不以去旧谋新为当务之急,亟从更张,则国可相安;不然,岂能免于败亡之数乎?"这封劝降书客观上反映了中国战败的原因是A.清政府改革力度不及日本 B.清政府部分官员临时变节C.日本为发动战争蓄谋已久 D.中国将领对时局认识不清11.1870年代,当法国皇家科学院举办年度艺术展览时,一帮被批评家们冠以“印象主义派”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被拒之门外。这主要在于该类作品A.强调刻画英雄人物 B.创作风格悖于传统C.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D.表现手法夸张抽象12.1956年至1961年间从2亿吨下降至1亿2千万吨,1961年至1965年又回升至2亿吨。可能是我国哪种行业的产量:()A.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 B.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C.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D.石油生产的基本状况13.胡适评价近代一位历史人物时说:“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英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胡适所评价的这位历史人物应该是A.起义者洪秀全 B.改革者康有为 C.实业家张謇 D.文学家鲁迅14.《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二十八年海战史》称:“7点45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开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炮向济远轰击。”对丰岛海战记述各异说明了文献记录A.最接近历史真相 B.不能揭示出真相C.能还原历史真相 D.会受立场的影响15.宋代的一些地方官在审判中重视调解,并提出情、理、法相结合的理论,不再把民事诉讼视为“民间细故”,而是认为“此其有关于朝廷上下之纪纲”。这一做法A.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 B.推动了地方司法独立C.有利于加强地方治理 D.旨在强化君主的权威16.苏联解体后,美国改变了之前相对克制的中东战略,除继续扶持以色列以制衡阿拉伯国家外,也积极采取措施插手中东事务,宣传和输出美国模式。对此可以用来说明A.美国放弃对中东的霸权主义政策B.多极化形成使美国调整对外政策C.美国插手改变了中东的政治格局D.两极格局瓦解加剧中东紧张局势17.1939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统制经济”。具体内容有依靠外授、大量借债和发行国内公债、垄断金融扩增税收实行专卖制度、实行统购统销等。这一政策A.有利于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C.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 D.是应对持久抗战所做出的政策调整18.下列各项措施与加强皇权最有关的是A.推行郡县制 B.确立三省六部制度 C.创立科举制 D.实行行省制度19.1932年罗斯福发表《论“新政”》一文,提出:“不同时让劳工享受更多合法的繁荣成果,资本也不能达到真正的繁荣。”这一观点A.揭示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B.从财富分配角度解释经济危机原因C.意在为工业复兴法的通过造势 D.主张干预资本主义企业的经营活动20.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礼制文明受到挑战的时代,诸子学说揭示出中国古代礼制文明发展的各种可能选择,提出了礼制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新思路、新观点,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据此可知“百家争鸣”的意义在于A.彻底否定了传统的礼乐制度 B.确立了儒学的主流学说地位C.推动了古代社会的制度创新 D.开启了思想自由的全新时代21.汉代确立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非禁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只是确立儒学在官学中的“独尊”地位。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思想在汉代以后A.常被儒家借鉴融合于新儒学 B.因丧失官学地位而逐渐消亡C.逐步演化为道教与佛教思想 D.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22.法国画家皮埃尔·皮维·德·夏凡纳于1872年创作油画《希望》:在原野中的荒凉废墟上,一位身着白衣的美丽少女,手执一绿色的橄榄枝(生命与和平);背景为一片蔚蓝的晨曦(美好的未来)。该作品A.具有象征主义的特点 B.尤其突出理性的精神C.注重光色的瞬间变化 D.表现手法怪诞且夸张23.据史料记载:“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罗马法律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罗马帝国为解决这个问题A.将习惯法完善为成文法B.将成文法调整为公民法C.将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D.将万民法上升为自然法24.苏州工人、学生及市民三万余人举行盛大的庆祝解放大会,京沪铁路工人们高唱着《东方红》和《跟着共产党走》,涌进庆祝的巨流。一个黄包车夫高兴得逢人便说:“我拉了二十多年车,没像今天这样快活过。往日真不是人过的日子啊!”他们欢庆是因为A.辽沈战役的胜利 B.平津战役的胜利C.淮海战役的胜利 D.渡江战役的胜利25.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主要原因在于秦与西周的A.国力差异 B.观念差异 C.制度差异 D.时代差异26.12-16世纪,欧洲各国先后出现对罗马法进行注释、评论和解释,并将其基本原则和念适用于法律实践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这一热潮的出现A.奠定了西方近现代法治理念的基础 B.缘于罗马法承载着时代需求和价值C.反映了对古罗马文明的继承和创新 D.说明罗马法的司法原则具有斗争性27.展望2019年,德国总理默克尔将其定义为欧洲人捍卫多边秩序的一-年,她提到:“两次世界大战所留下‘血的教训’表明,国际合作的确定性正面临压....在符合我们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承担更多的责任。”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欧盟各国的合作要建基于过去历史教训B.新形势下德国在欧盟合作中起主导作用C.多边秩序背景下欧盟各国难以独善其身D.为避免欧洲冲突欧盟各国应该紧密合作28.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A B.B C.C D.D29.1903年出版的,《蒙学初级修身教科书》中有:"群蜂结巢,既成,会议曰:如有伐我巢而残我同种者,其刺之。人之有国,犹蜂之有巢。尔学生当知爱国,当知爱同种。”此文A.宣传优胜劣汰理论 B.蕴含著民主革命的思想C.体现民族危机深重 D.表达对平等自由的追求30.下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对表中城市化率数据变化解读有误的是年份1950-19571958-19601966-19761978-1984城市化率(%)11.8-15.3916.25-19.5717.98-17.1317.92-23.01A.1950-1957年城市化率有所提高是因为“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B.1958-1960年城市化率变化是因为“大跃进”运动C.1966-1976年城市化率变化是因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D.1978-1984年城市化率变化是因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国家实力决定其国际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20世纪上半叶,英帝国从顶峰上走下来,白人殖民地完成了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成为英联邦中与英国平等的伙伴。亚洲非洲各附属殖民地的民族主义也开始抬头了,印度开始离心,民族主义运动一浪高过一浪。第二次世界大战推进了所有殖民地的民族主义潮流,英帝国的末日也即将来临了。——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上半叶“英帝国的末日”即将来临的原因,并结合材料指出当时国际政治格局发生的变化。材料二1946年3月4日,丘吉尔在美国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讲。在演讲中,丘吉尔一再呼吁英美联合起来,建立“特殊关系”,推动西方民主国家“团结一致”。他还特别强调英美“双方军事顾问继续保持密切的关系,以便共同研究潜在的危险、武器的异同、训练的教材以及在军事院校互换军官和学员等问题,它还应包括联合使用两国在世界各地掌握的所有海空军基地,使现有设施继续用于共同安全的目的”。——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丘吉尔此时呼吁与美国建立“特殊关系”的原因。此后十年间,英美两国在军事和经济领域建立起了怎样的“特殊关系”?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时期蒙学教育发展较快,这时期编写了众多蒙学教材,主要有:识字类教材,如《急就篇》、《千字文》等;思想类教材,如《太公家教》、《新集文词九经抄》等;历史类如《蒙求》、《咏史诗》等;工具类如《杂抄》、《俗务要名林》等;另外还有专门为应付科举考试而编写的教材,如《兔园册》、《文场秀句》等。这些教材,篇幅短小,句子较短、语言简练,采用韵语的形式表达,音韵流畅,铿锵悦耳。它将识字教学、知识传授和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在识字教学中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中培养品德习惯,教学生如何做人。——摘编自陈玉英《唐代蒙学教育研究》材料二在中世纪,人们认为儿童就是小大人,他们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与成人没有差别。新生的婴儿是带着原罪来到世间的,为拯救灵魂,儿童从幼年起就要接受基督教教义的教育。儿童在家里任何事情上都必须绝对服从父母,否则即受惩罚,甚至当大人们外出的时候,儿童在家里也必须安安静静地坐着。到了近代,儿童逐渐被发现,夸美纽斯把儿童比作“上帝的种子”,比作比金银珍宝还要珍贵的“无价之宝”,他相信人生来就具有知识、德行、虔信的种子,应通过教授自然光学、天文学、地理学、年代学、历史学、家务政治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学、音乐、语言等学科以使他们全面发展。到卢梭时期,实现了儿童观历史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他强调对儿童的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儿童自然本性,反对成人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教育,干涉或限制儿童的自由发展。其教育学著作《爱弥儿》为科学研究儿童奠定了基础。——摘编自周红安《中西儿童观的历史演进及其在教育维度中的比较》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蒙学教育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中世纪相比近代欧洲儿童教育领域出现的变化及原因。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前期,由于人口激增,内地人地矛盾不断尖锐,于是便出现了向人烟稀少的边远或未经开发的深山老林地区的“长时间,大规模”的流动现象,至鸦片战争前后,由内地诸省迁往边远省份人口总计有700万~800万。同时,游民队伍也在与日俱增,不断扩大。嘉庆八年,滞留北京街头的“无业贫民”就有8万人之众。四川省“游民极多”,仅成都“每日清晨城门启后,四门进城者不下两万人”。苏北一带每到秋冬之际,“游民百十为群”,乞食四方。流民、游民的大量存在,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摘编自胡焕庸、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上册材料二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各国失业现象愈发严重,为了吸引欧洲移民来美国,186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鼓励外来移民法》,1861年至1920年掀起两次移民高潮,移民人数猛增到2350万,有大约93%是熟练工人,85%的人年龄在14岁到44岁之间,并且以男子居多。美国历史上的移民潮不但对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使得美国在短短一百多年里能够迅速崛起;同时也促使美国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成为拥有十分多样化的种族及民族。由于在就业、宗教和民族问题上的矛盾,1920年以后,美国彻底结束了自由移民的时代,开始实行有配额的限制性移民政策。——摘编自世界人口网《美国人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人口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的中国与1920年前的美国人口增长最大的不同,并说明这种不同给两国带来的不同后果。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根据题干“势官富姓,占田无限……豪强兼并之患,至今而极……上下煎迫,若不可为势”可知宋代土地兼并加剧百姓贫困,阶级矛盾尖锐,故B项正确;题干反映土地兼并盛行,排除A项;题干反映两宋时期土地兼并较为频繁,排除C项;“所有”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2、B【解析】

材料表明许多跨国公司转变为全球公司,从正在进行的全球化中获益,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B正确;从材料看不出全球公司的成立对催生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A错误;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全球公司,都受国家法律法规约束,C错误;材料不能看出世界政治一体化的发展,D错误。故选B。3、B【解析】

由题干信息“人皆有私”“夫私者,人之心也”等信息可知,李贽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而“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压抑人的私欲,故答案为B项。李贽所说的私心是指人的真实想法,和小农的私有观念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认为天理就是“本心”的是陆王心学,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对现实的批评,排除D项。【点睛】李贽主张“童心说”,认为“童心”就是赤子之心,是“一念之本心”,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李贽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4、B【解析】

根据材料,季羡林大师指出,“前年香港回归了”,“从此以后,我们真正是金瓯无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书应作于1999年澳门回归之前,B选项符合题意;“一国两制”提出之初是在1980年代,“九二共识”达成于1992年,两岸实现停火是在1979年,三者均不能满足“前年,香港回归了”这一条件,ACD三项不符合题意。5、C【解析】

根据所学,《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彻底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改良在近代中国已无出路,因而士大夫阶级开始日益倾向革命,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严复属于资产阶级改良派而非革命派,故A项排除;根据常识,士大夫阶级并不等于广大国人,故B项排除;“适者生存思想必然推动革命发展”这种说法属于绝对化错误,故D项排除。6、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由材料所给时间信息“1918年”可排除A、B两项,A项是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B项是在19世纪末。材料中“盲目输入西方学说”针对的是新文化运动提倡西学、否定传统文化的主张,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因此C项错误。考点:新文化运动点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先进的知识法分子希望通过思想的解放,能够取得西方国家所未获得的理想的社会状态,改造中国的旧社会。但是在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伦理观念时,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造成了不好的影响。7、D【解析】

漫画形象地反映了一个清政府官员将写有“民”的芝麻倒入写有“政府”的磨盘中,磨出的“香油”淌进了写有“外国”的容器中,说明了《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大肆掠夺人民以满足列强的要求,进而使清政府苟延残喘。D正确;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工具,材料未体现,A错误;漫画无法体现出教育意义,B错误;地主阶级的代表洋务派在19世纪60年已经采用了机器生产,C错误。故选D。8、B【解析】

近代西方“不禁人的本能”意思是强调人的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应指人文主义。启蒙思想、因信称义、信仰得救,都是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古代中国“禁人的本能”指理学思想压抑、束缚人性,即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B项正确;ACD三项均排除。故选B。9、B【解析】

据材料“坚持从民族传统寻找灵感”“难以完全逃避西方的技术材料和模特的影响”可知,体现了民族传统和西方文化对现代艺术的影响,即民族性和世界性影响现代艺术,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世界艺术发展的根源,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西方文化对艺术的影响,但不能表述为西方文化侵略,C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反殖民主义文化,D项错误。10、A【解析】

本题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中“我国实以急去旧治,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今贵国亦不可不以去旧谋新为当务之急,亟从更张,则国可相安”可知,在日本联合舰队司令看来,日本因新政而自强,中国只有从根本上改革才能免于败亡,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清政府部分官员是否变节,B项错误;材料主旨体现的是清政府改革与日本的比较,而不是日本发动战争的蓄谋,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国将领对时局的认识问题,D项错误。11、B【解析】

材料显示,这类作品为印象派画作。印象派画家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反抗保守陈腐的主题思想.遭到时人的批评和拒绝,B正确;A项与印象画派作品不符,排除;C项为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D项为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排除。12、B【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我国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粮食产量下降,1960年我国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促使农业生产得到一定的恢复,故B符合题意;1958年我国开展大跃进运动,重视重工业发展,1956年至1961年间煤炭、钢铁、石油产量应该是增长,排除AC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56年至1961年间从2亿吨下降至1亿2千万吨”,联系所学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史实分析解答。13、C【解析】

材料“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体现的是实体经济对中国的影响,选项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状元实业家张謇,C选项符合题意;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给当时中国带来巨大的破坏,A选项排除;康有为主张政治上变法图强,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文学家鲁迅批判的是封建礼教,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C。14、D【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日本的《济远航海日志》的记载与《二十八年海战史》的不同,由于所处的认识立场,两者的认识存在着冲突。故D正确。考点:史学理论•历史研究方法•历史研究的立场【详解】15、C【解析】

宋代地方官员强调“情、理、法”三者的结合,重视“民事诉讼”“调解”,这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强化社会治理,故选C项;宋代诉讼调解活动受“情、理”的影响,但这并未直接推动儒学的发展,排除A项;宋代地方司法受到中央管控,无法“独立”,排除B项;地方司法调解与君主专制权威之间不存在直接关联,排除D项。16、D【解析】

苏联解体后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干预力度明显上升,宣传和输出美国模式,这无疑加剧了中东紧张局势,D正确;A明显与题干主旨相反,排除;尚未形成多极化,排除B;苏联解体使得美国更加积极的干预中东,因此是苏联解体促使中东政治格局发生改变,C排除。17、D【解析】

依据材料时间“1939”并依据所学可知,“统制经济”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对于与抗战有关的国民经济各部门按照统一的计划进行生产,这是应对持久抗战所作出的政策调整。D正确;依据所学可知,该政策并非是为了应对经济危机,A排除;此时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排除;依据所学可知,该政策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排除。故选D。18、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发展和完善,适应了君主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B选项正确;管理地方的郡县制度、行省制度和选拔官员的科举制,都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与皇权加强关系不大,ACD三项不符合题意。19、B【解析】

罗斯福在文中提出“资本真正的繁荣就必须让劳工享受更多合法的劳动成果”,分析指出国民财富分配悬殊是消费不振,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B正确;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罗斯福并未揭露这一根源,排除A;此文发表于1932年,罗斯福尚未正式就任美国总统,新政还未全面推行,排除C;这一观点并不直接针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干预,排除D。20、C【解析】

据材料“提出了礼制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新思路、新观点,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并结合所学知识百家争鸣的意义可以得出,百家争鸣推动了古代中国的社会的制度创新与发展,故C正确;A“彻底否定”说法不正确,排除;儒学主流学说地位的确立是在汉代,故B不正确;思想自由在中国古代不适用,中国古代统治者一般都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故D不正确。21、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学确立正统地位后其他学说并没有消亡,而是常被儒学借鉴和糅合,A项正确,B项错误;佛教不是由本土思想演化而来,C项错误;汉代已经建立儒学正统地位,D项错误。22、A【解析】

橄榄枝象征生命与和平,晨曦象征美好的未来,体现这一作品具有象征主义特征,A正确;绘画体现了个人情感,这有浪漫主义色彩,排除B;画作特征描述未凸显光色变化,排除C;画作人物和背景更具有写实特征,而非怪诞夸张,排除D。23、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万民法的形成,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罗马法律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所以就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的一切公民,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在共和国时期已经实现;D项发生于帝国时期,与从共和国向帝国转变的背景不符;公民法是为了维护公民的利益,故B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24、D【解析】

依据材料“苏州工人、学生及市民三万余人举行盛大的庆祝解放大会,京沪铁路工人们高唱着《东方红》和《跟着共产党走》,涌进庆祝的巨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欢庆是因为南京解放,和渡江战役的胜利有关,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苏州工人、学生及市民三万余人举行盛大的庆祝解放大会”,排除。25、C【解析】

秦朝之所以能够驱使大量的人口进行公共工程的建设,主要是因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与国力差异和时代差异没有必然关系,故排除AD,C符合题意;社会观念的差异与当时集中力量办大事没有密切关系没有必然联系,故B不符合题意。26、B【解析】

12-16世纪是欧洲资本主义萌生、兴起和扩张的时期,此时对罗马法的注释、评论、解释和适用于法律实践,是为了从罗马法中寻找适应当时时代需要的法律观念和内容,说明罗马法承担了时代的需求和价值,故选B;这一热潮和西方近现代法治理念基础的奠定无关,排除A;这一热潮是基于罗马法的创新,并不是继承古罗马文明,排除C;D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点睛】27、B【解析】

依据材料“在符合我们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承担更多的责任”并结合所学可知,默克尔表示德国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意味着德国在“国际合作”的欧盟中起主导作用。B正确;总结历史教训不符合材料主旨,A排除;材料只表述了国际合作的压力,不代表难以独善其身,C排除;材料主要反映了德国想要在欧盟中地位,并非仅仅是表达合作,D排除。故选B。28、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无处不均匀”体现的是绝对平均主义思想,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体现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故C项材料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正确的,符合题意;水陆交通网的建立是便利了中央对方的管理,而不是奠定疆域基础,两者之间并无必然因果关联,排除A;亚里士多德生活的年代晚于梭伦执政时期,故其不可能为改革提供思想条件,排除B;日本政府制定的教育内容仍以经史、诗文、律令为主,且其教育对象也主要是武士,这仍属于传统教育的范畴,与近代化无关,排除D。29、C【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是“1903年”,此时《辛丑条约》已签订,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所以材料教科书主要是劝导学生要爱国,要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体现了民族危机深重,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优胜劣汰理论的宣传,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主革命的思想,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对平等自由的追求,D项错误。故选C。30、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1957年我国进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所以城市化率提高,A项正确;1958年我国大搞大跃进运动,追求发展的高速度,导致城市化率提高,B项正确;1966~1976年我国发生文化大革命,毛泽东提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城市化率变化变低,C项正确;D项错误,因为我国在1984年才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原因:白人殖民地组建了民族国家;亚非等殖民地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变化: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不断受到挑战并最终瓦解。(2)原因:二战后英国国家实力的削弱;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极力在欧洲扩张自己的势力;英美与苏联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都非常尖锐。军事领域:英美等12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领域:英国接受了美国提出的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一一马歇尔计划。【解析】

(1)原因:根据材料“白人殖民地完成了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可归纳出白人殖民地组建了民族国家;根据材料“亚洲非洲各附属殖民地的民族主义也开始抬头了”可归纳出亚非等殖民地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推进了所有殖民地的民族主义潮流”可归纳出战争的冲击。变化:根据材料中的英国地位变化可推出当时世界格局的变化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不断受到挑战并最终瓦解。(2)原因:根据材料中的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内容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关于英美特殊关系建立的原因可从二战后冷战出现的背景进行分析即可,如战后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企图在欧洲扩张自己的势力及西方国家和苏联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冲突。关系:可从二战后美苏之间在政治、军事和经济对抗的表现进行分析即可,如西方国家在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方面推行马歇尔计划和军事上建立北约。32、(1)特点:编写的教材种类多;教学内容丰富(全面);带有功利性教学价值取向(受科举制度影响较大);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