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场镇雨污分流工程-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高峰场镇雨污分流工程-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高峰场镇雨污分流工程-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高峰场镇雨污分流工程-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高峰场镇雨污分流工程-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峰场镇雨污分流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及规范1.1设计依据(1)我院与业主签定的合同(2)《重庆市万州区城乡污水设施及管网建设“十四五”规划》;(3)业主提供的1:500现状地形、管线资料、地勘资料(4)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1.2设计规范及规程《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建筑设计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1)(2016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设计变更管理办法(试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37号)《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建发〔2019〕10号)《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2019年版)》(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19.10)《重庆市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7年版)《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2019年版)》《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2022)《城市给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6-2022)《万州城区新建、改建、扩建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掘路恢复标准做法设计(试行)》(2022)《关于印发〈重庆市城镇排水管网精细化普查成果验收指南〉的通知》(渝建[2019]424号)《钢筋混凝土化粪池》(03S702)《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2022)《山地城市内涝防治技术标准》(DBJ50/T-427-2022)1.3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次设计不存在违反行业现行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情况。2、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及专家审查意见执行情况2.1初设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暂无2.2初设专家意见及执行情况暂无3、工程概况工程名称:万州经开区高峰街道雨污分流工程工程地点:万州经开区高峰街道工程内容:高峰街道雨污分流工程,主要为兴隆街、兴隆支路、万忠路沿线和纯阳中学校园内雨污水管网改造,新建污水接户管4000米(d150-d200),新建污水主管3616米(d300-d400),还建雨水边沟1000米(400×400),新建雨水连接管350米(d300-d600)。4、场地条件与工程地质条件4.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拟建工程位于万州区高峰镇,场地内道路较多;汽车可直通现场,交通较便利,地理位置较好。勘察区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拟建场地地形起伏较小,地形坡角一般在2~8°。沿拟建管道里程方向,地势总趋势为东西低,中部高;拟勘察范围内现状地面高程在394~422m之间,高差起伏较大,最大高差约28m,地形坡角一般在3~25°;局部为陡坡(万忠路北侧),最大坡角可达79°。勘察区地形地貌属中等复杂。4.2气象水文勘察区属于暖湿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有“冬暖、春早、夏旱、秋绵雨、多云雾、少霜雪”的气候特点。根据万州气象站资料,全年无霜期320天以上,多年平均气温18.1℃,最高温度43.2℃(2006年8月16日),最低温度-3.7℃(1977年12月26日),气候垂直分带明显,长江河谷一带较周围气温高1~3℃。本地多年平均降水量1181.20毫米,且多集中于每年的5~9月,占年降水量的70%,最大月降水量711.8毫米(1982年7月),最大日降水量175毫米(1987年8月16日),最大连续降雨时间16天,夏季多大雨和暴雨,如2000年5~8月,降水量达985.1毫米,占当年降水总量的83.4%;历年最大积雪厚50毫米;最大瞬时风速33.3米/秒,风向多为ESE及ENE,历年最高气压1020.30毫帕。根据调查拟建场地内及周边无大面积地表水体分布;拟建泵站范围局部为水田。4.3地质构造拟建场地在构造单元上处万州向斜南东翼,北靠铁峰山背斜,南临方斗山背斜,属川东典型的隔挡式分布区。区内新构造运动不强烈,表现为大面积缓慢间歇性抬升,无断层通过,区域地质构造上本区属于稳定场地。场地地质构造相对位置见图2.3-1。根据本次钻探揭露,场地内未见断层构造及构造破碎带;岩层呈单斜产出,地层连续稳定,地层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岩性为泥岩和砂岩。在场地北侧基岩出露地段测得岩层产状为320º∠7º。根据对基岩出露部位调查,岩体岩体中发育有两组构造裂隙,LX1、LX2两组在平面上呈“x”型共轭裂隙:裂隙(L1):产状245º∠75º,裂隙间距1.20~3.00m,张开度1~3mm,可见延伸长度2.00~4.50m,表面平直,无充填物,贯通性差,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裂隙(L2):产状90º∠68,裂隙间距0.80~2.40m,张开度2~3mm,可见延伸长度1.50~3.00m,表面平直,贯通性差,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岩层(L3):产状320°∠7°,层间未见软弱夹层及其它充填物,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场地范围内未见其他构造痕迹,构造对场地影响小。4.4管线段工程地质评价(1)污水管网(1剖面)拟建污水管网全长约27.2m,该段管网埋深0.91~1.58m,拟采用明挖法施工,覆盖层为素填土,层厚1.70~1.80m,下伏基岩为泥岩。建议采用明挖扩大基础,压实填土、泥岩作持力层。该段管道开挖后将在管道两侧形成高约0.91~1.58m的临时土质基坑边坡,边坡岩性为素填土,局部为强风化泥岩。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安全系数取1.15。通过钻探揭示该段基岩面平缓,开挖后土体不会产生横向滑移,但基坑边坡土体直立开挖后不稳定。建议基坑边坡按1:1.25坡率进行临时放坡开挖。管道安装完成后,基坑边坡应均衡压实回填。如不能按要求安全坡率放坡开挖,则应做好内支撑措施。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基坑边坡及周边建筑物监测及临时支护。该段管道处于边坡BP3坡顶及坡脚,开挖深度较小,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施工期间应加强对边坡及建筑物监测及临时支护。(2)污水管网(2剖面)拟建污水管网全长约36.2m,该段管网埋深1.00~2.13m,拟采用明挖法施工,覆盖层为素填土,层厚1.40~2.60m,下伏基岩为泥岩。建议采用明挖扩大基础,压实填土、泥岩作持力层。该段管道开挖后将在管道两侧形成高约1.00~2.13m的临时土质基坑边坡,边坡岩性为素填土,局部为强风化泥岩。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安全系数取1.15。通过钻探揭示该段基岩面平缓,开挖后土体不会产生横向滑移,但基坑边坡土体直立开挖后不稳定。建议基坑土质边坡按1:1.25坡率进行临时放坡开挖。管道安装完成后,基坑边坡应均衡压实回填。如不能按要求安全坡率放坡开挖,则应做好内支撑措施。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基坑边坡及周边建筑物监测及临时支护。该段管道处于斜坡坡脚,开挖深度较小,对斜坡稳定性影响小。施工期间应加强对斜坡及建筑物监测及临时支护。(3)污水管网(3剖面)拟建污水管网全长约18.6m,该段管网埋深1.33~2.49m,拟采用明挖法施工,覆盖层为素填土,层厚1.10~1.40m,下伏基岩为泥岩。建议采用明挖扩大基础,压实填土、泥岩作持力层。该段管道开挖后将在管道两侧形成高约1.33~2.49m的临时土质基坑边坡,边坡岩性为素填土,局部为强风化泥岩。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安全系数取1.15。通过钻探揭示该段基岩面平缓,开挖后土体不会产生横向滑移,但基坑边坡土体直立开挖后不稳定。建议基坑土质边坡按1:1.25坡率进行临时放坡开挖。管道安装完成后,基坑边坡应均衡压实回填。如不能按要求安全坡率放坡开挖,则应做好内支撑措施。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基坑边坡及周边建筑物监测及临时支护。该段管道处于边坡BP1坡脚,开挖深度较小,距离坡脚最小距离为12.3m,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施工期间应加强对边坡及建筑物监测及临时支护。(4)污水管网(4剖面)拟建污水管网全长约45.6m,该段管网埋深1.33~2.39m,拟采用明挖法施工,覆盖层为素填土,局部为粉质黏土,层厚1.40~6.50m,下伏基岩为泥岩。建议采用明挖扩大基础,压实填土、可塑粉质黏土、泥岩作持力层。该段管道开挖后将在管道两侧形成高约1.33~2.39m的临时土质基坑边坡,边坡岩性为素填土,局部为强风化泥岩。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安全系数取1.15。通过钻探揭示该段基岩面平缓,开挖后土体不会产生横向滑移,但基坑边坡土体直立开挖后不稳定。建议基坑土质边坡按1:1.25坡率进行临时放坡开挖。管道安装完成后,基坑边坡应均衡压实回填。如不能按要求安全坡率放坡开挖,则应做好内支撑措施。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基坑边坡及周边建筑物监测及临时支护。该段管道处于边坡BP3坡顶及坡脚,开挖深度较小,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施工期间应加强对边坡及建筑物监测及临时支护。(5)污水管网(5剖面)拟建污水管网全长约89.7m,该段管网埋深1.13~2.40m,拟采用明挖法施工,覆盖层为素填土,层厚1.20~3.90m,下伏基岩为泥岩/砂岩。建议采用明挖扩大基础,压实填土、泥岩/砂岩作持力层。该段管道开挖后将在管道两侧形成高约1.13~2.40m的临时土质基坑边坡,边坡岩性为素填土,局部为泥岩/砂岩。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安全系数取1.15。通过钻探揭示该段基岩面平缓,开挖后土体不会产生横向滑移,但基坑边坡土体直立开挖后不稳定。建议基坑土质边坡按1:1.25坡率进行临时放坡开挖。管道安装完成后,基坑边坡应均衡压实回填。如不能按要求安全坡率放坡开挖,则应做好内支撑措施。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基坑边坡及周边建筑物监测及临时支护。(6)污水管网(6剖面)拟建污水管网全长约52.2m,该段管网埋深1.00~1.34m,拟采用明挖法施工,覆盖层为素填土,局部为粉质黏土,层厚1.70~1.80m,下伏基岩为泥岩。建议采用明挖扩大基础,压实填土、泥岩作持力层。该段管道开挖后将在管道两侧形成高约1.00~1.34m的临时土质基坑边坡,边坡岩性为素填土、粉质粘土。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安全系数取1.15。通过钻探揭示该段基岩面平缓,开挖后土体不会产生横向滑移,但基坑边坡土体直立开挖后不稳定。建议基坑土质边坡按1:1.25坡率进行临时放坡开挖。管道安装完成后,基坑边坡应均衡压实回填。如不能按要求安全坡率放坡开挖,则应做好内支撑措施。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基坑边坡及周边建筑物监测及临时支护。(7)污水管网(7剖面)拟建污水管网全长约52.8m,该段管网埋深1.43~1.66m,拟采用明挖法施工,覆盖层为素填土、粉质黏土,层厚4.30~6.85m,下伏基岩为泥岩。建议采用明挖扩大基础,压实填土、可塑粉质黏土作持力层。该段管道开挖后将在管道两侧形成高约1.43~1.66m的临时土质基坑边坡,边坡岩性为素填土、粉质粘土。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安全系数取1.15。通过钻探揭示该段基岩面平缓,开挖后土体不会产生横向滑移,但基坑边坡土体直立开挖后不稳定。建议基坑土质边坡按1:1.25坡率进行临时放坡开挖。管道安装完成后,基坑边坡应均衡压实回填。如不能按要求安全坡率放坡开挖,则应做好内支撑措施。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基坑边坡及周边建筑物监测及临时支护。(8)污水管网(8剖面)拟建污水管网全长约38.9m,该段管网埋深1.02~1.56m,拟采用明挖法施工,覆盖层为素填土、局部为粉质黏土,层厚2.60~7.40m,下伏基岩为泥岩。建议采用明挖扩大基础,压实填土、可塑粉质黏土、泥岩作持力层。该段管道开挖后将在管道两侧形成高约1.02~1.56m的临时土质基坑边坡,边坡岩性为素填土、局部为粉质黏土。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安全系数取1.15。通过钻探揭示该段基岩面平缓,开挖后土体不会产生横向滑移,但基坑边坡土体直立开挖后不稳定。建议基坑土质边坡按1:1.25坡率进行临时放坡开挖。管道安装完成后,基坑边坡应均衡压实回填。如不能按要求安全坡率放坡开挖,则应做好内支撑措施。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基坑边坡及周边建筑物监测及临时支护。(9)污水管网(9剖面)拟建污水管网全长约19.1m,该段管网埋深1.39~1.50m,拟采用明挖法施工,覆盖层为素填土、局部为粉质黏土,层厚2.80~5.50m,下伏基岩为泥岩。建议采用明挖扩大基础,压实填土、可塑粉质黏土作持力层。该段管道开挖后将在管道两侧形成高约1.39~1.50m的临时土质基坑边坡,边坡岩性为素填土、粉质粘土。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安全系数取1.15。通过钻探揭示该段基岩面平缓,开挖后土体不会产生横向滑移,但基坑边坡土体直立开挖后不稳定。建议基坑土质边坡按1:1.25坡率进行临时放坡开挖。管道安装完成后,基坑边坡应均衡压实回填。如不能按要求安全坡率放坡开挖,则应做好内支撑措施。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基坑边坡及周边建筑物监测及临时支护。(10)污水管网(10剖面)拟建污水管网全长约32.7m,该段管网埋深1.02~1.82m,拟采用明挖法施工,覆盖层为素填土,层厚0.83~6.46m,下伏基岩为泥岩。建议采用明挖扩大基础,压实填土、泥岩作持力层。该段管道开挖后将在管道两侧形成高约1.02~1.82m的临时土质基坑边坡,边坡岩性为素填土。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安全系数取1.15。通过钻探揭示该段基岩面平缓,开挖后土体不会产生横向滑移,但基坑边坡土体直立开挖后不稳定。建议基坑土质边坡按1:1.25坡率进行临时放坡开挖。管道安装完成后,基坑边坡应均衡压实回填。如不能按要求安全坡率放坡开挖,则应做好内支撑措施。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基坑边坡及周边建筑物监测及临时支护。(11)污水管网(11剖面)拟建污水管网全长约49.0m,该段管网埋深1.13~3.25m,拟采用明挖法施工,覆盖层为素填土、粉质黏土,层厚2.23~7.39m,下伏基岩为泥岩。建议采用明挖扩大基础,压实填土、可塑粉质黏土、泥岩作持力层。该段管道开挖后将在管道两侧形成高约1.13~3.25m的临时土质基坑边坡,边坡岩性为素填土、粉质粘土。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安全系数取1.15。通过钻探揭示该段基岩面平缓,开挖后土体不会产生横向滑移,但基坑边坡土体直立开挖后不稳定。建议基坑土质边坡按1:1.25坡率进行临时放坡开挖。管道安装完成后,基坑边坡应均衡压实回填。如不能按要求安全坡率放坡开挖,则应做好内支撑措施。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基坑边坡及周边建筑物监测及临时支护。(12)污水管网(12剖面)拟建污水管网全长约27.1m,该段管网埋深1.02~1.85m,拟采用明挖法施工,覆盖层为素填土,层厚4.75~5.90m,下伏基岩为泥岩。建议采用明挖扩大基础,压实填土作持力层。该段管道开挖后将在管道两侧形成高约1.02~1.85m的临时土质基坑边坡,边坡岩性为素填土。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安全系数取1.15。通过钻探揭示该段基岩面平缓,开挖后土体不会产生横向滑移,但基坑边坡土体直立开挖后不稳定。建议基坑土质边坡按1:1.25坡率进行临时放坡开挖。管道安装完成后,基坑边坡应均衡压实回填。如不能按要求安全坡率放坡开挖,则应做好内支撑措施。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基坑边坡及周边建筑物监测及临时支护。(13)污水管网(13剖面)拟建污水管网全长约23.8m,该段管网埋深0.80~2.36m,拟采用明挖法施工,覆盖层为素填土、粉质黏土,层厚3.35~6.04m,下伏基岩为泥岩。建议采用明挖扩大基础,压实填土、可塑粉质黏土作持力层。该段管道开挖后将在管道两侧形成高约0.80~2.36m的临时土质基坑边坡,边坡岩性为素填土、粉质黏土。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安全系数取1.15。通过钻探揭示该段基岩面平缓,开挖后土体不会产生横向滑移,但基坑边坡土体直立开挖后不稳定。建议基坑土质边坡按1:1.25坡率进行临时放坡开挖。管道安装完成后,基坑边坡应均衡压实回填。如不能按要求安全坡率放坡开挖,则应做好内支撑措施。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基坑边坡及周边建筑物监测及临时支护。(14)污水管网(14剖面)拟建污水管网全长约32.6m,该段管网埋深1.12~1.33m,拟采用明挖法施工,覆盖层为素填土、粉质黏土,层厚2.23~3.70m,下伏基岩为泥岩。建议采用明挖扩大基础,压实填土、可塑粉质黏土作持力层。该段管道开挖后将在管道两侧形成高约1.12~1.33m的临时土质基坑边坡,边坡岩性为素填土、粉质粘土。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安全系数取1.15。通过钻探揭示该段基岩面平缓,开挖后土体不会产生横向滑移,但基坑边坡土体直立开挖后不稳定。建议基坑土质边坡按1:1.25坡率进行临时放坡开挖。管道安装完成后,基坑边坡应均衡压实回填。如不能按要求安全坡率放坡开挖,则应做好内支撑措施。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基坑边坡及周边建筑物监测及临时支护。(15)污水管网(15剖面)拟建污水管网全长约61.8m,该段管网埋深1.38~3.2m,拟采用明挖法施工,覆盖层为素填土,层厚1.80~7.39m,下伏基岩为泥岩。建议采用明挖扩大基础,压实填土、粉质黏土作持力层。该段管道开挖后将在管道两侧形成高约1.38~3.2m的临时土质基坑边坡,边坡岩性为素填土、粉质粘土。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安全系数取1.15。通过钻探揭示该段基岩面平缓,开挖后土体不会产生横向滑移,但基坑边坡土体直立开挖后不稳定。建议基坑土质边坡按1:1.25坡率进行临时放坡开挖。管道安装完成后,基坑边坡应均衡压实回填。如不能按要求安全坡率放坡开挖,则应做好内支撑措施。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基坑边坡及周边建筑物监测及临时支护。(16)污水管网(16剖面)拟建污水管网全长约72.2m,该段管网埋深1.25~2.33m,拟采用明挖法施工,覆盖层为素填土、粉质黏土,层厚0.30~5.00m,下伏基岩为泥岩/砂岩。建议采用明挖扩大基础,压实填土、可塑粉质黏土、泥岩/砂岩作持力层。该段管道开挖后将在管道两侧形成高约1.25~2.33m的临时土质基坑边坡,边坡岩性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局部为基岩。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安全系数取1.15。通过钻探揭示该段基岩面平缓,开挖后土体不会产生横向滑移,但基坑边坡土体直立开挖后不稳定。建议基坑土质边坡按1:1.25坡率进行临时放坡开挖。管道安装完成后,基坑边坡应均衡压实回填。如不能按要求安全坡率放坡开挖,则应做好内支撑措施。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基坑边坡及周边建筑物监测及临时支护。该段管道处于边坡BP4坡顶坡脚,开挖深度较小,距离边坡最小距离为1.6m,对边坡稳定性影响中等。施工期间应加强对边坡及建筑物监测及临时支护。(17)污水管网(17剖面)拟建污水管网全长约20.6m,该段管网埋深0.92~2.20m,拟采用明挖法施工,覆盖层为素填土,层厚0.71~1.51m,下伏基岩为泥岩。建议采用明挖扩大基础,压实填土、泥岩作持力层。该段管道开挖后将在管道两侧形成高约0.92~2.20m的临时土质基坑边坡,边坡岩性为素填土。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安全系数取1.15。通过钻探揭示该段基岩面平缓,开挖后土体不会产生横向滑移,但基坑边坡土体直立开挖后不稳定。建议基坑土质边坡按1:1.25坡率进行临时放坡开挖。管道安装完成后,基坑边坡应均衡压实回填。如不能按要求安全坡率放坡开挖,则应做好内支撑措施。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基坑边坡及周边建筑物监测及临时支护。(18)污水管网(18剖面)拟建污水管网全长约86.7m,该段管网埋深1.06~2.30m,拟采用明挖法施工,覆盖层为素填土、粉质黏土,层厚1.20~6.24m,下伏基岩为泥岩。建议采用明挖扩大基础,压实填土、泥岩作持力层。该段管道开挖后将在管道两侧形成高约1.06~2.30m的临时土质基坑边坡,边坡岩性为素填土、粉质粘土。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安全系数取1.15。通过钻探揭示该段基岩面平缓,开挖后土体不会产生横向滑移,但基坑边坡土体直立开挖后不稳定。建议基坑土质边坡按1:1.25坡率进行临时放坡开挖。管道安装完成后,基坑边坡应均衡压实回填。如不能按要求安全坡率放坡开挖,则应做好内支撑措施。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基坑边坡及周边建筑物监测及临时支护。该段管道处于边坡BP4坡顶坡脚,开挖深度较小,距离边坡最小距离为1.5m,对边坡稳定性影响中等。施工期间应加强对边坡及建筑物监测及临时支护。(19)污水管网(19剖面)拟建污水管网全长约12.8m,该段管网埋深1.12~1.30m,拟采用明挖法施工,覆盖层为素填土、粉质黏土,层厚2.24~5.95m,下伏基岩为泥岩。建议采用明挖扩大基础,压实填土、粉质黏土作持力层。该段管道开挖后将在管道两侧形成高约1.12~1.30m的临时土质基坑边坡,边坡岩性为素填土、粉质粘土。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安全系数取1.15。通过钻探揭示该段基岩面平缓,开挖后土体不会产生横向滑移,但基坑边坡土体直立开挖后不稳定。建议基坑土质边坡按1:1.25坡率进行临时放坡开挖。管道安装完成后,基坑边坡应均衡压实回填。如不能按要求安全坡率放坡开挖,则应做好内支撑措施。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基坑边坡及周边建筑物监测及临时支护。4.5化粪池工程地质评价(1)化粪池1(8剖面)拟建化粪池埋深1.34~1.37m,拟采用明挖法施工,覆盖层为素填土,层厚2.78~2.80m,下伏基岩为泥岩。建议采用明挖扩大基础,压实填土作持力层。该段管道开挖后将在管道两侧形成高约1.34~1.37m的临时土质基坑边坡,边坡岩性为素填土。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安全系数取1.15。通过钻探揭示该段基岩面平缓,开挖后土体不会产生横向滑移,但基坑边坡土体直立开挖后不稳定。建议基坑土质边坡按1:1.25坡率进行临时放坡开挖。化粪池安装完成后,基坑边坡应均衡压实回填。如不能按要求安全坡率放坡开挖,则应做好内支撑措施。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基坑边坡及周边建筑物监测及临时支护。(2)化粪池2(6剖面)拟建化粪池埋深1.24~1.32m,拟采用明挖法施工,覆盖层为素填土,层厚3.52m,下伏基岩为泥岩。建议采用明挖扩大基础,压实填土作持力层。该段管道开挖后将在管道两侧形成高约0.91~1.58m的临时土质基坑边坡,边坡岩性为素填土。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安全系数取1.15。通过钻探揭示该段基岩面平缓,开挖后土体不会产生横向滑移,但基坑边坡土体直立开挖后不稳定。建议基坑土质边坡按1:1.25坡率进行临时放坡开挖。化粪池安装完成后,基坑边坡应均衡压实回填。如不能按要求安全坡率放坡开挖,则应做好内支撑措施。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基坑边坡及周边建筑物监测及临时支护。(3)化粪池3(1剖面)拟建污水管网全长约27.2m,该段管网埋深0.00~0.74m,拟采用明挖法施工,覆盖层为素填土,层厚3.80m,下伏基岩为泥岩。建议采用明挖扩大基础,压实填土、泥岩作持力层。该段管道开挖后将在管道两侧形成高约0.00~0.74m的临时土质基坑边坡,边坡岩性为素填土。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安全系数取1.15。通过钻探揭示该段基岩面平缓,开挖后土体不会产生横向滑移,但基坑边坡土体直立开挖后不稳定。建议基坑土质边坡按1:1.25坡率进行临时放坡开挖。管道安装完成后,基坑边坡应均衡压实回填。如不能按要求安全坡率放坡开挖,则应做好内支撑措施。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基坑边坡及周边建筑物监测及临时支护。5、排水现状及规划概况5.1排水现状区域内目前采用合流制排水体制,居民建筑出水大多未经化粪池就近排入现状排水暗沟,暗沟主要沿兴隆街、兴隆支路、万忠路沿线和纯阳中学校园分布。万州区高峰街道老场镇内交通便利,道路较多,汽车可直通现场,兴隆街、兴隆支路、万忠路路幅约14米。高峰街道老场镇海拔高点位万忠路沿线,海拔最低点为纯阳中学后的现状污水提升泵站,根据地势将老场镇其分为A、B两个片区:A区为万忠路东南侧,人口约0.8万人;B区为万忠路西北侧,人口约0.2万人。A区为老场镇的主要聚集区,镇政府、便民服务中心、农贸市场、高峰小学、纯阳中学等公共场所有化粪池,大多居民生活污水未经化粪池就近排入现状排水暗沟,合流污水经纯阳中学下方涵洞流入现状污水泵站,污水被提升至雷家支路(三期)预留污水检查井W20-2(管内底标高401.7m,管径d400),最终进入高峰污水处理厂。B区现状生活污水一部分进入化粪池,居民用于种地施肥,一部分散排入水塘。5.2排水系统规划高峰街道老场镇远期为城市发展用地,规划的高峰大道、雷家支路、相思路穿镇而过,近期仍需要一段时间的建设过渡期,排水规划依据《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峰园(高峰组团Ⅰ—Ⅴ、姜家组团Ⅰ—Ⅱ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庆市万州区城乡污水设施及管网建设“十四五”规划》。6、设计范围本次工程设计范围主要为高峰街道兴隆街、兴隆支路、万忠路沿线和纯阳中学校园内雨污水管网改造排水工程,包括污水接户管、主管和雨水边沟等的设计。7、排水设计原则(1)排水管网设计应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排水管道均按远期设计。(2)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排水现状及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排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3)排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尊重事实,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利用现有管网体系和排水设施,并将其整合以发挥功能。(4)设计选材在不断总结科研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既考虑技术发展的趋势,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同时又兼顾经济投入的合理性。不得使用淘汰产品及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材料和产品。(5)本工程范围内的排水管网,采用雨、污水分流制系统。(6)污水管道、合流管道与生活给水管道相交叉时,应敷设在生活给水管道的下面。当给水管敷设在污水管下方时,采用钢套管,钢套管伸出交叉管长度每端不小于3米,钢套管两端应采用防水材料封堵(工程量以现场实际发生计)。8、排水系统设计8.1设计标准及参数(1)排水体制、设计年限与人口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设计年限保持与万州国土空间规划一致,为2035年。设计区域为高峰街道,居民建筑较为密集,经咨询高峰街道办,服务人口约1万人。(2)雨水系统设计参数:Qs=qψF式中,Qs—雨水设计流量(L/s);q—暴雨强度公式:暴雨强度(q)采用重庆市万州区暴雨强度公式进行计算:(升/秒•公顷)ψ—径流系数:综合径流系数ψ=0.7,道路径流系数0.9,绿地径流系数0.2;F—汇水面积(hm2);P—暴雨重现期:道路部分取P=5年,临时排水系统P=1年;t—降雨历时:t=t1+t2;t1—地面集水时间:道路部分t1=5~10分钟;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3)污水系统设计参数按照《室外排水设计标准》4.1.12-4.1.21及条文说明要求,污水系统设计中应确定旱季设计流量和雨季设计流量。分流制污水管道应按旱季设计流量设计,并在雨季设计流量下按满流进行校核。雨季设计流量为旱季设计流量的3~8倍。本次设计取3倍。污水设计流量Qd按人均综合污水量进行计算,公式如下:式中,Qd—设计综合生活污水设计流量(L/s);N—设计人口数量;q—人均综合污水量(L/cap.d);Kz—污水量总变化系数,按下表确定:表7.1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Kz污水平均日流量(L/s)5154070100200500>1000总变化系数2.72.42.12.01.91.81.61.5污水设计参数:根据高峰街道的具体情况,现阶段无详细的用水资料,远期为城市发展用地,结合重庆市万州区城乡污水设施及管网建设“十四五”规划和现状污水泵站设计资料,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为200L/人·d。根据场镇具体情况取折污系数为0.9。本次设计按远期2035年设计,场镇收集率为90%。根据高峰街道地势及经开区现有污水管网情况,将高峰街道的污水收集范围分为两个片区。B区:高峰街道万忠路北侧污水重力自流入高峰大道(管内底标高408.2m,d400)、雷家支路(管内底标高401.7m,d400)现有污水检查井,不需提升,该片区服务人口约0.2万人;A区:万忠路南侧污水汇入纯阳中学后方提升泵站,此片区服务人口约0.8万人。(4)其他相关设计参数根据《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规定:金属管道最大设计流速:Vmax=10.0m/s塑料管:Vmax=8.0m/s(雨水排放);Vmax=6.0m/s(污水排放)最小控制流速: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为Vmin=0.6m/s,雨水在满流时Vmin=0.75m/s。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表7.2最大设计充满度管径(mm)最大设计充满度(h/D)200-3000.55350-4500.65500-9000.70≥10000.75最小管径与最小设计坡度:市政排水管最小管径控制在d300,最小设计坡度控制在i=0.003。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管道粗糙系数塑料管取0.01,涂塑钢管取0.013,混凝土管取0.014。8.2排水管网平面布置8.2.1污水工程平面布置在万忠路东侧新建d400污水管,污水管位于万忠路东侧距离居民建筑2.5米的人行道下,然后横穿工业卤水管道,接入下游排入雷家支路现状d400污水管道;在兴隆支路西段新建d400污水管,污水管位于距离路缘石1.5米的车行道下,最终接入下游兴隆路路设计污水管;在兴隆支路东段新建d400污水管,污水管位于距离路缘石1.5米的车行道下,最终接入下游兴隆路路设计污水管;在兴隆路新建d400污水管,污水管位于距离路缘石1.5米的车行道下,收集农贸市场、高峰小学、镇政府、兴隆支路污水,最终接入下游纯阳中学内的设计污水干管;纯阳中学内的设计污水干管沿现状箱涵两侧外部敷设,转输镇上并收集学校化粪池污水,然后接入学校南侧现状污水泵站,最终排入雷家支路现状d400污水管道。居民建筑背侧主要通过接户管、d300污水支管敷设收集污水,沿现状地形进行敷设。GFW127-GWF128段横跨现状河沟,有部分露出河床,需采用支墩形式,支墩间距6米,详见支墩大样图。8.2.2雨水工程平面布置设计范围内,主要考虑雨水边沟收集雨水,最终排入下游现状冲沟。本次设计雨水边沟主要针对污水管网开挖破坏的现状排水沟的还建,设计雨水沟尺寸仅供初步参考,后期施工应进行实测,根据现场实际进行调整。在兴隆路北段农贸市场、镇政府还建雨水沟(400×400),接入下游兴隆路现状雨水沟;在兴隆路北段居民建筑、高峰小学公共卫生间背侧还建雨水沟(400×400),接入下游广场现状雨水沟;在兴隆支路东段便民服务中心背侧还建雨水沟(400×400),接入下游现状箱涵;在兴隆支路停车场还建雨水沟(400×400),接入兴隆路还水连接管(d600),最终接入纯阳中学现状雨水沟;在纯阳中学内,在新建污水管与现状雨水沟交叉处,新建雨水连接管(d300-400),接入下游现状雨水沟,最终接入校内现状箱涵。在万忠路东侧人行道,高峰卫生院侧为起点,还建雨水边沟(400×400),接入下游现状雨水沟。8.3纵断面设计1)本工程排水管道基本沿道路坡向敷设,坡度基本同道路坡度;2)雨水管道最小坡度不小于0.003,最小流速不小于0.75m/s,按满流计算;3)污水管道最小坡度不小于0.003,最小流速不小于0.60m/s,按非满流计算;4)塑料雨水管道最大流速不大于8m/s,塑料污水管道最大流速不大于6m/s,涂塑钢管道最大流速不大于10.0m/s;5)对于主要为转输功能的污水管道,车行道下管顶最小覆土一般不小于1.0m,人行道下管顶最小覆土一般不小于0.6m;具有收集和转输两种功能的污水管道,为了满足支管、街区连接管接入要求,覆土深度应尽量满足设计、施工规范要求。8.4水力计算(1)雨水管道控制管段水力计算如下表所示,非控制管段实际过流能力均大于控制管段。本工程设计雨水边沟粗糙系数n=0.013。本次设计的雨水沟主要为新建污水管道时破坏原有排水沟的原位置、原尺寸、原坡度的还建。管段编号设计管径(mm)设计坡度设计流量(L/s)流速(m/s)服务面积过流能力(hm2)(L/s)Y1~Y7d6000.009454.332.683.29757.25(2)旱季污水量计算控制管段水力计算如下表所示,非控制管段实际过流能力均大于控制管段。表8.3控制管段水力计算表管段编号服务面积(hm2)设计流量(L/s)管径(mm)坡度流速(m/s)充满度GFW23-GFW350.470.18d4000.0150.680.05GFW52-GFW614.1914.70d4000.0161.410.15GFW61-GFW12812.5739.36d4000.0863.400.16GFW89-GFW611.913.03d4000.0251.090.07GFW80-GFW612.194.0d4000.0030.610.15(3)雨季污水量计算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及条文说明,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污水系统收集范围、管网质量,雨季设计流量可以是旱季设计流量的3倍~8倍。污水管道在雨季设计流量下校核时,可采用满流管。本次设计污水系统雨季设计流量取旱季设计流量4倍计算。计算管段旱季季设计流量雨季设计流量设计管径设计坡度设计流速设计充满度过流能力L/sL/smm-m/sh/DL/sGFW23-GFW350.180.72d4000.0152.90.65250.81GFW52-GFW6114.7058.8d4000.01630.65259.04GFW61-GFW12839.36157.44d4000.0866.950.65600.55GFW89-GFW613.0312.12d4000.0253.740.65323.79GFW80-GFW614.016d4000.0031.30.65112.17经校核,本次设计污水管过流能力满足在雨季设计流量要求。排入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水质,必须符合现行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18、《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等有关标准的规定。(4)内涝校核按《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及《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0122-2017的要求及校核方法,对设计道路进行内涝校核。本次设计项目汇水面积小于2平方公里,考虑采用手工计算的方法进行内涝校核,涝校核设计流量QT。行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校核时,管道系统一般处于超载状态,其通水能力应进行压力流校核,压力流管渠排水能力为Q0。若QT≤Q0,则该道路满足内涝防治设计要求,且路面无积水。若QT>Q0,且QT-Q0小于道路表面最大过水能力Q1,则该道路满足内涝防治设计要求。若QT>Q0,且QT-Q0大于道路表面最大过水能力Q1,则该道路不满足内涝防治设计要求。本次设计主要是新建污水管,对现状破坏的雨水沟进行还建,因此不改变原有雨水的排放系统和汇水面积,并将污水从合流雨水沟中进行分离;对最不利路段纯阳中学大门前还建的雨水管进行校核,校核水力计算表如下:管段汇水面积(公顷)压力流水力坡度内涝校核设计流量QT(m3/s)管渠过水能力Q0(m3/s)道路积水量(m3/s)Y1~Y73.291.80%1.031.07无8.5接户管设计为实现从源头上雨污分流,减少污水对河道的污染,结合场镇居民建筑房屋结构,在屋后设计接户管将居民污水接出,接入化粪池或污水主管;接户管采用DN150-DN200管道,并根据敷设形式采用吊支架或管卡、埋地进行固定,覆土按0.5米控制。接户管设计原则(1)建筑污水通过接户管收集接入至市政污水管道。(2)依照原有布局及污水处理排放方式,本次设计不考虑新增污水集中接入点及接入量。(3)单户接户管采用DN150UPVC排水管,两户及以上采用DN200UPVC排水管,UPVC排水立管应通过管卡固定,转弯处设弯头时,应带有检修口;(4)接户管末端埋设敷设段应通过户线检查井与污水主管连通。(5)高峰小学东南侧接户管采用支架架在墙上进行敷设,接居民建筑的污水。高峰场镇房屋紧凑,建筑密集,现场条件复杂,安装难度高,接户管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敷设安装,接户管及附件工程量以现场实施为准。8.6化粪池设计使用功能缺失的化粪池进行修复,对没有化粪池的区域进行完善。一、化粪池有效容积:化粪池总容积按下式计算:V=V1+V2+V3(m3)式中:V—化粪池总容积(m3);V1—污水部分容积(m3);V2—污泥部分容积(m3);V3—保护容积(m3)。(1)污水部分容积V1按下式计算:式中:N——化粪池实际使用人数,为总人数乘以系数α(%),α值与建筑物类型有关q——每人每天的生活污水量L/(人·d)与用水量相同。如果粪便污水单独排出时,取20~30L/(人·d);当不同污水量额定的建筑物共用一个化粪池时,q值可按下式计算:其中:q—各类建筑污水量额定﹝L/(人·d)﹞;Nn—相应建筑物污水量额定的实际使用人数;t—污水在化粪池中的停留时间,根据污水量大小选用12~24h;当污水量较小或粪便污水单独排放时,选用上限值,反之可选用下限值。(2)污泥部分容积V2按下式计算:式中:a—每人每天污泥量﹝L/(人·d)﹞,合流制排水时取0.7,粪便污水单独排放时取0.4;T—污泥清掏周期(d),根据污水温度和当地气候条件等因素,宜采用3个月~1a,当污水温度和当地气温均较高时取下限值,反之取上限值;b—进人化粪池中新鲜污泥的含水率,按95%计;K—污泥发酵后体积缩减系数,按0.8计;C—化粪池中发酵浓缩后污泥含水率,按90%计;1.2—清掏污泥后按照遗留20%熟污泥量的容积系数;N—化粪池实际使用人数,为总人数乘以系数α(%),α值与建筑物类型有关,本建筑取α=40%。以40人为例,进行化粪池规格计算表8.4化粪池计算序号参数单位结果1人数N人40停留时间th24系数0.7污水容积V1m34.482分流系统aL/人.d0.4含水率bh0.95浓缩后含水率c0.9浓缩系数k0.8清掏周期T180容积系数1.2污泥容积V2m30.973有效容积m35.45由于老场镇空间狭窄,化粪池选用钢筋混凝土化粪池,在兴隆路成康自选商场屋后(GFW64)、农贸市场(GFW44)和兴隆支路(GFW85-1)附近新建6m³化粪池1座,共3座,化粪池选用钢筋混凝土化粪池,具体做法见《钢筋混凝土化粪池》(03S702)。表8.5钢筋混凝土化粪池做法一览表序号工程地点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做法参照图集1GFW64,GFW85-16m3G3-6座203S702,第19,21,22页2GFW446m3G3-6Q座103S702,第19,21,24页9、管材、基础及接口9.1管材(1)管道断面形式本工程的雨、污水管道均采用圆形断面。设计图中排水管道均以d表示其公称内径。(2)管材根据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通告(第一号~第七号)》的规定,本次设计中采用新型塑料管材。结合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对城市排水管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规定,排水主管均采用双壁波纹管(HDPE),接户管采用UPVC,管道规格为DN150-DN200。坡度大于0.1的管段采用涂塑钢管。双壁波纹管(HDPE)环刚度不宜小于8KN/m2,埋深6-8m时,环刚度不宜小于10KN/m2,埋深8-12m时,环刚度不宜小于12.5KN/m2,埋深大于12m时,环刚度不宜小于16KN/m2。双壁波纹管(HDPE)的制造及安装应符合均应满足《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要求及相关的企业产品标准及安装操作手册。本次设计所选管材质量及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的质量要求。《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的规定执行,9.2管道基础双壁波纹管(HDPE)采用砂石垫层基础,做法详上述规程《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64-2004。钢管采用混凝土基础,详见大样图。管道埋深≤3.5m时,采用120°砂石垫层基础;管道埋深>3.5m时,采用180°砂石垫层基础,做法详排水管道沟槽开挖断面图。管道埋深小于8.0m,地基承载力不小于200KPa;管道埋深8.0-10.0m,地基承载力不小于250KPa。以上承载力标准,要求管顶覆土均不小于0.6m。9.3管道接口1)塑料管应根据产品要求采用橡胶圈承插接口连接。埋地塑料排水管道与检查井的连接详见06MS201/2-59、60,具体操作方式详见厂家安装说明。塑料管与检查井的连接可采用“中介层”作法,详见《埋地聚乙烯排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64:2004)。2)接户UPVC排水管采用粘接连接。3)涂塑钢管采用焊接连接,焊接时焊口处内外管壁应作补充防腐,满足防腐要求。可采用直缝卷焊钢管,采用Q235B碳素钢板卷焊,质量和规格应符合《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2015)的规定。钢管的焊接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手工焊接焊条采用E43型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T5117的相关规定;自动焊和半自动焊应采用与钢管管材相适应的焊丝和焊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GB/T5293的相关规定。要求钢管对接焊缝的抗拉、抗弯强度设计值不小于215MPa。钢管焊接等级为二级。9.4管道防腐所有钢制构件、管件在安装前或安装后,必须进行防腐处理:(1)直接埋入混凝土的铁件外表面仅需作表面除锈处理,不需涂刷任何涂料。(2)管道外壁加强防腐:凡过塘、翻堤、穿渠、顶管,均需采用加强防腐层,具体作法有如下三种(可选其中一种),面漆颜色由建设单位自定:①涂刷二道IPN8710-1G防腐涂料底漆,外包玻璃丝布一道,再外刷二道面漆。②涂刷两道GZ-2高分子防腐涂料底漆,外包玻璃丝布一道,外刷二道配套面漆。③CXHL52-03环氧煤沥青防腐涂料,刷底漆两道,干膜厚度不小于70μm/道,外包玻璃丝布一道,再刷面漆2-3道,平均用量1.4--1.6Kg/m。玻璃丝布为中碱布,宽600mm,经纬密度为12×12根/cm。(3)普通防腐层:可使用上述涂料中任何一种,但取消玻璃丝布改为二道底漆,二道面漆。(4)管道内壁:可采用IPN类高分子涂料,一般为二道底漆,1--2道面漆,平均用量应大于0.5Kg/m。无需加强防腐。环氧煤、沥青等可能影响水质的涂料不得采用。6.2.2防腐注意事项:(1)采用高分子系列防腐涂料防腐,衬涂前须清除金属表面的油污、尘土、焊渣、氧化物、浮锈等附着物,再用砂轮除锈处理,质量达St3级。处理后,要求基层平整干燥无水迹。(2)防腐施工中,必须等前一道涂漆干透后才能进行下一道涂漆。(3)为了保证焊缝处的漆膜厚度,涂刷时应先将焊缝部位涂刷两道,然后再全面涂刷防腐漆。(4)涂刷后的表面应光洁,无流挂,无皱皮,无刷痕,无露底和开裂现象,涂层应均匀。(5)每节管道两端各留100mm不衬涂,待安装完毕后,再按要求进行涂漆。(6)管道在运输吊装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与异物硬性摩擦,以避免损伤涂层,否则应修补至合格为止。(7)在雨雪天和大气湿度在85%以上时,不得在露天涂刷防腐漆。(8)在施工前,应要求供货方进行技术示范性的操作。主要管道的防腐应作漆膜厚度电火花及绝缘检查。涂塑钢管钢管防腐需满足排水管道防腐要求。(4)检测工程竣工后需进行管线测量、内窥检测,测量及检测应满足《关于印发〈重庆市城镇排水管网精细化普查成果验收指南〉的通知》(渝建[2019]424号)的要求。10、附属构筑物(1)普通检查井1)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2)由于管道埋深不大,根据重庆地区的养护经验和养护习惯,主要采用C30混凝土现浇检查井UPVC接户管连接污水主管采用户线检查井,埋深≤2米的采用现浇混凝土浅型井,>2米的采用普通混凝土检查井。3)检查井统一采用具有“防响、防滑、防位移、防坠落、防盗”功能的“五防”铸铁井盖及盖座。按其承载能力,人行道上最低选用C250类型,车行道上最低选用E600类型;井盖采用圆形。所选井盖应符合国家标准《检查井盖》(GB/T23858-2009)的要求。位于路面上的井盖,宜于地面齐平;位于绿化带内的井盖,不应低于地面。当检查井在车行道下时,应采取加固处理,若后期井盖有其他景观要求,采购时应按建设单位要求执行。特别说明,GFW128采用密闭井盖,万忠路车行道下的检查井(GFW15-GFW18、GFW32-GFW34)需进行加固。4)井内踏步均采用球墨铸铁成品爬梯,做法详06MS201-6\14、17。5)为避免在检查井盖损坏或缺失时发生行人坠落检查井的事故,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5.4.11检查井应安装防坠落装置。防坠落装置应牢固可靠,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并具备较大的过水能力,避免暴雨期间雨水从井底涌出时被冲走,本设计排水检查井采用防坠落网。井盖防坠落网由8个不锈钢膨胀螺栓固定,安装在井口下10~15cm处的井筒内壁,防坠落网材质可选用聚乙烯塑料绳、高强工业丝、涤纶丝、维纶丝、锦纶丝等高强度且防腐蚀的材料,网体的网绳直径为8毫米,所有网绳由不小于3股单绳制成,单绳拉力大于1600N;网承重不低于300千克;网绳断裂拉力不低于3000N。(2)消能井当管道流速超过最大设计流速时,设置消能井。设置消能井的有GFW3、GFW118、GFW12、GFW35、GFW81、GFW149、GFW127(3)跌水井排水管管道跌水水头大于1.0m时,设置跌水井。跌水井采用钢筋混凝土跌水井,井盖的材质和普通检查井相同。采用跌水井的为GFW87、GFW61消能井和跌水井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现浇制作,具体做法详见大样图。(4)化粪池化粪池是一种利用沉淀和厌氧发酵的原理,去除生活污水中悬浮性有机物的处理设施,属于初级的过渡性生活处理构筑物。污水进入化粪池经过12~24h的沉淀,可去除50%~60%的悬浮物,可减少污水管道淤堵。定期将污泥清掏外运,填埋或用作肥料。综合各方因素,本工程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化粪池。化粪池具体设计详见标准图集《钢筋混凝土化粪池03S702》。根据计算,本次设计化粪池3座,容积6m³,位置详见污水管网总平面图PS-04。化粪池应设通气管,通气管距离地面高度不应小于2m,其他未尽事宜,应参考图集《钢筋混凝土化粪池》(03S702)。(3)雨水口采用混凝土砌块雨水口。单箅雨水口泄水能力要求不应低于15L/s,双篦雨水口泄水能力要求不应低于25L/s。纯阳中学内部雨水口还建根据现状进行还建,暂按单篦雨水口进行考虑,高峰场镇道路下雨水管道的雨水口按双箅雨水口进行设计。雨水箅采用球墨铸铁材质,球墨铸铁雨水箅的规格和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执行。雨水箅选用700mmX250mm重型,荷载标准为公路-I级荷载,为便于后期维护,雨水口应带开启功能。雨水算四周宜采用青石或花岗石饰面,厚度200mm。雨水口和雨水连接管流量应为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计算流量的1.5-3.0倍。若无特别注明,雨水口连接管管径为d300,以不小于0.01的坡度坡向雨水检查井。在道路凹曲线段布置雨水口时必须设在最低处,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以保证有效收水;雨水口标高比路面低3.0cm;雨水口荷载标准为重型。11、抗震设计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重庆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取0.05g。本次设计排水塑料管道均采用柔性接口。(1)钢筋混凝土盛水构筑物和地下管道管体的混凝土等级,不应低于C25。(2)砌体结构的砖砌体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块石砌体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20;砌筑砂浆应采用水泥砂浆,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3)毗连构筑物及与构筑物连接的管道,当坐落在回填土上时,回填土应严格分层压实,其压实密度应达到该回填土料最大压实密度的95%~97%。(4)混凝土构筑物和现浇混凝土管道的施工缝处,应严格剔除浮浆、冲洗干净,先铺水泥浆后再进行二次浇筑,不得在施工缝处铺设任何非胶结材料。1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特别说明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393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37号)和《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本项目排水工程涉及危大工程节点及保障措施如下:表12.1危大工程节点及保障措施序号危大工程名称重点部位及环节保障工程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意见1基坑支护降水工程和土方开挖普通工作井、接收井、排水管井开挖高度超过3m(含3m)或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埋深超过3米的污水管道为GFW87-GFW611)施工单位应根据相关规范法规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通过安全审查后方可实施;

2)基坑(槽)采用稳定临时坡率放坡开挖,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可调整临时坡率,必要时可施作临时支护,确保施工安全;

3)基坑(槽)采用跳槽开挖,开挖槽段不宜大于15~20m;

4)基坑开挖后,应及时组织验槽,验收通过后应及时浇筑基础及施作上部结构,及时回填压实基坑其余部位;顶管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施工排水井,并回填。

5)基坑(槽)应避开雨天施工,并做好截排水设施,基坑(槽)底部不得有水体长期浸泡;

6)做好基坑(槽)应急预案,基槽内应设置逃生设施,一旦发生险情,施工人员可以及时撤离;

7)基坑(槽)周边不得堆土、不得有重型车辆通行。注:不限于上述范围,具体以施工单位专项方案为准。污水管道GFW87-GFW89段开挖采用钢板桩支护。13、路面恢复本工程需要对高峰镇现状道路及庭坝等进行开挖破除,涉及水泥路面、沥青路面、大理石路面、透水沥青铺装、花坛等。对本次设计污水管道主要敷设在车行道上,对现状盲道没有影响。市政车行道路恢复沥青上面层宜采用SMA-13,基层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每层结构层搭接宽度宜为30cm。面层与基层搭接处宜采用玻璃纤维土工格栅。因管道沟槽开挖宽度较窄,故仅考虑混凝土横缝设置,间距为4m,深度为混凝土厚度的1/3。市政人行道路考虑有车辆停车,恢复宜采用5cm透水砖+2cm砂浆+15cmC20混凝土。小区混凝土车行道恢复应采用C25混凝土恢复,厚度为20cm,结构层搭接宽度为30cm。小区混凝土人行道恢复宜采用C25混凝土恢复,厚度为10cm,结构层搭接宽度为30cm。掘路道路恢复做法参照《沥青路面车行道恢复结构大样图》、《混凝土路面恢复结构大样图》、《人行道恢复结构大样图》。涉及纯阳中心的透水沥青铺装、大理石路面等路面,以及花坛的破除及恢复,应征求学校和建设单位意见进行恢复。表13.1道路恢复工程量统计表(按道路)序号道路名称路面类型面积(m2)恢复范围(检查井编号)1万忠路车行道-混凝土路面767.05GFW14-GFW21,GFW31-GFW34人行道-混凝土路面1929.78GFW23-GFW31,2兴隆路车行道-沥青路面1037.20GFW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