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60分)
1.春秋时期,在用人制度上,鲁国一方面坚持“非吾族类,其心必异”的“亲亲”原则,另一方面起
先实行“尚贤”,即选拔平民中的贤人仕官。这表明鲁国()
A.选官制度比较完备
B.新兴地主势力壮大
C.儒法两家斗争激烈
D.传统秩序面临解体
答案:D
瓯]依据所学学问,可知科举制是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而非春秋时期的“尚贤”与世卿世禄制,
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鲁国的选官制度,而不是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和儒法两家的斗争,故B、
C两项错误;依据“选拔平民中的贤人仕官”,可知打破了传统的世卿世禄原则,传统秩序面临解体,
故D项正确。
2.秦汉时期郡守作为中心代表,限于外郡人,在一郡之中享有全权处置且不受任何阻碍的权力。对
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郡守多由中心官员充任
B.秦汉郡守享有任命郡内各级官员的权力
C.对郡守的限制和放权巩固了统治
D.郡守权力过大导致汉代地方分裂割据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秦汉时期郡守作为中心代表,限于外郡人”,可知秦汉时期郡守代表中心但并不是
由中心官员充任,故A项错误;秦汉郡县的官员都由皇帝干脆任免,郡守享有全权处置郡内事务的权
力,但没有任命郡内各级官员的权力,故B项错误;“限于外郡人”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心
集权,“在一郡之中享有全权处置且不受任何阻碍的权力”保证了郡守对郡内事务的充分决策权,
有效管理地方,巩固了统治,故C项正确;导致汉代地方分裂割据的是汉初分封的诸侯王而不是郡守,
故D项错误。
3.北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二月规定:“大两省官出知外郡,不得奏辟(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同
(通)判职官,其诸处知州,亦不得保举见任(现任)同(通)判。”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推动地方军政权力分别
B.使通判肯定听从于中心
C.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
D.防止知州受到通判制约
答案:|c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推动地方军政权力分别,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通判与中心的关系,故B项
错误;依据材料“大两省官出知外郡,不得奏辟(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同(通)判职官,其诸处知州,
亦不得保举见任(现任)同(通)判”,可以归纳出其规定的目的在于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故C项
正确;设置通判的目的在于制约知州,故D项错误。
4.雅典妇女和未成年人一样,一生都处于监护人的监护之下,一个女孩的监护人首先是她的父亲,结
婚后,她的丈夫充任她的监护人。由此可见雅典妇女()
A.法律地位低下
B.毫无民主权利
C.生活备受关注
D.经济无法独立
|答案:|A
瓯]古代雅典以成年男性为中心,女性在社会中法律地位低下,“一生都处于监护人的监护之下”,
故A项正确;雅典妇女没有政治权利,但属于自由民,享有政治权利以外的其他权利,故B项错误;古
代雅典是以成年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和夫权社会,故C项错误;雅典妇女享有除政治权利外的其他权
利,故D项错误。
5.苏联史学家科瓦略夫指出,希腊人是宏大的理论家、崇高的思想方式的创建者。罗马人和希腊人
不同,他们是生活的宏大建设者。他们建成了在民族国家之前的一切形式中最完善的强大的国家,
他们创建了法律,用来表现发达的国家生活,同时又把它当作国家生活的工具。材料反映出()
A.罗马人具有务实的精神
B.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C.希腊人偏重于民主政治
D.希腊民主政治弊端较多
I答案:k
I解析:|材料主要强调罗马人是生活的宏大建设者,他们创建了法律,用来表现发达的国家生活,同时
又把它当作国家生活的工具,这说明罗马法是维护国家生活的工具,反映出罗马人具有务实的精神,
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中“希腊人是宏大的理论家,崇
高的思想方式的创建者”,无法体现希腊人偏重于民主政治,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希腊民主
政治的弊端,故D项错误。
6.安妮女王在位时期(1702—171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规定任何人出任国王的大臣,都必
需经过一次竞选进入下院成为议员。英国议会出台这一决议的目的是()
A.置内阁于议会限制之下
B.结束国王专制权力
C.确保《权利法案》的实施
D.防止首相滥用职权
I答案:k
I解析:1安妮女王在位时期,责任制内阁尚未形成,国王仍旧驾驭行政权以及任命大臣的权力,因此,议
会通过决议规定大臣必需是下议院议员,其目的是确保其行使权力时受制于议会,故A项正确;“光
荣革命”后,国王丢失了立法权和财政权等,不再享有专制,故B项错误;《权利法案》的实施与材
料无关,故C项错误;1721年,责任制内阁起先渐渐形成,沃波尔成为第一任首相,故D项错误。
7.1862年9月22日,美国总统林肯以三军统帅的身份发表军事吩咐一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内战末期,美国共和党中的废奴论者推断,一旦斗争结束,《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将可能被解读成一
份违宪的战时吩咐。废奴论者的担忧主要是因为该宣言()
A.发表者总统没有发布的权利
B.属军事吩咐不能产生法律效力
C.出台过程有悖法定程序
D.内容违反联邦宪法的基本精神
答案:「
解析:|依据1787年宪法的内容,可知美国联邦政府实行分权制衡原则,总统通过《解放黑人奴隶宣
言》须要通过国会的通过,而1862年总统未经国会通过干脆发表军事吩咐,故C项正确。
8.鸦片斗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乡绅何玉成在其诗中写道“下以保家室,上以纾国忧”。可见
当时的一些乡绅()
A.初具民族主义观念
B.主动指挥了鸦片斗争
C.饱读儒家经典著作
D.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
答案:k
瓯]材料”上以纾国忧”说明当时的一些乡绅具有爱国意识,故A项正确;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人民
群众自发的,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乡绅饱读儒家经典著作,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当时的
一些乡绅具有保家卫国的意识,不能反映其走在近代化前列,故D项错误。
9.1868年,美国人林乐知创办《万国公报》,到1896年前后,发行量高达38400份。光绪皇帝和洋
务派大臣每期必读;康有为、梁启超以其为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孙中山不但是其忠实读者,还主动
投稿。这表明()
A.西方思想受到各界普遍欢迎
B.民族危机刺激国人了解西方
C.中美两国文化沟通日益亲密
D.《万国公报》的办报实力强大
答案:|B
解析:|洋务派、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阅读《万国公报》,不代表各界人士都普遍欢迎西方思
想,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可知1896年(甲午中日斗争后),光绪帝、洋务派、康有为、梁启超、
孙中山等人都主动阅读《万国公报》,反映民族危机下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关注世界,故B项正
确;题干材料只是提及林乐知创办《万国公报》,不能反映中美文化沟通亲密,故C项错误;《万国
公报》发行量大,主要是满意了中国社会救亡图存的须要,故D项错误。
10.《剑桥中华民国史》指出,辛亥革命爆发后,“当革命势力表明它们驾驭了国家的时候,他承认
了民国的必定性。在共和制的最初几年,他为避开同革命领导人完全决裂而讨好他们,面临对抗就
做策略上的退却”。这一叙述表明()
A.孙中山有效节制了革命激进潮流
B.袁世凯为追求政治目标不择手段
C.孙中山是政治妥协的胜利运作者
D.袁世凯是典型的政治好用主义者
答案:D
麻而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袁世凯,不是孙中山,故A、C两项错误;依据材料中“他承认了民国的
必定性”“策略上的退却”,可以看出这与袁世凯为追求政治目标不择手段不符,故B项错误;辛亥
革命前后的政治发展表明,袁世凯是典型的政治好用主义人物,他习惯于依据形势的改变,实行包括
妥协等一切政治手段,敏捷地追求自己的政治目标,故D项正确。
11.1933年4月1日,蒋介石批准成立鄂豫皖赣四省农夫银行。最初其主要经营业务集中于农业信
贷与农村救济。1933年底,四省农夫银行起先更多地担负起军事经费调拨等工作。这一改变主要反
映了()
A.日本侵华范围不断扩大
B.工农革命依据地壮大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深化开展
D.世界性经济危机扩散
答案由
解析:|1933年日本侵华范围并未显著扩大,故A项错误;依据“四省农夫银行起先更多地担负起军事
经费调拨等工作”,可知为了应对日益壮大的工农革命依据地,四省农夫银行的业务发生改变,更多
地担当起军事方面的工作,故B项正确;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
涉及经济大危机,故D项错误。
12,1937年5月,毛泽东在苏区党的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土地属于日本人,还是属于中国人,
这是首先待解决的问题。……由暴力没收方法转变到新的适当方法,就是完全必要的。”由此可知,
该时期土地政策变革的主要意图是()
A.停止土地革命
B.维护农夫利益
C.团结抵挡外侮
D.实行减租减息
答案:,
瓯]反帝反封建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核心,土地革命就是反封建的重要内容,故A项错误;
依据材料,可知民族问题是“首先待解决的问题”,土地改革也要服务于这一主题,故B项错误;依
据材料“1937年5月”,可知此时民族冲突渐渐上升为主要冲突,土地政策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
力气,应对日本的侵略,故C项正确;减租减息是手段,不是目的,故D项错误。
13.巴黎公社将会议探讨的重要问题、形成的重要决议等刚好刊登在它出版的《公报》上。公社的
很多法令和施政措施都是经过各俱乐部提出,在得到民众同意的状况下接连颁布和实施的。巴黎公
社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公社工作效率
B.保持政府良好形象
C.获得广阔民众支持
D.健全民主监督机制
答案:|c
区型公社的决议须要刊登、得到民众同意后才能实施,这在肯定程度上会降低工作效率,故A项错
误;其主要目的是得到民众同意,不仅仅是保持政府的良好形象,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将重要决议
公之于众,其目的是获得民众的认可,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主监督,故D项错误。
14.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世界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入后国家的“自由
人联合体”时代的到来。尽管俄国十月革命未达到上述理论设定的标准,但有些学者仍给予其“世
界革命”的符号,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A.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大大推动了全球工业化进程
D.实现了俄国社会的宏大变革
I答案:k
融现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胜利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
了一个缺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因此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故A项正确;苏维埃俄国并非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故B项错
误;俄国十月革命主要是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影响,而不是推动全球工业化进程,故C项错误;D项体
现的是对俄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没有体现世界性影响,故解除。
15.2024年全国政协会议召开的时间为3月3日至15日,全国人大召开的时间为3月5日至20日,
以往每年的政协和人大会议召开的时间也具有上述特点。这种时间支配最主要是基于()
A.政协通过的决议须经过人大审核
B.照看双重身份代表的须要
C.人大代表由政协会议选举产生
D.避开重大决策失误的须要
答案m
解析:i全国政协早于全国人大召开,其目的是更好地发挥政协的作用,提出建议,进行民主监督,故A
项错误;B项与题意不符,故解除;县以下的人大代表干脆选举产生,县以上由间接选举产生,故C项
错误;全国政协早于全国人大召开,有利于民主监督和提出建议,避开重大决策失误,故D项正确。
16.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殊行政
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心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
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该谈话的发表()
A.表明“一国两制”思想内涵起先形成
B.标记着“一国两制”宏大构想的提出
C.反映了祖国大陆放弃武力统一的方式
D.促成海峡两岸干脆通邮、通航、通商得以实现
I答案:k
|解析:|1981年叶剑英的讲话标记着“一国两制”思想内涵起先形成,故A项正确;20世纪80年头初,
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宏大构想,并非叶剑英,故B项错误;题意主见和平统一台湾,但并不
承诺放弃运用武力,故C项错误;2008年,海峡两岸干脆通邮、通航、通商实现,与题干中的时间不
符,故D项错误。
17.20世纪50年头,毛泽东重新提出“中间地带”理论,认为“帝国主义之间闹,相互争夺殖民地,
这个冲突大些。他们是假借跟我们的冲突来掩盖他们之间的冲突。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冲突……
这是关系我们对外方针的一件大事”。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当时中国()
A.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主动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主动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答案:B
睚现“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政策,其不涉及“中间地带”,故A项错
误;中国在20世纪50年头主动发展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关系就是在帝国主义相互争夺殖民地的大
背景下做出的政策调整,故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主动发展与周边邻国之间的关系而
提出的外交政策,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冲突无关,故C项错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就主动
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
18.在朝鲜斗争的初期,苏联空中隐私支援中国时,要求参战的苏联飞行员运用汉语或者朝鲜语通话,
参战的米格飞机涂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外装,同时飞机不准在海上作战。这表明()
A.苏联响应中朝两国的战略恳求
B.苏联与美国争霸中处于劣势
C.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已出现裂痕
D.苏联不愿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
答案:D
恒]依据材料“隐私支援中国”“米格飞机涂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外装”,可知苏联并不想与
美国发生正面冲突,故D项正确。
19.“自由世界”和“西方”两个词语的运用状况统计表
提到的次数
项目百分比的改变(给
1988年1993年
自由世界7144-38
《纽约时报》
西方46144+213
自由世界11267-40
《华盛顿邮报》
西方3687+142
自由世界356114-68
国会记录
西方710+43
材料表明()
A.自由世界渐渐丢失影响
B.西方阵营瓦解
C.美苏两国关系缓和
D.西方全球霸权渐渐收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瓦解的影响。自由世界是相对于苏联“极权世界”而言的,1993年之后仍
有影响,故A项错误;西方阵营至今存在,故B项错误;1993年苏联已经解体,故C项错误;材料数据
反映出“自由世界”运用频率下降,“西方”运用频率上升,这表明随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西方的
全球霸权逐步收缩,故D项正确。
20.1973年3月,联合国安理睬就巴拿马从美国收回巴拿马运输河区主权问题召开会议。会上第三
世界国家对巴拿马的要求一样表示支持,没有一个国家的代表为美国的立场辩护,但美国行使了推
翻权。后经美巴谈判,巴拿马最最终1999年底收回运输河区主权。巴拿马胜利收回运输河区主权
得益于()
A.美国身陷越南斗争国力严峻衰退
B.第三世界国家对美国霸权的冲击
C.联合国安理睬决议全力支持
D.巴拿马运输河作用的下降
答案出
解析:|美军撤出越南是在1973年,而巴拿马收回运输河区主权是在1999年,故A项错误;题干中
“第三世界国家对巴拿马的要求一样表示支持,没有一个国家的代表为美国的立场辩护”体现了第
三世界国家支持巴拿马收回运输河区主权,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联合国安理睬全力支持巴拿
马收回运输河区主权,故C项错误;巴拿马运输河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闻名国际航运水道,具有
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洪3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2分,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
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
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
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合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
验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心集权体制的飞跃。
——摘编自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
及当代价值探析》
材料二1924年11月,孙中山在日本的演说《中国内乱之缘由》中说:“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
年前发起的主见。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见。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
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
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孙中山始终把武装斗争视为达到国家统一应实行的主要方式。为实
现国家统一,孙中山一生都在不断与各派势力做斗争。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
和平统一的努力。
——摘编自王建《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改变,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导致此改变
的缘由。(8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思想在我国国家统一中
的表现。(6分)
参考答案:|(1)改变:由土地和民心层面的统一到制度层面的统一;从天下共主到中心集权。缘由:封
建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民族融合推动了国家认同感的增加;中原文化传播的影响;法
家思想的影响;中心集权体制建立的推动。
(2)思想:军阀割据是国家统一的主要阻力;帝国主义势力破坏着国家统一;坚持武力统一与和平统
一相结合。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致力于国家统一;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宏大构想;反对
分裂,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武力。
解析:|第⑴问,第一小何依据材料一中从“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到“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
大一统”、从“对共主的认同上”到“向建立秦朝中心集权体制的飞跃”干脆概括内涵即可。其
次小问,依据材料一中“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并结合所学学问,从经济发展、地区联系、
民族融合、文化传播、法家思想等方面回答说明缘由。第⑵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要以后
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可知孙中山
认为军阀割据是国家统一的阻力,帝国主义势力破坏国家统一;依据材料二中“坚持武力统一的同
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可知孙中山坚持武力统一与和平统一相结合。其次小问,
依据第一小问并结合所学学问,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致力于国家统一和“一国两制”宏大构想
的提出以及不承诺放弃武力等方面回答。
22.咖啡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
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来宾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
各色人等汇合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辩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
德举止。
1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改变。辉格党人情愿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
人则常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爱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
团圣殿旁边的咖啡馆。19世纪40年头前后,满意工人须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
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年9月
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
英国仍旧是一个簇新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酷爱超过了
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供应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
(1)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6分)
(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务;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绽
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楚。)
(2)结合英国咖啡馆的改变,说明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8分)
参考答案:|(1)主题:主题明确,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务。
对话内容:
层次一:对话主题不够突出,观点不够明确,对话不够完整,逻辑不够清楚;
层次二:对话基本能够围绕主题绽开,观点较明确,对话较完整,逻辑较清楚;
层次三:对话紧密围绕主题绽开,观点明确,对话完整,逻辑清楚。
(2)从咖啡馆的改变与世界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欧洲国家海外贸易发展和对外殖民扩张,世界
市场渐渐形成和扩大,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沟通加强,茶叶进入英国咖啡馆并且销量不断增加,饮
茶从一个簇新事物渐渐变成了英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从咖啡馆的改变与英国国内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工业革命进行,英国社会阶层出现新的分化,
咖啡馆渐渐由开放的、面对各阶层的消费场所发展为特地化的、面对特定阶层或群体的消费场所。
麻而本题考查17—19世纪的英国社会变迁。第⑴问,要明确答题思路:一是先写出对话主题,而
且主题必需紧扣17世纪英国的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务(如“光荣革命”、颁布《权利法案》;
殖民贸易、商业斗争等)。二是对话的内容必需围绕主题绽开,观点要明确,对话的过程要完整,逻
辑要清楚。第(2)问,首先要审准题意,一是明确咖啡馆发生改变的时间:主要在18—19世纪;二是
明确咖啡馆发生改变的表现:即消费人群的分化和饮茶生活的日渐普及;三是留意用“经济史”的
相关史实说明。作答时可从咖啡馆的改变与英国国内经济发展的联系、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联系等
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夏至节气文化探讨模板
- 2024育儿嫂安全保障合同范本:育儿嫂职责与权益3篇
- 2025厂房节能减排设备安装与效果评估协议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04月新疆国家开发银行伊犁分行春季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离婚后双方保险权益分配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生态环保工程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5人合伙农业科技园合作合同3篇
- 2024水池包工包料施工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会展中心场地租赁及会务服务合同
- 专业保安挂靠公司服务协议条款版A版
- MOOC 电工学(电气工程学概论)-天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19级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三年制人才培养方案
- 室内装饰装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洗浴中心活动方案
- 送电线路工程施工流程及组织措施
-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培训课件
- 韩国文化特征课件
- 抖音认证承诺函
- 清洁剂知识培训课件
- 新技术知识及军事应用教案
- 高等数学(第二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